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笔记
产业经济学复习各章重点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1、何为产业?产业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什么?答: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和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集合。
产业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由狭义产业和广义组成的产业系统。
是研究产业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即研究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关系的形成与演变规律;产业的产生、成长和兴衰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及转移规律;产业发展中资源有效配置的规律等。
2、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哪些?答:(一)产业发展理论;(二)产业组织理论;(三)产业结构理论;(四)产业关联理论;(五)产业布局理论;(六)产业政策理论。
4、研究和学习产业经济学有何意义?答:(一)丰富和完善了经济学学科体系;(二)有利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沟通;(三)推动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章:产业发展:分类与规律关键概念:1.产业发展定义:指产业的成长和演讲过程。
产业发展的过程既包括某个产业的成长、繁荣、转化和衰亡的过程,也包括产业总体的成长、壮大和不断现代化的过程,即产业总体结构不断由不合理走向合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由不协调走向协调、由低级走向高级的过程,具体说就是产业结构优化、主导产业分阶段转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组织合理化的过程。
2.产业生命周期:产业生命周期是每个产业都要经历的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演变过程,是指从产业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间。
一般分为初创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四个阶段。
3.产业发展战略:就是研究产业发展中带全局性的规律性的东西,或者说,产业发展战略是指从产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分析构成产业发展全局的各个局部、因意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并决定经济全局发展的局部或因素,而相应做出的筹划和决策。
1、请利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你熟悉的一个产业的发展情况。
答:例如中国报纸产业——形成期: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2年)开元杂报,北宋末年出现的最早的印刷报纸,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外人在中国创办了约180种中外文报刊。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型一:单选 10*1.5’二:名词解释5*4’三:简答题 5*8’(其中必有一题计算题,一个关于博弈论的题)四:案例分析 两题 一题10’一题15’考试重点(但不是只考这些哦!!!!!)P1 产业的概念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劳务(即同一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所组成的集合。
P6 那张图 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P17 规模经济定义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导致的经济。
P18判定系数 。
平均成本曲线呈水平线产出量的一定范围内,本,规模收益不变,在,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如果平均成本曲线上升;加,济,即随着产出量的增成本,则存在规模不经时,平均成本小于边际当平均成本曲线下降;,,即随着产出量的增加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时,平均成本大于边际当1FC 1FC 1FC MCAC FC =<>=P19 范围经济定义,要会判断是否存在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原有的生产或销售鬼才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 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政策理论 反垄断与管制理论 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 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关联 产业布局 产业政策科学 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结构政策 反垄断法 政府管制市场绩效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如果企业增加产量能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如果企业增加产品品种或种类能节约成本,则范围经济存在。
),(),()(件可用下式表示:,则存在范围经济的条所发生的总成本单位的产品和单位的产品)表示一个企业生产,(令y x y x y x y x Q 0TC 0Q TC Q ,Q TC Y Q X Q Q Q TC +<P36 绝对集中度指标最基本的市场集中度指标是绝对集中度,通常用在规模上处于前几位企业的生产、销售、资产或职工的累计数量或数额占整个市场的生产、销售、资产、子宫总量的比重来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度。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简答,知识点,吐血整理)第一,三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组织SCP分析范式(第二章企业非重点))1马歇尔冲突:企业在成本递减的条件下运营,它就不会趋向于竞争性均衡,而是趋向于无线增长,最后变成垄断,追求规模经济和由此引起的垄断扼杀竞争活力构成了一对难分难解的矛盾,这就是。
马歇尔最早将产业组织概念引入经济学分析。
爱德华‘张伯伦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奠基人。
梅森贝恩第一次完整而系统地论述了产业组织理论体系(《产业组织》)其中两个主要标志是1,明确阐述了产业组织研究的目的和方法2提出了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三个基本范畴: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把这三个范畴和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的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联系起来,规范了产业组织理论的理论体系。
因为哈佛学派重视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决定作用,因此又称为结构主义学派。
新的学派从重视市场结构转向更重视企业行为的分析。
芝加哥学派重视理论分析,不已经验实证分析为主。
产业:1,产业是一种同一属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同一属性的产品和服务,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2,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按照一定社会分工原则,为满足社会某类需求而划分的从事产品生产和作业的各个部门。
产业分类:马克思两部类,农,轻,重三次产业分类(第一,二,三产业)费歇尔提出。
第一产业(农业,畜牧业,林业鱼狩猎)第二产业(采矿,制造,建筑,煤气电力供应等工业)第三产业(商业,运输服务,金融,保险,卫生。
)P14,15 20产业经济学研究方法:1案例研究,2统计计量研究,3均衡分析,4边际分析,5博弈论分析,6产业实验室研究。
简答1SCP理论范式的基本内容。
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个基础部分和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组成。
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
因此,为了获得理想市场绩效,最重要就是通过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产业经济学精华笔记整理

产业经济学精华笔记整理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结构、产业关系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济学分支。
以下是精华笔记的整理,帮助理解产业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1. 产业结构
- 产业结构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个产业所占的比重和关联关系。
通过了解产业结构可以分析经济发展状况和调整产业布局的方向。
2. 产业关系
- 产业关系研究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的相互依赖和互动关系。
这包括供应链、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3. 产业政策
- 产业政策是指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影响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
通过制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和经济
增长。
4. 市场结构
- 市场结构是指一个市场中存在的各个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市场结构有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竞争市场等。
5. 产业集中度
- 产业集中度反映了一个产业中少数大企业所控制的市场份额。
高集中度可能导致垄断和市场失灵,影响市场效率和公平竞争。
6. 技术创新
- 技术创新是产业经济学中重要的驱动力之一。
通过技术创新
可以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以上是产业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的精华笔记整理,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产业经济学复习要点重点

产业经济学复习要点1、产业组织理论、定义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就是产业组织,专指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范畴。
这里的企业关系包括企业之间的交易关系、资源占有关系、利益关系和行为关系等。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所谓的“马歇尔冲突”的难题,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
(产业经济学12、SCP分析框架内容、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分析框架(SCP框架。
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基础;市场行为取决于市场结构,而市场行为又决定了市场绩效;市场绩效受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共同制约,是反映产业资源配置优劣的最终评估标志;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又会反作用于市场结构,影响未来的市场结构。
(产业经济学13、衡量市场集中度的指标、行业集中度,洛仑兹曲线,基尼系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产业经济学34、马歇尔冲突、是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所提出的关于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的二难选择命题。
认为规模经济是非常必要而且极为有用,但这又容易导致垄断,反过来就会使经济运行缺乏原动力,企业缺乏竞争活力。
5、衡量市场绩效的指标(1利润率(收益率指标:R=(π-T/E式中:R——税后资本收益率;π——税前利润;T——税收总额;E——自有资本。
(2勒纳指数(Lener index勒纳指数度量市场绩效是通过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离率的计算进行的。
其计算公式为:•L=(P-MC/P•式中:L为勒纳指数;P是价格;MC为边际成本。
•可以看出,勒纳指数越小,则竞争程度高,垄断程度低,市场绩效显著,资源配置效率就越高;勒纳指数越大,则市场竞争程度越低,垄断性越强,市场绩效越差,资源配置效率就越低。
•勒纳指数本身反映的是当市场存在支配能力时,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高程度,但是却难以反映企业为了谋取巩固垄断地位而采取的限制性定价和掠夺性定价行为所产生的结果。
•(3贝恩指数(Bain index贝恩把利润分为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两种,这样就克服了简单利润率计算所存在的弊端。
产业经济学复习要点.docx

产经复习要点第一章:产业生命周期一、产业生命周期论1、产吊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人学教授弗农提出的2、产业牛命周期可以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3、形成期要素投入、产出规模、市场需求缓慢增长,成长期迅速增长,成熟期缓慢增长,衰退期下降趋势L1益增强4、产业生命周期一般形态可以描述为S型曲线(教材Ps47图3・1)5、产业生命周期明确要点:A、产业的发展呈现岀有规律的阶段性、不能保持永久的繁荣。
B、在产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要索投入,、产出规模和市场盂求的发展变化不同,利润率有升有降C、产业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是紧密相关的,前一个阶段为下一个阶段奠定棊础, 下一个阶段是上一个阶段的必然延伸D、产业经过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还必须在每个阶段实现合理及时的转换(2)产业生命周期的特殊形态1、漫长型产业生命周期典型的两人类:A、人类基木生活必需的产业如粮食产业、纺织产业、服装产业、建筑业等。
B、基础产业,如邮政业、电信产业、交通运输业、电力产业等2、快速型产业生命周期快速型产业生命周期多出现在热潮型产品屮例如魔方、呼啦圈、滑板车等3、夭折型产业生命周期主要有两种情况:A、新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功能更好的替代产甜,使原來的产品退出市场而夭折B、某些新产品投入市场,但由于技术不完善或存在功能障碍,在大批量牛产前不得不退出市场C、在开放的环境下,外來新产品的进入,对国内技术落后的产业造成冲击,造成夭折4、突变型产业生命周期四种情况:A、成熟期或衰退期后出现了重大的技术创新B、该产业出现了全新型的产品,激发了消费者的消费愿望C、国际市场的开拓D、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带动该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增长期5、产业牛命周期的识别指标:A、产业的产出增长率B、你也的投入增长率C、投入产出效果D、需求收入弹性6、产业生命周期的识别方法A、拟合曲线识别法a龚柏兹曲线拟合法b皮尔曲线拟合法B、计算判断法C、经验对比法二、产业生命阶段(1)、产业形成阶段1、标志:A、该产业符合社会需要,能为当时经济和生活条件下的消费者所接受,从而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B、该产业生产已进入商业领域,具备一定的规模C、该产业具冇专业化的从业人员,包括专门的设计、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工人群体D、具有专业化的生产技术装备和技术经济特点。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笔记和课后答案pdf网课视频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笔记和课后答案pdf网课视频第1章产业经济学导论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市场集中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进入与退出壁垒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企业并购行为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企业创新行为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市场绩效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产业关联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第10章产业结构的演进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产业布局与集群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第12章产业组织与反垄断政策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公用事业的管制政策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第14章产业结构政策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第15章产业分析方法与应用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第16章产业分析报告写作规范与范本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产业经济学导论1.1 复习笔记考点一:产业的概念及其分类(见表1-1)表1-1 产业的概念及其分类考点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意义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如果把社会经济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研究社会经济基本问题的现代经济学也应由三大部分组成,如图1-1所示。
(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观层次的产业。
(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和产业之间的协调关系。
图1-1 社会经济与现代经济学的关系2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从经济学学科建设、政府和企业三个方面体现:(1)有利于建立完善的现代经济学学科体系;(2)有利于政府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3)有利于企业正确选择投资领域,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产业经济学复习知识要点

产业经济学复习知识要点课程知识要点:一、课程涉及的名词:产业产业结构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幼稚产业衰退产业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关联投入产出分析感应度影响力产业安全产业竞争力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产业政策并购进入壁垒规模经济范围经济适度规模SCP分析范式可竞争市场有效竞争马歇尔冲突集中度-利润率假说(两大学派的不同解释)经济性垄断垄断性(自然垄断)产业管制二、每章后的思考题汇总:(黄色记号有计算分析)1.产业的含义与特征。
2.配第.克拉克定理、库兹涅茨产业结构演进论、霍夫曼定理、罗斯托主导产业论的主要内容。
3.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三次产业内部、三次产业之间结构优化的表现)4.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的表现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性系数计算5.产业结构优化的规律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措施的认识。
6、世界三大产业结构成长模式的内容与评价。
7.“雁行发展理论”与“产品循环理论”的内涵及其评析。
8、世界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理论及中国的选择思路。
9、幼稚产业保护政策的实施的目标分析与具体措施。
10、衰退产业政策的意义与具体做法11、投入产出表式的编制,表格中有关系数的测算,根据分类表对产业大致类型的判定。
12、产业安全理论、产业竞争力理论的内涵与案例分析13、SCP分析范式与新SCP分析范式的结构、内容、对比图析。
14、哈佛、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思想对比。
15、静态与动态的规模经济的理解与成因分析(U型规模经济曲线L型化问题)16、市场集中度的影响因素与评价指标;(HHI指数计算)17、企业策略性寡占型市场企业价格的稳定性成因分析;企业攫取消费者剩余(三个级别的价格歧视)与限制性定价的福利效应与公共管制(阻止进入定价)与掠夺性定价)两种行为的具体做法。
限制性定价的福利效应与公共管制政策选择18、企业纵向、横向、混和并购行为的成因与福利分析19、市场绩效的静态、动态主要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20.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的理论依据21.产业组织政策的二元性的内涵及组织政策体系归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读后感霍利斯·B.钱纳里,哈佛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世界银行经济顾问,1918年生于弗吉尼亚洲,1950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68年获荷兰经济学院荣誉博士。
他曾任斯坦福大学教授、美国国际开发署副署长、世界银行副行长等公职,1965年起任哈佛大学教授至今。
他还是世界经济计量学会会员、美国文理研究院研究员。
钱纳里长期从事经济发展、产业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其主要著作有:《产业联系经济学》(合著,1959年)、《工业化进程》(1969年)、《发展计划研究》(1971年)、《发展型式,1950-1970》(合著,1975年)、《结构变化与发展政策》(1979年)等。
《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是作者80年代研究的新成果。
1986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和经济计量模型,通过多形式的比较研究,考察了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分析了结构转变同经济增长的一般关系;剖析了影响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特别是贸易政策和生产率增长的作用,并概括出外向型、中间型、内向型三种各具优劣的发展工业化型式。
本书所提出的理论思想及其具有特色的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方法对于各国发展战略的制订、经济理论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所主张的将投入产出模型、一般均衡模型、计量模型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的方法论,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也可提供有益的参考。
全书中最让人印象深刻是第二、三、四章,这一部分作者主要是对结构转变及其同总量增长的关系做出总的概括。
最终发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变过程中的不同所在,对发达国家而言,资本存量和劳动力的增长以及劳动质量的提高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因素是出口和资源再分配这样的结构变量。
战后,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随着人均收入增加,这些国家的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般来说,结构转变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在结构转变的第一阶段,占统治地位的是初级产品的生产活动(主要指农业)。
在这一阶段,由于人均收入水平低,制成品的有限需求不能使制造业成为总产出的主要来源。
同时在这一阶段资本积累低速至中速增长,劳动力增长加快,全要素增长率极为缓慢。
结构转
变的第二阶段是以经济重心由初级产品生产向制造业生产转移为特征。
在第二阶段的多数时期中,资本积累的贡献一直较高,这是因为资本和劳动从生产率较低的农业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工业部门转移所导致的。
在第三阶段,就需求方面而言,制成品的收入弹性开始减少,并从某一时点起,制成品在国内总需求中所占分额也开始下降,并且要素投入的综合贡献减少。
根据经济结构和贸易政策,可将准工业化国家划分为四种类型:外向型初级产品生产导向的国家、内向型国家、中间型国家和外向型的工业生产导向国家。
初级产品生产导向战略和内向型战略,往往造成制成品出口的水平较低,结构转变也较为迟缓,而外向型的工业生产导向战略,则趋向于加速制成品出口的增长以至于生产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转变。
当然以上内容只是长期的分析,短期内不同贸易战略与总增长结构的关系也相当重要,可以将发展实绩与政策选择联系起来,更能探讨贸易战略、需求结构和全面增长的联系。
事实上,那些能够选择并能够采取开放发展战略即以制造业产品出口为基础的国家,总是比那些采取内向型发展战略的国家有更快的增长率和更高的结构转换率。
因为从出口方面讲,贸易能够使一个国家的生产得以专业化,进而超越那些由有限的国内需求所强加的限制,扩大一些特殊部门的生产,相应的,制造业出口的扩张也能促进规模经济和更迅速的工业化。
从进口方面讲,工业化的发展必须利用日益增加的中间投入,通过进口能够比仅仅通过扩大国内生产更快的取得这些中间投入来改变它的投入产出结构。
根据钱纳里对工业阶段的划分以及国家类型的定位,我国应该属于工业化中期的外向型工业生产导向的国家,制造业发展速度快,对经济增长贡献大。
并且现在我国对外开放水平高,进出口贸易份额大,也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扩大对外出口的政策,按照书中原理,贸易战略的贯彻主要通过贸易政策手段予以实施。
出口导向战略的特征主要是运用出口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出口,但是目前世界各国致力于推动贸易自由化,WTO等多边贸易组织在本质上就有排斥进口替代的属性。
同时,为了倡导公平竞争的原则,不断地收缴出口导向战略赖以立足的出口刺激手段。
并且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多个国家,为了转与中国贸易的巨大逆差,试图打压抑制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发展。
面对严峻的挑战,我国应该积极运用比较优势的理论,发展优势产业;同时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等手段,深化与其他国家的双边贸易关系,当然我国也不能仅仅将目光放在贸易上,也需要通过
积极扩大内需以提高经济的增长水平,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型。
再者,我们知道需求的变化和部门间的资源流动对促进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为了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提高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也迫切需要促进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通以提高经济增长率。
杨子颖
经济1302
130408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