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出题双向细目表
全国数学双向细目表

考试内容能力层次高考要求07年理解有关集合的概念和意义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全特称命题的否定理解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映射与函数理解有关概念抽象函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单调性的方法二次函数掌握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掌握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函数的图象理解有关概念,利用特值、单调、周期、奇偶判断零点与方程理解有关概念,会求零点区间、个数利用函数知识解应用题掌握应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难度问题函数的综合问题掌握综合运用函数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推理与证明数列的概念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概念全国高考数学(新课标)知识双掌握由Sn求an的公式掌握能利用函数的奇偶性与图象的对称性的关系描述函数图象14(二次函数是偶函数求字母)函数的定义域·解析式·值域掌握有关概念集合与集合运算掌握有关术语和符号,能正确地表示出一些简单的集合1(不等式)函数的奇偶性等比数列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6(等比性质)掌握差比裂项求和三角函数概念公式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用三角函数线表示正弦、余弦和正切;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和差倍公式掌握通过公式的推导,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逻辑推理能力9(二倍角、和差公式约分,含π/4的)求值图象与性质掌握会用三角函数线画正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由诱导公式画余弦函数的图象;理解它们的性质;会用"五点法"3(一个半周期闭区间上图象)用"五点法"画函数y=Asin(ωx+Φ)的简图图象变换掌握利用三角知识求范围最值掌握运用所学三角知识解决实际问题A 、ω、Φ的物理意义y=Asin(ωx+Φ)的图象三角最值及综合应用掌握数列的综合应用理解掌握有关概念及解决实际问题等差数列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16(基本量求d )了解共线向量,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理解向量,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平面向量的坐标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实数与向量的积,向量加法与减法,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4(线性运算的坐标表示)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等问题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向量垂直的条件向量综合掌握综合不等式的概念性质理解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证明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均值不等式掌握并会简单的应用;解不等式掌握二次不等式、简单的分式不等式的解法掌握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直线方程及位置关系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掌握两点斜率公式:一点和斜率求出直线方程的方法;点斜式、两点式和一般式,熟练求出直线方程.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成的角、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两条直线的位直关系了解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线性规划的意义掌握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简单线性规划问题向量、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数量积正余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17(实际测量,用字母表示)线性规化不等式的应用灵活运用有关概念绝对值不等式理解不等式|a+b|≤|a|+|b|圆与圆理解16(外切)直线与圆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1(交点个数,结合向量共线类似椭圆问题)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理解椭圆的定义、概念双曲线了解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13(几何性质应用求离心率)抛物线了解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7(从坐标考抛物线定义)轨迹方程了解直线与圆锥曲线掌握综合综合应用熟练掌握综合线面、面面平行线面、面面垂直18(面面垂直化为线面垂直,存在问题)三视图掌握三视图8(体积)体积计算了解会求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会处理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问题8,11了解球的概念11(球内接三棱锥)掌握球的性质、表面积、体积公式,球面距离综合圆的方程球椭圆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算法初步掌握程序框图5(求和)古典概型掌握计算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和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20(1)几何概型了解计算几何概型概率20(2)了解独立性检验了解线性回归的方法简单应用了解茎叶图掌握频率分布直方图抽样导数概念运算掌握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的定义和导数的几何意义;基本导数公式;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会求某些简单函数的导数;掌握导数求切线10导数应用了解可导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数的关系;可导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19掌握平均数与方差计算12统计掌握会求一些实际问题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9掌握导数证明不等式、恒成立了解复数的有关概念及复数的代数表示和几何意义掌握运算法则,能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15说明21题必考有选修选考复数08年09年10年11年12年备注4(全特称命题的真假)321(2)(二次函数最值及解含参二次不等式)11(指对都有的不等式)12(画图象求最值)12(综合周期、奇偶绝对值画图求交点个数)11(指对都有的不等式)10(求零点区间)18(1)9(奇偶与指数不等式结合)12(图象与对数运算结合)知识双向细目表(文史类)1(绝对值不等式与有限集)1(有限集)316(奇偶性求和)1(不等式)1(有限集)1(不等式)8(和与项的比)1517(1)14(由和求公比)7(用到定义)11(二倍角化为二次函数求最值)17(1)107、11(用到)17(1)6(由定义得解析式并判断图象)11(单调区间、对称轴)16(由图象求ω、Φ进而求值)9(由图象求ω、Φ)12(求和)8(性质应用)17(求完通项、和后求和最值)17(2)13(通项应用)9(共线条件)2(用数量积坐标运算求夹角)5(由垂直求字母)7(由垂直求字母)13(由垂直求字母,非坐标)7(二次不等式解法,三个范围公共解)21(2)(讨论解含参二次不等式)20(斜率取值范围,化为不等式问题)10(线段点到原点距离)61114520(1)(1次比2次型不等式求范围)17(2)17(实际测量求值)16(解三角形求线段长)15(解三角形后求面积)17(2)20(2)(分成弧的比)20(2)(结合OA、OB垂直类似椭圆问题)20(1)由定义性质求方程20(1)椭圆定义4(离心率)42(直接求焦距)5(渐近线求离心率)1014(弦中点求抛物线方程)4(知切点求切线)9(定义应用求距离)10(用到)20(2)(切线方程)20(2)代入法求轨迹并讨论什么曲线16(求交点与原点组成三角形面积)20(2)(弦长问题)12(平行垂直判断)1812(平行垂直判断)18(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面面垂直转化,求体积)18(1)1819(1)1811(三视图求全面积)1587(三视图求体积)1818(2)19(2)14(球内接正六棱柱求球的体积)7(知内接长方体求表面积)16(球中直角三角形)18(由直观图得三视图计算体积,证线面平行)9(平行、垂直,体积计算)5(求关于直线对称的圆)13(求圆的方程)20(1)(由三点定方程)20(1)(结合抛物线条件求圆的方6(三数输出最大)10(条件结构)56(图的含义)19(2)14(估计古典概型)618(2)19(2)3(散点图观察正负相关)3(相关系数的理解)16(说明直观含义)19(2)(画图并由图估计平均数)19(1)(分层抽样人数)19(1)(估计比例)(3)(用分层更好)421(切线求字母,切线与定直线围成面积)1321(1)(切线求字母)13(知切点求切线)21(1)(2)(恒成立求字母范围)21(1)(求极值)21(1)(单调区间)19(1)。
高中化学双向细目表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4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
42
能正确计算化学反应的转化率(α)。
√
43
反应活化能的概念,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
44
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的建立。
√
45
化学平衡的特征。
√
46
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
√
√
47
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
81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
82
常见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
83
溶液配制方法。
√
84
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能做到:设计实验方案;正确选用实验装置;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
10
质量守恒定律。
√
11
物质的量(n)及其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M)、气体摩尔体积(Vm)、物质的量浓度(c)、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含义。
√
12
能根据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物质的量、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
溶液
13
溶液的含义。
√
14
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合成高分子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以及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中的贡献。
√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102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能级分布和排布原理。
认真做好双向细目表 科学公正出好考试题

认真做好双向细目表科学公正出好考试题一、为什么要制定双向细目表平时我们承担期末考试出题任务时,有时觉得自己出题很简单,可是成绩出来后学生成绩很不理想;有时觉得自己题出得有点难了,但是成绩出来后发现学生成绩还真的不错。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那是因为我们对自己出的题只是从目测或者感觉上来判断,缺乏科学的依据,导致成绩和自己预期的有差别。
作为一名教学能手,出好一份试卷是我们能力范围内的事,必须让我们的试卷做到公正、合理的评价一名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效果。
那么我们出试卷前第一件事就是要制定双向细目表。
二、什么是双向细目表1.双向细目表是指为了科学地安排考试内容,对即将命制的试卷进行科学规划的命制试题规划表。
最常用的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内容和考查目标之间的关联表,实际上就是教材内容和学习结果两个维度,其中一维反映教材的内容,另一维反映学生应达到的学习水平。
2.双向细目表的三个要素:考查目标、考查内容以及二者之间的比例。
三、命题“双向细目表”的作用1.是命题的依据。
命题双向细目表主要是用于指导命题的,命题者依据该表中对各项目的具体要求来命题,2.是核检内容效度的依据内容效度是指在考试内容上考到了要考的那些东西的程度,具体指平日里我们所说的试题是否具有代表性,覆盖面是否全面。
3.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由于命题双向细目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教学的“质”(指考查目标和考查内容)和“量”(指相应的比例),即教学内容是否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可以利用该表来实施教学质量评价。
四、制定双向细目表的注意事项(一)四个重要指标双向细目表既然是制定试卷的依据,那么我们就有必要了解衡量考试质量的四个重要的指标:即考试的效度、信度、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
①效度。
只说内容效度,是测试内容的代表性和试题的覆盖面。
一般要体现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要求。
内容比较全面,难度适中,试题比较科学,题型使用合理,评分标准合理。
②信度。
考试的信度是指考试结果的可靠性程度,也就是考试内容是否达到衡量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
高考语文试题双向细目表

究
系数
43
文言断句
√
0.7
古诗文阅读 5
3
文化知识
√
0.5
6
3
归纳内容要点,概 括中心意思
√
0.5
全国三(丙)卷语文双向细目表
4
5 古诗文阅读
6
考查内容
能力层级
期望
识 记
理解
分析表达鉴赏 综合应用评价
探 究
难度 系数
3 文言文理解断句
√
0.7
3 识记古代文化知识
√
0.6
3
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要点,
√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 B. 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 C.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 【解析】
•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句意,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 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更始即位,舞阴(地名)大户人家李氏拥城不投 降,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他们。李氏不肯,说:“听说宛人赵氏有孤孙赵憙,以信义闻名,愿意向他投降。”然后依据表 对话的词语“云”断开两处,再抓住句中的名词代词,明确句子结构,比如“降之”后面应断开,逐一进行分析即可。
• 【解析】
•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接着通过找一些名词与 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最后反复诵读、推断。即可以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再结合人名、地名、官职名称以及 动词断句,这个语段主要是叙事,意思是“(谢弘微)幼年时代精神端庄谨慎,时机适当才开口说话。过继后的叔叔谢混很有知 人之名,见到他后认为他很特别,对谢思说:“这孩子内心沉稳聪明早慧,将来一定会成为优秀人材,有一个像这样的儿子,也 就足够了”。
2023高中语文全国甲卷双向细目表

2023高中语文全国甲卷双向细目表一、文言文阅读1. 古文名篇阅读理解- 古文名篇选读- 名篇背诵与鉴赏- 名篇生词与短语解析2. 古文词语解析与运用- 古文常见词义解析- 古文词语运用与变化3. 文言文表达与仿写- 文言文表达技巧- 文言文仿写任务- 仿写中的文言文修辞手法运用二、现代文阅读1. 文学作品阅读与分析-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阅读- 文学作品风格与内涵分析- 作品背景、主题与意义解读2. 新闻报道与议论文阅读- 新闻报道的结构、写作与特点- 议论文写作技巧与逻辑推理- 信息辨析与文章观点分析3. 科普类文章阅读与辨析- 科普类文章的特点与目的- 科普文中的逻辑推理与事实依据 - 科普文的科学性评估与辨析三、写作与应用1. 议论文的写作与展开- 议论文的结构与组织- 议论文观点的提出与论证- 议论文的结尾与总结2. 应用文的写作与仿写- 书信、公告、倡议书等应用文写作 - 应用文的语言风格与表达技巧- 应用文的目的、对象与效果评价3. 文章写作与修辞手法运用- 文章开头的引起注意与开门见山- 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与效果评价- 文章的框架与逻辑结构安排四、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联系1. 古代文学作品与现代社会- 古代文学作品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古代文学作品与现代社会现象的联系- 古代文学作品的演绎与再创作2. 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古代文学作品对现代文学风格的影响- 古代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在现代文学中的再现 - 古代作品的改编与现代文学作品的创作灵感3. 现代文学作品对古代文学的回应- 现代文学作品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引用与致敬 -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古代文学影子- 现代文学作品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反思或重构以上是2023高中语文全国甲卷双向细目表,涵盖了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与应用以及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联系等多个方面。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内容,同学们将能够提升语文素养,拓宽文化视野,培养批判思维与表达能力。
高考语文试题类型及双向细目表

4、括号:⑴括号内是词语时,不用点号,括号内是句子时不用句末点号。⑵括号内再有括号,里面应用“[ ]”。
6
病句的辨析6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鏊余、结构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3分题)
解题步骤与方法:凭语感扫描,用方法检验。
2、阅读过程:泡、找、进、猜、补。
3、答题步骤:
⑴认真读题(文题)预测联想;
⑵浏览首句,了解梗概;
⑶阅读全文,边读边画(重点:作者和年代,重要的时间、数据和有关资料、主要事故实和典型形象;表现作者情感和文章的主旨句;语言的特点和修辞的作用):
⑷审题干(判断答题的范围和要求);
⑸开始答题(把握文体特点和作者的感情线索);
18
19
20
21
文学作品的阅读(18分题)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先内容后形式)。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注:高考侧重于对考生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
1、解题思路:把握作品形象,体味作者情感,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内容,鉴赏作者的语言。
5、答题方法:⑴以文解文(见科技类阅读);⑵以事解文(事,即相关背景信息和相关事实);
⑶以理解解文(参照常理,理解语句的意义);
⑷以情解文(以人之常情揣摩人物的特定心情);
⑸解答主观题至少有两道题用原文原句或用原文词组、语句组装。(鉴赏方面见16题)
22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4分题)。
1、扩句的四种类型:⑴主句的扩展;⑵接填补空白;⑶定向联缀词语成句;⑷话题情景阐发。
2023年全国新课程Ⅲ卷高考英语双向细目表

2023年全国新课程Ⅲ卷高考英语双向细
目表
第一部分:听力
1. 听力材料:
- 音频1:短对话
- 音频2:长对话
- 音频3:短文理解
2. 听力题型:
- 单选题:从A、B、C三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
- 填空题:根据听到的内容填写缺失的信息
- 多选题:从A、B、C三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 判断题:判断所听内容的正误
第二部分:阅读
1. 阅读材料:
- 长篇阅读:阅读一篇500-700字的英文文章,回答相关问题
- 短文阅读:阅读三至五篇200-300字的英文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2. 阅读题型:
- 单选题:从A、B、C三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
- 填空题:根据阅读材料填写缺失的信息
- 判断题:判断所读内容的正误
- 多选题:从A、B、C三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 匹配题:将提供的选项与阅读材料中的信息进行匹配
第三部分:完型填空
1. 完型填空材料:
- 阅读一篇短文,文章中有若干个空格
2. 完型填空题型:
- 单选题:从A、B、C三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
- 填空题: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单词或短语
- 判断题:判断所读内容的正误
第四部分:写作
1. 写作题目:
- 长篇写作:按照提供的主题和要求,写一篇150-200字的文章
- 短文写作:按照提供的要点和要求,写一篇80-100字的文章
2. 写作评分标准:
- 内容要点:涵盖全部要点
- 语言表达:准确、得体、连贯
- 语法和拼写:正确无误
- 组织结构:合理、有逻辑
以上是2023年全国新课程Ⅲ卷高考英语双向细目表的内容。
祝您学习顺利,取得好成绩!。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1)(2009-12-13 09:00:55)双向细目表(Table of specifications)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关联表。
1.中等学生120分钟能答完2.“识记”、“理解”、“应用”、“综合”;识记、理解类试题须控制在60%以内3.“学时比例”既是教学时间、精力分配的比例,也是测验试题数量、考试时间、分数分配的依据。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
制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双向细目表可以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份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双向细目表是包括两个维度(双向)的表格,细目表也可以是多维的,一般用双向细目表。
较常见的有四种:(1(2该表是上一个表的改进,增加了题型。
(3该表可以体现题型数量、难易度、测验内容的分配问题。
优点是试题取样代表性高,试题难易程度也可以作适当控制,表中数据容易分配。
局限性是未能反映测验目标。
(4)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目标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难易度:A.较易 B.中等 C.较难 D.难度较大认知度:Ⅰ识记Ⅱ理解Ⅲ简单应用Ⅳ综合运用下面主要说明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学习水平)和题型分数的双向细目表。
即把要考查的知识内容与学习水平(能力)、试题的类型和分数呈现在一张表上,这样命题时,一目了然,便于操作。
该表是由一张概括程度比较高的知识内容和分类比较细的学习水平构成,在表中,纵、横两表头双向决定的每个点(交叉的格)为一个考察点,每个考察点要体现题型、题量、得分点三个参数。
这样对试卷结构、对考查的主要内容就具有了明确的指向性。
举例,假设每一个得分点的分数值定为2分,以100分为满分,则整个试卷可以有50个得分点。
再假定每个得分点考生平均能以一分钟时间答完题,并考虑考生复核、检查时间,那么这次测验时间可定为60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月18日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4月19日
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月19日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4月19日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4月20日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必
修
一
自
然
地
理
宇宙中
的地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月16日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分布)、太阳活动
2月17日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自转图、公转图、日照图;近日点、远日点;时间问题、太阳高度规律、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一线(晨昏线)四点(赤道与晨昏线交点,与晨昏线相切点);太阳光与晨昏线垂直;
4月26日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4月26日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4月27日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4月27日
地理信息系统(27日
初
中
地
理
中国地理
中国行政区划、人口、交通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4月24日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4月24日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4月25日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4月25日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月18日—27日
地质
地貌
地壳物质循环:循环图、三大岩石转变、内外力作用;循环意义
3月2日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形式、形成地形、常见的典型地貌(丹霞、雅丹、黄土、卡斯特);等高线地形图。
3月3日-3月11日
地质构造:褶皱、断层及其对人类意义。地质构造图。
3月13日-3月15日
板块构造、海底扩张:解释地形、火山地震及海啸等
3月29日
世界洋流类型、分布、影响:结合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4月1-2日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4月3日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及其运用: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点;
4月4日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三大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热量,高纬、低纬;经度地带性,水分,中纬;非地带性规律;自然带分布图;相关的带谱数、雪线、森林线高度分析。
4月5日—4月6日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结合城市区位;高寒区聚落、热带高原区聚落分布;
4月7日
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气温降水(极端气候事件)、地形、土壤、生物、河湖、海岸线等变化;同时影响生产、生活。辩证看待气候变化。
4月8日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中国世界自然资源分类;分布;作用(工农业区位);跨区域调配。
4月9日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分类、危害、措施
4月10日
人口与城市
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三率分析;人口增长带来问题;
4月11日
必
修
2
人
文
地
理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因素
4月11日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4月12日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4月13日
城市区位: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历史因素
3月21日-3月24日
气候:形成因素、成因、分布、特点、影响;中国气候图、世界气候图;非地带性气候;
气候与农业;
3月25--26日
地球上的水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三大循环特点及其与人类关系;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月27日
河流补给:各种补给特点及其地区差异;与补给相关的相应图表。
3月28日
水资源:分布规律;短缺原因分析;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的利用:与工业农业城市等关系
4月21日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4月21日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4月21日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态农业、循环经济
4月22日
区
域
可
持
续
发
展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的含义、划分
4月23日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月23日
区域可持续发展
4月13日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间视角,S型曲线;空间视角,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比较;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城市化问题。
4月15日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4月16日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4月16日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种植业有商品谷物农业、季风水田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畜牧业有
4月28日
中国自然地理:地形、气候、河流等
中国区域地理
4月29日
世界地理
世界分区、人口、交通
4月30日
世界自然地理:地形、气候、河流等
5月4日
世界区域地理
5月5日
选
修
地
理
旅游地理
5月7日—9日
环境保护
5月10日-12日
高
考
真
题
近5年高考全国卷和地方卷15套
5月13日---6月3日
3月16日
大气
大气分层;受热过程: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对地面保温;温室作用原理及其运用、全球变暖问题及其对策
3月17日
三圈环流、季风环流:本身成因;解释气候成因;我国季风雨带移动;
3月18-3月20日
天气: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灾害性天气:春寒、伏旱、洪涝、寒潮、台风、低温冻害、沙尘暴、连阴雨等。天气形势图;高低气压判断;风向判断;常见天气符号;降水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