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平均法例题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及例题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及例题移动加权平均法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也是经济学分析中非常重要的工具之一。
它能够把一系列历史时间序列中的数据进行加权,以更准确地反映市场景况。
本文将介绍移动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公式及一个相关的实例题。
移动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公式移动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X/∑W)其中:X表示第i个历史时间序列中的数据;W表示第i个历史时间序列中数据的权重。
以下是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上述计算公式:假设有4个历史时间序列,即X1,X2,X3,X4,将计算其移动加权平均值。
首先,计算各历史时间序列数据的权重:权重W1=0.25权重W2=0.3权重W3=0.2权重W4=0.25然后计算移动加权平均值:移动加权平均=(X1*W1+X2*W2+X3*W3+X4*W4)/(W1+W2+W3+W4)例题假设有4个历史时间序列,即X1,X2,X3,X4,对应的值分别为:X1=32,X2=35,X3=37,X4=40。
计算它们的移动加权平均值。
解:首先,计算历史时间序列中数据的权重:权重W1=0.25权重W2=0.3权重W3=0.2权重W4=0.25然后计算移动加权平均值:移动加权平均=(X1*W1+X2*W2+X3*W3+X4*W4)/(W1+W2+W3+W4)移动加权平均=(32*0.25+35*0.3+37*0.2+40*0.25)/(0.25+0.3+0.2+0.25)移动加权平均=36.25故移动加权平均值为36.25。
结论本文介绍了移动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公式及一个实例题。
通过本文,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利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来更加精确地反映市场景况。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经济学分析中一种重要的工具,因此学习与掌握是十分必要的。
移动加权平均法例题

表1-5D商品购销明细账(移动加权平均法)单位:元
日期
摘要
收入
发出
结存
月
日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5
1
期初 余额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50
10
1 500
5
购入
100
12
1 200
250
10.8
2 700
11
销售
200
10.8
2 160
50
10.8
540
16
购入
200
14
2 800
250
13.36
3 340
20
销售
100
13.36
1 336
150
13.36
2 004
23
购入
100
15
1 500
250
14.016
3 504
27
销售
100
14.016
1401.6
150
14.016
2102.4
30
本期 合计
400
-
5 500
400
-
4897.6
150
14.016
2102.4
日购入存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150x10100x12150100月16日购入存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50x108200x1450月23日购入存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150x1336100x15150如表15所示采用加权平均成本法得出的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结存存货成本分别为489736表15d商品购销明细账移动加权平均法日期摘要收入发出结存数量单价金额数量单价金额数量单价金额期初余额15010购入1001220025010870011销售2001081605010854016购入200148002501336340可编辑精选文档20销售1001336336150133600423购入100155002501401650427销售1001401401615014016102430本期合计400500400897615014016
简单移动平均法案例

简单移动平均法案例
那我就来讲个简单移动平均法的小案例哈。
就说小明是个卖水果的小商贩,他特别精明,想预测一下接下来苹果每天大概能卖多少呢。
他就想到了这个简单移动平均法。
比如说啊,他先记录了过去5天苹果的销售量。
第一天卖了10个,第二天12个,第三天8个,第四天15个,第五天13个。
那这5天的销售量总和就是10 + 12 + 8 + 15 + 13 = 58个。
简单移动平均嘛,就是求这5个数的平均数,那平均每天就卖58÷5 = 11.6个。
这个11.6呢,就可以大概当成是接下来一天苹果销售量的一个预测值啦。
然后呢,又过了一天,第六天的数据出来了,卖了14个。
这时候呢,小明要是想再预测第七天的销售量,他就不能再用最开始那5天的数据啦。
他得把第一天的数据去掉,加上第六天的数据,也就是12 + 8 + 15 + 13+ 14 = 62个,再除以5呢,就得到12.4个。
这个12.4就是新的预测值啦。
你看,就像这样,简单移动平均法就像是一个小助手,帮着小明根据之前的销售情况,大概估摸出接下来苹果能卖多少。
这样小明就可以根据这个预测去准备合适数量的苹果,不至于准备太多卖不掉,或者准备太少不够卖啦。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例题

移动加权平均法例题及解析是什么?
移动加权平均法例题及解析如下。
一、移动加权平均法例题。
某公司月初甲产品结存金额一千块,结存数量20件,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价;本月10日和20日甲产品分别采购入库400件和500件,单位成本分别为五十二和五十三;本月15日和25日分别发出该产品380件和400件。
该甲产品月末结存余额为多少。
二、移动加权平均法答案解析。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是:移动平均单价=(原有库存的成本+本次进货的成本)/(原有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存货当前移动平均单价。
10日单价:(1000+400×52)/(20+400)=51.90。
15日结转成本:380×51.90=19722。
20日单价:(1000+400×52-19 722+500×53)/(40+500)=52.92。
25日结转成本:400×52.92=21168。
月末结存额:1000+400×52+500×53-19722-21168=7410。
移动加权平均法公式例题

移动加权平均法公式例题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的合计额,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数量的合计数,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法的优点:能够使企业管理层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
移动加权平均法的缺点:由于每次进货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位成本,计算工作量比较大,对收发货较频繁的企业不适用。
一次移动平均法例题比较优劣

一次移动平均法例题比较优劣
什么是移动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是用一组最近的实际数据值来预测未来一期或几期内产品的需求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移动平均法适用于即期预测。
当产品需求既不快速增长也不快速下降,且不存在季节性因素时,移动平均法能有效地消除预测中的随机波动,是非常有用的。
移动平均法根据预测时使用的各元素的权重不同,可以变为加权移动平均。
移动平均法是一种简单平滑预测技术,它的基本思想是:根据时间序列资料、逐项推移,依次计算包含一定项数的序时平均值,以反映长期趋势的方法。
因此,当时间序列的数值由于受周期变动和随机波动的影响,起伏较大,不易显示出事件的发展趋势时,使用移动平均法可以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显示出事件的发展方向与趋势(即趋势线),然后依趋势线分析预测序列的长期趋势。
移动平均法的优缺点
使用移动平均法进行预测能平滑掉需求的突然波动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但移动平均法运用时也存在着如下问题:
1、加大移动平均法的期数(即加大n值)会使平滑波动效果更好,但会使预测值对数据实际变动更不敏感;
2、移动平均值并不能总是很好地反映出趋势。
由于是平均值,预测值总是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而无法预计会导致将来更高或更低的波动;
3、移动平均法要由大量的过去数据的记录。
移动加权平均法例题

移动加权平均法例题
移动加权平均法例题
移动加权平均法例题
【教材例1-29】假设甲公司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核算企业存货,作为D商品本期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如表1-5所示。
从表中看出,存货的平均成本从期初的10元变为期中的元、元,再变成期末的元。
各平均成本计算如下: 5月5日购入存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150×10+100×12 )(150+100)=(元) ×,200×14)(50,200)=(元) 5月16日购入存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50
5月23日购入存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150×,100×15)(150,100)=(元) 如表1-5所示,采用加权平均成本法得出的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结存存货成本分别为4 元和2 元。
表1-5 D商品购销明细账(移动加权平均法) 单位:元日期收入发出结存
摘要月日数量单价金额数量单价金额数量单价金额
期初 5 1 150 10 1 500 余额
5 购入 100 12 1 200 250 2 700
11 销售 200 2 160 50 540
16 购入 200 14 2 800 250 3 340
20 销售 100 1 336 150 2 004
23 购入 100 15 1 500 250 3 504
100 27 销售 1 150 2
本期 30 400 - 5 500 400 - 4 150 2 合计
相关文档:
更多相关文档请访问:。
移动平均法

• Yt+T = Zt+T*āt • Y2007+5= 98.6+5*(-0.1)
作业: 作业: 已知某配送中心1990-2011的成本投入对 已知某配送中心 的成本投入对 应如下: 、 、 、 、 、 、 、 应如下:60、62、75、90、90、92、81、 92、100、50、52、82、72、81、95、107、 、 、 、 、 、 、 、 、 、 96、97、95、96、100、98(单位是百万元) 、 、 、 、 、 (单位是百万元) 请用移动平均数求2012年的成本投入预测 年的成本投入预测? 请用移动平均数求2012年的成本投入预测? (N=7) )
3、移动平均法 、
对时间序列观察值, 对时间序列观察值,由远及近按一定跨越期 计算的一种预测方法。 计算的一种预测方法。 适用于: 适用于: 1、既有趋势变动又有波动的时间序列 、 2、有波动的季节变动现象 、 种类:短序列移动平均法( 种类:短序列移动平均法( < 20个) 个
(用简单或加权平均 ) 用简单或加权平均
50 52 56 57 60 72 81 82 90 90 92 81 92 100 95 107 96 97 97 96 98 100
观察值
仓储成本Xt 仓储成本Xt
Zt
at
ātΒιβλιοθήκη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长序列移动平均法( 长序列移动平均法( > 20个) 个
长序列移动平均法( 长序列移动平均法( > 20个) 个 公式如下: 公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