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十年的GDP 年 份 国内生产总值

合集下载

对我国近十年以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演变情况及其原因做了简单的回顾

对我国近十年以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演变情况及其原因做了简单的回顾

对我国近十年以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演变情况及其原因做了简单的回顾,并对相应搭配产生的效果做了一定的分析。

据有关统计表明,近十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9.7%。

在看似一路平稳递增的经济增长背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三次较大的调整:时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1994~1997 适度从紧适度从紧1998~2003 积极稳健“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1994~1997)1、宏观经济背景:从1993年开始中国经济出现过热现象。

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主要因素的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1992年至1993年增速分别为42.6%和58.6%,大大超过以往的增长速度。

投资需求带动了消费需求,当时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双膨胀,加剧了商品供给的短缺状况,造成1993年至1994年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别上升了13.2%和21.7%,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过快带来的经济过热与严重的通货膨胀,成为社会经济稳定的巨大隐患。

其实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多次出现经济过热现象,为了给经济过热降温,受当时宏观调控经验不足的局限,国家相关部门往往采取“紧缩到底”的政策手段,使经济由过热一下子陷入过冷。

这种热与冷的转换,好像是快速行驶中的急刹车,经济过热是消除了,但又面临着如何启动经济的问题。

热与冷的骤然交替,造成剧烈的经济波动,对国民经济运行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决策部门认识到,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一松就热、一紧就冷”的传统做法,做到既要为经济过热降温,也要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速度,防止经济运行中的大起大落现象再次发生。

于是,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路,中央适时提出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对过热的经济实施恰如其分的宏观调控,实现“高增长、低通胀”的新的经济发展态势。

2、相关措施:1994-1997年,实行的是“双紧”配合,财政政策方面结合分税制改革,强化了增值税、消费税的调控作用,合理压缩财政支出,并通过发行国债,引导社会资金流向。

近十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及未来变化趋势

近十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及未来变化趋势

近十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及未来变化趋势一、近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1、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及我国经济形势2011年,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

国际上,欧美债务危机不断发酵,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放眼国内,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增速温和回落,物价涨幅得到初步控制,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进一步增强。

2011年,我国克服国内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涉外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势头。

2、国际收支的含义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与世界其他经济体之间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的货币价值之和。

它有狭义与广义两个层面的含义。

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经济、文化等各种对外经济交往而发生的,必须立即结清的外汇收入与支出。

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内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所有经济活动的货币价值之和。

3、我国国际收支现状概述我国国际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20世纪90年代,除个别年份外,呈现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

特别是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迅速扩大的趋势。

05年至11年,我国国际收支明显表现为双顺差,即经常项目账户、资本与金融项目账户的巨额顺差。

其中,经常项目账户的顺差主要来源于货物贸易的差额,即产品出口的大幅增长,资本与金融项目账户的顺差则得益于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的增长。

虽然经常项目的差额在08年缩小,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差额不断波动、回落,但总体仍保持明显的双顺差状态。

2003年经常项目实现顺差45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0%;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52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3%;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外汇储备大幅增长1168亿美元,外汇储备增幅为历史最高水平。

2004年与2003年相比国际收支平衡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04年国际收支平衡表。

统计显示,去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保持快速增长。

十年反思_中国经济

十年反思_中国经济

第47期Cover ·Story:赵迪E-mail:*****************中共十八大闭幕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

回顾过去的十年,中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可以说,中国经济堪称全球大赢家。

然而,中国股市在过去的十年徘徊不前,绝大多数投资者亏损累累。

为何中国股市不能成为经济的晴雨表中国经济:全球大赢家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的表现,可圈可点,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数据显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 )由2002年的12万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47.2万亿元,十年间增长了近3倍,扣除价格因素增长了1.5倍,人均GDP 由2002年的1135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5432美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了1.4倍。

图1显示,中国近十年的GDP 增速远远超过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十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显著跃升,我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份额,由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左右,经济总量世界排名从2002年的第六位,上升至2010年以来的第二位,外汇储备规模自2006年2月起位居世界第一。

进出口贸易总额从2002年的6200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3.6万亿美元,由世界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一,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直接投资居世界第五。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中国经济在过去十年成为全球大赢家。

图1:中国与美国、日本、欧盟GDP 累计增速对比(2002-2011年)中国经济在过去的十年间,经历了“非典”、人民币升值、资产泡沫、汶川地震、全球金融海啸、欧债危机等多重国内外复杂因素的考验,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当然,与10ll Rights Reserved.第47期Cover ·责任编辑:赵迪此同时,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开始暴露。

这些深层次的矛盾是在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中国股市:全球大输家与中国经济靓丽的表现不同,中国股市在过去的10年表现并不理想,甚至可以说是十分糟糕。

近十年我国GDP数据

近十年我国GDP数据

2010年
国民总收入(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
700000 600000 500000 400000 300000 200000 100000
0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10年 407137.8 408903 39354.6 188804.9 180743.4 30567
2011年 479576.1 484123.5 46153.3 223390.3 214579.9 36018
700000
图表标题
600000
500000
400000
300000
200000
100000
0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0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09年 345046.4 345629.2 34154 157850.1 153625.1 25963
2008年 318736.7 316751.7 32747 148097.9 135906.9 23912
2007年 268631
268019.4 27783
125145.4 115090.9
20337
国民总收入(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2005年 184575.8 185895.8 21803.5 87127.3 76964.9 14259
2006年 217246.6 217656.6 23313 103163.5 91180.1 16602

入世后十年我国GDP,税收,人均收入增长对比!

入世后十年我国GDP,税收,人均收入增长对比!

从近十年GDP、税收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看我国经济发展自2001年12月11日我国加入WTO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2002年到2011年这十年时间,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到底怎么样,是否健康,我们可以通过这一时期的GDP、税收以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情况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以上表中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及财政部历年公布的统计数据,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从2002年到2011年这十年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保持增长,增长速度6年达到百分之十以上,而且于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充分说明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向上的。

另外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以税收为主要成分的财政收入也高速增长。

从表中可以看出,十年间我国的实际税收收入(税收总收入减除退税部分)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GDP增长速度,而且税收占GDP的比重持续加大。

这说明我国的税负逐渐变得沉重,不断的侵蚀企业的利润空间。

十年间,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保持着增长态势,但从统计数据总可以看出增值速度明显低于税收增长速度,可见劳动人民在参与国民经济成果的分配中处于劣势。

从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逐条来看,随着中国正在逐渐失去大量廉价劳动力,人力成本的不断增长使得没有较大附加值的廉价商品的贸易出口不断萎缩;长期过度依赖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模式现在也已经到了泡沫膨胀的时期;长久以来扩大内需只在一定程度内得到施展,大多只停留在中央政府的口号中,并未能够在地方政府有所响应,所带来的经济刺激效果自然也是有限。

伴随着不断增长的各种成本及其他各种困难,众多企业都陆续出现了发展滞涨,甚至亏损的现象。

沿海地区出现大批的中小企业、私营企业倒闭,说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并不健康。

因此,只有理性认识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现状,才能真正对症下药,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而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引导居民合理消费,严厉打击各种投机炒作正在成为解决当前经济增长缓慢首要问题的共识。

中国近十年的发展和成就

中国近十年的发展和成就

中国近十年的发展和成就121万亿元: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交出高质量发展答卷经济大盘——“稳”。

10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6%以上,国内生产总值(GDP)从53.9万亿元增长到121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经济总量达18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人均GDP从6300美元上升到12741美元,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10年来,中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2012至2021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升到18%以上。

这一期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居于首位。

发展质量——“升”。

10年来,我国从制造大国加快转向制造强国,服务业稳居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绿色成为经济发展鲜亮底色,消费成为拉动经济第一大引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城镇化率稳步提高,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17%,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新时代10年,我国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稳’的基础持续巩固,‘进’的动能不断集聚,谱写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曲永义委员说。

9899万:消除绝对贫困迈向共同富裕新征程9899万,平均每年减贫1000多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数量。

这是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10年间,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攻克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

10年间,我们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减贫目标,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如何以脱贫攻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默戎镇牛角山村党总支书记龙献文代表有自己的思考。

四川省米易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段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米易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段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米易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段考政治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主要是通过_________信号来配置资源的。

A.宏观经济政策B.供给与需求C.价格与供求D.价值与使用价值2.一句“好空调,格力造”(广告语)曾让无数消费者记住格力。

今天,尽管海外市场潜在消费整体低迷,但“掌握核心科技”(广告语)的格力空调却发展势头依旧迅猛,不仅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利润也在行业内遥遥领先。

这启示企业A.要迎合消费者心理做好广告和宣传B.要依靠科技进步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C.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促进产品出口D.建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关乎企业品牌建设和效益提升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有利于A.巩固国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B.各种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起同等作用C.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规则D.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平等配置资源4.如图,某商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条件下,会导致E点向E′方向移动的原因有可能是①该商品的替代品降价促销②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不乐观③政府提高了该商品的税率④企业普遍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现代国家的崛起应当有配套的文化和意识形态作支撑,否则其崛起很可能成为一种暂时现象。

从这个角度看,认为国民心态事关中国的崛起成败,似乎并不过分。

培育健康务实的国民心态,需要国家①增强权利意识,自觉履行义务②丰富民主形式,拓宽参与渠道③完善制度建设,健全民主法制④提高政治素养,维护国家利益A.①③B.②③C.①②D.②④6.如果由你来主持一个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讲座,你认为最适合的标题是A.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公共服务水平B.实现国家根本职能,增强公众参与意识C.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扩大公民政治权利D.减少政府行政责任,提高政府办事效率7.中国共产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国民生产总值与收入报告

国民生产总值与收入报告

目录一、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国民收入情况 (1)二、指标数据与模型 (2)衡量国民收入的指标选择及相关数据 (2)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选择及相关数据 (3)三、实证分析 (4)国民可支配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关系探究 (4)国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关系探究 (6)四、结果解释与结论 (8)参考文献 (8)一、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国民收入情况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8%以上的年均增长率,近两年的增长速度更是在9%以上[1]。

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组织预测,中国经济发展仍然会以每年超过6%的增长率增长。

在相对比较高的GDP增长率的环境下,我国的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这都将导致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不可持续。

从产业结构上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1年,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国民经济贡献率总共为56.2%,第三产业国民经济贡献率为43.2%,可见我国的经济贡献率中,第一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偏高,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证明我国国民经济贡献主要依靠大量劳动力和资本。

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利用的效率较低,属于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2]。

资源利用率较低造成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同时以高成本高代价的方式换取经济的发展。

从统计数据可见,我国的产业结构相对比较落后,处于转型的过程中,之前的经济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投资,较高的投资率会促进经济体资金流动速度加快,但是这种发展是不具有可持续性的。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可以看到,我国第三产业的增长率近十年均超过9%,在产业转型上还是比较具有希望的。

经济发展虽然快,但是这并没有很好地解决我国就业问题。

由国家统计局统计结果显示,城镇登记失业率并没有随着经济发展有所下降,我国对就业的拉动关系,也就是就业弹性,目前我国的就业弹性仅为0.1,即GDP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就业增长约为0.02个百分点。

通常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就业弹性在0.3到0.4之间,我国的就业弹性明显过低,反映出我国的产业结构不成熟,并且职位市场需求接近饱和,供大于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