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殷商、 巫师)Biblioteka 历史散文(记事) (记叙文)
历史散文
㈠编年体 孔子,鲁史《春秋》
《公羊传》、《谷梁传》、《左传》 “春秋三传”释《春秋》。 《左传》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 志叙事散文的初步成熟。 ㈡国别体 《国语》、《战国策》等
汉代散文
㈠史传文
①西汉 司马迁《史记》纪 传体通史。
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 韵之《离骚》。” ②东汉 班固《汉书》中国 第一部断代史
古文运动
韩愈,柳宗元提倡实用先秦两汉 散文文体。
宋散文
(晚唐李商隐为代表骈文文风延至宋初。杜牧《阿 房宫赋》无堆砌,算新文赋)
北宋中叶 古文运动 欧阳修(《醉翁亭记》)北宋文坛盟主, 曾巩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苏洵(《六国论》), 苏轼(《赤壁赋》), 苏辙 发扬韩柳古文传统,散文平易自然,实用。
《少年中国说》节选 梁启超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 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 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 地球则国雄于地 球。
魏晋南北朝散文
特征: ①题材拓展(山水景物), ②抒情色彩加强(抒情小赋), ③受赋排比对偶修辞影响,发展而成骈文,盛行。
代表作家: 魏 魏晋 东晋 南朝 曹氏父子 阮籍、嵇康 王羲之、陶渊明 鲍照(骈文)庾信(赋)
唐散文
①骈文 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 长天一色”
形式束缚,不切实用。
②中唐
汉代散文
㈡政论文 西汉 东汉
贾谊《过秦论》等 王充《论衡》
汉代散文 ㈢赋 “汉赋”
①产生:源本《诗经》《楚辞》,战国诸子文体。 (最早写“荀子”)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1. 定义和特点散文是一种自由写作形式,以白话表达感情、思想和意境。
它与诗歌和骈文相对,不受严格的格式要求,注重真实性和表达个人情感。
中国古代散文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 追求自然真实:强调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描写,反映社会风貌。
- 注重个体情感:展现作者内心体验、情感抒发,以及人性的喜怒哀乐。
- 批判思辨性:反思社会问题,审视人生道德伦理等。
- 融合修辞技巧:运用比喻、夸张、对偶等手法提升艺术感染力。
2. 先秦散文时期中国古代散文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其中,《离骚》是最早被公认为散文的作品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庄子》、《列子》等哲学类著作。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散文作品。
代表性的作家有嵇康、阮籍、刘宋慧远等人。
其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寄托理想为主题,形式上则注重韵律的运用。
4.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全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散文风格更加多样化,包括了骈文、小品文、游记等多种形式。
著名的散文家有韩愈、柳宗元、苏东坡等。
5. 元明清时期在元明清时期,散文进入了一个相对低谷。
散文作品大多是政治宣传或礼仪制度方面的论述,缺乏个性和艺术性。
6. 当代散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当代散文也取得了重要成就。
许多作家将自己身世经历与社会状况相结合,深入探讨现实问题和个人情感。
7. 总结中国古代散文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从先秦到当下都留下了许多精彩之作。
这些散文作品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更深刻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阅读古代散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性情感的交融。
散文概述

轼
王安石
字介甫,曾封荆国公,後人称王荆公。他的散文峭直简洁、富 於哲理、笔力豪悍、气势逼人、词锋犀利、议论风生,开创并发展了说理 透辟、论证严谨、逻辑周密。
曾巩
字子固,建昌军南丰县人,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年後,因文才出,备受当 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赏识。
《孟子》
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
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 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 观点(仁政、王霸之辨、 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 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 经典著作。
其进锐者,其退速
【原文】 孟子曰:“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 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进锐者, 其退速。” 【译文】 孟子说:“对于不应该停止的却停 止了,那就没有什么不可以停止。对于应该 厚待的却薄待了,那就没有什么不可以薄待。 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登徒子好色赋 …….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 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 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 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 不然…….
汉赋
引婴投江
有过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 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 子岂遽善游哉?此任物,亦必悖矣。
【哲理】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是本领的获得要靠自己,而 不能靠先天的遗传。二是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不同, 处理的方法也要有所不同。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 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 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 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 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 避患者何不为也?
文风方面
鲁迅评价:汪洋辟阖,
仪态万方,
《论语》言简意赅 晚《周墨诸子》子讲莫究能逻辑先也。
《孟子》言辞雄辩 《庄子》想象奇特
《荀子》论证缜密 《韩非子》犀利峻峭
汉代散文
政论文 :贾谊 史传文 :司马迁、班固 汉赋 :司马相如 、班固、张衡等 《史记》作者司马迁创造的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在汉以 后一直是历代王朝正史所沿用的体制。 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魏晋南北朝散文
特征: ①在内容上抒情色彩越来越浓,表达社会政治见解和抒发个人感慨往往密 切结合。(写山水景物的散文、抒情小赋) ②在形式上骈偶化倾向逐渐明显,更加讲求遣词造句的艺术技巧,体裁愈益 多样化。(骈文)
代表作家: 魏 曹氏父子 魏晋 阮籍、嵇康 东晋 王羲之、Fra bibliotek渊明 南朝 鲍照
三峡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汉赋
赋的特点:体物写志,注重铺陈,词藻华美,色彩绚丽。 在发展中它吸收了楚辞的某些特点──华丽的辞藻,夸
张的手法,因而丰富了自己的体制。正由于赋体的发展与楚 辞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汉代往往把辞赋连称。
赋作为一种文体,早在战国时代后期便已经产生了。最 早写作赋体作品的是战国后期的荀子。宋玉也有赋体作品, 如《登徒子好色赋》等。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散文主要以齐民要术等科技专著为主,以实用性为重。
这些著作主要关注于农业生产和社会治理等实际问题,语言简洁明了,内容具有实用性和科学性。
同时,一些名家如孔子、荀子等也在他们的著作中运用了一些散文的写作技巧,令散文不再只是平实的记述,开始体现一些文学性的特点。
汉代,随着国家统一和文化繁荣,中国古代散文进入到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一时期,散文的内容开始多元化,形式也更加多样。
著名的《世说新语》就是一本在这个时期流传下来的散文集,它收录了132个短篇散文,以言志德行为核心,以生动活泼的言语风格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
这些散文具有思想性、道德性和文学性的特点,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和政治割据的局面,散文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但是,这个时期的散文仍然具有一定特色。
著名的魏晋风骚文化就是在这一时期逐渐兴起的,它在短篇散文创作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这些散文以抒情为主题,语言优美,感情真挚,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感悟。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另一个巅峰时期。
唐代的散文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化,琐碎的笔记和志怪小说也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文体。
这些散文包含了对社会生活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也有不少描写山水的作品出现。
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刘禹锡等在他们的散文中成为了代表。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散文在发展中逐渐从实用性向文学性转变,从描述实际问题向抒发情感思想转变。
它不仅是人们思索人生、社会的工具,也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通过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流派的发展和演变,中国古代散文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点,对后世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散文的发展历史简单概括

散文的发展历史简单概括
散文是一种以故事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方式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文学形式。
它的发展历史可以简要概括为:
1. 古代典籍时期:散文最早起源于古代的典籍,比如《尚书》、《诗经》等,这些文献中包含了大量以散文形式记载的文字,如官方命令、祭文、编年纪事等。
2.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的散文以《庄子》、《老子》、《孟子》等哲学家的著作为代表。
这段时期的散文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思想,追求言之有物、言简意赅的特点。
3. 汉魏六朝时期:这个时期的散文以《文选》、《齐民要术》等文集为代表,内容涵盖了议论、叙事、文艺批评等多个领域,形式多样化。
4.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的散文达到了高峰,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散文家,如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
他们的作品在表现力和文学价值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丰富了散文的形式和内容。
5. 明清时期:这个时期的散文以清代的《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小说为代表,开始出现了更多叙事性和小说化的特点。
在中国文学发展中,散文一直以其灵活多样的形式、深刻的思想和广泛的内容而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古代到现代,散文都在不断演变和创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学传统。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一】(一)散文概述文学体裁之一,散文这个名称,随着文学的发展,它的含义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演变。
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
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小说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游记、传记、见闻录、回忆录、报告文学等。
近年来,由于传记、报告文学、杂文等已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文体,所以人们又趋于把散文的范围缩小。
(二)散文的古今概况1、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1)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2)两汉散文: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
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3)明代散文: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
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2、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
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欲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散文的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一、先秦散文诸子散文(说理)卜辞(殷商、巫师)——《尚书》(商周、史官)——历史散文(记事)诸子散文:汉代对先秦文化学术进行总结整理,把诸子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代表:儒家有《论语》、《孟子》、《荀子》;道家有《老子》、《庄子》法家有《韩非子》;墨家有《墨子》; 杂家有《吕氏春秋》等文风方面:《论语》言简意赅《墨子》讲究逻辑《孟子》言辞雄辩《庄子》想象奇特《荀子》论证缜密《韩非子》犀利峻峭历史散文:史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有编年体的《左传》,有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等《春秋》只是编年的大事记,写得比较简约。
其中的褒贬是通过一字一句来显示的。
后人称之为“微言大义”或“《春秋》笔法”。
其中的意义很不容易为读者所领会,后来就有解说、补充它的书出来。
现存的有《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左氏传》,世称“春秋三传”。
二、汉代散文政论文:贾谊、晁错史传文:司马迁、班固汉赋:司马相如、扬雄、枚乘、班固、张衡等《史记》作者司马迁创造的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在汉以后一直是历代王朝正史所沿用的体制。
《汉书》的体制虽承袭《史记》,但它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记载了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至王莽四年(公元23)共229年的断代历史。
赋:赋的特点:体物写志,注重铺陈,词藻华美,色彩绚丽。
在发展中它吸收了楚辞的某些特点──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因而丰富了自己的体制。
正由于赋体的发展与楚辞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汉代往往把辞赋连称。
赋作为一种文体,早在战国时代后期便已经产生了。
最早写作赋体作品的是战国后期的荀子。
宋玉也有赋体作品,如《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代散文
1、政论文 :贾谊、晁错 2、史传文 :司马迁、班固 3、汉赋 :司马相如 、扬雄、枚乘、班固、张衡等 《史记》作者司马迁创造的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在 汉以后一直是历代王朝正史所沿用的体制。 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汉书》的体制虽承袭《史记》,但它是中国第一部 断代史,记载了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至王莽四年(公元 23)共 229年的断代历史。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在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 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 称之为散文。
先秦散文
卜辞 《尚书》 (殷商、巫师) (商周、史官)
诸子散文(说理)
历史散文(记言、记事)
诸子散文
汉代对先秦文化学术进行总结整理,把诸子分为儒、道、阴阳、 法、名、 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
古文运动
背景:
1、文学因素:魏晋以来骈体文盛行,其内容空洞,远离实际。 2、社会因素:中唐之后国势日渐衰微,士子文人想恢复大唐国风、重振国 家势力,于是从古代的思想、文学中找出可以改变当时社会的精神价 值----儒家思想与先秦两汉散文。
古文: 与骈文相对而言的,更为实用、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
元明清散文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生於四川眉山。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卒后追谥文忠,后人也 称为苏文忠公。
王安石
字介甫,曾封荆国公,後人称王荆公。他的散文峭直简洁、富於哲理、笔力豪悍、气势 逼人、词锋犀利、议论风生,开创并发展了说理透辟、论证严谨、逻辑周密。
曾巩
字子固,建昌军南丰县人,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的曾巩, 资质警敏聪慧;成年後,因文才出众,备受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赏识。
魏晋南北朝散文
这个时期的散文具有如下的特征:
①在内容上抒情色彩越来越浓,表达社会政治见解和抒发 个人感慨往往密切结合。(写山水景物的散文、抒情小赋)
②在形式上骈偶化倾向逐渐明显,更加讲求遣词造句的艺术 技巧,体裁愈益多样化。(骈文)
代表作家:
魏
曹氏父子
魏晋 阮籍、嵇康 东晋 王羲之、陶渊明 南朝 鲍照
骈
文
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 句,故也称“四六文”。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 锵。骈文就成为和散文相对举的一种文体。盛行于六朝,代表作家有徐 陵、庾信。中唐古文运动以后衰落。在元明两代成为绝响。至清初,作 者接踵而起,如庾信的《哀江南赋序》:
…….西瞻博望,北临玄圃,月榭风台,池平树古。倚弓于玉女窗扉,繫马于凤 皇楼柱;仁寿之镜徒悬,茂陵之书空聚…….
清
“桐城派” 方苞、姚鼐 注重“义理”和“考据” 等。 在“桐城派”极盛时期,文学主张和写作倾向与“桐城派” 不同的
有袁 枚、沈复等人袁枚提倡“性灵”,反对模古。
元代散文和宋代相比,远为逊色。 明代的散文取材较为广泛,后期散文的表 现手法也较为多样,尤其是晚明小品文。 清代散文,包括古文和骈文。 小品文
具体指篇幅短小精悍,格调清新自然,抒写性 灵,情趣盎然的散文。
袁中郎《满井游记》,张岱《湖心亭看雪》, 《西湖七月半》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明
宋濂、刘基
李梦阳、何景明为首前七子 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 公安派、竟陵派
代表:儒家有《论语》、《孟子》、《荀子》; 道家有《老子》、《庄子》; 法家有《韩非子》;墨家有《墨子》;
杂家有《吕氏春秋》;等
文风方面 《论语》言简意赅 《墨子》讲究逻辑 《孟子》言辞雄辩 《庄子》想象奇特 《荀子》论证缜密 《韩非子》犀利峻峭
历史散文
史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有编年体的《左传》 有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等 《春秋》只是编年的大事记,写得比较简约。 其中的褒贬是通过一字一句来显示的。后人称之 为“微言大义”或“《春秋》笔法”。其中的意 义很 不容易为读者所领会,后来就有解说、补充它的 书出来。现存的有《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 传》、《春秋左氏传》,世称“春秋三传”。
汉赋的发展
赋体的流变: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 大赋 京都赋 小赋
代表作家、作品:枚乘的《七发》
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 扬雄《甘泉》《河东》《羽猎》《长杨》
班固的《两都赋》
张衡《二京赋》《归田赋》 蔡邕的《述行赋》
祢衡的《鹦鹉赋》
子虚赋
月夜泛舟兮,横卧江心; 与影同醉兮,美于江景。 皓月高悬兮,四方空亮; 舟旁落月兮,击之不碎。 午夜起风兮,飘飘起舞; 浪欺孤舟兮,仰天长啸; 青龙出鞘兮,剑搏寒风。 寒风酷烈兮,催舟却步; 剑法狂劲兮,招招破风。 寒风旋走兮,剑亦已醉。 对酒当歌兮,啸傲江湖。
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
山溪猥至,渡泝无边,险径游历,栈石雷。涂登千里,日踰十晨,严霜惨节,悲风断肌, 去亲为客,如何如何!
唐宋散文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 王安石、曾巩 韩愈《师说》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捕蛇者说》 欧阳修《醉翁亭记》 苏轼《石钟山记》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唐宋八大家
韩愈
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人,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苏东坡称赞他 为”文起八代之衰”。他的文章气势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简劲、逻辑严整、融 会古今。
柳宗元
字子厚,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 。
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杰出博学的散文家,提倡简而有法、流畅自然的 风格,作品内涵深广,形式多样,语言精致,富情韵美和音乐性。
赋
1、赋的产生:赋作为一种文体,早在战国时代后期便已经产生 了。最早写作赋体作品的是战国后期的荀子。宋玉也有赋体作品, 如《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 2、赋的特点:体物写志,注重铺陈,词藻华美,色彩绚丽。 在发展中它吸收了楚辞的某些特点──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 法,因而丰富了自己的体制。正由于赋体的发展与楚辞有着密切 关系,所以汉代往往把辞赋连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