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大全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ADSL是在无中继的用户环路网上,使用有负载电话线提供高速数字接入的传输技术,对少量使用宽带业务的用户是一种经济快速的接入方法.其特点是可在现有任意双绞线上传输,误码率低,下行数字信道的传输速率可达6Mbps,上行数字信道的传输速率可达144kbps或384kbps;模拟用户话路独立;采用线路码.)ATM:异步传输模式A TM是一种分组交换和复用技术.A TM用固定长度的分组(称为信元)发送信息,每个信元在其头部包含一个VCI,VCI提供一种方法,以创建多条逻辑信道,并在需要时进行多路复用.因为信元长度固定,信元可能包含无用的比特.)CAE:计算机辅助工程)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 T:计算机辅助测试)CSMA/CD:随机争用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即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 方法.是Ethernet的核心技术.)ENIAC:1946年在美国宾州大学问世的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FTP:文件传输服务(FTP)是因特网中最早的服务功能之一,FTP服务采用典型的客户机/服务器工作模式,FTP服务为计算机之间双向文件传输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它允许用户将本地计算机中的文件上载到远端的计算机中,或将远端计算机中的文件下载到本地计算机中.)IDSL:基于ISDN的数字用户线路(IDSL),ISDN从其现在的应用来说也可以算作DSL技术中的一种.IDSL可以认为是ISDN技术的一种扩充,它用于为用户提供基本速率BRI(128kbps)的ISDN业务,但其传输距离可达5km,其主要应用场合有远程通信和远程办公室连接.)IEEE: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推动开放系统参考模型与网络协议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网络理论体系的形成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但它同时也面临着TCP/IP严峻的挑战.)JPEG: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联合制定的.是适合于连续色调.多级灰度.彩色或单色静止图像的国际标准.)MFLOPS:有些机器为了考查单字长浮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也用MFLOPS来表示处理速度.)MIPS:表示单字长定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即每秒执行一百万条指令.)MPC:多媒体计算机)MPEG:MPEG是ISO/IEC委员会的第11172号标准草案,包括MPEG视频.MPEG音频和MPEG系统三部分.MPEG要考虑到音频和视频的同步,联合压缩后产生一个电视质量的视频和音频压缩形式的位速为5Mbps的单一流.)MTBF:指多长时间系统发生一次故障.)MTTR:指修复一次故障所需要的时间.)OLE:是对象链接和嵌入,它是一种实现多种媒体片段集成与处理的有效技术.利用它可以在用户文件中自如地加入表格.声音.图形.图像及视频等,而且所有链接与嵌入的数据都作为一个对象来对待,并提供了文件中的对象进行显示.编辑.修改和播放的操作.)OSI: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最著名的ISO标准是ISO/IEC7498,又称为X.200建议.该体系结构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连的七层框架,即ISO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在这一框架下进一步详细规定了每一层的功能,以实现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互连性.互操作性和应用的可移植性.)P×64:P×64,是CCITT的H.261号建议,P为可变参数,取值范围是1~)该标准的目标是可视电话和电视会议,它可以覆盖整个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信道.当P1或2时,只支持每秒帧数较少的视频电话,P>6时可支持电视会议.)RADSL:速率自适应数字用户线(RADSL),RADSL提供的速率范围与ADSL基本相同,也是一种提供高速下行.低速上行并保留原语音服务的数字用户线.与ADSL的区别在于:RADSL 的速率可以根据传输距离动态自适应,当距离增大时,速率降低,这样可以供用户灵活选择传输服务.)SDSL:单线路数字用户线(SDSL),SDSL是对称的DSL技术,与HDSL的区别在于只使用一对铜线.SDSL可以支持各种要求上.下行通信速率相同的应用,该技术现在已可提供,在双线电路中运行良好.不过标准尚未最终确立.)SET:安全电子交易SET是由VISA和MASTERCARD所开发的开放式支付规范,是为了保证信用卡在公共因特网上支付的安全而设立的.私有密钥加密技术和公用密钥加密技术是两种最基本的加密技术.目前,SET协议使用以这两种技术为基础的数字信封技术.数字签名技术.信息摘要技术以及双重签名技术,保证信息传输和处理的安全.)SNA:世界上第一个网络体系结构,是IBM公司于1974年提出的,命名为: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SNMP:是由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theInternetEngineeringTaskForce)提出的面向Internet的管理协议,其管理对象包括网桥.路由器.交换机等内存和处理能力有限的网络互联设备.SNMP采用轮询监控的方式,管理者隔一定时间间隔向代理请求管理信息,管理者根据返回的管理信息判断是否有异常事件发生.SNMP位于ISOOSI参考模型的应用层,它遵循ISO的网络管理模型.SNMP模型由管理节点和代理节点构成,采用的是代理/管理站模型.)SPOOLing:是同时的外围设备联机操作,它是为解决独占设备数量少.速度慢.不能满足众多进程的要求,而且在进程独占设备期间设备利用率又比较低的情况而提出的一种设备管理技术.它是一种虚拟设备技术,其核心思想是在一台共享设备(通常是高速.大容量磁盘)上模拟独占设备的操作,把一台低速的独占设备改造成若干台可并行操作的虚拟设备,即把独占设备变成逻辑SSE:意为流式的单指令流.多数据流扩展指令.)VDSL: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是在在ADSL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在很短的双绞铜线上传送比ADSL更高速的数据,其最大的下行速率为51Mbps~55Mbps,传输线长度不超过300m;当传输速率在13Mbps以下时,传输距离可达到5km,上行速率则为6Mbps以上.为了实时传输压缩视频信号,VDSL采用前向纠错(FEC)编码技术进行传输差错控制,并使用交换技术纠正由于脉冲噪声产生的突发误码.和ADSL相比,VDSL传输带宽更高,而且由于传输距离缩短,码间干扰小,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简化,成本将显著降低.)WWW的客户程序:WWW的客户程序在因特网上被称为WWW浏览器(browser),它是用来浏览因特网上的WWW页面的软件.在WWW服务系统中,WWW浏览器负责接收用户的请求,并利用HTTP协议将用户的请求传送给WWW服务器.在服务器请求的页面送回到浏览器后,浏览器再将页面进行解释,显示在用户的屏幕上.)WWW服务:WWW服务采用客户机/服务器工作模式.它以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与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为基础,为用户提供界面一致的信息浏览系统.在WWW服务系统中,信息资源以页面(也称网页或Web页)的形式存储在服务器(通常称为Web站点)中,这些页面采用超文本方式对信息进行组织,通过链接将一页信息接到另一页信息,这些相互链接的页面信息既可放置在同一主机上,也可放置在不同的主机上.页面到页面的链接信息由统一资源定位符URL维持,用户通过客户端应用程序,即浏览器,向WWW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根据客户端的请求内容将保存在服务器中的某个页面返回给客户端,浏览器接收到页面后对其进行解释,最终将图.文.声并茂的画面呈现给用户.a)安全策略:安全策略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为保证提供一定级别的安全保护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安全策略模型包括了建立安全环境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威严的法律.先进的技术和严格的管理.)安全威胁:是指某个人.物.事件或概念对某一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或合法性所造成的危害.某种攻击就是某种威胁的具体实现.安全威胁可分为故意的和偶然的两类.故意威胁又可进一步分为被动和主动两类.b)版本: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版本,版本序号往往能简单地反映出性能的优劣.)编译程序:把高级语言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目标程序的工具,有两种类型:解释程序与编译程序.编译程序是把输入的整个源程序进行全部翻译转换,产生出机器语言的目标程序,然后让计算机执行从而得到计算结果.如FORTRAN.COBOL.Pascal和C等语言就是如此.编译程序的优点是执行速度比较快.)病毒:病毒是能够通过修改其他程序而.感染.它们的一种人为编制的程序,修改后的程序里面包含了病毒程序的一个副本,这样它们就能够继续感染其他程序.)不对称型加密算法:不对称型加密算法也称公开密钥算法,其特点是有二个密钥(即公用密钥和私有密钥),只有二者搭配使用才能完成加密和解密的全过程.由于不对称算法拥有二个密钥,它特别适用于分布式系统中的数据加密,在Internet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公用密钥在网上公布,为数据发送方对数据加密时使用,而用于解密的相应私有密钥则由数据的接收方妥善保管.)不可剥夺方式:即一旦把CPU分配给一个进程,它就一直占用CPU,直到该进程自己因调用原语操作或等待I/O而进入阻塞状态,或时间片用完时才让出CPU,重新执行进程调度.)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这样一些程序模块的集合--它们能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及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控制程序的执行,并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功能,使得用户能够灵活.方便.有效地使用计算机,使整个计算机系统能高效地运行.操作系统有两个重要的作用:(1)管理系统中的各种资源.操作系统就是资源的管理者和仲裁者,由它负责资源在各个程序之间的调度和分配,保证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得以有效的利用.(2)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界面.c)超标量(superscalar)技术:通过内置多条流水线来同时执行多个处理,其实质是以空间换取时间.在经典奔腾中,它由两条整数指令流水线(U指令流水线和V指令流水线)和一条浮点指令流水线组成.)超流水线(superpipeline)技术:超流水线是通过细化流水.提高主频,使得在一个机器周期内完成一个甚至多个操作,其实质是以时间换取空间.经典奔腾的每条整数流水线都分为四级流水,即指令预取.译码.执行和写回结果.它的浮点流水线可分为八级流水,前四级与整数流水线相同,后四级则包括两级浮点操作.一级四舍五入及写回浮点运算结果和一级为出错报告.)超媒体:超媒体技术是一种典型的数据管理技术,它是由称为结点和表示结点之间联系的链组成的有向图(网络),用户可以对其进行浏览.查询和修改等操作.)超媒体:当信息载体不限于文本时,称之为超媒体.)超文本传输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是WWW客户机与WWW服务器之间的应用层传输协议.HTTP协议是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协议,为了保证WWW 客户机与WWW服务器之间通信不会产生二义性,HTTP精确定义了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的格式.HTTP会话过程包括以下4个步骤:①连接(Connection).②请求(Request).③应答(Response).④关闭(Close).)超文本概念:概括地说,超文本就是收集.存储和浏览离散信息以及建立和表现信息之间关系的技术.传统文本都是线性的,读者必须一段接一段.一页一页顺序阅读.而超文本是非线性的,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阅读哪一部分的内容.从本质上讲,超文本更符合人的思维方式.人的思维本来就不总是线性的,由一事物同时可能联想到多个事物.)城域网:城域网MAN(MetropolitanAreaNetwork)是介于广域网与局域网之间的一种高速网络.城域网设计的目标是要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连的需求,以实现大量用户之间的数据.语音.图形与视频等多种信息的传输功能.早期的城域网产品主要是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FiberDistributedDataInterface).)程序:是由指令序列组成的,告诉计算机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主要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由于现在的计算机还不能理解人类的自然语言,所以还不能用自然语言编写计算机程序.)程序并发性:所谓程序并发性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同时存在有多个程序,宏观上看,这些程序是同时向前推进的.在单CPU环境下,这些并发执行的程序是交替在CPU上运行的.程序的并发性具体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用户程序与用户程序之间并发执行;用户程序与操作系统程序之间并发执行.)传输介质:传输介质是网络中连接收发双方的物理通路,也是通信中实际传送信息的载体.网络中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和无线与卫星通信信道.)传送时间:传送时间信息在磁盘和内存之间的实际传送时间叫传送时间.)唇同步:在多媒体信号传输的过程中,如果图像与语言没有同步,人物说话的口型与声音不吻合,观众就感觉很不舒服.这种相关音频流与视频流之间的同步叫做\.唇同步\..唇同步要求音频与视频之间的偏移在±80ms内,这样多数观众都不会感到偏移的存在.对于音频业务,例如打电话,允许的最大时延是0-25s,时延抖动应小于10ms,否则通话人就觉得对话不通畅.d)当前目录:系统为用户提供一个目前正在使用的工作目录,称为当前目录.)低级语言:在编程中,人们最早使用机器语言.因为它使用最贴近机器硬件的二进制代码,所以称为低级语言.)电子邮件服务:电子邮件服务(又称E-mail服务)是目前因特网上使用最频繁的一种服务,它为因特网用户之间发送和接收消息提供了一种快捷.廉价的现代化通信手段,电子邮件服务采用客户机/服务器工作模式.)断点:发生中断时被打断程序的暂停点称为断点.)对称型加密:对称型加密使用单个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或解密,其特点是计算量小.加密效率高.但是此类算法在分布式系统上使用较为困难,主要是密钥管理困难,从而使用成本较高,安全性能也不易保证.这类算法的代表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广泛使用的DES算法(DigitalEncryptionStandard).(peertopeer)网络:在局域网中,如果每台计算机在逻辑上都是平等的,不存在主从关系,就称为对等(peertopeer)网络.)多媒体技术:是对文本.声音.图形和图像进行处理.传输.存储和播放的集成技术.)多能奔腾:所谓多能奔腾就是在经典奔腾的基础上增加了MMX(多媒体扩充技术)功能.)多重处理:是指多CPU系统,它是高速并行处理技术中最常用的体系结构之一.f)反汇编程序:把机器语言程序\.破译\.为汇编语言程序的工具,就称为反汇编程序.)防火墙:防火墙是指设置在不同网络(如可信任的企业内部网和不可信的公共网)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它可通过监测.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尽可能地对外部屏蔽网络内部的信息.结构和运行状况,以此来实现网络的安全保护.防火墙总体上分为包过滤.应用级网关和代理服务器等几大类型.)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指限制系统资源中的信息只能流到网络中的授权个人或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也是通过通信网络将物理上分布的具有自治功能的数据处理系统或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协作完成任务.)分时系统:分时系统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联机地使用计算机.一台分时计算机系统连有若干台终端,多个用户可以在各自的终端上向系统发出服务请求,等待计算机的处理结果并决定下一个步骤.操作系统接收每个用户的命令,采用时间片轮转的方式处理用户的服务请求,即按照某个次序给每个用户分配一段CPU时间,进行各自的处理.对每个用户而言,仿佛\.独占\.了整个计算机系统.具有这种特点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分时系统.)分支预测:在流水线运行时,总是希望预取到的指令恰好是处理器将要执行的指令.当进行循环操作时,就会遇到要不要转移的问题.一旦转移成功,而并未预取到转移后需要执行的指令,这时流水线就会断流,从而必须重新取指令,这就影响了处理速度.为此,在奔腾芯片上内置了一个分支目标缓存器,用来动态地预测程序分支的转移情况,从而使流水线的吞吐率能保持较高的水平.)服务质量:服务质量(QoS)是指用户和应用程序所看到的网络的性能指标,如延时.丢失和损坏,损坏(corruption)是指由于量化.压缩和丢失造成的能被用户感知的信息质量的降低.g)固定分区:是指系统将内存划分为若干大小固定的分区,当作业申请内存时,系统为其选择一个适当的分区,并装入内存运行.由于分区大小是事先固定的,因而可容纳作业的大小受到限制,而且当用户作业的地址空间小于分区的存储空间时,浪费了一些存储空间.)故障:故障就是出现大量或者严重错误需要修复的异常情况.)故障管理:故障管理是对计算机网络中的问题或故障进行定位的过程.)管道:是连接两个进程之间的一个打开的共享文件,专用于进程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发送进程可以源源不断地从管道一端写入数据流,接收进程在需要时可以从管道的另一端读出数据.)广域网:广域网W AN(WideAreaNetwork)也称为远程网.它所覆盖的地理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广域网覆盖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形成国际性的远程网络.广域网的通信子网主要使用分组交换技术.h)哈佛结构:经典奔腾有两个8KB(可扩充为12KB)的超高速缓存,一个用于缓存指令,一个用于缓存数据,这就大大提高了访问Cache的命中率,从而不必去搜寻整个存储器,就能得到所需的指令与数据.这种把指令与数据分开存取的结构称为哈佛结构.它对于保持流水线的持续流动有重要意义.)互操作:互操作(interoperability)是指网络中不同计算机系统之间具有透明地访问对方资源的能力,互操作性是由高层软件来实现的.)互连:互连(interconnection)是指在两个物理网络之间至少有一条在物理上连接的线路,它为两个网络的数据交换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可能性,但并不能保证两个网络一定能够进行数据交换,这要取决于两个网络的通信协议是不是相互兼容.)互通:互通(intercommunication)是指两个网络之间可以交换数据.)汇编语言:一种符号化的机器语言,用助记符代替二进制代码.由汇编语言编写的源程序必须经过转换,翻译成机器语言,计算机才能识别与执行.这种把汇编语言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目标程序的工具,就称为汇编程序.j)集线器:集线器(Hub)是局域网的基本连接设备.在传统的局域网中,连网的结点通过非屏蔽双绞线与集线器连接,构成物理上的星型拓扑结构.当集线器接收到某个结点发送的广播信息,便会将接收到的数据转发到每个端口,所以集线器是共享式的网络设备.)计算机网络:是通过通信设施将地理上分散的具有自治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互操作和协作处理的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就是在原来各自计算机操作系统上,按照网络体系结构的各个协议标准进行开发,使之包括网络管理.通信.资源共享.系统安全和多种网络应用服务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拓扑: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结构,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结构关系.)加密:明文被变换成另一种隐蔽形式,这种变换称为加密.)加密密钥: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通常都是在一组密钥控制下进行的,加密算法所使用的密钥称为加密密钥.)加密算法:对明文进行加密时采用的一组规则称为加密算法.)交换机:交换式局域网的核心是局域网交换机,也有人把它叫做交换式集线器.对于传统的以太网来说,当连接在集线器中的一个结点发送数据时,它将用广播方式将数据传送到集线器的每个端口.因此,以太网的每个时间片内只允许有一个结点占用公用通信信道.交换式局域网从根本上改变了\.共享介质\.的工作方式,它可以通过以太网交换机支持交换机端口结点之间的多个并发连接,实现多结点之间数据的并发传输.因此,交换式局域网可以增加网络带宽,改善局域网的性能与服务质量.)接入网:所谓接入网(AN)是指交换局到用户终端之间的所有机线设备.)接入网技术:解决最终用户接入地区宽带网络的技术就叫做接入网技术.目前,可以作为用户接入网的主要有三类:邮电通信网.计算机网络与广播电视网.)结构化布线系统:是指在一座办公大楼或楼群中安装的传输线路.这种传输线路能连接所有的语音.数字设备,并将它们与电话交换系统连接起来.结构化布线系统包括布置在楼群中的所有电缆线及各种配件,如转接设备.各类用户端设备接口以及与外部网络的接口,但它并不包括各种交换设备.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结构化布线系统是使用一套标准的组网器件,按照标准的连接方法来实现的网络布线系统.)解密:加密的逆过程,即从密文恢复出明文的过程称为解密.)解密密钥: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通常都是在一组密钥控制下进行的,解密算法所使用的密钥称为解密密钥.)解密算法:对密文解密时采用的一组规则称为解密算法.)解释程序:把高级语言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目标程序的工具,有两种类型:解释程序与编译程序.解释程序是把源程序输入一句.翻译一句.执行一句,并不形成整个目标程序.如BASIC语言就是这样.但解释程序的执行速度比较慢.)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所谓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指控制多个结点利用公共传输介质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STP,屏蔽双绞线(STP)局域网产品中使用的双绞线中的一种.屏蔽双绞线由外部保护层.屏蔽层与多对双绞线组成.UTP,非屏蔽双绞线(UTP),局域网产品中使用的双绞线中的一种,非屏蔽双绞线由外部保护层与多对双绞线组成.)进程:进程是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进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从操作系统角度来看,可将进程分为系统进程和用户进程两类.系统进程执行操作系统程序,完成操作系统的某些功能.用户进程运行用户程序,直接为用户服务.系统进程的优先级通常高于一般用户进程的优先级.进程由程序.数据和进程控制块三部分组成.)进程互斥:系统中一些资源一次只允许一个进程使用,这类资源称为临界资源.而在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一段程序称为临界区.要求进入临界区的进程之间就构成了互斥关系.为了保证系统中各并发进程顺利运行,对两个以上欲进入临界区的进程,必须实行互斥,系统对临界区的调度原则归纳为:当没有进程在临界区时,允许一进程立即进入临界区;若有一个进程已在临界区时,其他要求进入临界区的进程必须等待;进程进入临界区的要求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满足.)进程控制块:进程控制块PCB,系统利用PCB来描述进程的基本情况以及进程的运行变化过。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速率: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带宽:单位时间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bandwidth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比特数量= 总数据/总时间throughput时延:从网络的一端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delay往返时延:从发送端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端收到来自接收端的确认(接收端收到数据后便立即发送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时延带宽积:数据链路容量,等于时延与贷款的乘积信道利用率: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网络利用率:网络使用的比率。

=吞吐量/带宽信道复用:多个用户可以利用一条信道传输数据传输媒体:信号传输的媒介,有有线传输媒体和无线传输媒体数字传输系统:在其中传输的信号代表的是一个或多个数字数据模拟信号:幅度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信号数字信号:是指信号的幅度随时间变化的值是离散且有限的网络体系结构:是一个网络层次划分,各层中的协议与层间关系的规定的信息传输。

内部网关协议:在自治系统中,计算机进行通信采用的网络层协议外部网关协议:在不同自治系统间进行通信所采用的通信协议单工/单向: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通信半双工: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是不能同时发送全双工: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受信息信噪比:信号的平均功率与噪声的平均功率比值基带信号:没有经过任何编码调制的信号。

带通信号:经过载波调制过的信号码元bps:是指信号的一种固定心态(在一定的时间内幅度变化固定的信号),可代表一个多个信号正交振幅调制QAM:振幅相位混合调制法。

调幅调频调相屏蔽双绞线STP频分复用FDM:所有用户在相同时间在不同频率占有不同的带宽资源时分复用TDM:不同时间占用相同的贷款资源波分复用WDM:不同的波长占有不同的贷款资源码分复用CDM:同样时间同样的频带进行通信,用户使用经过特殊挑选的不同码型CDMA虚电路:通信的双方需要通过多个节点通信时,采用面向连接的通信方式。

先建立连接,建立连接时指定了通信的应经过的节点和线路,然后双方沿此线路传输数据。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1.广域网:A.覆盖范围从几十千米到几千千米,可以将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的计算机和网络互联起来的网络。

2.城域网: D.可以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联的需要,并能实现大量用户与数据、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的网络。

3.局域网:C.用于有限地理范围(例如一幢大楼),将各种计算机、外设互连的网络。

4.无线传感器网络:B.一种将Ad hOC网络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网络。

5.计算机网络:G.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6.网络拓H.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来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结构关系7.ARPANET:E.对Internet的形成与发展起到奠基作用的计算机网络。

8.点对点线路: F.连接一对计算机或路由器结点的线路9.Ad hOC网络:I.一种特殊的自组织、对等式、多跳、无线移动网络。

10.P2P:J.所有的成员计算机在不同的时间中,可以充当客户与服务器两个不同的角色,区别于固定服务器的网络结构形式。

1.0SI参考模型E.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0制定的网络层次结构模型。

2.网络体系结构A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3.通信协议G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

4.接口H.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

5.数据链路层B该层在两个通信实体之间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通过差错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6.网络层F负责使分组以适当的路径通过通信子网的层次。

7.传输层D负责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进程通信服务的层次。

8.应用层C0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1.基带传输K.在数字通信信道上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的方法。

2.频带传输I利用模拟通信信道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

3.移频键控O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角频率来表示数据的信号编码方式4.振幅键控G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振幅来表示数据的信号编码方式5.移相键控B.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值来表示数据的信号编码方式。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大全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大全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大全以字母次序排列的网络术语和缩写字名词解释10 Base T:双绞线以太网技术名2-3 Swap:指对一端用来发送,与之连接的另一端用来接收或相反的电线。

数字2和3指的是DB-25接线器的发送和接收插脚。

2B+ D Service: ISDN服务,因其包含二个标准电话连接加上一个数据连接。

3-Way handshake Tcp三次握手: TCP和其它传输协议中使用的一种技术,用来可靠地开始或完美地结束通信。

3-Wire Circuit 三线电路:经常采用的在一对计算机之间异步串口连接的接线方案。

第一根接线用来从一台计算机到另一台计算机传输数据,第二根接线用来反方向传输数据,第三根线是公共接地线。

4-Wire Circuit 四线电路:是经常采用的在一对计算机之间异步串口连接的接线方案。

一对接线用来在一个方向传输数据,另一对接线用来相反方向传输数据。

四线电路通常用于比三线电路更长的距离。

7-Layer reference model 七层参考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早期概念模型,给出了与提供的通信服务协同工作的一系列协议。

七层协议不包含互联网协议层。

802.2: IEEE逻辑链接控制标准。

见LLC和SNAp。

802.3: IEEE以太网标准。

802.5: IEEE令牌环标准。

access delay 访问延迟:网络接口在它能访问共享网络前的等待时间。

acknowledgement 应答:一个简短的返回消息,它通知发送者:数据已经到达它所希望的目的地。

active document 活动文档: WWW文档是一段计算机程序,下载一个活动文档后,测览器在用户计算机上运行该程序。

活动文档能连续地改变显示。

参阅动态文档,静态文档和URL。

adaptive retransmision 适应性重复:适应性重发传输协议的一种能力,为适应各种不同的互联网延迟不断地改变重发计时器。

TCP是众所周知的使用适应性重发的协议。

计算机网络-基本名词解释

计算机网络-基本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计算机网络: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2.ARPANet:对Internet的形成与开展起到奠基作用的计算机网络。

3.广域网:覆盖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可以将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的计算机和网络互连起来的网络。

4.城域网:可以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连的需要,并能实现大量用户与数据、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的网络。

5.局域网:用于有限地理范围〔例如一栋大楼〕,将各种计算机、外设互连起来的网络。

6.通信子网:有各种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设备组成,负责全国的通信处理任务。

7.分布式系统: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资源的网络操作系统,由他来自动调用完成用户任务所需的资源,整个网络系统对用户来说就像是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

8.公用数据网:由邮政部门或通信部门统一组建与管理,向社会用户提供数据通信效劳的网络。

9.OSI参考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指定的网络层次结构模型。

10.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11.通信协议:为网络数据交换制定的规那么、约定与标准。

12.应用层:O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

13.运输层〔传输层〕:负责为两个进程之间的通讯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效劳〔可靠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和尽最最大努力交的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4.网络层〔网际层〕:为分组交换网络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效劳,选择和适宜的路由。

15.数据链路层〔链路层〕:〔在两个相邻结点间传送数据,可靠传输〕该层在两个通信实体之间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通过过失控制方法,使有过失的物理线路变成无过失。

16.物理层:〔机械特性、功能特性、电气特性和过程特性〕17.基带传输:在数字通信信道上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的方法。

18.频带传输:利用模拟通信信号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

19.单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线路〔一般包含一条发送信道和一条接收信道〕中信号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送的方法。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把地理上分散的多台自主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在相应软件的支持下,以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为目标的系统。

2.信道带宽:信道中能够传送信号的最大频率范围,如果信号的带宽小于信道的带宽,则输入信号的全部频率分量都能通过信道。

如果信号的带宽大于信道的带宽,则输入信号的部分频率分量将不能通过信道。

3.计算机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规定信息的格式以及如何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一套规则称为网络协议或通信协议,它主要有语义、语法和同步三个部分组成。

4.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分成若干层来实现,每层都有自己的协议。

我们将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

5.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面向连接服务在数据交换之前,必须先建立连接。

当数据交换结束后,则应终止这个连接。

面向连接服务具有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这三个阶段,是可靠的报文分组按顺序传输方式。

6.局域网:是一种在有限的地理范围内将大量PC机及各种设备互连在一起,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

7.虚拟局域网:是局域网中由一些具有某些共同需求的网段构成的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网络中的每一个帧都带有明确的标识符以指明其源发站是属于哪个VLAN的。

8. 无线局域网: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组网技术,它是以无线信道为传输媒质构成的计算机网络,通过无线电传播技术来实现在空间传输数据9.城域网:是比局域网规模大的一种中型网络,它是将不同的局域网相联,构成一个城市范围内的中型数据通信网络。

10.什么是TCP/IP:TCP/IP协议是当今技术最成熟、应用广泛的网络传输协议,并拥有完整的体系结构和协议标准11:IP的主要功能是什么?IP有那两个主要的特性?IP有哪两个主要的特性:IP协议的基本功能是对数据包进行相应的寻址和路由,并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

IP协议在每个发送的数据包前加入一个控制信息,其中包含了源主机的IP地址和其他一些信息。

(完整)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完整)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1. 广域网:覆盖范围从几十千米到几千千米,可以将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的网络互联起来。

2。

城域网:可以满足几十千米范围内的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联的需求,并能实现大量用户与数据、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的网络. 3. 局域网:用于有限地理范围(如一栋大楼),将各种计算机、外设互联起来的网络。

4。

通信子网:由各种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线路组成,负责全网的通信处理任务。

5. 资源子网:由各种主机、外设、软件与信息资源组成,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并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 6。

计算机网络: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7。

分布式系统: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资源的网络操作系统,由它来自动调用完成用户任务所需要的资源,整个网络系统对用户来说就像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

8. 公用数据网:由邮电部门或通信公司统一组建与管理,向社会用户提供数据通信服务的网络。

9. 面向终端的远程联机系统: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

10. 宽带骨干网:是指传输速率达到2Gbps的骨干网。

11。

全光网:以光结点取代现有网络的电结点,并用光纤将光结点互联成网络。

12. 网络拓扑:主要是指通信子网的拓扑构型. 13。

基带传输:在数字通信信道上直接传输基带信好的方法。

14. 频带传输:利用模拟通信信道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

15. 线路交换:两台计算机进行通信前,首先要在资源子网中建立实际的物理线路连接的方法。

16. 数据报:同一报文中的分组可以由不同的传输路径通过通信子网的方法。

17。

虚电路:同一报文中的所有分组可以通过预先在通信子网中建立的传输路径来传输的方法. 18。

单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线路中信号只能向一个方向传输的方法.19. 半双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线路中信号可以双向传送,但一个时间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送的方法。

计算机网络技术 名词大全

计算机网络技术 名词大全

计算机网络技术名词大全计算机网络技术名词大全1、网络基础概念1.1 IP地质:Internet Protocol地质,用于标识网络上的设备。

1.2 子网掩码:用于识别一个IP地质的网络地质和主机地质部分。

1.3 网关:网络中充当数据转发的节点。

1.4 域名:用于网站识别的人类可读的名称。

1.5 DNS:域名系统,用于将域名转换为IP地质的系统。

2、网络协议2.1 TCP/I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在Internet中广泛使用。

2.2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在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传输数据。

2.3 FT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用于在网络上共享文件。

2.4 SMTP协议: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于电子邮件的传输。

2.5 POP3协议:邮局协议,用于接收电子邮件。

3、网络设备3.1 路由器:根据IP地质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的设备。

3.2 交换机:在局域网中连接多个设备的设备,用于转发数据帧。

3.3 防火墙:用于保护网络免受恶意攻击的安全设备。

3.4 网络网卡:用于将计算机连接到网络的硬件设备。

3.5 网络集线器:将网络中的设备连接到一个中心点的设备。

4、网络拓扑结构4.1 总线型拓扑:所有设备共享一个传输介质。

4.2 星型拓扑:所有设备连接到一个中心设备。

4.3 环型拓扑:设备通过一个环形链路连接。

4.4 网状拓扑:设备通过多个连接构成一个网状结构。

5、网络安全5.1 加密算法:用于保护数据传输的算法,如AES、RSA等。

5.2 防火墙:用于监测和控制网络流量的设备,保护网络免受攻击。

5.3 VPN:虚拟私人网络,用于在公共网络上创建私密的连接。

5.4 IDS/IPS:入侵检测系统/入侵防御系统,用于监测和防止网络入侵。

5.5 访问控制列表(ACL):用于限制网络资源的访问权限。

6、网络协议分层模型6.1 OSI模型:开放系统互联通信参考模型,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大全以字母次序排列的网络术语和缩写字名词解释10 Base T : 双绞线以太网技术名2- 3 Swap : 指对一端用来发送,与之连接的另一端用来接收或相反的电线。

数字2和3指的是DB-25接线器的发送和接收插脚。

2B+ D Service : ISDN服务,因其包含二个标准电话连接加上一个数据连接。

3- Way han dshake Tcp三次握手:TCP和其它传输协议中使用的一种技术,用来可靠地开始或完美地结束通信。

3-Wire Circuit 三线电路:经常采用的在一对计算机之间异步串口连接的接线方案。

第一根接线用来从一台计算机到另一台计算机传输数据,第二根接线用来反方向传输数据,第三根线是公共接地线。

4 —Wire Circuit 四线电路:是经常采用的在一对计算机之间异步串口连接的接线方案。

一对接线用来在一个方向传输数据,另一对接线用来相反方向传输数据。

四线电路通常用于比三线电路更长的距离。

7—Layer refere nee model 七层参考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早期概念模型,给出了与提供的通信服务协同工作的一系列协议。

七层协议不包含互联网协议层。

802.2 : IEEE逻辑链接控制标准。

见LLC和SNAp802.3 : IEEE以太网标准。

802.5 : IEEE令牌环标准。

access delay 访问延迟:网络接口在它能访问共享网络前的等待时间。

ackno wledgeme nt 应答:一个简短的返回消息,它通知发送者:数据已经到达它所希望的目的地。

active docume nt 活动文档:WW文档是一段计算机程序,下载一个活动文档后,测览器在用户计算机上运行该程序。

活动文档能连续地改变显示。

参阅动态文档,静态文档和URLad aptive retra nsmisio n 适应性重复:适应性重发传输协议的一种能力,为适应各种不同的互联网延迟不断地改变重发计时器。

TCP是众所周知的使用适应性重发的协议。

address mask 地址掩码:一个32位二进制的值,每一位对应一网络和子网络相应的IP地址。

未被屏蔽的覆盖的地址位对应部分,也称为子网掩码。

address resolution 地址解析:从一个地址到一个地址的匹配,通常是从高层地址(如IP地址)到低层地址(如以大网地址)的匹配。

anonymous FTP匿名文件传输协议(FTP : 使用登录入名anonymons和四个字guest访问FTP访问器。

不是所有的FTP服务器都允许匿名FTP。

API ( Applicatio n program in terface ) |应用程序接口:计算机程序能够调用的过程集,用来访问指定的服务。

程序用来访问网络协议的过程集统称为网络API。

Applet :构成活动WW文档的计算机程序,APPlet是由诸如Java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

AppleTalk :由Apple计算机公司开发和销售的一组网络协议。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 地址解析协议:计算机用以匹配IP地址到硬件地址的协议。

计算机调用ARP广播一个请求,目标计算机对该请求应答。

ASCII(America n Sta ndard Code for In fomatio n In tercha nge ) 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赋以128个字符唯一值的标准,包括上、下档的字母,数字,标点符号。

ASN 1 ( Abstract Syn tax Notatio n.1 ) 抽象语法表示1 : 表示数据的标准。

SNM协、议使用ASN.1表示对象名。

Asy nchronous 异步:通信系统的一种特性,即发送者可在无警告下发送数据,接收者必须在任意时刻准备接收数据。

参阅Sy nchronous。

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 异步传输模式:由ITU和ATM协会定义的一种面向连接技术。

在最低层ATM发送的数据都包含在由48个八进制数据组成的信元中。

AUI(Attachme nt Unit In terface) 连接单元接日:用于与细缆以大网连接的类型,AUI连接出现在计算机与以太网收发机的连接。

AWT(Abstract Win dow Toolkit) 抽象窗口工具箱:一个图形过程库,使用Java语言通过位图显示来操纵窗口。

随后设计者又将AWTT充成Alternative Window 工具箱和Applet Widget 工具箱。

B channel ( Bearer channel ) B信道:电话公司使用的术语,说明一个为处理有声电话线路所配置的信道。

ISDN包含了B信道服务,参阅D信道。

ban dwidth 带宽:对一个传输系统能力的测量,带宽用赫兹作测量单位。

base header 基本头部:在IPv6数据报起始部分所需要的头部。

baud 波特:每秒钟信号的改变数目,每次改变能编码信息的一位或多位。

best -effort 尽力:任何网络系统的性能都希望最佳地输送数据,但并不能保证。

许多网络采用尽力手段。

biddi ng 联编:用于动态地址配置的技术协议。

计算机随机选择一地址并广播一个信息确认该地址是否在使用,以交互方式使用服务器管理地址。

参阅DH CPbinary expo nen tial backoff 二进制幕补偿:以太网遇到冲突时计算机采用的方案,即每台计算机在每次冲突后加倍它的等待时间。

bits Per seco nd 每秒二进位数:数据往网络传输的传输率,每秒二进位数可能与数据波特率不同,因为单个波特的编码可以多于一位。

BNC Connector BNC连接器:细缆以太网使用的连接器类型。

BOOT( Bootstrap Protocol )自举协议:计算机第一次启动获取配置自举协议软件所需信息的协议。

BOOTPJ用IP和UDP广播请求,且在IP完全配置之前收到应答。

BRI (Basic Rate In terface ) 基本速率接口:ISDN服务提供的二个B信道和一个数据信道。

BRI适用于小规模商务。

参阅PRI。

Bridge 网桥:连接二个局域网段和从一个到另一个复制帧的硬件设备。

许多网桥硬件利用物理地址来获知哪个计算机与哪个段接触。

这样,网桥除非万不得已可避免复制帧。

broadcast 广播:一种发送形式,即一个包的副本发送到网上的每一台计算机。

参阅cluster ,multicast 和Uni cast。

broadcast address 广播地址:一种专门的地址使得所在的系统发送一个包的副本到网上的每一台计算机。

browser 浏览器:一个存取和显示从WW来的信息的计算机程序。

浏览器包含多个应用程序,利用对象名确定哪个应用应被用来访问该对象。

参阅URLbus topology 总线拓扑:一种网络结构,其中所有计算机与一共享介质联结,常用的是单根电缆。

这种总线结构主要用于局域网。

byte stuffi ng 字节充填:一种协议技术,数据通过插入附加的字节来区分数据值和包控制域。

carrier 载波:网络中传送的基本信号。

载波被调制(即被改变)成编码数据。

Category 5 Cable 5 ■号电缆:双绞线以太网所需的一种接线类型。

5号线的电气特性使它比低号线少受电气干扰。

CCITT( Con sultatlve Committee on Intern ati onal Teleph one and Telegrap h):国际电话电报协会ITU的正式名称。

CDDI(Copper Distributed Data In terco nn ectio n) | 铜线分布数据互连:CDDI技术采用铜线传送。

Cell 信元:一种小尺寸的固定的包(如ATM网发送48个字节信元)。

CGI (Common Gateway In terface) 公共门径接口:一种用来建立动态WW W文档的技术。

CGI程序运行在服务器上。

Checksum 校验和:一个用来验证数据传送时不出错的值。

发送者利用叠加数据的二进制计算校验和,并随该数据的包一起发送,接收者计算接收到的数据的校验和并与包内的校验和作比较。

参阅CRCClie nt 客户:两个程序通过网络通信时,客户是启动通信的一方,而等待响应的程序是服务器方。

一个程序能在一次服务中作为服务器,而另一次中又可作为客户。

Clie nt —Server Paracdligm 客户/服务器模式:一个应用程序通过网络通信时使用的交互方式,即服务器在一已知地址等待,由客户应用启动该服务。

Cluster 簇:用于IPv6的一种编址方式,即给一组计算机赋予一个地址,发送至该地址的数据包可输送给该组计算机中的任一个。

参阅broadcast,mul ticast 和uni cast 。

Coaxial Cable 同轴电线:一种用于计算机网络以及电缆电视类型的电缆。

该名称来源于金属屏蔽网环绕中心线这样一种结构,屏蔽网保护中心线上的信号免受电气干扰。

Collision 冲突:在CSM/CD网络中当两个站点同时发送时产生的情况,即信号相互干扰,迫使两个站点退出并重发。

Colon hexadecimal notation 冒分十六进制记法:用来表示一个IPv6地址的语法记法。

Con gesti on 拥塞:每个通过网络发送的包由于网络中充塞着包而经历极长延迟的情况。

除非协议软件能检测拥塞和减少包的发送率,否则网络就会因拥塞而瘫痪。

Conn ection —orien ted 面向连接:网络系统需要在两台计算机之间发送数据之前先建立连接的一种特性。

面向连接网络类似于电话系统,在开始通信前必须先进行一次呼叫和应答。

参阅Connectionless 。

Conn ecti onl ess 无连接:网络系统允许一台计算机在任何时刻发送数据给任何一台其它的计算机的一种特性。

无连接网络类似于邮政系统,每封信件附有收信人地址,信件可在任何时刻发出。

参阅Connection —Oriented 。

CRC(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 循环冗余校验:用来检验数据在传送过程中没有遭破坏的一个值。

发送方计算机发送一个带有CRC fi的数据包,接收方计算机接收到数据后计算它们的CRC fi,再与包中的CRC fi比较。

计算CRC值比计算校验和更复杂,但能检验出更多的传输差错。

CSM(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载波侦听多路存取:总线结构网络采用的一种技术,与公共总线连接的计算机在发送之前要检查是否存在载波。

CSMA/C( Carrier Sense With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 n Detectio n )载波侦听多路存取/冲突检测:当多个站点同时发送信息时,CSM俐络具有检测出差错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