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文发展概述

合集下载

中国散文发展简史

中国散文发展简史

中国散文发展简史中国散文发展史一、先秦散文文学的起源是远在文字之前的。

我国最古老的文学便是始于诗歌;有了文字以后,由于中国文字具单音、独体等特性,在用字造句的时候,自然会因为声气调和的关系,产生了奇、偶的自然音韵。

于是讲求对偶的便逐渐形成诗赋一派,好奇的则产生为散文一派。

然而我国在汉以前所谓的“散文”,并不能算纯文学,大多都是一些记事说理的实用文,像XXX的“教”,XXX的“占”,都属这一类。

仅管如此,这些说理记事的散文,随着时间不断的累积,除了提供前人的思想见解给后人了解外,文章的写作手法,实际上也不断的在往纯文学的艺术标准迈进着。

先秦散文是我国古典散文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指的是后殷商到战国末年这一段时期的散文。

以目前的文献资料看来,我国最早的“书面文学”应该起于商朝的甲骨卜辞及铜器铭文,它们包括了韵文和散文的记载,这就是散文的起源。

接着在春秋战国时代,由于社会文化变迁,提供给散文一个很好的孕育、发展环境,使散文迈向中国古典散文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春秋战国时代的散文可分为两大派:史传散文与诸子散文。

其时的散文之所以会大量出现、发展,成为先秦时代散文最重要的时代,是由于春秋战国之际,由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增加了土地的利润,也增加了土地的侵犯掠夺情形;且其时列国并立,竞争激烈,经常有兴亡纷争的事件发生,需求有文章记录这些事情。

于是史传散文因用而生,而且开始迅速发展。

同时,由于农业生力的发展,渐接造成商业繁荣,商人抬头。

其时有不少富商置身政治舞台,而封建制度则日益损坏,从此贵族衰败,平民鼓起。

贵族在封建制度破坏后漂泊民间,与庶民无异,只能以教授知识技能谋生,学术文化也从贵族专有遍及于民间。

再加上社会政治的影响,一般的才智之士,可以表达己见,用以劝谏君王,或著书立作,匡救时弊,百家争鸣局面由此产生,于是有诸子散文的产生,而且呈现长足的进步,与史传散文互相辉映。

总之,先秦时代散文能突然蓬勃发展、大放光彩,主如果受到政治经济的改变、社会阶级的变动、文化思想、文学本身的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1. 定义和特点散文是一种自由写作形式,以白话表达感情、思想和意境。

它与诗歌和骈文相对,不受严格的格式要求,注重真实性和表达个人情感。

中国古代散文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 追求自然真实:强调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描写,反映社会风貌。

- 注重个体情感:展现作者内心体验、情感抒发,以及人性的喜怒哀乐。

- 批判思辨性:反思社会问题,审视人生道德伦理等。

- 融合修辞技巧:运用比喻、夸张、对偶等手法提升艺术感染力。

2. 先秦散文时期中国古代散文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其中,《离骚》是最早被公认为散文的作品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庄子》、《列子》等哲学类著作。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散文作品。

代表性的作家有嵇康、阮籍、刘宋慧远等人。

其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寄托理想为主题,形式上则注重韵律的运用。

4.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全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散文风格更加多样化,包括了骈文、小品文、游记等多种形式。

著名的散文家有韩愈、柳宗元、苏东坡等。

5. 元明清时期在元明清时期,散文进入了一个相对低谷。

散文作品大多是政治宣传或礼仪制度方面的论述,缺乏个性和艺术性。

6. 当代散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当代散文也取得了重要成就。

许多作家将自己身世经历与社会状况相结合,深入探讨现实问题和个人情感。

7. 总结中国古代散文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从先秦到当下都留下了许多精彩之作。

这些散文作品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更深刻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阅读古代散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性情感的交融。

中国的散文艺术与散文发展

中国的散文艺术与散文发展

中国的散文艺术与散文发展中国的散文艺术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卓有成绩。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探讨中国散文艺术的发展,并分析其特点与魅力。

一、古代散文的起源与发展古代中国的散文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尚书》和《春秋》,这些经典中包含着大量的散文篇章。

到了汉代,散文艺术逐渐得到扩展和发展。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史记》和《汉书》,它们不仅是史书,也兼具散文的特点,文字流畅,思想深刻。

二、唐宋散文的继承与创新唐宋时期是中国散文的黄金时代,也是散文形式和内容得到极大丰富的阶段。

唐代的散文以韵文散文为主,它们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中,《醉翁亭记》以其生动细致的描写著称。

宋代的散文则更加注重于人情和社会风俗的反映,艺术手法更加成熟。

最为著名的代表作有苏轼的《东坡志林》和欧阳修的《醒世恒言》,它们以智慧和幽默见长,引人入胜。

三、明清散文的表现与创新明清时期,散文艺术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宋代的风格,注重于人物描写和情感的表达。

明代的杨慎《世说新语》记录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和人物趣事,展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智慧和趣味。

清代的鲁迅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奠基人之一,他以其犀利的言辞深入人心。

他的《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被广泛阅读,在中国散文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四、当代散文的发展与挑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当代中国的散文艺术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当代散文主题更加多元化,并且更加关注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一些作家以自我讲述和寓言的形式写作,例如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和《活着》。

同时,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兴起也给散文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让更多的人可以轻松地创作和分享自己的散文作品。

总结起来,中国散文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从古代到当代,散文的发展不断突破旧有的形式和主题,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和丰富的内容。

散文艺术是一面镜子,反映了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也见证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变化。

我们应该珍视并发扬散文艺术,为其保留和传承做出积极的努力。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 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 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 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 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 避患者何不为也?
文风方面
鲁迅评价:汪洋辟阖,
仪态万方,
《论语》言简意赅 晚《周墨诸子》子讲莫究能逻辑先也。
《孟子》言辞雄辩 《庄子》想象奇特
《荀子》论证缜密 《韩非子》犀利峻峭
汉代散文
政论文 :贾谊 史传文 :司马迁、班固 汉赋 :司马相如 、班固、张衡等 《史记》作者司马迁创造的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在汉以 后一直是历代王朝正史所沿用的体制。 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魏晋南北朝散文
特征: ①在内容上抒情色彩越来越浓,表达社会政治见解和抒发个人感慨往往密 切结合。(写山水景物的散文、抒情小赋) ②在形式上骈偶化倾向逐渐明显,更加讲求遣词造句的艺术技巧,体裁愈益 多样化。(骈文)
代表作家: 魏 曹氏父子 魏晋 阮籍、嵇康 东晋 王羲之、Fra bibliotek渊明 南朝 鲍照
三峡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汉赋
赋的特点:体物写志,注重铺陈,词藻华美,色彩绚丽。 在发展中它吸收了楚辞的某些特点──华丽的辞藻,夸
张的手法,因而丰富了自己的体制。正由于赋体的发展与楚 辞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汉代往往把辞赋连称。
赋作为一种文体,早在战国时代后期便已经产生了。最 早写作赋体作品的是战国后期的荀子。宋玉也有赋体作品, 如《登徒子好色赋》等。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散文主要以齐民要术等科技专著为主,以实用性为重。

这些著作主要关注于农业生产和社会治理等实际问题,语言简洁明了,内容具有实用性和科学性。

同时,一些名家如孔子、荀子等也在他们的著作中运用了一些散文的写作技巧,令散文不再只是平实的记述,开始体现一些文学性的特点。

汉代,随着国家统一和文化繁荣,中国古代散文进入到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一时期,散文的内容开始多元化,形式也更加多样。

著名的《世说新语》就是一本在这个时期流传下来的散文集,它收录了132个短篇散文,以言志德行为核心,以生动活泼的言语风格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

这些散文具有思想性、道德性和文学性的特点,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和政治割据的局面,散文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但是,这个时期的散文仍然具有一定特色。

著名的魏晋风骚文化就是在这一时期逐渐兴起的,它在短篇散文创作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这些散文以抒情为主题,语言优美,感情真挚,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感悟。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另一个巅峰时期。

唐代的散文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化,琐碎的笔记和志怪小说也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文体。

这些散文包含了对社会生活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也有不少描写山水的作品出现。

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刘禹锡等在他们的散文中成为了代表。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散文在发展中逐渐从实用性向文学性转变,从描述实际问题向抒发情感思想转变。

它不仅是人们思索人生、社会的工具,也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通过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流派的发展和演变,中国古代散文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点,对后世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散文是文学中的一个重要体裁,它既可以传递思想,表达情感,也可以记录事实,反映人生。

在中国文学史上,散文的发展历程非常丰富,有着不同的流派风格和代表作品。

先秦散文:先秦时期的散文主要是《诗经》中的《国风》、《楚辞》等。

这些散文和现代的散文有所不同,大多数是通过歌谣的形式传唱流行的。

在这些文字表达中,也没有太多精致与深入的思想,更多的是对生活、对美好的追求和表达。

汉代散文:汉代是中国文学史上散文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散文开始逐渐从音乐歌谣向纯文字发展。

韩愈、刘禹锡等人的散文成为了汉代散文的代表。

韩愈在文学世界里的地位非常高,他的散文深受人们欣赏,成为了无数后人学习的典范。

他的《进学解》、《师说》等作品,不仅对当时的文化教育水平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也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散文: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散文的发展更加深入。

这个时期的散文更注重写作技巧,尤其是语言的艺术表现。

岳阳楼记、梁甫吟、杂录等是这个时期著名的散文代表。

杂录是一种以写作者日常所见所闻为主题的散文题材,它反映了这个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同时,这个时期的散文注重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提倡“天人合一”、“自然感人”,影响了以后散文的写作风格。

唐代散文:唐代是散文达到繁荣全盛期的时期。

唐代散文家有白居易、韩愈、刘禹锡、杜甫等许多文学巨匠。

他们不仅在传统散文因素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唐代散文独特的特点:如以美感、典雅、洒脱为精神特征,以骨力、节奏、意味为语言魅力,以志向、个性、地域为艺术特色,以述叙、议论、抒情为基本手段。

这个时期的散文代表作品有《漫兴》、《庐山谣》、《六一山房文集》等。

宋代散文:宋代是散文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时期。

宋代散文是所有中国散文中弘扬哲学思想最多、结构最严密的一类作品。

这个时期的散文代表作品包括《东篱乐府》、《岳阳楼记》等。

宋代散文有着深厚的思想内涵,同时也在语言表达上达到了一种深度的升华,成为中国散文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散文发展历程

中国散文发展历程

中国散文发展历程
中国散文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的诸子百家时期,但散文的兴起和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古代散文(先秦时期-唐朝):早期的古代散文以诸子百家
的哲学著述为主,如《论语》、《孟子》等,以及历史记载、议论文等。

唐代出现了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散文运动,追求真实、自然和人情味,将散文从哲学思辨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2. 唐宋散文:唐代的散文以韩愈和柳宗元为代表,强调个人情感、境界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达到了雄辩、豪放的艺术效果。

宋代的散文则更加细腻、婉约,以苏轼、欧阳修等为代表,注重描写自然景物、家国情怀和人生哲理。

3. 元明清散文:元代的散文受到戏曲和杂剧的影响,兼具戏剧性和故事性,以关汉卿的《窦娥冤》等为代表。

明代的散文则更注重叙事和描写,以冯梦龙的《喻世明言》等为代表,发展了小说体裁。

清代的散文则以阮元、杨慎等人为代表,注重感情的表达和哲理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4. 近代散文:近代中国散文的发展受到启蒙思想和西方文学影响较大。

鲁迅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散文作品批判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生活的艰辛和痛苦,影响深远。

20世
纪下半叶以来,散文的发展更加丰富多样,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散文作家,如朱自清、舒芜、余秋雨等,他们的作品从个人感悟到社会批判,成为中国散文的重要代表作,体现出时代的
风貌和思想的进步。

总的来说,中国散文发展经历了从古代到现代的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代表作,对于中国文化和文学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在这个时期,散文的主要形式是令、诏、赐、封、书等官方文书。

这些文书主要用于国家事务和官方通信,内容相对单一且形式规范。

此外,先秦时期还出现了一些思想性和文艺性较强的散文作品,如《易传》、《尚书》等。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化价值,还形成了后世散文的基础。

随着先秦时期结束,进入到两汉时期,中国古代散文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

两汉时期的散文以鲁迅为代表的辞章和典故为基础,融入了文采和修辞的技巧。

这些作品主要写人、事、理,以及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内容更加广泛丰富。

其中,司马迁的《史记》被视为中国历史散文的巅峰之作,通过编年体和历史记录的方式,将中国古代历史呈现在读者面前。

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到来,中国古代散文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个时期的散文更加注重个人感受和情绪的表达,以及对人生境遇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这些作品主题更为丰富多样,不仅包括了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还涉及了文学、艺术、道德、哲学等领域。

代表作包括陆机的《刘备传》、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

随着唐代的到来,中国古代散文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唐代的散文注重于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人情世态的描绘。

此外,唐代的散文还融入了音乐和舞蹈的元素,使作品更加音乐化和舞蹈化。

代表作包括白居易的《东篱乐府》、杜牧的《秋夕》等。

宋代时期,中国古代散文进入一个更为成熟和稳定的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的散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官僚文、民间文、情怀文等多种类型。

这些作品的主题包括政治、军事、文化、节俗等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以及人民的生活状态。

代表作包括苏轼的《东坡乐府》、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

元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散文进一步发展成熟。

这个时期的散文更加关注个体和情感的表达,同时也更加注重艺术性的追求。

明代的散文主要包括了科举作文和文人草台班等文体,清代则出现了小说笔记、游记和随笔等新形式。

这些作品的内容更加广泛,体现了时代变迁和社会风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魏晋南北朝
辞赋
文学进入自觉时期,文学创作 个性化,文学价值受到重视。
文学阶段
1.特征: ①内容上:抒情色彩越来越浓,表 达社会政治见解和抒发个人感慨往往密 切结合。(写山水景物的散文、抒情小 赋) ②形式上:骈偶化倾向逐渐明显, 更加讲求遣词造句的艺术技巧,体裁愈 益多样化。(骈文) 2.代表作家: 魏:三曹 魏晋:阮籍、嵇康 东晋:王羲之、陶渊明 南朝:鲍照
朱自清
1社会生活:《执政府大屠杀》《上帝
的娇子》《生命的价格》《七毛钱》 2个人家庭:《背影》、《匆匆》、 《给亡妇》、《择偶记》、《儿女》 3风光景物:《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荷塘月色》、《绿》、《白水祭》
三、艺术特征
1重情:描摹世态,剖析内心,怀人
抒情,袒露志趣。 2敏感:目光敏锐,感受独特,幽静 温雅,满蕴诗意。 3绘景:绘声绘色,形象鲜明,融情 于景,情景交融。 4语言:清水芙蓉,缜密细腻,平淡 丰厚,白话典范。
《雅舍小品》
梁实秋散文的代表之作,写于1940年
至1947年间,共计34篇。 《雅舍小品》的续集、三集和四集, 收有自1949年起的二十多年间所写的 小品文109篇,并于1986年出版合订 本《雅舍小品全集》。 自面世以来,再版300余次,风行文 坛。
记述个人经历与生活感遇、见闻和游
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
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 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 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 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 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总是相 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 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 丽呢?
《少年中国说》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 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 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 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 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现代散文的产生及代表作家
1白话散文 2美文:周作人在《美文》中,提倡 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后又 强调自我中心,提倡言志的小品文, 并将散文划分为言情和言志两类。 3杂文:文学性与批判性的统一。以 时事和社会现象为对象,以犀利的文 笔对假丑恶进行社会批判。其中,以 鲁迅为代表的文化批判最具影响。
中国散文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元 明 清 散 文 流 派
唐 宋 古 文 运 动 魏 晋 南 北 朝 辞 赋 汉 代 政 论 、 史 传 和 赋 先 秦 历 史 、 诸 子 散 文
一、先秦
1.第一部散文集 2.诸子散文 3.历史散文
卜辞
(殷商巫师)
《尚书》
(商周史官)
诸子散文(说理)
历史散文(记事)
(春秋战国哲学家、史学家)
应用阶段
诸子散文:
汉代对先秦文化学术进行总结整理, 把诸子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 纵横、杂、农、小说十家。 儒家:《论语》(言简意赅) 《孟子》(言辞雄辩) 《荀子》(论证缜密) 道家:《老子》 《庄子》(想象奇特) 法家:《韩非子》(犀利峻峭) 墨家:《墨子》(逻辑性强) 杂家:《吕氏春秋》(条理分明)
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
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 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
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 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 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 落也不是悲哀。
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
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 分之七的美。
唐宋八大家
古文运动:
与骈文相对而言的,更为实用、 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 1.文学因素:魏晉以来骈体文盛 行,其內容空洞,远离实际。 2.社会因素:中唐之后国势日渐 衰微,士子文人想恢复大唐国风、重 振国家势力,于是从古代的思想、文 学中找出可以改变当时社会的精神价 值----儒家思想与先秦两汉散文。
鲁迅
1闲话:轻松心态,任性而谈,率真
质朴。 2独语:审视心灵,精神对话,内心 独语。
《野草》:独白,自我灵魂的深沉对
话,对历史、人生、社会的反省与思 考。 《朝花夕拾》:闲话,旧事重提,回 顾童年及青年时代的生活往事。
周作人
散文集《知堂文集》等,诗集《过去
的生命》,小说集《孤儿记》,论文 集《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论著《欧 洲文学史》,文学史料集《鲁迅的青 年时代》,回忆录《知堂回想录》, 译著《伊索寓言》等。
政论文:
1.贾谊:他的散文善用比喻, 语言富于形象性。 《过秦论》 《治安策》 《论积贮疏》 2.晁错: 《守边劝农疏》 《论贵粟疏》
《登徒子好色赋》
„„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 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 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 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 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 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
我年已高而归途遥远,这是什么人间世道 啊!冯异将军一去,大树即见飘零。荆轲壮士 不回,寒风倍感萧瑟。我怀着蔺相如持璧睨柱 之志,却不料为不守信义之徒所欺;又想象毛 遂横阶逼迫楚国签约合纵那样,却手捧珠盘而 未能促其定盟。
四、唐宋
古文运动
1.扬六朝余波,讲究辞采的骈文。 古文运动 2.革六朝旧习,散行流畅的古文。
历史散文:
1.《尚书》:原称《书》,到汉 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这 是我国第一部史书兼散文集。
2.《春秋》与《左传》(相传为 左丘明所写,善描战争) 3.《国语》
4.《战国策》(西汉刘向辑成, 长于说事 )
二、汉代
1.史传文 2.政论文 3.赋
史传文:司马迁、班固 汉代散文 政论文:贾谊、晁错
历等,对青少年时代往事的追溯,对 当时文坛笔战和著名作家的回忆,对 社会世相的描摹、讽刺和感怀,浸润 了作家的生活际遇和情感积淀。 在部分散文中,对人生的通病和人性 的弱点,常常不乏漫画式的批评,幽 默式的讥讽与调侃,但不温不火,亦 庄亦谐。
特点
行文朴实真切,晓畅自如,常有笑谈、
谐趣、俚语和学识等点缀其间,出入 自如,出神入化。 简洁典雅,删繁就简,不蔓不枝,由 博返约,清丽隽永,具有贵族气质和 典雅之美。

赋:汉赋四大家等
史传文: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王 朝迫切需求总结古代文化,给予大一统的统治 局面以哲学和历史的解释。 1.《史记》 ①开创了“纪传体”体例。 ②开创了综合纂史方法。 ③秉笔直书。 ④形象生动。 2.《汉书》 ①具有浓厚的封建正宗思想。 ②开创了断代为史的编纂体例。 ③资料丰富,保存许多重要的历史文献。
林语堂
林语堂(1895-1976)福建漳州人。
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先后到美哈佛、 德莱比锡大学留学,博士。1923年 回国,在北大、厦大等任教。创办 《语丝》《人世间》《宇宙风》。 1936年去美,1966年赴台,1976年 香港去世。
《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吾国
吾民(英文)》《欧风美雨》《无所 不谈》
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早期亦庄亦谐,嬉笑怒骂,30年代开 始提倡性灵、闲适与幽默。以自我为 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生活艺术化。
余秋雨
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写作《文化苦旅》
等文化散文,并在《收获》开专栏写 作散文。 辞去院长职务后,亲身历险考察了国 内外各大文明古迹,撰写了《山居笔 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 者无疆》等,开启一代文风,长期位 踞全球华文书畅销排行榜前列,被公 认目前世界各华人社区中影响力最大 的作家之一。 自1992年《文化苦旅》问世以来,在 文坛内外一直独领风骚。
假如生命是无趣的,我怕有来生,假
如生命是有趣的,今生已是满足的了。
人生的道路,到底是平坦的少,崎岖
的多。在平坦的路上,携手同行的时 候,周围有温暖的春风,头上有明净 的秋月。两颗心充分地享乐着宁静柔 畅的“琴瑟和鸣”的音乐。在坎坷的 路上,扶掖而行的时候,要坚忍地咽 下各自的冤抑和痛苦,在荆棘遍地的 路上,互慰互勉,相濡以沫。

梁实秋
雅 舍
一、雅舍
位于重庆北碚城区内。抗战时期,梁
实秋来北碚定居。1940年同吴景超共 同在主湾山腰购得一栋平房,以景超 妻龚业雅之名,命名为雅舍。 砖柱木架,瓦顶夹壁,有屋六间,分 高低两磴,梁实秋住一室一厅。一批 骚人墨客经常聚会于此,吟诗作画, 弹琴对)散文创作
《文化苦旅》
1992年 《文明的碎片》 1994年 《秋雨散文》 1994年 《山居笔记》 1998年 《霜冷长河》 1999年
《晨雨初听》
2001年8月 《从都江堰到岳麓山》 2001年8月 《行者无疆》 2001年10月 《千年一叹》 2002年10月 《余秋雨简要读本》 2003年1月 《走出十五年》 2004年4月 《借我一生 》 2004年8月 《心中之旅》 2004年9月
纸船—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 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关于骈文:
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 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 称“四六文”。 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 和声律的铿锵。 骈文作为和散文对举的一种文体, 产生于魏晋,盛行于六朝,中唐古文运 动以后衰落,在元明两代成为绝响,至 清初,作者接踵而起。
《哀江南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