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导读张汝伦2017
读书笔记摘抄

读书笔记摘抄读书笔记摘抄篇一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这是每一个人都有的。
赏识,可以顺应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创造条件使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不是扼杀,从而达到一般情况下似乎不可能达到的成就。
但是绝不是无限夸大孩子的潜力,为孩子设置“超凡入胜”的目标,更不是为了让孩子付出太苦太累的代价给家长的脸上增光。
因此,赏识也应当恰如其分,有多少说多少。
更注意到,在肯定孩子的每一个进步的同时,让他看到新的目标,产生征服的愿望。
我们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我们顺其自然,让这些“才”长得好,每一个人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能够发挥的一份作用,他在社会上就会有自己应该占有的一席之地。
每一个人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把自己的才能和力量充分发挥出来,融入到社会整体的努力之中去,就会汇成历史的浩浩荡荡的洪流,人类的幸福就会与日俱增,这是确定无疑的。
读书笔记摘抄篇二最近读到一本很棒的书——《哈佛家训》,它由一篇篇耐人寻味、精彩纷呈的小故事组成,没有枯燥的说教,让人在会心一笑中,领悟人生的哲理和生活的智慧,增益心智。
这不仅仅是一本亲子读物,更是一本老少皆宜的好书。
有一篇《神奇的快乐》让我感受尤为深刻:小女孩莎朗在父母的陪陪同下挑选美丽而昂贵的芭比娃娃时,碰到一位穷人家的小男孩也在挑玩具,每当小男孩选到中意的玩具,他的父亲总是摇头说不能够,最后小男孩沮丧地放下了。
小女孩放下娃娃,买了小男孩喜欢的“口袋怪兽”,请收银小姐以“中奖”的方式把它送给了小男孩。
小男孩很欢喜,小女孩也十分高兴,她告诉诧异的父母自我刚才买的就是让自我快乐的东西。
原先“让自我高兴的最好办法就是先让别人高兴。
”不只是“拥有”能让我们快乐,有时“舍”能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快乐,施比受更有福。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也正是这个道理。
如果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那么爱心与善行必须随处可见,世界也会更加完美。
《每一天抽出一小时》则告诉我们只要坚持“每一天抽出一小时去做你想做的任何事,只要抓住这一点时间,就能使我们的梦想成真,使我们的心灵更美丽,生活更有情趣,生命更有好处”。
《论语》对现代教育的意义

《论语》对现代教育的意义作者:辛月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年第32期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上古两千年的文化,赖孔子以传,近古两千年的文化,赖孔子以开。
古人说:“百世而上,以圣为归。
百世而下,以圣为师。
”孟子也说:“夫子之学,集大成者也。
”孔子是他那个时代最博学的人。
他的学问集历代圣王学问之大成,他修订的儒经也是历代圣王集体智慧的结晶。
孔子在继承了历代圣王思想的基础上又创立了以仁为本的仁爱思想。
其思想在以后的中国文化中产生了巨大影响,至今闪烁着璀璨的光芒。
孔子建立的儒家文化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基础。
古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孔子在黑暗的长夜里为中国人指引了光明,这就是孔子的伟大。
所以,孔子是我们中华文化人格化的象征,孔子的精神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
中国文化若用一个人来代表,那就是孔子。
要对孔子的思想有一个深入的了解,那就必须读《论语》。
三字经里讲:“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论语》其二十篇,是孔子门生记录孔子以及孔子弟子言行的书,是一部语录体书。
李里先生说《论语》是一部人生的教科书,不管什么行业,什么身份,什么年龄的人读了都会有很大的收获。
《论语》在传统社会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从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之后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直到新文化运动之前这么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儒家在思想文化界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可见孔子及其思想的影响之大之广之长。
那么,《论语》对于今天的教育是否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呢?众所周知,一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反应了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
孔子生活的时期——春秋,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期,与如今的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差异很大;其次,孔子的思想是为当时的统治阶级服务的,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时的教育,培养人才的目的是治国平天下,而如今培养人才实际上是使学生掌握未来能找到一个职业为实际的指导方针。
七年级语文上册11《论语》读书分享会课件

孔子论学习
(1)学习态度
孔子论学习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说:“聪敏好学,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 人请教是羞耻。”
(2)学习规律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 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孔子论学习
(3)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论语》简介
《论语》以记言为主,故称语。论,编纂的意 思,应读lún;语,言谈。《论语》是一部语录 体散文,是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 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论,也有 弟子们的自相问答。《论语》涉及哲学、政治、 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 是儒家最主要的经典。
《论语》里的每一句话都很短,但是其中蕴涵 的道理却很深潭,仔细品之,总会从中发掘出很 多适用、通用的道理,它以深入浅出的情势告知 我们怎样工作、学习和生活,怎样做人、交友和 处世。
读圣贤书
立君子品
做有德人
分享到此结束
感谢大家的观看!
四、阅读体会
第二篇:心灵之道——“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这一 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
我们如何看待遗憾的人生?如何面对遗憾?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
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 态度。《论语》告知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承认 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补偿这种 不足。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迷 惑不解而无所得;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精神疲乏 而招致危险。”
为人的格言警句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解析版)

1.学而时习..之(按时)(温习,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志同道合的人)(从)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泛指多次)(自我检查、反省)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8.三十而立.(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却)(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疑惑)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15.人不堪.其忧(能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人)1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19.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富有)(尊贵)21.于.我如.浮云(对于)(好像,如同)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在其中,在里面)23.择.其善者而从.之(选择)(跟从,学习)24.子在川.上曰(河,河流)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放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统称)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人,男子汉)(志气,志向)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而近思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不解。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
3.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
《论语导读》张汝伦期末考试答案

40
“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出自哪部文献(
)(1.0分)
1.0分
窗体顶端
A、
左传
B、
战国策
C、
礼记
D、
孔子家语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41
孔子认为,礼之本是()(1.0分)
1.0分
窗体顶端
A、
礼之仪
B、
礼之义
C、
礼之器
D、
行礼之人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20
子曰:“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1.0分)
1.0分
窗体顶端
A、
以身作则
B、
从小事做起
C、
向身边的人学习
D、
以生活的事打比方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21
《说文解字》把“仁”解释成()(1.0分)
1.0分
窗体顶端
A、
亲
B、
爱
C、
慈
D、
恩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46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乎”中的“克”如何理解()(1.0分)
1.0分
窗体顶端
A、
克服
B、
圆满
C、
逞强
D、
严格限定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47
子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里的“文”指的是()(1.0分)
1.0分
窗体顶端
A、
文学
B、
文章
书读完了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就中国古书而言,不过是《易》《诗》《书》《左传》《礼记》《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 等数种;就外国书而言,也不过《圣经》《古兰经》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狄德罗、培根、贝克莱、 康德、黑格尔、荷马、但丁、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人的著作。
《易》《诗》《书》《春秋左传》《礼记》《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 简单说,这种方法是“眼前无异路”式的,集全部心力于一处,心无旁骛,解决目前遇到的问题。 读书可以把书当作教师,只要取其所长,不要责其所短。 宇宙、社会、人生都是些大谜语,其中有日出不穷的大小案件;如果没有猜谜和破案的兴趣,缺乏好奇心, 那就一切索然无味了。 道和逻各斯一样,兼有语言、思想、行为三义,是言、思、行,也是闻、思、修。 先练习看目录、作提要当然可以,另外还有个补救办法是把人代替书,在人多的地方练习观察人。 《妙法莲华经》。这是一部文丛。思想中心是信仰。任何宗教离不开信仰,没有信仰的不是宗教。有信仰, 不叫宗教也是宗教。
《论语》导读完整PPT课件

一、孔子其人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 邑(今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 表”“千古圣人”,被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 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其人
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 仁者远矣。”
为政治国
•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則民服;举 枉错诸直,則民不服。”
•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時。” •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
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一部典籍
原因
(四)《论语》思想
➢1、仁礼思想 ➢2、为人处世 ➢3、为政治国 ➢4、好学深思
1、仁礼思想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三、《论语》其书
(一)《论语》简介
➢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 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 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论语》十二章ppt1解析

子曰:“学 而
时
习之,不
也是 同“悦”,愉快。
亦 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了解 转折 生气
人不知 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 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然后按时复习,不也是很愉快 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 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 尚的人吗?”
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旧的知识
温习、复习 形容词作名词
子曰:“温
故
顺承, 新的领悟 进而 形容词作名
而知 词 新,
可以 凭借 成为
可 以 为师矣。”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进而(能从中)获得 新的领悟(或者发现新知识),(就)可以凭 借这点成为老师了。
广泛 并列 坚守 恳切地提问 并列
子夏曰:“博学 而 笃志,切问 而近
仁德
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 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 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 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本章谈的是学习方法。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数词,三
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
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 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 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是属于全人类的经典1下列选项中,哪一部经典不属于“四书”?(C)A、《论语》B、《孟子》C、《孝经》D、《中庸》2【多选题】人类文明史上的经典必须满足哪些条件?(AC)A、经受了时间与历史的考验B、深受古今中外读者的拥戴C、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出类拔萃D、销量永居榜首3【判断题】《论语》为孔子亲手所写。
(答案:错)研读《论语》的现实意义1“内圣外王”最先出自哪部文献?(C)A、《论语》B、《孟子》C、《庄子》D、《道德经》2【多选题】孟子评价孔子为“圣之时者”。
这里的“时”有哪些意思?(ACD)A、孔子平日里做事都很准时B、孔子思考着时代的根本问题C、孔子能根据时代的需求回应时代的问题D、孔子为人处世都合乎中道,无可无不可3【判断题】孔子没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原因在于他代表的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答案:错)孔子的生平1“知人论世”是哪位思想家的理论?(B)A、老子B、孟子C、孔子D、曾子2孔子的祖先是哪里人?(D)A、安徽B、陕西C、山东D、河南3【判断题】从“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可以看出,孔子只是把俎豆当作很普通的玩具来玩耍。
(答案:错)孔子治学1孔子几岁有志于学?(B)A、12B、15C、18D、202孔子读哪一部经典时韦编三绝?(C)A、《诗经》B、《尚书》C、《周易》D、《春秋》3【判断题】在孔子之前,社会上并不存在作为一门职业的儒生团体。
(答案:错)4【判断题】孔子区分了“君子儒”与“小人儒”,赋予了“儒”以崭新的意义与使命。
(答案:对)孔子从政1【多选题】孔子当政时期所施行的有远见的政治举措有哪些?(AB)A、夹谷之会B、诛杀少正卯2【多选题】孔子“堕三都”,针对的是哪三家?(ACD)A、叔孙氏B、赵孙氏C、季孙氏D、孟孙氏3【判断题】孔子认为,臣子必须对君王绝对地服从。
即使君主不行君道,臣子也要对君主不离不弃。
(答案:错)孔子周游列国1孔子周游列国长达几年?(B)A、13B、14C、20D、222下列哪一个国家,孔子周游列国时没有去过?(C)A、卫B、郑C、秦D、齐3【多选题】孔子晚年从事的最主要的活动是()AB。
A、著书立说B、教导学生4【判断题】孔子认为,师生关系是双向的伦理关系,彼此都有一定的责任与义务。
(答案:对)孔子的历史地位1下列哪个称号不属于孔子?(D)A、至圣先师B、素王C、万世师表D、文成公2“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出自哪位思想家?(C)A、周敦颐B、朱熹C、张载D、曾国藩3【多选题】孔子的历史功绩在于(AC)A、奠定文明B、统一天下C、教化众生D、制礼作乐4【判断题】孔子认为,修身与治国属于不同的范畴。
两者关系不大。
(答案:错)周代的社会制度1孔子最服膺以下哪个朝代的政治理念?(B)(一定是B)A、夏朝B、周朝2《殷周制度论》是哪位学者的作品?(B)A、陈寅恪B、王国维3【判断题】《殷周制度论》分析了周朝取代殷朝的原因,认为周胜殷在于周朝的统治者制定了富国强兵的制度。
(答案:错)奠定文明,教化苍生1“有教无类”的“类”是什么意思?(D)A、类似B、人类C、好像D、类别2【多选题】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是(BC)?A、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
B、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辅相成。
C、物质文明发展,精神文明未必会发展。
D、物质文明的发展必然会导致精神文明的退步。
3【判断题】孔子认为,社会长治久安的前提在于制定一套完善的社会制度。
(答案:错)为什么孔门如此重视学1《性恶篇》出自哪一部先秦经典?(A)A、《荀子》B、《韩非子》C、《孟子》D、《论语》2下列哪些选项正确地表述了孔子对“性”的看法?(C)A、人性本恶,其善伪也。
B、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C、性相近,习相远。
D、仁义礼智根于心3【多选题】孔子重视学的原因在于(A)。
A、唯有学习,人才能培养良好的德行。
B、学习改变人的命运。
C、不学习,无以光宗耀祖。
D、不学习难免被社会淘汰。
4【判断题】孔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答案:错)六言六蔽说1“六言六蔽”的“言”是什么意思?(B)A、语言B、文字C、言谈D、方言2“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的“绞”是什么意思?(C)A、费心思B、缠绕C、急刻尖利D、狡诈3【多选题】为什么“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AC)A、学了之后,才能爱所当爱。
B、仁者爱人,容易受蒙蔽。
C、常人之爱常常使其分寸,变得无原则。
D、仁者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成就别人,在常人看来,这是十分愚蠢的做法。
4【判断题】孔子认为,只有天资不好的人才有必要学习。
天生具有善良天性的人没有必要学习。
(答案:错)学是生命之学,为己之学1“今之学者为人”的“为人”如何理解?(B)A、为了他人的福利B、为了取悦人心C、为了与他人和谐共处D、为了帮助他人2下列哪种学习最切合孔子论学的旨意?(C)A、学日语B、学习开车C、学习如何孝顺父母D、研究天文学3《白虎通》把“学”解释成(D)?A、学习B、知识C、实践D、觉4【判断题】“古之学者为己”表明,古人学习是为了完善自己的私德。
(答案:错)何为学1在下列学生中,孔子评价谁为“好学”?(C)A、子路B、子贡C、颜回D、冉伯牛2“不贰过”的意思是(B)?A、不犯大错B、不重复犯错C、从不犯错D、不要两次责怪同一个人的过错3【多选题】在孔子看来,好学的标准是什么?(AD)A、不迁怒B、入则孝C、出则悌D、不贰过4【判断题】孔子认为,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技能,早日成为有用的人。
(答案: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学而时习之”的“时”是什么意思?(C)A、时时刻刻B、经常C、恰逢其时D、准时2“学而时习之”的“习”是什么意思?(B)A、练习B、实践C、复习D、习得3哪一个是为学的最高境界?(C)A、知之B、好之C、乐之D、学以致用4【判断题】之所以要“学而时习”,是为了加强对学习内容的记忆,这样才能学得牢固。
(答案: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在孔子看来,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作“友”?(C)A、同一师门B、性格相合C、志同道合D、同甘共苦2“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出自哪一部文献?(B)A、论语B、礼记C、春秋D、周礼3【多选题】“益者三友”指的是哪三友?(ACD)A、友直B、友善C、友谅D、友多闻4【判断题】孔子认为,当朋友犯错时,应该直截了当地提出批评意见,而不是一味地忍让纵容。
(答案:对)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人不知而不愠”的“愠”是什么意思?(A)A、心中不快B、愤怒C、嫉妒D、怨恨2【多选题】“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反映了什么孔子的什么思想?(CD)A、和而不同B、以德定位C、反求诸己D、名实相副3【判断题】孔子认为,人应该尽可能地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优秀之处,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答案:错)得道成仁,非学不可1子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里的“文”指的是?(D)A、文学B、文章C、文字D、六艺2【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些不属于学习的态度(AC)?A、生而知之B、学而不知C、困而不学D、不学而能3【判断题】学习国学最要紧的是要抓紧时间,博览群书。
(答案:错)4【判断题】孔子是生而知之的圣人。
(答案:错)生命之学,为己之学,如何来学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这里的“罔”如何理解?(B)A、白费苦心B、迷惑而无所得C、灰心丧气D、不知所措2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B)?A、拥有智慧B、修身养性C、扬名显亲D、报效国家3【多选题】下面哪些属于孔子的教育思想?(ABCD)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举一反三D、全面发展4【判断题】孔子所说的学,并不是学习客观知识和客观技能,因此单单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而是要学思结合,不能偏废。
(答案:对)学的目的是成己成物1人可以通过修身,逐渐成为君子。
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理念?(A)A、人性向善B、人性本善C、过而能改,善莫大焉D、学贵自得2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的区分在于(C)A、社会地位B、知识水平C、道德品性D、物质财富3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这里的“敝”是什么意思?(D)A、凋敝B、遗失C、残败D、弄坏4“能近取譬”的“譬”是什么意思(C)?A、晓谕B、说服C、譬喻D、教导5【判断题】孔子认为,人成为君子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日复一日地修炼。
因此,君子是很难实现的人格境界。
(答案:错)6【判断题】颜回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这里的“伐”如何理解?(错)什么是君子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出自哪一部文献?(D)A、《大学》B、《孟子》C、《论语》D、《中庸》2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最符合“仁者不忧”的意思?(B)A、仁者从来都没有忧虑B、仁者不为自己的私利而发愁C、仁者不为他人的事情烦忧D、仁者目光长远,不为眼前的小事烦忧3【判断题】孔子认为,君子是与人为善的好人。
(答案:错)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1“志于道”的“道”是什么意思?(D)A、道路B、方法C、道理D、天道2“据于德”的“德”是什么意思?(C)A、得失B、品德C、自得于身,人行之总名。
D、三从四德3朱子把“游于艺”的“游”解释为(D)?A、优游涵泳B、放松自我C、游乐D、玩物适情4【判断题】孔子主张为学之人要多才多艺,全面发展。
孔子以六艺为教,正是为了培养人的才艺。
(答案:错)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1“兴于诗”的“兴”是什么意思?(C)A、兴奋B、兴盛C、兴起D、振兴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六艺?(A)A、琴B、礼C、射D、书3“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出自哪部文献?(B)A、尚书B、礼记C、论语D、诗经4【判断题】孔子之所以把音乐看作教育的一种手段,在于音乐能够提升人的艺术感。
(答案:错)君子不器1“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出自哪部文献?(C)A、左传B、战国策C、礼记D、孔子家语2子曰:“君子之于天下,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这里的“适”是什么意思?(B)A、合适B、亲近C、舒服D、方才3【判断题】“君子不器”的意思是君子不应该被一技一业所限制,而应努力学习,使诸多德行全面发展。
(答案:对)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周易曰:“利者义之和。
”这里的“义”指的是(B)?A、正义B、人世所宜C、天理D、义人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反映的教育理念是(C)?A、有教无类B、择善而从C、因材施教D、舍生取义3【判断题】“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意思是义利是矛盾的。
君子只能选择义,不能选择利。
(答案:错)君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1君子和小人的一个根本的区别是(A)?A、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B、君子出则孝C、君子对朋友两肋插刀D、君子品德高尚2“君子求诸己”是什么意思?(A)A、君子先要求自己B、君子先考虑自己的利益C、君子凡事都不求别人帮忙D、君子自食其力3“仁者,其言也訒”的“訒”是什么意思?(B)A、少言寡语B、谨厚慎言C、出言严苛D、言出必行4【判断题】孔子反对“巧言令色”,根本原因在于爱说漂亮话的人败坏了社会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