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胆囊息肉

合集下载

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中医传统疗法的应用案例

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中医传统疗法的应用案例

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中医传统疗法的应用案例胆囊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胆囊病变,是指胆囊壁突出形成的良性肿瘤性病变。

虽然大多数的胆囊息肉都是良性的,但仍然需要及时治疗,以免发展为恶性病变。

除了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外,中医传统疗法也被广泛运用于胆囊息肉的治疗。

下面将介绍几个中医传统疗法在胆囊息肉治疗中的应用案例。

案例一:中药治疗患者男,58岁,因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就诊。

经检查发现胆囊内有一个大小约为1.5cm的息肉。

根据中医诊断,患者属于湿热胆结石型胆囊息肉。

医生为其开具了中药方剂,包括黄芩、连翘、栀子等药物。

患者每日按时服用中药,并在饮食上注意忌口。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胆囊息肉的大小也有所缩小。

经过进一步治疗,患者的胆囊息肉最终消失,症状完全缓解。

案例二:针灸疗法患者女,42岁,因偶有上腹隐痛的不适感就诊。

经B超检查发现胆囊内有一个大小约为1cm的息肉。

考虑到患者属于气滞血瘀型胆囊息肉,医生为其采用针灸疗法。

医生选择了足太阴肝经穴位进行针灸,并结合中药熏蒸疗法。

患者每周接受一次针灸治疗,同时服用中药并进行蒸蒸贴敷。

经过两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疼痛感明显减轻,胆囊息肉的大小也有所减小。

案例三:艾灸疗法患者男,65岁,因上腹痛、胀闷等症状就诊。

经检查发现胆囊内有两个大小约为0.8cm的息肉。

根据中医诊断为寒湿胆结石型胆囊息肉。

医生为其采用艾灸疗法。

患者每天早晚进行艾灸治疗,持续15分钟。

通过热灸作用,艾叶中的药物成分能够渗透到体内,起到温通经络、散寒化湿的作用。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胆囊息肉的大小也有所减小。

总结:胆囊息肉的治疗中,中医传统疗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药治疗可通过调节体内湿热、气滞血瘀、寒湿等因素,缓解症状、减小息肉的大小。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相应经络、调整气血运行,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

艾灸疗法则通过热灸作用温通经络、散寒化湿。

这些中医传统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安全性和疗效方面受到了患者的好评。

10剂中药治好胆囊息肉患者朋友不容错过

10剂中药治好胆囊息肉患者朋友不容错过

10剂中药治好胆囊息肉患者朋友不容错过胆囊息肉是一种多发病,不注意饮食的人群更加容易患上这种疾病,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除了手术就是看中医了,中医治疗这种疾病效果还是不错的,只要疗程较长,患者要有耐性坚持,否则是没有效果的,很多中药方剂治疗这种效果很好,大家可以试试。

胆囊息肉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是因为不注意饮食引起的,这种疾病要治愈是比较困难的,除非是做手术,但是也很容易会复发,因此多数患者都不想手术,这样就主要是依靠中医中药进行治疗,而且中医的治疗效果也是比较好的,但有需要的时间较长,患者必须要用耐心,下面介绍几个中药方,供患者朋友参考。

1、配方:法夏、白芍、三棱、乌梅、连翘、僵蚕、白芥子、枳壳、薏苡仁、柴胡、甘草。

用法:把所有药物一起加水煎服,每天1剂,分3次饮用。

一个疗程2-3个月。

2、配方:龙胆草、金银花、青皮、野菊花、白芍、元胡、厚朴、制香附、茯苓、茵陈、柴胡、黄连、甘草。

用法:每天1剂加水煎好后分3次服用,1个疗程15天。

服药期间不要食用其他药物,也不要使用肥腻的食物,蛋类也禁食。

3、配方:金钱草、当归、桃仁、五灵脂(包煎)、煅蛤壳、白花蛇舌草、炙鳖甲、醋浸炒香附、赤芍、莪术、凌霄花。

用法:把所有药物一起入锅及时煎好,然后分三次温服,每天1剂,1个疗程10天,要连续服用。

4、配方:白芍、香附、甘草、桃仁、金钱草、薏苡仁、僵蚕、连翘、青皮、厚朴、生大黄、丹参、龙胆、茵陈、柴胡。

用法:每天1剂加水煎好后分3次服用。

5、配方:炒川楝,花槟榔,炒川楝子,炒黄芩,金钱草,赤芍,广郁金,玄胡索,焦山栀,生楂肉,柴胡,生甘草。

用法:每天1剂加水煎好后,分3次服用。

6、配方:槟榔,柴胡,郁金,炒川楝,焦楂曲,赤芍,玄胡索,生甘草,炒黄芩。

用法:把所有药物一起加水煎服,每天1剂,分3次饮用。

7、配方:蒲公英,丹参,郁金,厚朴,柴胡,栀子,连翘,金钱草,青皮,香附,冬虫夏草,茵陈,桃仁。

用法:把所有药物一起加水煎服,每天1剂,分3次温服。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胆囊息肉是指胆囊黏膜表面出现的小肿瘤或肿块,往往是偶然发现的,临床上多为良性病变。

虽然大部分胆囊息肉没有症状,不会引发严重问题,但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发展为胆囊癌,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胆囊息肉显得至关重要。

除了手术治疗外,中药也被广泛应用于胆囊息肉的治疗过程中。

本文将探讨胆囊息肉的中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

一、中药治疗的基本原理中药治疗胆囊息肉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节人体内环境,增强免疫力,抑制胆囊息肉的生长。

中药可具有以下作用:1. 清热解毒: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可以减少炎症反应,降低胆囊息肉的发生和发展。

2. 活血化瘀:中药中的一些成分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局部器官恢复,阻止胆囊息肉的生长。

3. 脾胃调理:根据中医理论,脾胃是人体的“根本”,调理脾胃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对胆囊息肉的治疗至关重要。

二、常用中药及其功效1. 黄连:黄连具有清热解毒、抗炎作用,可以减少胆囊炎的发生,预防胆囊息肉的产生。

2. 菊花:菊花有活血化瘀、降火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胃痛、胆囊炎等病症,对胆囊息肉的治疗也有一定作用。

3. 丹参:丹参有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作用,对于缓解胆囊息肉引起的不适症状有一定效果。

4. 苦参:苦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胆囊炎、胆囊息肉等疾病。

5. 甘草:甘草有益气养阴、缓急止痛的作用,对于缓解胆囊疼痛有一定疗效。

三、中药治疗的注意事项1. 选对合适的中药:中药治疗胆囊息肉需要根据个体情况,选用合适的中药组方。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最好到医院的中医科专家或药师的指导下用药。

2. 定期复查:治疗过程中,患者需定期复查胆囊的情况,及时了解治疗效果。

如果病情无明显好转或恶化,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注意饮食调理:中药治疗的同时,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调理。

避免辛辣食物、油腻食物及过度饮酒,多食用蔬菜水果,保持饮食的均衡。

4. 合理用药:中药治疗也要注意正确用药,严格按照剂量和使用方法使用药物,避免药物过量或不当使用引起不良反应。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胆囊息肉是指黏膜下突出的肿块,是胆囊最常见的良性病变之一。

虽然大多数胆囊息肉是无症状的,但它们有时会引发胆囊炎、胆石症等严重并发症。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对于胆囊息肉的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中药治疗胆囊息肉的原理、常用药物和注意事项。

一、中药治疗胆囊息肉的原理中药治疗胆囊息肉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改善胆囊功能和调节肝胆系统的平衡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具体来说,中药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增强胆囊的收缩力,减少胆固醇沉积,从而防止胆囊息肉的形成或者帮助胆囊息肉的吸收。

二、常用中药治疗胆囊息肉的药物1. 陈皮:陈皮能够调节肝胆系统,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改善胆囊功能。

可以煎汤或者泡水饮用,每日2-3次。

2. 金钱草:金钱草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功效,对于治疗胆囊息肉有一定的效果。

可以将金钱草煎汤或者冲泡成草药水饮用,每日2-3次。

3. 赤芍:赤芍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肝胆系统的疾病。

可以煎汤或者泡水饮用,每日2-3次。

4. 丹参:丹参有活血、祛瘀、散结的功效,对于胆囊息肉的治疗也有一定的帮助。

可以煎汤或者冲泡成草药水饮用,每日2-3次。

5. 青皮:青皮能够增强胆囊的收缩力,促进胆汁的分泌与排泄,有助于防止胆囊息肉的形成或者帮助胆囊息肉的吸收。

可以煎汤或者泡水饮用,每日2-3次。

三、中药治疗胆囊息肉的注意事项1. 选择正规中药店购买中药材,确保质量安全;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草药。

2. 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建议,合理搭配中药调理,不宜单独使用一种药物。

3. 忌烟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4. 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和进一步检查,及时了解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5. 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不适或者过敏反应,应及时就医。

总之,中药在治疗胆囊息肉中有一定的疗效,但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

患者在选择中药治疗胆囊息肉时,应该结合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合理选择中药治疗方案,并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胆囊息肉的中药治疗方法及其安全性评估

胆囊息肉的中药治疗方法及其安全性评估

胆囊息肉的中药治疗方法及其安全性评估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上突出的肿瘤性生长,其大小通常小于1厘米。

尽管大多数胆囊息肉是良性的,但仍需谨慎对待,以防恶变。

中药治疗方法是一种备受关注的选择,本文将介绍胆囊息肉的中药治疗方法,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

胆囊息肉的中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内服和中药外治两种方式。

中药内服是通过口服中药剂量形式,调整胆囊息肉的生理状态以达到治疗效果。

一些常用的中药内服有以下几种:1. Pei Lan(佩兰):佩兰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适用于胆囊息肉伴有血液循环不畅的症状。

可以通过煎煮后饮用的形式进行内服,通常每天两次,每次10克。

2. Dan Shen(丹参):丹参具有调节血脂和抗炎作用,可用于胆囊息肉伴有血脂异常和炎症反应的患者。

饮用丹参茶或者选用丹参片的形式进行内服,每天2-3次,每次10克。

3. Yi Mu Cao(益母草):益母草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适用于胆囊息肉伴有炎症反应明显的情况。

可以将益母草煎煮后饮用,每天两次,每次10克。

中药外治是指将中药药物直接应用于患处,通过直接接触病灶部位进行治疗。

中药外治通常需要辅助一些传统的中药内服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以下为常用的中药外治方法:1. 中药冲洗:选用与上述中药内服相同的药物,加入适量温水搅拌均匀后,用纱布蘸取药水,直接敷于胆囊息肉部位,每天两次,每次10分钟。

2. 中药熏蒸:选择适合的中药材,加水煎煮后,将药水倒入容器中,让患者坐在容器上方,用毛巾将头部和容器封闭,让其蒸气直接接触胆囊息肉部位,每天一次,每次15分钟。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的安全性评估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即中药的毒副作用和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

针对这一问题,目前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和临床数据。

但一般来说,如果选择正确的中药材和适当的用量,中药治疗胆囊息肉是相对安全的。

然而,为了确保安全性,建议在使用中药治疗之前,咨询中医专业人士的建议,并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胆囊息肉的中药治疗方法和食疗建议

胆囊息肉的中药治疗方法和食疗建议

胆囊息肉的中药治疗方法和食疗建议胆囊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胆囊疾病,患者常常出现胆囊区域的疼痛和不适感。

中药治疗和食疗是缓解和改善胆囊息肉症状的有效方法。

本文将介绍胆囊息肉的中药治疗方法和食疗建议。

一、中药治疗方法1. 桑叶:桑叶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痰的作用,可以帮助胆囊排石。

将桑叶洗净后,加入煮水中煮沸,每日饮用一杯,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2. 夏枯草:夏枯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对胆囊息肉有一定的疗效。

将夏枯草煎煮成汤剂,每日饮用,可以减轻胆囊区域的疼痛感。

3. 地黄:地黄具有清热解毒、补肝养胆的作用。

将地黄泡水饮用,可以帮助调理胆囊功能,减轻胆囊息肉的症状。

4. 金银花:金银花有解毒消炎、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帮助缓解肝胆疾病症状。

将金银花煎水饮用,可以帮助胆囊消炎,起到治疗作用。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法,适用于胆囊息肉的辅助治疗。

但是,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药治疗方法。

在使用中药治疗时,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和用药原则,不可过量使用或乱用中药。

二、食疗建议除了中药治疗,正确的饮食习惯也对缓解胆囊息肉症状起到重要作用。

1. 清淡饮食:保持饮食清淡,避免油炸、辛辣及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多食用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食物,有利于胆囊消炎和病变恢复。

2. 多喝水:多喝水可以帮助消化,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出,减少胆囊的压力,对缓解胆囊息肉症状有一定的帮助。

3. 避免饥饿和暴饮暴食:长时间饥饿或暴饮暴食都会对胆囊产生一定的刺激,容易导致胆囊疼痛和炎症加重。

应该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长时间禁食或暴饮暴食。

4. 少量多餐:每天分多次进食,每次进食少量,有利于胆囊的蠕动,减少胆汁在胆囊内的停留时间,有助于减轻症状。

5. 避免过度劳累:过度劳累容易导致胆囊疼痛加重,应该注意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以上是一些建议的食疗方法,但是因人而异,具体的食疗方案应根据个人体质和医生的指导来制定。

在饮食调理时,应避免过度食用某些特定食材,如辛辣刺激食物、酸奶、咖啡等可能会加重症状的食物。

胆囊息肉的中医治疗方法及临床应用

胆囊息肉的中医治疗方法及临床应用

胆囊息肉的中医治疗方法及临床应用胆囊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胆囊疾病,多数以无症状为主,但长期存在的息肉容易发展为胆囊癌。

传统中医学认为,胆囊息肉是由于肝胆湿热、气滞血瘀等所致。

中医通过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气血循环,达到治疗胆囊息肉的目的。

一、腹痛型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常用的中药有黄连、栀子、黄芩等。

黄连能清热解毒,栀子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黄芩则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

患者可根据中医师的建议,调配适合自己体质的中药来治疗腹痛型胆囊息肉。

2. 饮食调养:患者应忌食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多食用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避免肥胖。

此外,可以适量饮用柠檬水、莲子粥等,以帮助胆囊排毒和消炎。

二、无症状型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1. 草药治疗:常用的草药有黄连汤、当归、川楝子等。

黄连汤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当归有活血止痛的效果,川楝子具有清热解毒、开胃消食的作用。

患者可采用中药煎剂来治疗无症状型胆囊息肉。

2. 饮食调养:患者应保持规律的饮食,不过度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引起脂肪肝。

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等,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三、胆囊癌前病变的中医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常用的中药有大黄、黄芩、青黛等。

大黄具有清热解毒、通便泻火的作用,黄芩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青黛则有活血调经的功效。

患者可依据中医师的指导,选用适合自己体质的中药治疗。

2. 饮食调养: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多食用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四、中医治疗在胆囊息肉临床应用的前景中医治疗胆囊息肉具有独特的优势。

传统中医学强调“治未病”,即在患者未出现明显症状之前,通过中医调理来预防疾病发生。

在胆囊息肉的早期,中医可以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气血循环等方法,有效地阻止病情的发展,减少胆囊息肉进一步发展为胆囊癌的概率。

此外,中医草药治疗胆囊息肉无明显的副作用,相对安全可靠。

通过中药来调整患者的体质,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胆囊息肉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

胆囊息肉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

胆囊息肉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粘膜上生长的一种肿瘤性病变,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中医学认为,胆囊息肉的形成与脾胃湿热、肝气郁结等因素有关。

对于胆囊息肉的治疗,中医药提供了一些辨证施治的方法。

一、辨证施治方法一:脾胃湿热型脾胃湿热型胆囊息肉患者常伴有食欲不振、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

中医认为该类型患者体内脾胃功能失调,湿热郁滞,因此宜清热利湿,健脾理气。

常用的药物有黄连、茯苓、郁金等清热利湿的中药。

同时,还可以配合适量的芡实、白术等健脾理气药物,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

二、辨证施治方法二:肝气郁结型肝气郁结型胆囊息肉患者常伴有脾气暴躁、胸闷、口苦等情绪和体验上的不适。

中医认为该类型患者体内肝气郁结,造成胆囊局部气滞血瘀。

治疗上则需要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常用药物有柴胡、川穹、丹参等疏肝理气的中药,同时可以配合当归、赤芍等活血化瘀的药物,以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胆囊局部的气血循环。

三、辨证施治方法三:脾胃虚弱型脾胃虚弱型胆囊息肉患者常伴有食欲不振、乏力、面色苍白等体验上的症状。

中医认为该类型患者体内脾胃功能虚弱,造成气血运行不畅。

治疗上则需要健脾养血,提高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常用的药物有党参、黄芪、白芍等健脾养血的中药,同时可以配合当归、川牛膝等活血化瘀的药物,以促进气血的恢复。

四、辨证施治方法四:气滞血瘀型气滞血瘀型胆囊息肉患者常伴有胸痛、腹痛等疼痛症状。

中医认为该类型患者体内气滞血瘀,治疗上则需要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常用药物有川穹、丹参、桃仁等活血化瘀的中药,同时可以配合柴胡、香附等理气止痛的药物,以缓解胸痛和腹痛的症状。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类型的胆囊息肉,中医辨证施治方法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中医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和症状进行综合判断,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然而,任何治疗方法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胆囊息肉泛指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得病变。

我国中医认为,诱发胆囊息肉出现得因素主要有二。

一就是人体内肝郁气滞,疏泄失常,以致气血运行不畅,久郁成瘀,长出胆囊息肉;二则就是人体内肠胃积滞,使得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蕴而化热,上蒸肝胆,造成肝功能失常,长期发展而导致胆囊息肉出现。

因此,要使用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就要从以上两点致病因素着手,对症进行调理。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可以应用护、胆、调、息、方。

材料:护、胆、调、息、方、1付。

做法:将方中得药材置于锅中,加水浸泡,然后以大火煮至沸腾,再以小火慢煎30分钟。

取汁,分3次服用。

每日1剂。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可以应用楂菊决明方。

材料:决明子15克,杭菊花10克,山楂10克。

做法:将上述三种药材放入锅中,加水浸泡片刻,然后以文火煎煮至沸腾。

滤出,代茶服用。

每日1付。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可以应用双花连胆汤。

材料:金银花20克,野菊花20克,制香附15克,白芍15克,青皮15克,元胡15克,柴胡15克,厚朴15克,茵陈15克,
茯苓15克,龙胆草10克,甘草10克,黄连10克。

做法:将上述药材全部放入锅中,加水稍作浸泡后再行煎煮,煮至沸腾后滤出,分3次服用。

每日1剂。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可以应用丹参田鸡汤。

材料:田鸡250克,丹参30克,大枣10克。

做法:丹参用干净得纱布包好,大枣洗净、去核,田鸡去皮、洗净。

将以上三味材料一同放入锅中,加入清水,以文火炖至田鸡熟透,捞去药包,加入调味品后食用。

每日1剂。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可以应用逐瘀消症汤。

材料:白花蛇舌草30克,金钱草30克,煅蛤壳30克,炙鳖甲20克,醋浸炒香附15克,当归15克,桃仁15克,五灵脂10克,凌霄花10克,赤芍10克,莪术10克。

做法:将上述药材全部放入锅中,注意五灵脂要用干净得纱布包好再放入。

开文火煎煮,待煮至沸腾后滤出,分2次服用。

每日1剂。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可以应用温胆汤。

材料:陈皮90克,半夏60克,竹茹60克,枳实60克,茯苓45克,炙甘草30克,生姜5片,大枣1枚。

做法:将上述材料全部置于锅中,加入适量得清水,然后以文火煮至沸腾,去渣取汁后服用。

每日1付。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可以应用蒲公英粥。

材料:干品蒲公英40—60克或者鲜品蒲公英60—90克,
粳米50—100克。

做法:将干品或者鲜品得蒲公英带根洗净,切碎,然后放入锅中加水煎汁,去渣取汁。

将取得得蒲公英汁倒入装有粳米得锅中,同煮为稀粥。

分2—3次稍温服用。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可以应用芹菜粳米粥。

材料:芹菜40克,粳米50克,葱白5克,花生油适量,食盐少许,味精少许。

做法:现在锅中倒入花生油,待油烧热后倒入切好得葱白,爆炒片刻,再加入粳米、清水、食盐,一起煮粥,最后加入芹菜同煮。

待粥熟后,调入味精,盛出食用。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可以应用桃仁炖墨鱼。

材料:桃仁6克,当归10克,墨鱼1条。

做法:先将墨鱼去头、骨,洗净,切丝,放入锅中;再将桃仁、当归一起用干净得纱布包好,同样放入锅内。

往锅中倒入适量得清水,开文火煮沸,撇去浮沫,捞去纱布包,调味后食用。

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可以应用牛蒡肉丝。

材料:胡萝卜丝100克,猪瘦肉150克,牛蒡子10克,淀粉适量,素油适量。

做法:先将牛蒡子单独放入锅中,加水煎取汁,备用。

再把猪瘦肉洗净、切丝,置于碗中,倒入牛蒡子汁、淀粉等腌渍、调味。

在锅中放素油,烧热,下调好得肉丝,爆炒,然后下切好
得胡萝卜丝以及其她调味品,翻炒至熟,盛出食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