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高考一卷文综地理深度解析版doc
2016年全国1卷高考文综试题答案解析

2016高考全国Ⅰ卷文综地理、历史、政治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
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
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
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陶瓷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广阔B.原材料充足C.劳动力素质高D.国家政策倾斜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A.产业结构调整B.原材料枯竭C.市场需求减小D. 企业竞争加剧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A.资金充足B.劳动力成本低C.产业基础好D.交通运输便捷【答案】1.D 2.A 3.C【解析】试题分析:1.注意抓住时间,20世纪80年,结合材料“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可知,这是由于20世纪80年代初,珠三角的改革开放的政策优势,国家政策倾斜使得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
2.材料“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这说明原来佛山陶瓷产业区变成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中心城区,即产业结构调整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
3. 景德镇陶瓷发展历史悠久,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业基础好是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
考点:工业区位条件和产业转移。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
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文综地理试题解析(正式版)(解析版)

绝密★启封前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
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
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陶瓷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广阔B.原材料充足C.劳动力素质高D.国家政策倾斜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A.产业结构调整B.原产料枯竭C.市场需求减小D. 企业竞争加剧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A.资金充足B.劳动力成本低C.产业基础好D.交通运输便捷【答案】1.D 2.A 3.C【解析】试题分析:1.注意抓住时间,20世纪80年,结合材料“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在珠三角实行改革开放,国家政策倾斜使得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
2.材料“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这说明原来佛山陶瓷产业区变成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中心城区,即产业结构调整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
3.景德镇陶瓷发展历史悠久,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故产业基础好是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
2016年高考地理全国卷一卷高清含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
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
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
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广阔B.原材料充足C.劳动力素质高D.国家政策倾斜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A.产业结构调整B.原产料枯竭C.市场需求减小D.企业竞争加剧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A.资金充足B.劳动力成本低C.产业基础好D.交通运输便捷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
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
据此完成4—6题。
4.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C.服务范围D.服务人口5.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A.技术创新B.空间集聚C.市场拓展D.产品升级6.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B.降低人口密度C.促进城市竞争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
2016年高考地理(全国卷I)真题(含答案)

2016年高考地理(全国卷I)我国是世界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
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
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陶瓷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广阔B.原材料充足C.劳动力素质高D.国家政策倾斜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A.产业结构调整B.原材料枯竭C.市场需求减小D.企业竞争加剧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A.资金充足B.劳动力成本低C.产业基础好D.交通运输便捷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
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
据此完成4~6题。
4.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C.劳动力素质高D.国家政策倾斜5.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A.技术创新B.空间集聚C.市场拓展D.产品升级6.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B.降低人口密度C.促进城市竞争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
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
下图表示渤海湾沿岸地区贝壳堤的分布。
据此完成7~9题。
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
2016全国1高考地理解析版

2016全国1地理解析版一、选择题。
共11个小题,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
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广阔B.原材料充足C.劳动力素质高D.国家政策倾斜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A.产业结构调整B.原材料枯竭C.市场需求减小D.企业竞争加剧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A.资金充足B.劳动力成本低C.产业基础好D.交通运输便捷【解析】1、D。
20世纪80年,改革开放。
2、A。
3、C。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
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
据此完成4﹣6题。
4.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C.服务范围D.服务人口5.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A.技术创新B.空间集聚C.市场拓展D.产品升级6.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B.降低人口密度C.促进城市竞争D.优化城市用地结构【解析】4、A。
“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
5、B。
各城市分工明确,同类产业活动集中在同一个城市。
2016年普通高考新课标Ⅰ卷(乙卷)文综地理试题评析分析

10 4
读取图文信息,分析地理
壤中
11 4 磷积累量的垂直变化
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36( 1) 6
广西横县茉莉花种植
(2) 8 与茉莉花茶
(3) 6 综
合 (4) 4
题 37
堪察加半岛的自然环境
(1) 6 与生态特点
(2) 10
比较两地影响农业的气候 条件 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分析影响的区位因素
2016 年普通高考新课标Ⅰ卷(乙卷)文综地理试题评 析分析
2016-09-19
总体来说, 2016 年全国新课标Ⅰ卷 (乙卷) 文综地理试题的设计符合课程标 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 体现能力立意, 试题重在考查地理学科主干知识, 凸显学 生的地理素养和学科能力, 引导学生从地理学科的视角关注时代和生活。 试题整 体材料新颖、贴近生活。试题有很好的区分度,符合高等院校的人才选拔要求 , 也有较高的导向性,难度适中。
4. 材料丰富新颖,突出学生即时学习能力
在 2016 年地理试题“新知识”多,信息量大,突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 所谓“新知识”,简单地说就是考试说明、课程标准及教材中没有出现的“知识 点”,考题中出现了贝壳堤、磷累积量、茉莉、熊、高位虾池等“新知识”。考 生在做此类试题时,首先需要通过文字、图像先理解这些“新知识”,并将其与 已有知识重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 其次,运用新建构的知识结构分析和解决现 实问题。由于该类试题既考查考生考试现场的学习能力, 又考查学生对已有知识 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试题的综合性与灵活性较强,难度也较大,区分度较高。如 第 11 题,考生需要通过阅读文字材料,找出影响磷累积量的因素,并结合川西 某山地东坡自然环境的垂直变化,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过程性的分析, 考查了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凸显了人文地理教学中对过程和阶 段的核心要求 .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地理部分)试题(全国卷3 Word版 含解析)
绝密★启封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地理部分)试题(全国卷3)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
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
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
据此完成1—3题。
1.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A.离原料产地较近 B. 离消费市场较近C. 劳动生产率较高D. 劳动力价格较低2.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A.原料价格B.劳动力价格C.投资环境D. 市场需求3.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A.原料使用量B.劳动力使用量C.运输量D. 设备费用【答案】1.D 2.C 3.B【解析】3.从在越南/巴基斯坦建厂,使用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转移到美国建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说明我国纺纱业已减少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
考点:产业转移的因素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完整word版)2016年全国高考一卷文综地理深度解析版doc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详解版)第Ⅰ卷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 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广阔 B。
原材料充足 C。
劳动力素质高 D。
国家政策倾斜2。
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A.产业结构调整B.原产料枯竭C.市场需求减小 D。
企业竞争加剧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A。
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
交通运输便捷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
据此完成4~6题.4.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A.服务种类 B。
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5。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A.技术创新B。
空间集聚C。
市场拓展D。
产品升级6.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A。
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
据此完成7~9题7。
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
16年新课标1卷(地理)
60°
4750
55°
甲 河流
500 等高线/m 50° 4750 火山、火山高程/m
(1)说明勘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6 分) (2)分析勘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10 分) (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6 分)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 年, 在广西首次举办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中心开 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 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 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 80%以上,占时间总产量 60%以上。下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42.【地理——选修 3:旅游地理】(10 分) 莫干山近年以“民宿”开发而蜚声中外,“民宿”是指利用农民空闲房屋,为消费者提供配套乡野休
闲、养生的新型酒店模式。莫干山民宿旅游起步于 2007 年,受政府政策鼓励,逐步形成了以吸引高消费 人群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某民宿经营者说:“目前来乡里居住及游玩的多数来自大城市,以家庭及情侣 为主,他们不仅来吃农家饭,还喜欢和我们聊天,喜欢下田上山体验农活。”2015 年,莫干山已有民宿 200 多家,年营业收入达 1.7 亿元,下图示意莫干山的位置。
B. 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 形成河口三角洲
D. 迫使河流改道
9. 河流冲积物是该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A. 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 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 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2016高考全国新课标卷I卷解析版
3、景德镇陶瓷发展历史悠久,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业基础好是吸引 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相比佛山市,景德镇在资金和交通方面没有优势,劳动力成本低是 景德镇相对佛山一个优势,但不是主要优势,因为还有比景德镇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所以景德 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陶瓷产业基础好。
2016年高考 全国新课标卷 I卷
文综 地理试题解析
适用地区:河南 河北 山西 江西 湖北 湖南 陕西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 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 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 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 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 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Page 2
试题分析:1.注意抓住时间,20世纪80年,结合材料“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 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注意不要错选“市 场广阔”,虽然材料中提到“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但是材料中是“逐步发展成为 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这是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结果,获得了广阔的市场,不是佛 山瓷业迅速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在20世纪80年代初,珠三角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 政策优势明显,国家政策倾斜使得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佛山瓷业发展的原材料 并不充足,20世纪80年代,劳动力素质也不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详解版)第Ⅰ卷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
据此完成1—3题。
1. 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广阔B.原材料充足C.劳动力素质高D.国家政策倾斜【答案】D【解读】本题主要考察工业区位因素、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以及运用相关知识解决、评价地理问题的能力。
注意抓住关键词“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 再联系到珠三角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迅速发展的历史事实就容易确定D选项正确。
2. 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A.产业结构调整B.原产料枯竭C.市场需求减小D. 企业竞争加剧【答案】A【解读】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空间结构、产业结构及其变化以及区域产业转移等知识内容。
“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是解析本题的关键词语,既然划分为主城区,从宏观考虑,作为对环境污染较重的陶瓷业的发展必然受到限制,产业结构调整便成为促使其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故本题应直选A项。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A.资金充足B.劳动力成本低C.产业基础好D.交通运输便捷【答案】C【解读】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选择和及产业转移的原因等内容。
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就是全国的瓷业中心,陶瓷业产业基础好,是它相对其他地区,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比较优势。
至于资金充足、劳动力成本低、交通运输便利等条件,其优势要么不存在,或者对吸引产业意义有限。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
据此完成4~6题。
4.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C.服务范围D.服务人口【答案】A【解读】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空间结构,区域产业结构、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内容。
读背景材料,抓住关键词“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就不难理解这种空间规划,限制的是各个核心城市的服务种类,从而强化了各核心城市的职能分工,故A项正确。
5.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A.技术创新B.空间集聚C.市场拓展D.产品升级【答案】B【解读】本题主要考察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产业活动的聚集等知识内容。
结合背景材料和第4题的分析,既然每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个城市分工明确,都有自己的服务种类,所以这种空间规划的实施,促进的是同类产业活动在各核心城市的聚集,故B项正确。
6.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B.降低人口密度C.促进城市竞争D.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答案】 D【解读】“城市在外,郊区在内,城市环绕绿心分布的空间特征,能体现生态城市的新理念:这种独有的区域空间结构,能兼顾产业活动和居住环境基本要求。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实施的基本目标就是构建和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建设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本题D选型正确。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
据此完成7~9题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 反复进退【答案】 C【解读】本题组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由于更多地涉及海岸地貌,整合了流水作用与海浪作用的相关内容,所以本组试题旨在强化对知识迁移、对地理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题目难度较大。
贝壳堤只能形成于海岸地带,因为只有海岸附近才会有死亡贝类的大量堆积。
具体的一个贝壳堤的形成,既要有有大量死亡的贝类物质,还须有有长期的堆积过程,这就需要海岸线位置的相对稳定。
海岸线的频繁移动无法保证贝壳堤形成。
所以C项正确,其余各项均错。
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
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答案】B【解读】贝壳堤在海岸地带形成后,在其内侧能限制了河流入海,在其外侧则加强海洋堆积填海造陆,形成高出海面的新海滩,随着海滩升高扩大,海岸线向海洋推进,与贝壳堤越来越远,所以本题B选项正确。
另外,本题亦可用排除法求解:泥沙堆积不能形成贝壳堤,而河口三角洲不是海浪堆积地貌,于是A、C选项错;贝壳堤外侧一般不会有河流的,不存在改道的问题,因而D选项错误,故本题B选项正确。
9. 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
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答案】D【解读】本题着重考查学生对海岸地带外力地貌的形成机制的理解能力,也体现了对考生的地理思辨能力的考查,难度较大。
贝壳堤形成于海岸地带,图中多条贝壳堤的空间位置和形成时代相差较远,说明当地海岸线发生过几次明显的移动;由于题目已告知:“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
可见当地河流泥沙堆积旺盛,所以本题D选项正确。
需要强调,通读题组全部内容,用辩证思维的方法系统的分析演绎当地海岸堆积地貌的形成全过程,本组题地理解就会水到渠成:即就特定时期看,海岸是相对稳定的,从而形成了具体的某一条贝壳堤。
但从更大时间尺度看,海岸线随着河口大量的泥沙堆积,是阶段性向海洋推进的,从而形成多条贝壳堤。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
图2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0~11题10.磷高累积区是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答案】A【解读】本组题目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及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等知识内容,同时也考查考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评价地理事物的能力。
由背景材料知,磷存在于土壤有机质中,高山冰雪带不会有发育完后的土壤,磷含量不可能很多,故B项错。
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海拔超过4000米高处气温低、土壤水分多的环境不可能形成针阔叶混交林带和常绿阔叶林更有利形成更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的高山草甸。
由此推知A项正确,C、D项均错。
11.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D. 地表径流量较小【答案】C【解读】本题对考查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力度较大。
可利用排除法去伪存真。
首先由海拔低处气温较高可排除A项;山地径流由高向低一般呈增加趋势,排除D项;在海拔2000~3000米处一般分布森林带,生物量不会低与高山草甸带,所以B选项错。
再进一步推理,气温高,土壤水分缺少,有机质分解快,是森林带有机磷积累偏少的原因所在,本题C选项正确。
第II卷3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
喜光。
根系发达。
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
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
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
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
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
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
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
图5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
(6分)(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
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
(8分)(3)目前横县县城集聚了100多家茉莉花茶厂。
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
(6分)(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4分)问题①: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
问题②: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答案】(1)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纬度较低,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
(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
或伏旱期过旱且时有超过37℃的高温);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2)(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平坦便于种植;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3)(茉莉花茶生产应接近茉莉花产地。
)横县茉莉花生产规模大,花源供应充足且品质佳;县城交通使得,便于收集茉莉花;县城基础设施较好,便于生产组织。
(离南宁市较近,便于产品销售。
);众多厂家聚集在县城,也有利展开生产技术协作,形成规模,提高效益。
(4)问题①: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扩大生产规模以达到规模效益和影响(实行专业化生产);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问题②:加强茉莉种植和茉莉花茶生产的科研投入,确保茉莉花茶的品牌优势;加大茉莉花其他产业化应用的研发;开发新产品;拓展旅游、文化市场。
实现经营多元化。
【解读】本题的考查内容主要包括农业区位选择,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等,更注意考查学生利用图文资料获取有效地理信息,并综合利用地理原理、评价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或解决可持续发展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1)结合背景材料,围绕茉莉花生长对气温、降水和光照的要求,结合两地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季风环流各方面的影响来考虑。
相比江浙,广西横县纬度偏低,高温季节长但少有极端高温存在、梅雨和台风造成的过度降水也少,由于北部云贵高原阻挡,冬季受冬季风和寒流影响小,气温偏高,冻害较少。
(2)根据材料提示“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润不利于其根系发育。
”横县属于冲积平原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接近水源,灌溉方便;而位于旱地,意味着地面存在一定的地形坡度和起伏,对排水有利,地下水埋藏较深,土壤不会因低洼而过湿,且不易受洪涝灾害威胁;(3) 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主要从原料、质量、交通、基础设施等条件进行分析,亦应从产业的聚集效应考虑其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