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导读》张汝伦2017
《论语》导读——义、利(共50张PPT)

精编优质 课PPT《 论语》 导读第 六讲— —义、 利(共 50张PP 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精编优质 课PPT《 论语》 导读第 六讲— —义、 利(共 50张PP 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论语》多次讲到义。义在儒家孔门,仅次于礼、仁,并 且是与礼、仁互相联系而不可分的。同仁一样,义是以礼 为主要内容,受礼制约的。到了孟子,就仁义兼言并称了。 孔子提出:重义轻利,先义后利。 所以:子罕(1)言利,与(2)命,与仁。《子罕9·1 》
里仁 4 ·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 (1) 也,无莫 (2) 精编优质课PPT《论语》导读第六讲——义、利(共50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也, 义 (3) 之与比 (4) 。 ‛ 【 注释 】 (1)适,意为亲近、厚待。 意为亲近、厚待。 (2) 莫,疏远、冷淡。 (3) 义,适宜、妥当。 (4) 比,亲近、相近、靠近。 【 译文 】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 按照义去做。” 【 评析 】 这一章里孔子提出对君子要求的基本点之一 ‚ 义之与比。 这里 直接说明了义是君子对于一切天下事物的行事衡量标准,而且这 个标准不是固定的,而是会改变的。
精编优质 课PPT《 论语》 导读第 六讲— —义、 利(共 50张PP 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精编优质 课PPT《 论语》 导读第 六讲— —义、 利(共 50张PP 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季氏16 ·10 孔子曰: ‚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 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 见得思义。 ‛ 【 译文 】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思考的事,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清与 否,听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听清楚,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 温和,容貌要思考是否谦恭,言谈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忠诚, 办事要思考是否谨慎严肃,遇到疑问,要思考是否应该向别 人询问,忿怒时,要思考是否有后患, 获取财利时,要思考 是否合乎义的准则。
论语导读教学大纲

论语导读教学大纲《论语导读》教学大纲学时:18 学分:1 课程类型:任选考查方式:考查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论语导读》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任选专题课,是一门传统文化普及课。
本课程提倡阅读经典原文,引导学生以客观的态度解读孔子的思想,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入、具体的认识。
此外,本课程力图使学生增强独立人格意识,对中国的传统和未来有理性的思考。
二、课程主要内容概括及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介绍儒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孔子的生平;通过阅读《论语》原文,使学生全面掌握孔子的思想;进而结合现实,讨论儒学的现代意义。
要求学生熟读《论语》,以“了解之同情”的态度认识孔子的思想,以“知行合一”的理念学习儒家传统文化。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儒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孔子的生平第一节儒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一)周代的礼乐制度(二)礼崩乐坏与私学的兴起(三)鲁国的历史及传统第二节孔子的生平及《论语》(一)孔子的先世和生平(二)《论语》的成书、体例及传播第二章孔子的思想第一节孔子的政治论(一) 先富后教(二) 礼刑并用(三) “道之以德”(四) 举贤人1第二节孔子的人生论(一)仁与礼(二)义与利(三)君子人格的养成第三节孔子的教育论(一) 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二) 教学的态度和方法第三章儒学的演变与现代意义第一节儒学的演变(一)先秦原始儒学(二)两汉经学(三)程、朱理学(四)陆、王心学(五)新儒学第二节儒学的现代意义(一)民本与民主、人治与法治(二)士与知识分子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通过阅读《论语》原文,全面认识孔子的思想(尤其是人生论)。
教学难点在于古文阅读和孔子思想的归纳。
五、参考书目:(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96 (清)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1990 钱穆《论语新解》,三联书店,2005 毛子水《论语今注今译》,台湾商务印书馆,1979 李泽厚《论语今读》,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52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南怀瑾《论语别裁》,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钱穆《孔子传》,三联书店,2002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李幼蒸《仁学解释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美)本杰明?史华兹《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美)赫伯特?芬格莱特《孔子——即凡而圣》,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李泽厚《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三联书店,2005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三联书店,1996 陈来《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春秋时代的宗教伦理与社会思想》,三联书店,2003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和信仰世界》,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钱逊《先秦儒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7 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三联书店,1988柏杨《丑陋的中国人》,古吴轩出版社,2004郑家栋《现代新儒学》,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六、学时分布: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内容第一节第二节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一节第二节课时 2 2 4 6 1 2 134。
高优指导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七《论语》选读-聆听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18-
对点训练
题目给出几个材料,它们之间有相同、相类或相反的关系,把这几个材料组 合在一起出题,考查考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做这类题要注意找出材料中的核 心内容(总领句、中心句等),思考材料所指向的思想内涵,分析材料中的内在 联系,根据题目要求,全面顾及每一则材料,综合作答。
识是什么?吕不韦认为人的生命是最珍贵的,不可复得的,生命为我所有,高
于一切。回答本题,除了概括孔子和吕不韦两者不同的生命意识以外,还需
要对这两种生命意识分别加以阐述并作出自己的评析。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12-
对点训练
评析短论型解题三方法 1.确定材料所包含的孔子的思想观点。做这类题目,需要充分理解原材料, 梳理其中的思想内涵,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进行分析评价。
专题十七 《论语》选读 ——聆听先哲的教诲
-2-
命题分析
真题试做
近 4 年浙江卷《<论语>选读》阅读考查统计
高考 试卷
选文 来源
涉及 考点
2014 年 2013 年
《论 语·季氏》 《论 语·公冶 长》
孔子的交 友观
《论语·学 而》 《论语·宪 问》 宋·真德秀 《西山读书 记》
孔子的富贵 观 安贫乐道思 想-10-考Fra bibliotek一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考点一评析短论型
题目给定一段或几段《论语》原文或与之相关的古文,要求考生对其进 行分析,评价其思想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论语全部内容原文

论语全部内容原文摘要:一、论语概述1.论语的来源和背景2.论语的主要内容3.论语的哲学思想二、论语的主要章节和观点1.学而篇:学问与道德2.为政篇:政治伦理与治国理政3.八佾舞篇:礼仪与道德修养4.里仁篇:仁爱之道5.公冶长篇:品德与评价6.雍也篇:中庸之道7.述而篇:传承与教育8.泰伯篇:忠诚与孝道9.子罕篇:智慧与品德10.乡党篇:乡土风情与道德11.先进篇:道德品质与选拔人才12.颜渊篇:仁爱之道与政治伦理13.子路篇:治国理政与道德修养14.宪问篇:道德品质与人生境界15.卫灵公篇:治国理政与道德修养16.季氏篇:家庭伦理与社会道德17.阳货篇:道德品质与人生境界18.微子篇:道德品质与忠诚孝道19.子张篇:道德品质与人生境界20.尧曰篇:政治伦理与道德教育三、论语的现代价值1.道德教育与人格培养2.治国理政与政治伦理3.社会伦理与人际关系4.文化传承与教育理念正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内容涉及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思想价值。
学而篇是论语的开篇,强调学问与道德相辅相成,提倡以德治国。
为政篇主要讲述政治伦理和治国理政的原则,强调为政以德,以民为本。
八佾舞篇关注礼仪与道德修养,认为礼仪是道德的外在表现。
里仁篇重点论述仁爱之道,认为仁是儒家道德的核心。
公冶长篇和雍也篇主要评价人物的品德和行为,强调中庸之道。
述而篇和泰伯篇关注传承和教育,强调师德和孝道。
乡党篇和先进篇描述了乡土风情和选拔人才的道德标准。
子罕篇和颜渊篇论述智慧、品德和人生境界。
宪问篇和卫灵公篇探讨治国理政和道德修养。
季氏篇关注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
阳货篇和微子篇论述道德品质和忠诚孝道。
子张篇和尧曰篇强调道德品质和人生境界,以及政治伦理和道德教育。
《论语》的现代价值体现在道德教育与人格培养、治国理政与政治伦理、社会伦理与人际关系、文化传承与教育理念等方面。
超星尔雅论语导读

超星尔雅论语导读
【最新版】
目录
1.超星尔雅论语导读的背景和意义
2.超星尔雅论语导读的主要内容
3.超星尔雅论语导读的价值和影响
正文
超星尔雅论语导读是一部关于《论语》的经典解读之作。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对于后世影响深远。
而超星尔雅论语导读则是对这部经典著作的深入解读,旨在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领悟《论语》的精髓。
首先,超星尔雅论语导读的背景和意义在于,它将《论语》这部古代经典与现代社会的实际相结合,以现代人的视角来解读《论语》。
它不仅对《论语》的原文进行了详细的注解,而且还结合实际,对《论语》中的道理进行了深入的阐述,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论语》中的道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其次,超星尔雅论语导读的主要内容涵盖了《论语》中的各个方面,包括道德、人生、政治、教育等。
例如,它对《论语》中的“仁爱”、“礼义”等概念进行了深入的解读,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儒家的道德观;又如,它对《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等名言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论语》中的学习观和人生观。
最后,超星尔雅论语导读的价值和影响在于,它不仅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领悟《论语》,而且还对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和人生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的儒家文化,从而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种文化。
第1页共1页。
论语导读(第四篇里仁)

《论语》经典名句 (建议记诵和翻译)
•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里仁》4.2) •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4.3) •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 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 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4.5) •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4.8) •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 4.11) •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4.16) •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4.17) •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里仁》4.19) •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 4.21) •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4.24) •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4.25)
• 言出必行
4•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4•24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距离产生美 、
《论语导读完整》课件

深度剖析论语中关于
探讨论语对仁爱和义
解读论语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于礼法
探索论语对知识和修
道德的思考与观点。
理的重视与理解。
和秩序的观点与原则。
养的重要性与指导。
精选论语解读
1
庄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深入解读庄子论语中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2
孟子: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详细解析孟子关于天命和道的重要观点。
3
与儒家文化
探究论语与儒家文化的紧密关系,揭示其核心价值观。
论语成书及传播
1
编纂与传世
了解论语的编纂过程和其如何流传至今。
2
传播与影响
探究论语对社会和人们观念的传播与影响。
3
地位与作用
揭示论语在文化和思想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语内容分析
道与德
仁爱与义理 ❤️
礼法与秩序
知识与修养
《论语导读完整》PPT课
件
本PPT课件旨在全面介绍和分析论语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论语简介”、“论
语成书及传播”、“论语内容分析”和“精选论语解读”。让我们一起深入学习论
语的精神和思想。
论语简介
含义
了解论语的含义,探究其对人们的影响和意义。
作者与起源 ✍️
深入了解论语的作者以及其创作背景和起源。
荀子:性即是命,提高意识,革命尚风
揭示荀子论语中关于性命、提高意识和革命尚风的理念。
结语
本PPT课件只是论语学习的一个简单导读,希望通过此次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
和掌握论语的精神和思想,进一步实践和传承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江苏省无锡市太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3分)材料一钱穆先生曾经说:“孔子所开示者,乃属一种通义,不受时限,通于古今,而义无不然。
故为可贵。
读《论语》者不可不知。
”(《论语新解》)我们今天读《论语》,当然可以把它当作古典来研究,但最主要的是为了思考今天的问题。
长期以来,对孔子的学说,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即《论语》主要是关于个人修养和行为的论说。
但《论语》的主旨,不仅是关于个人的完善,更是关于文明的完善。
人的完善为的是文明的完善。
孔子要学生“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
“君子儒”和“小人儒”的区分在于,“君子儒”关心的不仅是自己的完善,更有对人类的责任。
庄子曾提出“内圣外王”四个字,后来被人们用来概括儒家学派的特色。
但是我们要注意,“内圣”和“外王”其实并不能分开讲。
在儒家那里,“内圣”是“外王”的准备,“外王”是“内圣”的目标。
虽然孔子自己当时面临的问题有其特殊性,但是孔子的思考却能超越时代的限制而具有久远的意义。
这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读《论语》,也是为什么今天很多人在读《论语》的时候,感受到的并不只是古代的智慧,而更多的是对于今天的指导和启示。
当然了,我们不能太实用主义,不能说读了《论语》以后,做任何事情都无往而不利。
《论语》主要给我们指出了堂堂正正的做人做事的方向。
《论语》被很多人看作是中国的第一书。
有一位江户时代的日本哲学家甚至说,《论语》是“最上至极宇宙第一书”。
在前现代的中国,《论语》更是几乎每一个识字的中国人都要读的书。
它不仅影响了读书人的思想,更影响了整个中华文明和中国社会。
当然,到了近现代,孔子和《论语》的命运并不太好,经常被人当作替罪羊。
在最近一百多年时间里,《论语》不是被批判,就是被忽视。
但是不管怎么说,孔子的思想已经成为中国人文化基因的一部分。
读《论语》和孔子,实际上也在思考我们自己的生命,思考人类文明的生命和前途。
孔子是我们思考的老师,也是我们思考的伙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是属于全人类的经典1 下列选项中,哪一部经典不属于“四书”?(C)A、《论语》B、《孟子》C、《孝经》D、《中庸》2【多选题】人类文明史上的经典必须满足哪些条件?(AC)A、经受了时间与历史的考验B、深受古今中外读者的拥戴C、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出类拔萃D、销量永居榜首3【判断题】《论语》为孔子亲手所写。
(答案:错)研读《论语》的现实意义1“内圣外王”最先出自哪部文献?(C)A、《论语》B、《孟子》C、《庄子》D、《道德经》2【多选题】孟子评价孔子为“圣之时者”。
这里的“时”有哪些意思?(ACD)A、孔子平日里做事都很准时B、孔子思考着时代的根本问题C、孔子能根据时代的需求回应时代的问题D、孔子为人处世都合乎中道,无可无不可3【判断题】孔子没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原因在于他代表的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答案:错)孔子的生平1“知人论世”是哪位思想家的理论?(B)B、孟子C、孔子D、曾子2孔子的祖先是哪里人?(D)A、安徽B、陕西C、山东D、河南3【判断题】从“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可以看出,孔子只是把俎豆当作很普通的玩具来玩耍。
(答案:错)孔子治学1孔子几岁有志于学?(B)A、12B、15C、18D、20 2 孔子读哪一部经典时韦编三绝?(C)A、《诗经》B、《尚书》C、《周易》D、《春秋》3【判断题】在孔子之前,社会上并不存在作为一门职业的儒生团体。
(答案:错)4【判断题】孔子区分了“君子儒”与“小人儒”,赋予了“儒”以崭新的意义与使命。
(答案:对)孔子从政1【多选题】孔子当政时期所施行的有远见的政治举措有哪些?(AB)A、夹谷之会B、诛杀少正卯2【多选题】孔子“堕三都”,针对的是哪三家?(ACD)A、叔孙氏B、赵孙氏C、季孙氏D、孟孙氏3【判断题】孔子认为,臣子必须对君王绝对地服从。
即使君主不行君道,臣子也要对君主不离不弃。
(答案:错)孔子周游列国1孔子周游列国长达几年?(B)A、13B、14C、20D、22 2 下列哪一个国家,孔子周游列国时没有去过?(C)B、郑C、秦D、齐3【多选题】孔子晚年从事的最主要的活动是()AB。
A、著书立说B、教导学生4【判断题】孔子认为,师生关系是双向的伦理关系,彼此都有一定的责任与义务。
(答案:对)孔子的历史地位1 下列哪个称号不属于孔子?(D)A、至圣先师B、素王C、万世师表D、文成公2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出自哪位思想家?(C)A、周敦颐B、朱熹C、张载D、曾国藩3【多选题】孔子的历史功绩在于(AC)A、奠定文明B、统一天下C、教化众生D、制礼作乐4【判断题】孔子认为,修身与治国属于不同的范畴。
两者关系不大。
(答案:错)周代的社会制度1 孔子最服膺以下哪个朝代的政治理念?(B)A、夏朝B、周朝2《殷周制度论》是哪位学者的作品?(B)A、陈寅恪B、王国维3【判断题】《殷周制度论》分析了周朝取代殷朝的原因,认为周胜殷在于周朝的统治者制定了富国强兵的制度。
(答案:错)奠定文明,教化苍生1“有教无类”的“类”是什么意思?(D)A、类似B、人类C、好像D、类别2【多选题】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是(BC)?A、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
B、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辅相成。
C、物质文明发展,精神文明未必会发展。
D、物质文明的发展必然会导致精神文明的退步。
3【判断题】孔子认为,社会长治久安的前提在于制定一套完善的社会制度。
(答案:错)为什么孔门如此重视学1《性恶篇》出自哪一部先秦经典?(A)A、《荀子》B、《韩非子》C、《孟子》D、《论语》2下列哪些选项正确地表述了孔子对性”的看法?(C)A、人性本恶,其善伪也。
B、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C、性相近,习相远。
D、仁义礼智根于心3【多选题】孔子重视学的原因在于(A)。
A、唯有学习,人才能培养良好的德行。
B、学习改变人的命运。
C、不学习,无以光宗耀祖。
D、不学习难免被社会淘汰。
4【判断题】孔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答案:错)六言六蔽说1“六言六蔽”的“言”是什么意思?(B)A、语言B、文字C、言谈D、方言2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的绞”是什么意思?(C)A、费心思B、缠绕C、急刻尖利D、狡诈3【多选题】为什么“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AC)A、学了之后,才能爱所当爱。
B、仁者爱人,容易受蒙蔽。
C、常人之爱常常使其分寸,变得无原则。
D、仁者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成就别人,在常人看来,这是十分愚蠢的做法。
4【判断题】孔子认为,只有天资不好的人才有必要学习。
天生具有善良天性的人没有必要学习。
(答案:错)学是生命之学,为己之学1“今之学者为人”的“为人”如何理解?(B)A、为了他人的福利B、为了取悦人心C、为了与他人和谐共处D、为了帮助他人2下列哪种学习最切合孔子论学的旨意?(C)A、学日语B、学习开车C、学习如何孝顺父母D、研究天文学3《白虎通》把“学”解释成(D)?A、学习B、知识C、实践D、觉4【判断题】“古之学者为己”表明,古人学习是为了完善自己的私德。
(答案:错)何为学1在下列学生中,孔子评价谁为“好学”?(C)A、子路B、子贡C、颜回D、冉伯牛2不贰过”的意思是(B)?A、不犯大错B、不重复犯错C、从不犯错D、不要两次责怪同一个人的过错3【多选题】在孔子看来,好学的标准是什么?(AD)A、不迁怒B、入则孝C、出则悌D、不贰过4【判断题】孔子认为,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技能,早日成为有用的人。
(答案: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 “学而时习之”的“时” 是什么意思?(C)A、时时刻刻B、经常C、恰逢其时D、准时2学而时习之”的’习”是什么意思?(B)A、练习B、实践C、复习D、习得3哪一个是为学的最高境界?(C)A、知之B、好之C、乐之D、学以致用4【判断题】之所以要“学而时习”,是为了加强对学习内容的记忆,这样才能学得牢固。
(答案: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 在孔子看来,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作“友”?(C)A、同一师门B、性格相合C、志同道合D、同甘共苦2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出自哪一部文献?(B)A、论语B、礼记C、春秋D、周礼3【多选题】“益者三友”指的是哪三友?(ACD)A、友直B、友善C、友谅D、友多闻4【判断题】孔子认为,当朋友犯错时,应该直截了当地提出批评意见,而不是一味地忍让纵容。
(答案:对)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人不知而不愠”的“愠”是什么意思?(A)A、心中不快B、愤怒C、嫉妒D、怨恨2【多选题】“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反映了什么孔子的什么思想?(CD)A、和而不同B、以德定位C、反求诸己D、名实相副3【判断题】孔子认为,人应该尽可能地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优秀之处,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答案:错)得道成仁,非学不可1子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里的“文”指的是?(D)A、文学__ ,、十、、八B、文早C、文字D、六艺2【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些不属于学习的态度(AC)?A、生而知之B、学而不知C、困而不学D、不学而能3【判断题】学习国学最要紧的是要抓紧时间,博览群书。
(答案:错)4【判断题】孔子是生而知之的圣人。
(答案:错)生命之学,为己之学,如何来学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这里的“罔”如何理解?(B)A、白费苦心B、迷惑而无所得C、灰心丧气D、不知所措2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B)?A、拥有智慧B、修身养性C、扬名显亲D、报效国家3【多选题】下面哪些属于孔子的教育思想?(ABCD)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举一反三D、全面发展4【判断题】孔子所说的学,并不是学习客观知识和客观技能,因此单单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而是要学思结合,不能偏废。
(答案:对)学的目的是成己成物1 人可以通过修身,逐渐成为君子。
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理念?(A)A、人性向善B、人性本善C、过而能改,善莫大焉D、学贵自得2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的区分在于(C)A、社会地位B、知识水平C、道德品性D、物质财富3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这里的’敝”是什么意思?(D)A、凋敝B、遗失C、残败D、弄坏4 '能近取譬”的譬”是什么意思(C)?A、晓谕B、说服D、教导5【判断题】孔子认为,人成为君子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日复一日地修炼。
因此,君子是很难实现的人格境界。
(答案:错)6【判断题】颜回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这里的“伐”如何理解?(夸耀)这题有毒什么是君子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出自哪一部文献?(D)A、《大学》B、《孟子》C、《论语》D、《中庸》2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最符合仁者不忧”的意思?(B)A、仁者从来都没有忧虑B、仁者不为自己的私利而发愁C、仁者不为他人的事情烦忧D、仁者目光长远,不为眼前的小事烦忧3【判断题】孔子认为,君子是与人为善的好人。
(答案:错)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1“志于道”的“道”是什么意思?(D)A、道路B、方法C、道理D、天道2据于德”的德”是什么意思?(C)A、得失B、品德C、自得于身,人行之总名。
D、三从四德3朱子把游于艺”的游”解释为(D)?A、优游涵泳B、放松自我C、游乐D、玩物适情4【判断题】孔子主张为学之人要多才多艺,全面发展。
孔子以六艺为教,正是为了培养人的才艺。
(答案:错)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1“兴于诗”的“兴”是什么意思?(C)A、兴奋B、兴盛C、兴起D、振兴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六艺?(A)B、礼C、射D、书3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出自哪部文献?(B)A、尚书B、礼记C、论语D、诗经4【判断题】孔子之所以把音乐看作教育的一种手段,在于音乐能够提升人的艺术感。
(答案:错)君子不器1 “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出自哪部文献?(C)A、左传B、战国策C、礼记D、孔子家语2子曰:君子之于天下,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这里的’适”是什么意思?(B)A、合适B、亲近C、舒服D、方才3【判断题】“君子不器”的意思是君子不应该被一技一业所限制,而应努力学习,使诸多德行全面发展。
(答案:对)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周易曰:“利者义之和。
”这里的“义”指的是(B)?A、正义B、人世所宜C、天理D、义人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反映的教育理念是(C)?A、有教无类B、择善而从C、因材施教D、舍生取义3【判断题】“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意思是义利是矛盾的。
君子只能选择义,不能选择利。
(答案:错)君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1 君子和小人的一个根本的区别是(A)?A、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B、君子出则孝C、君子对朋友两肋插刀D、君子品德高尚 2 '君子求诸己”是什么意思?(A)A、君子先要求自己B、君子先考虑自己的利益C、君子凡事都不求别人帮忙D、君子自食其力3“仁者,其言也訒”的“訒”是什么意思?(B)A、少言寡语B、谨厚慎言C、出言严苛D、言出必行4【判断题】孔子反对“巧言令色”,根本原因在于爱说漂亮话的人败坏了社会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