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1)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课本习题答案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1光源1.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P2)答:萤火虫、闪电是自然光源;篝火、烟花是人造光源。
2.这些物体是光源吗?为什么?(P3)答:玻璃幕墙、月亮不是光源。
光源自己能发光,而玻璃幕墙、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们反射的是太阳光。
2光的传播1.从以上两个实验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P5)答:从这两个实验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他们排整齐了吗?你是如何判断的?(P5)答:他们排整齐了,在一条直线上。
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若后面同学的视线只看到了自己前面的同学,说明这一排人都在一条直线上,队伍是整齐的。
3光的反射1.怎样用镜子让她的左脸亮起来?(P7)答;我们可以用镜于将太阳光反射到她的左脸上,让她的左脸亮起来。
因为镜面可以改变光原来的传播方向,将直射的光反射到同学的左脸上,让她阴暗的左脸亮起来。
2.观察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哪些物体反光效果比好?说说反光效果好的物体有什么特点?(P8)答:镜子、水面、不锈钢物品表面、光滑的苹果等,这些物体反光的效果比较好。
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都非常光滑。
3.我们看到的月光是从哪里来的?(P8)答:月亮本身不发光,它反射的是太阳光。
当太阳的光照射到月亮表面时,经过月亮表面的反射改变了太阳光的传播方向,一部分反射光线进入人眼,使月亮看起来好像在发光。
4.直立两面镜子,变换它们的夹角,观察镜子中物体的数量是否发生变化。
(P8)答;两面镜子的摆放成90度角时,镜子里像的个数为4个;减60度角时,像的个数为5个。
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镜中出现的影像就越多。
5.你怎么价古人的看法?(P9)答:古希腊学者的看法是错误的,阿拉伯科学家伊本・海塞姆的观点是正确的。
我们的眼睛不是光源,不能发光。
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能发光或能反射光的缘故。
4七色光1.雨后天晴,天空有时会出现彩虹。
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彩虹?它们在什么情况下出现?(P1o)答(示例):我在学校的操场上、海边等地方见过彩虹。
苏教版 小学 五 上 科学实验

苏教版小学五上科学实验实验内容: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1)实验器材: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温度计、记录纸(标有方向)、钟表、笔、指南针、橡皮泥、实验步骤:一、观测:1.早晨,在校园里找一个物体,给它的影子做上记号,下课的时候再去画一画。
2.用橡皮泥把铅笔垂直固定在白纸上,确定好南北方向。
3、每到下课的时候画出阳光下铅笔的影子;4、用温度计测出当时的温度,并在影子的顶端记下当时的温度和时间。
二、整理观测数据;实验总结:观测数据,分析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
实验结论:一天中,影子变化由长→短→长,温度变化由低→高→低。
实验内容: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2)实验器材:竹篾(或铁丝)、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手电筒实验步骤一、组装模拟装置(1)组装模拟装置并介绍:手电筒代表太阳,竹篾代表太阳运动的轨迹,小标杆代表地球上能产生影子的物体。
(2)探究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二、观察: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的关系;三、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总结: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发现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规律。
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
实验内容:模拟昼夜变化(3)实验器材:手电筒、人物模型、地球仪实验步骤:固定地球仪、手电筒1、在地球仪上某一个国家插上人物模型;2、由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与手电筒的距离不能太近,要让投影仪射出的光“包围”地球;3、缓慢转动地球仪,边转动边观测;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总结:根据观测现象分析昼夜交替的原因。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实验内容: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4)实验器材:月相盒实验步骤一、介绍月相盒1.小电筒代表太阳;2.盒中间的乒乓球代表月球;3.月相盒周围的小孔代表一个月中在不同时候看月相;二、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1.连续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注意时间变化;2.边观察边记录观察结果;3.观察总结:观察结果,初步认识一个月中月相变化。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白天和黑夜本章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1.【题文】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答案】影子的长短变化和气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但每天最高气温并不是影子最短的时侯,而是在下午1—2点之间,这是因为那时地球吸收太阳热辐射最多,故气温最高。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气温变化与太阳的关系。
气象学上把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称之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
【解答】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照射角度有关,垂直照射和非垂直照射,而太阳的距离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影子的长短变化和气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但每天最高气温并不是影子最短的时侯,而是在下午1—2点之间,这是因为那时地球吸收太阳热辐射最多,故气温最高。
2.【题文】你知道小孔所成的像为什么上下左右颠倒吗?【答案】因为物体左侧发出的光线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上的右侧,右侧发出的光线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上的左侧。
同理可解释小孔成像是上下左右颠倒的。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指光从窗户上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
小孔成的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和我们平常看到的不一样。
它的原理是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解答】小孔所成的像左右相反是因为物体左侧发出的光线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上的右侧,右侧发出的光线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上的左侧。
同理可解释小孔成像是上下左右颠倒的。
3.【答题】在太阳下,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是:上午的影子慢慢变______,下午影子慢慢变______。
【答案】短长。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影子的变化规律。
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规律是上午影子由长逐渐变短;下午影子由短逐渐变长。
方向由西逐渐转向东。
【解答】根据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可知,在太阳下,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是:上午的影子慢慢变短,下午影子慢慢变长。
故此题的答案是短,长。
4.【答题】记录月相的形状时,一定要同时记录农历的日期。
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简单的55个小实验

简单的55个小实验筷子的神力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瓶子赛跑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操作: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讲解: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带电的报纸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1. 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 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 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 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说明:1. 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 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 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操作: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五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科学实验:观察动植物细胞动植物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通过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的组成和生命的本质。
在这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显微镜观察某些常见动植物的细胞,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实验材料:1. 鲜竹叶、洋葱片2. 显微镜3. 李氏液(苏教版生物教材附带)4. 显微镜载玻片和盖玻片5. 镊子、刀片实验步骤:1. 将鲜竹叶取下数片,放入李氏液中浸泡10分钟,取出后用镊子将叶片上的叶表皮剥离,并将其放置在载玻片上。
2. 将载玻片上的叶表皮切割成适当大小,用刀片切割成细胞片。
3. 在载玻片上加入一滴李氏液并盖上盖玻片。
4. 将装有细胞片的载玻片放到显微镜的载片夹上,并将显微镜调节到适当放大倍数。
5. 通过调节焦距和光亮度,观察叶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及特点,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6. 重复上述步骤,观察洋葱片的细胞结构,并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记录表:样本名称:鲜竹叶细胞结构:由多个方形细胞构成,细胞内含有绿色色素体。
样本名称:洋葱片细胞结构:由多个长方形细胞构成,细胞内含有圆形或椭圆形的细胞核。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鲜竹叶和洋葱片的细胞结构。
一个显著的共同点是,它们都由多个细胞组成。
每个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基本结构。
在鲜竹叶的表皮细胞中,我们观察到这些细胞呈方形,且密集排列。
细胞内还含有绿色色素体,这是由于叶绿素的存在。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它使植物能够吸收阳光能量并转化为化学能。
而洋葱片的细胞则呈长方形,细胞排列较为整齐。
我们还观察到细胞核的存在,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DNA,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决定细胞的生长和功能。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也认识到细胞是生物界中最基本的单位,是构成生物体的基础。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生物的奥秘。
结论:通过观察鲜竹叶和洋葱片的细胞结构,我们发现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它们具有不同的形态特点和功能。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探究实验题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探究实验题科学探究实验题一:植物的生长需求植物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能量,完成自身的生长和发育。
但是,植物的生长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本实验将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探究植物的生长需求。
材料:种子、花盆、土壤、水、阳光实验步骤:1. 准备好花盆和土壤,在花盆中加入适量的土壤。
2. 将种子均匀撒在土壤表面。
3. 将花盆放置在不同的环境中,例如阳光充足的窗台、通风的室外等等。
4. 每天给植物浇水,并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5. 记录下每天观察到的现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实验结果:1. 在阳光充足、适度通风的环境下,观察到植物的茎、叶子生长茂盛,叶片绿色鲜艳。
2. 在缺乏阳光的环境下,植物的茎变得细弱,叶片颜色变淡,生长速度明显变慢。
3. 在缺水的情况下,植物的叶片逐渐干枯,生长停滞。
4. 在适度通风的环境下,植物的茎、叶子生长正常,叶色鲜艳。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才能进行光合作用,从而获得能量进行生长和发育。
2. 适度通风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 水是植物生长的重要条件,缺水会导致植物叶片干枯,生长受限。
科学探究实验题二:物体的重量与重力的关系我们知道,地球对物体有引力,这使得物体在地表附近落地。
本实验将通过探究物体重量与重力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引力对物体的影响。
材料:弹簧秤、不同重量的物体实验步骤:1. 准备好弹簧秤和不同重量的物体。
2. 将物体一个一个地挂在弹簧秤上,并记录下物体的重量。
3. 观察弹簧秤的显示数值,并分析数值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实验结果:1. 不同重量的物体挂在弹簧秤上,秤的显示数值也不同。
2. 较重的物体会使弹簧秤的显示数值增加,而较轻的物体则使显示数值减少。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物体的重量是一个科学概念,用于描述一个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测试卷及答案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测试卷及答案一.填空题(共8小题)1.自然水域里的水,吸收的热量后,部分蒸发变成水蒸气而升到天空,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后又变成,它们聚集在一起时而落下来形成了雨。
2.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遇冷凝结成的众多或,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接近地表就是。
3.不是所有的云都会产生降水,只有当云中的或越聚越多,越聚越大,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才会掉下来,从而产生。
4.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5.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
离地面较近的是,在高空的是。
6.在探究雾的形成实验中,需要的材料有。
我们看到:把冰接近瓶口,瓶口有,把冰移开则,这说明:。
7.在水循环过程中,海洋中的水进入大气所通过的环节是,从空中降下来的雨、雨夹雪、冰雹等,他们都是不同形式的现象。
在制造“霜”的过程中,向冰块上撒盐的目的是。
8.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滴或,它们飘浮在空中,这些水最终又以雨、、等形式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形成降水。
【能力培养】二.选择题(共8小题)9.初冬季节,雨落在树木、电线上会立即结冰,这种雨叫()A.冰雨B.冰雹C.雨加雪10.做人造雾实验时,在量筒中插入点燃的线香的目的是()A.便于观察B.增加温度C.增加空气中漂浮的固体颗粒11.地球上的水是循环的(),是没有道理的。
A.水在海洋、天空和陆地之间的循环永不停息B.地球上的水由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组成C.地球上的水循环往复,并不缺少水资源,人们不要节约用水了12.水在地球上的()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
A.蒸发B.降水C.循环13.形成露的气温()A.比形成霜时要高B.比形成霜时要低C.与形成霜时相同14.雾的形成与()有关。
①上下方空气有温差②空气中的固体颗粒数量③有无植被覆盖A.①②B.②③C.①②③1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云、雾、露、霜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在大气中形成的高度都是不一样的B.云、雾、露、霜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它形成时所需要的温度是不一样的C.云、雾、露、霜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形成之前的形态是不一样的16.云、雾、露是常见的()现象。
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练习与答案

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练习与答案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测试题一、填空题(28分)1、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从___到___。
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
影子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从____到____,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
2、太阳钟也叫________ 是测量时间的工具,它是根据太阳下影子变化的规律制造出来的。
3、________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4、“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________提出来的,他认为________________,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而波兰天文学家________提出了“日心说”,他认为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5、月相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 、_______、_______等动物是在夜间活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物是在白天活动的。
_______是凌晨开放,_______是上午开放,_______花是下午开放,_______是晚上开放的。
(这个题目答案不唯一)7、昼夜长短会改变动植物的___________,比如:减少光照时间可以使菊花提前开放,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鸡的产蛋量。
8、_______根据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的现象,编排出了一个“_______”。
二、选择题(16分)1、昼夜形成的原因是()。
A太阳的东升西落B乌云的遮盖C地球的自转2、月相的周期变化是() A 一年 B 一个月C一周3、新月是指天空中出现()A月牙B满月C不出现月亮4、一天中影子最短是在()A早晨B中午C傍晚5、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A哥白尼B托勒密C牛顿6、猫头鹰睡觉的时间是()A早晨——下午B中午——晚上C傍晚——早上7、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日晷属于()A立晷B地平日晷C赤道日晷8、蜗牛出来活动的时间大都是()A上午B下午C夜晚三、问答题:(20)怎样用拳头测量太阳的高度?答:四、画图并回答问题(14分)1、根据自己对月相变化的观察,画出三个月相图,并写出大约上农历什么时间的月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1)
实验一: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实验材料:手电筒、中间有等高等大孔的卡纸3张、白纸屏1个、支架4个。
实验步骤:
1、将3张有孔卡纸和纸屏用支架固定,按顺序摆放好。
间距大约15厘米左右,摆放时有孔的3张卡纸必须放在同一直线上,纸屏放在最后。
2、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观察现象(手电筒的光透过3张卡纸上的小孔后射到纸屏上)。
3、移动带孔卡纸的任何一个,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最近的一张卡纸上的小孔,观察现象(手电筒的光不能透过三张带孔纸屏照射到最后的纸屏上)。
实验结论:实验证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实验二:制作电磁铁并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实验材料:长导线、铁芯、电池、电池盒、大头针若干。
实验步骤:
方法一:
1、将长导线按一个方向紧密缠绕在铁芯上,接通电源。
接近大头针能吸引,断电后不能吸引大头针。
说明: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2、用一节电池,在铁芯上先缠若干匝线圈,接近大头针,记下被吸引的大头针的数量。
3、用同一节电池,改变铁芯上线圈的数量,接近大头针,记下被吸引的大头针的数量。
4、实验结论:改变线圈匝数能改变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方法二:
1、制作一个电磁铁。
接通电源,接近大头针时能吸引,断电后不能吸引大头针。
说明: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2、在铁芯上缠若干匝线圈,用一节电池接通电源,记下被吸引的大头针数量。
3、用两节、三节电池,不改变线圈数,记录被吸引的大头针数量。
4、实验结论: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也能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电池数量越多,电磁铁磁力就越大。
(说明:以上两种实验方法可任选其一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