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钠铝知识点和方程式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一上四大基本金属元素钠镁铝铁单质及其化合物化学和对应离子方程式总结

高一上四大基本金属元素钠镁铝铁单质及其化合物化学和对应离子方程式总结
2+
NO3- + 2+
Fe3+ + 3H2O
Fe(OH)3(胶体) + 3H+
Cl2 少量: 6FeBr2 + 3Cl2 == 2FeCl3 +4FeBr3 Cl2 过量:2FeBr2+ 3Cl2 == 2FeCl3 + 2Br2
2Fe2+ + Cl2 == 2Fe3+ + 2Cl2Fe2+ + 4Br- + 3Cl2 == 2Fe3+ + 2Br2 + 6Cl-
Al2O3+3H2SO4=Al2(SO4)3+3H2O 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Al2O3 + 6H+ == 2Al3+ + 3H2O Al2O3+2NaOH=2NaAlO2+H2O Al2O3 + 2OH- == 2AlO2- + H2O AlCl3 + 4NaOH = NaAlO2+ 3NaCl +2H2O Al3+ + 4OH- == AlO2- + 2H2O NaAlO2 + 4HCl == AlCl3 + NaCl+2H2O AlO2- + 4H+ == Al3+ + 2H2O NaAlO2 + HCl + H2O == Al(OH)3↓+ NaCl AlO2- + H+ + H2O == Al(OH)3↓ 2NaAlO2 + CO2 + 3H2O ==2 Al(OH)3↓+ Na2CO3 2AlO2-+ CO2 + 3H2O ==2 Al(OH)3↓+ CO32NaAlO2 + CO2 + 2H2O == Al(OH)3↓+ NaHCO3 AlO2- + CO2 + 2H2O == Al(OH)3↓+HCO3AlCl3+3NaAlO2+ 6H2O=4Al(OH)3↓+3NaCl Al3+ + 3AlO2- + 6H2O== 4Al(OH)3↓

钠镁铝铁及其化合物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锦集

钠镁铝铁及其化合物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锦集

Na、Mg、Al、Fe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一、Na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1)Na的反应1、钠和水反应: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离子方程式: 2Na+2H2O=2Na+2OH-+H2↑2.钠分别和氧气、硫、氯气:2Na+O2点燃Na2O2 (或加热) 4Na+O2=2Na2O2Na+S=Na2S 2Na+Cl2点燃2NaCl3.钠分别和盐酸(或硫酸)、醋酸方程式: 2Na+2HCl=2NaCl+H2↑ 离子方程式: 2Na+2H+=2Na++H2↑方程式: 2Na+H2SO4=Na2SO4+H2↑ 离子方程式: 2Na+2H+=2Na++H2↑方程式:2Na+2CH3COOH=2CH3COONa+H2↑离子方程式: 2Na+2CH3COOH=2CH3COO-+2Na++H2↑4.钠分别和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方程式: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离子方程式: 2Na+2H2O+Cu2+=Cu(OH)2↓+2Na++H2↑方程式: 6Na+6H2O+2FeCl3=2Fe(OH)3↓+6NaCl+3H2↑离子方程式:6Na+6H2O+2Fe3+=2Fe(OH)3↓+6Na++3H2↑(2)Na的氧化物反应1.氧化钠分别与水、盐酸方程式: Na2O+H2O=2NaOH 离子方程式: Na2O+H2O=2Na++2OH-方程式: Na2O+2HCl=2NaCl+H2O 离子方程式: Na 2O+2H+=2Na++H2O2.过氧化钠分别与盐酸、水方程式: 2Na2O2+4HCl=4NaCl+2H2O+O2↑离子方程式: 2Na2O2+4H+ =4Na++2H2O+O2↑方程式: 2Na2O2+2H2O=4NaOH+O2↑离子方程式: 2Na2O2+2H2O=4Na++4OH-+O2↑3.过氧化钠分别与二氧化碳:2Na2O2+2CO2=2Na2CO3+O2(3)Na2CO3、NaHCO3盐的反应1.分别加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鉴别固体Na2CO3、NaHCO3的方法)碳酸钠受热不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分别与少量(或过量)的盐酸反应少量的盐酸时:Na2CO3+HCl=NaHCO3 +NaCl CO32-+H+=HCO3-NaHCO3+HCl=NaCl+CO2↑+H2O HCO3-+H+=CO2↑+H2O过量的盐酸时:Na2CO3+2HCl=2NaCl+CO2↑+H2O CO32-+2H+=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 HCO3-+H+=CO2↑+H2O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分别与少量(或过量)的醋酸反应少量的醋酸时:Na2CO3+CH3COOH=NaHCO3+CH3COONaCO32-+ CH3COOH=HCO3-+ CH3COO-NaHCO3+CH3COOH=CH3COONa+CO2↑+H2OHCO3-+ CH3COOH=CO2↑+H2O+ CH3COO-过量的醋酸时:Na2CO3+2CH3COOH=2CH3COONa+ CO2↑+H2OCO32-+ 2CH3COOH=2CH3COO-+CO2↑+H2ONaHCO3+CH3COOH=CH3COONa+CO2↑+H2OHCO3-+ CH3COOH=CO2↑+H2O+ CH3COO-4.二氧化碳通入到碳酸钠溶液中(或通入到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CO2+Na2CO3+H2O=2 NaHCO3CO2+CO32-+H2O=2 HCO3-或CO2+Na2CO3+H2O=2 NaHCO3↓ CO2+2Na++CO32-+H2O=2 NaHCO3↓5.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离子方程式: CO32-+ Ca2+=CaCO3↓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6. 碳酸氢钠与少量(或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混合(类似:澄清石灰水可以改为氢氧化钡溶液)少量澄清石灰水:2NaHCO3+Ca(OH)2=2H2O+CaCO3↓+ Na2CO32 HCO3-+Ca2++2OH-=2H2O+CaCO3↓+ CO32-过量澄清石灰水:NaHCO3+Ca(OH)2=H2O+CaCO3↓+ NaOHHCO3-+Ca2++OH-=H2O+CaCO3↓7.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方程式: NaHCO3+ NaOH=Na2CO3+ H2O 离子方程式: HCO3-+OH-=H2O+CO32-8.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钠、电解饱和食盐水(注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2NaCl(熔融)=Na+Cl2↑2NaCl+2H2O电解Cl2↑+H2↑+2NaOH2Cl-+2H2O电解Cl2↑+H2↑+2OH-9.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滴2滴酚酞试液都呈色,为什么?(用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表示) 溶液呈红色CO32-+H2O HCO3-+OH-溶液呈碱性HCO3-+H2O H2CO3 + OH-溶液呈碱性二、Mg 、Al 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1)Mg 的反应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 2 2MgO 3Mg +N 2 Mg 3N 2 2Mg + CO 2 2MgO + C 2.镁能溶解在氯化铵溶液中Mg + 2NH 4Cl = MgCl 2 + H 2↑+ NH 3↑ Mg + 2NH 4+ = Mg 2+ + H 2↑+ NH 3↑ (2) Al 的反应3.铝是活泼金属,为什么可以直接存放在空气中,用简单的文字和方程式说明:4Al+3O 2=2Al 2O 3 在铝的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将铝和空气隔绝。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必修一铝金属材料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必修一铝金属材料

铝 金属材料一、铝:1、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 硬度和密度小,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其导电性在银铜金之后 2、化学性质: 1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2Al+3Cl 22AlCl 3 4Al+3O 2 2Al 2O 3常温也可以反应,生成致密氧化膜,常用来解释为什么铝不容易生锈2 与酸反应:A 、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盐酸,稀硫酸等,生成氢气 2Al+6HCl===2AlCl 3+3H 2↑2Al+6H +=2Al 3++3H 2↑2Al+3H 2SO 4===Al 2SO 43+3H 2↑ 2Al+6H +=2Al 3++3H 2↑B 、与氧化性酸反应,发生钝化,即铝、铁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注意: ① 如果是稀硫酸或者是稀硝酸,则不会发生钝化② 如果是热的浓硫酸或者是热的浓硝酸,也不会发生钝化 3 与碱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 2Al+2NaOH+6H 2O===2NaAlOH 4+3H 2↑2Al+2OH –+6H 2O=2AlOH 4–+3H 2↑4 与盐反应:按照金属活动性顺序,发生置换反应 2Al+3Cu 2+===3Cu+2Al 3+5 与氧化物反应:发生铝热反应 2Al+Fe 2O 3Al 2O 3+2Fe注意事项:① 反应物铝和金属氧化物统称铝热剂② 铝热反应的实验现象为:发出耀眼的光芒、放出大量的热、有熔融物生成.③ 铝热反应常用于焊接铁轨和冶炼金属 二、氧化铝1、存在形式:氧化铝主要存在刚玉中,刚玉的主要成分是Al 2O 3 , A 、其中把含少量铬元素的刚玉称为红宝石; B 、含少量的铁和钛元素的刚玉称为蓝宝石.2、物理性质:白色固体、不溶于水、熔沸点高.3、化学性质:1 电解反应:电解氧化铝用于制取金属铝2Al 2O 3 ========= 2Al + 3 O 2 ↑ 2 两性氧化物即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碱反应 A 、氧化铝与酸反应: Al 2O 3+6HCl =AlCl 3+3H 2O B 、氧化铝与碱反应: Al 2O 3+2NaOH+3H 2O =2NaAlOH 4 三、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白色胶状物质, 不溶于水,强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和各种色素. 2、化学性质:1 不稳定性:氢氧化铝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AlOH 3 ===== Al 2O 3+2H 2O 这是工业上制取纯净氧化铝的方法.2 两性氢氧化物:A 、与酸反应:AlOH 3 + 3HCl= AlCl 3 + 3H 2OB 、与碱反应:AlOH 3 + NaOH =NaAlOH 43、制取:实验室一般用铝盐跟氨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铝 AlCl 3+3NH 3·H 2O === AlOH 3↓+3NH 4Cl电解△Al3+ + 3NH3·H2O === AlOH3↓+3NH4+注意:弱酸比如碳酸,弱碱比如氢氧化钠均不能使氢氧化钠溶解4、知识补充:四羟基合铝酸盐{AlOH4– }的性质:AlOH4–可以看成AlOH4–= AlOH3+OH–(1)与不能共存的离子:只要不能与氢氧根共存的离子,都不能与AlOH4–共存,比如:铁离子、铝离子、碳酸氢根等(2)铝盐可以跟四羟基合铝酸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Al3+ + 3AlOH4–=4 AlOH3↓(3)四羟基合铝酸盐也可以和酸反应,比如实验室也可以利用四羟基合铝酸盐跟二氧化碳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铝A、当CO2不足时,2AlOH4–+ CO2 = 2 AlOH3↓+H2O+CO32-B、当CO2过量时,AlOH4–+ CO2 = AlOH3↓+ HCO3-四、铝合金:1、合金的概念:金属跟金属,或者金属跟非金属通过加热融合而形成的混合物.2、合金的特征:两大一小1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金属大2 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金属低3 合金的抗腐蚀性一般比组成它的金属强3、铝合金的优点:密度小、强度高、塑性好、易于成型等优点4、铝合金的用途:经常用于制造飞机构件,建筑业及电子行业等.五、金属材料:1、分类:分为黑色金属材料和有色金属材料1 黑色金属:黑色金属是指铁、锰、铬以及它们的合金2 有色金属:除黑色金属外所有的金属材料统称有色金属注意事项:① 黑色金属只是一种称呼,并不是说黑色金属都是黑色的② 黑色金属材料是人类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2、黑色金属—钢铁:1 铁的合金主要包括钢铁和生铁,其中生铁的含碳量比较高2 铁的使用经历了一个“铁—普通钢—不锈钢等特种钢”的演变3 不锈钢主要是在普通钢的基础上加入铬、镍等元素,不锈钢有很多类型,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其含铬量一般都大于12%.3、有色金属材料—金、银、铜1 金银铜的三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导电性:银>铜>金 导热性:银>铜>金 延展性:金>银>铜2 物理性质:金是黄色金属、银是银白色金属、铜是紫红色金属 其中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3 化学性质:金: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基本不与任何物质反应.银:银的化学性质也很稳定,除了跟硝酸、浓硫酸等少数氧化剂反应外,也基本不与其它物质反应铜:铜的化学性质相对比较活泼(1) 常温下,铜在干燥的空气中性质稳定,但是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被腐蚀,生成绿色的铜锈或者铜绿,方程式为: 2Cu+O 2+H 2O+CO 2====Cu 2OH 2CO 3(2) 铜在加热或者点燃的条件下,能与许多非金属反应:2Cu+O 2====2CuO 2Cu+S====Cu 2S(3) 铜及其化合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而且转化时常伴着颜色变化4 CuO ======2Cu 2O + O 2↑ CuSO 4·5H 2O====CuSO 4+5H 2O ↑△ △△高温六、铝的图象问题总结:1、铝盐与氨水的反应由于产物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因此无论是铝盐里面加入氨水,还是氨水里面加入铝盐,反应都是一样的,因此图像也应该相同,具体如下所示:A、实验现象:加入试剂后,生成沉淀,沉淀不消失B、离子方程式:Al3+ + 3NH3·H2O === AlOH3↓+3NH4+1mol 3molC、图像:1 铝盐里面加入氨水:2 氨水中加入铝盐2、铝盐与强碱以氢氧化钠为例因为产物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因此往铝盐里面加入氢氧化钠,跟氢氧化钠里面加入铝盐,反应情况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图像也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具体如下所示:1 铝盐里面加入氢氧化钠A、实验现象:①先生成沉淀铝盐里面Al3+较多,加入OH-后生成AlOH3沉淀②沉淀消失AlOH3与OH-继续反应,生成〔AlOH4〕-B、离子方程式:① Al3+ + 3OH - = AlOH3↓ 1mol 3mol② AlOH3 + OH- = 〔AlOH4〕-1mol 1mol C、图像:D、习题:例1. 向30毫升1 mol/L的AlCl3溶液中逐渐加入浓度为4 mol/L的 NaOH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可能为A. 3mLB.C. 15mLD.例2 向含有a mol AlCl3的溶液中加入含b mol KOH的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可能是1a mol 2b mol 3 a/3 mol4b/3 mol 50 mol 64a-bmolA. 12456B. 1456C. 12356D. 135总结:a mol AlCl3与b mol NaOH反应,沉淀的物质的量的讨论情况:A、 b≤3a 时,先写离子方程式,计算沉淀时,要以不足的量来计算Al 3+ + 3 OH-==== AlOH3↓amol 3amol amol∨bmol b/3 mol所以当b≤3a 时,即氢氧化钠不足时,沉淀的物质的量为b/3molB、 3a<b<4a时,同样写离子方程式,然后判断哪个反应物不足,要以不足的物质来计算沉淀的质量.① Al 3+ + 3 OH-==== AlOH3↓amol 3amol amol∧即AlCl3不足bmol amol 此时沉淀应该以AlCl3来算②AlOH3 + OH- = 〔AlOH4〕-amol amolb-3amol b-3amol b-3amol 则生成的沉淀为a-b-3a=4a-bmol所以当3a<b<4a 时,此时沉淀的物质的量为4a-bmol C 、 当b ≥4a 时,沉淀的物质的量为02 往氢氧化钠溶液里面加入铝盐 A 、实验现象:① NaOH 溶液中出现沉淀,沉淀立即消失氢氧化钠溶液里面OH -较多,加入Al 3+后生成AlOH 3沉淀,沉淀马上又跟OH -反应② 继续滴加Al 3+后沉淀突然增多后不变Al 3+与〔AlOH 4〕-反应生成AlOH 3后,AlOH 3不消失 B 、离子方程式:① Al 3+ + 3OH - = AlOH 3↓ ,AlOH 3 + OH - = 〔AlOH 4〕- 1mol 1mol 1mol 1mol 1mol 3mol 1mol 1mol 即第一步发生 Al 3+ + 4OH - = 〔AlOH 4〕- ② Al 3+ + 3 〔AlOH 4〕- = 4 AlOH 3↓1mol 3 mol即加入的Al 3+要先花3mol 去跟OH -反应形成1mol 〔AlOH 4〕-,然后1mol Al 3+再跟1mol 〔AlOH 4〕-反应形成沉淀. C 、图像:3、Na〔AlOH4〕与CO2的反应:由于产物氢氧化铝不溶于碳酸,因此无论是Na〔AlOH4〕里面加入CO2,因此生成的沉淀应该不会消失,具体如下所示:A、实验现象:加入试剂后,生成沉淀,沉淀不消失B、离子方程式:当CO2不足时,2AlOH4–+ CO2 = 2 AlOH3↓+H2O+CO32-当CO2过量时,AlOH4–+ CO2 = AlOH3↓+ HCO3-C、图像:4、Na〔AlOH4〕与HCl的反应:因为产物氢氧化铝溶于盐酸,因此往Na〔AlOH4〕里面加入HCl,跟往HCl里面加入Na〔AlOH4〕,反应情况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图像也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具体如下所示:1 往Na〔AlOH4〕里面加入HClA、实验现象:① Na〔AlOH4〕溶液出现沉淀②继续滴加HCl,沉淀消失B、离子方程式:①〔AlOH4〕-+ H+ = AlOH3↓+H2O1mol 1mol② AlOH3+ 3H+ = Al3+ +3H2O1mol 3mol C、图像:2 往HCl 里面加入Na 〔AlOH 4〕: A 、实验现象:① HCl 溶液先出现沉淀,沉淀迅速消失 ② 继续滴加Na 〔AlOH 4〕,沉淀不变 B 、离子方程式:① 〔AlOH 4〕-+ H + = AlOH 3↓+H 2O AlOH 3+ 3H + = Al 3+ +3H 2O 即第一步的总反应为:〔AlOH 4〕-+ 4H + = Al 3+ +3H 2O ② Al 3+ + 3AlOH 4–=4 AlOH 3↓ C 、图像:5、向AlCl 3、MgCl 2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1实验现象:溶液中先出现白色沉淀,达最大值后继续滴加NaOH溶液沉淀部分溶解.2离子方程式: Al 3++3OH -=AlOH 3↓ Mg 2++2OH - =MgOH 2↓ AlOH 3+OH -=〔AlOH 4〕- 3 图像:。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11.12)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11.12)

化学知识点归纳(2011.12)一、常见元素名称及符号1-20号:氢H 氦He 锂Li 铍Be 硼B 碳C 氮N 氧O 氟F 氖Ne 钠Na 镁Mg 铝Al 硅Si 磷P 硫S 氯Cl 氩Ar 钾K 钙Ca 二、常见元素及原子团化合价+1价:钾K 钠Na 氢H 银Ag 铁Fe: +2(亚)、+3 铜Cu :+1(亚)、+2 +2价:钙Ca 镁Mg 钡Ba 锌Zn -1价:Cl -2价:O 、S 铝Al: +3 三、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锡 铅 氢 铜 汞 银 铂 金1、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3)表示一种物质(金属、稀有气体、多数固态非金属) 如:Cu:(1)表示铜元素;(2)表示一个铜原子;(3)表示铜单质 2、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如:根据水的化学式H 2O ,你能读到的信息:化学式的含义 H 2O①表示一种物质 ①表示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③表示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④表示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⑤表示组成该物质的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 ⑤表示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1% 及质量比 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3、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1)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2)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粒子个数比 (3)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如: 2H 2+ O 22H 2O (1)表示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时,生成水(2)表示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了2个水分子(3)表示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了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有三种:以22CO O C 点燃为例: (1)在点燃条件下,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一化学必修一(一)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的通性1.金属的存在(1)金属元素的存在绝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如Al、Fe等,极少数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金属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如Au。

在地壳中的含量较多的为O、Si、Al、Fe、Ca。

2.金属单质的物理通性①状态: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唯一呈液态的是汞。

②色泽:除Cu、Au外,大多数金属为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③三性: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3.单质的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的反应常温下,镁在空气中跟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能够阻止内部金属继续被氧化。

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点燃=====2MgO。

镁还可以和氮气点燃,反应方程式为:3Mg+N2点燃=====Mg3N2。

(2)与酸的反应Fe与稀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2H+===Fe2++H2↑。

(3)与盐溶液的反应Cu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2Ag+===Cu2++2Ag。

归纳总结金属的通性(1)金属化学性质特点(2)金属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其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而不是失去电子个数的多少。

活学活用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导电性()(2)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总是作还原剂()(3)钠原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1个电子,而铝原子失去3个电子,所以铝比钠活泼()(4)金属在加热条件下均易与O2反应()答案(1)√(2)√(3)×(4)×解析(3)错误,金属的活泼性与原子失去电子个数无关,与失电子能力有关,钠比铝易失电子,钠比铝活泼;(4)错误,Au、Pt等金属不与O2反应。

二钠与氧气的反应按表中要求完成实验,并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其原因解释填入表中。

[归纳总结]钠与氧气的反应(1)钠的性质及其保存钠是一种硬度小、熔点低的银白色的金属,具有金属光泽。

钠、铝、铁

钠、铝、铁

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知识中包含丰富的无机化学知识,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钠、铝、铁等在工农业生产、生活及高科技领域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金属元素知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并在能力的考查中起重要的载体作用。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有:钠和铝与氧气的反应;钠与水,铁和水蒸气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钠、铝和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焰色反应及钠、钾元素的鉴别;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本章的实验较多(演示实验17个),要注意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对Na2O和Na2O2、Na2CO3和NaHCO3、Al2O3和Al(OH)3在组成上的不同,得出性质上的差异,同时从铁的+2价和+3价化合物在性质上的不同,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从常见金属铝、铁和活泼金属钠的性质入手,在具体研究了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后,通过数据比较、观察实验现象等手段,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金属元素在性质上的相同点和特殊性。

这既符合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又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为今后学习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目标解读】1.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存在、用途和保存方法。

2.掌握钠与氧气、水反应的化学性质;铝与氧气、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性质。

3.通过边讲边实验的学习过程,培养合作精神,感悟“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科学方法。

4.通过对钠、铝的有关实验的观察和讨论,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习点津】1.钠在空气中的缓慢氧化过程及其现象是怎样的?切开金属钠,断面呈银白色(钠的真面目)→变暗(生成Na2O)→白色固体(生成NaOH,这是因为Na2O与H2O结合的能力要比与CO2结合的能力强)→表面潮湿(NaOH潮解)→结块(生成Na2CO3·10H2O)→变成白色粉末(风化生成Na2CO3)2.铝和强碱溶液反应的实质铝和强碱溶液反应,不是铝直接和碱反应,而是铝先和强碱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然后氢氧化铝再和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

高中化学方程式钠,铝,铁全部

高中化学方程式钠,铝,铁全部

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一、钠1、钠在氧气中燃烧:2Na+O2Na2O22、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22NaCl3、钠常温条件下和氧气反应:4Na+O22Na2O4、钠和硫共热:2Na+S Na2S5、钠和水反应:2Na+2H2O2NaOH+H2↑6、钠和稀盐酸反应:2Na+2HCl2NaCl+H2↑7、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2Na+CuSO4+2H2O Na2SO4+Cu(OH)2↓+H2↑8、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钠:6Na+2AlCl3+6H2O6NaCl+2Al(OH)3↓+3H2↑9、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钠:4Na+AlCl3+2H2O NaAlO2+3NaCl+2H2↑10、钠在高温条件下与四氯化钛反应:4Na+TiCl44NaCl+Ti二、氧化钠1、氧化钠和水反应:Na2O+H2O=2NaOH2、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Na2O+CO2Na2CO33、氧化钠与盐酸反应:Na2O+2HCl2NaCl+H2O4、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氧化钠:Na2O+CuSO4+H2O Cu(OH)2↓+Na2SO45、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钠:3Na2O+2AlCl3+3H2O2Al(OH)3↓+6NaCl6、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氧化钠:2Na2O+AlCl3NaAlO2+3NaCl三、过氧化钠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3、过氧化钠与盐酸反应:2Na2O2+4HCl4NaCl+2H2O+O2↑4、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氧化钠:2Na2O2+2CuSO4+2H2O===2Cu(OH)2↓+2Na2SO4+O2↑5、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少量的过氧化钠:6Na2O2+4AlCl3+6H2O4Al(OH)3↓+12NaCl+3O2↑6、向氯化铝溶液中加过量的过氧化钠:2Na2O2+AlCl3+2H2O NaAlO2+3NaCl+O2↑7、过氧化钠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4Na2O2+4FeSO4+6H2O4Fe(OH)3↓+4Na2SO4+O2↑四、氢氧化钠1、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2、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Cl2+2NaOH NaCl+NaClO+H2O3、氯气通入热的浓氢氧化钠溶液中:3Cl2+6NaOH5NaCl+NaClO3+3H2O4、硫和氢氧化钠溶液共热:3S+6NaOH2Na2S+Na2SO3+3H2O5、硅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Si+2NaOH+H2O Na2SiO3+2H2↑6、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Al2O3+2NaOH2NaAlO2+H2O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2NaOH+CO2Na2CO3+H2O8、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NaOH+CO2NaHCO39、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硫:2NaOH+SO2Na2SO3+H2O10、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硫:NaOH+SO2NaHSO311、五氧化二磷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P2O5+6NaOH2Na3PO4+3H2O12、二氧化氮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NO2+2NaOH NaNO2+NaNO3+H2O13、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NO+NO2+2NaOH2NaNO2+H2O14、将二氧化硅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2NaOH+SiO2Na2SiO3+H2O15、三氧化硫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O3+2NaOH Na2SO4+H2O16、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Cl+NaOH NaCl+H2O17、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H3COOH+NaOH CH3COONa+H2O18、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硫化氢:H2S+2NaOH Na2S+2H2O19、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硫化氢:H2S+NaOH NaHS+H2O20、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2SO4+2NaOH Na2SO4+2H2O21、磷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3PO4+3NaOH Na3PO4+3H2O22、将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Al(OH)3+NaOH NaAlO2+2H2O23、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AgNO3+NaOH AgOH ↓+NaNO324、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uSO4+2NaOH Na2SO4+Cu(OH)2↓25、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FeCl3+3NaOH Fe(OH)3↓+3NaCl26、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AlCl3+3NaOH Al(OH)3↓+3NaCl27、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AlCl3+4NaOH NaAlO2+3NaCl+2H2O28、向氯化铵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NH4Cl+NaOH NaCl+NH3↑+H2O29、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NH4HCO3+NaOH NaHCO3+NH3↑+H2O30、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NH4HCO3+2NaOH Na2CO3+NH3↑+2H2O31、碳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NaHCO3+NaOH Na2CO3+H2O32、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Ca(HCO3)2+NaOH CaCO3↓+NaHCO3+H2O33、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Ca(HCO3)2+2NaOH CaCO3↓+Na2CO3+2H2O34、向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Mg(HCO3)2+2NaOH Mg(OH)2↓+2NaHCO335、向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Mg(HCO3)2+4NaOH Mg(OH)2↓+Na2CO3+2H2O五、氯化钠1、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NaCl+AgNO3AgCl↓+NaNO32、氯化钠固体和浓硫酸共热:NaCl+H2SO4Na2SO4+2HCl↑3、电解饱和的氯化钠溶液:2NaCl+2H2O2NaOH+H2↑+Cl2↑4、电解氯化钠的熔融液:2NaCl2Na+Cl2↑六、碳酸钠1、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2、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Na2CO3+BaCl2BaCO3↓+2NaCl3、碳酸钠溶液呈碱性:Na2CO3+H2O NaHCO3+NaOH4、碳酸钠溶液滴入少量的盐酸:Na2CO3+HCl NaHCO3+NaCl5、碳酸钠溶液滴入足量的盐酸:Na2CO3+2HCl2NaCl+CO2↑+H2O6、碳酸钠溶液中加入醋酸:Na2CO3+2CH3COOH2CH3COONa+CO2↑+H2O7、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Na2CO3+CO2+H2O2NaHCO38、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Na2CO3+CO2+H2O2NaHCO39、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铝溶液混合:3Na2CO3+2AlCl3+3H2O2Al(OH)3↓+6NaCl+3CO2↑10、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混合:3Na2CO3+2FeCl3+3H2O2Fe(OH)3↓+6NaCl+3CO2↑七、碳酸氢钠1、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NaHCO3+H2O H2CO3+NaOH2、碳酸氢钠溶液滴入盐酸:NaHCO3+HCl NaCl+CO2↑+H2O3、碳酸氢钠溶液滴入醋酸:NaHCO3+CH3COOH CH3COONa+CO2↑+H2O4、碳酸氢钠溶液与氯化铝溶液混合:3NaHCO3+AlCl3Al(OH)3↓+3NaCl+3CO2↑5、碳酸氢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混合:3NaHCO3+FeCl3Fe(OH)3↓+3NaCl+3CO2↑6、碳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NaHCO3+NaOH Na2CO3+H2O7、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NaHCO3+Ca(OH)2 =CaCO3↓+NaOH+H2O8、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钙溶液:2NaHCO3+Ca(OH)2 =CaCO3↓+Na2CO3+2H2O9、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铝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 一、铝1、铝在氧气中燃烧:4Al +3O 22Al 2O 32、铝在氯气中燃烧:2Al +3Cl 22AlCl 33、铝和硫共热:2Al +3S Al 2S 34、铝与稀硫酸反应:2Al +3H 2SO4Al 2(SO 4)3 +3H 2 ↑5、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 ↑6、铝和浓硫酸共热:2Al +6H 2SO 4Al 2(SO 4)3 +3SO 2 ↑+6H 2O7、铝和浓硝酸共热:Al +6HNO 3Al(NO 3)3 +3NO 2 ↑+3H 2O8、铝和稀硝酸反应:Al +4HNO3Al(NO 3)3 +NO ↑+2H 2O8、铝和硝酸银溶液反应:Al +3AgNO3Al(NO 3)3 +3Ag 9、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Al +3CuSO4Al 2(SO 4)3 +3Cu10、铝和氧化铁高温下反应:2Al +Fe 2O3Al 2O 3+2Fe 11、铝和四氧化三铁高温共热:8Al +3Fe 3O 44Al 2O 3+9Fe 12、铝和氧化铜高温共热:2Al +3CuO Al 2O 3+3Cu13、铝和二氧化锰高温共热:4Al +3MnO 22Al 2O 3+3Mn二、氧化铝1、氧化铝与稀硫酸反应:Al 2O 3+3H 2SO4Al 2(SO 4)3 +3H 2O2、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 2O 3+2NaOH2NaAlO 2+H 2O3、电解氧化铝的熔融液:2Al 2O34Al +3O 2 ↑三、氢氧化铝1、氢氧化铝与稀硫酸反应:2Al(OH)3 +3H 2SO 4Al 2(SO 4)3 +6H 2O2、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 +NaOHNaAlO 2+2H 2O3、加热氢氧化铝:2Al(OH)3 Al 2O 3+3H 2O四、硫酸铝冰晶石电解1、硫酸铝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Al2(SO4)3+3BaCl22AlCl3+3BaSO4↓2、硫酸铝的水溶液呈酸性:Al2(SO4)3+6H2O2Al(OH)3+3H2SO43、硫酸铝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Al2(SO4)3+6NaOH3Na2SO4+2Al(OH)3↓4、向硫酸铝溶液中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Al2(SO4)3+8NaOH2NaAlO2+3Na2SO4+4H2O5、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钡溶液:Al2(SO4)3+3Ba(OH)22Al(OH)3↓+3BaSO4↓6、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Al2(SO4)3+4Ba(OH)2Ba(AlO2)2+3BaSO4↓+4H2O7、向明矾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钡溶液:3Ba(OH)2+2KAl(SO4)22Al(OH)3↓+3BaSO4↓+K2SO48、向明矾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KAl(SO4)2+2Ba(OH)2KAlO2+2BaSO4↓+2H2O9、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氨水: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10、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Al2(SO4)3+3Na2CO3+3H2O2Al(OH)3↓+3Na2SO4+3CO2↑11、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Al2(SO4)3+6NaHCO32Al(OH)3↓+3Na2SO4+6CO2↑12、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硫化钠溶液:Al2(SO4)3+3Na2S+6H2O2Al(OH)3↓+3Na2SO4+3H2S ↑13、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硫氢化钠溶液:Al2(SO4)3+6NaHS+6H2O2Al(OH)3↓+3Na2SO4+6H2S ↑14、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硅酸钠溶液:Al2(SO4)3+3Na2SiO3+6H2O2Al(OH)3↓+3Na2SO4+3H2SiO3↓15、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偏铝酸钠溶液:Al2(SO4)3+6NaAlO2+12H2O3Na2SO4+8Al(OH)3↓五、偏铝酸钠1、偏铝酸钠溶液呈碱性:NaAlO2+2H2O AI(OH)3+NaOH2、偏铝酸钠溶液滴入少量盐酸:NaAlO2+HCl+H2O Al(OH)3↓+NaCl↓3、向偏铝酸钠溶液加入足量盐酸:NaAlO2+4HCl NaCl+AlCl3+2H2O4、向偏铝酸钠溶液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2NaAlO2+CO2+3H2O2Al(OH)3↓+Na2CO35、向偏铝酸钠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NaAlO2+CO2+2H2O Al(OH)3+NaHCO36、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铝溶液:Al2(SO4)3+6NaAlO2+12H2O3Na2SO4+8Al(OH)3↓7、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氯化铵:NaAlO2+NH4Cl+H2O Al(OH)3↓+NaCl+NH3↑8、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铁溶液:3NaAlO2+FeCl3+6H2O3Al(OH)3↓+Fe(OH)3↓+3NaCl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一、铁1、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2、铁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2FeCl33、常温条件下铁锈的形成:4Fe+3O2+2H2O2[Fe2O3·H2O]4、高温条件铁与氧气反应:2Fe+O22FeO5、铁和硫共热:Fe+S FeS6、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3Fe+4H2O Fe3O4+4H27、铁与稀硫酸反应:Fe+H2SO4FeSO4+H2↑8、少量的铁与浓硫酸共热:2Fe+6H2SO4Fe2(SO4)3+3SO2↑+6H2O9、过量的铁与浓硫酸共热:Fe+2H2SO4FeSO4+SO2↑+2H2O10、少量的铁与浓硝酸共热:Fe+6HNO3Fe(NO3)3+3NO2↑+3H2O11、过量的铁与浓硝酸共热:Fe+4HNO3Fe(NO3)2+2NO2↑+2H2O12、少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Fe+4HNO3Fe(NO3)3+NO↑+2H2O13、过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3Fe+8HNO33Fe(NO3)2+2NO ↑+4H2O14、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15、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Fe+2AgNO3Fe(NO3)2+2Ag16、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Fe+2FeCl33FeCl2二、氧化亚铁1、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加热:6FeO+O22Fe3O42、氧化亚铁与一氧化碳高温反应:FeO+CO Fe+CO23、氧化亚铁与铝粉在高温下反应:3FeO+2Al Al2O3+3Fe4、氧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FeO+H2SO4FeSO4+H2O5、氧化亚铁与浓硫酸反应:2FeO+4H2SO4Fe2(SO4)3+SO2↑+4H2O6、氧化亚铁与浓硝酸反应:FeO+4HNO3Fe(NO3)3+NO2↑+2H2O7、氧化亚铁与稀硝酸反应:3FeO+10HNO33Fe(NO3)3+NO ↑+5H2O三、四氧化三铁1、四氧化三铁与铝粉高温下反应:8Al+3Fe3O44Al2O3+9Fe2、四氧化三铁与一氧化碳高温下反应:Fe3O4+4CO3Fe+4CO23、四氧化三铁溶于稀盐酸:Fe3O4+8HCl FeCl2+2FeCl3+4H2O4、四氧化三铁溶于浓硫酸:2Fe3O4+10H2SO43Fe2(SO4)3+SO2↑+10H2O5、四氧化三铁溶于浓硝酸:Fe3O4+10HNO33Fe(NO3)3+NO2↑+5H2O6、四氧化三铁溶于稀硝酸:3Fe3O4+28HNO39Fe(NO3)3+NO ↑+14H2O6、四氧化三铁溶于氢碘酸:Fe3O4+8HI3FeI2+I2+4H2O四、氧化铁1、铝和氧化铁高温下反应:2Al+Fe2O3Al2O3+2Fe2、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下反应:Fe2O3+3CO2Fe+3CO23、氧化铁溶液稀盐酸:Fe2O3+6HCl2FeCl3+3H2O4、氧化铁与氢碘酸反应:Fe2O3+6HI2FeI2+I2+3H2O五、氢氧化亚铁1、氢氧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Fe(OH)2+H2SO4FeSO4+2H2O2、氢氧化亚铁与浓硫酸反应:2Fe(OH)2+4H2SO4Fe2(SO4)3+SO2↑+6H2O3、氢氧化亚铁与浓硝酸反应:Fe(OH)2+4HNO3Fe(NO3)3+NO2↑+3H2O4、氢氧化亚铁与稀硝酸反应:3Fe(OH)2+10HNO33Fe(NO3)3+NO↑+8H2O5、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被氧化:4Fe(OH)2+O2+2H2O4Fe(OH)36、氢氧化亚铁隔绝空气加热:Fe(OH)2FeO+H2O7、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加热:4Fe(OH)2+O22Fe2O3+4H2O六、氢氧化铁1、氢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2Fe(OH)3+3H2SO4Fe2(SO4)3+6H2O2、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2Fe(OH)3+6HI2FeI2+I2+6H2O3、加热氢氧化铁:2Fe(OH)3Fe2O3+3H2O七、氯化亚铁1、铝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2Al+3FeCl22AlCl3+3Fe2、锌与氯化亚铁反应:Zn+FeCl2ZnCl2+Fe3、氯化亚铁暴露在空气中变质:12FeCl2+3O2+6H2O8FeCl3+4Fe(OH)3↓4、酸化的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氧气:4FeCl2+O2+4HCl4FeCl3+2H2O5、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2FeCl2+Cl22FeCl36、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溴水:6FeCl2+3Br24FeCl3+2FeBr37、氯化亚铁溶液呈酸性:FeCl2+2H2O Fe(OH)2+2HCl8、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FeCl2+2NaOH Fe(OH)2↓+2NaCl9、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氨水:FeCl2+2NH3·H2O Fe(OH)2↓+2NH4Cl10、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偏铝酸钠溶液:FeCl2+2NaAlO2+4H2O Fe(OH)2↓+2Al(OH)3↓+2NaCl11、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FeCl2+2AgNO3Fe(NO3)2+2AgCl↓12、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硫化钠溶液:FeCl2+Na2S FeS↓+2NaCl13、硫酸亚铁溶液与浓硫酸反应:2FeSO4+2H2SO4Fe2(SO4)3+SO2↑+2H2O14、硝酸亚铁溶液与浓硝酸反应:Fe(NO3)2+2HNO3Fe(NO3)3+NO2↑+H2O15、硝酸亚铁溶液与稀硝酸反应:3Fe(NO3)2+10HNO33Fe(NO3)3+NO ↑+5H2O16、酸化的氯化亚铁被过氧化氢所氧化:2FeCl2+H2O2+2HCl2FeCl3+2H2O17、过氧化钠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4Na2O2+4FeCl2+6H2O4Fe(OH)3↓+8NaCl+O2↑18、次氯酸钠溶液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2FeCl2+5NaClO+5H2O2Fe(OH)3↓+5NaCl+4HClO八、氯化铁1、少量的锌和氯化铁溶液反应:Zn+2FeCl32FeCl2+ZnCl22、过量的锌与氯化铁溶液反应:3Zn+2FeCl33ZnCl2+2Fe3、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Fe+2FeCl33FeCl24、铜和氯化铁溶液反应:Cu+2FeCl32FeCl2+CuCl25、向氯化铁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2FeCl3+SO2+2H2O2FeCl2+H2SO4+2HCl6、氯化铁溶液呈酸性:FeCl3+3H2O Fe(OH)3+3HCl7、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FeCl3+3NaOH Fe(OH)3↓+3NaCl8、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氨水:FeCl3+3NH3·H2O Fe(OH)3↓+3NH4Cl9、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2FeCl3+3Na2CO3+3H2O2Fe(OH)3↓+6NaCl+3CO2↑10、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FeCl3+3NaHCO3Fe(OH)3↓+3NaCl+3CO2↑11、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偏铝酸钠溶液:FeCl3+3NaAlO2+6H2O Fe(OH)3↓+3Al(OH)3↓+3NaCl12、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次氯酸钠溶液:FeCl3+3NaClO+3H2O Fe(OH)3↓+3NaCl+3HClO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3、向氯化铁溶液中通入硫化氢:2FeCl3+H2S2FeCl2+S↓+2HCl14、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碘酸:2FeCl3+2HI2FeCl2+I2+2HCl15、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硫化钠溶液:2FeCl3+Na2S2FeCl2+S↓+2NaCl16、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硫化钠溶液:2FeCl3+3Na2S2FeS↓+S↓+6NaCl17、氯化铁溶液与碘化钾溶液混合:2FeCl3+2KI2FeCl2+I2+2KCl18、氯化铁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FeCl3+3AgNO33AgCl↓+Fe(NO3)319、氯化铁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FeCl3+3KSCN Fe(SCN)3+3KCl20、氧化镁投入到氯化铁溶液中:3MgO+2FeCl3+3H2O3MgCl2+2Fe(OH)321、氢氧化镁投入到氯化铁溶液中:3Mg(OH)2+2FeCl33MgCl2+2Fe(OH)3。

高一有关钠铝铁硅氯硫氮及其化合物化学方程式

高一有关钠铝铁硅氯硫氮及其化合物化学方程式

咼一有关钠铝铁硅氯硫氮及其化合物化学方程式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BaCI2 + Na2SO4 = BaS04 J + 2NaCI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CaCI2 + Na2CO3 = CaC03 J + 2NaCI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a2CO3 + 2HCI = 2Na Cl + H20 + C02 f4、木炭还原氧化铜:2CuO + C高温2Cu + C02 f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04 = FeS04 + Cu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I2 + Na2CO3 = CaC03 J + 2NaCI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02 = △ Na2O2钠与氧气反应:4Na + 02 = 2Na2O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0H + 02 f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02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0H + H2 f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3O4 + 4H2 f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I + 2Na0H + 2H2O = 2NaAIO2 + 3H2 f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0 = Ca(0H)2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I = 2FeCI3 + 3H2O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I2O3 + 6HCI = 2AICI3 + 3H2O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I2O3 + 2NaOH = 2NaAIO2 + H20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I3 + 3NaOH = Fe(0H)3 J + 3NaCI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04 + 2NaOH = Fe(0H)2 J + Na2SO4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02 = 4Fe(OH)3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 Fe2O3 + 3H2O f2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I2(SO4)3 + 6NH3?H2O = 2AI(OH)3 J + 3(NH3)2SO4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I(0H)3 + 3HCI = AICI3 + 3H2O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I(0H)3 + NaOH = NaAI02 + 2H2O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I(OH)3 △ AI2O3 + 3H2O25、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I3 + Fe = 3FeCI2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I2 + CI2 = 2FeCI33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 + 3CI2点燃2FeCI33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 + CI2点燃CuCI234、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 + CI2点燃2NaCI35、氯气与水反应:CI2 + H20 = HCI + HCIO f3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I2 + 2NaOH = NaCI + NaCIO + H2038、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I2 + 2Ca(OH)2 = CaCI2 + Ca(CI0)2 + 2H2O39、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I + AgN03 = AgCI J + HN0340、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IO)2 + H20 + C02 = CaCO3 J + 2HCIO36 次氯酸光照分解:2HCI0光照2HCI + 024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02 + H20 沁H2SO34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0 + 02 = 2NO24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 + H20 = 2HNO3 + NO46、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03 + H20 = H2SO447、浓硫酸与铜反应:Cu + 2H2SO4(浓)△ CuS04 + 2H2O + S02 f48、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 + 2H2SO4(浓)△ C02 f + 2SO2 f + 2H2O49、浓硝酸与铜反应:Cu + 4HNO3(浓)=Cu(NO3)2 + 2H2O + 2NO2 f50、稀硝酸与铜反应:3Cu + 8HNO3(稀)△ 3Cu(NO3)2 + 4H2O + 2NO f51、氨水受热分解:NH3?H2O △ NH3T + H2O52、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3 + HCl = NH4C153、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I △ NH3T + HCl f54、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 △ NH3f + H2O f + CO2 f5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 + NaOH △ NH3f + NaNO3 + H2O56、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I + Ca(OH)2 △ CaCI2 + 2H2O + 2NH3 f57、氯气与氢气反应:CI2 + H2点燃2HCI58、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 ) 2SO4 + 2NaOH △ 2NH3f + Na2SO4 + 2H2O59、SO2 + CaO = CaSO360、SO2 + Na2O = NaSO361、SO2 + 2NaOH = Na2SO3 + H2O62、SO2 + Ca(OH)2 = CaSO3 J + H2O63、SO2 + CI2 + 2H2O = 2HCI + H2SO464、SO2 + 2H2S = 3S + 2H2O65、NO、NO2 的回收:NO2 + NO + 2NaOH = 2NaNO2 + H2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钠铝及重要化合物知识点小结(★为必背方程式)一、钠及其化合物(一)钠 Na1、单质钠的物理性质:钠质软、银白色、熔点低、密度比水的小但比煤油的大。

★2、单质钠的化学性质: ① 钠与O 2反应常温下:4Na + O 2=2Na 2O ★(新切开的钠放在空气中容易变暗)加热时:2Na + O 2==Na 2O 2 ★(钠先熔化后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Na 2O 2。

)钠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Na ―→Na 2O ―→NaOH ―→Na 2CO 3·10H 2O (结晶)―→Na 2CO 3(风化),最终得到是一种白色粉末。

一小块钠置露在空气中的现象:银白色的钠很快变暗(生成Na 2O ),跟着变成白色固体(NaOH),然后在固体表面出现小液滴(NaOH 易潮解),最终变成白色粉未(最终产物是Na 2CO 3)。

② 钠与H 2O 反应2Na +2H 2O =2NaOH +H 2↑ ★离子方程式:2Na ++2H 2O =2Na ++2OH -+H 2↑(注意配平)实验现象: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哧哧的声音,最后消失,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浮——钠密度比水小;游——生成氢气;响——反应剧烈;熔——钠熔点低;红——生成的NaOH 遇酚酞变红”。

③ 钠与盐溶液反应如钠与CuSO 4溶液反应,应该先是钠与H 2O 反应生成NaOH 与H 2,再和CuSO 4溶液反应,有关化学方程式: 2Na +2H 2O =2NaOH +H 2↑ CuSO 4+2NaOH =Cu(OH)2↓+Na 2SO 4 总的方程式:2Na +2H 2O +CuSO 4=Cu(OH)2↓+Na 2SO 4+H 2↑实验现象:钠熔成小球,在液面上四处游动,有蓝色沉淀生成,有气泡放出 K 、Ca 、Na 三种单质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碱再和盐溶液反应④ 钠与酸反应:2Na +2HCl =2NaCl +H 2↑(反应剧烈) 离子方程式:2Na +2H +=2Na ++H 2↑3、钠的存在:以化合态存在。

4、钠的保存:保存在煤油或石蜡中。

5、工业制钠:电解熔融的NaCl :2NaCl(熔融) 2Na + Cl 2↑★6、钠的用途:① 在熔融的条件下钠可以制取一些金属,如钛、锆、铌、钽等;② 钠钾合金是快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③ 钠蒸气可作高压钠灯,发出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

(二)氧化钠和过氧化钠1、Na 2O Na 2O + H 2O == 2NaOH , ★Na 2O + CO 2 == Na 2CO 3, ★ Na 2O + 2HCl == 2NaCl + H 2O .★另外:加热时,2Na 2O + O 2 == 2Na 2O 22、Na 2O 2:淡黄色固体是复杂氧化物,易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

2Na 2O 2 + 2H 2O == 4NaOH + O 2 ★;2Na 2O 2 + 2CO 2 == 2Na 2CO 3 + O 2 ★(作供氧剂)。

因此Na 2O 2常做生氧剂,同时,Na 2O 2还具有强氧化性,有漂白作用。

如实验:Na 2O 2和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变红后又褪色。

通电白色固体,是碱性氧化物,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三)钠盐:Na2CO3与NaHCO3的性质比较★注意几个实验的问题:1、向饱和的Na2CO3溶液中通足量的CO2有晶体NaHCO3析出。

★2、Na2CO3溶液与稀HCl的反应①: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HCl,先无气体,后有气体,如果n(HCl)小于n(Na2CO3)时反应无气体放出。

发生的反应:先Na2CO3 + HCl == NaCl + NaHCO3,后NaHCO3 + HCl == NaCl + H2O +CO2↑★②向稀HCl中滴加Na2CO3溶液,先有气体,反应是: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3、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鉴别:取两种试液少量,分别滴加CaCl2或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的原取溶液为Na2CO3,另一无明显现象的原取溶液为NaHCO3★4、侯氏制碱法(了解就行)反应式:NaCl + NH3 + CO2 + H2O == NaHCO3 + NH4Cl.注意:在生产中应先在饱和的NaCl溶液中先通入NH3,后通入CO2,NaHCO3晶体析出过滤,在滤液中加入NaCl 细末和通NH3析出NH4Cl晶体为副产品。

NH4Cl晶体析出后的母液进行循环试用,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四)氢氧化钠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易潮解,有强腐蚀性,具有碱的通性。

二、铝及其化合物(一)铝的性质1、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质较软,但比镁要硬,熔点比镁高。

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

2、化学性质:铝是较活泼的金属。

① 通常与氧气易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起保护作用。

4Al + 3O 2 == 2Al 2O 3★。

同时也容易与Cl 2、S 等非金属单质反应。

② 与酸反应:强氧化性酸,如浓硫酸和浓硝酸在常温下,使铝发生钝化现象;加热时,能反应,但无氢气放出;非强氧化性酸反应时放出氢气。

( 2Al +6H +=2Al 3++3H 2↑ )③ 与强碱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 2O == 2NaAlO 2 + 3H 2↑( 2Al +2OH -+2H 2O =2AlO 2-+3H 2↑)★ ④ 与某些盐溶液反应:如能置换出CuSO 4、AgNO 3等溶液中的金属。

⑤ 铝热反应:(了解就行)铝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如V 、Cr 、Mn 、Fe 的氧化物)叫做铝热反应 2Al + Fe 2O 3高温Al 2O 3 + 2Fe 。

Al 和 Fe 2O 3的混合物叫做铝热剂。

利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

(二)氧化铝(Al 2O 3)白色固体,熔点高(2054℃),沸点2980℃,常作为耐火材料;是两性氧化物。

我们常见到的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

有各种不同颜色的原因是在宝石中含有一些金属氧化物的表现。

如红宝石因含有少量的铬元素而显红色,蓝宝石因含有少量的铁和钛元素而显蓝色。

工业生产中的矿石刚玉主要成分是α-氧化铝,硬度仅次于金刚石,用途广泛。

两性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Al 2O 3 + 6HCl == 2AlCl 3 + 3H 2O ★ ,Al 2O 3 + 2NaOH == 2NaAlO 2 + H 2O 。

★Al 2O 3是工业冶炼铝的原料,由于氧化铝的熔点高,电解时,难熔化,因此铝的冶炼直到1886年美国科学家霍尔发现在氧化铝中加入冰晶石(Na 3AlF 6 ),使氧化铝的熔点降至1000度左右,铝的冶炼才快速发展起来,铝及其合金才被广泛的应用。

2Al 2O 34Al + 3O 2↑。

(三)氢氧化铝(Al(OH)3)白色难溶于水的胶状沉淀,是两性氢氧化物。

加热易分解。

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氢氧化物。

Al(OH)3 + 3HCl == AlCl 3 + 3H 2O, ★ Al(OH)3 + NaOH == NaAlO 2 + 2H 2O .★2Al(OH)3 Al2O 3 +3 H 2O ★(四)铝的冶炼(了解就行)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自然界中主要是以氧化铝的形式存在。

工业生产的流程:铝土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铝)→用氢氧化钠溶解过滤→向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酸化,过滤→氢氧化铝→氧化铝→铝。

主要反应:Al 2O 3 + 2NaOH == 2NaAlO 2 + H 2O ,CO 2 + 3H 2O + 2NaAlO 2 == 2Al(OH)3↓+ Na 2CO 3 , 2Al(OH)3 △Al 2O 3 +3 H 2O ,2Al 2O 3通电4Al + 3O 2↑。

(五)铝的用途:铝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主要用于导线、炊具等,铝的最大用途是制合金,铝合金强度高,密度小,易成型,有较好的耐腐蚀性。

迅速风靡建筑业。

也是飞机制造业的主要原料。

(六)明矾的净水:化学式:KAl(SO 4)2·12H 2O ,它在水中能电离:KAl(SO 4)2 == K + + Al 3+ + 2SO 42-。

铝离子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使之沉降已达净水目的。

Al 3++ 3H 2O == Al(OH)3 (胶体)+ 3H +。

通电△知识整理:①(Al(OH)3)的制备:在氯化铝溶液中加足量氨水。

AlCl3 + 3NH3·H2O == Al(OH)3↓+ 3NH4Cl ★②实验:A、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现象是先有沉淀,后溶解。

反应式:先Al3+ + 3OH- == Al(OH)3↓, 后Al3+ + 4OH- == AlO2- + 2H2O。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铝溶液,现象是开始无沉淀,后来有沉淀,且不溶解。

反应式:先Al3+ + 4OH- == AlO2- + 2H2O,后Al3+ + 3AlO2- + 6H2O == 4Al(OH)3↓。

③实验: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二氧化碳,有沉淀出现。

CO2 + 3H2O + 2NaAlO2 == 2Al(OH)3↓+ Na2CO3。

④将氯化铝溶液和偏铝酸钠溶液混和有沉淀出现。

Al3+ + 3AlO2- + 6H2O == 4Al(OH)3↓。

⑤实验:A、向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先有沉定,后溶解。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O2- + H+ + H2O == Al(OH)3 ,Al(OH)3 + 3H+ == Al3+ + 2H2O 。

B、向稀盐酸中滴加偏铝酸钠溶液,先无沉淀,后有沉淀且不溶解。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O2- + 4H+ == Al3+ + 2H2O ,3AlO2- + Al3+ + 6H2O == 4Al(OH)3↓。

三 铁 Fe1、单质铁的物理性质:铁片是银白色的,铁粉呈黑色,纯铁不易生锈,但生铁(含碳杂质的铁)在潮 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原因:形成了铁碳原电池。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 2O 3)。

2、单质铁的化学性质:①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3Fe +2O 2Fe3O 4★(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2Fe + 3Cl 2 2FeCl 3, Fe + S FeS 。

② 与非氧化性酸反应:Fe +2HCl =FeCl2+H 2↑ ( Fe +2H +=Fe 2++H 2↑ ) 常温下铝、铁遇浓硫酸或浓硝酸钝化。

加热能反应但无氢气放出。

③ 与盐溶液反应:Fe +CuSO 4=FeSO 4+Cu ( Fe +Cu 2+=Fe 2++Cu ); ④ 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 2O(g)高温Fe 3O 4 + 4H 2↑★铁 三 角FeFe 2+Fe 3+2△点燃点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