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内容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1、实验内容:观察研究土壤、实验器材:湿土块、含较多腐殖质的土壤、餐巾纸、烧杯、水、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蒸发皿实验步骤:1.分组研究土壤成分。

a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b将刚才的土块放入水中,边搅拌边观察,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c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2.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实验结论: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水、空气、腐殖质、沙粒、黏粒。

2.实验内容:比较沙土、黏土、壤土的渗水性实验器材:沙土、黏土、壤土、土壤过滤器、水、纱布、量筒实验步骤:1、观察土壤样品。

将三种土壤样品放置在桌面上,仔细观察。

2.放土。

在过滤器上端的底部各放上一块纱布,在三个土壤过滤器的上层分别放上同样质量的三种土壤。

微微压紧。

3.倒水。

应同样多,要同时把水倒进三个过滤器;4.观察比较实验结论:沙土渗水性最强,壤土其次,黏土渗水性最弱。

3.实验内容:做肥料袋实验器材:大号透明塑料袋(或保鲜袋)、土壤、水果皮、菜叶、蚯蚓、水等实验步骤:1.放土。

先在塑料袋里放上土壤,大约小半袋,然后放入一些水果皮,菜叶等,2.放入蚯蚓。

在肥料带里放上2-3条蚯蚓。

3、加水。

在土壤上均匀地洒上一些水4、翻动使之不结成硬块。

5、持续观察,存放黑暗的地方6、交流实验结论:可以通过人工方式增加土壤肥力,其中蚯蚓对改变土壤松软程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4。

实验名称: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材料:a在4只瓶里各放入两张纸巾、撒上一些种子。

将1号瓶拧紧。

分别在2、3号瓶内撒一点水,而将4 号瓶内的种子完全浸泡在水里,然后都拧紧盖子。

b将1、3、4号瓶放到碗柜里,将2 号瓶放到冰箱里。

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课《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操作手册

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课《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操作手册
科学实验操作手册(教师版)(三Leabharlann 级下册)课题种子发芽了
教材页码
P3
实验名称
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




1.通过做种子发芽对比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2.学生知道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教师演示
四个相同大小的瓶子、纸巾、绿豆种子、量勺
学生分组
四个相同大小的瓶子、纸巾、绿豆种子、量勺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评估(10分制)
备注
1
实验准备:学生确认实验材料是否齐备,不齐备需要及时申请。
有确认的过程(1分)
2
实验步骤1:在4个瓶里各放入两张纸巾,用量勺撒上同样多的种子,将1号瓶的瓶盖拧紧。
4 个瓶里的种子一定要同样多(2分)
纸巾也可以用棉球替代
3
实验步骤2:分别在2、3号瓶里洒一点水,将4号瓶里种子完全浸泡在水中,然后拧紧2、3、4号瓶的瓶盖。
2、3号瓶里的水量应洒一样多。(2分)
4
实验步骤3:将1、3、4号瓶放在常温下,将2号瓶放到冰箱时。
1、3、4号瓶应放在常温的同一地方,2号瓶应放在冰箱冷藏。
(2分)
可写出1、3、4号瓶和2号瓶存放的地点。
5
五六天后观察4个瓶里的种子发芽情况。
得出结论: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能够准确地说出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2分)
可写出种子发芽的条件。
6
整理器材,清理桌面。
(1 分)
备注
种子的萌发: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1-2、种植我们的植物实验内容:观察播下去的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的变化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卫生纸、凤仙花种子、土壤、水实验步骤: 1、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

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的方向都放置种子)。

3、往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4、观察种子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芽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1-3、我们先看到了根实验内容:研究植物根的作用实验材料:1支试管、带根的新鲜植物1棵、植物油、水、记号笔实验步骤:1、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使根完全浸泡在水中。

2、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3、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水量减少了。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5、茎越长越高实验内容:研究茎的作用实验材料:1段新鲜的芹菜、装有红色水的烧杯、小刀实验步骤: 1、取一段新鲜的芹菜和装有红色水的烧杯。

2、将芹菜放入烧杯中。

3、观察芹菜的变化。

4、将芹菜横切开,观察它的横切面。

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芹菜变红了,将芹菜横切开,发现它的横切面也是红的。

实验结论: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3-1、温度和温度计实验内容:比较水的冷热实验材料:1杯热水、1杯冷水、2杯温水实验步骤:1、桌上放4只杯子,1号杯内装凉水,2号、3号杯内装温水,4号杯内装热水。

2、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3、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

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

三年级下册1、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一)一、实验题目:音叉振动发声实验。

二、实验要求: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三、实验器材:音叉、木棰、盛有少量水的烧杯。

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敲击音叉,使音叉振动发声。

3、将音叉上端放入烧杯中水面。

观察有何现象产生。

4、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A、将音叉放入烧杯时,速度要慢要小心,以防碰坏烧杯。

B、杯内水要适当少些,杯要大些,以防实验时水大量溅到杯外。

2、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二)一、实验题目:气体振动发声实验。

二、实验要求: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三、实验器材:玻璃瓶。

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手握玻璃瓶,嘴放瓶口,调节口的位置及吹气力量,使空气振动发出声音。

3、边吹边观察谁振动发声。

4、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3、水能传声一、实验题目:液体传声实验。

二、实验要求:理解液体可以传声。

三、实验器材:盛水烧杯。

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将盛水烧杯的侧壁紧贴在耳上。

3、在保证不碰杯壁的情况下,用另一只手的拇指与食指,用力在水中摩擦,听到了什么。

4、烧杯离开耳朵,再用拇指食指摩擦实验一下,还能听到声音吗?5、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A、烧杯内装水应满一些。

B、保证摩擦产生声音的手不碰杯壁。

4、我看见了光一、实验题目:纸筒实验。

二、实验要求:验证光直线传播的性质。

三、实验器材:纸筒(或可弯折饮料吸管)、蜡烛、火柴、污物桶。

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点燃蜡烛,置于教室前面讲桌上。

3、让学生通过直纸筒(弯折纸筒)观察蜡烛火焰。

4、比较一下,哪次能看到蜡烛火焰。

5、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实验时看别的物体也可以。

5、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一、实验题目:镜子反光二、实验要求:知道镜子能反光。

三、实验器材:幻灯机、平面镜。

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全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全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观察水的凝固现象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凝固现象,探索水的凝固规律。

实验材料:1.温度计2.温水3.冰块4.透明杯子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放入透明杯子中,准备记录水的温度变化。

2.将温水倒入透明杯中,记录温水的温度。

3.将冰块倒入温水中,搅拌几分钟。

4.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水的温度,并观察水的状态。

实验结果:1.在室温下,温水的温度为25摄氏度,水呈液态。

2.加入冰块后,温水的温度逐渐下降。

3.当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开始变成冰块。

4.继续降温,冰块变得更加坚硬。

实验分析与结论: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温水的温度在接触冰块后会下降。

2.当温度降到0摄氏度时,水会变成冰块。

3.冰块的温度会比室温更低。

4.冰块比水更硬,无法倒出。

实验原理:水的凝固是指水在降温至一定温度时,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

当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分子的热运动能量减小,分子开始互相靠近,形成规则的排列结构,从而形成冰块。

冰块的温度会继续下降,直到达到冰的熔点。

实验应用:1.在生活中,可以利用水的凝固现象制作冰块、冰淇淋等冷食品。

2.在工业生产中,水的凝固现象在冷链运输、制冷设备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实验小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水的凝固现象。

我学会了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总结。

实验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和有趣性。

通过实践,让我对科学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可打印在一张纸)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可打印在一张纸)

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内容、材料及现象1-2、种植我们的植物实验内容:观察播下去的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的变化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卫生纸、凤仙花种子、土壤、水实验步骤:1、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

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的方向都放置种子)。

3、往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4、观察种子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芽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1-3、我们先看到了根实验内容:研究植物根的作用实验材料:1支试管、带根的新鲜植物1棵、植物油、水、记号笔实验步骤:1、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使根完全浸泡在水中。

2、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3、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水量减少了。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5、茎越长越高实验内容:研究茎的作用实验材料:1段新鲜的芹菜、装有红色水的烧杯、小刀实验步骤:1、取一段新鲜的芹菜和装有红色水的烧杯。

2、将芹菜放入烧杯中。

3、观察芹菜的变化。

4、将芹菜横切开,观察它的横切面。

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芹菜变红了,将芹菜横切开,发现它的横切面也是红的。

实验结论: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3-1、温度和温度计实验内容:比较水的冷热实验材料:1杯热水、1杯冷水、2杯温水实验步骤:1、桌上放4只杯子,1号杯内装凉水,2号、3号杯内装温水,4号杯内装热水。

2、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3、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践活动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质活动一: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现象。

-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现象,引起学生对物质变化的兴趣。

2.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现象。

3.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物质变化的原因。

4.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质变化的特点,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资源- 实验材料:蜡烛、水、盐等。

- 实验仪器:烧杯、试管、滴管等。

活动二:物质的性质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质的性质。

-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物质性质现象,引起学生对物质性质的兴趣。

2.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表现。

3.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物质性质的特点。

4.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质性质的规律,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资源- 实验材料:蜡烛、水、盐、纸等。

- 实验仪器:烧杯、试管、滴管等。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力活动一:力的作用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力的作用。

-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力的作用现象,引起学生对力作用的兴趣。

2.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力在不同条件下的作用效果。

3.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力作用的特点。

4.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力作用的基本原理,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资源- 实验材料:气球、小车、绳子等。

- 实验仪器:弹簧测力计、滑轮组等。

活动二:力的转换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力的转换。

-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力的转换现象,引起学生对力转换的兴趣。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步骤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步骤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步骤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步骤一、实验名称:温度和温度计实验目的:1 1 、知道温度的定义和单位。

2 2 、认识一些常用的温度计。

3 3 、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

实验材料:水杯不同温度的水温度计实验步骤:1 1 、测量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 2 、测量中,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物体中。

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

3 3 、等待温度计内液面保持稳定读数。

4 4 、读数时,温度计不离开被测物体。

5 5 、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注意事项:1 1 、温度计要小心拿放,谨防破裂!2 2 、如果温度计的管子破裂,立即告诉老师妥善处理!二、实验名称:测量水的温度实验目的:学生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去测量物体的温度,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方法。

实验材料:1 / 8烧杯温度计冷水热水实验步骤:1 1 、将一个烧杯盛冷水,一个烧杯盛热水。

2 2 、检查温度计是否完好。

3 3 、测冷水温度: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盛冷水的烧杯里,观察、读数。

4 4 、测热水温度: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盛热水的烧杯里,观察、读数。

注意事项:1 1 、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 2 、将温度计放入水中时,下端不能碰到烧杯的底与壁。

3 3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三、实验名称:水和水蒸气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知道,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

实验材料:两个杯子冰热水。

实验步骤:1 1 、在桌面上放一只小杯子,里面加入一些热水。

2 2 、用一只大的玻璃杯,杯口朝下罩住小的杯子。

3 3 、观察发现罩着的大玻璃杯内壁上有许多小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内容、材料及现象1-2、种植我们的植物实验内容:观察播下去的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的变化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卫生纸、凤仙花种子、土壤、水实验步骤:1、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

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的方向都放置种子)。

3、往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4、观察种子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芽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1-3、我们先看到了根实验内容:研究植物根的作用实验材料:1 支试管、带根的新鲜植物1棵、植物油、水、记号笔实验步骤:1、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使根完全浸泡在水中。

2、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3、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水量减少了。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5、茎越长越高实验内容:研究茎的作用实验材料:1 段新鲜的芹菜、装有红色水的烧杯、小刀实验步骤:1、取一段新鲜的芹菜和装有红色水的烧杯。

2、将芹菜放入烧杯中。

3、观察芹菜的变化。

4、将芹菜横切开,观察它的横切面。

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芹菜变红了,将芹菜横切开,发现它的横切面也是红的。

实验结论: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3-1、温度和温度计实验内容:比较水的冷热实验材料:1杯热水、1杯冷水、2杯温水实验步骤:1、桌上放4只杯子,1号杯内装凉水,2号、3号杯内装温水,4号杯内装热水。

2、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 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和3 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3、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 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和4 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实验现象:第一次用手指感受4杯水的温度: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3 号杯的水比2 号杯的水冷;第二次用手指感受4 杯水的温度:4号杯的水热,1 号杯的水冷,2 号杯的水比3 号杯的水冷。

实验结论:同样的四杯水,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

用触觉来感知物体的冷热,有时是不准确、不可靠的。

3-2、测量水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气温计、室温计、体温计实验内容:测量水的温度1 杯自来水、1杯温水、1 杯烫手的热水、1杯热水瓶里的热水、4 支实验材料:温度计实验步骤:1、在桌上放1杯自来水、1杯温水、1杯烫手的热水、1杯热水瓶里的热水,分别标上1、2、3、4 号。

2、每隔2 分钟,分别测量一次每杯水的温度,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温水、烫手的热水、热水瓶里的热水温度都下降了,其中热水瓶里的热水温度下降最多,自来水的温度几乎不发生变化。

实验结论:水自然降温的一般规律是:温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

3-3、水结冰了实验内容:冰的观察实验材料:冰、玻璃盘子实验步骤:取一些冰块,放在玻璃盘子上,仔细观察。

实验现象:冰无色、无味、透明、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坚硬。

实验内容: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实验材料:试管、水、碎冰、保温杯、温度计、盐。

实验步骤:1、在试管里加入一半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

2、拿一只保温杯(或在普通塑料杯外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

用温度计观察试管里水温的变化。

3、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加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

4、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实验现象:试管插入碎冰里,水温开始下降,当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水的温度下降到0 摄氏度。

实验结论:当环境温度低于0 摄氏度,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3-4、冰融化了实验内容:观察冰的融化实验材料:碎冰、烧杯、温度计、实验步骤:1、把冰块放入烧杯里,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

2、让冰块自行融化。

在冰块融化过程中,按均匀的时间间隔(如 1 分钟)测量温度。

3、用手感受盛有冰块的烧杯内、外、远处的空气的温度。

4、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

实验现象:冰还没有融化之前,温度低于0摄氏度,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 摄氏度,紧靠冰块的空气温度下降了,待冰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还会继续上升。

实验结论:当环境温度高于0摄氏度,冰的温度升至0摄氏度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长时间保持在0 摄氏度,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实验内容:加快冰的融化实验材料:冰块、1个透明的塑料袋。

实验步骤:1、取一块冰块,装入一个透明的塑料袋中,并封好袋口。

2、用两只手来回摩擦冰块。

实验现象:塑料袋内的冰不断地融化成水。

塑料袋外壁上湿漉漉的,有水珠出现(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实验结论: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3-5、水珠从哪里来实验内容: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实验材料:3 只大小、形状相同的玻璃杯,其中一只装冰块、一只装清水、一只什么也不装。

实验步骤:1、在桌子上放3 只大小、形状一样的玻璃杯,其中一杯装冰块、一杯装清水、一杯什么也不装。

2、隔几分钟后,观察三个玻璃杯的外壁上是否会出现小水珠。

实验现象:装有清水的玻璃杯和空玻璃杯的外壁都没有小水珠,装有冰块的玻璃杯的外壁有小水珠。

实验结论:由于盛冰的玻璃杯使它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下来,因而在杯壁上形成了小水滴。

3-6、水和水蒸气实验内容:水到哪里去了实验材料:浅碟子1 只、水、记号笔1支。

实验步骤:1、往浅碟子里倒入少许水,用笔做好水面标记。

2、把装水的碟子放到阳光下。

3、过一段时间,观察碟子里水量的变化。

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碟子里的水减少了。

实验结论:水会蒸发,以水蒸气的形式进入到空气中去了。

实验内容: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实验材料:相同的不锈钢长柄汤勺2 只、水、书本、蜡烛、火柴实验步骤:1、取两只相同的不锈钢长柄汤勺,都加入大半勺水。

2、把其中一只勺,用书本垫起勺柄,使勺口呈水平摆放;另一只则放在蜡烛火焰上加热。

3、观察两只汤勺中水的变化。

实验现象:放在蜡烛火焰上加热的水里不多时就会不断地冒出气泡,水上方空气中有许多白气。

过几分钟后,汤勺里的水就干了。

而另外一只不加热的汤勺里的水量几乎不变。

实验结论:加热可以加快水的蒸发。

实验内容:水蒸气会重新变成水吗?实验材料:大的透明玻璃杯1 只、小杯子1 只、热水实验步骤:1、在桌面上放一只小杯子,里面加入一些热水。

2、用一只大的玻璃杯,杯口朝下罩住盛水的小杯子。

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罩着的大玻璃杯内壁上有许多小水珠。

实验结论:从水里蒸发出来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杯就会冷却下来,变成人们看得见的水滴。

4-2、磁铁有磁性实验内容: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实验材料:磁铁、被测物体。

实验步骤:1、把被测物体放在桌面上,对每一样物品进行预测。

2、用磁铁去靠近被测物体。

实验现象:铁材料制成的物体能被磁铁吸引,不是铁材料制成的物体不能被磁铁吸引。

实验结论:磁铁能吸引铁质的物体。

实验内容: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实验材料:磁铁、铁制品、纸、布、塑料片等物体实验步骤:在磁铁和铁制品之间分别放上纸、布、塑料片等物体,观察磁铁能不能吸铁。

实验现象:在磁铁和铁制品之间分别放上纸、布、塑料片等物体,()把物体吸住。

实验结论: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4-3、磁铁的两极实验内容: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实验材料:回形针、条形磁铁、线、铁架台实验步骤:1、用线的一端绑住条形磁铁,另一端绑在铁架台上,使其悬挂起来。

2、把条形磁铁分为5 部分测量,一个位置一个位置挂回形针,测量各部分磁力的大小。

实验现象:磁铁两端所挂的回形针数量最多,中间最少。

实验结论:磁铁上有两个磁极,磁极的磁力最强。

实验内容:磁铁两极的研究实验材料:两块没有标识的磁铁实验步骤:用两只手握住两块没有标识的磁铁,将它们的磁极相互接近。

实验现象: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接近时,有时会往一块吸,有时会往两边推。

实验结论: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

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4-4、磁极的相互作用实验内容:磁极与方向实验材料:条形磁铁、线、铁架台实验步骤:1、把一块条形磁铁横着悬挂在铁架台上,使它能在水平方向自由转动2、观察磁铁静止下来的位置,并记录下来。

3、反复做几次。

实验现象:一个能够自由转动的磁铁,静止时一个磁极指南,一个磁极指北。

实验结论:磁铁能指南北方向。

指南的磁极称南极,用“ S”表示;指北的磁极称北极,用“ N”表示。

实验内容:磁极是怎样相互作用的实验材料:两块有标识的磁铁实验步骤:用两只手握住两块有标识的磁铁,将它们的磁极相互接近。

实验现象:S极与S极排斥;N极与N极排斥;S极与N极吸引;N极与S极吸引实验结论: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4-5、磁力大小会变化吗实验内容:磁力大小会变化吗?实验材料:两个杯子、木条、磁力大小相同的磁铁4 块、回形针。

实验步骤:1、在两个倒扣着的杯子上放一条较薄的木条,在木条上面放磁铁,磁铁隔着木条吸一根用回形针弯成的小钩,小钩上挂回形针,做好记录。

2、在木条上依次放2 个、3个、4 个磁力大小相同的磁铁,隔着木条吸一根用回形针弯成的小钩,小钩上挂回形针,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木条上放1个磁铁能吸住()枚回形针,2 个磁铁能吸住()枚回形针,3 个磁铁能吸住()枚回形针,4个磁铁能吸住()枚回形针。

实验结论: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4-6、指南针实验操作:用指南针定方向4-7、做一个指南针实验内容:做一个指南针实验材料:磁铁、钢针、大头针、塑料泡沫、水实验步骤:1、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上沿一个方向摩擦,重复做20~30 次。

2、用大头针检测钢针是否变成磁铁。

3、用指南针来检测磁针的南北极,即与指南针南极相吸的一端是北极,另一端则是南极。

4、把钢针放在塑料泡沫上,标出南北极,做成一个指南针,放在水中央,使其自由旋转。

实验现象:用磁铁的磁极摩擦,能使钢针带上磁。

用钢针做成的一个指南针具有指示南北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