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完全版)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课件)1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先秦散文
卜辞→ 《尚书》→
(殷商) (商周记言 史料汇编)
诸子散文
(寓理于形)
历史散文
(记言记事)
儒家 《论语》《孟子》
《荀子》
墨家 《墨子》
先
道家 《老子》 《庄子》
秦
法家 《韩非子》
散 应用阶段
文
孔子 《春秋》
左丘明 《左传》
不定 《国语》
刘向编 《战国策》
北宋古文运动
宋代散文平易自然,流畅婉转, 比唐文更宜于说理、叙事和抒情, 更实用。唐文奇特,结构上纵横开合, 波澜起伏,词语上也追求新奇;宋 文从容,曲折舒缓,不露锋芒,语言
明白如话。
欧阳修是宋代散文 文风的创立者,他提倡 学习韩文,但不是机械 模仿。他取韩文文从字 顺的一面,舍其奇险的 一面。
中 柳 《捕蛇 取材极具匠心。 唐 宗 者说》
传 记
元
《段太 尉逸事
取自真人真事, 描写生动,剪裁
文
状》 精当。
中唐 传记 文
《童
谴责中唐南方地
区寄 取材极具 区贩卖人口、抢 传》 匠心。 掠儿童的恶习。
柳
宗
观察精细,
中唐 山水 游记
元
《永 词语精确, 借山水之乐派遣
州八 记》
描写生动。 把写景抒情 融为一体。
清代散文
魏禧
清 初
顾炎武
民族矛盾尖锐,爱
魏禧
国主义思想在诗文中有突 出表现。
《大铁 椎传》
主张上 方苞
康 乾 年 间
溯唐宋八大家 《狱中
桐 城 派
方苞 姚鼐 刘大櫆
乃至秦汉散文, 内容上鼓吹封 建正统,形式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2.史传文 史传文
3. 赋
三.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 代表作家
魏——曹氏父子 曹氏父子 魏晋——阮籍 嵇康 魏晋 阮籍 东晋——王羲之 陶渊明 东晋 王羲之 南朝——鲍照 南朝 鲍照 四六 文
骈文——骈体文、骈偶问、骈俪文 骈体文、骈偶问、 骈文 骈体文
徐陵 庾信
四. 唐 宋
唐 宋 八 大 家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王安石 曾巩 苏轼 苏洵 苏辙
清代
姚鼐———桐城派 方苞 姚鼐 桐城派
司马光《资治通鉴》 司马光《资治通鉴》 朱熹
五.元明清 元明清
李梦阳——前七子 宋濂 刘基 李梦阳 前七子 王世贞 李攀龙 ——后七子 后七子 归有光————唐宋派 归有光 唐宋派 谭元春——竟陵派 钟惺 谭元春 竟陵派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公安派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公安派
明代
明末清初—侯方域 明末清初 侯方域
2. 历史散文
《战国策》 战国策》 国语》 《国语》 左传》 《左传》
3. 诸子散文 《论语》《孟子》 论语》《孟子》 》《孟子 墨子》《庄子》 》《庄子 《墨子》《庄子》 韩非子》 《韩非子》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ຫໍສະໝຸດ 二. 两 汉 1. 政论文
贾谊 晁错 《史记》 史记》 汉书》 《汉书》
枚乘《七发》 枚乘《七发》 司马相如《上林赋》 司马相如《上林赋》 扬雄《长杨赋》 扬雄《长杨赋》 班固《两都赋》 班固《两都赋》 张衡《二京赋》 张衡《二京赋》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散文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文体之一。 散文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文体之一。 我国古代把与韵文、 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 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 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不同时期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课件)

对后 世有 深远 影响
《荀子
先秦 《 荀子 咏礼 朴实深
先 诸子 荀 (况 篇 秦 散文 子》 ) 》
厚,说 对后 理透彻, 世有 取辟精 深远
关键索
年代 派系 书名 作者 代表文章 特色
引
先
《 先秦 韩
对后 严峻销 世有
秦 诸子 非 韩 《初见 刻,深 极大
散文 子》 非 秦第一》挟隐微 影响
年
则录、论、战子。文勃 作叙事文不时国
为,墨语道国散先著发春是的功,少代古
本 人 的 著 作 。
《 庄 子 》 《 荀 子 》 《 韩
翟 、 孟 轲 的 弟 子 对 其 师
》 《 墨 子 》 《 孟 子 》 等
、 法 等 学 派 的 文 章 ,
策 》 等 历 史 著 作 ; 后 者
文 。 前 者 包 括 《 左 传 》
寓理于形和语言艺术方面都是 后世良好的先导。
汉代散文
政论文 :贾谊、晁错
史传文 :司马迁、班固
汉赋 :司马相如 、扬雄、枚乘、班固、 张衡等 《史记》作者司马迁创造的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 在汉以后一 直是历代王朝正史所沿用的体制。
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汉书》的体制虽承袭《史记》,但它是中国第一部 断代史,记载了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至王莽四年(公 元23)共 229年的断代历史。
年
书
代表
代 派系 名 作者 性文 章
先 秦
先秦 《 待考究,《周
史传 国
一般认 为是左
语》
文 语》 丘明 三卷
《 待考
先 秦
先秦
战 国
史传 策》
文
究, 由西 汉刘 向校 订和 编订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散文主要以齐民要术等科技专著为主,以实用性为重。
这些著作主要关注于农业生产和社会治理等实际问题,语言简洁明了,内容具有实用性和科学性。
同时,一些名家如孔子、荀子等也在他们的著作中运用了一些散文的写作技巧,令散文不再只是平实的记述,开始体现一些文学性的特点。
汉代,随着国家统一和文化繁荣,中国古代散文进入到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一时期,散文的内容开始多元化,形式也更加多样。
著名的《世说新语》就是一本在这个时期流传下来的散文集,它收录了132个短篇散文,以言志德行为核心,以生动活泼的言语风格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
这些散文具有思想性、道德性和文学性的特点,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和政治割据的局面,散文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但是,这个时期的散文仍然具有一定特色。
著名的魏晋风骚文化就是在这一时期逐渐兴起的,它在短篇散文创作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这些散文以抒情为主题,语言优美,感情真挚,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感悟。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另一个巅峰时期。
唐代的散文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化,琐碎的笔记和志怪小说也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文体。
这些散文包含了对社会生活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也有不少描写山水的作品出现。
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刘禹锡等在他们的散文中成为了代表。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散文在发展中逐渐从实用性向文学性转变,从描述实际问题向抒发情感思想转变。
它不仅是人们思索人生、社会的工具,也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通过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流派的发展和演变,中国古代散文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点,对后世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散文史古代散文发展

中国古代散文史古代散文发展中国古代散文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既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又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想和文化的发展状况。
本文将从先秦时期起,概述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轨迹,探讨其特点与影响。
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散文的雏形开始出现。
《诗经》中的《小雅》、《齐民要术》等篇章,已经展示了散文的一些特点。
散文以均衡、平实的语言表达,描绘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与情感。
同时,散文也注重语言的节奏与韵律,以呼应其所描绘的场景或情节。
进入战国时期,散文逐渐脱离了《诗经》的束缚,成为独立的文体。
《吕氏春秋》、《管子》等重要著作,体现了战国时期散文的成熟与多样性。
这时期的散文多以议论、训诲、记述等方式呈现,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与实用性。
散文以清晰简练的表达,准确地传达作者的观点与思想。
秦汉时期,随着统一大一统思想的推行,散文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礼记》、《汉书》等著作,不仅是对前人文学成就的整理与发展,还注重形式的规范与风格的塑造。
这一时期的散文在内容上更加宏大,体现了对国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与追问。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散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魏晋时期的文学家以王羲之、陆机、阮籍为代表,他们的散文作品描绘了社会的变革与动荡,并通过对个人命运的抒发,展示了个体在历史进程中的微妙定位。
南北朝时期,散文开始以谴责官场腐败、赞美自然风光和反映个人命运多变等内容为主题,呈现了较强的个性化与艺术感染力。
唐宋时期,古代散文进一步丰富多元。
唐代的韩愈、刘禹锡、白居易等文学家以及宋代的苏轼、欧阳修等文人都对散文发展有重要贡献。
他们的散文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并以各自独特的视角展示了时代的风貌与社会的变迁。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是一个多样化与持续增长的过程。
不同历史时期的散文,都通过不同形式与内容的表达彰显了时代特色。
古代散文的特点主要包括均衡的语言风格、节奏感与韵律、实用性强、注重个性抒发等。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在这个时期,散文的主要形式是令、诏、赐、封、书等官方文书。
这些文书主要用于国家事务和官方通信,内容相对单一且形式规范。
此外,先秦时期还出现了一些思想性和文艺性较强的散文作品,如《易传》、《尚书》等。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化价值,还形成了后世散文的基础。
随着先秦时期结束,进入到两汉时期,中国古代散文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
两汉时期的散文以鲁迅为代表的辞章和典故为基础,融入了文采和修辞的技巧。
这些作品主要写人、事、理,以及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内容更加广泛丰富。
其中,司马迁的《史记》被视为中国历史散文的巅峰之作,通过编年体和历史记录的方式,将中国古代历史呈现在读者面前。
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到来,中国古代散文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个时期的散文更加注重个人感受和情绪的表达,以及对人生境遇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这些作品主题更为丰富多样,不仅包括了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还涉及了文学、艺术、道德、哲学等领域。
代表作包括陆机的《刘备传》、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
随着唐代的到来,中国古代散文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唐代的散文注重于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人情世态的描绘。
此外,唐代的散文还融入了音乐和舞蹈的元素,使作品更加音乐化和舞蹈化。
代表作包括白居易的《东篱乐府》、杜牧的《秋夕》等。
宋代时期,中国古代散文进入一个更为成熟和稳定的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的散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官僚文、民间文、情怀文等多种类型。
这些作品的主题包括政治、军事、文化、节俗等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以及人民的生活状态。
代表作包括苏轼的《东坡乐府》、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
元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散文进一步发展成熟。
这个时期的散文更加关注个体和情感的表达,同时也更加注重艺术性的追求。
明代的散文主要包括了科举作文和文人草台班等文体,清代则出现了小说笔记、游记和随笔等新形式。
这些作品的内容更加广泛,体现了时代变迁和社会风貌。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一】(一)散文概述文学体裁之一,散文这个名称,随着文学的发展,它的含义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演变。
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
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小说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游记、传记、见闻录、回忆录、报告文学等。
近年来,由于传记、报告文学、杂文等已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文体,所以人们又趋于把散文的范围缩小。
(二)散文的古今概况1、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1)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2)两汉散文: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
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3)明代散文: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
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2、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
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欲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
语文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课件

散文的分类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
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3、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 4、哲理散文:以散文的形式讲哲理,启迪人
生的文章。
语文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课件
1、形散神聚。 2、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如:《苏武传》
语文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课件
作 作品 者
特色
《过秦
西 贾 论》《治
汉
安策》
政 谊 《论积
论
贮疏》
文
晁错
1、援史实以为据,逐层 递进,行文波澜起伏。 2、在思想内容和语言上 体现出对《战国策》及先 秦诸子的继承与发展。
《论贵粟疏》
东王
继承了西汉的传统,但气
汉 充 《论衡》 势不如西汉。
抒情小赋
祢衡的《鹦鹉赋》
语文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课件
魏晋南北朝散文
这个时期的散文具有如下的特征:
①在内容上,题材拓展了,抒情色彩越 来越浓,表达社会政治见解和抒发个人 感慨往往密切结合。(写山水景物的散 文、抒情小赋)
②在形式上,骈偶化倾向逐渐明显,更加 讲求遣词造句的艺术技巧。(骈文)
语文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课件
唐代古文运动
语文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课件
韩愈的散文,论说、记叙、抒情,各种
体裁都擅长。他是语言巨匠。善于创造性地使 用古代词语,又善于吸收提炼当代口语成为文 学语言,词汇丰富,绝少陈词滥调,句式结构 也灵活多变。其散文闳中肆外,戛戛独创。总 体风貌是雄健深厚,汪洋纵恣,曲折自如。
闳中肆外 :闳:博大;肆:奔放,淋漓尽致。指文章 内容丰富,文笔又能尽量发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
“桐城派” 方苞、姚鼐 注重“义理”和“考据” 等。
在“桐城派”极盛时期,文学主张和写作倾向与“桐城派” 不同的 有袁 枚、沈复等人袁枚提倡“性灵”,反对模古。
散文的鉴赏技法
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 有“眼”的安置。 2、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 立意。 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⑴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如巴金的 《灯》;⑵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如杨朔的《荔枝蜜》; ⑶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⑷以空 间顺序为线索,如朱自清的《绿》;⑸以人物活动为线索,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以事理为线索, 如唐韬的《琐忆》。 3、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
散文的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 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 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 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 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 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 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 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 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汉赋的发展
赋体的流变: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 大赋 京都赋 小赋
代表作家、作品:枚乘的《七发》 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 扬雄《甘泉》、《河东》、《羽猎》、《长杨》 班固的《两都《鹦鹉赋》
子虚赋
月夜泛舟兮,横卧江心; 与影同醉兮,美于江景。 皓月高悬兮,四方空亮; 舟旁落月兮,击之不碎。 午夜起风兮,飘飘起舞; 浪欺孤舟兮,仰天长啸; 青龙出鞘兮,剑搏寒风。 寒风酷烈兮,催舟却步; 剑法狂劲兮,招招破风。 寒风旋走兮,剑亦已醉。 对酒当歌兮,啸傲江湖。
曾巩 字子固,建昌军南丰县人,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的曾巩, 资质警敏聪慧;成年後,因文才出,备受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赏识。
古文运动
背景: 一 文学因素:魏晉以来骈体文盛行,其內容空洞,远 离实际。 二 社会因素:中唐之后国勢日渐衰微,士子文人想恢 复大唐国风、重振国家势力,于是从古代的思想、文学 中找出可以改变当时社会的精神价值----儒家思想与先 秦两汉散文。 古文: 与骈文相对而言的,更为实 用、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先秦散文
诸子散文 (说理) 卜辞 (殷商、巫师) 《尚书》 (商周、史官)
历史散文
(记事)
(春秋战国 哲学家、史学家)
诸子散文
汉代对先秦文化学术进行总结整理, 把诸子分为儒、道、阴阳、法、名、 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 代表:儒家有《论语》、《孟子》、《荀子》; 道家有《老子》老子1 老子2、《庄子》; 法家有《韩非子》;墨家有《墨子》;
山溪猥至,渡泝无边,险径游历,栈石星饭,结荷水宿,旅客贫辛, 波路壮阔,始以今日食时,仅及大雷。涂登千里,日踰十晨,严霜 惨节,悲风断肌,去亲为客,如何如何!
唐宋散文
一方面扬六朝余波,有讲究辞采的骈文
另一方面革六朝旧习,有散行流畅的古文
代表作家:唐宋八大家 韩愈《师说》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捕蛇者说》 欧阳修《醉翁亭记》 苏轼《石钟山记》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古代散文:我国古 代,为区别于韵文、 骈文,凡不押韵、 不重排偶的散体文 章,包括经、传、 史书在内,一律称 之为散文。
散文的分类
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 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3)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 (4)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 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
唐宋八大家
韩愈 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人,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苏东坡称赞他 为”文起八代之衰”。他的文章气势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简劲、逻辑严整、 融会古今。
柳宗元 字子厚,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 。 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杰出博学的散文家,提倡简而有法、流畅自然的 风格,作品内涵深广,形式多样,语言精致,富情韵美和音乐性。 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生於四川眉山。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卒后追谥文忠,后 人也称为苏文忠公。 王安石 字介甫,曾封荆国公,後人称王荆公。他的散文峭直简洁、富於哲理、笔力豪悍、气势 逼人、词锋犀利、议论风生,开创并发展了说理透辟、论证严谨、逻辑周密。
南朝 鲍照
骈
文
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 句,故也称“四六文”。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 锵。骈文就成为和散文相对举的一种文体。盛行于六朝,代表作家有徐 陵、庾信。中唐古文运动以后衰落。在元明两代成为绝响。至清初,作 者接踵而起,如庾信的《哀江南赋序》: …….西瞻博望,北临玄圃,月榭风台,池平树古。倚弓于玉女窗扉, 繫马于凤皇楼柱;仁寿之镜徒悬,茂陵之书空聚……. 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
赋
赋的产生 赋的特点:体物写志,注重铺陈,词藻华美,色彩绚丽。 在发展中它吸收了楚辞的某些特点──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因而丰富了自 己的体制。正由于赋体的发展与楚辞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汉代往往把辞赋连称。 赋作为一种文体,早在战国时代后期便已经产生了。最早写作赋体作品的是战 国后期的荀子。宋玉也有赋体作品,如《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 色赋》等。 登徒子好色赋 …….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 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 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 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
杂家有《吕氏春秋》;等
文风方面 《论语》言简意赅 《墨子》讲究逻辑 《孟子》言辞雄辩
《庄子》想象奇特
《荀子》论证缜密 《韩非子》犀利峻峭
历史散文
史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有编年体的《左传》, 有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等, 《春秋》只是编年的大事记,写得比较简约。其中的褒 贬是通过一字一句来显示的。 后人称之为“微言大义”或“《春秋》笔法”。其中的意义很 不容易为读者所领会,后来就有解说、补充它的书出来。 现存的有《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左 氏传》,世称“春秋三传”。
魏晋南北朝散文
这个时期的散文具有如下的特征: ①在内容上抒情色彩越来越浓,表达社会政治见解和抒发个人感 慨往往密切结合。(写山水景物的散文、抒情小赋) ②在形式上骈偶化倾向逐渐明显,更加讲求遣词造句的艺术技巧, 体裁愈益多样化。(骈文) 代表作家: 魏 曹氏父子
魏晋 阮籍、嵇康 东晋 王羲之、陶渊明
汉代散文
政论文 :贾谊、晁错 史传文 :司马迁、班固 汉赋 :司马相如 、扬雄、枚乘、班固、张衡等 《史记》作者司马迁创造的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在汉以后一 直是历代王朝正史所沿用的体制。
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汉书》的体制虽承袭《史记》,但它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 记载了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至王莽四年(公元23)共 229年 的断代历史。
元明清散文
元代散文和宋代相比,远为逊色。
明代的散文取材较为广泛,后期散文的表 现手法也较为多样,尤其是晚明小品文。 清代散文,包括古文和骈文。 小品文
具体指篇幅短小精悍,格调清新自然,抒写性 灵,情趣盎然的散文。
袁中郎《满井游记》,张岱《湖心亭看雪》, 《西湖七月半》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明
宋濂、刘基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 (二)方法与过程: 梳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中国古代散文的热爱。
概述
散文这个名称,随着文学的发展,它的含义和范 围也在不断的演变。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 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 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 概称之为“散文”。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 小说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 游记、传记、见闻录、回忆录、报告文学等。近 年来,由于传记、报告文学、杂文等已发展为独 具特色的文体,所以人们又趋于把散文的范围缩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