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勃 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少年王勃》教学教案设计

《少年王勃》优秀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少年王勃》的作者、背景及意义。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1.2 教学内容:简介《少年王勃》的作者、创作背景及作品特点。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背景。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情况。
收集学生对作品的疑问和建议,以便后续教学。
第二章:人物分析2.1 教学目标:分析《少年王勃》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变化。
培养学生对人物描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对人物的描写细节。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对人物的看法。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例子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分析能力。
收集学生的分析报告或口头表达,进行评价。
第三章:情节理解3.1 教学目标:理解《少年王勃》的故事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线索。
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情节的发展。
通过讨论或写作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或写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文学手法分析4.1 教学目标:分析《少年王勃》中的文学手法和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意思维。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比喻、象征等文学手法。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创作风格。
4.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对文学手法的发现。
引导学生通过创作练习,运用学习到的文学手法。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鉴赏能力。
收集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价。
5.1 教学目标:综合讨论《少年王勃》的作品主题和现实意义。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_三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_三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少年王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10 个生字,认识5 个二类字和2 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直面王勃1、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一:少年王勃英姿勃发的图2、询问:你知道这位英俊少年是谁吗?生交流:王勃(相机板书课题)指导读题:多音字“少(sh ào )”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少年王勃有了哪些了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3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少年英才,了解一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自己借助拼音初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思考一下:从课文中你看到了一个()的王勃。
2、请你来展示一下你的读书成果。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什么事情?(课文主要讲王勃应邀参加宴会,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藤王阁序》,后来《滕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过渡:那你知道王勃是在什么情况下写《滕王阁序》的吗?写得怎么样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几自然段给我们介绍了这些内容。
学生浏览后交流:第2 —4 自然段。
三、品读课文,体验感悟1、请大家把心放到课文中,跟随王勃一起走进滕王阁,走入那场宴会。
自由读第2 —4 自然段,找找王勃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交流并出示: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文章,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1 )从“谁也不敢答应”看出什么?(2 )客人们这时心里会怎么想呢?(3 )指导读好这句话:体会客人们面面相觑,极其慌张,不只如何是好的心情。
2、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的王勃在干什么呢?(1 )指读第3 自然段,其他同学看课件。
《少年王勃》教案设计

《少年王勃》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概述1.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少年王勃》,使学生了解王勃的生平事迹,体会其少年时期的才华与抱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意识。
1.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王勃的生平背景、少年时期的才华展现以及其代表作《滕王阁序》的诞生背景。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和表达。
第二章:王勃生平背景2.1 教学目标了解王勃的生活年代、家世背景及其在当时文学界的地位。
2.2 教学内容介绍王勃的生活年代、家族背景,以及他在初唐文学史上的地位。
2.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文献资料等方式,生动展示王勃的生平背景,引导学生对其生活年代和文学地位有所了解。
第三章:少年王勃的才华3.1 教学目标了解王勃少年时期的文学才华,感受其文采飞扬的作品。
3.2 教学内容选取王勃少年时期的作品进行品读,如《滕王阁序》片段等,体会其文学风格。
3.3 教学方法采用分角色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王勃的文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四章:《滕王阁序》的诞生背景4.1 教学目标了解《滕王阁序》的创作背景,体会王勃的创作心境。
4.2 教学内容介绍《滕王阁序》的创作背景,包括滕王阁的历史地位和王勃创作该文的动机。
4.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文献资料等方式,生动展示《滕王阁序》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王勃的创作心境。
5.1 教学目标5.2 教学内容5.3 教学方法第六章:王勃的文学成就与影响6.1 教学目标认识王勃在初唐文学中的重要地位,理解他的文学成就对后世的影响。
6.2 教学内容分析王勃的主要文学成就,探讨其对唐代文学及后世文人的影响。
6.3 教学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王勃对文学体裁如骈文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第七章:《滕王阁序》的艺术特色7.1 教学目标深入分析《滕王阁序》的艺术特色,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7.2 教学内容详细解析《滕王阁序》的辞藻、结构、情感表达等艺术特色。
《少年王勃》教学教案设计

《少年王勃》优秀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王勃的生平和作品背景,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
(3)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主题,锻炼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欲望。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提高语文基本素养。
3. 了解作者王勃的生平和作品背景,感受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文章主旨。
2. 品味课文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 联系实际生活,深入理解课文中所传达的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巩固已掌握的知识点。
(2)简介王勃的生平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总结文章主旨。
(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汇报。
4. 课堂讲解:(1)针对课文内容,讲解生字词的用法和词义。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3)深入讲解课文中所传达的价值观,联系实际生活进行阐述。
5. 练习巩固:(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反思: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少年王勃》教案设计

《少年王勃》教案设计第一章:了解作者王勃1.1 学习目标:了解王勃的生平背景。
掌握王勃的代表作品。
1.2 教学内容:介绍王勃的生活年代和社会背景。
分析王勃的代表作品,如《滕王阁序》等。
1.3 教学活动:分组讨论,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王勃的生平。
学生展示对王勃代表作品的分析成果。
第二章:诗歌创作技巧2.1 学习目标:掌握王勃的诗歌创作技巧。
学会运用王勃的创作方法。
2.2 教学内容:分析王勃的诗歌创作风格和技巧。
引导学生学习王勃的诗歌创作方法。
2.3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阅读王勃的诗歌,分析其创作技巧。
学生尝试创作诗歌,展示并分享创作成果。
第三章:散文写作风格3.1 学习目标:了解王勃的散文写作风格。
学会运用王勃的散文写作技巧。
3.2 教学内容:分析王勃的散文作品,如《滕王阁序》等。
引导学生学习王勃的散文写作风格和技巧。
3.3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阅读王勃的散文作品,分析其写作风格。
学生尝试写作散文,展示并分享写作成果。
第四章:王勃作品的思想内容4.1 学习目标:理解王勃作品中的思想内容。
学会分析王勃作品中的主题思想。
4.2 教学内容:分析王勃作品中的思想内容,如《滕王阁序》中的忠诚、谦逊等。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分析王勃作品中的主题思想。
4.3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阅读王勃的作品,分析其中的思想内容。
学生展示对王勃作品主题思想的分析成果。
第五章:课堂总结与拓展5.1 学习目标:总结学习王勃的心得体会。
拓展对其他唐代文学家的了解。
5.2 教学内容:学生总结学习王勃的心得体会,进行分享。
教师介绍其他唐代文学家,引导学生拓展学习。
5.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学习总结,准备进行分享。
学生听取教师对其他唐代文学家的介绍,进行拓展学习。
第六章:文学背景与历史脉络6.1 学习目标:理解王勃作品产生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脉络。
学会分析文学与社会历史的关联。
6.2 教学内容:探讨唐代文学的发展背景,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分析王勃作品如何反映当时的历史脉络和社会状况。
《少年王勃》教案

《少年王勃》教案精选第一章:王勃的生平与成就1.1 导入:介绍王勃的时代背景和家庭背景1.2 学习目标:了解王勃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1.3 教学内容:1.3.1 王勃的生平介绍:出生、成长、求学、仕途1.3.2 王勃的文学成就:诗歌、骈文、辞赋等1.4 教学活动:1.4.1 观看王勃生平介绍视频,引发学生兴趣1.4.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王勃生平的理解1.4.3 教师讲解王勃的文学成就,展示相关作品1.5 作业布置:学生课后搜索王勃的相关作品,进行阅读和欣赏第二章:王勃的诗歌创作2.1 导入:回顾王勃的生平,引出他的诗歌创作2.2 学习目标:分析王勃的诗歌风格和主题2.3 教学内容:2.3.1 王勃的诗歌创作背景: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2.3.2 王勃的诗歌风格:豪放、激情、含蓄等2.3.3 王勃的诗歌主题:抒发个人情感、表达社会抱负等2.4 教学活动:2.4.1 教师展示王勃的代表性诗歌,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感受2.4.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王勃的诗歌风格和主题2.4.3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练习,尝试模仿王勃的风格2.5 作业布置:学生课后继续阅读王勃的诗歌,选择一首进行深入分析第三章:王勃的骈文艺术3.1 导入:介绍骈文的定义和特点,引出王勃的骈文艺术3.2 学习目标:理解王勃骈文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3.3 教学内容:3.3.1 骈文的基本知识:定义、特点、结构等3.3.2 王勃的骈文艺术:修辞手法、语言运用、情感表达等3.3.3 王勃的骈文代表作品:《滕王阁序》等3.4 教学活动:3.4.1 教师讲解骈文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骈文的结构3.4.2 学生分组阅读王勃的骈文代表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3.4.3 学生进行骈文创作练习,尝试模仿王勃的风格3.5 作业布置:学生课后继续阅读王勃的骈文作品,选择一篇进行深入分析第四章:王勃的辞赋创作4.1 导入:回顾王勃的文学成就,引出他的辞赋创作4.2 学习目标:分析王勃的辞赋风格和主题4.3 教学内容:4.3.1 王勃的辞赋创作背景: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4.3.2 王勃的辞赋风格:华丽、细腻、抒情等4.3.3 王勃的辞赋主题:表达个人情感、描绘社会现实等4.4 教学活动:4.4.1 教师展示王勃的代表性辞赋,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感受4.4.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王勃的辞赋风格和主题4.4.3 学生进行辞赋创作练习,尝试模仿王勃的风格4.5 作业布置:学生课后继续阅读王勃的辞赋作品,选择一篇进行深入分析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导入: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总结5.2 学习目标:巩固对王勃生平、诗歌、骈文和辞赋的理解和欣赏5.3 教学内容:5.3.1 学生分享对王勃的理解和欣赏,总结学习收获5.3.2 教师提出拓展阅读建议,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王勃的作品5.4 教学活动:5.4.1 学生进行总结分享,交流学习感受5.4.2 教师给出拓展阅读建议,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王勃的作品5.5 作业布置:学生根据拓展阅读建议,选择一部王勃的作品进行深入阅读和研究第六章:王勃与初唐文学6.1 导入:介绍初唐文学的特点及其对王勃的影响6.2 学习目标:理解王勃在初唐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6.3 教学内容:6.3.1 初唐文学的基本特点:文学风格、题材、表现手法等6.3.2 王勃的文学贡献:对初唐文学的发展和影响6.3.3 王勃与其他初唐文学家的比较:如杜甫、李白等6.4 教学活动:6.4.1 教师讲解初唐文学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初唐文学的风格6.4.2 学生分组阅读王勃的作品,分析其在初唐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6.4.3 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比较王勃与其他初唐文学家的差异和特点6.5 作业布置: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初唐文学家的作品,分析其文学特点第七章:王勃的思想与哲学7.1 导入:介绍王勃的思想背景,引出其哲学观念7.2 学习目标:理解王勃的思想观念及其在作品中的体现7.3 教学内容:7.3.1 王勃的思想背景:儒家、道家、佛家等7.3.2 王勃的哲学观念:人生观、价值观、宇宙观等7.3.3 王勃作品中的思想体现:诗歌、骈文、辞赋等7.4 教学活动:7.4.1 教师讲解王勃的思想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其哲学观念7.4.2 学生分组阅读王勃的作品,分析其在作品中的思想体现7.4.3 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王勃思想与哲学的理解和感悟7.5 作业布置:学生课后深入研究王勃的一部作品,分析其思想与哲学的内涵第八章:王勃的影响与后世评价8.1 导入:介绍王勃对后世的影响及其在后世的评价8.2 学习目标:理解王勃的历史地位及其在后世的影响8.3 教学内容:8.3.1 王勃对后世的影响:文学、思想、文化等方面8.3.2 王勃在后世的评价:历代评论、研究、传颂等8.3.3 王勃作品在后世的影响:如《滕王阁序》等8.4 教学活动:8.4.1 教师讲解王勃对后世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其在后世的地位8.4.2 学生分组查找历代对王勃的评价,分析其在后世的声誉8.4.3 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王勃影响与后世评价的理解和看法8.5 作业布置:学生课后深入研究王勃的一部作品,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第九章:比较文学视角下的王勃9.1 导入:介绍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引出对王勃的比较研究9.2 学习目标:理解比较文学视角下的王勃研究及其意义9.3 教学内容:9.3.1 比较文学的基本概念:定义、研究方法、目的等9.3.2 王勃的比较研究:与其他文学家、文化背景、文学流派的比较9.3.3 王勃作品的跨文化解读:在国际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9.4 教学活动:9.4.1 教师讲解比较文学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其研究方法9.4.2 学生分组进行王勃的比较研究,分析其与其他文学家、文化背景、文学流派的异同9.4.3 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王勃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解和看法9.5 作业布置:学生课后查找国际上对王勃的研究,分析其在国际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十章:课程总结与拓展10.1 导入: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总结10.2 学习目标:巩固对王勃及其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解和欣赏10.3 教学内容:10.3.1 学生分享对王勃及其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解和欣赏,总结学习收获10.3.2 教师提出拓展阅读建议,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王勃及其比较文学研究10.4 教学活动:10.4.1 学生进行总结分享,交流学习感受10.4.2 教师给出拓展阅读建议,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王勃及其比较文学研究10重点解析本文档详细编写了一个关于《少年王勃》的教案,内容包含了十个章节。
《少年王勃》的教学教案设计

《少年王勃》的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王勃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3. 通过学习《少年王勃》,使学生领悟到坚持梦想、勇于创新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王勃的生平介绍2. 《少年王勃》原文阅读与解析3. 课文重点词汇和句式的讲解4. 课堂讨论与写作练习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王勃的生平背景和课文知识点。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表达能力。
3. 实践法: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王勃的生平背景。
2. 让学生阅读《少年王勃》原文,感知文本。
3. 分析课文,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式。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王勃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章:教学评价一、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王勃及其作品的题目,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二、评价标准1. 课堂表现:积极发言、认真听讲、参与度高。
2. 写作练习:内容充实、结构清晰、表达准确。
3. 期末考试:答题正确、理解深入、论述合理。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辅助材料一、教学资源1. 教材:《少年王勃》原文及注释。
2. 参考书:关于王勃的生平和作品的资料。
3. 网络资源:有关王勃的生平介绍和学术评论。
二、辅助材料1. 王勃诗文选集:供学生课后阅读和欣赏。
2. 王勃研究论文: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王勃及其作品。
3. 视频资料:关于王勃的生平介绍和作品解析,用于课堂展示。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一、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15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按照章节顺序逐步推进,保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
二、时间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王勃的生平背景,阅读《少年王勃》原文。
2. 第3-4课时:讲解课文重点词汇和句式,分析文本内容。
3. 第5-6课时:课堂讨论,探讨王勃的文学成就及其影响。
《少年王勃》教学教案设计

《少年王勃》优秀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少年王勃》的生平和成就。
激发学生对文学和写作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简要介绍王勃的生平背景。
引发学生对王勃作品中描绘的少年时代的思考。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少年时期的经历和感受。
通过图片展示和视频片段,生动形象地介绍王勃的生平。
1.4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展示王勃的画像和相关的背景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第二章:文学作品分析2.1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王勃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王勃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
通过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采用问题分析和解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的深层含义。
2.4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王勃的作品,并关注其中的情节和人物。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分析。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
第三章:写作技巧分析3.1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王勃作品中使用的写作技巧。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王勃作品中使用的写作技巧,如描写、对话、情节安排等。
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和创作,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
3.3 教学方法:通过例证和解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王勃作品中的写作技巧。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创作,巩固所学的写作技巧。
3.4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分析王勃的作品,向学生介绍其中的写作技巧。
学生进行模仿创作,尝试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
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第四章:文化背景介绍使学生了解王勃作品中的文化背景。
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王勃作品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王勃教案本文是关于少年王勃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用充足的时间,扎扎实实地落实初读要求,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教学难点:查字典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教学对策:初读课文时用充足的时间,扎扎实实地落实初读要求,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认清生字的字形,读通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自己尝试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知道,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了不起的人物,如司马光、怀素、孙中山等等,在少年时期表现出聪明才智和优良品质的,今天我们的课文就介绍,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叫什么名字?又做了什么令人佩服的事呢?打开课文听录音。
2、理解课文的大体情节。
参加宴会——写成名文——传诵千古二、初读课文1、引导学生带着所提出的问题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初读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通顺;(2)遇到不理解的语句可联系上下文尝试理解;(3)在弄懂每一个自然段意思的基础上,大致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4)尝试自己解决预习中有疑惑的地方,如还不明白,打上问号。
3、学生自由读课文。
教师适时作个别指导。
4、检查自读效果时,教师重点检查学生是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帮助学生正音。
5、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专注地听读,发现错误,教师引导学生帮助正音,特别要注意翘舌音。
6、出示课文中的部分词语:文章宴会庆贺胸有成竹才气秋景灿烂文思如泉学生练读增强记忆。
7、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分节朗读。
8、分组朗读全文。
9、学生说一说,读过课文后,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引导学生抓住线索,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四、指导书写1、复习生字朗读情况。
(出示生字读一读、再抽读)2、引导学生把本课的生字分成两类,一类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左紧右松才好看;另一类是上下结构的字,抓典型,按比例书写。
2、重点指导书写“督、宴、读”。
继续指导学生写字规范入体。
3、学生描红、临写。
教师巡回指导。
五、习字册上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节。
2、理解两句诗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骛齐飞”的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通过对课文的赏析,体会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词语。
文章宴会庆贺灿烂野鸭胸有成竹才气秋景都督文思如泉滕王阁序2、复习课文快速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你用上“先……再……最后……”说(参加宴会——写成名文——传诵千古)二、精读课文(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王勃被邀请参加腾王阁宴会?(指名读第一节)2、从这个自然段中,你知道了哪些有关王勃的信息?(他被邀请来参加宴会的主要原因:很有才气)3、自读第一句话,谁能把“探望”换成另外一个词,又不改变原意?4、教师小结:这一节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地点(二)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王勃写出的《腾王阁序》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文?(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谁能读出句子的意思来?(读懂词语:千古传诵)(三)学习课文第二到五自然段1、在这个故事当中,你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写成名文)2、找一找,哪个自然段重点讲写成了《腾王阁序》?(第4自然段)(1)提示:怎样才能读好课文呢?(要把自己当成是课文中的人物,像他那样去想一想,然后再读,才能读得好。
(指名读第4自然段)(2)读了课文,特别是读了第4自然段,你认为王勃是个怎样的少年?(板书:有才华)你是通过读了哪几个词语看出来的?(板书: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引导读懂这些词意小结:王勃虽然年少,可他才华横溢啊!(3)问:参加宴会的就王勃一个人吗?那么其他人在干什么呢?①朗读第2自然段,理解为什么其他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都督要求当场写庆贺的文章,时间又短,怕写不好,有难度)这和写王勃有才华有什么关系呢?(相比之下,王勃是“文思如泉,笔走如飞”)②他怎么就能做到“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呢?请朗读第3自然段王勃凝望江面,他看到了什么?谁用朗读来告诉大家?(指名读“远处的……飘荡……”)谁能读出那迷人的秋景呢?(指名读出意思来)师边述(画面内容)边板书词语: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披着落日的余晖联想:假如你也看到了如此美丽的秋景,你会怎样呢?(指名说)③小结引出诗句:如此美丽的秋景,使王勃的心中充满了创作的激qing,当即用了两句短短的话语就把这情景描绘下来了,你知道他用的什么句子吗?④出示并齐读诗句(板书:落霞与孤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⑤谁能看着黑板,凭着对课文的理解和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4)读到如此美丽的佳句,不光是我们认为王勃是多么的有才气,就连那位都督也终于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了,他竟忍不住拍案叫绝。
谁来学学他拍案叫绝的样子读读他说的话?(指名读)引导体会词意:拍案叫绝(好)同学们,你佩服王勃吗?你想怎样来称赞少年王勃呢?(指名说)三、总结全文:1、今天,我们读了一个王勃参加滕王阁宴会时当场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让我们又认识一个文思敏捷,才华横溢的少年王勃。
2、同样是在观看秋景,为什么王勃能写****古传颂的佳句,而其他人却不能?指名说。
3、师小结:王勃之所以能够写****古传颂的佳句,得益于他的善于观察,得益于他的饱读诗书,得益于他的把观察到的景物变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得益于他能写出自己的独特的感受。
想想你们写作时为什么会像挤牙膏似的挤不出来哪?我们写作文要像王勃那样“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就要学会多观察、多思考,只要大家坚持做下去,总有一天,我们也能写出像王勃那样的好文章。
四、作业: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9、少年王勃(奇才)一只野鸭披着落日的余晖落霞与孤孤鹜齐飞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秋水共长天一色[nextpage]秋水长天王勃才惊四座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
他七岁时就能做文章,十四岁时,就能即席赋诗。
这一年,他到江南探望父亲,路过洪州时,参加了都督阎公的滕王阁宴,即席写下了《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文惊四望,堪称千古美谈。
滕王阁是滕王元婴在洪州任都督时所制,故称为洪府滕王阁。
因其雄峙在赣江边上,因而成为游览胜地。
公元663年9月,现任洪州都督阎伯欤在阁内大宴宾客,邀请民许多知名人士出席。
王勃路过此地,也应邀而来。
他人小名气也不大,因而被安置在末座。
阎伯欤早已命他的女婿孟学士做了一篇《滕王阁序》,打算在酒席宴前显露一手,夸耀于人,也让他这做岳父的脸上有光。
宴会开始后,众宾客觥交错,互为恭贺,好不热闹。
正在酒意酣畅之时,阎伯欤站了起来,得意洋洋地对众宾客说:“今日诸位在此阁上欢聚一堂,实是难得的盛会,不可无文章以记今日之盛。
诸位都是当今名士,文采风流,尚望珠笔一挥,写赋为序,使高阁与妙文,同垂千古。
”说完,就装模作样地遍请宾客做文。
宾客们早知其意,哪里肯写,不是谦称才疏学浅,不敢献丑,就是借口病体未愈。
推来推去,最后轮到了王勃。
王勃却不推辞,立即接过笔墨,站起身来,拱手说道:“不才探父路过洪州,有幸赴督盛宴,不胜感激。
都督盛情难却,不才斗胆试笔,尚望都督及诸位先生不吝赐教。
”众宾见这位三尺少年,一介书生意毫不谦让,不由大吃一惊。
阎伯欤满心不快,却不便当众发作,只得强作笑颜,拱手道:“愿闻佳作,愿闻佳作!”只见王勃凝神肃立了一会儿,忽地卷起袖口,用力握起笔管,饱蘸墨汁,奋笔疾书起来。
众人见此情景,无不议论纷纷,有的说王勃不知天高地厚,敢与公子比试文才;有的却说此少年风度翩翩,不可小视。
阎伯欤听到这些议论,心中更是不快,便索性走出宴所,站在阁外,凭栏眺望江景,以此消遣心中的烦闷。
他暗嘱部下将王勃写的句子随时抄来,报与他知。
顷刻之间,一个部下跑来报告《滕王阁序》的开头两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阎伯欤一听,只冷冷一笑道:“只不过老生常谈耳!”话音刚落,又有人来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阎伯欤沉吟不语,心想:这小子开头写洪州地势雄阔,地处要冲,倒也可以。
接下来又有人报告:“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天长一色。
”都督听罢,不禁矍然而起,叹曰:“此真奇才,当垂不朽矣!”说罢,他又吟咏再三,然后意味深长地称赞道:“落霞、孤鹜写动态,秋水、长天写静景,动静结合,妙语天然。
秋日佳景,跃然笔上,宛然在目。
眼前有景道不得,却被他一语道出,真乃神来之笔!”旁边一位老秀才也接着说:“这两句是从庚信的《马射赋》中‘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化来的,却熔铸新意,点石成金,令人耳目一新,实属难得!”话音未了,部下已将完整的《滕王阁序》文从王勃手中拿了送来。
都督看着这篇洋洋洒洒的序文,玩味再三,不住地赞叹:“妙!妙!妙!”过了一会儿,随从又把王勃一气呵成的《滕王阁》诗送了过来。
阎伯欤接过来一看,是一首七言古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阎伯欤一唱三叹在吟咏着这首诗,不由抚掌赞叹说:“此诗虽写滕王阁,却直抒好景不长、年华易逝之概,蕴含诗人进取向上之情。
诗意新、格调高、气象伟、铸词精、用字炼。
真可谓吊古之杰作,为当今所不多见呀!”此时的阎都督早已沉醉在王勃的诗情画意之中,开始的那股怨气,早已丢到爪哇国云了。
这时,王勃走到都督面前,施礼说道:“不才献丑了,万望都督赐教!”阎伯欤高兴地说:“贤君下笔如有神,字字珠玑,句句精彩,真乃当世奇才呀!”孟学士见王勃文思敏捷、才华横溢,也自愧不如,羞愧地离去了。
阎伯欤马上召宾客重新入座开宴。
宾客们把王勃尊为上宾,纷纷举杯祝贺。
阎都督更是对他倍加赞赏。
宴会直延至深夜,极欢而罢。
从此,王勃和他的《滕王阁序》名震海内。
只可惜王勃二十六岁时,渡海落水,惊悸而死。
一代英才,英年早逝,不可不说是中国诗坛的一大损失。
课前思考:1、备课中在学习课文生字生词时,须强调对“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的理解。
2、在课文主要内容和层次上的训练上,首先让学生读后思考交流文章大意,然后尝试层次的练习:参加宴会——写成名文——传诵千古3、“落霞与孤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的理解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采用课文语句来帮助理解,二是可以出示课件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课文重点语句的理解应下足功夫。
4、背诵三、四小节的任务在课堂中也要落实。
小资料: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这四个人,他们都是初唐中后期很有才华的诗文作家,四人才名早享,在青少年时代就获得“四杰”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