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课件(共59张PPT)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课件(共59张PPT)
南朝 鲍照
骈文
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 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 “四六文”。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 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骈文就成为和散文 相对举的一种文体。盛行于六朝,代表作 家有徐陵、庾信。中唐古文运动以后衰落。 在元明两代成为绝响。至清初,作者接踵 而起。
赋作为一种文体,早在战国时代后期便已经产 生了。最早写作赋体作品的是战国后期的荀子。宋 玉也有赋体作品,如《登徒子好色赋》等。
登徒子好色赋 …….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 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 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 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 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 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 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 许也。登徒子则不然…….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不亦君子乎?” 子曰:“——————,可以为师矣。” 子曰:“——————;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 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 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 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用心躁也。
汉代散文
政论文 :贾谊 史传文 :司马迁、班固 汉赋 :司马相如 、班固、张衡等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殷商、 巫师)Biblioteka 历史散文(记事) (记叙文)
历史散文
㈠编年体 孔子,鲁史《春秋》
《公羊传》、《谷梁传》、《左传》 “春秋三传”释《春秋》。 《左传》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 志叙事散文的初步成熟。 ㈡国别体 《国语》、《战国策》等
汉代散文
㈠史传文
①西汉 司马迁《史记》纪 传体通史。
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 韵之《离骚》。” ②东汉 班固《汉书》中国 第一部断代史
古文运动
韩愈,柳宗元提倡实用先秦两汉 散文文体。
宋散文

(晚唐李商隐为代表骈文文风延至宋初。杜牧《阿 房宫赋》无堆砌,算新文赋)
北宋中叶 古文运动 欧阳修(《醉翁亭记》)北宋文坛盟主, 曾巩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苏洵(《六国论》), 苏轼(《赤壁赋》), 苏辙 发扬韩柳古文传统,散文平易自然,实用。
《少年中国说》节选 梁启超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 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 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 地球则国雄于地 球。
魏晋南北朝散文
特征: ①题材拓展(山水景物), ②抒情色彩加强(抒情小赋), ③受赋排比对偶修辞影响,发展而成骈文,盛行。
代表作家: 魏 魏晋 东晋 南朝 曹氏父子 阮籍、嵇康 王羲之、陶渊明 鲍照(骈文)庾信(赋)
唐散文
①骈文 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 长天一色”
形式束缚,不切实用。
②中唐
汉代散文
㈡政论文 西汉 东汉
贾谊《过秦论》等 王充《论衡》
汉代散文 ㈢赋 “汉赋”
①产生:源本《诗经》《楚辞》,战国诸子文体。 (最早写“荀子”)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3. 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之交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春秋战国之交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学 术流派纷纷著书立说,争论不休,形成百家 术流派纷纷著书立说,争论不休, 争鸣的局面。 争鸣的局面。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的思想家 的著作,促进了说理散文的发展, 的著作,促进了说理散文的发展,产生了诸 子散文。这些思想家有儒家、墨家、道家、 子散文。这些思想家有儒家、墨家、道家、 法家等。 法家等。记载他们言论的书流传到现在的有 论语》 孟子》 墨子》 庄子》 《论语》、《孟子》、《墨子》、《庄子》、 韩非子》 《韩非子》等。
(四)唐宋时期
中唐韩愈、柳宗元领导了古文运动, 中唐韩愈、柳宗元领导了古文运动,“文起八 代之衰” 北宋时,欧阳修力倡古文, 代之衰”。北宋时,欧阳修力倡古文,苏氏父 子等人互相应和,古文日渐占领文坛。 子等人互相应和,古文日渐占领文坛。 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与唐代韩愈、 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与唐代韩愈、 柳宗元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北宋的历史文学家司马光编有一部历史巨著 资治通鉴》 它除具有史学价值外, 《资治通鉴》,它除具有史学价值外,还非常 具有文学价值。 具有文学价值。
2. 历史散文
先秦历史散文为中国的历史文学奠定了基 础,对后世历史家和古文家都产生了极为 深远的影响。 深远的影响。 殷商时代有了文字,也就有了记史的散文。 殷商时代有了文字,也就有了记史的散文。 到了周朝, 到了周朝,各诸侯国的史官进一步以朴素 的语言、简洁的文字记录了列国间的史实, 的语言、简洁的文字记录了列国间的史实, 春秋》 以后,随着时代的需求, 如《春秋》。以后,随着时代的需求,产 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这就有了《 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这就有了《左 国语》 战国策》等历史著作。 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

中国古代散文ppt课件

中国古代散文ppt课件

特点与分类
特点
中国古代散文注重文采、意境和 情感表达,强调文义、文理和文 气,语言简练、质朴自然。
分类
古代散文可分为史传、论说、抒 情、写景、记叙等多种类型,各 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 风格。
代表人物与作品
代表人物
先秦时期的左丘明、庄子、荀子等,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王 安石等。
中国古代散文ppt课件
目录
• 中国古代散文概述 • 散文流派 • 散文鉴赏 • 古代散文的影响与价值 • 古代散文的现代解读
01
中国古代散文概述
起源与发展
起源
中国古代散文起源于先秦时期,以《 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为 代表,开启了古代散文的先河。
发展
随着历史的演进,古代散文不断得到 发展,各个时代都有杰出的散文家和 作品,如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 的欧阳修、王安石等。
历史散文
01
02
03
代表作品
《左传》、《国语》、《 战国策》等。
特点
以记述历史事件、人物为 主,文笔简练,史料翔实 。
影响
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历史 资料,促进了历史学的发 展。
辞赋散文
代表作品
《离骚》、《九歌》、《 天问》等。
特点
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文 辞华丽,意境深远。
影响
丰富了文学表达形式,对 诗歌、戏曲等艺术形式产 生了影响。
古代散文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思想观念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 得文学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古代散文作为文化遗产,对于 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散文中所蕴含的智慧和思 想观念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 进步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散文主要以齐民要术等科技专著为主,以实用性为重。

这些著作主要关注于农业生产和社会治理等实际问题,语言简洁明了,内容具有实用性和科学性。

同时,一些名家如孔子、荀子等也在他们的著作中运用了一些散文的写作技巧,令散文不再只是平实的记述,开始体现一些文学性的特点。

汉代,随着国家统一和文化繁荣,中国古代散文进入到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一时期,散文的内容开始多元化,形式也更加多样。

著名的《世说新语》就是一本在这个时期流传下来的散文集,它收录了132个短篇散文,以言志德行为核心,以生动活泼的言语风格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

这些散文具有思想性、道德性和文学性的特点,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和政治割据的局面,散文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但是,这个时期的散文仍然具有一定特色。

著名的魏晋风骚文化就是在这一时期逐渐兴起的,它在短篇散文创作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这些散文以抒情为主题,语言优美,感情真挚,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感悟。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另一个巅峰时期。

唐代的散文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化,琐碎的笔记和志怪小说也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文体。

这些散文包含了对社会生活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也有不少描写山水的作品出现。

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刘禹锡等在他们的散文中成为了代表。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散文在发展中逐渐从实用性向文学性转变,从描述实际问题向抒发情感思想转变。

它不仅是人们思索人生、社会的工具,也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通过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流派的发展和演变,中国古代散文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点,对后世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ppt1 人教课标版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ppt1 人教课标版
《孟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 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 “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 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 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却,导大窾,因其固然,技 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 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 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 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 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 刀而藏之。”
赋的特点
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赋的发展
骚赋 (先秦) 汉赋 (两汉) 骈赋 (魏晋南北朝) 律赋 (唐代) 文赋 (宋代)
汉赋
大赋 京都赋
小赋
代表:枚乘的《七发》 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 扬雄《甘泉》、《河东》、《羽猎》、《长杨》 班固的《两都赋》 张衡《二京赋》、《归田赋》 蔡邕的《述行赋》 祢衡的《鹦鹉赋》
江山实验中学 蒋祥波
源头
卜辞
先秦散文
《尚书》
卜辞的发现意义重大,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有了新的认识。
癸卯卜,今日雨。今日雨,其自西 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 其自:「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周易》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 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 名曰精卫,其名自詨。是炎帝之 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 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 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一】(一)散文概述文学体裁之一,散文这个名称,随着文学的发展,它的含义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演变。

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

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小说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游记、传记、见闻录、回忆录、报告文学等。

近年来,由于传记、报告文学、杂文等已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文体,所以人们又趋于把散文的范围缩小。

(二)散文的古今概况1、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1)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2)两汉散文: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

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3)明代散文: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

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2、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

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欲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时代 1.三曹、嵇康、阮籍 2.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陶渊明的 《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3.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笔记小说的 先驱)、郦道元的《水经注》(地理著作) 4.骈文: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5.辞赋:陶渊明《归去来辞》、江淹的 《恨赋》《别赋》、庾信的《哀江南赋》
四、元明清散文 1.刘基的《郁离子》(文集)、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2.李梦阳等“前七子”、李攀龙等“后 七子”、归有光等“唐宋派”、袁宏道等 “公安派”(以上为明代)、方苞、姚鼐 等的“桐城派”(清代) 3.归有光《项脊轩志》、张岱《陶庵梦 忆》、方苞《狱中杂记》、姚鼐《登泰山 记》、龚自珍《病梅馆记》、梁启超《少 年中国说》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一、先秦时代:开创了散文的基本形式: 议论文和记叙文 1.起源于甲骨文,成篇的最早的为《尚书》 2.史传文:《尚书》(记言)《春秋》 (记事)《国语》(国别史)《左传》 (编年史)《战国策》(国别史) 3.诸子散文:《老子》《论语》(语录体) 《庄子》《孟代散文 1.史传文:司马迁的《史记》(纪传体通 史),班固的《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2.政论文:贾谊《过秦论等》、晁错《论 贵粟疏》等、王充《论衡》 3.赋:大赋如:枚乘《七发》、司马相如 的《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的《甘 泉》等 京都赋:张衡的《二京赋》、班固的 《两都赋》 抒情小赋
三、唐宋散文:散文发展的高峰 1.文学运动:(1)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2)欧阳 修的“诗文革新运动” 2.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两人为唐代)、欧阳修、苏轼、 苏洵、苏辙、曾巩、王安石(六人为宋代) 韩愈,被称为“一代文宗”“文起八代之衰”,有《师说》 《祭十二郎文》《杂说四》。 柳宗元有《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转》等 欧阳修,宋代散文文风的开创者,北宋文坛领袖,有《伶官传 序》《醉翁亭记》等。 苏轼,代表宋代散文的最高成就,有《石钟山记》《文与可画 筼筜偃竹记》《赤壁赋》等。 苏洵《六国论》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唐宋的骈文:王勃《滕王阁序》、欧阳修《醉翁亭记》 4.唐宋的赋:杜牧《阿房宫赋》、欧阳修《秋声赋》苏轼《赤 壁赋》(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课本为《前赤壁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淡妆浓抹总相宜
—————— 漫步古代散文发展道路
高二语文组 制作
教学目标
从我们学过的散文中,来寻找古代 散文发展的脉络。
着 我 们 璀 璨 光 彩 的 文 学 殿 堂 。
诗 歌 、 小 说 、 戏 剧 共 同 装 点
为 重 要 的 文 学 体 裁 之 一 。 与
多 彩 的 文 学 史 上 , 散 文 是 最
《春秋谷梁传》、《春秋左氏传》, 世称“春秋三传”。
总结
先秦散文开创了我国散文的最基本 形式,即议论文和记叙文。后代散 文尽管有许多发展变化,但与以 上两种形式都有密切联系。虽然当 时主要取散文的实用性,但其文学性 的光芒已不可掩抑,在叙事写人、 寓理于形和语言艺术方面都是 后世良好的先导。
汉代散文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 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 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 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用心躁也。
登徒子好色赋 …….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 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 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 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 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 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 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 许也。登徒子则不然…….
魏晋南北朝散文
唐代古文运动
中唐时期,伴随着政治变 革,韩愈、柳宗元等人尖锐批 判六朝以来的骈俪文,提倡更 为实用的上继先秦两汉的散文, 并称之为“古文”,与骈俪文 相对立。在他们的影响下,中 唐文风大变,清新流畅的新文 体基本上取代了几百年来骈文 的统治地位。这次文体革新被 称为唐代古文运动。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 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 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 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 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 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 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 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西 汉 代 司 史 马 传 迁 汉 文
《汉书》的成就不 如《史记》,但在 史传文学的发展上 仍然有贡献。班固 笔法精密,重视规 矩绳墨,行文谨严 有法;在塑造人物 形象上,也有不少 优秀的篇章。
汉代政论文
两汉政论文的发展颇为迅速。政论文的 功利性和时效性,决定了它与时代需要、社会风 气,特别是与士人心态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 文人喜借题发挥,以史为鉴而述治国方略, 东汉后期文人常径遂直陈,横议朝政以痛斥时弊, 文风刚劲质朴。
时代,散文并不发达,代表这一时期散文成就的 是一些史传、地理等学术著作,而这些著作,其 文风在不同程度上也受到骈文的影响,其中比较 突出的有几部著作,即郦道元的《水经注》杨衒 之的《洛阳伽蓝记》以及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和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描述的盛极繁华后倾塌颓圮的千年古都洛 阳城, 洛阳城中一名皇家将领因缘邂逅女子 后,俩人一见钟情并且私定终身,此时将领 却被朝廷征调至边境征战,在连年的兵荒马 乱中,帝都洛阳已沦为废墟,残破不堪,最 后女子苦守将领不遇后,落发为尼,待将领 历经风霜归来寻至女子所出家的伽蓝古寺, 她却早已过世。人们告诉将军,这里一直有 一个女子在等他。周杰伦以这个背景故事为 素材,创作了《烟花易冷》这首歌曲。
这个时期的散文具有如下的特征:
①在内容上抒情色彩越来越浓,表达社会政治见解和抒 发个人感慨往往密切结合。(写山水景物的散文、抒情 小赋) ②在形式上骈偶化倾向逐渐明显,更加讲求遣词造句的艺 术技巧,体裁愈益多样化。(骈文) 代表作家: 魏 曹氏父子
魏晋 阮籍、嵇康
东晋 王羲之、陶渊明
南朝 鲍照


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 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 “四六文”。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 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骈文就成为和散文 相对举的一种文体。盛行于六朝,代表作 家有徐陵、庾信。中唐古文运动以后衰落。 在元明两代成为绝响。至清初,作者接踵 而起。


从总体看,南北朝时期是骈文兴盛的
在 我 国 源 远 流 长 、 丰 富


我国古代把与韵文相对的散体 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 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 品,包括经、传、史书在内,都一概 称之为“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起点
先秦散文
卜辞 《尚书》
历史散文 (记事) 诸子散文 (说理) (殷商、巫师) (商周、史 官)
(春秋战国 哲学家、 史学家)
诸子散文
汉代对先秦文化学术进行总结整理,把诸子 分为儒、道、阴阳、法、名、 墨、纵横、杂、 农、小说十家 代表:儒家有《论语》、《孟子》、《荀子》; 道家有《老子》、《庄子》;
法家有《韩非子》;墨家有《墨子》;
杂家有《吕氏春秋》等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不亦君子乎?” 子曰:“——————,可以为师矣。” 子曰:“——————;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 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 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 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 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 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 恕己,曰奉壹。
“风直骈以作散愈晚 西靡到体李缺文、唐 昆一宋文商乏家柳时 体时真仍隐有去宗期 ”的宗然为力世元社 。骈时居代的后等会 体,优表后,中动 形势作继古唐荡 成。家者文一, 了一的,创批随 韩 ——
年 派 作 代 系 者
特 色
人物描写:准确到位, 采用多维透视和旁见侧 出的写法,使人物形象 鲜明。
语言:精确生动,文气 流畅疏朗,曲折自如。 具有鲜明的节奏感与气 势。
关键 索引
鲁迅评价:史 家之绝唱,无韵 之离骚。 我国第一部纪 传体通史。 以人物为中心 再现历史画面。 人物描写与结 构艺术对后世影 响深远。 语言对唐宋古 文运动及桐城派 有巨大影响。
素颜韵脚诗——盗墓笔记(一)
就好像 两页玄妙字符 被偶然拼凑成 古图 有些遇见 只能推给命运慈悲的 吩咐 秘密只被你我 用心 轻而易举的 解读 并不是谁都可以 驱逐 有些荒芜 只是 自从有了你 这一本日记簿 才不孤独 就好像 洛阳铲从地下挖出 深埋带血的 土 爱情有时 就是明知会粉碎骨 却还要下的 墓 抛开危险预兆 一贯选择 熟视无睹 因为始终相信 地底深处 金丝楠木棺里会藏着 我们 都想要的 那一种幸福

赋的特点:体物写志,注重铺陈,词藻华美, 色彩绚丽。 在发展中它吸收了楚辞的某些特点──华丽的 辞藻,夸张的手法,因而丰富了自己的体制。正由 于赋体的发展与楚辞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汉代往往 把辞赋连称。 赋作为一种文体,早在战国时代后期便已经产 生了。最早写作赋体作品的是战国后期的荀子。宋 玉也有赋体作品,如《登徒子好色赋》等。
• 唐承六朝和隋之后,骈体文盛行的局 面一开始还没有多大改变,初唐王勃 的《滕王阁序》和骆宾王的《代李敬 业传檄天下文》可算骈文中的双壁。 其中警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 共长天一色。”,“请看今日之域中, 竟是谁家天下”,更是传诵不衰。
古文运动
背景: 一 文学因素:魏晋以来骈体文盛行,其內容空洞,远 离实际。 二 社会因素:中唐之后国勢日渐衰微,士子文人想恢 复大唐国风、重振国家势力,于是从古代的思想、文学 中找出可以改变当时社会的精神价值----儒家思想与先 秦两汉散文。 古文: 与骈文相对而言的,更为实 用、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
政论文 :贾谊 史传文 :司马迁、班固 汉赋 :司马相如 、班固、张衡等 《史记》作者司马迁创造的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 在汉以后一直是历代王朝正史所沿用的体制。 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汉书》的体制虽承袭《史记》,但它是中国第一部 断代史,记载了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至王莽四年(公 元23)共 229年的断代历史。
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
(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
死于槽(cáo)枥(lì )之间,不以千里 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 sù)一石(dàn)。食(sì )马者不知其
能千里而食(sì )也。是马也,虽有千
里之能,食(shí )不饱,力不足,才
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
• 欧阳修对骈体文的艺术并不一 定完全否定。如《醉翁亭记》 散中带骈,骈散相间,有似骈 非骈的情趣。骈体赋,在唐代 已有转散的趋势,杜牧的《阿 房宫赋》随注意铺陈,但全无 堆砌,已可算是一种新文赋。 欧阳修则进一步推行骈散结合, 确立新体文赋。
苏轼继欧阳修后领导古文运动 并取得完全胜利。他的创作代表 了宋代散文的最高成就。苏轼的 散文豪放自然,多姿多彩。其议 论文明晰透辟,雄辩滔滔,气势 纵横,善于随即生发,表现高度 的论说技巧。精美的游记、杂记 、随笔、文赋等文章,做到了涉 笔成趣,姿态横生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
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 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
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
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