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地理课件 81西双版纳晶银透亮的绿宝石课件晋教版

合集下载

8.1西双版纳──晶莹剔透的“绿宝石”

8.1西双版纳──晶莹剔透的“绿宝石”
第八章 省内区域
8.1
为什么西双版纳被称为
晶莹透亮的“绿宝石” ?
8.1 西双版纳 ——晶莹透亮的“绿宝石”
1 西双版纳“动植物王国”的来历
2 西双版纳气候类型的成因
一、西双版纳“动植物王国的来历”
为什么有如此 多的植物资源?
纬度位置
置——北回归线以南
海陆位置——距离海洋不太远

东南距北部湾400多千米
西南距孟加拉湾600多千米
地形位置——横断山脉最南端
• 西双版纳各月的气温大 约在多少摄氏度以上? 各月的降水量情况如何?
西双版纳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全 Nhomakorabea气温较高,降水 丰沛,分雨季、旱季
夏 季 风
来自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对西双版纳的 热带雨林的形成有着独特的意义。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 西双版纳──晶莹剔透的“绿宝石”》说课稿5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 西双版纳──晶莹剔透的“绿宝石”》说课稿5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 西双版纳──晶莹剔透的“绿宝石”》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西双版纳作为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资源丰富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其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重要地位。

教材以“晶莹剔透的‘绿宝石’”为标题,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西双版纳的美景,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西双版纳这一地区,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了解其地理特点。

此外,学生对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这方面的教育。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资源丰富度,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双版纳的自然环境特点、人文景观和资源丰富度。

2.难点:西双版纳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教学辅助手段,直观地展示西双版纳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绿宝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西双版纳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西双版纳的自然环境特点、人文景观和资源丰富度,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

4.案例分析:分析西双版纳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八年级地理下册 8.1 西双版纳—晶莹透亮的“绿宝石”教案 晋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8.1 西双版纳—晶莹透亮的“绿宝石”教案 晋教版

8.1西双版纳—晶莹透亮的“绿宝石”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出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并对其做简要评价;从气候、地形、植被几方面说明西双版纳被称为“绿宝石”。

过程与方法:运用网络搜集西双版纳的各种动植物图片资料,说明西双版纳动植物资源丰富。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学重点】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教学难点】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教学方法】自学法讨论法演示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国哪一个省的民族最多?(学生:云南)云南哪一个少数民族最出名?(学生:傣族)云南的傣族主要生活在云南的什么地区?(学生: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每年为什么能够吸引国内外许许多多客人纷至沓来,观光旅游?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美丽的西双版纳。

板书:西双版纳——晶莹透亮的绿宝石[讲授新课]出示投影:展示西双版纳的景观照片,引导学生边观赏边想,位于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为什么每年会吸引大批国内外游人观光旅游?(学生:西双版纳地处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与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风景旅游资源美丽诱人。

教师激励评价学生后及时板书: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板书: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读图观察:在展示西双版纳景观照片的同时,穿插一些热带沙漠照片。

之后,出示投影《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地理位置图》(图8.2)引导同学读图析图后,说出西双版纳位于我国云南省什么位置,在哪一条特殊纬线以南?与哪些国家为邻?(学生:云南南部,北回归线以南,缅甸、老挝等国。

教师及时评价鼓励)提问:西双版纳临近北回归线,为什么却没有像世界其他地方一样,出现热带沙漠景观呢?投影:“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图”,引导学生边读图边分析边探讨,然后派小组代表将本组分析的结果告诉大家,其他小组代表可作补充回答。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 西双版纳──晶莹剔透的“绿宝石”》教学设计4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 西双版纳──晶莹剔透的“绿宝石”》教学设计4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 西双版纳──晶莹剔透的“绿宝石”》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西双版纳是云南省下辖的一个自治州,位于中国西南部,被誉为“植物王国”和“动物天堂”。

本节课主要通过介绍西双版纳的自然地理特征、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使学生了解我国这个独特的地理单元。

教材内容包括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水系、地形地貌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热带雨林、野象谷、傣族文化等特色资源。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西双版纳这个地理单元的认识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知识面。

学生对生物多样性、民族文化等主题较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水系、地形地貌等自然地理特征;掌握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野象谷、傣族文化等特色资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西双版纳的自然地理特征;通过案例分析,了解西双版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双版纳的自然地理特征、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

2.难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分布特点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直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生物多样性。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课件等教学资料。

2.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学生分组讨论所需材料。

4.教学用具(如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这个独特的地理单元。

山西省运城市新东康中学晋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课件:81西双版纳—晶莹透亮的绿宝石(共34张PPT)

山西省运城市新东康中学晋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课件:81西双版纳—晶莹透亮的绿宝石(共34张PPT)

一、动植物王国 达标检测
1.西双版纳所属的省区是下列轮廓图中的哪一个( D )
一、动植物王国
2.下列景观图中,不属于西双版纳的是 ( D )
A
B
C
D
一、动植物王国
读图选择 3.下列图片所示的传统民居中,属于西双版纳地区的是( C )
二、旅游胜地
4.下列旅游景点中,位于西双版纳地区的是( D )
季风的吹拂,冬春无寒潮大 风,夏季无台风。
望 天 树
板 根 树
树冠通常突出于热带雨林的最上层 ,高达七八十米。人在树下仰望其 直入蓝天,故名为望天树。
热带植物的一种特殊的根,由离 地面或恰在地面之上的粗大的旁 侧根发育而来,有时高达3~4米, 状如扁平的三角板。
粗壮的高山榕,会从树干上生出很多根。 这些根扎入土壤,逐步长成树杆状,远看 似乎是一片树林,故称“独木成林”。
A.玉龙雪山 B.火山热海 C.苍山洱海 D.野象谷
5.除海南省外,我国原始热带森林保存最完整的省区是( C )
A.台
B.浙
C.滇
D.闽
6.下列活动中,能体现西双版纳地区民族风情的是( B )
A
B
C
D
5、 下列关于西双版纳发展旅游业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D
A.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人均收入 B.旅游业污染小,被称为“无烟工业” C.旅游业的发展可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 展 D.减少了就业机会,但提高了人均收入
1.读图(8.1/8.2),说出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首府,结合地图描述 西双版纳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读图(8.3),根据本区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季 节分布特点,分析气候类型和成因。
西双版纳在全国的位置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 西双版纳──晶莹剔透的“绿宝石”》教学设计9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 西双版纳──晶莹剔透的“绿宝石”》教学设计9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 西双版纳──晶莹剔透的“绿宝石”》教学设计9一. 教材分析西双版纳作为地理学科的一个教学内容,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展现了我国云南省的一个缩影。

本节课将通过对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并认识这个“绿宝石”般的美丽地区。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地理学科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我国的行政区划、地理位置等知识有所掌握。

但对于西双版纳这样一个具有丰富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的地区,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西双版纳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等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2.难点: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和民族文化特色。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3.案例分析法:以西双版纳为例,分析其地理特点、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设计好针对西双版纳的学习问题;3.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西双版纳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西双版纳在哪里吗?它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或板书,呈现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等知识。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对其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关于西双版纳的案例资料,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西双版纳 晶莹透亮的绿宝石》说课稿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西双版纳 晶莹透亮的绿宝石》说课稿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西双版纳晶莹透亮的绿宝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西双版纳晶莹透亮的绿宝石》这一节是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西双版纳的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植被等自然条件,使学生了解西双版纳作为我国一个重要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意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描述,使学生感受到西双版纳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西双版纳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字材料等方式,自主探究和发现西双版纳的自然地理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植被等自然条件,理解西双版纳作为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字材料、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对我国热带雨林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西双版纳的自然地理特征,热带雨林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教学难点:西双版纳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植被等自然条件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材料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西双版纳的自然地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植被等自然条件。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晋教版地理八下课件:8.1西双版纳——晶莹剔透的“绿宝石-(共40张ppt)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晋教版地理八下课件:8.1西双版纳——晶莹剔透的“绿宝石-(共40张ppt)
西双版纳——晶莹剔透的“绿 宝石”
西 双 版 纳 在 哪
里 ?
动植物王国
芭蕉花
鸡蛋花
老虎须
跳舞草
大王莲
老茎生花
为什么有 如此多的
植物资源?
பைடு நூலகம்
纬度位置——北回归线以南
海陆位置——距离海洋不太远
东南距北部湾400多千米
西南距孟加拉湾600多千米
地形位置——横断山脉最南端
西双版纳各月的气 温大约在多少摄氏 度以上?各月的降 水量情况如何?
放高升
斗鸡
当地气 候湿热, 降水丰富, 同时避免 虫兽侵袭。
西双版纳 多孔雀,傣 家人喜欢跳 美丽多姿孔 雀舞。
傣家人 喜欢吃 竹筒饭, 与当地 竹林茂 密,广 种水稻 密切相 关。
AA AA级景 区

热带植物园


野 象 谷
西双版纳地区原来以农业为主, 为什么现在它的旅游业会迅速崛起, 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呢?
西双版纳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全年气温较高, 降水丰沛,分雨 季、旱季
热带季风气候
回归线上的明珠
思考
西双版纳临近北回归线,为什么却没有像其 他地方一样出现热带沙漠景观呢?
野生亚洲象是中国濒危的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如今仅存250 头左右,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普洱等地的热带原始丛林 中。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集中分布着全国90%左右的 野象。
发展旅游业对当地有什么好处?
旅游业崛起成 为西双版纳重要 的支柱产业。
西双版纳旅 收入在国内 生产总值中 占的比重逐 渐增大。
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原因
1.国家政策的扶持和鼓励; 2.地理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3.旅游业带动其它部门和行业的发 展,也得到了这些部门和行业的支 持和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度,西双版纳接待游客数量突破 200万人次,同比增长30%。
面对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下滑趋势, 人们该怎么办呢 ?
为西双版纳旅游业献计献策”
企业家组 学者组
学生组 商人组
放高升
斗鸡
当地气 候湿热, 降水丰富, 同时避免 虫兽侵袭
西双版纳 多孔雀,傣当地 竹林茂 密,广 种水稻 密切相 关
? AA AA 级
景区


热带植物园

野 象 谷
西双版纳地区原来以农业为主, 为什么现在它的旅游业会迅速崛起, 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呢 ?
这究竟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1、周边旅游景点纷纷出现 2、景点分散,没成规模,接待也没国际化 3、不法商贩诱客购物,影响声誉 4、生态环境压大 5、一些景点大同小异,没有特色
特色旅游 ??风旅景游游兴、州风生情物游强、州田园口游岸、活州 ? 边文境化游立、州探依险法游治、州过境游 ------
2005年到2008年,西双版 纳年接待游客数量从270万人次 增加到624万人次。2009年第一
8.1 西双版纳
——晶莹透亮的“绿宝石”
动植物王国 旅游胜地
西 双 版 纳 在 哪 里?
动植物王国
芭蕉花
鸡蛋花
老虎须
跳舞草
大王莲
老茎生花
为什么有 如此多的 植物资源?
?纬度位置——北回归线以南
?海陆位置——距离海洋不太远
?
东南距北部湾 400多千米
西南距孟加拉湾 600多千米
?地形位置——横断山脉最南端
西双版纳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 西双版纳各月的 气温大约在多少 摄氏度以上?各 月的降水量情况 如何?
全年气温较高, 降水丰沛,分雨 季、旱季
热带季风气候
回归线上的明珠
思考
西双版纳临近北回归线,为什么却没有像其 他地方一样出现热带沙漠景观呢?
野生亚洲象是中国濒危的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如今仅存2 50头左右,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普洱等地的热带原始 丛林中。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集中分布着全国90%左 右的野象。
发展旅游业对当地有什么好处?
旅游业崛起成 为西双版纳重要 的支柱产业。
西双版纳旅 收入在国内 生产总值中 占的比重逐 渐增大。
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原因
? 国家政策的扶持和鼓励 ? 地理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 旅游业带动其它部门和行业的发展,
也得到了这些部门和行业的支持和 配合
旅游业的发展,曾促进了西双版纳经济的 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但近年来,西双版纳 旅游业的发展却呈下滑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