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3基层版)

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3基层版)

【标准·方案·指南】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3基层版)咳嗽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和就诊原因。

我国基层医疗机构限于诊疗技术和条件,对儿童咳嗽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认知普遍不全相同,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由此,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药理学组等联合制订“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3基层版)”,通过前期调研,充分征询基层医生的意见,针对儿童咳嗽评估、诊断、用药、转诊和健康教育等方面9个迫切关注的重要问题,形成17条循证推荐意见和建议,旨在指导基层医务工作者规范、科学地诊治儿童咳嗽,同步提升对儿童咳嗽的管理水平。

咳嗽是呼吸道对各种刺激的保护性生理反射,但剧烈或长期咳嗽不仅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也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相当的负担[1]。

无论在基层医疗机构还是上级医院呼吸专科,咳嗽均是儿童就诊的常见原因[2],据估计我国儿童慢性咳嗽患病率高于成人,约为7.67%[3]。

中华儿科杂志于2008、2013年分别推出了两版儿童慢性咳嗽诊治指南,2021年发表了基于循证方法制订的“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以下简称“2021专业版指南”)[4, 5, 6],紧接又适时推出了“中国儿童咳嗽指南(2021患者版)”[7]。

多部指南的推广和应用有效提升了儿科医生对咳嗽相关疾病的诊疗水平,也促进了家长对咳嗽症状的认知和对咳嗽患儿的合理照护与共同决策,促成了医患沟通诊治疾病的新模式。

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医疗技术资源分布并不均衡,基层医生对咳嗽关注的问题与上级医院不全相同,为解决这一现实矛盾,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对儿童咳嗽的管理水平,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药理学组、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呼吸专业委员会、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变态反应专委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历时1年联合制订“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3基层版)”(以下简称“本指南”)。

2024咳嗽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要点(全文)

2024咳嗽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要点(全文)

2024咳嗽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要点(全文)咳嗽是门诊患者最常见的症状。

在国内专科门诊中,慢性咳嗽患者占1/3以上[1]。

咳嗽病因复杂且涉及面广,明确诊断需结合多项检查。

很多患者常因诊断不明确,反复进行各种检查或者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和镇咳药物,收效甚微并产生诸多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卫生经济负担[2, 3, 4]。

2018年,中华医学会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司委托组织制定了《咳嗽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并刊于《中华全科医师杂志》[5, 6],是国内第一部由全科医学专家参与制定的面向基层的咳嗽诊治指南,获得了广大基层及全科医生的关注,为基层咳嗽诊治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6年来,关于咳嗽诊治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循证医学证据,《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7]已进行更新与发布。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基层咳嗽的诊断和治疗,及时反馈相关研究进展,在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组织领导下,来自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等的专家开展了指南的修订工作,形成《中国咳嗽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4年)》。

本次修订基本保持原有的架构,同时充分结合基层诊疗的实际环境、条件及基层诊疗的关注点,强化咳嗽的经验性治疗及药物的合理应用,关注诊治误区,是一部更贴近基层诊疗需求的实用性指南。

本指南目标人群为成人咳嗽患者。

使用者为基层全科、内科、中医科医师及其他相关科室医务人员。

指南制订工作组由呼吸病学、全科医学、指南制定方法学专家和医学编辑组成。

指南的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以贴合基层诊疗实际、基层临床适用性强为目标,对部分主要的诊疗意见进行了推荐,推荐意见的证据主要基于《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7],同时新增了部分新近发表的高质量文献证据。

本指南主要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的分级标准同《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7],采用的是结合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ACCP)2014年“咳嗽诊断和管理循证实践指南”所采用的分级标准[8, 9]和GRADE(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方法[10],证据质量分为“高、中、低和极低”4个等级,分别用A、B、C和D表示;将推荐意见分为“强推荐、弱推荐”2个级别。

王学东教授治疗感染后咳嗽经验

王学东教授治疗感染后咳嗽经验
幸 随师侍 诊 , 益匪 浅 。现择 要介 绍如 下 , 得 以飨 同道 。
情况 , 分为 风 咳 、 咳 、 咳 、 咳 、 寒 热 肝 膀胱 咳 、 胃咳 6类 。
但久治不愈之感染后 咳嗽, 常有一些特殊之证、 合并
之证 、 反复 之证 、 夹之证 , 细辨 之 , 味无穷 , 兼 仔 回 精心 选药 , 其效 大增 。
汤加 减 。选用 炙麻 黄 、 叶 、 苏 蝉蜕 等疏 风 宣肺 之 品 , 射 干、 僵蚕 、 蒡子 、 牛 桔梗 等利 咽 , 有宣 肺 止 咳之 紫菀 、 也 款冬 花 、 半 夏 、 部 、 法 百 杏仁 、 炙枇 杷 叶等药 , 可 加入 还
生感染后咳嗽 , 流行季节 , 在 感染后 咳嗽发生率可高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21 年第3 卷第 8 01 2 期
王学东教 授治 疗感染后 咳嗽经验
吴峰 妹 ,王 学 东 ( 苏省 昆 山市 中医 医院呼吸 内科 ,江 苏 昆山 2 5 0 ) 江 1 3 0
关键 词 : 染后 咳嗽 ; 感 中医药疗 法 ; 王学 东 ; 经验
明显 好转 。
痰 的力度 。大便 次 数增 多 , 有 导痰 下 行 的作 用 , 虽 但 考虑患者 身体虚弱 , 宜 泻下太过 , 减去瓜蒌皮 。 不 故
另牡丹皮 、 白术 、 生 革薜 、 土茯苓诸药药性偏 凉, 下行 力大 , 也暂减去。而加炒 白术、 党参增强益气上行排 痰的力量 。患者 口干 、 眼干 、 累、 心 心慌 等症状 已减 轻, 故减去五味子 的收敛作用 , 以利排痰 。 经过前后半个 多月 的治疗 , 患者咳嗽、 痰粘症状 明显减轻, 复查胸部 x线片示感染灶 已吸收。患者

咳嗽病(感冒后咳嗽)临床路径总结优化

咳嗽病(感冒后咳嗽)临床路径总结优化

2019年咳嗽病(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优势病种总结优化一、基本情况咳嗽病(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9年1月,我科在开展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439例,占总临床路径的46.4%,平均住院日_6.11__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

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以及其他中医外治法治疗等。

二、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临床路径的439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37.32%,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48.46%,特色疗法使用率98%,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64例(37.32%),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213例(48.46%),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35例(8%),针灸治疗7例(2.8%),内科基础治疗439例(100%),其他疗法408例(93%)。

三、应用情况分析随着我科业务能力的不断提升,高血压病患者逐渐增加,科室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临床疗效不断显现。

从实际情况看,治疗难点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咳嗽病患者多为中老龄甚至是高龄患者,且病程较长,患者合并身体其它系统疾病损害较普遍,心脑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受影响,治疗难度大。

下一年度,科室将加大咳嗽病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正确引导患者在缓解期康复锻炼及预防急性发作。

同时依托中医药特色优势,注重疏肝益肾,心脑肾同治,攻补兼施,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在快速控制病情的同时,强调远期疗效,最大限度改善患者脏腑功能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多数患者对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穴位敷贴等治疗方法均能较好地依从。

对口服中药汤剂、针灸等中医外治法较抵触。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医生的依从性好。

咳嗽西医诊疗方案

咳嗽西医诊疗方案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诊疗方案一、中医病名:咳嗽西医病名: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有明确的感冒或有呼吸道感染或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2)咳嗽为主,或伴有咳痰,或咽干、咽痒。

(3)肺部可无阳性体征或可闻及干性或湿性啰音。

(4)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加。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属于急性咳嗽(病程<3周)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者。

(1)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鼻部相关症状,如流涕、打喷嚏、鼻塞,咽喉刺激感或不适,伴或不伴发热。

(2)急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呈自限性,全身症状可在数天内消失,但咳嗽、咳痰一般持续2-3周。

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有时可闻及湿性或干性啰音。

血常规检查:一般正常,病毒感染者,血中淋巴细胞可增加。

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加。

(3)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诊断标准:咳嗽、咳痰连续2年以上,每年累积或持续至少3个月,并排除其他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如肺结核、尘肺、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力衰竭等)时,可作出诊断。

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但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胸部X线片、呼吸功能等),亦可作出诊断。

急性发作期:指在一周内出现脓性或黏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咳”、“痰”、“喘”等症状任何一项明显加剧。

(二)证候诊断1.风寒袭肺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风热犯肺证: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粘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3.风燥伤肺证: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咳嗽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咳嗽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咳嗽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一、概述在内科门诊,咳嗽是最常见的求诊症状,对患者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有负面影响,需要规范诊治。

按病程咳嗽可分为急性咳嗽(<3周)、亚急性咳嗽(3~8周)和慢性咳嗽(>8周),按性质又可分为干咳与湿咳(每天痰量>10 ml)。

根据X线胸片检查结果可将慢性咳嗽分为两类:一类为X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另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即传统概念的慢性咳嗽。

慢性咳嗽在社区人群中患病率约10%,可占国内呼吸专科门诊量三分之一左右,30~40岁年龄段最多,男女比例接近[1,2,3]。

二、病因学分析(一)病因急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为普通感冒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其次为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等原有疾病的加重,或者为环境因素或职业因素暴露。

亚急性咳嗽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后咳嗽(PIC),其次为慢性咳嗽的亚急性阶段,少部分为迁延性感染性咳嗽。

慢性咳嗽常见病因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和变应性咳嗽(AC),共占慢性咳嗽病因的70%~95%。

国内以CVA最常见,占慢性咳嗽病因的32.6%,其次为UACS和EB,而GERC近年有增多趋势[4,5,6]。

其他病因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气管-支气管结核、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性咳嗽、支气管肺癌和心理性咳嗽等。

少见和罕见咳嗽病因所占比例很少,但涉及病因繁多。

少部分慢性咳嗽患者即使经全面检查和治疗,病因仍无法明确,称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或特发性咳嗽,近年来亦称之为"咳嗽高敏综合征"[7]。

(二)病理生理机制咳嗽反射弧中咳嗽感受器、传入神经以及咳嗽中枢的任一环节受到影响,都可能导致咳嗽的发生。

由于咳嗽反射传入神经分布较广,因此除呼吸系统疾病外,消化、心血管、耳鼻喉等系统的疾患也可引起慢性咳嗽。

感染后咳嗽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

感染后咳嗽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

感染后咳嗽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秋冬季节空气干冷,气候变化较大,因此秋冬季是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

其主要症状包括咽痛、咳嗽、发热、头痛等,其实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感冒。

感冒一词本属于中医对该类疾病的描述。

感染后咳嗽就是感染后遗留的咳嗽症状久延不愈,影响我们这的生活、学习、工作。

能够导致感冒的病原体相对比较多,以病毒为主,而由细菌所导致的上呼吸道感染占比例仅有20%-30%,细菌感染可直接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

患者的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好转后,出现了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通常此类情况导致的咳嗽其症状持续时间会比较长,一般在3-8周左右,胸平片检查也不会发现异常情况,随时间推移症状开始自行缓解,这种情况多数就属于感染后咳嗽。

从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亚急性咳嗽患者中属于感染后咳嗽的患者占半数左右,这也说明感染后咳嗽是当前咳嗽患者的一个重要类型。

咳嗽对于患者的健康影响相对比较大,尤其是长时间的咳嗽,这会导致很多并发症。

因此我们应对感染后咳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本文将针对感染后咳嗽的发病机制诊断以及治疗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要先来了解一下感染后咳嗽的基本情况。

感染后咳嗽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但其在病原学研究过程中还是相对比较复杂的,大部分人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感冒后短时间内包括鼻塞、咳嗽、咽痛等典型症状,会呈现逐渐加重的趋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临床症状会逐渐得到缓解,当急性期过后,其他症状均有明显好转,而咳嗽的症状却久久没有消失,这就需要从导致感冒的一些病原体具体情况上进行解释。

导致感冒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这其中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鼻病毒等多种类型,在这些病毒感染人体后免疫系统开始发挥作用开始消灭病毒,随着病毒被消灭,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会逐渐消失。

但是在感冒患者中有一些患者合并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而这些非典型性病原体在感染后所导致的咳嗽症状可能长时间存在,而对于这种情况,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需要合并使用针对此类细菌感染的抗生素,往往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史锁芳治疗感染后咳嗽经验

史锁芳治疗感染后咳嗽经验

史锁芳治疗感染后咳嗽经验薛宇菲,唐艳芬,章 匀,洪玲玲(南通市中医院肺病科,江苏 南通 226000)[摘要] 史锁芳教授认为感染后咳嗽病位在肺,涉及肝脾,病理因素多责之于风、痰、火。

临床治疗可根据病程分阶段论治:初期重在宣透,处方以三拗汤加质轻性浮之品;中期以清解郁热为主,辅以疏风散邪,常用桑叶、桑白皮、薄荷等;晚期清热养阴、润肺益气,处方可选麦门冬汤、沙参麦冬汤、清燥救肺汤加减。

同时,史教授还善用“风四药”(桑叶、菊花、全蝎、僵蚕)疏风解痉止咳。

对于难治性感染后咳嗽,史教授遵循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原则,因势利导,常获佳效。

附验案2则。

[关键词] 感染后咳嗽;分期辨治;风药;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六经欲解时;史锁芳[中图分类号] R256.11;R2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0257-358X (2024)02-0185-05DOI :10.16295/ki.0257-358x.2024.02.015SHI Suofang ’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Post -Infectious CoughXUE Yufei ,TANG Yanfen ,ZHANG Yun ,HONG Lingling(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Nanto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tong 226000,China )Abstract Professoer SHI Suofang believes that post -infectious cough is located in the lungs and involvesthe liver and spleen ,with pathological factors mostly associated with the wind ,phlegm and fire. Clinical treatment can be staged according to 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 Treatments at the initial stage focus on dispersing and penetrating ,with the prescription mainly consisting of San'ao Decoction (三拗汤) and Chinese medicinals with light and floating properties. Treatments at the middle stage mainly aim at clearing stagnant heat ,supplemented by dispersing wind and dissipating pathogen ,commonly using Sangye (Mori Folium ),Sangbaipi (Mori Cortex ),Bohe (peppermint ). Treatments at the late stage focus on clearing heat and nourishing yin ,moistening the lungs and benefiting qi ,with prescriptions such as modified Maimendong Decoction (麦门冬汤),Shashen Maidong Decoction (沙参麦冬汤) and Qinzao Jiufei Decoction (清燥救肺汤). At the sametime ,Professor SHI is also skilled in using “four wind medicinals ” [Sangye ,Juhua (Chrysanthemi Flos ),Quanxie (Scorpio ),Jiangcan (Bombyx Batryticatus )] to disperse wind ,relieve spasms ,and stop cough. Forintractable post -infectious cough ,Professor SHI follows the principles of individualizing treatment accordingto the person and the timing ,often achieving good results. Two proved cases are attached.Keywords post -infectious cough ;staged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wind medicinals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timely treatment ;time for six -meridiandiseases to resolve ;SHI Suofang[收稿日期] 2023-04-13[基金项目] 南通市中医医疗联盟课题项目(编号:TZYK202105)[作者简介] 薛宇菲(1995—),男,江苏南通人,医学硕士,住院中医师,主要从事中医治疗肺脏病临床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史
(2)咳嗽为主,或伴有咯痰,或咽干、咽痒
(3)胸部查体及X线无明显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属于急性或亚急性咳嗽的患者
(1)病史:由呼吸道感染引起,感染控制以后迁延不愈的一类咳嗽。

(2)主要症状: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

(3)主要体征:肺部无阳性体征。

(4)辅助检查: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病变,肺通气功能正常,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诱导痰检测细胞学检查嗜酸细胞比例<2.5%。

(二)证候诊断
1.风邪犯肺证:咳嗽气急,或呛咳阵作,咽痒,遇冷空气、异味等因素突发或加重,或夜卧晨起咳剧,多呈反复性发作,干咳无痰或少痰,舌苔薄白,脉浮,或紧、或弦。

2.风寒恋肺证:咳嗽日久,遇风或寒加剧,少量白稀痰,有夜咳,口不干,舌淡,苔白或白滑,脉浮紧或浮弦。

3.风热郁肺证:咳嗽日久,口干,咽干,日咳较多,食辛辣燥热之品则咳,少量白黏痰,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或弦。

4.风燥伤肺证:咳嗽,少痰,口干,咽干,鼻燥,鼻痒,大便干,夜间咳甚,舌淡红、少津,脉细数。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和中成药
1.风邪犯肺证
治法:疏风宣肺,止咳利咽。

推荐方药:风咳汤加减,炙麻黄、紫苏子、紫苏叶、炙枇杷叶、紫菀、杏仁、射干、牛蒡子、蝉蜕、地龙、僵蚕。

中成药:苏黄止咳胶囊等。

2.风寒恋肺证
治法:疏风宣肺,散寒止咳。

推荐方药:小青龙汤加减,炙麻黄、干姜、细辛、五味子、杏仁、桔梗、白前、苏叶、紫菀、甘草。

中成药:通宣理肺丸等。

3.风热郁肺证
治法:疏风宣肺,清热止咳。

推荐方药:桑菊饮加减。

桑叶、菊花、杏仁、桔梗、白前、紫菀、鱼腥草、黄芩、僵蚕、甘草。

中成药:麻杏止咳片等。

4.风燥伤肺证
治法:疏风宣肺,润燥止咳。

推荐方药:桑杏汤加减。

桑白皮、杏仁、沙参、麦冬、五味子、桑叶、浙贝、枇杷叶、甘草。

中成药:养阴清肺丸等
(二)针灸
根据病情可选择大椎、肺俞、定喘、风门、天突、合谷、尺泽、足三里等穴。

(三)药物贴敷
根据病情可辨证选择药物贴敷治疗。

(四)砭术、刮痧、拔罐疗法
万花油或甘油涂搽后背暴露部位,用砭石反复刮、擦背部膀胱经、督脉,以微现红瘀为度,可配合风门、大椎、肺俞等穴闪罐,达到疏通经络、驱散风邪的作用。

每日1~2次。

(五)其他疗法
根据临床情况选用雷火灸、热敏灸疗法,也可配合使用经络刺激法,伴有咽痒、咽部不适等症状时,可配合雾化吸入治疗。

(六)健康教育
1.生活、饮食指导。

2.心理辅导。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以咳嗽症状计分为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咳嗽症状完全消失(治疗后降至0分)。

显效:咳嗽症状明显减轻(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6~9分)。

有效:咳嗽症状减轻(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2~5分)。

无效:咳嗽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二)评价方法
咳嗽症状计分:由患者每天根据自己前24小时的咳嗽症状,对照计分表进
计分日间咳嗽症状夜间咳嗽症状
0 无咳嗽无咳嗽
1 1~2次短暂咳嗽仅在清晨或将要入睡时咳嗽
2 2次以上短暂咳嗽因咳嗽导致惊醒1次或早醒
3 频繁咳嗽,但不影响日常活动因咳嗽导致夜间频繁惊醒
4 频繁咳嗽,影响日常活动夜间大部分时间咳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