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学生实验报告1
学生实验报告2
学生实验报告3
学生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6
学生实睑报告7
学生实验报告8
I实验名称:叶的蒸腾作用的实验
学生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10
学生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12
学生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14
学生实验报告15
学生实验报告16
实验名称:观察;夜体在水中的沉和浮
实验器材、药品:烧林、植物油、水、蜂蜜、
实1、在一烧杯中倒入半杯水。
验2、把植物油倒入这杯水中观察。
方3、把蜂蜜倒入这杯水中观察。
法和4、在一个烧杯中按蜂蜜、水、油的顺序倒入三种液体观察。
步骤
实验结论:。
不同的液体的比重不同,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就不一样。
学生实验报告17
学生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19
实验名称: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
实验器材、药品:
水、水槽、水杯、食盐、橹皮泥、鸡蛋、土豆、
1、把一个鸡蛋、一个土豆、圆柱形的橡皮泥放入装有清水的水槽 去 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验 2、把橡皮泥捏成小船再放入水中观察。
3、把一个鸡蛋放入装有清水的杯子里,再往水里加食盐一边加一 边观察。
4、把一个土豆放入装有清水的杯子里,再往水里加食盐一边加一 边观察。
实验结论:可以用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增加水的含盐量的方法让物体浮起 来。
实验评价:
年 月日
学生实验报告21
学生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 方 法和 步骤
学生实验报告25。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大全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大全实验一:水的存在形态目的:观察不同物质中水的存在形态,并了解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
材料:冰块、水、水蒸气(烧开的开水)实验步骤:1. 将一块冰放到中,观察冰的形态。
2. 加热水使其沸腾,观察水的形态。
3. 将烧开的开水冷却,观察水蒸气的形态。
结论:通过实验观察,可以看到水存在三种形态: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
实验二:光的传播目的:观察光的传播方式,并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特性。
材料:手电筒、不透明物体、透明物体、墨水实验步骤:1. 打开手电筒,照射在不透明物体上,观察光的传播情况。
2. 将手电筒对准透明物体,观察光的传播情况。
3. 在透明物体上滴上墨水,再次观察光的传播情况。
结论:通过实验观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光无法穿透不透明物体,传播路径被阻挡。
- 光能够穿透透明物体,并呈直线传播,无法弯曲。
- 当透明物体受到墨水等阻挡时,光的传播路径会被阻碍或改变。
实验三:空气的存在目的:观察空气的存在,并了解空气的透明性。
材料:透明玻璃杯、水、纸张、吸管实验步骤:1.将透明玻璃杯倒置在水中,观察玻璃杯内是否有空气存在。
2.将纸张放在透明玻璃杯口上,用吸管吹气,观察纸张的情况。
结论:通过实验观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透明玻璃杯倒置在水中,可看到玻璃杯内有空气存在。
- 当用吸管吹气时,气体通过吸管进入玻璃杯内,使纸张受到气流的作用。
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小学三年级学生了解不同科学概念,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思维。
希望本文档对教学有所帮助。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1-2、种植我们的植物实验内容:观察播下去的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的变化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卫生纸、凤仙花种子、土壤、水实验步骤: 1、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
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的方向都放置种子)。
3、往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4、观察种子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芽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1-3、我们先看到了根实验内容:研究植物根的作用实验材料:1支试管、带根的新鲜植物1棵、植物油、水、记号笔实验步骤:1、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使根完全浸泡在水中。
2、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3、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水量减少了。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5、茎越长越高实验内容:研究茎的作用实验材料:1段新鲜的芹菜、装有红色水的烧杯、小刀实验步骤: 1、取一段新鲜的芹菜和装有红色水的烧杯。
2、将芹菜放入烧杯中。
3、观察芹菜的变化。
4、将芹菜横切开,观察它的横切面。
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芹菜变红了,将芹菜横切开,发现它的横切面也是红的。
实验结论: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3-1、温度和温度计实验内容:比较水的冷热实验材料:1杯热水、1杯冷水、2杯温水实验步骤:1、桌上放4只杯子,1号杯内装凉水,2号、3号杯内装温水,4号杯内装热水。
2、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3、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三年级下册科学的对比实验有哪些

三年级下册科学的对比实验有哪些摘要:一、三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的对比实验概述1.课程背景2.对比实验的意义二、三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的对比实验实例1.实验一: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2.实验二:研究声音的传播3.实验三:探索空气的浮力4.实验四:观察光影现象三、对比实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2.设计探究方案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4.交流与合作正文:一、三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的对比实验概述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对比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的对比实验涵盖了多个领域,如生物学、物理学和光学等。
这些实验既巩固了学生已学的知识,又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三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的对比实验实例1.实验一: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在这个实验中,学生将种植同一种植物,但在不同的生长条件下,如光照、水分和土壤。
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学生可以了解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实验二:研究声音的传播学生将通过敲击不同材质的物体,观察声音传播的距离和音色。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和不同材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3.实验三:探索空气的浮力学生将用气球和石头进行实验,观察空气对物体重量的改变。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浮力的原理和空气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4.实验四:观察光影现象学生将通过在同一光源下放置不同物体,观察物体的影子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光的传播原理和物体形状对光影的影响。
三、对比实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与实验主题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设计探究方案:教师应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记录实验数据,并引导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4.交流与合作:实验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结论。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年(班)级实验者
时间实验名称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
实验器材:条形磁铁一个、回形针若干
我的猜测: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
实验步骤:
1.把磁铁分成四段,标上A/B/C/D/E.
2.用磁铁的各部分去吸回形针并记录各部分吸引回形针的个
数.
观察到的现象:磁铁两端吸的回形针最多,中间为0.
实验结论:磁铁两端磁性最强.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称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年(班)级实验者
时间实验名称磁铁两极的研究
实验器材:条形磁铁两根
我的猜测:两块磁铁靠近吸引.
实验步骤:
1.把两块磁铁的两端分别标上A/B/C/D,再将它们相互接近,观察结果.
2.用符号“→←”表示相互吸引的情况,用符号“←→”表示相互排斥的情况,把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观察到的现象:B和C排斥,B和D相吸,A和C相吸,A和D排斥.实验结论:磁铁同极相互排斥,异级相互吸引.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可打印在一张纸)

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内容、材料及现象1-2、种植我们的植物实验内容:观察播下去的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的变化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卫生纸、凤仙花种子、土壤、水实验步骤:1、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
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的方向都放置种子)。
3、往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4、观察种子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芽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1-3、我们先看到了根实验内容:研究植物根的作用实验材料:1支试管、带根的新鲜植物1棵、植物油、水、记号笔实验步骤:1、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使根完全浸泡在水中。
2、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3、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水量减少了。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5、茎越长越高实验内容:研究茎的作用实验材料:1段新鲜的芹菜、装有红色水的烧杯、小刀实验步骤:1、取一段新鲜的芹菜和装有红色水的烧杯。
2、将芹菜放入烧杯中。
3、观察芹菜的变化。
4、将芹菜横切开,观察它的横切面。
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芹菜变红了,将芹菜横切开,发现它的横切面也是红的。
实验结论: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3-1、温度和温度计实验内容:比较水的冷热实验材料:1杯热水、1杯冷水、2杯温水实验步骤:1、桌上放4只杯子,1号杯内装凉水,2号、3号杯内装温水,4号杯内装热水。
2、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3、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记录三年级下册

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记录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参与实验,学生能够亲自动手、亲自观察,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技能。
在我所工作的小学科学实验室,我们为三年级的学生准备了一系列富有趣味性的实验,下面我将总结一下三年级下册的实验使用记录。
实验一:水的运动轨迹这个实验活动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水的运动轨迹并观察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我们准备了一个大盆装满水,然后在水中加入一些颜料,让颜料染色的水中加入一点洗洁精来增加水的表面张力。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用一个棉签沾取些许洗洁精,轻轻地放入水中,观察洗洁精是如何让颜料形成奇妙的花纹和形状的。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不仅了解到了水的流动性和表面张力现象,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耐心和观察能力。
实验二:天平称重天平称重实验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重量的基本概念和称重的方法。
我们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小的天平和一些小石块、纸张等物品,让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别称量不同物品的重量,并填写在记录表上。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什么是重量,并且掌握使用天平进行称重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实验三:轻重物体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探究重量的概念,通过实际操作来研究物体的轻重特性。
学生们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拿到一个大小相同但重量不同的物体,然后让他们看看谁可以最快地将物体分成轻和重两类,并解释他们的分类依据。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触摸和称量等方式来判断物体的轻重,并学会用正确的语言表达。
这个实验不仅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重量的概念,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思维能力。
实验四:发光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将探索物体的发光原理和条件,并学会用科学语言描述实验现象。
我们在实验室准备了一些常见的发光物体,如荧光棒、LED灯等。
学生们被要求在黑暗的实验室中观察和描述这些发光物体的特点,然后用自己的话解释为什么这些物体能够发光。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物体发光的条件,也培养了他们自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科学小实验简单的小制作

三年级下册科学小实验简单的小制作一、简单小实验:会跳舞的盐。
1. 实验材料。
- 一个碗或者盘子。
- 保鲜膜。
- 盐。
- 一个小音箱或者手机(用于播放音乐)。
2. 实验步骤。
- 把碗或盘子放在桌子上,用保鲜膜紧紧地覆盖在碗口或者盘口,确保保鲜膜平整无褶皱。
- 在保鲜膜上撒上少量的盐,盐粒要均匀分布。
- 将手机或者小音箱放在碗或盘子旁边,播放节奏感较强的音乐。
3. 实验原理。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并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
当音乐响起时,音箱或手机的喇叭振动,这种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
空气的振动传递到保鲜膜上,保鲜膜也跟着振动,从而使撒在上面的盐粒也跟着跳动起来,就好像盐在跳舞一样。
二、简单小制作:自制纸飞机。
1. 制作材料。
- 一张A4纸。
2. 制作步骤。
- 取一张A4纸,将纸张竖着放置(较长的边为上下方向)。
- 把纸张的上边缘向下对折,使纸张的上边缘与下边缘对齐,然后展开,这时纸张中间会有一条折痕。
- 接着将纸张的左上角和右上角分别向中间的折痕对折,形成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的顶点要刚好碰到中间的折痕。
- 再将纸张沿着中间的折痕对折,使刚刚折好的两个三角形重叠在一起。
- 然后把纸张的下半部分向上折起一小段,这部分将作为纸飞机的尾翼,折起的长度大约为1 - 2厘米。
- 将纸飞机的机翼稍微整理一下,把机翼的边缘稍微向上折起一点,这样可以让纸飞机飞得更稳。
3. 飞行原理。
- 纸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主要受到重力、升力、阻力和推力的作用。
当我们投掷纸飞机时,给予了它一个初始的推力。
纸飞机的机翼形状使得空气在流经机翼上表面和下表面时速度不同,根据伯努利原理,空气流速快的地方压强小,空气流速慢的地方压强大,从而产生向上的升力,使纸飞机能够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三年级下册实验1【实验名称】:小车运动与拉力大小的关系【活动准备】:小车模型、毛线、钩码3个、秒表【活动设计】:用钩码的重力做拉力,通过改变钩码的个数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大小,记录小车走过相同距离所用时间。
【实验步骤】:用一个钩码的拉力,测试小车做过桌面使用的时间。
反复测量3次,求平均值。
用三个钩码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桌面,使用的时间。
反复测量3次,求平均值实验结果:小车受到的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
注意事项:1、设计实验方案时,提醒学生控制实验的变量。
不变量:小车的重量、小车经过的距离。
变量:拉力大小即钩码数量为减少误差,每个实验做三次,求得平均值。
2、为防止小车从桌上滑下,可以用两个铅笔盒做障碍物,挡在终点处,铅笔盒中间留出空隙,注意不要压住毛线。
2实验名称: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材料:木块(或者小车模型)、测力计、长木板1)摩擦力大小与两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的关系用手摸一摸,辨别一下长木板哪一面较光滑,哪一面较粗糙。
木块(小车模型)放在粗糙面上,将测力计挂在木块(小车模型)前端的挂钩上,慢慢拉动,记录下用了多大的力,并且记录好。
重复两次。
木块(小车模型)放在光滑面上,将测力计挂在木块(小车模型)前端的挂钩上,慢慢拉动,记录下用了多大的力,并且记录好。
重复两次,求平均值。
对比两次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两个物体的接触面越粗糙,所受摩擦力越大;两个物体的接触面越光滑,所受摩擦力越小。
注意事项:为减少实验误差,每次实验做两次。
若学生之前未接触过测力计,应先向学生介绍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实验时要用测力计慢慢拉动小车,并保持拉动时速度不变。
3摩擦力大小与被拉物体的重量间的关系1、木块(小车模型)放在光滑面上,将测力计挂在木块(小车模型)前端的挂钩上,慢慢拉动,记录下用了多大的力,并且记录好。
重复两次。
2、木块(小车模型)放在光滑面上,在其上放先后放不同数量的钩码,其余按照上一项步骤进行3、对比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被拉动的物体越重,所受的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所受的摩擦力就越小。
4实验名称:探究使跷跷板平衡的办法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实验目的:结合生活经验,猜测一下怎样才能使杠杆尺平衡。
实验过程:1、各小组设计实验方案,交流汇报。
2、分组实验,注意做好实验的记录。
3、记录实验结果。
(从杠杆尺所钩码数量和钩码到指点处的距离来记录,建议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图画的形式)3、交流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发现两端重物不一样或者左右距离不一样时,杠杆也可能平衡,这就是以轻压重的原理。
实验现象;杠杆尺两边距离相等时平衡。
杠杆尺两边距离不相等时不平衡实验结论: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不平衡。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不平衡。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平衡。
托盘天平使用方法:称量前先调零点;称量时,左盘放被称物,右盘放砝码;取砝码时,要用镊子,添加砝码时应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称量完毕,砝码放回原盒中,游码恢复到零点位置。
注意事项:不能直接称热的物质;不允许把被称物直接放在托盘上;相同纸片放两边,潮、腐药品盛放在玻璃器皿中,称取一定质量的药品时,先在右盘放上等量的砝码,然后在左盘中放入药品,往往在接近平衡时加入药品的量难以掌握,这时应用右手握持盛有药品的药匙,用左手掌轻碰右手手腕,使少量固体溅落在左盘里逐渐达到平衡。
若不慎在托盘上放多了药品,取出后不要放回原瓶,要放在指定的容器中。
5弹簧里的学问实验材料:各种弹性器材,如跳跳球、弹簧拉力器、各种弹簧、夹子、泡沫塑料、气球、橡皮筋、玻璃球、圆珠笔等。
小结:当压缩或拉长弹簧时,弹簧有一种要恢复原来形态的力,这就是弹力。
6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实验材料:气球、塑料袋、水槽、塑料纸杯、纸团、火柴、抹布实验步骤:取一个杯子,将纸团团成一团,放入杯子底部塞紧将杯子口向下,竖直放入水中,直至水没过杯底。
将杯子从水中竖直提出来,用毛巾擦干杯口的水,将纸团从杯中取出,观察纸团有没有变湿再次将装有干燥纸团的杯子竖直放入水中,在水中慢慢倾斜,直到水浸入杯子,注意观察现象:有气泡冒出。
实验现象:将杯子提出水面,取出纸团观察。
【实验现象及解释】:第一次时纸团仍然是干燥的,说明杯子中有空气,所以竖直放入水中时,杯子空间被水占据,水进不到底部,所以纸团仍似干燥的。
第二次时杯口有气泡冒出,纸团变湿了。
倾斜时杯子里的空气出来,水进入到杯子里,所以纸团变湿了。
【注意事项】:1、杯子口必须足够大,最好使用烧杯,否则纸团不容易取出。
2、纸团团成一团放入底部时要塞紧。
空气能从一个杯子倒进另一个杯子吗?活动设计:水槽中倒入一半的水,将一个杯子装满水,另一个杯子空着,将两个杯子都倒扣在水中,将空杯子稍微倾斜,并对准装满水的杯子,这时会发现有气泡从空杯子进入盛水的杯中,杯子中的水被空气挤得越来越少。
实验结论:空气从一个杯子进入了另一个杯子注意事项:操作时注意实验安全,不要打碎玻璃杯实验中,两只杯子的杯口都不要离开水面。
实验时动作要慢,观察要仔细。
7纸蛇实验:在纸片上先用铅笔画出螺旋纹,然后用剪沿纹路剪出一条纸蛇。
把纸蛇挂在支架上。
点燃蜡烛,放在纸蛇下面。
观察纸蛇的变化。
实验现象:悬挂的纸蛇旋转起来。
实验结论:热空气会上升,带动纸蛇旋转。
注意事项:蜡烛和纸蛇之间要保持一段距离,以免点燃纸蛇8风的形成实验材料:可乐瓶、剪刀、火柴、抹布、塑料袋、蚊香、蜡烛实验步骤:1、用小刀将可乐瓶的底部剪去。
2、在瓶身底部剪去一个2cm×2cm的正方形。
3、将蜡烛点燃,固定在剪去的可乐瓶底上,将瓶身小心放在瓶底上,注意放平稳。
4、将塑料袋放在可乐瓶上方,点着的蚊香放在瓶身的小口处。
实验现象:过一会可以看到塑料袋逐渐膨胀,而蚊香的烟从小口处飘入可乐瓶中,并从可乐瓶上面的口升到塑料袋中。
注意事项:使用剪刀注意安全;在第四步中,注意要将瓶身放正,放平稳如果不能做到,可以稍微修剪一下可乐瓶的底部,剪去多余的部分9实验名称:土壤里有什么实验材料:土壤、烧杯、坩埚、玻璃棒、放大镜、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水槽、滴管、实验记录单等。
实验目的:认识土壤的组成实验步骤:1、观察自己带来的土壤,可以借助放大镜;2、把土壤放到有水的烧杯里,观察现象。
3、把土壤放到盛有水的烧杯(或试管)里,尽量搅拌,然后静置沉降。
观察现象。
4、用滴管取上层清液滴在玻璃片上,将有水滴的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观察现象。
5、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有什么现象发生?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及结论: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的烧杯里,会发现又气泡冒出,说明土壤里含有空气。
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或试管)里,尽量搅拌,然后静置沉降。
发现土壤分层沉降,下层是粗粒的沙,上层是很细的黏土。
说明土壤中含有颗粒较大的沙和很细的黏土。
3、烧干水后,发现玻璃片上就会有一些“脏”的痕迹。
说明土壤中含有溶于水的物质,例如盐类。
4、把土壤放在坩埚里用火烧,现象:冒烟,油漆味,烧过以后颜色变浅了。
说明土壤中含有能够燃烧的腐殖质。
实验步骤:1、观察自己带来的土壤,可以借助放大镜;2、把土壤放到有水的烧杯里,观察现象。
3、把土壤放到盛有水的烧杯(或试管)里,尽量搅拌,然后静置沉降。
观察现象。
4、用滴管取上层清液滴在玻璃片上,将有水滴的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观察现象。
5、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有什么现象发生?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及结论: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的烧杯里,会发现又气泡冒出,说明土壤里含有空气。
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或试管)里,尽量搅拌,然后静置沉降。
发现土壤分层沉降,下层是粗粒的沙,上层是很细的黏土。
说明土壤中含有颗粒较大的沙和很细的黏土。
3、烧干水后,发现玻璃片上就会有一些“脏”的痕迹。
说明土壤中含有溶于水的物质,例如盐类。
4、把土壤放在坩埚里用火烧,现象:冒烟,油漆味,烧过以后颜色变浅了。
说明土壤中含有能够10实验名称:土壤的种类实验材料:砂质土、壤土、黏质土,去底玻璃瓶(塑料瓶)、纱布、玻璃杯、支架。
实验目的:探究三种土壤的特点实验步骤:1、观察三种土壤。
2、把三个同样大小的去底玻璃瓶用纱布扎好口,倒放在支架上,并分别加入同样多的砂质土、壤土、黏质土。
3、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燃烧的腐殖质。
实验现象:砂质土渗水最快,黏质土渗水最慢,壤土渗水适中。
停止滴水后,盛砂质土的瓶子内剩下的水最少,盛黏质土的瓶子内剩下的水最多,盛壤土的瓶子内的水适中。
实验结论:砂质土:渗水快。
壤土:渗水中。
黏质土:渗水慢11实验名称:采集、观察岩石实验材料:各种各样的岩石、放大镜、滴管、锤子、小刀、铜钥匙、盐酸。
实验目的:采集并研究各种各样的岩石观察、实验步骤:1、在旷野、山区或海岸寻找岩石,尽可能多采集些不同种类的岩石。
2、用水冲洗并检查每块岩石,摸摸每块岩石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观察它的棱角,是圆的还是尖的?用小刀、铜钥匙、手指甲刻刻每块岩石,是硬的还是软的?看一看,每块岩石的颜色又是怎样的?3、观察岩石的内部。
用手掰开或者用锤子敲开每块岩石,看一看,岩石的内部有什么东西?岩石内部和外部的颜色是相同的吗?有小沙粒掉下来吗?12实验名称:探究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实验材料:电池、电池夹、小电珠、开关、导线实验目的:让小电珠亮起来实验过程:观察开关电池夹等相关材料的的特点。
把电池、开关、小灯泡依次用导线连接起来。
接通开关,观察现象。
断开开关,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包括电源(如电池)、开关、导线、用电器(如小灯泡)四部分。
注意事项:检查线路连接是否良好。
13实验名称:串联电路实验实验目的: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实验材料:电池、电池夹、小灯泡、开关、导线实验步骤:1、在电路中接入一个小灯泡,接通开关,观察现象。
2、把两个小灯泡依次用导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观察现象。
3、在电路中接入三个或者多个小灯泡,观察现象。
注意事项:实验中避免短路和断路14实验名称:并联电路实验实验目的: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实验材料:电池、电池夹、小灯泡、开关导线实验步骤:1、在电路中接入一个小灯泡,接通开关观察现象。
2、把两个小灯泡用导线按图连接起来,如图所示,观察现象。
3、用同样方法,在电路中接入三个或者多个小灯泡,观察现象。
注意事项:实验中避免短路和断路15实验名称:验证物体是否导电的实验实验目的:验证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
实验材料:检验板一块、干木头、玻璃、陶瓷、塑料、纸、毛线、钉子、铁丝、铝片、铜丝、铅条。
实验步骤:1、检验电路:先将检验电路中的夹子夹在一起,灯泡亮表示电路通。
2、用夹子分别夹住干木头、玻璃、陶瓷塑料、纸、毛线、钉子、铁丝、铝片等物体的两端,观察灯泡是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