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中的税收筹划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企业并购的税收筹划分析

低 的 债 务 权 益 比率 并 因此 未 有 效 利 用 举 债所 带 来 的税 收 扣 除时 , 购 企 收 业 则 可 以 利 用 举 借 新 债 所 产 生 的 利
息 扣 除 来 廉 价 收 购 目标 企 业 。 由于 利
纳税 主体 , 是 由之 前 的纳 税 主 体转 或
定 的 换 股 比例 换 取 目标 企 业 股 东 股 票 时 , 目标 企业 股 东 未 收 到现 金 且 在
不 改 变并 购 双 方 企 业 现 金 流量 的 情
中总 会 伴 随着 资产 、 别 是 固定 资 产 特 的重 新 评估 , 于 长期 处 于 固定 资 产 对
被 低 估 或折 旧率较 低 的 企业 而 言 , 通 过 并 购 可 以 获 得 提 高 资 产 计 价 水 平
4 5
达到 减少税 收 负担 的 目的 。
计 税 依据 之 间 的 比率 , 明 了征 税 的 说
况 下 ,这 一 交易 的资 本利 得 免 税 , 除
Co mmec l co nig2 1 ・ ・ 2期 ri cu t 0 8 2 aA n 1
变 为非 纳税 主体 , 而达 到 减 少税 收 从 负担 的 目的 。
的应 纳税所 得 额为正 。 因此 , 目前 亏损
但有 一定盈 利潜 力 的企业往 往 容易成
率 固定 , 通 货 膨 胀 的 情 况 下 , 般 在 一 债 务 利 息 的 支付 并 不 随 通 货 膨 胀 而
为并 购对象 ,或 由亏损 企业 并购 盈利 企业 ,以充 分发挥 并 购双方 税 收方 面 的互补 优势 , 得避税 收 益。 取 ( 利 用支 付 工具 。 二) 当收购 企业 不 采 取 以 现 金 购 买 目标 企 业 股 东 股 票 的 方 式并 购 目标 企 业 , 而是 按 照 一
企业并购理论文献综述

企业并购理论文献综述一、引言企业并购作为一种重要的企业发展战略,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它不仅对企业自身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还对整个市场格局、资源配置以及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影响。
本综述将系统地总结和梳理企业并购的理论研究,以期为企业并购各方面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启示。
二、企业并购的概念与形式1. 企业并购的定义及特点企业并购是指通过一定的合并、收购与联营方式,将两个或多个企业整合为一个新的实体,以达到资源整合、规模优势、市场拓展等战略目标的过程。
它具有资源整合、规模效应、风险分散、市场拓展、创新能力提升等特点。
2. 企业并购的基本形式企业并购可以分为水平并购、纵向并购、集中并购、跨界并购等不同的形式。
水平并购是在同一产业中同属一个层次的企业之间进行的并购;纵向并购是在同一产业的不同层次的企业之间进行的并购;集中并购是在同一产业中的不同细分领域企业之间进行的并购;跨界并购是指在不同产业之间进行的并购。
三、企业并购的动因与动力1. 企业并购的动因企业并购的动因是推动并购行为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因素、战略因素、市场因素、金融因素等。
经济因素主要是由于成本压力、规模效应、资源整合等经济相关的因素;战略因素主要是企业为了实现战略目标、提升核心竞争力等而进行的并购;市场因素主要包括市场变化、市场份额占有、市场拓展等;金融因素主要是包括资本市场的运作和资金融通等。
2. 企业并购的动力企业并购的动力是推动实施并购行为的动力源泉,主要包括资源动力、市场动力、技术动力和运营动力。
资源动力是指企业通过并购获取新的资源,以实现资源整合和规模效应;市场动力是指企业通过并购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技术动力是指企业通过并购获取新的技术、知识和专利等,以提升自身技术创新能力;运营动力是指通过并购改善企业运营状况,提高企业效率和盈利能力。
四、企业并购的效应与影响1. 企业并购的效应企业并购对参与者和整个市场都产生了重要的效应。
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探讨

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探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并购重组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一种主要策略。
企业并购重组不仅可以实现规模的扩大、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促进技术进步和人才集聚等优势,更可以实现税收效益的最大化。
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运用税收筹划可以有效地降低税负、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结合实例对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进行探讨。
税收筹划是一个复杂的课题,需要企业在税收法规框架下,有计划地规避或减少税收风险,实现税收目标的最优化。
在企业并购重组中,税收筹划涉及多个方面,包括:1. 财务结构优化:企业并购重组后的财务结构应该是平衡和合理的。
首先要通过实施资产置换、债权重组和股权结构调整等方式,优化公司的资本结构,使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得到最大化;其次,要注意利用外部资本市场因素,通过发行债券、优先股、增加资本金、公司债等方式,有效利用财务杠杆,降低企业成本,扩大企业规模。
2. 税法优惠规避: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利用税法规定中各种税收优惠政策,获得实质性减免税收的目的。
常用的税法优惠包括资产重组、企业重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通过转移定价、利润调整等合理操作,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负。
3. 合规纳税:企业并购重组中的税收风险和税务纠纷都会对企业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
因此,企业需充分了解并遵循税务规定,确保合规纳税,尽量避免税务风险。
二、税收筹划案例分析1. 资本增值税减免优惠策略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资产重组等变更交易。
按照我国的税收法律规定,各个地方的地方税法对资产转让、房产转移等均有明确的规定,往往需要缴纳20%的资本增值税。
如采取合规的筹划方案,企业可以利用政策免税或减税优惠,实现降低税负的效果。
例如,多数城市允许在重组之后的12个月内转移资产,而免征资本增值税。
企业可以在计划中充分考虑资产收购和资产转移的时间,以获得最大的资本增值税免税优惠。
还可以通过巧妙的方式在资产收购和转移之间的时间差内获得资本增值税的减免。
浅析企业并购中的税收筹划

、
并购税收筹划的涵义
传媒为例, 2 0 0 9 年1 0 月份 , 华视传媒成功收购数码媒体集团, 此次收购 f r g h  ̄1 . 6 亿美元 , 其并购支付形式是现金和股票。但在华视传媒在 首笔应支付额中, 以六千万美元的股票形式和四千万美元的现金形式 进行支付 , 剩余款项即便全部以股票支付 , 其现金支付部分都 已远超 所支付股票价值的2 0  ̄ / o , 无法享受1 ] g g - 文中所明确的税后优惠。如果 华视传媒在并购过程根据 自身特点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 将股权支付 额提高到8 5 % 左右的话就可以减少很多税负, 更能实现企业利益最大
F i n a n c e a n d R e c o u n t i n g R e s e a r c h I财会研究
浅析企业并购 中的税收筹划
贾 玉玲 河 北 国控 实 业有 限公 司 河 北石 家 庄 0 5 0 01 5
摘要 : 随着我 国改革开放 以来, 市场 经济快速 发展 , 资 本市场体 系逐 渐完善 , 国 内并购 交易活 动越 来越频繁 。本文 首
在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 中, 由于市场经济的需要逐渐衍生 出了 企业并购活动, 从1 0 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开始, 在这l 0 0 多年的发展过程 中, 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五次并购浪潮 , 尤其是第五次以生产要素和 资源配置为主要特征并购浪潮, 其并购金额巨大、支付方式繁多、影 响深远。目前, 并购交易活动 已在我国日益普遍 , 并已成为对外资本 运作的主要形式。
先 阐述 了并 购的涵 义, 然后 讨论 了企业并 购 中纳税 筹划所存 在的 没有 充分 了解 和把握我 国的税 收制度 、不重视 企 业 并购 中的税收筹 划以及企业 并购税 收筹划 的方案不符合 企业 自身特点 等一 系列 问题 , 并针对这 些 问题提 出 了一 些 建 议 和 意 见。 关键词 : 企业 并购 ; 纳税筹划
关于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研究

关于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研究企业并购重组是指企业为了拓展经营规模、整合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等目的而进行的一种组织形式的变更。
在这个过程中,税收筹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好的税收筹划可以最大化地利用税收规则,减少税务负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税收筹划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首先,税务成本是企业并购重组中重要的成本之一,占比较大。
其次,各国的税收规则千差万别,如果能够合理利用各种税收政策,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
最后,税收筹划可以为企业重组后的业务结构、运作方式等方面的安排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企业并购重组中,税收筹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重组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税收政策的研究和分析:国家和地区的税收政策千差万别,如果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最佳的税收筹划方案,可以极大地降低税收负担。
2、企业重组的方式和形式:包括收购、合并、分立、重组等方式。
利用不同的重组方式,可以最大化地利用税收政策,减少税务成本。
3、企业并购后的税务结构:重组后的税务结构应该是合理的、合法的,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税务成本。
4、税务规划:应该制定出合理的税务规划,选择合适的税务筹划方案,降低税务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选择合适的税务结构:企业并购重组之前,应该制定出最佳的税务结构,选择合适的企业形态。
比如,可以通过设立控股公司的方式,完成多家企业的合并重组,实现利润的合并计算,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税务负担。
2、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各国的税收优惠政策也是重要的利润来源。
比如,我国在资本重组方面的税收政策是很优惠的。
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最佳的税务优惠政策。
3、把握税收时机:企业重组需要选择最佳的税收时机。
比如,在收购过程中,可以尽可能地分散支付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税务负担。
4、缩短税收结算时间: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可以通过加速税收结算过程,减少税务成本。
企业并购重组的税收筹划分析

企业并购重组的税收筹划分析并购重组是公司资本运作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
在这个过程中,税收筹划是并购成本的重要部分,影响着并购决策和支付方式选择等诸多方面。
本文以苏州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收购东菱振动为例,简单研究了企业并购重组中的税收筹划问题,以期能对企业实现并购重组利益最大化有所帮助。
标签:并购;税负分析;所得税一、案例背景1.公司概况苏州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高新)于1994年6月28日成立,经营范围包括高新技术产品的投资开发及生产,工程设计、施工,科技咨询服务,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产业、市政基础设施的投资等。
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菱振动)1996年8月8日成立,经营范围包括振动、冲击、碰撞、功放(电源)、各类传感器、环境试验、疲劳试验设备及其测试仪器的开发、设计、制造、销售和维修服务,以及本企业自产产品及技术的出口业务和所需的机械设备、零配件等的进口业務。
2.收购动因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涉足先进制造业领域,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提升该领域业务规模,打造先进制造业业务板块,推动公司向“高”、“新”产业转型。
二、不同重组方案税负分析1.原并购方案并购过程及税负分析根据中联资产评估集团有限公司出具的评估报告可知,东菱振动的股东全部权益的账面值为6,428.74万元,评估后的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为36,116.20万元,评估增值29,687.46万元,增值率461.79%。
参考前述评估结果并与交易对方王孝忠、吴国雄、吴斌、金林生、陈冬良、江运泰、肖仲义协商一致,东菱振动股东全部权益整体价格为36,000万元,公司本次收购东菱振动73.53%股权的交易价格为26,470.80万元,全部按股东持股比例以现金对价支付。
依据《个人所得税法》中个人转让非上市公司股票所得属于“财产转让所得”应税项目应按20%的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的规定,东菱振动转让股权的交易方都为自然人,按照一般性纳税处理交易双方的纳税情况,从理论上来说,本次东菱振动的交易股东的个人所得税额总计为(36,000-6,428.74)*73.53%*20%=4348.7495万元,再按照股东的持股比例分摊税。
企业并购中的纳税筹划研究

企业并购中的纳税筹划研究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资本市场逐步完善,我国逐渐成为并购交易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
本文就企业并购中纳税筹划的选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关键词:纳税筹划;并购方式;并购支付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企业并购活动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自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开展以来,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西方发达国家,发生了5次并购浪潮,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世界经济一体化为背景进行的、以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为主要特征的第5次并购浪潮,其并购金额之大、支付方式之多、影响之广前所未有,并购的目标由一国扩展至全世界,跨国并购成为对外资本运作的主要形式。
目前,企业并购已成为增强资本运作能力、形成竞争优势、增强企业实力最为常用的外部途径或扩张战略。
近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资本市场逐步完善,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形势的推动下,我国逐渐成为并购交易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重挫了全球的资本市场,但是,客观上又为并购交易的开展提供了历史性的契机。
2009年在国务院推出4万亿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各产业振兴规划政策陆续出台,作为扩大内需、拉动国内产业投资的重要手段,全球金融危机下出台的产业振兴规划及其配套政策必将给资本市场带来大量投资机会,也刺激了企业并购市场的活跃。
2009年中国资本市场共完成294起并购交易,其中235起已披露并购交易价格,并购交易总金额达3,314,733万元。
中国的并购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并购市场的一个亮点,其中,中国石化以75.6亿美元收购瑞士Addax石油公司,成为2009年最大规模的并购交易,2009年12月河北钢铁集团的成功整合,促进了钢铁行业的振兴、调整和规划。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也实现了模式上的根本转变,从单纯的资本重组转向产业价值并购,产业整合如雨后春笋,呈明显增多趋势。
从重组方式上看,要约收购、换股吸收合并、定向增发等创新型并购方式不断涌现。
试论企业并购的税务筹划

、
企业并购税 务筹划的意义
完 成 并 购 活 动 ,主 要 靠 借 债 获 得 另 一 个 企 业 的 产 权 ,负 债 以 被
பைடு நூலகம்
1 有 助 于 减轻 企 业 税 收 压 力 ,增 加 利 益 。 有 时 ,国 家 对 并 并 购 企 业 的现 金 流 量 偿 还 。 杠 杆 收 购 税 前 可 扣除 并 购 企 业 债 务 . 购 企 业 会 提 供 税 收政 策 优 惠 ,并 购 企 业 依 法 实 施 税 收 筹 划 ,享 利 息 ,实 现 了 并 购 企 业 不动 用 自有 资 金 而获 得 控 制 权 ,被 收 购
家 宏 观 政 策 目标 。 于获 得 的净资 产公 允价 值 的差额 确认 ,并 摊销 于规 定期限 内 。由此 非 法 的 界 限 ,保 障 各 账 册 文 件 完 整 , 以 自身 发 展 的 内在 需 要 选 使 并 购企业 未来经 营成 本增 加 ,降 低未 来利润 ,实现 节税 。 取纳税方案 。主动学 习运 用税 收法律及 国家税收政策 ,势必 可 三 企业并购税务筹划的原则 1 合 法 性 。 税 收 筹 划 须 坚 持 合 法 性 原 则 ,其 实 施 条 件 必 须 . 提 升 纳 税 人 纳税 意识 ,强 化 法 制 观 念 。
循 税 法 前 提 下 ,降 低 企 业 纳 税 引 发 的现 金 流 出量 ,使 企 业 自身 企 业 须 正 确 掌 控 , 以谋 求 最 佳 资 产 负 债 率 ,减 少 税 收 成本 。 价 值 增 加 , 助 于 企 业 更好 的理 财 ,以提 升 企 业 财 务 管 理 水 平 。 有 4 并 购会 计处 理 方法 的 税务 筹 划 。企业 并 购 中的合 并 财务 报 . 3 有 助 于 加 强 国家 经 济 政 策 的运 行 成 效 。 国 家 实现 宏 观 经 表 ,普遍选 用 购买 法和 权益 结合 法 。购买法 下 ,可能 会 因合并 而降 . 济 政 策 主 要 靠税 收调 控 , 业 进 行 税 收 筹 划 , 动 接收 政 策 信 息 , 低并 购企 业 的留存 收益 ,由此可 能提升 未 来税 前利润 补亏 ,加 大潜 企 主 并 能 动 地 运 用 ,按 国 家 宏 观 政 策 调 整 自身 行 为 ,有 助 于 实现 国 在节 税 。普遍 地 ,被并 购企 业净 资产 的账 面价 值 比其 公 允价值 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企业并购中的税收筹划问题研究一、前言部分并购是历史的大趋势,它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公司的青睐。
并购是企业重要的资产重组方式,也是重要的资本经营方式,企业通过并购活动,可以实现经营多样化或者发挥经营、管理、财务上的协同作用,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企业并购中的税收筹划是指并购企业通过并购模式的选择,做好统筹安排,从而使并购方企业、目标企业以及各自股东都能够充分利用税法提供的各种纳税优惠措施,实现在并购过程中享受到的尽可能大的税收效应。
论文主要目的是从企业并购角度出发,将税收筹划与企业并购流程在特定范围内相结合,进而探讨企业并购中各个重要环节的税收筹划问题。
本综述根据国内外各位学者对于企业并购和税收筹划的研究成果,主要围绕企业并购和税收筹划的概念、特点和动因、企业并购中税收筹划的实务操作以及风险防范等几方面展开。
二、主题部分(一)国外关于税收筹划问题的研究和实践西方国家对企业税收筹划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
对于实现的应税收益,西方企业首先考虑的是如何保障税款的缴纳。
税收筹划的宗旨主要不是为了追求纳税的减少,而在于取得更大的税后利润。
在欧美国家,一提起税收筹划,主要是指对所得税的筹划。
国外的税收筹划一般不涉及商品课税,除了增值税、消费税等商品课税的税款要加到消费者价格中去由消费者负担因而筹划的必要性较小以外,商品课税的筹划空间不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国外实行增值税的国家一般对商品和劳务一律开征增值税,而且增值税的课征往往只对商品(民众生活必需品)通过零税率或低税率实行优惠,而不对特定的企业实行优惠,这样,企业从事同一种生产和经营活动所面临的增值税待遇是相同的。
另外,有的国家(如美国)商品课税实行在零售环节课征的销售税模式,生产和批发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无需缴纳销售税,因而也谈不上税务筹划;零售企业从事经营一律要按本州统一的税率就其销售额纳税,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筹划的空间。
这与我国的情况则有很大差异。
对于纳税筹划的定义,N·J·雅萨斯威(1996)认为,纳税筹划是纳税人通过财务活动的安排,充分利用税收法规所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从而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
荷兰国际文献局(1998)则把税收筹划定义为:纳税人通过经营活动或个人事务活动的安排,实现缴纳最低的税收。
对于企业税收筹划与企业经营的关系,洛德弗瑞克(2005)认为:交易成本是企业活动中不可替代的部分,是企业按照市场配置所产生的巨额费用;税收作为一项交易权利或交易成本,充分利用可以减少企业交易活动所产生的费用。
对于并购活动中的税收筹划问题,安德烈哈夫(2007)认为:通常政府有特定部门的税收和管理政策来处理国内并购或者跨国并购中产生的市场问题。
我们发现国内并购或跨国并购是否为国内最佳税收政策所触发,主要取决于公司的所有权结构。
当企业在合并中为纯粹国内企业时,非合作税收政策在国内企业合并中就更有效,同时协同效应很少。
当在合并前企业的外资股份很高时,结果正好相反。
(二)国内对于企业并购税收筹划问题的研究成果及动态1、企业并购的概念、动因、类型和税收筹划的概念、特点虽然严格地来讲收购就是收购,兼并就是兼并,合并就是合并,但由于在运作中它们的联系远远超过其区别,在我国不十分强调三者的区别(即便是想区分,在我国法律仍然不太健全的情况下,也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兼并、合并与收购常作为同义词一起使用,泛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胡峰,2002)。
企业实行兼并的外部动因有经济周期变化、激烈的市场竞争、产业结构变动;企业实行兼并的内部动因有企业谋求成长壮大、期望获得技术和人才上的优势、追逐规模经济效益、受管理层的利益驱动影响、合理避税(何向农,2006)。
企业并购的种类很多,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并购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并购双方所处的行为不同可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
当并购与被并购双方处于同一行业或其产品属于同一市场,则称这种并购为横向并购;当被并购方的产品处在并购方的上游或下游,是前后工序或生产与销售之间的关系,则称这种并购为纵向并购;当并购与被并购方分别处于不同行业或不同的市场,且这些行业之间没有特别的生产技术联系,则这些行业之间没有特别的生产技术联系,则称这种并购为混合并购。
按并购后法人地位的变化情况不同,可以分为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吴景花,2005)。
根据我国国情,笔者认为所谓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前提下,按照税收政策法规的导向,事前选择税负最轻的纳税方案处理自己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的一种筹划行为(魏朗,2003)。
对于企业集团而言,其税收筹划战略通常建立在依法纳税, 维护企业集团合法权益的基础上。
企业集团税收筹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为保护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综合性原则及集体利益原则。
依法筹划是集团税收筹划赖以生存的前提条件和衡量筹划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各成员企业间有着共同的利益追求和战略目标, 客观上要求各成员企业在税收筹划过程中协同运作,形成集团优势,实现集团聚集效应(朱丹,2008)。
2、企业并购税收筹划的内涵、动因、特点、注意事项及有关税法政策购并中的纳税筹划就是购并企业通过并购模式的选择,做好统筹安排,从而使得主并企业、目标企业及各自股东都能够充分利用税法提供各种纳税优惠措施,主要是指通过纳税人经营活动或个人事务安排达到购并过程中缴纳最低的税收,在纳税发生之前,系统的对企业购并行为做出安排,以达到尽量少缴税,此过程即为购并中的纳税筹划(叶江丽,2006)。
在企业并购的过程中,如何选择恰当有效的税收筹划方案,使企业并购后企业的经济效益最优化,是每个企业并购行为都应该考虑到的重要问题。
每个企业并购进行税收筹划时,要进行对税收筹划地投入进行合理的预算,使企业并购税收筹划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效益,并不是越多的税收筹划投入对企业越有利,企业并购应该选择最优的税收筹划投入,达到最大的企业效益,最终实现企业财务利益最大(金文勇,2009)。
判断采用哪种税务安排更合适,首先需要相互协商采用何种税务处理方法更能使参与并购各方的总节税价值最大,其次需要根据支付方式和并购双方的具体情况进行所得税测算,分析参与并购各方的未弥补亏损和净资产评估增值情况进行统筹安排(胡玄能,2008)。
通过企业并购,可以实现关联性企业或上下游企业流通环节的减少,合理规避流转税,这是企业并购的优势所在。
在一定条件下,如果企业通过并购方式取得增值税应税货物,则可以减少增值税负担(房晓莉,2009)。
在合并中由于产权交换的支付方式不同,其转让所得、资产计价、亏损弥补等涉及所得税的事项可选择不同的税务处理方法。
而对这些涉及所得税的事项的税务处理方法不同,必然对合并企业或被合并企业的所得税负担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就要求进行企业合并的税收筹划时必须考虑资产转让损益的是否确认、资产计价和亏损弥补的税务处理(何瑞文,2008)。
3、企业并购中税收筹划的实务操作无论企业并购行为还是企业税收筹划,目标都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因而,企业并购中的税收筹划问题,也就成为并购方案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企业的并购活动中如果税收筹划到位,则可使企业享受税收政策上的种种好处,从而减轻企业税收负担(赵金玉,2009)。
如何找到合适的收购对象,是企业并购决策的首要问题。
公司并购的动机不同,选择的对象也不同,这是并购对象选择中的决定性因素。
但是,在选择并购对象时,如果把税收问题考虑进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购成本,增加并购成功的可能性(吴菲,2007)。
并购目标企业后,目标企业统筹成为并购企业的从属机构。
从属机构的形成一般有子公司和分公司两种形式,由于企业与从属机构形式的不同选择,决定着并购后企业总体税负的高低。
对并购后企业组织机构的筹划可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来进行(黄萍,2005)。
企业并购是一种复杂而又富有技术性的市场行为,并购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并购中税收筹划的复杂性。
因此,在进行企业并购出资方式选择的税收筹划时,不仅要使各项税收筹划策略相互协调、首尾一贯,还要结合企业并购的具体实际,与其他方面的目标相同义,使其服从于企业并购的总体目标(贺伊琦,2006)。
4、企业并购中税收筹划的风险防范由于税收筹划利用国家政策合法、合理地节税,其与国家政策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并购中税收筹划风险最主要的是政策风险,包括政策选择风险和政策变化风险。
当然,并不是政策变化一定有风险,一定会使得税收筹划失败。
如果政策变化没有超出预测的范围和程度,税收筹划还是完全可以达到预期目标的。
政策变化风险可以通过政策变化风险分析来防范,所以,税收筹划的政策风险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王延军,2008)。
因税收筹划目的的特殊性,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也是可以防范和控制的。
面对风险,筹划人应当主动出击,针对风险产生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减少风险的发生。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税收筹划的收益,实现筹划的目的(王珍义,2004)。
三、总结部分综上所述,从众多中外学者对于企业并购和税收筹划问题的研究成果来看,税收虽不是企业进行并购的最终决定因素,但却贯穿并购活动的始终,影响并购的成败。
通过阅读、研究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企业并购和税收筹划理论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在该领域的研究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企业并购还没有和税收筹划很好的相结合,分析还不够深入,透彻;(2)在我国,税收筹划在经济生活中仍有诸多方面有待发展与完善,税收筹划的理念未被广泛的运用,许多关于税收筹划的研究缺乏一定的实践性;(3)企业并购中税收筹划的风险并没有很好的被提出,至于防范措施也不够全面。
所以,将企业并购和税收筹划两者相结合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论题,要分析透彻并非易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者开始认识到税收筹划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不同税率的存在,奠定了税收筹划的基础,企业并购中的税收筹划问题研究越来越有必要。
从实践方面考察,目前我国企业并购中,若能更好的进行税收筹划,如并购企业合理、合法地运用国家税收鼓励政策,降低税收性质的成本,将能更好的获取较佳整体经济效益。
因此,企业并购中税收筹划的研究,对提高企业依法纳税意识和税收筹划水平及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净化税收法制环境,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参考文献[1] 胡峰.企业并购概念界说:一个综述.嘉兴学院学报,2002(9):P49.[2] 何向农.论企业并购的动因及我国的现实选择.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3):P77-78.[3] 吴景花. 企业并购动因、类型与程序.名企之约,2005(6):P52.[4] 魏朗.试探资产重组的税收筹划.财会月刊,2003(6):P45-49.[5] 朱丹.企业集团税收筹划基本原则及实施建议.财会研究,2008(18):P14-16.[6] 叶江丽.购并中的税收筹划.财经纵横,2006(11):P54.[7] 金文勇.企业并购税收筹划经济分析.现代经济信息,2009(12):P23.[8] 胡玄能.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企业并购税务安排技巧.会计之友,2008(28):P76.[9] 房晓莉.企业并购中的流转税筹划.商业研究,2009(1):P104-105.[10] 何瑞文.浅析企业资产重组中的纳税筹划.企业家天地,2008(2):P252-253.[11] 赵金玉.企业并购中税收筹划方案的设计.商业经济,2009(1):P51.[12] 吴菲.企业并购中的税收筹划.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8):P72-73.[13] 黄萍.企业并购中税收筹划的运作.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5):P41-43.[14] 贺伊琦.企业并购出资方式的税收筹划.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5):P225-226.[15] 王延军.企业并购中税收筹划风险防范.会计之友,2008(33):P47.[16] 王珍义.税收筹划的风险及其防范.经济问题,2004(1):P72.[17] 王淑玲.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财会研究,2006(12):P44-46.[18] 麻晓艳.税收筹划的风险与控制.福建税务,2001(12):P40.[19] Sally Jones. Principles of taxation for business and investment planning by TheMcGraw-Hill Companies, Inc.2004:P49-64.[20]Lode Vereeck. ”Taxes, Tradable Rights and Transaction Costs”, European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2005(20):P199-223.[21] Andreas Haufer. Merger Policy and Tax Competition. Munich DiscussionPaper.2007(39):P2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