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涂料与附着力

合集下载

油漆附着力标准

油漆附着力标准

油漆附着力标准油漆附着力是指油漆与基材之间的结合强度,是评价油漆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油漆附着力标准的制定对于保证油漆涂层的质量和使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就油漆附着力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首先,油漆附着力标准的制定应当参考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比如GB/T 9286-1998《涂料膜附着力检测方法》等。

在制定标准时,应当充分考虑不同基材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实际使用情况,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其次,油漆附着力标准应当包括检测方法和评定标准两个方面。

检测方法是指如何对油漆涂层的附着力进行测试,可以采用划格法、剥离法、拉伸法等不同的检测方法。

评定标准是指根据检测结果对油漆涂层的附着力进行等级划分,一般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等不同等级。

另外,油漆附着力标准的制定还应当考虑到不同类型油漆的特性。

比如水性油漆、溶剂型油漆、粉末涂料等不同类型的油漆在附着力方面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制定标准时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油漆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法和评定标准。

此外,油漆附着力标准的执行和监督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油漆产品的监督抽检,确保产品符合附着力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企业应当加强对生产工艺的控制,确保产品的附着力达到标准要求。

最后,油漆附着力标准的制定还应当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安全性。

在进行油漆附着力测试时,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避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损害。

同时,应当鼓励研发低VOC、低污染的环保型油漆产品,促进油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油漆附着力标准的制定对于保证油漆产品质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共同努力,制定和执行科学合理的油漆附着力标准,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油漆产品。

喷塑附着力差的原因

喷塑附着力差的原因

喷塑附着力差的原因1.材料选择不当:喷塑所用的材料通常是粉末涂料,而材料的种类和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喷塑的附着力。

如果选择了质量不好的涂料,或者选择了不适合该材料表面的涂料,就会导致喷塑后的附着力差。

2.表面处理不当:在喷塑之前,需要对材料的表面进行必要的处理,以提高涂层与基材的附着力。

如果表面处理不充分或者不正确,就会使得涂层附着力差。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清洗、除油、除锈、打磨等。

3.喷涂工艺不当:喷塑工艺包括喷涂设备、喷涂技术、喷涂厚度等多个方面。

如果设备不好或者技术不熟练,就会导致涂层均匀性和附着力的问题。

另外,如果喷涂厚度不足或者过厚,也会影响附着力。

4.工作环境条件:喷塑需要在相对恒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

如果工作环境温度太高、湿度太大或者不稳定,就会影响喷塑的附着力。

此外,如果喷塑时存在灰尘、水汽等污染物,也会降低涂层的附着力。

5.基材质量问题:基材的质量也是影响附着力的重要因素。

如果基材表面存在电镀或者涂层等不光滑的层面,或者基材的化学成分不适合喷塑,都会影响附着力。

6.人为因素:喷塑的附着力还受到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态度的影响。

如果操作人员不熟悉喷塑工艺,或者工作态度不认真,就会导致附着力差。

针对喷塑附着力差的原因,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改善:1.选择合适的涂料:根据喷塑的基材和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涂料,确保涂料与基材的相容性。

2.做好表面处理:充分清洗和除油表面,确保表面没有污垢、油脂和氧化层等。

对于一些不易处理的表面,可以考虑使用专门的表面处理剂来改善附着力。

3.控制喷涂工艺:选择合适的喷涂设备,并掌握正确的喷涂技术,确保喷涂的厚度均匀。

同时,还要注意控制底材温度和湿度,尽量在适宜的工作环境下进行喷塑。

4.加强质量检查:在喷塑完成后,进行质量检查,包括涂层的厚度、附着力和外观等。

如有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修复。

5.提高操作人员技术水平: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操作人员对喷塑工艺的理解和技术水平,确保操作规范和认真。

粉末涂料与附着力

粉末涂料与附着力

粉末涂料与附着力1前言粉末涂料行业是现代涂料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普通的热固性粉末涂料和热塑性粉末涂料,到专用功能型粉末涂料、重防腐粉末涂料、铝型材专用粉末涂料等,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及高新科学技术息息相关。

附着力是粉末涂料机械性能中的基本性能,但遗憾的是自从引进粉末涂料30多年来,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合理的科学解释。

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以及在一些实验的基础上,对粉末涂料附着力作了一些尝试性论述,以供商榷。

2粉末涂料成膜及附着机理粉末涂料一般在粉末状态下经静电涂装至工件上,经过聚集、流平、固化三个过程后固化成膜。

粉末涂料涂膜的附着机理分为机械附着和化学附着。

机械附着力取决于底材的性质(如粗糙度、多空性)以及所形成的涂膜强度;化学附着力指涂膜和底材之间界面的作用力,包括静电的力、范德华吸引力、氢键及化学结合力,这些决定了涂膜对被涂物体表面的附着性。

3附着力附着力涵义目前,国内外化学家还没有对附着力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一般在大多数情况下,认为分开涂膜涂层与底材两个相互粘连的界面所需要做的功,暂且称为涂层的附着力。

涂层与底材之间的界面,理想状态下,底材光滑平整,那么将底材和涂层联系在一起的作用力是单位几何面积上的界面吸力,实际底材都是具有微小尺寸的粗糙表面。

所以涂层与底材表面之间的实际接触面积远远大于其几何面积,由于表面粗糙度存在于微观甚至亚微观尺度,此种情形类似于液体渗入毛细管,故可以引入如下的方程式:L^2.2d[CY./(rccs⑴式中:L——渗透值,cm;r——进入毛细管的半径,cm;t——时间,s;Y表面张力,mNm-1;n粘度,Pa•s;e——接触角。

需要说明的是涂层的表面张力高,渗透速率Lt-1就较大,毛细管的半径是底材的变量,非涂层的变量。

特别关注的一个变量是粘度,从微观和亚微观尺度,裂纹和小空,涂膜涂层中的一部分颜填料与聚合物颗粒都至少比一些表面不规则尺寸要大,因此临界粘度是涂层连续(外)相的粘度,而不是涂料的总体粘度。

涂料检测之粉末涂料检测的主要项目及标准

涂料检测之粉末涂料检测的主要项目及标准

涂料检测之粉末涂料检测
一、概述:
粉末涂料是一种新型的不含溶剂100%固体粉末状涂料,具有无溶剂、无污染、可回收、环保、节省能源和资源、减轻劳动强度和涂膜机械强度高等特点。

科标无机检测中心专做粉末涂料成分检测、粉末涂料相关性能检测,下面就以科标检测为例来简单介绍下粉末涂料检测的主要项目及主要标准。

主要检测产品为热塑性粉末涂料和热固性粉末涂料。

二、检测项目:
1、物理性能:外观、透明度、颜色、附着力、粘度、细度、灰分、PH值、闪点、密度、体积固体含量等;
2、施工性能:遮盖力、使用量、消耗量、干燥时间(表干、实干)、漆膜打磨性、流平性、流挂性、漆膜厚度(湿膜厚度、干膜厚度)等;
3、化学性能:耐水性、耐酸碱性、耐腐蚀性、耐候性、耐热性、低温试验、耐化学药品性;
4、有害物质:VOC、苯含量、甲苯、乙苯、二甲苯总量、游离甲醛含量、TDI 和HDI含量总和、乙二醇醚、重金属含量(铅、汞、铬、镉等)。

三、检测标准:
GBT 21776-2008 粉末涂料及其涂层的检测标准指南
HGT 2006-2006 热固性粉末涂料
GBT 21774-2008 粉末涂料烘烤条件的测定
GB/T 18593-2010 熔融结合环氧粉末涂料的防腐蚀涂装。

万昆粉末涂料 技术参数

万昆粉末涂料 技术参数

万昆粉末涂料技术参数万昆粉末涂料是一种高性能的涂料材料,具有许多优越的技术参数。

本文将从涂料的使用范围、施工性能、耐候性能、环境友好性等多个方面介绍万昆粉末涂料的技术参数。

一、涂料的使用范围万昆粉末涂料适用于金属、非金属等多种材料的表面涂装。

其涂装效果均匀,涂层平整、光泽度高,能够有效遮盖基材表面的瑕疵。

因此,万昆粉末涂料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家具、电器、建筑等领域的涂装工艺中。

二、施工性能1. 干燥时间短:万昆粉末涂料在烘烤过程中可以迅速固化,干燥时间短,提高了生产效率。

2. 良好的附着力:万昆粉末涂料具有良好的附着力,能够牢固地附着在基材表面,不易剥落。

3. 高覆盖率:万昆粉末涂料的覆盖率高,一次涂装即可形成均匀的涂层,减少了涂装的次数和涂料的浪费。

三、耐候性能万昆粉末涂料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能,能够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长期保持涂层的色彩和光泽度。

其耐紫外线、耐酸碱性、耐腐蚀等特性使得涂料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维护和修复的频率和成本。

四、环境友好性1. 无溶剂:万昆粉末涂料是一种无溶剂涂料,不含有害挥发性有机物(VOC),对环境污染较小。

2. 高利用率:万昆粉末涂料的利用率高,涂料固化后几乎没有废料产生,有效节约了资源和成本。

3. 低能耗:万昆粉末涂料的烘烤温度相对较低,能够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万昆粉末涂料具有干燥时间短、良好的附着力、高覆盖率、优异的耐候性能和环境友好性等优越的技术参数。

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广泛,能够满足不同材料的表面涂装需求,并为产品提供优质的保护和装饰效果。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万昆粉末涂料将不断优化和创新,为各行业的涂装工艺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PVDF粉末涂料的耐候性及其影响因素_钱勇

PVDF粉末涂料的耐候性及其影响因素_钱勇

PVDF粉末涂料的耐候性及其影响因素_钱勇PVDF粉末涂料是一种以聚偏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为主要原料的涂料。

它具有耐候性好、耐腐蚀性强、耐高温性能突出等特点,因此在建筑、航空航天、电子、家电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PVDF粉末涂料的耐候性也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下面将详细介绍。

首先,PVDF粉末涂料在耐候性方面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一、光照条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是导致颜色褪色和涂层老化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时间暴露在强烈的紫外线下,会使PVDF粉末涂料的颜色发生变化,甚至产生龟裂、变黄等问题。

二、温度变化:高温会使PVDF粉末涂料的表面膨胀,从而导致涂层的龟裂和剥落。

同时,温度的变化还会导致涂层内部的应力变化,使得涂层老化加剧。

三、湿度变化:湿度会促进PVDF粉末涂料中的水分吸收和溶解,进而导致涂层受潮、霉变等问题。

湿度变化还会使涂层内部的应力发生变化,影响涂层的附着力和耐候性。

其次,影响PVDF粉末涂料耐候性的因素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材的选择:不同的基材对PVDF粉末涂料的沉积和附着力有不同的影响。

选择适合的基材可以增加涂层的稳定性和耐候性。

二、涂层的厚度:涂层的厚度与其耐候性有直接关系。

过薄的涂层会使基材容易暴露在外界环境中,不利于涂层的保护作用;而过厚的涂层会增加涂层的残余应力,导致龟裂和剥落的风险增加。

三、添加剂的选择:PVDF粉末涂料中添加剂的种类和比例也会影响其耐候性。

例如,添加抗紫外线剂可以有效减缓紫外线对涂层的破坏,增加涂层的耐候性。

最后,为了提高PVDF粉末涂料的耐候性,我们可以进行以下方面的优化。

一、选择耐候性好的基材。

二、控制涂层的厚度,以免过薄或过厚导致涂层问题。

三、采用适当的添加剂,提高涂层的耐候性。

四、进行良好的表面处理和涂装工艺,保证涂层与基材的附着力。

总之,PVDF粉末涂料的耐候性是影响其应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选择适当的材料、控制工艺参数、添加适当的添加剂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PVDF粉末涂料的耐候性,使其在各个领域得到长期稳定的应用。

粉末涂料的等级标准

粉末涂料的等级标准

粉末涂料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涂料,其等级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固体分:粉末涂料的固体分是指涂料中固体颗粒的含量,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固体分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粉末涂料的流动性、遮盖力和涂膜的质量等性能。

2. 细度:粉末涂料的细度是指涂料中固体颗粒的平均粒径大小,一般用微米表示。

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涂膜的表面质量和附着力等性能。

3. 耐候性:粉末涂料的耐候性是指其在室外环境下的耐久性能,包括抗紫外线、抗氧化、抗酸碱等性能。

4. 耐腐蚀性:粉末涂料的耐腐蚀性是指其在特定环境下的抗腐蚀性能,例如在潮湿环境下的耐腐蚀性能。

5. 粘附力:粉末涂料的粘附力是指其在涂膜表面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直接影响到涂膜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6. 颜色稳定性:粉末涂料的颜色稳定性是指其在不同环境下颜色的保持稳定程度,例如在阳光、高温等条件下的颜色稳定性。

7. 可焊性:粉末涂料的可焊性是指其在焊接过程中的流动性和涂膜的附着性能,直接影响到涂膜的焊接质量和使用寿命。

以上是粉末涂料的主要等级标准,不同应用场合和要求会有不同的标准和测试方法。

聚酯型粉末涂料产品标准

聚酯型粉末涂料产品标准

聚酯型粉末涂料产品标准
聚酯型粉末涂料是一种常见的涂料材料,具有耐候性好、耐化学腐蚀性能优良、颜色丰富、涂层硬度高等优点。

以下是聚酯型粉末涂料的一般产品标准:
1. 外观:涂层应均匀、光滑,无明显的颗粒、起泡、缩孔、剥离等缺陷。

2. 颜色:应符合合同约定的颜色要求,色差不大于标准色板。

3. 膜厚:涂层的膜厚应符合合同约定的要求,常见的膜厚为60-80微米。

4. 附着力:涂层应具有良好的附着力,不得有剥离、脱落现象。

5. 耐候性:涂层应具有优良的耐候性,经过一定时间的暴露在自然环境中,不应有明显的褪色、变色、粉化等现象。

6. 耐化学腐蚀性能:涂层应具有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能,对常见的化学物质不产生明显反应。

7. 硬度:涂层应具有一定的硬度,可通过硬度测试仪进行测试。

8. 耐磨性:涂层应具有一定的耐磨性,经过摩擦、划伤等测试后,不应有明显的损伤。

9. 温度耐受性:涂层应具有一定的温度耐受性,能够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保持稳定性。

10. 环保性:涂层应符合相关的环保要求,不含有害物质。

以上是一般的聚酯型粉末涂料产品标准,具体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产品及应用环境进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粉末涂料与附着力
1 前言
粉末涂料行业是现代涂料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普通的热固性粉末涂料和热塑性粉末涂料,到专用功能型粉末涂料、重防腐粉末涂料、铝型材专用粉末涂料等,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及高新科学技术息息相关。

附着力是粉末涂料机械性能中的基本性能,但遗憾的是自从引进粉末涂料 30 多年来,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合理的科学解释。

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以及在一些实验的基础上,对粉末涂料附着力作了一些尝试性论述,以供商榷。

2 粉末涂料成膜及附着机理
粉末涂料一般在粉末状态下经静电涂装至工件上,经过聚集、流平、固化三个过程后固化成膜。

粉末涂料涂膜的附着机理分为机械附着和化学附着。

机械附着力取决于底材的性质(如粗糙度、多空性)以及所形成的涂膜强度;化学附着力指涂膜和底材之间界面的作用力,包括静电的力、范德华吸引力、氢键及化学结合力,这些决定了涂膜对被涂物体表面的附着性。

3 附着力
3.1 附着力涵义
目前,国内外化学家还没有对附着力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一般在大多数情况下,认为分开涂膜涂层与底材两个相互粘连的界面所需要做的功,暂且称为涂层的附着力。

涂层与底材之间的界面,理想状态下,底材光滑平整,那么将底材和涂层联系在一起的作用力是单位几何面积上的界面吸力,实际底材都是具有微小尺寸的粗糙表面。

所以涂层与底材表面之间的实际接触面积远远大于其几何面积,由于表面粗糙度存在于微观甚至亚微观尺度,此种情形类似于液体渗入毛细管,故可以引入如下的方程式:
式中: L ——渗透值, cm;
r ——进入毛细管的半径, cm;
t ——时间, s ;
γ——表面张力, mNm - 1 ;
η——粘度,Pa · s ;
θ——接触角。

需要说明的是涂层的表面张力高,渗透速率 Lt -1 就较大,毛细管的半径是底材的变量,非涂层的变量。

特别关注的一个变量是粘度,从微观和亚微观尺度,裂纹和小空,涂膜涂层中的一部分颜填料与聚合物颗粒都至少比一些表面不规则尺寸要大,因此临界粘度是涂层连续(外)相的粘度,而不是涂料的总体粘度。

外相的粘度越低,渗透得越快,粉末涂料成膜过程是一个粘度从高到低再到高的过程,如图 1 所示。

把粉末涂料涂覆到被涂物上面,经过加热烘烤,粉末开始熔融,并将粉末粒子之间的空气排出,熔融的粉末涂料逐渐流平,逐步失去流动性固化成膜。

当反面开始熔融时粘度很大,随着烘烤时间的延长,粘度下降得很快,这个区域叫做熔融区域;然后熔融的粉末涂料的粘度开始缓慢地增加,当涂膜的表面基本上看不到流动时,这个区域叫流动流平区域,这时的涂膜用钢针拉丝时还可以拉成细丝;接着涂膜失去流动性,开始明显胶化,完全失去流动性,此时涂料被固化,这一区域叫做交联固化区域。

假设引起粉末涂料流动的主要力是表面张力,当涂膜厚度比通常的厚度( 25 ~75 ) m m 大时,重力成为重要的因素。

在烘烤时涂料的熔融粘度起着阻碍流动的作用,如果表面张力引起的熔融涂层的流动,那么粉末粒子的曲率半径将起着决定的作用。

因为引起两个球型粒子间的压力与被粒子半径隔开的涂料表面张力成比例关系,其流动时间 t 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t=f (η R c / σ)( 2 )
式中:η——涂料的粘度;
R c ——粉末粒子的平均曲率半径;
σ——涂料的表面张力。

所以,保持足够长时间的低粘度对彻底渗透来说是很重要的。

3.2 影响附着力的几个因素
3.2.1 粘度
一般树脂熔融粘度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期望采用较低分子量的树脂来赋予涂层交联后优异的附着力,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低分子量树脂的另一个可能优点是他们的分子能比高分子量树脂分子渗入更小的缝隙。

3.2.2 润湿效应及表面张力
涂膜的附着力,产生于涂料与被涂金属表面极性基的相互吸引力,而这种极性基的相互力取决于涂料对被涂金属表面的润湿能力,这又取决于涂膜的表面张力。

如果液体的表面张力低于固体的表面自由能,那么液体在底材上能自发地展布,如果液体的表面张力太高,一滴液体将在固体表面保持滴状 , 接触角为
180 °,如果液体具有足够低的表面张力,它可以在底材上自发地展布,接触角是 0 。

对于一般情况,中等表面张力,有中等的接触角。

图 2 为接触角的示意图。

cos θ = (γ sv - γ sl ) / γ lv ( 3 )
( 3 )式表明的是个平面上接触角为θ的底材表面自由能γ sv 、液体表面张力γlv 、液体与固体之间的界面张力γsl 之间的相互关系。

因此,降低表面张力,才能提高润湿效率,增加涂膜对金属表面的附着力。

3.2.3 底材表面
一般,要求符合粉末涂料施工的底材表面的表面张力比任何潜在涂层的表面张力高。

例如:如果金属表面被油腻沾污,其表面张力非常低,此时,具有极性分子的涂料也不会得到附着力好的涂膜。

涂膜与被涂表面的粘附程度将随成膜物质极性增大而增强,因此在成膜物中加入各种极性物质时,将会使附着力增大。

一般,附着力可用下列基团来提高:羧酸基(强氢给予基团)、氨基(强氢接受基团)、羟基、氨酯基、酰氨基、磷酸盐。

另外,涂膜聚合物分子内的极性基自行结合,也会造成极性点的减少,附着力会降低。

例如:环氧树脂对底材的附着力好,主要是由于环氧树脂与金属间形成的氢键连接, -OH 以适当的距离分散着,相互之间吸引困难,极性基没有减少,所以涂层对底材产生良好的附着力。

当然,附着力除了与聚合物的极性有关外,也取决于分子的移动性,对于高分子化合物的大分子,移动困难,当其被涂在底材表面上熔融流动于底材表面时,由
于大分子的定向作用较差,极性基就不容易起吸附作用,这就是聚酯粉末涂料附着力低的主要原因。

相反,在金属表面上涂以较低分子状态的成膜物质,则低分子的极性基就容易吸附在底材表面上,得到较好的附着力,如采用小分子量固化剂固化环氧的纯环氧粉末涂料的附着力就很好。

3.2.4 内应力
同类物质分子间的内聚所引起的力,称之为内应力。

涂层中的内应力能抵消附着力,使得只需较小的外力就能破坏粘合键。

内应力是由于在刚性底材上成膜,涂层无法收缩产生的。

可以降低涂层的厚度,来缩小内应力;另外可以加入适当的颜料,降低内应力,所以一般色漆比清漆附着力要好。

3.2.5 其它
底材的表面处理也很重要,经过打磨过的底材能增加涂膜的附着力,是由于底材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凹凸面,使有效的附着面积增大。

底材的材质对附着力的影响也很重要。

4 附着力的检测
图 2 接触角示意图
由于附着力现象非常复杂,国内外涂料界还没有给出满意的测试方法,尤其在将测试结果数值化,特别表现在没法提供因组成变化而带来的微小附着力变化的基准。

现在涂膜的测定方法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使涂膜从底材表面上分离时所需之力的直接测定方法;另一种是涂膜在其它性能测定时的间接测定法。

通常,采用划格法的 ISO 标准,检验时用 30 。

角的单刀,在涂粉末涂料的样板上保持切割
工具处在试验表面的平面上,用均匀的压力和每格 1mm 的间距及以 (20 ~30)mm/s 的切割速度进行纵横、垂直方向的 6 条条痕,应该切穿涂膜的整个深度,然后用软毛刷轻轻沿着格子图形的二对角线前后各轻刷 5 次,然后根据涂膜从板面上脱落的程度来评定优劣。

国内测试一般方法是参照 GB/T9286-88 ,采用的是胶带试验法,按划格法划成间隔 1mm 的方格后,用胶粘带粘贴在涂膜表面上,再用匀速撕下胶带来评定脱落的程度。

ISO 标准的评定分为 5 级( ISO2409 ): 0 级:完整,没有一个方格脱落; 1 级:切割交叉处涂层脱落 <5% ; 2 级: 5%< 切割交叉处涂层脱落 <15% ; 3 级: 15%< 切割交叉处涂层脱落 <35% ; 4 级: 35%< 切割交叉处涂层脱落 <65% ; 5 级: 65%< 切割交叉处涂层脱落。

当然,可以更直观地对照对应图片,直接判断是几级。

虽然最为广泛的测试方法是划格法,但也存在问题,比如:① 划格的速度,如果划得比较慢,划得比较均匀;但如果划得较快,由于在较高速率的应力作用下,涂层比较脆,有可能裂纹就从切割处向外扩展;② 压敏胶带的选择,以及作用于涂膜上的压力;③ 压敏胶带揭离涂膜表面时的角度与速率;④ 测试涂层的表面,以及表面状态等等。

5 结语
附着力作为考核粉末涂料涂膜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认识附着力,并且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应用意义重大。

只有粉末涂料涂膜具有一定的附着力,才能满足附着在被涂物体上,才会发挥粉末涂料所具有的高装饰性能和保护作用,达到粉末涂料应用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