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农药生物测定复习题

合集下载

农药化学复习题

农药化学复习题

农药化学复习题农药化学复习题农药化学是农学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它研究的是农药的化学成分、作用机制以及应用技术。

掌握农药化学的知识对于农业生产的合理使用农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都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农药化学的复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巩固知识。

1. 什么是农药?农药是指用于农业生产中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杂草以及其他有害生物的化学物质。

2. 农药按照作用机制可以分为哪几类?农药按照作用机制可以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3. 农药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农药通过干扰有害生物的生理过程,破坏其生命活动,从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4. 农药的使用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农药的使用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例如土壤和水体中的农药残留,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5. 农药的使用对人类健康有什么影响?农药的滥用或不当使用可能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例如农药残留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

6. 农药的使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农药的使用需要注意剂量、施药时间和方法,以及选择适合的农药种类,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7. 农药的残留如何检测?农药的残留可以通过采样、提取和分析等方法进行检测,常用的技术包括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等。

8. 农药的降解是什么意思?农药的降解是指农药在环境中逐渐分解、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9. 农药的降解速度受哪些因素影响?农药的降解速度受到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和土壤pH值)、农药本身的性质以及微生物活性等因素的影响。

10. 农药的合理使用原则是什么?农药的合理使用原则包括选择适合的农药种类、按照使用说明正确使用、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定期检测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等。

以上是一些农药化学的复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知识。

农药化学作为农学专业的重要课程,掌握其中的知识对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遵循农药的合理使用原则,保护农作物的同时,也要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微生物农药复习资料doc资料

微生物农药复习资料doc资料

一、名词解释(大概念、大类概念、构成、特殊结构、作用方式等)1.微生物农药2. 农用抗生素3. VIP蛋白4. 包涵体5. 重寄生作用二、单项选择题(最、第一等字眼;防治对象、专性、来源、毒素、机理、不同分类、可开发为。

,已应用等字眼;有效活性成分,测定方法、指标,特殊结构、致病过程、实际生产方法、等)1. 以下哪一种微生物为专性寄生昆虫病原菌()。

A. 绿僵菌B. 金龟子芽孢杆菌C. 枯草芽孢杆菌D. 苏云金芽孢杆菌2. ()具有抗植物根结线虫作用,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生防因子。

A. 穿刺巴斯德氏柄菌B. 肉毒梭菌C. 嗜酸乳杆菌D. 荧光假单胞菌3. 绿僵菌的主要防治对象为()。

A. 蚜虫B. 蜡蚧C. 鳞翅目幼虫D. 线虫4. 鲁保一号是用于防治()的微生物源药剂。

A. 害虫B. 病原菌C. 杂草D. 鼠害5. ()是诺尔斯链霉菌西昌变种产生的抗生素,对多种植物病毒病具有特效。

A. 井冈霉素B. 农抗120C. 中生霉素D. 宁南霉素6. ()可以产生剧烈的细菌外毒素,此毒素是目前草原农田广泛应用的生物杀鼠剂。

A. 肉毒梭菌B. 穿刺巴氏柄菌C. 恶臭假单胞菌D. 荧光假单胞菌7. 以下农用抗生素可用于杀螨剂的是()。

A. 莫西菌素B. 华光霉素C. 武夷霉素D. 波拉霉素8. 除了()以外,以下均为DNA杀虫病毒。

A. 核型多角体病毒B. 颗粒体病毒C. 昆虫痘病毒D. 质型多角体病毒9. 可以开发为杀虫剂的病毒主要集中在()。

A. 杆状病毒科B. 长尾噬菌体科C. 丝状病毒科D. 壬酸10. 双丙氨膦属于灭生性除草剂,其有效杀草成分为()。

A. L-草铵膦B. 芦竹碱C. 纤精酮D. 拮抗关系11. 病毒制剂毒力生物测定方法有活体生物测定、离体生物测定和空斑测定法,其中活体生物测定法检测病毒毒力常用指标为()。

A. LD50B. TCID50C. LC50D. EC5012. 苏云金素对昆虫的毒性是由于其对害虫()具有抑制作用。

农药培训复习题

农药培训复习题

农药培训复习题农药培训复习题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的发展,农药的使用在农田中变得越来越普遍。

然而,农药的使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以及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为了保障农药的安全使用,农药培训成为了农民和农业从业者的必修课程。

下面是一些农药培训的复习题,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相关知识。

1. 什么是农药?农药是指用于农田、园艺、林业和畜牧业中,用来防治病虫害和杂草的化学物质。

2. 农药的分类有哪些?农药可以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几类。

3. 农药的作用机制是什么?不同类型的农药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但总体来说,农药通过干扰害虫、病菌或杂草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的效果。

4. 农药的使用有哪些注意事项?农药的使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适量适用的农药,避免过量使用;- 遵循农药的使用说明,按照正确的剂量和施用方法进行;- 防止农药的误用和滥用,避免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伤害;- 使用农药时,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农药。

5. 农药的残留问题如何解决?农药的残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农药的使用需要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农产品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和监控,确保农药残留在安全范围内。

6. 农药的环境影响如何评估?农药的环境影响评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农药的毒性、生物累积性、生态效应等因素。

通过实验室研究和野外监测,可以评估农药对环境的潜在风险。

7. 农药的使用对生态系统有何影响?农药的使用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杀虫剂可能会对蜜蜂等有益昆虫产生毒害作用,除草剂可能会破坏土壤微生物的平衡。

因此,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8. 农药的替代品有哪些?为了减少农药的使用,一些替代品被提出,如生物农药、农业生态工程等。

这些替代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传统农药,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9. 农药的安全储存和处理方法有哪些?农药的安全储存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将农药存放在专用的储存柜中,避免与其他物质混合;- 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防止农药的降解和挥发;- 不要将农药倒入排水系统或河流中,避免对水体造成污染;- 不要将空的农药容器随意丢弃,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农药学复习题

农药学复习题

农药学复习题名词解释农药: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助剂。

MRL: 最大允许残留量,各国根据国情颁布的允许残留在农产品中的最高含量。

EC50:有效中浓度,是指引起供试生物群体的半数产生某种药剂反应的浓度。

LD50:致死中量,是指杀死供试昆虫种群一半个体所需的剂量。

IPM: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指采用植物检验,遗传工程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态防治等多种途径控制有害生物的防治、保护植物的一门科学。

4R: 是抗性、再增猖獗、残留和成本四个词的第一个字母。

使用化学农药后,4R已成为全世界公认的、亟待解决的难题。

安全间隔期:根据最大允许残留量制定的最后一次施药和采收之间的最短间隔时间。

先导化合物:指通过生物测定,从众多的候选化合物中发现和选定的具有某种农药活性的新化合物,一般具有新颖的化学结构,并有衍生化和改变结构发展潜力,可用作起始研究模型,经过结构优化,开发出受专利保护的新农药品种。

生物富集:生物富集也称生物浓集,是指生物体从环境中能不断吸收低剂量的农药,并逐渐在其体内积累的能力。

害虫再猖獗:指一种杀虫剂或杀螨剂使用后目标节肢动物有害物种丰盛度超过对照或未处理种群昆虫抗药性:昆虫具有忍受杀死正常种群大多数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在其种群中发展起来的现象。

交互抗性:交互抗性为昆虫的一个品系由于相同抗性机理或相似作用机理或类似化学结构,对于选择药剂以外的其他从未使用过的一种药剂或一类药剂也产生抗药性的现象。

农药精准使用技术:设计在自然环境中,基于实时视觉传感或基于地图的农药精准施用方法。

简而言之,就是定时,定量,定点施用农药。

选择性除草剂:在一定环境条件与用量范围内,能够有效地防治杂草,而不伤害作物以及只杀某一种或某一类杂草的除草剂。

简答题1.害虫抗性治理策略1.适度治理2.饱和治理3.多种攻击治理2.植调剂作用1.植物生长促进剂,能促进植物细胞分裂,分化和伸长;2.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植物亚顶端分生组织的分裂和扩大有抑制作用;3.植物生长抑制剂,对植物顶端分生组织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导致顶端优势丧失。

农药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农药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农药能力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农药的主要成分是什么?A. 杀虫剂B. 杀菌剂C. 除草剂D. 以上都是2. 农药使用时应注意什么?A. 随意喷洒B. 按照说明书使用C. 增加剂量以提高效果D. 忽略安全距离3. 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什么?A. 无影响B. 可能引起中毒C. 可以增强抵抗力D. 有益健康4. 农药的分类依据是什么?A. 农药的颜色B. 农药的来源C. 农药的作用对象D. 农药的价格5. 以下哪项不是农药使用后的注意事项?A. 清洗器械B. 妥善处理废弃物C. 立即食用作物D. 遵守安全间隔期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6. 农药使用中常见的错误做法包括哪些?A. 随意增加使用剂量B. 混合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C. 忽略农药的有效期D. 正确使用农药7. 农药残留超标可能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A. 污染土壤B. 污染水源C. 促进生物多样性D. 影响野生动植物8. 农药的安全使用措施包括:A. 穿戴防护装备B. 严格遵守使用说明C. 随意更改使用剂量D. 使用后及时清洗9. 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包括:A. 急性中毒B. 慢性中毒C. 无风险D. 促进健康10. 农药的合理使用原则包括:A. 根据作物病虫害情况选择农药B. 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操作C. 随意更换农药品种D. 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1. 农药使用后,应立即进行作物收获。

()12. 农药残留量越低越好。

()13. 农药使用时,可以不考虑作物的生长阶段。

()14. 农药的混合使用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15. 农药使用后,必须遵守安全间隔期。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6. 简述农药使用过程中的“三不”原则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17. 农药残留对人体可能造成哪些危害?请列举至少两种。

制药工程专业农药学A复习题

制药工程专业农药学A复习题

制药工程专业农药学A复习题第一章农药学的基本概念一、名词解释1.农药2.毒力与药效3.剂量4.死亡率与校正死亡率(写出公式)5.LD50与LC506.ED50与EC507.农药毒性与毒力8.急性毒性与慢性毒性9.安全性指数毒力: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一般是在相对严格控制的条件下,用精密测试方法以及采取标准化饲养的试虫或菌种及杂草而给予各种药剂的一个量度,作为评价或比较标准。

药效:是药剂本身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对不同生物产生的效应的性质和程度。

3.剂量:是生物个体或生物单位体重所接受的有效成分的量。

4.死亡率与校正死亡率(写出公式)死亡率:是反映杀虫剂药效的一个最基本的指标,是指药剂处理后,在一个种群中被杀死个体的数量占群体(供试总虫数)的百分数。

死虫数死亡率(%)100供试总虫数在不用药剂处理的对照组中,往往出现自然死亡的个体,因此需要校正。

一般采用Abbort校正公式进行校正。

对照组生存率处理组生存率100校正死亡率(%)=对照组生存率5.LD50与LC50致死中量(LD50)(mediumlethaldoage):杀死供试昆虫群体内50%的个体所需要的药剂剂量。

致死中浓度(LC50)(mediumlathalconcentration):杀死供试昆虫群体内50%的个体所需要的药剂浓度。

6.ED50与EC50有效中量(EC50):有效中浓度(EC50):7.农药毒性与毒力农药毒性:习惯上将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害作用称为毒性。

毒力:一般指农药对有害生物的毒害作用称为毒力。

8.急性毒性与慢性毒性急性毒性:一些毒性较大的农药如经误食或皮肤接触及呼吸道进入人体内,在短期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如头昏、恶心、呕吐、抽搐、痉挛、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等。

若不及时抢救,即有生命危险。

慢性毒性:有的农药虽急性毒性不高,但性质较稳定,使用后不易分解,污染了环境及食物。

少量长期被人、畜摄食后,在体内积累,引起内脏机能受损,阻碍正常生理代谢。

生物农药与生物肥料复习题集

生物农药与生物肥料复习题集

生物农药与生物肥料复习题集生物农药与生物肥料复习题集第一章生物农药概述(一)农药:农药主要是指用来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

通常也把改善农药物理、化学性状的各种助剂包括在内。

(二)生物农药:防治农林牧业有害生物的活的生物体。

(三)生物源农药:指生物代谢产生的具有农药活性的物质。

(四)农药的作用机制表现为:药物小分子和靶标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五)OECD:国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六)生物农药的分类:1.按来源来分微生物源农药:真菌杀虫剂、细菌杀虫剂、病毒杀虫剂、原生动物杀虫剂、病原线虫杀虫剂、真菌杀菌剂、细菌杀菌剂。

植物源农药:从植物茎叶提取的植物源农药,从植物根部提取的植物源农药,从植物花朵提取的植物源农药,从植物的果实提取的植物源农药。

动物源农药:昆虫内源激素、昆虫信息素、原生动物、昆虫忌避剂、节肢动物毒素和天敌昆虫。

2.按防治对象来分微生物源农药可分为:微生物杀虫剂、微生物杀菌剂、微生物除草剂。

植物源农药可分为:植物源杀虫剂、植物源杀菌剂、植物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源杀鼠剂、植物源除草剂和具有农药作用的转基因植物。

(七)微生物源农药包括:微生物源杀虫剂、微生物源杀菌剂、微生物源除草剂(八)动物源农药包括:昆虫内源激素、昆虫信息激素、原生动物、昆虫忌避剂(避蚊胺、避蚊醇)、节肢动物毒素、天敌昆虫(九)生物农药的特点:1.生物农药活性高、用量少、对哺乳动物毒性较低,使用后对人、畜比较安全。

2.防治范围相对较小。

因而具有明显的选择性。

3.对环境污染较轻,对非靶标生物比较安全4.对靶标生物作用缓慢5.可以导致害虫致病可利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十)生物农药应用存在的问题:1.生产工艺落后、技术力量等条件不具备。

2.生物农药稳定性差3.以化学农药来冒充生物农药4.防治效果缓慢5.使用技能未掌握6.种田成本难降低7.产品价格无优势8.效益提高不明显(十一)生物农药发展策略1.尽快建立国家级、部级和省级生物农药检测中心,承担生物农药产品质量的监督检验,进行经常性的抽检。

农药生物测定 名词解释+简答题

农药生物测定 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1,生物测定:生物测定是通过生物活体产生的反应来评价一种物质或一种过程的本质、组成或效力的一种方法。

农药生物测定:度量农药对生物体群体、个体和活体组织、细胞产生效应大小的生物测定技术。

杀虫剂生物测定:度量杀虫剂对螨类及昆虫产生效应大小的生物测定方法引诱剂生物测定:通过诱聚昆虫数量的变化来反映引诱剂效力的生物测定方法杀菌剂生物测定:是将一种杀菌活性化合物作用于靶标生物或施药于植物或非靶标生物产生各种效应的测定技术除草剂生物测定:度量除草剂对杂草生物效应大小和对作物安全性的生物测定方法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测定:利用某些敏感植物某些性状作为指标,对生理活性物质进行定性测量或定量测定的生物测定技术。

2,LD50:(致死中量)能使供试昆虫50%死亡的所用试剂剂量LC50:(致死中浓度)能使供试昆虫50%个体死亡所用的药剂浓度LT50:(致死中时)能使供试昆虫50%个体死亡所用的时间KT50:(击倒中时)能使供试昆虫50%个体中毒击倒所用的时间3,ED50:(有效中量)能使供试病原菌半数表现出某种药效所用的剂量EC50:(有效中浓度)能使供试菌体半数表现出某种药效所用的药剂浓度4,IC50:(抑制中浓度)能使某种杂草供试群体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指标减少或抑制50%所需要的药剂浓度。

5,生物源农药:指直接利用生物活体或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或从生物体提取的物质作为防治病虫草害的直接农药。

植物源农药:指利用植物杀菌、杀虫、杀草的某部位或提取的有效成分制成的农药。

6,触杀毒力测定:使杀虫剂经体壁进入虫体,到达作用部位而产生中毒致死反应,由此来衡量杀虫剂触杀毒力的生物测定。

胃毒毒力测定:通过试虫吞食带药食料,引起消化道中毒致死反应,由此来。

內吸毒力测定:使药剂经根茎叶或种子吸收传导后,通过供试昆虫吸食含毒汁液而引起中毒反应,由此来、、、、、、熏蒸毒力测定:使药剂从气门进入虫体,到达作用部位而引起昆虫中毒致死反应,由此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药生物测定复习题名词解释农药生物测定:是指运用特定的试验设计,利用生物的整体或离体的组织、细胞对农药(或某些化合物)的反应,并以生物统计为工具,分析供试对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效应,来度量(判断或鉴别)某种农药的生物活性。

负温度系数的杀虫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杀虫剂的毒效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称为负温度系数的杀虫剂。

如溴氰菊酯对伊蚊幼虫的毒力在10℃时比30℃时大7倍。

正温度系数的杀虫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杀虫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

如敌百虫。

标准目标昆虫:指被普遍采用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和经济意义以及抗药力稳定均匀的农药杀虫毒力和毒效指示试虫群体。

杀虫剂内吸毒力:药剂可通过植物根、茎、叶等部位吸收到植株内部,随着植物体液输导,当害虫取食植物或刺吸汁液时,药剂进入虫体并将之杀死。

熏蒸毒力:在适当气温下,利用有毒气体、液体或固体挥发产生的蒸气来毒杀害虫(或病菌)。

熏蒸毒力测定:测定杀虫剂从昆虫气孔或气门进入呼吸系统而引起试虫中毒致死的熏杀毒力。

化学保护:用药剂处理植物和植物环境,在病菌侵入寄主植物前发挥药效,保护植物不受病菌侵染的措施。

化学治疗:在病原菌侵入植物之后使用杀菌剂消灭病菌,使植物不再发病。

将药剂内吸到植物内部起作用。

化学免疫:植物通过药剂的作用,使植物具有对病菌的抵抗能力,避免或减轻病菌的侵害。

杀菌剂的离体活性测定:只包括病原菌和药剂而不包括寄主或寄主植物的培养皿内测定方法,通常根据病菌与药剂接触后的反应,如孢子不萌发、不长菌丝等来作为毒力评判的标准。

杀菌剂的活体活性测定:包括病原菌、药剂和寄主植物在内的活性测定,通常以寄主植物的发病情况(普遍程度、严重程度)来评判药剂的毒力。

致死中量(LD50)(medium lethal dosage):指杀死供试昆虫群体内50%的个体所需要的药剂剂量。

指一定条件下,可致供试生物半数死亡机会的药剂剂量,表示单位:mg/kg、μg/g或μg/头。

致死中浓度(LC50)(medium lathal concentration):指杀死供试昆虫群体内50%的个体所需要的药剂浓度。

校正死亡率:采用Abbort(1975)校正死亡率公式,以去除自然死亡对结果的影响。

校正死亡率(%)=(处理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1—对照组死亡率)根部内吸法:常用盆栽植物或水培植物为材料,将杀虫剂定量加入培养液中,经根系吸收后将杀虫剂传导至其它部位,然后在植物上接虫后测定取食昆虫的死亡率。

叶部内吸法:用来测定内吸杀虫剂在植物体内横向传导作用,可将一定剂量杀虫剂施加在某一叶片上,经一定时间后采植株其它部位叶片饲喂试虫,或直接在叶片上接虫。

种子内吸法:用一定浓度的药液进行浸种处理,浸泡一定时间待种子充分吸收后,或采用拌种的方法使药剂附着在种子上,将之播入土中,随种子吸收水分而吸收药剂。

待幼苗长出真叶后,在其上接虫或摘叶饲喂试虫。

活体组织法:是利用植物部分组织、器官或替代物作为实验材料评价化合物杀菌活性的方法,是一种介于活体和离体之间的方法。

高通量筛选(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HTS):就是以玻璃片、膜片或培养板为载体,用高密度、微量自动化加样的方法,实现短时间内分析大量样本的筛选方法。

填空题1. 常用的移取试虫的方法有一般移取法、趋光法、麻醉法、吸虫法、自行迁移移虫法等。

2. 杀虫剂室内毒力测定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初步毒力测定、精密毒力测定。

3. 根据杀虫剂进入虫体的部位及途径的不同,精密毒力测定可分为触杀毒力测定、胃毒毒力测定、熏蒸毒力测定、内吸毒力测定以及特殊作用方式(忌避、拒食)测定等。

4. 浸渍法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为蚜虫抗药性的标准测定方法。

5.杀虫剂胃毒毒力测定的最准确的方法是夹毒叶片法。

6. 熏蒸毒力测定的三种基本方法有二重皿法、三角瓶法和干燥器法。

7. 杀虫剂毒力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为:剂量转换成对数、死亡率转换成机率值。

8.除草剂活力的鉴定方法有萌芽鉴定、植株鉴定、生理和形态效应鉴定三种方法。

9.除草剂生物测定技术有种子发芽测定法、植株生长量测定法、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法、症状鉴定法和愈伤组织鉴定法。

10.药剂的筛选一般经过三个程序:实验室初筛、盆栽实验、田间试验。

11. 农药生物测定的一般原则为:影响因素的控制、必须设立对照、必须设重复、供试目标昆虫尽量选择农作物害虫。

12. 杀虫剂精密毒力测定的目的是:最终求得毒力回归线及LD50,并判定其是否符合实际。

13. 杀菌剂生物活性测定中的含毒介质法又包括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最低抑制浓度法。

14. 玻片浸渍法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为螨类抗药性的标准测定方法。

15.杀菌剂防病作用原理可分为:化学保护、化学治疗和化学免疫。

16. 试验器材常用的物理灭菌方法有:干热灭菌、湿热灭菌和紫外线灭菌。

17.杀菌剂的毒作用方式有:杀菌作用、抑菌作用、抗产孢作用、增强植物抗病性。

18.杀虫剂生物测定中一般有3种对照:空白对照、溶剂对照和标准药剂对照。

19.致死中量及毒力回归式的计算方法有:作图法、最小二乘法、电子计算机编程输入法等。

选择题1. 杀虫剂触杀毒力测定中最准确、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 B )A 药膜法B 点滴法C 饲喂法D 喷雾法2. 目前比较理想的杀虫剂胃毒毒力测定的方法是:( A )A夹毒叶片法 B 喷雾法C饲料混毒法 D 浸虫法3.抑菌圈法中浇制的双层培养基,下层为清水琼脂培养基,下层为:( A )A 带菌培养基B带毒培养基 C 清水琼脂培养基4. 通过杀虫剂初步毒力试验应找到试虫死亡率为多少的药剂浓度范围:(A )A 16%-84%B 20%-90%C 10-80%5. 下列方法中不属于种子发芽测定法的是:(D )A.黄瓜幼苗形态法B.小杯法C.高粱法D.去胚乳小麦幼苗法6. 下列哪种生物测定方法能精确求得每个昆虫或每克虫体重所获药量:( C )A 喷雾法B 浸渍法C 点滴法D.药膜法7. 药害症状诊断的主要类型是:( A )A 形态效应B 生理诊断C 解剖诊断8. 下列哪项不属于杀菌剂的活体组织测定方法:(C )A 果实针刺法B 蚕豆叶片法C 盆栽法9. 杀虫剂毒力比较常用下列的哪一项( B )A LC25B LC50C LC9010.下列哪种药剂属于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 A )A 三环唑B 烯丙苯噻唑C 活化酯11. 药剂毒力回归曲线的求解必须设立的处理浓度为几个:( B )A 3-5个B 5-7个C 2-6个12. 点滴法测定鳞翅目昆虫幼虫的触杀毒力时,其点滴部位通常:( B )A 头部B 胸部背面C 腹部背面13. 杀螨剂的毒力测定方法可采用:( C )A 点滴法B 喷雾法C 玻片浸渍法14.对EC50(95%置信限)下列哪种结果是正确的:( A )A 53.54(48.11-59.57)B 53.54(47.11-49.57)C 53.54(58.11-69.57)15. 孢子萌发法测定杀菌剂毒力时,形成“悬滴”的目的是:( A )A 获取较多的氧B 获得更大的湿度C 获得更大的光照16. 对鳞翅目昆虫拒食的活性测定可采用:( A )A 叶碟法B 点滴法C 注射法判断题1. 点滴法是杀虫剂触杀毒力测定最准确的方法,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2. 玻片浸渍法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为螨类抗药性的标准测定方法,适于雌成螨的测定。

(√)3. 化学治疗作用测定时要在病原菌侵入植物之前使用杀菌剂。

(×)4. 夹毒叶片法测定杀虫剂胃毒毒力时,生存组及死亡组的虫数越多越好,中间组的虫数越少越好。

(×)5. 孢子萌发标准是孢子芽管长度大于孢子短半径为萌发。

(√)6. 离体活性测定方法可常用于大量杀菌化合物的初筛,且不易漏筛。

(×)7. 采用叶碟法可测定昆虫的拒食活性。

(√)8. 同一种杀菌剂因使用浓度、处理时间的不同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毒杀作用方式。

(√)9. 杂草和作物均可作为除草剂生物测定的试材。

(√)10. 除草剂的生物测定技术只能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应用。

(√)11. 抑菌圈法测定杀菌剂毒力时,制备双层培养基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上层培养基厚薄均匀。

(√)12. 化学保护作用测定时要在病原菌侵入植物之后使用杀菌剂。

(×)13. 测定杀虫剂对家蝇的触杀毒力时,采用点滴法和药膜法测得的毒力大小一致。

(×)14. 校正死亡率不能表示目标昆虫个体间的差异而引起生理效应的变异性,也不能表示毒力相差的强度。

(√)15. 夹毒叶片法、液滴饲喂法和口腔注射法均属于杀虫剂胃毒毒力测定中的定量取食法。

(√)16. 通过杀虫剂初步毒力试验可确定药剂的毒杀作用方式。

(×)17. 测定非选择性拒食活性时,将处理叶碟和对照叶碟分置于不同的培养皿内。

(√)问答题1. 简述农药生物测定技术的一般原则。

(1)影响因素的控制: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对杀虫剂的理化性状和昆虫的生理状态都有影响;而杀虫剂理化性能的变化能影响对昆虫的毒效;昆虫的生理状态,如发育阶段、龄期、性别等的不同对杀虫剂有不同的耐药力。

(2)必须设立对照:一般有3种对照:①空白对照:即完全不处理(在自然状态下);②溶剂对照:即不含有效成分的溶剂、乳化剂等。

如以丙酮配制的药液进行点滴试验,那么对照组就应点滴丙酮,这是为了消除溶剂对测试结果的影响;③标准药剂对照:标准药剂是指在生产中对某种目标昆虫常用的有效药剂,不仅可以同新农药对比,还可以消除一些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试验要求来设立,一般至少设两种对照。

(3)必须设重复:一般重复三次,每个重复20-50头试虫。

(4)供试的目标昆虫尽量选择农作物害虫:生物测定中所用目标昆虫应在同一环境条件下饲养得来或采自田间同一环境条件下的,在生理上、发育上尽量一致。

2. 简述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杀菌剂室内毒力的操作步骤。

①制备菌饼用以制备菌饼的培养基在皿内应薄而匀,接种苹果炭疽病菌或番茄灰霉病菌培养3-4d,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0.4cm打孔器在培养好的菌落外缘切下带菌培养基块-菌饼,这种来自菌落外缘的菌饼在新的培养基上生长速度的差异较小。

②制备带毒培养基将供试药液稀释至一定浓度后,准确取一定量的药液加入到热的培养基中,混合均匀后倒入培养皿内,冷凝后即成带毒培养基。

③移植菌饼用接种针或消毒的镊子将菌饼反向(有菌丝的一面向下和培养基贴合)移植到带毒的培养基上。

一个培养皿最好接一个菌饼,也可以在直径9cm的培养皿中呈三角形放3个菌饼,但应注意病菌的生长速度及3个菌饼的间距和它们离皿壁的距离,否则得不到圆的菌落。

④结果的检查及表示培养到预定的时间后,取出培养皿用卡尺测量菌落的直径,每个菌落十字交叉法测两次直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