探讨除菌级过滤器的重复使用(上)

合集下载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

附件1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1.目的为指导和规范除菌过滤技术在无菌药品生产中的应用,保证无菌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及附录,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不具有法律约束性,仅作为药品生产企业、工程设计、设备制造以及药品监管单位的人员参考使用。

本指南是基于目前的认知与科技水平起草的,并不限制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引入。

企业可以采用经过验证的替代方法,达到本指南要求。

2.定义本指南中的除菌过滤是指采用物理截留的方法去除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生物,以达到无菌药品相关质量要求的过程。

3.范围本指南包括除菌过滤系统的设计、选择、验证、使用等内容,适用于无菌药品从工艺开发到上市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

4.过滤工艺及系统设计4.1 过滤工艺的设计过滤工艺设计时,应根据待过滤介质属性及工艺目的,选择合适的过滤器并确定过程参数。

除菌过滤工艺应根据工艺目的,选用0.22微米(更小孔径—1 —或相同过滤效力)的除菌级过滤器。

0.1微米的除菌级过滤器通常用于支原体的去除。

对无菌药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微生物控制,避免微生物污染。

最终除菌过滤前,待过滤介质的微生物污染水平一般小于等于10cfu/100ml。

选择过滤器材质时,应充分考察其与待过滤介质的兼容性。

过滤器不得因与产品发生反应、释放物质或吸附作用而对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除菌过滤器不得脱落纤维,严禁使用含有石棉的过滤器。

合理的过滤膜面积需要经过科学的方法评估后得出。

面积过大可能导致产品收率下降、过滤成本上升;过滤面积过小可能导致过滤时间延长、中途堵塞甚至产品报废。

应注意过滤系统结构的合理性,避免存在卫生死角。

过滤器进出口存在一定的限流作用。

应根据工艺需要,选择合适的进出口大小。

选择过滤器时,应根据实际工艺要求,确定过滤温度范围、最长过滤时间、过滤流速、灭菌条件、进出口压差范围或过滤流速范围等工艺参数,并确认这些参数是否在可承受范围内。

药品生产企业在选择除菌过滤器供应商时,应审核供应商提供的验证文件和质量证书,确保选择的过滤器是除菌级过滤器。

除菌过滤器的重复使用(New-final-out)

除菌过滤器的重复使用(New-final-out)

新版GMP
附录2 原料药 第三章 设备 第十条 设备的清洁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同一设备连续生产同一原料药或阶段性生产连续数个
批次时,宜间隔适当的时间对设备进行清洁,防止污染物( 如降解产物、微生物)的累积。如有影响原料药质量的残留 物,更换批次时,必须对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洁。
FDA
一些“重复使用” 只是长时间一次性使用
多次蒸汽/高压灭菌数据只显示通常的牢固程度,而且是
在供应商实验室条件下进行 重复灭菌的仅为未使用的、干净的过滤器
对于过滤器的重复使用,必须考虑和验证实际使用条件
案例--应用
溶剂中的API 过滤器有限的化学兼容性 批间过滤器清洗
清洗剂的去除未验证
(例如:溶剂、清洗、使用者SIP)
取得工艺使用后的滤芯 用滤芯进行挑战以验证最大重复使用循环后的膜化学兼容性,
截留性和完整性检测之间的关联。

除菌过滤器的清洁(1)
复杂--不是洗洗再用 所有残留物必须除去
来自整个系统包括管道、储罐、阀门、过滤器
清洗剂也必须完全清洗
来自上游储罐和管道中的物质可能会停留在过滤器上并释放到 下个批次产品中
每批使用之后,除菌过滤器通常应当被丢弃。但是,如果可 以证明重复使用是有理由的,那么需要进行可以体现最多处 理批次的验证。
过滤后进行完整性检测是重要的,以发现可能在过滤过程中 发生的任何过滤器泄漏或穿孔。
EMA
EU GMP Annex 1 Manufacture of Sterile Medicinal Products (rev 2008) 欧盟GMP 附录1 无菌药品
与药品直接接触的生产设备表面应当平整、光洁、易清洗或 消毒、耐腐蚀,不得与药品发生化学反应、吸附药品或向药 品中释放物质。

除菌过滤的操作--

除菌过滤的操作--
二、高压灭菌 该系统可直接蒸汽灭菌或在高压釜中进行蒸汽灭菌。 若在高压蒸汽釜中灭菌,控制灭菌温度 121-125℃,至少 30 分钟。 注意:下游出口的接管应联接好,并用牛皮纸包扎好出口,随滤器一起灭菌。
三、完整性试验 消毒好的滤器必须做完整性试验。 完整性试验的指标见滤柱包装中的说明书,0.22u Durapore 膜的完整性数据
除菌过滤的操作除菌过滤的操作除菌过滤的操作除菌过滤的操作一冲洗使用之前滤柱需要用清洁的水蒸馏水或反渗透水冲洗冲洗水量1020l循环系统5分钟
除菌过滤的操作
一、冲洗 使用之前,滤柱需要用清洁的水(蒸馏水或反渗透水)冲洗,冲洗水量 10 -20L,循环系统 5 分钟。 a、 连接好进出口管路; b、开启过滤器套筒顶部排气阀,打开进出口阀门(如有),开启输送泵,当 顶部排气阀有水流出时,关闭之,最初的出水应排放约 5L; c、将出口回到贮罐,循环系统 5 分钟。
为起泡点压力 50Psi(3.45bar)。
四、使用 通过完整性试验的膜方可做制品的除菌过滤,开始时,可控制进口压力约
10-15Psi,当滤膜在过程中不断堵塞,可相应提高压力以获得理想的流量。但 最高压力在 3bar 以下。
五、清洗 滤柱在使用后需要清洗。 清洗剂可选择 1%NaCl 溶液或纯水。 可进行正向或反向的清洗,但反向清洗时注意控制清洗压力不得超过 2bar
4、使用工艺管道中的 80℃ WFI,冲洗被清洗过的过滤柱,保持压差不超过 1.2bar,冲洗大约 30 分钟,测定出口端 pH 值,是否与进口端 pH 是否相同, 如果相同,即停止冲洗;如不同,直到冲洗至相同 pH 值为止。
5、排尽相同之 WFI,在适当条件下用 IntegritestⅡ做空气扩散、起泡点试验。
(30Psi),最初的清洗液须排放掉,直到滤器的流速在同样的操作压力下接近新膜 的流速。

探讨除菌级过滤器的重复使用

探讨除菌级过滤器的重复使用

探讨除菌级过滤器的重复使用除菌级过滤器是用于过滤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一种装置。

它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实验室、食品加工、洁净室等需要高度清洁环境的场所。

然而,由于其高效的过滤能力,除菌级过滤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被细菌、病毒等污染物堵塞,导致其过滤效果下降。

为了节约成本,许多用户都会尝试重复使用除菌级过滤器。

本文将对除菌级过滤器的重复使用进行探讨。

首先,除菌级过滤器的重复使用需要考虑过滤效果。

除菌级过滤器的主要功能是过滤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因此其过滤效果的降低可能会导致环境的污染和人员的感染风险。

实验证明,除菌级过滤器的过滤效果在多次使用后会下降,尤其是在高污染环境中。

因此,为了保障空气质量和人员健康,建议不要重复使用除菌级过滤器。

其次,除菌级过滤器的重复使用还需要考虑过滤器的寿命。

除菌级过滤器一般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超过寿命后可能会出现故障或损坏,影响过滤效果。

重复使用除菌级过滤器可能会导致寿命的提前消耗,增加更换的频率和成本。

此外,除菌级过滤器的重复使用还需要考虑清洁难度。

由于除菌级过滤器的高效过滤能力,其中堵塞的细菌、病毒等污染物很难清洁干净。

除菌级过滤器的清洁过程需要采用特殊的洗涤剂和消毒方式,这不仅增加了清洁的复杂性,还存在对环境和人员的二次污染风险。

最后,除菌级过滤器的重复使用还需要考虑成本。

重复使用除菌级过滤器虽然可以省去更换过滤器的费用,但在清洁、消毒和维护上的费用可能会增加。

同时,重复使用过滤器还可能导致其过滤能力下降,从而需要更频繁地更换,进一步增加了成本。

综上所述,除菌级过滤器的重复使用可能会导致过滤效果的下降、寿命的提前消耗、清洁难度的增加和成本的增加。

为了保障空气质量和人员健康,建议不要重复使用除菌级过滤器。

若确实需要重复使用,应严格按照厂家的使用说明进行清洁、消毒和维护,确保过滤效果和寿命的稳定。

另外,监测过滤器的使用寿命和过滤效果,并合理安排更换计划,以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培训试题及答案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培训试题及答案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培训试题及答案2018.9姓名:成绩: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20分)1、除菌过滤器的孔径涵盖:。

(C)A、10μmB、0.65μmC、0.45μmD、0.22μm2、过滤器(0.22微米)的完整性试验(起泡点试验)的可接受标准为:。

(C)A、大于等于1400mbarB、大于等于2400mbarC、大于等于3400mbarD、小于等于3400mbar3、为了获得可接受的微生物污染水平,减菌过滤系统不应采用的孔径为:。

(B)A、0.45微米B、10微米C、0.22微米D、0.1微米4、对无菌药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微生物控制,避免微生物污染。

最终除菌过滤前,待过滤介质的微生物污染水平一般小于等于 cfu/100ml。

(D)A、25B、20C、15D、10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24分)1、一般认为“液体除菌级过滤器的重复使用”可以定义为:用于同一液体产品的多批次过滤。

以下哪项属于液体过滤器重复使用情况:。

(ABC)A、批次间进行冲洗B、批次间冲洗和灭菌C、批次间冲洗、清洗和灭菌D、批次间不进行冲洗2、根据过滤孔径大小,过滤的方式包括:。

(ABCD)A、粗虑B、微滤C、超滤D、反渗透3、药液过滤系统验证项目包括:。

(AB CD)A、过滤器的完整性B、药液可见异物检查、微生物检查C、药液不溶性微粒检查D、药液细菌内毒素检查4、用于去除内毒素的过滤装置包括:。

(AB)A、电荷微孔滤膜B、超滤膜C、0.22µm除菌级过滤器D、钛棒过滤器5、影响细菌截留的因素包括:。

(ABCD)A、过滤器类型、结构B、孔径分布和过滤膜的厚度C、流体组分D、流体性质、工艺条件6、化学兼容性试验检测项目一般包括:。

(ABCD)A、过滤器接触待过滤介质前后的目视检查B、过滤过程中流速变化;滤膜重量/厚度的变化C、过滤前后起泡点等完整性测试数值的变化D、滤膜拉伸强度的变化;滤膜电镜扫描确认三、判断题(每题 2分,共20 分)1、“首要”过滤器(主过滤器)为离灌装点最远的过滤器。

过滤器重复使用-201104

过滤器重复使用-201104

法规指南-4
EC GMP Annex 1 Manufacture of Sterile Medicinal Products (rev 2008)
83. 所有无菌工艺应被验证 不能在最终容器中灭菌的医疗产品的无菌过滤
114. 除非已经验证,同一个过滤器的使用不得超过一个工作日 115. 过滤器不得影响产品不论是去除组分或释出物质
过滤器重复使用必须验证
产品特定的生物负荷/模拟截留 工艺兼容性和完整性检测灵敏度 溶出物/析出物残留 (清洗) 实验膜和使用后的过滤器
考虑风险成本 + 验证费用vs. 重复使用直观的经济好处,真的值得吗
Confidential
4
除菌过滤器的清洗 考虑点: 进料液细菌生物负荷水平 产品对细菌的支持生长活性 过滤器堵塞况 产品、组分和副产物情况 细菌的支持生长活性 生物活性 残留物溶解抗性 残留物和过滤材质的结合性 无菌或抑菌的过滤器保存方法 Confidential
因此, 重复用还是不用?
某些情况下还是可以重复使用的
考虑对产品和患者的风险 考虑在工艺中产品接触和位置
也对最大穿透孔敏感 基于全部膜厚度 如果缺陷/损坏并非直通过膜
细菌穿透将能发生 前进流也许能探测到,但不足以探测局部缺陷
Confidential
案例研究 – 膜降解
膜打褶的灭顶菌端条部件分影易响受。清无洗法剂用浓膜度片或模残拟留。及蒸气
Flow
Support Layer
Outer Cage
Filter Medium
Confidential
法规指南-5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附录1,75条 ()除菌过滤器使用后,应立即对其完整性进行检查并记录 ()除菌过滤工艺应当经过验证 ()除菌过滤器使用时限应当经过验证,一般不得超过一个工作日 附录1,62条 ()每种灭菌工艺都有其适应范围且应当经过验证 ()任何灭菌工艺在投入使用前,必须验证其对产品或物品的适用性 附录1,41条 ()过滤器应当尽可能不脱落纤维,不得对产品品质造成不利影响

除菌级过滤器操作的建议

除菌级过滤器操作的建议

除菌级过滤器操作的建议1.首先,确保购买的除菌级过滤器是来自可靠的品牌,并具有相关的认证和检测报告。

这样可以保证过滤器的性能和质量。

2.在安装除菌级过滤器之前,务必读取和理解产品说明书。

了解过滤器的功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避免错误使用。

3.安装除菌级过滤器时,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

通常情况下,最好将其安装在室内空气流动较好的地方,以确保能够有效过滤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

4.使用之前,检查过滤器是否完好无损,并确认过滤层是否清洁。

如果发现过滤层损坏或脏污严重,应及时更换新的过滤层。

5.开始使用除菌级过滤器后,定期检查过滤器的工作状态,确保过滤层的清洁度和性能。

一般建议每隔三个月进行一次检查和清洁。

6.清洁除菌级过滤器时,务必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通常情况下,可以使用软毛刷轻轻清洁过滤层,或者用柔软的湿布擦拭表面。

切勿使用化学清洁剂和强力清洁工具,以免损坏过滤层。

7.除菌级过滤器还应配备有合适的防护罩或保护装置,以防止细菌和病毒在过滤器内滋生。

定期检查罩子或装置是否完好,修复或更换损坏的部分。

8.在操作除菌级过滤器时,避免使用其他电器或设备放置在其周围,以确保空气流动的畅通性。

同时,不要将其他物体放置在过滤器上方,以免影响其正常运行。

9.当需要长时间离开房间时,可以将除菌级过滤器设置为节能模式。

节能模式可以减少电力消耗,但仍可保持空气的过滤效果。

10.长时间不使用除菌级过滤器时,应将其关闭,并拔掉电源。

同时,定期清洁和更换过滤层,以保持过滤器的性能和卫生。

总结来说,正确操作和保养除菌级过滤器可以保证其有效去除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

遵循产品说明书和厂家的建议,定期检查和清洁过滤器,保持其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同时,注意安装位置和周围环境的保持,以确保空气流动的畅通性。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除菌级过滤器的功能,使空气更加清新和健康。

无菌技术详解(四)除菌过滤器

无菌技术详解(四)除菌过滤器

无菌技术详解(四)除菌过滤器一、除菌过滤的概念:除菌过滤:是指采用物理截留的方法去除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生物,以达到无菌药品相关质量要求的过程。

二、除菌过滤器的选择:1、过滤精度选择:(1)除菌过滤工艺应根据工艺目的,选用0.22μm(更小孔径或相同过滤)的除菌级过滤器。

(2)0.1μm的除菌级过滤器通常用于支原体的去除。

2、过滤材质的选择:(1)选择过滤器材质时,应充分考察其与待过滤介质的兼容性。

(2)过滤器不得因与产品发生反应、释放物质或吸附作用而对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3)除菌过滤器不得脱落纤维,严禁使用含有石棉的过滤器二、滤芯的材质:1、滤膜的材质:聚醚砜(PES)、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亲水聚四氟乙烯(LHPF)、尼龙(PA6、PA66)、改性纤维素(CN、CA、CN-CA)、聚丙烯(PP)等。

2、导流层材质:最常见聚丙烯、其他(如PPS)3、骨架的材质:最常见聚丙烯、其他(如PVDF、PFA)4、密封圈材质:耐温性、耐蒸汽性、耐腐蚀性硅胶(Silicone rubber)、三元乙丙橡胶(EPDM)、氟橡胶(viton)、包氟橡胶(PFA外层+其他内层)、全氟橡胶(FFKM)常用滤膜特性三、常见双级过滤系统:1、减菌过滤器+除菌过滤器:(1)相对于除菌过滤,减菌过滤是通过过滤的方法将待过滤介质中的微生物污染水平下降到可接受程度的过滤工艺。

(2)减菌的目的是使产品最终灭菌前或除菌过滤前的微生物污染水平符合预期。

(3)减菌过滤系统应采用孔径0.45μm或0.22(或以下)μm的过滤器,以获得可接受的微生物污染水平。

(4)该系统应对除菌过滤器做完整性测试。

2、冗余过滤系统的设计:(1)控制过滤前介质的微生物污染水平应≤10cfu/100ml(2)两个过滤器之间必须确保无菌。

(3)冗余过滤器完整性测试结果,可作为产品放行依据。

(4)对于冗余过滤,使用后应先对主过滤器进行完整性测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除菌级过滤器的重复使用(上)为液体和气体灭菌而设计的膜式过滤器在许多生产工艺中被广泛使用。

随着经济和市场因素的影响,医药、生物技术和疫苗产业开始寻求降低操作成本、提高收益率的新方法,其中人们可能会考虑除菌级过滤器的重复使用。

虽然液体除菌级过滤器一般设计和建议只在单一的批次或者周期生产中使用,但是在许多应用中可能会涉及到多次使用(重复使用)。

本文作者在上半篇中总结了可能被定义为重复使用的不同工艺过程,讨论了除菌级过滤器能否重复使用的决定因素,并将在下半篇中提供一个综述重复使用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和工艺验证的案例研究,对此作更加翔实的说明。

当孔径为0.2μm和0.1μm的除菌级膜式过滤器应用于非无菌的流体输送过程时,例如:减少或控制生物负载和颗粒物时,过滤器既可以进行完整性试验,也可以不进行完整性试验,因为在此情况下,并不一定期望细菌的去除率达到100%,亦即无菌,也不宣称其滤出液无菌。

此类过滤器可以被用作预过滤器,或用作终过滤器来控制在进料液中可能已经很低的生物负荷。

这些过滤器在标准状态下完好时,虽然经过制造商细菌定量去除的验证,可还是存在边际风险或者总体失效的风险,但与在无菌药物生产或者生产过程需要维持无菌状态时发生染菌所致风险相比,所带来的后果要小得多。

尽管在这些应用中所要求的条件不太苛刻,但是在风险评估中还是要考虑使用无菌级过滤器所带来的众多风险。

疏水性0.2μm精度聚四氟乙烯或者聚偏二氟乙烯膜材质的空气、气体除菌过滤器及呼吸过滤器传统上在多批次生产或工艺过程间结合高压灭菌或在线蒸汽灭菌已经重复使用。

因为本文集中讨论液体除菌过滤器的应用问题,故空气、气体及呼吸过滤器的重复使用问题将不再进行阐述。

一、重复使用的定义一般认为除菌级过滤器的重复使用可以定义为用于产品或其他工艺流体的多批次过滤。

这种情况与多批次空气、气体过滤器除菌及呼吸过滤器的重复使用是一致的。

然而,就液体除菌过滤器来说,其重复使用有着很多种说法。

每一种解释都对过滤膜性能有不同的意义。

在下述情形中,多批次使用的过滤器可被认为重复使用:➢批次间无需移动、冲洗、清洗、消毒或者再次灭菌;➢仅在批次间进行冲洗;➢批次间冲洗和再次灭菌;➢批次间冲洗、清洁和再次灭菌;➢间歇使用并批次间烘干。

二、无需清洁或者再次灭菌可重复使用的第一种情况,即“无需移动、冲洗、清洗、消毒或者再次灭菌”,过滤器通过初始灭菌,在多批次地过滤流体时位置不变,没有任何干扰。

尽管来自重复使用增加的风险压力是最小的,但是一个显著的危险因素是来自第一批及后续批次的细菌在重复使用的过程中一直存活在膜上。

这些细菌可能在分裂时产生较小的细胞,并迁移通过过滤介质中的大孔,直到污染滤出液,影响到后期批次的无菌性。

这种基于时间的细菌穿透,有时被称之为“穿透生长”,已有报告在完整性良好的0.2μm除菌级过滤器上发生,甚至在单批处理时间过长(超过8h)也有此现象发生。

即使将单一批次简单分为多批次,每个过程使用同一个过滤器,在较短的连续时段内过滤,其结果将不会有什么不同。

然而,在连续进行的批次间隙,如果过滤器处于不工作状态加长,这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就更大。

因为过滤器上没有额外损伤,过滤器完整性试验无法评估基于时间的细菌穿透风险。

三、批次间冲洗第二种类似的除菌级过滤器重复使用的情况,是在每次使用前为了使上一种产品或上一批产品工艺流体组分过载最小化而用水或其它溶剂冲洗过滤器。

这种重复使用类型的优点是减少了批次与批次之间过程流体组分的交叉污染;通过去除一部分过程流体来源的营养物,可能减慢了所截留细菌的繁殖,但是基于时间的细菌穿透风险仍在。

这是因为即使在无营养物的状态下,截留的活性生物负载仍然可以继续分裂,进而由细胞和细胞产生的粘性分泌物形成生物胶膜,这种生物胶膜是很难冲洗掉的。

如果前一批次生物负载量很明显,或者在过滤膜上形成了生物膜,虽说使用流体冲洗可以减少细菌的残留,但如内毒素等的细菌副产物依然会污染下游操作,这是另一种风险。

四、批次间冲洗和再次灭菌第三类重复使用过滤器(批次间冲洗和再次灭菌)可以将基于时间的细菌穿透风险限制在一个单批次操作时段之外,并且有效控制生物膜的形成。

每次重复使用后和再次灭菌前,如果过滤器没有得到充分冲洗的话,灭菌过程将降解被截留的细菌,留下可析出的数量级增长的细菌内毒素和其他细胞副产物,从而污染随后批次产品。

这种重复使用在再次灭菌的过程中对过滤器也施加了额外的物理压力。

大多数除菌级过滤器都经过厂商在不破坏完整性或者细菌截留能力的前提下耐受数次高压灭菌或者原位蒸汽灭菌的测试确认。

然而,过滤器厂商确认的通常是水润湿的未使用的滤芯,经过多次实验室蒸汽灭菌循环,然后进行检测。

尽管这些测试表明了过滤器的耐受性,但不需要模拟在进行蒸汽灭菌之前,残留产品或者清洗剂没有充分洗脱时可能产生的额外的过滤器化学降解。

这些测试也没有考虑典型的终端用户过滤器灭菌过程,与过滤器厂商为支持产品说明而进行的受控的实验室操作相比,其对过滤器可能产生更多的影响。

五、批次间冲洗、清洁和再次灭菌第四类重复使用过滤器(结合使用批次间冲洗、清洁和再次灭菌)在冲洗和清洁的过程中进一步减少了交叉污染和截留的细菌副产物析出的风险。

尽管污染的风险减少了,但是这类过滤器所面临的潜在压力和定期完整性试验不能检测到的过滤器破损的风险更大了。

在这种重复使用中除了用合适的溶剂冲洗出工艺流体外,为了溶解或者降解所截留的污染物,还会使用强烈的清洗剂。

此情况下除了批工艺物料还必须考察滤膜和其他组件材质与清洗剂及方法、累计接触时间等的相容性。

由于冲洗不充分而在清洁之后、再次灭菌之前附着于过滤器上的残留产品或者清洗剂在再次灭菌过程更高温度条件下更具破坏性。

该文后续的案例研究中运用实例讨论了这种条件下的潜在影响。

六、间歇使用由于不同批次间烘干滤膜,故第五类重复使用情形下过滤器会面临一种不同形式的压力。

在反复的烘干中,一些滤膜可能会被破坏,通常在使用热气炉烘干时。

过滤器中残留的污染物、清洁溶剂或者残渣在烘干的过程中可能会浓缩,进而对滤膜产生更多的化学腐蚀,使滤膜发生常规的完整性检测不能检测到的功能降低。

在终端用户考虑重复使用过滤器来降低过滤成本的各种情况下,必须就全部工艺和重复使用条件对过滤器性能和析出物进行适当的验证。

过滤器截留细菌的能力和指示过滤器完好之完整性试验的能力不受影响是极其重要的。

七、对于每种应用,除工艺条件外,还需要对重复使用的风险,包括过滤工艺危险程度进行说明。

与其他工艺相比,有些工艺过程可能不太关键,不需要最高级别的无菌保证。

在这些工艺中,除菌级过滤器的使用只是为了控制微粒和/或生物负载,而滤出物并不一定要求无菌。

对于这类应用,用户可以多考虑过滤器的再次使用。

而其他过程可能需要适当级别的无菌保证,重复使用过滤器的风险显著加大。

对于最严格的应用,需要能达到的最高级别的无菌保证,通常会在生物负载控制过滤器后接除菌级过滤器,并且有时是双0.2μm,0.2μm和0.1μm 或者双0.1μm的除菌级过滤器串联使用。

对于这样二级过滤器组合,在上游过滤器的重复使用和最终过滤器的一次性使用可以有一个平衡;或可以将前一批次的终滤器用作随后批次的上游过滤器。

在每种应用中,都要在重复使用得到的经济上的好处和由过早堵塞、完整性缺陷、增加的析出物污染或细菌的穿透带来的风险之间进行平衡。

八、以下为除菌过滤器的应用可用作非无菌颗粒去除过滤器或生物负载控制过滤器、除菌过滤器或两者:➢发酵罐或者其他用于细胞培养的生物反应器培养基;➢发酵罐或者生物反应器添加剂;➢用于细胞培养基的血清;➢工艺用水;➢层析缓冲液;➢超滤缓冲液;➢溶剂;➢消毒剂;➢待检半成品;➢非无菌的活性药物组分(APIs);➢最终大批量无菌API;➢用于无菌灌装验证的无菌培养基;➢终端灭菌注射剂;➢无菌灌装的除菌注射剂;➢无菌灌装的无菌眼药和局部用药。

每一种应用对生物负载控制和/或除菌过滤过程都有自身的要求和风险因素。

除其条件(冲洗、清洁、再次灭菌和烘干)之外,每一种应用还应根据无菌保证的严格性和任何对滤出物的影响来单独考虑过滤器的重复使用九、小结任何一次性设备的重复使用都会有风险和危害,必须加以控制以确保设备的安全和有效,确保其一直符合制造商的规格和使用要求。

其次要考虑的仅是界定和除菌级过滤器重复使用相关的一些风险。

这些概念不应该被解释为可普遍适用于所有情形,也不能减轻使用者对这些产品的多次重复使用的完全责任。

除菌级过滤器的再生系统应该包括冲洗、清洁和过滤器重新灭菌的所有设备。

再生系统的每个设备必须经过适当地设计、构建和验证。

再生系统中使用的水和其他流体的等级应该在主记录中详细说明。

所有再生系统用到的化学品和所有的滤出液,包括药物产品残留物在内,都应该按照国家、地区和当地关于操作者和环境安全的规定来处理和废弃。

文件中应该真实记录执行的全过程和过滤器性能和安全性的检测结果。

再次使用前,要进行对经验证的过滤器进行完整性、无热源、前批流体残留物或副产物去除的测试。

通过验证试验确立每个生产过程中重复使用过滤器的性能和时间限制。

验证过程应该依照FDA有关无菌工艺的规定进行,其中在确定过滤器重复使用限制时,还应该考虑诸如pH、粘度、流速、压力、温度,化学兼容性和水压冲击的影响等因素。

另外,必须设定控制方法,维护文件以确保含有对滤出药品的质量、安全或功效有害的产品或清洁剂残留的过滤器不用于接下来的批次中。

不同于过滤器厂商所提供的数据,重复使用的过滤器其截留特性、热原和析出物残留等数据均特定于每一种用户工艺和条件。

尽管有这些警告和包含的风险,有些已经制定了产品和工艺特定之重复使用方案的制药公司目前在实际重复使用除菌过滤器。

关于除菌级过滤器重复使用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和工艺验证的案例研究将在下期中详细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