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室的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共40页
各种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各种实验室检查意义一、常规项目 (2)二、生化检查 (5)三、肝炎标志检查 (7)四、临床血液项目 (16)五、常规免疫项目 (33)六、发光免疫项目 (42)七、体液项目 (52)一、常规项目二、生化检查三、肝炎标志检查检验科生化室检验项目一览表四、临床血液项目骨髓瘤、慢性肝病、慢性感染、结缔组织病、过敏性紫癜、恶性淋巴瘤、牛皮癣、麻风病、疟疾、肾炎。
减低: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肾病综合征、病毒感染、蛋白丢失性疾病、免疫抑制治疗。
减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肾病综合征、病毒感染、蛋白丢失性疾病、免疫抑制治疗。
IgA 免疫球蛋白A g/L 0.7 ~3.3 增高: 肝脏疾病、结缔组织疾病、IgA 型多发性骨髓瘤、肺结核、急性肾炎等。
减低: 免疫缺陷病、选择性IgA 缺陷病、后天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病。
减低:免疫缺陷病、选择性IgA 缺陷病、后天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病。
IgM 免疫球蛋白M g/L 0.5 ~2.2 增高: 巨球蛋白血症、病毒性肝炎急性期、结缔组织疾病、恶性肿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伤寒、梅毒、黑热病、疟疾、丝虫病、支原体肺炎、风疹等。
减低: 免疫缺陷病、IgA 、IgG 型的多发性骨髓瘤、何杰金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先天愚型、蛋白丢失性胃病、网状内皮细胞增生性疾病、尿毒症。
减低:免疫缺陷病、IgA 、IgG 型的多发性骨髓瘤、何杰金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先天愚型、蛋白丢失性胃病、网状内皮细胞增生性疾病、尿毒症。
IgE 免疫球蛋白E mg/l 0.1-0.9 增高: 骨髓瘤、寻麻疹、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减少: 见于某些运动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无丙种球蛋白血症、非IgE 型骨髓瘤、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免疫功能不全等疾病。
减少:见于某些运动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无丙种球蛋白血症、非IgE 型骨髓瘤、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免疫功能不全等疾病。
化验室的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PPT课件

动态观察
对于某些疾病,需要多次检测才 能判断病情变化,因此需要动态 观察检查结果。
综合分析
对于复杂的检查结果,需要结合 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 合分析。
化验室检查的局限性
01
02
03
误差
化验室检查存在误差,包 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可能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
假阳性或假阴性
某些情况下,检查结果可 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 影响对病情的判断。
个性化诊疗的推动
基因检测
针对特定疾病或个体,提 供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精准医疗
根据患者的基因、环境和 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
个体化用药
根据患者的基因型和药物 代谢特点,选择最适合的 药物和剂量。
远程医疗的影响
远程诊断
借助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实现远 程检测和诊断,方便患者就医。
远程监控
案例三:血糖检查的临床意义
总结词
血糖检查是评估患者糖代谢状况的重 要手段,对于诊断糖尿病和糖耐量异
常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词
血糖检查结果对于制定糖尿病治疗方 案和监测治疗效果具有指导作用。
详细描述
血糖检查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有助于 早期发现和干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详细描述
避免剧烈运动
运动会影响肌肉代谢,可 能导致肌酐、乳酸等升高, 因此采集标本前应避免剧 烈运动。
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化验 结果,采集标本前应告知 医生当前用药情况。
采集时间
有些化验项目需要在特定 时间采集,如皮质醇应在 早上8点采集。
检查结果解读注意事项
对比值和参考范围
检查结果出来后,需要与正常参 考范围进行对比,判断是否在正 常范围内。
检验科检查项目临床意义册

检验科检验项目临床意义一、生化检验项目(一)肝功九项1、谷丙转氨酶(ALT)临床意义:(1)ALT活性在下列疾病可见升高a.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管炎和胆囊炎等。
b.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时的肝脏淤血、脑出血等。
c.骨骼肌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2)一些药物和毒物可引起ALT活性升高如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制剂及酒精、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2、谷草转氨酶(AST)临床意义:(1)AST在心肌细胞内含量较多当心肌梗死时血清中AST活性增高在发病后6-12小时之显著增高在48小时达到高峰约在3-5天恢复正常(2)疟疾、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急性胰腺炎、胸膜炎、肾炎及肺炎等也可引起血清AST活性轻度增高(3)肝炎时AST和ALT均可明显增高可高与正常值上限10-30倍这在其它疾病时少见.在黄疸期间AST和ALT即可见增高有助于早期诊断由于肝中AST含量增高往往AST>ALT但由于ALT清除率较慢所以不久以后即ALT>AST.恢复期一般ALT 恢复较慢持续ALT、AST增高往往说明有慢性肝炎.AST/ALT比值如1则很有可能是慢活肝.。
3、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临床意义:增高:(1)原发性肝癌、腺癌、乏特氏壶腹癌等,血清Υ- GT 活力显著升高,特别在诊断恶性肿瘤患者有无肝转移和肝癌手术后有无复发时,阳性率可达 90% 。
(2)嗜洒或长期接受某些药物,如苯巴比妥、苯妥因钠、安替比林等。
(3)口服避孕药会使Υ- GT 值增高 20% 。
(4)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阻塞性黄疸、胆道感染、胆石症、急性腺炎等。
4、碱性磷酸酶(ALP)临床意义:(1)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可见于下列疾病:a.生理性增高:妊娠期、儿童生长发育期、射入性血糖增多及紫外线照射后b.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性肝炎、肝癌、肝脓肿等。
化验检查与临床意义课件

2
化验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饮食、药物、生理周期等
3
化验结果需要与正常参考值进行比 较,判断是否异常
4
化验结果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 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谢谢
C
细胞学检查:如脱落 细胞、骨髓细胞等
D 免疫学检查:如抗体、 补体、细胞因子等
E
微生物学检查:如细 菌、病毒、真菌等
F
分子生物学检查:如基 因检测、核酸扩增等
化验检查的临床意义
01 诊断疾病:通过化验检查,可以确定疾病的 类型和程度。
02 监测病情:通过定期的化验检查,可以监测 疾病的发展和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3 指导治疗:根据化验检查结果,可以制定合 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04 评估预后:通过化验检查,可以评估疾病的 预后,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
常见化验检查项 目
血液检查
血常规检查:包括红
细胞、白细胞、血小
板等,用于了解贫血、
感染、凝血功能等状 1 况
血液免疫检查:包括
4
抗体、补体等,用于
化验检查包括血液 检查、尿液检查、 粪便检查、组织病 理检查等。
化验检查可以帮助 医生诊断疾病、评 估治疗效果、监测 疾病进展等。
化验检查的结果需 要结合临床症状、 病史和其他检查结 果进行综合分析, 以得出准确的诊断。
化验检查的分类
A 血液检查:如血常规、 血生化、血凝等
B
体液检查:如尿液、 粪便、脑脊液等
粪便常规检查:观 察粪便的颜色、形 状、气味等,判断 消化道功能是否正 常
粪便隐血检查:检 测粪便中是否存在 微量血液,用于诊 断消化道出血性疾 病
粪便寄生虫检查: 检查粪便中是否存 在寄生虫卵,用于 诊断寄生虫感染性 疾病
化验室的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男:0.42~0.49L/ 增高:大面积烧伤,各种原因引
L
起的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增多,脱
女:
水。
0.37~0.43L/L 减少:各类型贫血随红细胞减少
而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中性粒细胞(N)
静脉血
淋巴细胞 (L) 单核细胞 (M) 嗜酸性细胞 (E) 嗜碱性细胞 (B)
100~300×1 09/l
反应红细胞大小不均程度 的指标,增大多见于缺铁 性贫血
用作贫血和形态学分类
平均值MCH(pg)MCV(fl) MCHC(g/L)
正常 27~31 80~92 320~360
大细胞贫血>27~31 >80~92 正常
正常细胞性贫血 正常 正 常 正常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27~31 <80~92 <320~360
功能工程
三、血清酶学水平 〔一〕ALT、AST:ALT的特异性比AST好。 1. 当ALT>正常10倍,确定有肝损害〔如慢性乙肝〕 2. 胆道疾病时ALT、AST上升,但是<正常8倍 3. AST/ALT的比值:〔1〕估量肝脏损害程度:越大,损害
减少:再障
多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 其活动期较缓解期阳 性率高。风湿病、类 风湿性关节炎、结节 性动脉炎、硬皮病及 皮肌炎等有时也可查 到此种细胞。未找到 狼细胞并不能否定红 斑狼诊断,应进一步 作相关的免疫学检查。
增快:生理性:妇女经期、 妊娠3个月至产后1个 月病理性:急性炎症、 结缔组织病、活动性 肺结核、风湿热活动 期、组织严重破坏、 贫血、恶性肿瘤、高 球蛋白血症、重金属 中毒。
常见化验室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

肾功能检测(部分)旳 临床意义
尿素氮
• 正常值:3.2 ~7.1mmol/L • 临床意义 • 1、肾前性少尿:如严重脱水、大量腹水、心脏
循环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等出现旳血容量不 足、肾血流量降低灌注不足引起少尿。
• 2、器质性肾功能损害: • ⑴各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间质性
肾炎、肾肿瘤、多囊肾等所出现旳慢性肾衰竭。
• 胆道疾患时AST亦可升高。
参照值: <40U/L
(AST 、ALT联合检测)
同步测定AST 、ALT,并计算DeRitis比值(即AST/ALT之比),对 于急、慢性肝炎旳诊疗、鉴别诊疗以及判断转归也尤其有价值。 急性肝炎时DeRitis比值<1,肝硬化时DeRitis比值>=2,肝癌时 DeRitis比值>=3。
• 1.增高:见于神经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高血压、 支气管哮喘、Ⅳ型高脂蛋白血症、肾功能衰竭等。
• 2.减低:见于有机磷中毒、肝炎、肝硬化、营养不良、恶性贫血、 急性感染、心肌梗死、肺梗死、肌肉损伤、慢性肾炎、皮炎及妊 娠晚期等,以及摄入雌激素、皮质醇、奎宁、吗啡、可待因、可 可碱、氨茶碱、巴比妥等药物。
2 .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脂肪肝转氨酶轻度增高 (100 ~ 200U) , 或属正常范围,且 AST>ALT 。肝硬化、肝癌时, ALT 有轻度或 中度增高,提醒可能并发肝细胞坏死,预后严重。其他原因引起 旳肝损害,如心功能不全时,肝淤血造成肝小叶中央带细胞旳萎 缩或坏死,可使 ALT 、 AST 明显升高;某些化学药物如异菸肼 、氯丙嗪、苯巴比妥、四氯化碳、砷剂等可不同程度地损害肝细 胞,引起 ALT 旳升高。
• 血清总蛋白浓度增高常见于蛋白质合成增长和血液浓缩
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

总胆固醇(TCH)
甘油三酯(TG)
高密度脂蛋白(HDL-C)
低密度脂蛋白(LDL-C)
TCH,TG,LDL-C升高见于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肾病、胆总管阻塞等;精神紧张、妊娠、肥胖、脂肪肝、长期高脂饮食也会出现升高。
HDL-C对诊断冠心病有重要价值,冠心病、糖尿病、肝损害和肾病时,HDL-C会下降。
非癌症情况也会出现升高:如囊肿,肌瘤等良性肿瘤、胰腺炎、胆囊炎、胆管炎、肝炎、肝硬化、阻塞性黄疸以及消化道出血等情况。
CYFRA21-1
①存在于肺0%。
②对其它肿瘤,如头颈部、乳腺、宫颈、膀胱、消化道肿瘤均有一定的阳性率。
③CYFRA21-1诊断不同组织类型肺癌的敏感度也不同,其对肺鳞癌的敏感度最高,阳性率约60%~80%,其次为腺癌,小细胞癌最低。
非癌症情况下也会出现轻中度升高:如肝炎、自身免疫病、肝硬化、良性乳腺疾病和非癌性卵巢疾病及少部分健康人,但浓度往往稳定,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有大的变化。也有25%-30%的晚期乳腺癌病人CA15-3不增高。
CA125
①是重要的卵巢癌相关抗原,是卵巢癌诊断的首选肿瘤标志物,诊断敏感度可达90%以上。
②此外,在肺癌良性及恶性渗出液中也存在CA125,因此部分肺癌患者血清CA125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或者既往感染过乙肝,已恢复并具有免疫力
-
+
-
+
+
急性HBV感染后已恢复,具有免疫力
+
-
-
-
+
急性HBV感染期,或慢性乙肝携带者,传染性低
-
+
-
-
+
既往感染,已恢复,具有免疫力
检验科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检验科检测项目临床意义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增高见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中毒引起的急性肝损伤;心脏、骨骼肌等组织受损及其他肝胆疾病。
尤其注意的是,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血清中ALT可逐渐下降,故ALT活性不一定与疾病的重症程度成正比。
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急性心肌梗塞时6~12小时内血清AST显著升高,48小时内达到峰值,3~5天恢复正常。
血清AST增高还见于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变活动期等肝胆疾病,以及胸膜炎、心肌炎、肾炎、肺炎、皮肌炎、服用肝损害的药物等。
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测定:原发性肝癌、腺癌等,血清Υ-GT活力显著升高,特别在诊断恶性肿瘤患者有无肝转移和肝癌手术后有无复发时,阳性率可达90%。
嗜酒或长期接受某些药物,如苯巴比妥、苯妥因钠、安替比林等,口服避孕药会使γ-GT值增高20%。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阻塞性黄疸、胆道感染、胆石症、急性腺炎等也有增高。
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增高见于①肝胆疾病,如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性肝炎、肝癌等;②骨胳疾病,如纤维性骨炎、佝偻病、骨软化、骨转移癌、骨折修复期。
ALP可作为佝偻病疗效的指标。
血清总蛋白测定:血清总蛋白增高见于脱水和血液浓缩,多发性骨髓瘤(主要是球蛋白合成增加)。
血清总蛋白降低见于肝脏疾病、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大面积烧伤、肾病综合征、大量反复放胸腹水、溃疡性结肠炎、水潴留使血液稀释等。
血清白蛋白测定:增高:脱水和血液浓缩。
降低:白蛋白合成障碍,如营养不良、肝脏疾病、慢性消化道疾病;白蛋白消耗或丢失过多,如消耗性疾病、恶病质、肾病综合征、急性大出血、严重烧伤、腹水形成等;也见于妊娠晚期、遗传性无白蛋白血症。
血清总胆红素测定:用于判断黄疸程度,结合直接胆红素测定用于判断黄疸类型。
血清葡萄糖测定:增高:(1)生理性,餐后1~2h、摄入高糖食物、情绪紧张等。
(2)病理性,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高血糖激素分泌过多、颅内压增高、严重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