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M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2.史传文 史传文
3. 赋
三.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 代表作家
魏——曹氏父子 曹氏父子 魏晋——阮籍 嵇康 魏晋 阮籍 东晋——王羲之 陶渊明 东晋 王羲之 南朝——鲍照 南朝 鲍照 四六 文
骈文——骈体文、骈偶问、骈俪文 骈体文、骈偶问、 骈文 骈体文
徐陵 庾信
四. 唐 宋
唐 宋 八 大 家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王安石 曾巩 苏轼 苏洵 苏辙
清代
姚鼐———桐城派 方苞 姚鼐 桐城派
司马光《资治通鉴》 司马光《资治通鉴》 朱熹
五.元明清 元明清
李梦阳——前七子 宋濂 刘基 李梦阳 前七子 王世贞 李攀龙 ——后七子 后七子 归有光————唐宋派 归有光 唐宋派 谭元春——竟陵派 钟惺 谭元春 竟陵派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公安派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公安派
明代
明末清初—侯方域 明末清初 侯方域
2. 历史散文
《战国策》 战国策》 国语》 《国语》 左传》 《左传》
3. 诸子散文 《论语》《孟子》 论语》《孟子》 》《孟子 墨子》《庄子》 》《庄子 《墨子》《庄子》 韩非子》 《韩非子》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ຫໍສະໝຸດ 二. 两 汉 1. 政论文
贾谊 晁错 《史记》 史记》 汉书》 《汉书》
枚乘《七发》 枚乘《七发》 司马相如《上林赋》 司马相如《上林赋》 扬雄《长杨赋》 扬雄《长杨赋》 班固《两都赋》 班固《两都赋》 张衡《二京赋》 张衡《二京赋》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散文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文体之一。 散文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文体之一。 我国古代把与韵文、 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 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 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不同时期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殷商、 巫师)Biblioteka 历史散文(记事) (记叙文)
历史散文
㈠编年体 孔子,鲁史《春秋》
《公羊传》、《谷梁传》、《左传》 “春秋三传”释《春秋》。 《左传》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 志叙事散文的初步成熟。 ㈡国别体 《国语》、《战国策》等
汉代散文
㈠史传文
①西汉 司马迁《史记》纪 传体通史。
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 韵之《离骚》。” ②东汉 班固《汉书》中国 第一部断代史
古文运动
韩愈,柳宗元提倡实用先秦两汉 散文文体。
宋散文
(晚唐李商隐为代表骈文文风延至宋初。杜牧《阿 房宫赋》无堆砌,算新文赋)
北宋中叶 古文运动 欧阳修(《醉翁亭记》)北宋文坛盟主, 曾巩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苏洵(《六国论》), 苏轼(《赤壁赋》), 苏辙 发扬韩柳古文传统,散文平易自然,实用。
《少年中国说》节选 梁启超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 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 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 地球则国雄于地 球。
魏晋南北朝散文
特征: ①题材拓展(山水景物), ②抒情色彩加强(抒情小赋), ③受赋排比对偶修辞影响,发展而成骈文,盛行。
代表作家: 魏 魏晋 东晋 南朝 曹氏父子 阮籍、嵇康 王羲之、陶渊明 鲍照(骈文)庾信(赋)
唐散文
①骈文 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 长天一色”
形式束缚,不切实用。
②中唐
汉代散文
㈡政论文 西汉 东汉
贾谊《过秦论》等 王充《论衡》
汉代散文 ㈢赋 “汉赋”
①产生:源本《诗经》《楚辞》,战国诸子文体。 (最早写“荀子”)
中国古代散文史

中国古代散文史一、引言中国古代散文历史悠久,以其华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而闻名于世。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在不同的时代中创作了许多杰出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品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一些杰出的作品。
二、发展历程1. 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散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在这个时期,散文的写作形式并不规范,主要体现为语录、记录和议论等形式。
其中,《左传》是一部重要的史书,它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此外,孔子的《论语》也被视为中国古代散文的重要作品,其中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对话。
2. 齐、楚、秦汉时期在齐、楚、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散文迎来了快速发展。
这个时期的散文作品以议论文、赋和辞表等形式为主,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为目的。
《诗经》是这个时期的一部重要作品,它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的《风》、《雅》等篇章具有鲜明的散文特点。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散文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这个时期的散文作品以骈文(同时使用两个以上的对偶句的文学形式)为主,追求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
代表性作品包括陆机的《集仙录》和嵇康的《琴赋》等。
4.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黄金时期。
这个时期的散文作品多样丰富,不仅有议论文、骈文,还有赋和韵文等形式。
其中,韩愈的《进学解》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被公认为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唐宋时期的散文作品注重于语言的优美和简练,同时注重思想性和感情的表达。
5.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散文逐渐走向衰落。
散文的写作形式逐渐变得僵化,主题也偏向于宫廷政治和社会文化的描述。
代表性作品包括明代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和清代郑板桥的《北游记》。
三、特点中国古代散文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华美的语言:中国古代散文注重用文字表达美感,追求大气磅礴和婉转动人的语言风格。
散文作品常使用诗词的手法,以优美的辞藻和纯熟的韵律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1. 定义和特点散文是一种自由写作形式,以白话表达感情、思想和意境。
它与诗歌和骈文相对,不受严格的格式要求,注重真实性和表达个人情感。
中国古代散文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 追求自然真实:强调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描写,反映社会风貌。
- 注重个体情感:展现作者内心体验、情感抒发,以及人性的喜怒哀乐。
- 批判思辨性:反思社会问题,审视人生道德伦理等。
- 融合修辞技巧:运用比喻、夸张、对偶等手法提升艺术感染力。
2. 先秦散文时期中国古代散文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其中,《离骚》是最早被公认为散文的作品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庄子》、《列子》等哲学类著作。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散文作品。
代表性的作家有嵇康、阮籍、刘宋慧远等人。
其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寄托理想为主题,形式上则注重韵律的运用。
4.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全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散文风格更加多样化,包括了骈文、小品文、游记等多种形式。
著名的散文家有韩愈、柳宗元、苏东坡等。
5. 元明清时期在元明清时期,散文进入了一个相对低谷。
散文作品大多是政治宣传或礼仪制度方面的论述,缺乏个性和艺术性。
6. 当代散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当代散文也取得了重要成就。
许多作家将自己身世经历与社会状况相结合,深入探讨现实问题和个人情感。
7. 总结中国古代散文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从先秦到当下都留下了许多精彩之作。
这些散文作品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更深刻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阅读古代散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性情感的交融。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散文主要以齐民要术等科技专著为主,以实用性为重。
这些著作主要关注于农业生产和社会治理等实际问题,语言简洁明了,内容具有实用性和科学性。
同时,一些名家如孔子、荀子等也在他们的著作中运用了一些散文的写作技巧,令散文不再只是平实的记述,开始体现一些文学性的特点。
汉代,随着国家统一和文化繁荣,中国古代散文进入到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一时期,散文的内容开始多元化,形式也更加多样。
著名的《世说新语》就是一本在这个时期流传下来的散文集,它收录了132个短篇散文,以言志德行为核心,以生动活泼的言语风格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
这些散文具有思想性、道德性和文学性的特点,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和政治割据的局面,散文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但是,这个时期的散文仍然具有一定特色。
著名的魏晋风骚文化就是在这一时期逐渐兴起的,它在短篇散文创作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这些散文以抒情为主题,语言优美,感情真挚,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感悟。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另一个巅峰时期。
唐代的散文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化,琐碎的笔记和志怪小说也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文体。
这些散文包含了对社会生活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也有不少描写山水的作品出现。
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刘禹锡等在他们的散文中成为了代表。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散文在发展中逐渐从实用性向文学性转变,从描述实际问题向抒发情感思想转变。
它不仅是人们思索人生、社会的工具,也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通过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流派的发展和演变,中国古代散文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点,对后世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散文的发展

古代散文的发展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早在古代就已经有了较为广泛的发展。
古代散文的发展经历了多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对古代散文的发展进行探讨。
一、初期散文的发展古代初期的散文着重表现了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感情。
这一时期的散文多以记叙和描写为主,形式较为简单朴素。
例如《吴子兵法》中的一些章节,通过对军事策略和兵法的描述,突显了军事家的智慧和勇气。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散文繁荣魏晋南北朝时期,散文得到了更加全面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人们关注个体的情感和内心体验,散文反映了更多的思想和情感。
此时的散文在形式上更为灵活多样,不再囿于记叙和描写。
例如《世说新语》通过短小精悍的篇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类人物的形象和性格,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三、唐宋时期的散文进一步发展唐宋时期是中国散文文学史上的鼎盛时期,散文呈现了更为多样化的特点。
唐代的散文以文章骨气、严谨精炼为主,注重修辞和格调的调和。
如韩愈的《师说》和刘禹锡的《陋室铭》,都展现了骨气和情感的复合特征。
而宋代的散文则更加注重细腻的描写和意境的营造。
苏轼的《东坡志林》以及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作品,都体现了宋代散文独特的风格和韵味。
四、元明清时期的散文发展特点元代以后,散文逐渐发展为杂剧和小说等其他文学形式的配套剧种和体裁。
明代散文则在创作内容和形式上更趋于多样化,尤其是清代的散文更加重视个体的情感和体验,含蓄优美。
清代的散文作品《红楼梦》被誉为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展现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总结:古代散文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从初期的简单描写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情感抒发,再到唐宋时期的严谨和细腻,以及元明清时期的多样化发展,古代散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样貌。
这些散文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宝库,也为后世的散文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和启示。
散文的发展历程归纳

散文的发展历程归纳散文是一种以散述方式叙述故事、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文学形式。
它的发展历程丰富多样,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1. 古代散文的形成(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221年)古代散文最早起源于我国古代文化的初期,例如《诗经》中的“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就具有一定的散文特征。
后来,秦朝的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被视为中国古代散文的代表作,奠定了散文的基础。
2. 先秦散文的繁荣(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在先秦时期,散文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繁荣。
屈原的《离骚》、刘向的《说苑》、司马迁的《史记》等都是这一时期的著名散文作品。
这些作品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为散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魏晋散文的盛行(220年-589年)魏晋时期,文人志士的兴起与社会变革同步,推动了散文的发展。
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等作品成为这一时期散文创作的代表。
这些作品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注重笔墨的优美和感染力。
4. 唐宋散文的成熟(618年-1279年)唐宋时期是散文创作的黄金时期。
贾谊的《议论文起例》、柳宗元的《永州司马青衫泪》、苏轼的《东坡乐府》等作品体现了不同风格和主题的散文创作。
唐宋时期的散文以雄浑豪放、细腻入微、婉约清丽为特点,对后世的散文影响深远。
5. 元明清散文的继承与发展(1368年-1912年)元明清时期,散文的创作风格多样,充分继承了前人的成就并有所创新。
元代的郑光祖、明代的冯梦龙、清代的纳兰性德等作品,展现出了独特的个性与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时代的推移,散文从古代形式的初步探索到成熟和多元化的发展,不断吸收与融汇各种文化元素,丰富了散文的形式和内容。
今天,散文已成为文学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继续为人们带来心灵的触动与思想的启迪。
中国散文发展历程

中国散文发展历程
中国散文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的诸子百家时期,但散文的兴起和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古代散文(先秦时期-唐朝):早期的古代散文以诸子百家
的哲学著述为主,如《论语》、《孟子》等,以及历史记载、议论文等。
唐代出现了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散文运动,追求真实、自然和人情味,将散文从哲学思辨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2. 唐宋散文:唐代的散文以韩愈和柳宗元为代表,强调个人情感、境界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达到了雄辩、豪放的艺术效果。
宋代的散文则更加细腻、婉约,以苏轼、欧阳修等为代表,注重描写自然景物、家国情怀和人生哲理。
3. 元明清散文:元代的散文受到戏曲和杂剧的影响,兼具戏剧性和故事性,以关汉卿的《窦娥冤》等为代表。
明代的散文则更注重叙事和描写,以冯梦龙的《喻世明言》等为代表,发展了小说体裁。
清代的散文则以阮元、杨慎等人为代表,注重感情的表达和哲理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4. 近代散文:近代中国散文的发展受到启蒙思想和西方文学影响较大。
鲁迅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散文作品批判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生活的艰辛和痛苦,影响深远。
20世
纪下半叶以来,散文的发展更加丰富多样,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散文作家,如朱自清、舒芜、余秋雨等,他们的作品从个人感悟到社会批判,成为中国散文的重要代表作,体现出时代的
风貌和思想的进步。
总的来说,中国散文发展经历了从古代到现代的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代表作,对于中国文化和文学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影响最大的是桐城派。
明初: 宋濂:“开国文臣之首”,《秦士
录》《送东阳马生序》 刘基:《卖柑者言》《郁离子》
明中叶: 1.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发
起复古运动,倡导文必秦汉。对扫荡八 股文风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同时又走上 了盲目摸拟古人的路子。
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 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 胡。
三、魏晋南北朝
辞赋
文学进入自觉时期,文学创作 个性化,文学价值受到重视。
文学阶段
1.特征: ①内容上:抒情色彩越来越浓,表
达社会政治见解和抒发个人感慨往往密 切结合。(写山水景物的散文、抒情小 赋)
②形式上:骈偶化倾向逐渐明显, 更加讲求遣词造句的艺术技巧,体裁愈 益多样化。(骈文)
2.代表作家: 魏:三曹 魏晋:阮籍、嵇康 东晋:王羲之、陶渊明 南朝:鲍照
几百年来,人们读到归有光的《寒花葬 志》、《项脊轩志》、《先妣事略》、 《亡儿?孙圹志》、《女二二圹志》、 《女如兰圹志》等文,无不为之深深感 动。归有光的这些叙事散文,在当时一 味摹古浮饰的散文园地中,就象一泓甘 甜的泉水沁人心脾,给人以美的享受, 为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的境界。
归有光善于捕捉生活中貌视十分平常的 细节和场面,寥寥几笔,形神即现,给 人难忘的印象,且在平淡简朴的笔墨中, 饱含着感人至深的真挚感情。
3.与公安派存在的同时还有以钟 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他们也 主张独抒性灵。
晚明: 张 岱:《西湖七月半》 《湖心亭看雪》 侯方域:《李姬传》 《马伶传》 夏完淳:《狱中上母书》
清朝: 清初有不少成绩突出的散文家,如
魏禧,代表作是《大铁椎传》。 桐城派是清中叶最著名的流派,主
要作家有方苞、刘大櫆、姚鼐。提出了 “义法”主张,是桐城派古文的基本理 论。文章多简洁自然,但缺乏生气,代 表作品有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 公逸事》,姚鼐的《登泰山记》等。
(1506—1571) 1571年(66岁) 去世
归有光一生著作繁富,涉及经史子集各 部,但是其主要成就则在散文创作上。 博采唐宋诸家之长,继承了唐宋古文运 动的传统,同时又在唐宋古文运动的基 础上有所发展。他进一步扩大了散文的 题材,把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引进了严肃 的“载道”之古文中来,使之更密切地 和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就容易使文章 写得情真意切,平易近人,给人以清新 之感。尤其是一些叙述家庭琐事或亲旧 的生死聚散的短文,写得朴素简洁、悱 恻动人,“使览者恻然有隐”。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
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 有光力相触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 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 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 自伤。”其推重如此。
有光少子子慕,字季思。举万历十
九年乡试,再被放,即屏居江村,与无 锡高攀龙最善。其殁也,巡按御史祁彪 佳请于朝,赠翰林待诏。
与桐城派异趣的散文家有袁枚、沈 复等。
资产阶级文化启蒙:龚自珍《病梅 馆记》,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少年中国说》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 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 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古文运动 唐宋八大家
古文运动:
与骈文相对而言的,更为实用、 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
1.文学因素:魏晉以来骈体文盛 行,其內容空洞,远离实际。
2.社会因素:中唐之后国势日渐 衰微,士子文人想恢复大唐国风、重 振国家势力,于是从古代的思想、文 学中找出可以改变当时社会的精神价 值----儒家思想与先秦两汉散文。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 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 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 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 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四十四年始 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 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作吴语,断 讫遣去,不具狱。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 行。有所击断,直行己意。大吏多恶之, 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明世,进士为令 无迁卒者,名为迁,实重抑之也。隆庆四 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 南京太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 实录》,卒官。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元
唐
魏
赋汉
文先
明
宋
晋
代
秦
清
古
南
政
历
散
文
北
论
史
文
运
朝
、
、
流
动பைடு நூலகம்
辞
史
诸
派
赋
传
子
和
散
一、先秦
1.第一部散文集 2.诸子散文 3.历史散文
卜辞
《尚书》
(殷商巫师) (商周史官)
诸子散文(说理) 历史散文(记事)
(春秋战国哲学家、史学家)
应用阶段
诸子散文:
汉代对先秦文化学术进行总结整理, 把诸子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 纵横、杂、农、小说十家。
归有光简历
1506年(1岁) 生于江苏昆山
1510年(5岁) 开始读书
1513年(8岁) 丧母
1528年(23岁) 娶妻魏氏
1533年(28岁) 丧妻
1540年(35岁) 中举人。徙居嘉定读书、讲学
1565年(60岁) 中进士。任湖州府长兴县令
归有光
1568年(63岁) 任顺德府通判(管粮运、水利) 1570年(65岁) 任南京太仆寺丞(管皇家车马)
2.《汉书》 ①具有浓厚的封建正宗思想。 ②开创了断代为史的编纂体例。 ③资料丰富,保存许多重要的历史文献。
政论文:
1.贾谊:他的散文善用比喻, 语言富于形象性。
《过秦论》 《治安策》 《论积贮疏》
2.晁错: 《守边劝农疏》 《论贵粟疏》
赋:
1.赋的产生: 赋作为一种文体,早在战国时
代后期便已经产生了。 赋的名称始于战国赵人荀卿的
唐宋八大家
韩 愈:《师说》 《祭十二郎文》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捕蛇者说》
欧阳修:《醉翁亭记》 《秋声赋》 《伶官传序》
苏 洵:《六国论》 苏 轼:《石钟山记》 苏 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曾 巩:《墨池记》
五、元明清
流派纷呈
本期散文基本上继承、发展了唐宋古文运动 的精神。
关于骈文:
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 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 称“四六文”。
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 和声律的铿锵。
骈文作为和散文对举的一种文体, 产生于魏晋,盛行于六朝,中唐古文运 动以后衰落,在元明两代成为绝响,至 清初,作者接踵而起。
《哀江南赋》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 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荆璧睨柱,受连城 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
儒家:《论语》(言简意赅) 《孟子》(言辞雄辩) 《荀子》(论证缜密)
道家:《老子》 《庄子》(想象奇特)
法家:《韩非子》(犀利峻峭) 墨家:《墨子》(逻辑性强) 杂家:《吕氏春秋》(条理分明)
历史散文:
1.《尚书》:原称《书》,到汉 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这 是我国第一部史书兼散文集。
2.《春秋》与《左传》(相传为 左丘明所写,善描战争)
我年已高而归途遥远,这是什么人间世道 啊!冯异将军一去,大树即见飘零。荆轲壮士 不回,寒风倍感萧瑟。我怀着蔺相如持璧睨柱 之志,却不料为不守信义之徒所欺;又想象毛 遂横阶逼迫楚国签约合纵那样,却手捧珠盘而 未能促其定盟。
四、唐宋
古文运动
1.扬六朝余波,讲究辞采的骈文。 2.革六朝旧习,散行流畅的古文。
3.《国语》
4.《战国策》(西汉刘向辑成, 长于说事 )
二、汉代
1.史传文 2.政论文 3.赋
汉代散文
史传文:司马迁、班固 政论文:贾谊、晁错 汉 赋:汉赋四大家等
史传文: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王 朝迫切需求总结古代文化,给予大一统的统治 局面以哲学和历史的解释。
1.《史记》 ①开创了“纪传体”体例。 ②开创了综合纂史方法。 ③秉笔直书。 ④形象生动。
桐城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姚鼐认为, 归有光直承唐宋八大家之后,元明两代除 归氏外别无他人,并把他视为唐宋八大家 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归有光的远祖归隆道曾在太仓(江苏太 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又把 自己的书斋题为“项脊轩”,含有追宗怀 远之意。
《项脊轩志》又作《项脊轩记》,是一 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志” 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 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 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
①诗歌常用比兴,散文 注重写实。
②诗歌刻画形象多跳跃 和省略,散文则交代得细致 真实。
③诗歌给人更多想象空 间,散文给人更具体逼真的 感受。
归有光(1506~1571)明代官员、散文家。 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 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 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 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 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 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归有光与唐 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 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 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 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 “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 利录》等。
2.赋的特点: 体物写志,注重铺陈,词藻
华美,色彩绚丽,吸收了楚辞的 特点。
正由于赋的发展与楚辞有着 密切关系,所以汉代往往辞赋并 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