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快板表演技巧

合集下载

快板书表演技巧

快板书表演技巧

快板书表演技巧
快板书,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的说唱艺术形式,一直以来备受观众的喜爱。

快板书表演技巧是快板书演员必须掌握的技巧之一,它不仅涉及到表演的艺术性,也关系到演员的演出效果。

首先,快板书演员必须有良好的记忆能力。

快板书的表演是通过快速地说唱来传达故事情节,因此演员必须要将所有的台词、情节都牢牢地记在脑海中,以便在表演时能够自如地娓娓道来。

其次,快板书演员需要灵活运用声音和肢体语言。

快板书的表演需要演员通过抑扬顿挫的快速说唱,配合肢体动作,来表现出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演员必须在表演中灵活运用嗓音的高低、快慢、轻重,以及身体姿势的变换,才能更好的传达角色的情感和形象。

再次,快板书演员必须有良好的台风、气质以及自信心。

在快板书的表演中,演员必须有一个自信、大方、幽默、风趣的表演态度,并具备良好的演出气质和台风。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让观众深入到故事情节当中。

最后,快板书演员还需要具备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表演中,演员需要面对很多的观众,同时还要记忆众多的台词和情节,这对演员的心理素质提出了高要求。

演员必须要保持镇定、沉着的心态,以便在
表演中发挥出最好的状态。

综上所述,快板书表演技巧对快板书演员来说至关重要,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才能在演出中取得更好的表现和反响。

快板基础打法教程

快板基础打法教程

快板基础打法教程快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表演形式,以其独特的韵律和节奏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

学习快板的基础打法对于喜欢这种艺术形式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快板基础打法,帮助初学者能够快速入门。

一、基本姿势在学习快板之前,我们首先要掌握正确的站姿。

双腿稍微分开,身体保持平衡,肩膀放松,目光注视前方。

这种姿势有利于保持身体的稳定性,使得打板动作更加准确。

二、基本拍法快板中的基本拍法有打、点、点、折。

其中,“打”指的是用手掌轻轻敲打快板的左侧或右侧,“点”指的是用手指轻轻敲击快板的位置,“折”则是略微弯曲手指并敲击快板。

初学者可以通过反复练习这几种基本拍法来熟悉快板的节奏和韵律。

三、基本节奏快板的节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慢板,另一种是快板。

慢板的节奏相对较慢,打击力度较轻,更加注重板子的声音。

快板则是指节奏较快,打击力度较大,相对更加有力。

初学者可以通过练习这两种节奏,逐渐掌握快板的韵律感。

四、打板技巧在学习快板时,掌握一些打板的基本技巧能够帮助我们表演得更加出色。

首先是要注意掌握力度,不论是打、点还是折,都要控制好力度的大小,不要过轻或过重。

其次是要注意节奏的准确性,尤其是在快板时,要确保拍打的频率和速度符合要求。

此外,还可以尝试一些拍板时的花样技巧,如手指的滑动、双手的交叉等,来增加表演的趣味性。

五、配合动作快板的表演除了需要掌握基本的打法和节奏外,还需要与身体动作相配合,使得表演更加生动。

比如可以配合手势、面部表情以及身体的动作来突出表演的主题或情感。

初学者可以通过观摩一些优秀的表演者来学习他们的动作配合技巧,逐渐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

六、专业指导除了自学之外,如果有条件的话,初学者可以考虑寻找一位专业的快板老师进行指导。

专业的指导可以帮助我们纠正不正确的动作和习惯,提供更加系统和全面的学习内容,使我们的学习更加高效和有针对性。

总结:快板作为一门传统的表演艺术形式,既需要掌握基本的打法和节奏,又需要配合动作来突出表演的特点。

快板的正确使用方法

快板的正确使用方法

快板的正确使用方法天津快板的技巧一、五功三技为了给下一步竹板击节的各种『板式』创造条件,必须加强"臂″、"肘″、"腕″,三方面的基本功训练,下面将『五功三技』的基本练习方法介绍如下:1、『节子』的基本功分为五种,即:"搧″、"撩″、"颠″、"摇″、"抖″。

(1)搧功:将节子立直,"食指″横穿底板前隙,"姆指″自然扬起,"中指″、"无名指″、"小指″,贴在底板的后侧,随即"腕子″摇动,用底板撞击前四块板,发出"嘀″的声音,此动作就像搧扇子时手腕摇动一样。

搧功要求动作自然,每半拍一个声音,速度平稳均匀。

(2)撩功:以"搧功″为基础,速度加快一倍,用底板将上块板"撩″起,发出"嘀″的声音,用此功增强腕力。

(3)颠功:将节子横握,姆指按在节子的顶端,肘、腕往上推动,使节子颠起,也发出单点"嘀″的声音,速度与撩功相同。

(4)摇功:将节子立起,侧面朝外,姆指放在弟一块板的腰部,腕子左右摇晃,用底板撞击前四块板,发出"嘀″的声音。

当前四块托起的时候,再被姆指弹回,又发出"嗒″的声响,如此反复,前半拍为"嗒″,后半拍为"嘀″,速度均匀不要快。

(5)抖功:在"摇功″的基础上,腕子急速抖动,继续发出"哗....″的声音,速度要均匀,切忌忽快忽慢。

2、『大板』的基本功练习分为三种,即:"握″、"挑″、"扬″。

(1)握法:右手姆指为一方,其它四指为一方,将底板握住,侧面朝外,持板位置在拴绳处的下端,掌心与底板凹槽约有半个鸡蛋的空隙,手掌与竹板接触之处尽量密合,要能形成一个共鸣箱。

肘和腕子向前推动,撞击前板,发出"呱″的声音。

腕力似搧扇,速度较慢且均匀,手握竹板要松弛。

(2)挑法:将姆指穿入拴绳处,用虎口轻轻夹住底板,另四指松开,协从姆指的动作,手腕转动,底板与前板的下端撞击,发出"台″的声音,类似戏剧乐器"小锣″的声响。

(3)扬法:将底板握住后,臂往上扬,前板随着扬起的"贯力″,向上起翻,与底板成平行。

然后,臂肘下落,发出"呱″的声音,反复进行。

快板基本点打法

快板基本点打法

快板基本点打法快板,又称相声快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形式,其基本点打法是指在快板表演中的一些基本技巧和要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快板的基本点打法。

快板的表演要求具备丰富的表演技巧。

演员需要通过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和声音的运用来生动地刻画角色,使观众产生共鸣。

此外,快板还需要演员具备一定的武术功底,能够进行一些基本的动作表演,如翻跟头、旋转等,以增加表演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快板的表演需要有生动的故事情节。

演员通过对话、唱词等形式,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发观众的共鸣和笑声。

故事情节要紧凑有趣,需要有起承转合的结构,引发观众的期待和猜测,同时也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内在的道理。

快板的表演还需要有精准的节奏控制。

演员需要准确地掌握每个节奏点的把握,使表演更加流畅和有力。

节奏的控制不仅涉及到语速的掌握,还包括对音调、音量、停顿等方面的处理。

通过合理的节奏控制,能够更好地引导观众的情绪,增强表演的效果。

快板的表演还需要有丰富的语言技巧。

演员需要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通过夸张、对比、反问等手法,能够增加表演的幽默感和戏剧性。

同时,演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口才和发音技巧,使语言清晰准确,让观众能够听懂并理解表演的内容。

快板的表演还需要有良好的配合和默契。

在快板表演中,通常有两个或多个演员进行对话,彼此之间需要有默契和配合,以使表演更加协调和有趣。

演员需要通过相互的配合和互动,增强表演的效果,使观众能够感受到角色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碰撞。

快板的基本点打法包括具备丰富的表演技巧、生动的故事情节、精准的节奏控制、丰富的语言技巧以及良好的配合和默契。

只有在这些基本点的基础上,演员才能够展现出精彩的快板表演,给观众带来欢乐和享受。

快板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不仅具有娱乐性,更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幽默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通过学习和传承快板的基本点打法,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喜爱快板这一艺术形式。

快板书表演技巧

快板书表演技巧

快板书表演技巧
快板书是一种中国传统的说唱艺术,讲究词、曲、演三者结合。

快板书的表演技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词:快板书的歌词要求简洁明了,生动有趣,要能够在短时间内传递给观众信息。

表演者需要熟练掌握歌词,能够迅速准确地唱出。

2. 曲:快板书的曲调通常是较为轻快、流畅的,表演者需要能够熟练掌握曲调,并根据需要进行变化。

3. 演:快板书的表演需要表演者具备一定的表演技巧,包括口技、的表情、肢体语言等。

表演者需要能够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表现歌曲,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4. 节奏:快板书的节奏通常较快,表演者需要能够快速掌握节奏,并在表演中保持节奏的准确度。

5. 表情:快板书的表演需要表演者具备一定的表情技巧,包括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

表演者需要能够以生动、自然的方式表达歌曲的情感,增强观众的感染力。

快板书的表演技巧需要表演者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磨练和完善,才能够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快板的训练技巧

快板的训练技巧

快板的训练技巧
快板是一种需要一定技巧和练习才能掌握的艺术形式。

以下是一些快板的训练技巧:
1. 基本功训练:快板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包括口齿清晰、发音准确、节奏感强等。

因此,初学者需要从基础训练开始,例如练习绕口令、打节拍、模仿别人的快板表演等。

2. 节奏感训练:快板的节奏感非常重要,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掌握。

可以尝试用拍手、敲桌子等方式来辅助练习,以加强自己的节奏感。

3. 语言表达训练:快板需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情感和内容。

因此,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快板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可以通过朗读、演讲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情感表达训练:快板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情感的传递。

因此,在快板表演中,需要注意情感表达的细节,如声音的抑扬顿挫、面部表情的变化等。

5. 多样化的练习方式:除了以上提到的训练技巧,还可以尝试多样化的练习方式,如跟着音乐练习、和其他快板爱好者一起练习、参加快板比赛等。

这些方式都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掌握快板技巧。

需要注意的是,快板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努力的艺术形式,只有不断地练习和改进,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

同时,也要保持对快板艺术的热爱和兴趣,这样才能在快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儿童快板表演教程简单

儿童快板表演教程简单

儿童快板表演教程简单第一步:准备快板表演是一种富有趣味和创意的表演形式,适合儿童参与。

在开始表演之前,首先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道具和场地。

1. 道具准备:准备一块大的纸板作为快板,用来敲击和发出声音。

可以在纸板上画上一些有趣的图案,增加表演的趣味性。

2. 场地准备:选择一个宽敞的场地,确保儿童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表演。

可以在场地上铺上一块软垫,以防止儿童受伤。

第二步:基本动作在进行快板表演之前,儿童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动作和技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基本动作:1. 敲击:使用手掌或指尖轻轻敲击快板,发出清脆的声音。

2. 摇动:左右晃动快板,使得声音连续不断。

3. 翻转:将快板翻转,使得上下两面都可以敲击。

4. 旋转:手持快板,以圆形或其他形状旋转快板,产生不同的音效。

第三步:编排节目在掌握了基本动作之后,儿童可以开始编排自己的快板表演节目。

以下是一些建议:1. 音乐配合:选择一段适合快板表演的音乐,让儿童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表演。

2. 动作组合:将不同的基本动作进行组合,形成一个有趣的表演段落。

可以尝试不同的节奏和速度,增加表演的变化性。

3. 表情和动作:鼓励儿童在表演中展现自己的表情和动作,增加表演的生动性和情感表达。

第四步:练习和演出练习是掌握快板表演的关键。

鼓励儿童进行反复的练习,熟悉各种动作和节目的内容。

当儿童准备好之后,可以安排一次小型演出,邀请家人和朋友观看他们的表演。

在演出中,鼓励儿童展示他们的才华和创意,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

快板表演可以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音乐感知能力和表演能力。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演出,儿童可以逐渐提高他们的表演水平,并享受表演的乐趣。

希望这个简单的儿童快板表演教程能够帮助到你!。

儿童快板表演教程简单

儿童快板表演教程简单

儿童快板表演教程简单
快板是一种具有韵律感的传统表演艺术形式,对于儿童来说,学习和表演快板可以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记忆力和协调性。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儿童快板表演教程:
1.学习基本节奏和发音
-首先,让孩子们听一些经典的快板表演录音或观看视频,让他们熟悉快板的节奏和韵律感。

-教导孩子们正确的发音和语调,帮助他们理解每个字的音韵特点和重音位置。

2.选择适合的快板词句
-从简单易懂的词句开始,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水平选择合适的内容。

-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动物、食物、家庭成员等作为快板的主题,使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3.练习基本动作和手势
-快板表演除了声音和韵律外,还需要一些基本的动作和手势来增加表演的趣味性。

-教导孩子们一些常见的手势,例如拍手、摇头、点头等,并结合词句进行练习。

4.分段学习和练习
-将整个快板分成几个段落,每次只学习和练习一个段落,以便更好地掌握。

-鼓励孩子们多加练习,可以通过反复朗读、模仿录音或与其他孩子进行对唱来提高表演水平。

5.排练和演出
-在孩子们掌握了基本的快板内容后,可以组织排练和演出活动。

-可以在学校、社区或家庭聚会等场合进行小规模的表演,让孩子们展示他们的成果并增加自信心。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儿童快板表演教程,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和孩子们。

记得在学习和表演的过程中保持愉快和轻松的氛围,让孩子们享受这个有趣的艺术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口快板表演技巧(1)第一章板要熟练唱要多变板,有两个含意,一是指手里拿的竹板,二是指各种板式。

做一个对口快板演员,既能打一手好板,又熟悉各种板式,能唱出各式各样的节奏来,一定会受到群众的欢迎。

对口快板演员用的板有两件:大板:用两块竹板做成,每块长约五寸五(市尺),宽约一寸八,有弧度,两板上端各钻两个眼,用丝线或棉线、尼龙线连结在一起。

小板:用五块竹板做成,每块长约三寸三,宽约一寸三,有弧度,每块板上端各钻两个眼,四块板阳面朝前,一块板阳面朝后,在前四块板中间各放两个铜钱,板眼和钱眼对正,用丝线或棉线、尼龙线连结在一起。

拿法:大板由右手拿,把大板的下扇握在掌中。

小板由左手拿,将食指插入四扇和一扇的合缝处,拇指放在第一块板上,其他三个指头贴在后一扇板上。

板是击节乐器,演唱时起掌握节奏和烘托气氛的作用。

具体运用要掌握以下几点:一、板和点板和点是紧密相连的。

打的是板,听的是点。

演唱时打节奏主要是小板。

小板又叫节子,也叫碎嘴子,常用点有四种:1、单点。

前四扇板和后一扇板轻轻撞击,靠腕子使劲,形成惯性,产生出“嘀嗒、嘀嗒……”的声音,这是小板的基本点。

2、双点。

在打单点的时候,拇指上下跳动,就产生出“嘀咯嗒、嘀咯嗒……”的声音,这叫双点。

在演唱每个自然句的衔接处,往往是用双点填空,便于演员换气。

3、混合点。

一个单点加一个双点就是混合点:“嘀嗒嘀咯嗒、嘀嗒嘀咯嗒……”,在演唱中也是常用的点。

4、碎点,也叫撮点。

小板连续打一个点,有人管这叫打撮儿,声音是“嗒嗒嗒……”,常用于板头或特殊效果处。

大板,主要用于板头,和小板紧密配合,能打出优美动听的花点来。

但在演唱过程中,大板不宜多用。

用多了容易把情绪打断,产生杂乱的效果。

大板的基本打法有三种:1、扣板。

抡起上扇猛击下扇,产生出“呱”的声音,这是大板的基本点。

2、磕板。

用下扇轻磕上扇,产生出“得”的声音。

3、马蹄点。

手背弓起握住下扇,形成共鸣槽,两扇板连续撞击,手一张一合,产生出“得哒、得哒”的声音,好像马蹄声,一般用于板头或特殊效果处。

二、板头板头,又叫开场板,是最先送入观众耳朵的声音。

打好开场板有三个作用,一是吸引观众,二是酝酿情绪,三是确定速度。

万不可多打,观众不叫好,打起来没完,那就成了耍杂技了,效果会适得其反。

我们演出对口快板常用的板头比较简单,容易掌握:三、各种板式写快板要熟悉各种句式,唱快板要掌握各种板式。

板式就是节奏。

只有熟练地掌握了节奏,才能唱得变化多端,起伏连绵。

对口快板常用的板式有以下几种:1、顶板。

就是演唱时顶着板唱,又叫整拍起。

对口快板速度较快,激情、火爆,顶板唱用得较多。

如:红十月,十月红,神州大地在沸腾,北京城,传喜讯,全国人民齐振奋。

2、让板。

又叫闪板,就是让开板唱,半拍起。

同是三、三、七的句子,唱法可有不同。

0从0城市,0到0农村,0百花盛开0喜0迎春。

0从0内地,0到0边疆,0山0山水水披新装。

这样就把速度放慢了,易于抒发感情。

但从头到尾这样唱就不行了,非把观众唱睡了不可。

演唱时顶板和让板是交替进行的。

这样才听着有起伏,有变化。

我们演唱的《说长征》中的大会师一段,是这样处理的:3、垛板。

遇到垛句、贯口,用垛板唱。

如《说长征》中间一段:一把米传遍了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云南——各地来的指战员。

演唱时要把这九个省名一气贯通。

一字板,赶板垛字,让人听着铿锵有力,提神鼓劲。

4、抻板。

把字音抻长,造成特殊效果。

如《送猪记》的结尾:远处传来一回音,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爱人民,军民团结一家人。

在演唱第二句中的解放军的军字时,有意把字音放慢抻长,让人们回味去。

5、切板。

唱着唱着突然停止,把板切住。

如《七遇好八连》中的一段:八连好,好八连,艰苦作风代代传,一滴水,一度电,一寸布,一条线,一粒米,一把面,一块煤,一块炭,一棵葱来一头蒜——都要在脑子里边转一转。

当唱到一头蒜时戛然而止,停两三秒钟再起板,仍照原速唱下去。

这叫字断气不断,无声胜有声,能收到异峰突起的效果。

掌握各种板式的关键,是演员要有心板。

演员的心板,是多年的实践形成的,初学快板的同志务必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对口快板表演技巧(2)第二章字要吐清气要用匀吐字清晰,是对快板演员的起码要求。

字吐不清,会直接影响内容表达,板打得再好也没用。

所以,说快板既要板上下功夫,更要在嘴上下功夫。

具体要求是:一、字音要念准说快板要用以北京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听起来字眼清,音韵美。

我们东北地区的同志说快板就要特别注意语音,不能把日读成“意”,把热读成“夜”,把肉读成“右”,把人读成“银”。

二、尖团字要分清戏曲和曲艺都非常讲究尖团字。

凡以ZCS为声母的字,都是尖字,其他皆为团字。

这方面我们东北地区的同志也要注意,弄不好就把是读成“四”,把同志读成“同自”。

三、嘴皮子要有劲劲是指功夫,是指把字读得真,读得清,有时还要读得俏,而不是使拙劲。

用老艺人的话说叫喷口。

为了练好嘴上功夫,北京军区战友曲艺队的同志们,过去总结出一套经验,对练习嘴里每个部位的功夫都编了绕口令,每天坚持练习。

他们有这样一个口诀:唇齿腮喉舌,五位相结合,咬字分轻重:喷、弹、啃、吐、磨。

练习这五种口功的绕口令是:喷: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弹:断头台倒掉短单刀,歹徒登台偷短刀,断头台塌盗跌倒,对对短刀叮当掉。

啃:哥挎瓜筐过宽沟,快过宽沟观怪狗,光顾怪狗瓜筐扣,瓜滚筐空哥怪狗。

吐:无父母,不孤独,五叔督促苦读书,不读书,无出路,独宿竹屋哭不住。

磨: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四十不是十四,十四不是四十,十四四十四十四,私自试一试。

把每个绕口令连续念多遍,由慢到快,字字吐真,坚持下去,定长功夫。

四、用气要匀称无论搞说的,还是搞唱的,都讲求运用气口。

一段快板说出来悦耳动听,包含着几种因素:字儿,气儿,味儿。

字指吐字,气指气口,味指韵味。

字靠气托着。

打个现代化的比喻:气是火箭,字是导弹。

演唱一个大段子,三四百句长,说起来声声清脆,字字如珠,快而不乱,慢而不断,高潮的时候气供得上,撤板的时候气托得住,激情时气不喘,抒情时气不散,这些都是气口上的功夫。

讲气口,主要是用气匀称,会换气。

著名的快板演员王凤山根据自己的切身经验,总结出三种换气的方法,是很可取的。

1、攒气。

在演唱赶板、垛板、贯口之前,吸足一口气,做到深吸慢吐。

2、晃气。

在段落转折,人物对话的地方,用虚伸手或虚迈步来分散观众的注意力,抓空换气。

晃是虚晃的意思。

3、偷气。

短促换气,叫偷气。

有时就在一个三十二分的休止符里换口气,不影响吐字,不破坏句子,还不能让观众看出来,这就得有个巧劲。

对口快板表演技巧(3)第三章感情真实表演自如表演对口快板,既要求有功,更要求有情。

一个演员上台表演,能不能吸引观众,感染观众,感情是起重要作用的。

演唱对口快板,要感情真实。

真实的感情发自内心,在表演艺术上叫内在感情。

这个内心的感情来自我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

演员的真实感情又应是发自内心而形于外表的东西。

就是说演员要把内心的感情表达给观众,是要通过他的面目表情,外形动作,语言声调等表演手段来完成的。

凡成熟的演员,都能很好地把内在感情和外形动作结合起来,做到感情真实,表演自如。

表演对口快板,以下几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眼神人常说:看人先看脸,看脸先看眼。

眼睛是传神的工具。

还有的说:表演表演,表的是“眼”。

也经常听到有人夸奖某一个演员:这个演员好,眼睛有神。

可见,眼神的运用对于表达感情起着直接的作用。

表演快板运用眼神要做到以下几点:1、视线要集中。

演员在舞台上要眼看一条线,而不要眼看一大片。

看一条线,视线集中,就能用你的眼神把观众拢住;看一大片,眼神就散了,观众也就跟着散了。

2、眼中要有物。

演员根据作品提供的环境、人物、情节,进行表演,无论台上调度大小,动作多少,眼睛总是闲不住的,或极目远眺,或近眼细瞅,或眉开眼笑,或怒目而视,都要做到眼中有物。

有物就是有实感,像真看到一样。

3、要同观众交流。

曲艺的表演都是直接对观众的,要通过你的眼神同观众进行感情交流,让观众进入你演唱的作品中来,如身临其境;同时,也让自己在观众心目中留下亲切、热情的印象,总像是在哪儿和你见过面、谈过话,对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感,这回看完你的演出,下回还想来。

二、手势我国传统戏曲和曲艺的表演,都讲究手、眼、身、法、步。

把手放在首位,不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演员在表演中,用手做动作是最多的。

表演快板更是这样了,像什么指人、指物、指方向,拿刀、拿枪、拿工具,敬礼、握手、抱孩子,写字、画画、翻东西,以及推、拉、抡、拽、扇、拍、扔、打之类的动作,都是通过手势来表示的。

在运用手势的时候要注意:1、配合唱词。

要唱什么样的词,就做什么样的动作,用手势协助内容的表达。

如何配合得好,也是有讲究的,比如,你的手是动在词前,或是动在词中,还是动在词后,要反复琢磨,反复实验,然后再确定下来。

2、配合眼神。

表演的时候要反过来,应该是手到眼到,手指哪儿,眼看哪儿。

当然也有看前指后、看左指右的,这在于演员的处理,不能绝对化。

手势对眼神来说,一般是起领路的作用。

3、配合身段。

照理说身段也包括着手势。

这里讲的身段,是除手以外的动作都在其内。

在表演的时候,要把手上的动作和身上的动作结合起来,协调起来,统一起来。

搞好这几个配合,或者说结合,还要求手势要准确,鲜明,大方,有目的性,不能含糊,琐碎,小里小气,乱划拉,比划了半天不知道你在干啥,这只能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表演快板,右手拿着大板,对表演有所影响,必要时可以把右手腾出来,有三种方法:夹板:把大板夹在左腋下。

挎板:把大板挎在左手脖上。

放板:把大板放在桌子上。

三、造型动作造型动作不是单指的抬手、转身、迈步之类的动作,而是指经过演员精心设计,有助于造型的动作组合。

造型动作要具有形象性、典型性、连贯性。

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演员把演唱的作品吃透,根据作品的内容和具体的人物形象,从生活真实出发,而又经过加工、提练,设计出具有鲜明特色的造型动作来。

在演唱一个作品的时候,其中有几组,或者一两组这样的动作,肯定会引起观众的反响。

在这方面,一些著名的快板演员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高凤山在和王学义表演《综合利用开新花》的时候,精心设计了一段“鸭子浮水”的造型动作,和唱词紧密结合,细腻逼真,绘声绘色,收到了强烈的演出效果。

李润杰、张志宽合说的《立井架》,对“拉起井架子”一段的表演,恰当地安排了造型动作,两个人紧密配合,一个唱词,一个喊号,同拽缆绳,协调一致,真实而又生动表现了王铁人带领大庆工人战天斗地的劳动场面,连续博得观众的热烈掌声。

我的老搭档范延东在表演上是讲求造型动作的。

他在表演《学雷锋》和《巧遇好八连》的时候,都设计出几组很好的造型动作。

如《学雷锋》中的“十五大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