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案.doc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殷商、 巫师)Biblioteka 历史散文(记事) (记叙文)
历史散文
㈠编年体 孔子,鲁史《春秋》
《公羊传》、《谷梁传》、《左传》 “春秋三传”释《春秋》。 《左传》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 志叙事散文的初步成熟。 ㈡国别体 《国语》、《战国策》等
汉代散文
㈠史传文
①西汉 司马迁《史记》纪 传体通史。
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 韵之《离骚》。” ②东汉 班固《汉书》中国 第一部断代史
古文运动
韩愈,柳宗元提倡实用先秦两汉 散文文体。
宋散文

(晚唐李商隐为代表骈文文风延至宋初。杜牧《阿 房宫赋》无堆砌,算新文赋)
北宋中叶 古文运动 欧阳修(《醉翁亭记》)北宋文坛盟主, 曾巩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苏洵(《六国论》), 苏轼(《赤壁赋》), 苏辙 发扬韩柳古文传统,散文平易自然,实用。
《少年中国说》节选 梁启超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 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 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 地球则国雄于地 球。
魏晋南北朝散文
特征: ①题材拓展(山水景物), ②抒情色彩加强(抒情小赋), ③受赋排比对偶修辞影响,发展而成骈文,盛行。
代表作家: 魏 魏晋 东晋 南朝 曹氏父子 阮籍、嵇康 王羲之、陶渊明 鲍照(骈文)庾信(赋)
唐散文
①骈文 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 长天一色”
形式束缚,不切实用。
②中唐
汉代散文
㈡政论文 西汉 东汉
贾谊《过秦论》等 王充《论衡》
汉代散文 ㈢赋 “汉赋”
①产生:源本《诗经》《楚辞》,战国诸子文体。 (最早写“荀子”)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1. 定义和特点散文是一种自由写作形式,以白话表达感情、思想和意境。

它与诗歌和骈文相对,不受严格的格式要求,注重真实性和表达个人情感。

中国古代散文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 追求自然真实:强调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描写,反映社会风貌。

- 注重个体情感:展现作者内心体验、情感抒发,以及人性的喜怒哀乐。

- 批判思辨性:反思社会问题,审视人生道德伦理等。

- 融合修辞技巧:运用比喻、夸张、对偶等手法提升艺术感染力。

2. 先秦散文时期中国古代散文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其中,《离骚》是最早被公认为散文的作品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庄子》、《列子》等哲学类著作。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散文作品。

代表性的作家有嵇康、阮籍、刘宋慧远等人。

其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寄托理想为主题,形式上则注重韵律的运用。

4.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全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散文风格更加多样化,包括了骈文、小品文、游记等多种形式。

著名的散文家有韩愈、柳宗元、苏东坡等。

5. 元明清时期在元明清时期,散文进入了一个相对低谷。

散文作品大多是政治宣传或礼仪制度方面的论述,缺乏个性和艺术性。

6. 当代散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当代散文也取得了重要成就。

许多作家将自己身世经历与社会状况相结合,深入探讨现实问题和个人情感。

7. 总结中国古代散文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从先秦到当下都留下了许多精彩之作。

这些散文作品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更深刻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阅读古代散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性情感的交融。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3. 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之交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春秋战国之交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学 术流派纷纷著书立说,争论不休,形成百家 术流派纷纷著书立说,争论不休, 争鸣的局面。 争鸣的局面。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的思想家 的著作,促进了说理散文的发展, 的著作,促进了说理散文的发展,产生了诸 子散文。这些思想家有儒家、墨家、道家、 子散文。这些思想家有儒家、墨家、道家、 法家等。 法家等。记载他们言论的书流传到现在的有 论语》 孟子》 墨子》 庄子》 《论语》、《孟子》、《墨子》、《庄子》、 韩非子》 《韩非子》等。
(四)唐宋时期
中唐韩愈、柳宗元领导了古文运动, 中唐韩愈、柳宗元领导了古文运动,“文起八 代之衰” 北宋时,欧阳修力倡古文, 代之衰”。北宋时,欧阳修力倡古文,苏氏父 子等人互相应和,古文日渐占领文坛。 子等人互相应和,古文日渐占领文坛。 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与唐代韩愈、 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与唐代韩愈、 柳宗元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北宋的历史文学家司马光编有一部历史巨著 资治通鉴》 它除具有史学价值外, 《资治通鉴》,它除具有史学价值外,还非常 具有文学价值。 具有文学价值。
2. 历史散文
先秦历史散文为中国的历史文学奠定了基 础,对后世历史家和古文家都产生了极为 深远的影响。 深远的影响。 殷商时代有了文字,也就有了记史的散文。 殷商时代有了文字,也就有了记史的散文。 到了周朝, 到了周朝,各诸侯国的史官进一步以朴素 的语言、简洁的文字记录了列国间的史实, 的语言、简洁的文字记录了列国间的史实, 春秋》 以后,随着时代的需求, 如《春秋》。以后,随着时代的需求,产 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这就有了《 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这就有了《左 国语》 战国策》等历史著作。 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散文主要以齐民要术等科技专著为主,以实用性为重。

这些著作主要关注于农业生产和社会治理等实际问题,语言简洁明了,内容具有实用性和科学性。

同时,一些名家如孔子、荀子等也在他们的著作中运用了一些散文的写作技巧,令散文不再只是平实的记述,开始体现一些文学性的特点。

汉代,随着国家统一和文化繁荣,中国古代散文进入到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一时期,散文的内容开始多元化,形式也更加多样。

著名的《世说新语》就是一本在这个时期流传下来的散文集,它收录了132个短篇散文,以言志德行为核心,以生动活泼的言语风格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

这些散文具有思想性、道德性和文学性的特点,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和政治割据的局面,散文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但是,这个时期的散文仍然具有一定特色。

著名的魏晋风骚文化就是在这一时期逐渐兴起的,它在短篇散文创作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这些散文以抒情为主题,语言优美,感情真挚,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感悟。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另一个巅峰时期。

唐代的散文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化,琐碎的笔记和志怪小说也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文体。

这些散文包含了对社会生活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也有不少描写山水的作品出现。

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刘禹锡等在他们的散文中成为了代表。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散文在发展中逐渐从实用性向文学性转变,从描述实际问题向抒发情感思想转变。

它不仅是人们思索人生、社会的工具,也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通过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流派的发展和演变,中国古代散文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点,对后世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1年整理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况

2021年整理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况

古代散文发展概况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那么,古代散文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呢?首先,我国古代散文的发端,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商朝的甲骨卜辞中,已经出现不少完整的句子。

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有的长达三、五百字,记录贵族事功、诉讼原委或赏赐情由等等,记叙的内容已经相当丰富。

这些可以看作是古代散文的雏形。

(一)先秦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著作,这就是文学史上的先秦散文。

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殷商甲骨文的某些卜辞,已可算作片段的散文,而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

《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汇编,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

这是我国第一部史书兼散文集。

先秦散文尚处在应用阶段。

分为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主要是哲学家用以说理,历史散文主要是史学家用以记事。

诸子散文流派众多,汉代对先秦文化学术进行总结整理,把诸子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在当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

比较著名的如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墨家的《墨子》,杂家的《吕氏春秋》等。

诸子散文往往寓理于形,借助形象陈义说理,其中含有叙事成分,还有许多寓言故事和生动的比喻。

先秦时期的历史散文以记言、记事为主。

内容更丰富,形式多样。

《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料编纂的一部编年史,是一部大事记,《春秋》记事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一字一句都暗含褒贬之意,后人称之为“微言大义”或“春秋笔法”。

现存的有《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左氏传》,世称“春秋三传”。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春秋》所作,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左传》被推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初步成熟。

《国语》是一部国别史,是各国史料的汇编,一般认为左丘明所写,文学性不如《左传》,但也有许多精彩的部分。

中国古代散文史古代散文发展

中国古代散文史古代散文发展

中国古代散文史古代散文发展中国古代散文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既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又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想和文化的发展状况。

本文将从先秦时期起,概述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轨迹,探讨其特点与影响。

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散文的雏形开始出现。

《诗经》中的《小雅》、《齐民要术》等篇章,已经展示了散文的一些特点。

散文以均衡、平实的语言表达,描绘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与情感。

同时,散文也注重语言的节奏与韵律,以呼应其所描绘的场景或情节。

进入战国时期,散文逐渐脱离了《诗经》的束缚,成为独立的文体。

《吕氏春秋》、《管子》等重要著作,体现了战国时期散文的成熟与多样性。

这时期的散文多以议论、训诲、记述等方式呈现,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与实用性。

散文以清晰简练的表达,准确地传达作者的观点与思想。

秦汉时期,随着统一大一统思想的推行,散文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礼记》、《汉书》等著作,不仅是对前人文学成就的整理与发展,还注重形式的规范与风格的塑造。

这一时期的散文在内容上更加宏大,体现了对国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与追问。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散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魏晋时期的文学家以王羲之、陆机、阮籍为代表,他们的散文作品描绘了社会的变革与动荡,并通过对个人命运的抒发,展示了个体在历史进程中的微妙定位。

南北朝时期,散文开始以谴责官场腐败、赞美自然风光和反映个人命运多变等内容为主题,呈现了较强的个性化与艺术感染力。

唐宋时期,古代散文进一步丰富多元。

唐代的韩愈、刘禹锡、白居易等文学家以及宋代的苏轼、欧阳修等文人都对散文发展有重要贡献。

他们的散文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并以各自独特的视角展示了时代的风貌与社会的变迁。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是一个多样化与持续增长的过程。

不同历史时期的散文,都通过不同形式与内容的表达彰显了时代特色。

古代散文的特点主要包括均衡的语言风格、节奏感与韵律、实用性强、注重个性抒发等。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在这个时期,散文的主要形式是令、诏、赐、封、书等官方文书。

这些文书主要用于国家事务和官方通信,内容相对单一且形式规范。

此外,先秦时期还出现了一些思想性和文艺性较强的散文作品,如《易传》、《尚书》等。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化价值,还形成了后世散文的基础。

随着先秦时期结束,进入到两汉时期,中国古代散文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

两汉时期的散文以鲁迅为代表的辞章和典故为基础,融入了文采和修辞的技巧。

这些作品主要写人、事、理,以及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内容更加广泛丰富。

其中,司马迁的《史记》被视为中国历史散文的巅峰之作,通过编年体和历史记录的方式,将中国古代历史呈现在读者面前。

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到来,中国古代散文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个时期的散文更加注重个人感受和情绪的表达,以及对人生境遇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这些作品主题更为丰富多样,不仅包括了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还涉及了文学、艺术、道德、哲学等领域。

代表作包括陆机的《刘备传》、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

随着唐代的到来,中国古代散文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唐代的散文注重于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人情世态的描绘。

此外,唐代的散文还融入了音乐和舞蹈的元素,使作品更加音乐化和舞蹈化。

代表作包括白居易的《东篱乐府》、杜牧的《秋夕》等。

宋代时期,中国古代散文进入一个更为成熟和稳定的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的散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官僚文、民间文、情怀文等多种类型。

这些作品的主题包括政治、军事、文化、节俗等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以及人民的生活状态。

代表作包括苏轼的《东坡乐府》、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

元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散文进一步发展成熟。

这个时期的散文更加关注个体和情感的表达,同时也更加注重艺术性的追求。

明代的散文主要包括了科举作文和文人草台班等文体,清代则出现了小说笔记、游记和随笔等新形式。

这些作品的内容更加广泛,体现了时代变迁和社会风貌。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一】(一)散文概述文学体裁之一,散文这个名称,随着文学的发展,它的含义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演变。

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

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小说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游记、传记、见闻录、回忆录、报告文学等。

近年来,由于传记、报告文学、杂文等已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文体,所以人们又趋于把散文的范围缩小。

(二)散文的古今概况1、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1)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2)两汉散文: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

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3)明代散文: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

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2、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

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欲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案
【历史脉络】
一、先秦散文:夏(前21'前16世纪)一商(前16~前11世纪)一周[西周:前
10 66、前771年〜东周:前770~前476年(春秋)'前475"前221年(战国)]-
秦(前 22广前202年~前206年)。

先秦散文分为两类:
A、历史散文:
1《尚书》:最早,商周记言史料汇编记
2《春秋》:最早编年体史书,大事记言
3《左传》:叙事散文成熟标志,“叙事之最”。

左丘明
4《国语》:最早国别史。

左丘明记
5《战国策》:录士策谋,记言。

西汉刘向编事
6“春秋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B、诸子散文:
1《老子》:春秋老子著
2《论语》:记录孔子言行,语录体。


3《孟子》:对话辩论式,战国孟子和弟子编理
4《庄子》:又称《南华经》,汪洋恣肆,变幻莫测,
挥洒自如,寓言故事连缀战国庄周
5《墨子》:逻辑性论理。

战国墨翟著于
6《荀子》:朴实深厚,说理精辟战国荀况著形
7《韩非子》:严峻峭刻
二、两汉散文:(前206、公元23年~25箜20年)汉代散文可分三类:
A、史传文1《史记》: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
2《汉书》:断代史,东汉班固
B、政论文1贾谊《过秦论》《论积贮疏》《治安策》
2晁错《论贵粟疏》
3王充《论衡》(东汉)
C、赋1枚乘《七发》(开汉赋先声)
2司马相如《子虚》《上林》
3扬雄《甘泉》《河东》《长杨》《羽猎》
4班固《两都赋》东
5张衡《二京赋》《归田赋》汉
最早写赋是战国荀子(咏“礼、智、云、蚕、箴”)
三、魏晋南北朝:(220^589年)。

这时期散文分三大类:
A、散文
魏(220~265) 1曹丕《与吴质书》
2曹植《与杨德祖书》
3稚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4阮籍《大人先生传》
蜀(22广263):诸葛亮《出师表》
西晋(265~316):李密《陈情表》
东晋(317~420年)
1陶渊明《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2王羲之《兰亭集序》
南朝(420~589):刘义庆《世说新语》(笔记小说)
北朝(386飞81):郦道元《水经注》
B、骈文1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
2孔稚圭《北山移文》
3吴均《与朱元思书》南朝(420^589)
4陶弘景《与谢中书书》
5丘迟《与陈伯之书》
C、辞赋1王粲《登楼赋》
2曹植《洛神赋》魏晋
3向秀《思旧赋》
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东晋)
5江淹《别赋》《恨赋》(南朝梁)
6庾信《哀江南赋》《小园赋》《枯树赋》(南北朝)
四、唐宋散文:唐(618^907)―五代(907的60)—十国(902~979)-北宋(960
”127)-南宋(1127^1279年)。

这一时期主要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
A、唐代散文
1.骈文1王勃《滕王阁序》
2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3李商隐《阿房宫赋》
2.古文1韩愈《师说》《祭十二郎文》《张中丞传后叙》
2柳宗元《封建论》《捕蛇者说》《三戒》《永州八记》
B、宋代散文
1欧阳修《朋党论》《伶官传序》《醉翁亭记》《与高司谏书》《秋声赋》《丰乐亭记》
2苏轼《文与可画簧笃谷偃竹记》《石钟山记》《赤壁赋》《石钟山记》《记承天寺夜游》
3苏洵《六国伦》
4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5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曾巩《墨池记》
五、明代散文:(1368'1644年)。

主要分三个阶段:
A、明初1刘基《卖柑者言》《郁离子》
2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秦士录》
B、明中1前七子:李梦阳《梅山先生墓志铭》复古:
《禹庙碑》、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文必
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等秦汉
2后七子:李攀龙《太华记》、宗臣诗必
《报刘一丈书》、王世贞、谢榛、盛唐
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
3唐宋派:归有光《项脊轩志》介于前
《先妣事略》《寒花葬志》、后七子
唐顺之、王慎中、茅坤等之间
C、晚明
1.公安派:1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性灵说”
2袁宗道《白苏斋集》(老大)
3袁中道《珂雪斋文集》(小)先意后法
2.徐渭:《徐文长全集》,才子犹擅杂剧。

3.竟陵派:小品文,代表钟惺、谭元春。

4.张岱:《陶庵梦忆》《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柳敬亭说书》
六、清代散文:(1644^911年)这一时期分四个阶段:
A、清初1归庄《送顾宁人北游序》
2侯方域《李姬传》
3夏完淳《狱中上母书》
B、前清1方苞《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
2姚鼐《登泰山记》
3刘大概《论文偶记》等
C、清中1袁枚《祭妹文》
2郑燮《家书》《道情》
D、晚清1龚自珍《病梅馆记》
2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发展特点】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特点一一
1.散文实用性强。

文学性和实用性结合,扩大了实用性,也妨碍了审美发展。

2.内容包罗万象。

天文、地理、军事、哲学、政治、经济、婚姻爱情、自然景观、家庭琐事、市井风情等
3.形式多种多样。

骈、散、赋、论、序、说、铭、奏、赞、祭文、杂记等。

4.伴随历史演进。

散一朋一小品,大赋一小赋一骈赋一律赋一文赋等。

5.重视语言修辞。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