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爆破理论

合集下载

第六章 岩土中爆炸的基本理论

第六章  岩土中爆炸的基本理论

爆破工程
炸药爆炸首先形成应力脉冲,使岩石表面产生变 形和运动。由于爆轰压力瞬间高达数千乃至数万 兆帕,以致于可在岩石表面形成冲击波,并在岩 石中传播。 岩石中某局部被激发的应力脉冲是时间和距离的 函数。由于应力作用时间短,往往其前沿才传播 一小段距离而荷载已作用完毕,因此在岩石中产 生明显的应力不均现象。 岩石中各点的应力呈动态,即岩石的变形、位移 均与时间有关,岩石中的应力场随时间而变化。
中国矿大建筑工程学院
岩石的可爆性

爆破工程
岩石爆破性指数F分级方法 在标准的爆破试验条件和标准装药条件下,根据 爆破漏斗的体积、岩石破碎块度、岩石的波阻抗综合 评价岩石的可爆性,以多元回归经验公式对岩石进行 分级。 67 . 22 7 . 42 2 . 03
e K (c) d F ln 38 . 44 v 1 . 89 4 . 75 K K e p x
σθ2
微单元
σθ2
r 1 t 2 c
σr1
岩石不会被压碎
产生径向裂隙
中国矿大建筑工程学院
岩石爆破破碎机理
爆破工程
爆破体作用在爆炸空腔的 岩壁上,形成准静压应力场。 在高压气体的膨胀挤压、气楔 作用下,径向裂隙继续扩展和 延伸,并且在裂隙尖端处的气 体压力下引起应力集中,加速 裂隙的扩展,构成了靠近粉碎 区的内密外疏、开始宽末端细 的径向裂隙。
中国矿大建筑工程学院
岩石爆破破岩机理
一、岩石爆破破岩机理三种假说
爆破工程
1、爆生气体膨胀作用理论
2、反射拉伸应力波作用理论 3、爆生气体和应力波共同作用理论
中国矿大建筑工程学院
岩石爆破破碎机理
爆生气体膨胀作用理 论(静作用理论)

第6章岩土爆破理论

第6章岩土爆破理论
自由面对应力极大值的变化有很大影响 自由面附近岩石的破坏主要是拉伸破坏
6.3 岩石中的爆炸气体
爆炸气体与冲击波的比较: (1)从出现的时间讲,冲击波在前,爆炸
气体在后。 (2)从对岩石的作用时间长短讲,冲击波
作用时间短,爆炸气体作用时间长。 (3)爆炸气体携带巨大的能量,在破碎岩
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 K
1
0
D
2
可以看出,要想采用炮轰压力高的炸药,
就是选用密度和爆速高的炸药
(3)爆炸压力 爆炸压力(炮孔压力):是指爆轰气体产 物膨胀作用在孔壁上的压力。
爆炸压力的作用:在爆破破碎过程中,爆 炸压力对岩石起胀裂、推移和抛掷作用。
一般来说,爆炸压力越高,说明爆轰产物 携带的能量越大,因此对岩石的胀裂推移 和抛掷的作用也就越大。
爆炸应力波:炸药在岩石或其它固体介 质中爆炸所激起的应力扰动(或应变扰 动)的传播,称为爆炸应力波。
1、应力波的分类
(1)按传播途径分类
应力波
纵波P 体积波 横波S 表面波 瑞利波R
勒夫波L
(2)按波阵面形状分类 球面波
应力波 柱面波 平面波
(3)按传播介质变形性质分类 弹性波
应力波
黏弹性波 塑性波
6.5 爆破漏斗
爆破漏斗:当药包爆炸产生外部作用时, 除了将岩石破坏以外,还会将部分破碎了 的岩石抛掷,在地表形成一个漏斗状的坑 这个坑称为爆破漏斗。 1、爆破漏斗的几何参数
D h
θ W
R
r
图4-4 爆破漏斗的几何要素
W
W
O
(a)
W (b)
图4-8 几种爆破方法的最小抵抗线
W W
W
r 45° 45°

岩土爆破理论sjs

岩土爆破理论sjs
岩土爆破理论sjs
3 岩石爆破作用机理三大学说
• 药包爆炸时,产生高温、
压气体。气体迅速膨胀,以极 高压力(104MPa量级)作用 于药包周围岩壁上,形成径向 压应力场、同时衍生切向拉应 力场。 ❖ 当岩石抗拉强度低于切向拉
应力时,将产生径向裂隙。
θ
σr σσ
σr
θ
θ
σ
σ
θ
岩土爆破理论sjs
(a)
岩土爆破理论sjs
3 岩石爆破作用机理三大学说
爆轰波、爆轰气体,作用于 药包周围岩壁上,在岩石中 形成冲击波并很快衰减为应 力波。
冲击波在药包附近产生 “压 碎”现象,应力波在压碎区 域之外产生径向裂隙。
岩土爆破理论sjs
R0
R1 R2
3 岩石爆破作用机理三大学说
随后,爆轰气体继续压缩压碎的岩石,并“楔入”应力波作 用下产生的裂隙中,使之继续延伸和张开。
❖ 了解岩石爆破破碎作用机 理是优化爆破参数,获得 良好爆破效果的基础。
岩土爆破理论sjs
施工人员正在钻孔
3 岩石爆破破碎机理三大学说
❖ 经典岩石爆破破碎机理有如下三大学说:
村田勉等提出的爆炸气体膨胀压力作用学说; 日野熊雄等提出的爆炸冲击波(应力波)作用学说; 综合2派观点的爆炸应力波和气体膨胀共同作用学说。
冲击波作用区之外,是应力波,其衰减规律与冲击波相
同,但衰减指数较小。前苏联学者给出的衰减指数为
• 我国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通过现场试验得出的应力波
衰减指数为:
• 在应力波作用区,岩石中柱状应力波的径向应力与切向
应力之间有如下关系:
岩土爆破理论sjs
3 岩石爆破作用机理三大学说
• 在交通、水利水电、采矿 等工程领域,爆破是最广 泛、有效破岩手段。

岩土爆破课件ppt

岩土爆破课件ppt

根据爆破需要,精确计算炸药用量,避免 因炸药过多或过少引起的安全事故。
设立安全警戒区
培训专业爆破人员
在爆破作业区域设立明显的警戒标志,禁 止非工作人员进入,确保人员安全。
对参与爆破作业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 保他们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能够安全 、有效地完成爆破任务。
岩土爆破对环境的影响
空气污染
爆破过程中会产生大量 粉尘和有害气体,对周
静态破碎技术是指利用静态力使岩石产生裂纹,再通过爆破剂使 裂纹扩展,从而达到破碎岩石的目的。
应用场景
适用于岩石的破碎和拆除,特别是对周围环境有严格要求的情况 。
技术特点
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振动、无飞石,但施工周期长,需要使用 专门的静态破碎设备和药剂。
其他岩土爆破技术
定向爆破
利用炸药在特定方向上产生破碎力的技术,适用于大规模的岩石开 挖和拆除。
边空气造成污染。
噪音污染
爆破作业会产生巨大的 爆炸声,对周边居民和
动物造成噪音干扰。
振动影响
爆破产生的振动可能会 对周边建筑、道路、桥
梁等设施造成影响。
水体污染
爆破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可能对周边水体造成污
染。
岩土爆破的环保措施与标准
粉尘控制
采取喷雾、洒水等措施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同时对产生的粉尘进 行清理和回收。
破裂扩展
破裂扩展是岩土爆破的重要过程, 它涉及到岩石和土壤的破裂和位移 。
能量转化
岩土爆破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机 械能,导致岩石和土壤的破碎。
岩土爆破的化学原理
炸药反应
炸药在起爆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热能 和气体。
爆炸气体生成
炸药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这些气体在封闭环 境中形成高压。

《岩土爆破理论》课件

《岩土爆破理论》课件

可持续发展要求
合理利用资源、降低能耗 、提高效率、推动技术创 新等
和减震降噪技术, 实现绿色施工
05
岩土爆破理论展望
岩土爆破理论研究前沿
数值模拟与物理模拟相结合
通过建立更精确的数值模型,结合物理实验,深入研究岩土爆破 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和破坏机制。
智能爆破技术
岩土爆破的基本原理
01
炸药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使岩土介质破碎或松 动。
02
炸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爆炸气体在岩土中形成冲 击应力波和剪切波,使岩土介质产生破坏。
03
炸药爆炸产生的爆炸气体膨胀作用将破碎的岩土介 质抛出,形成爆破漏斗。
岩土爆破的历史与发展
01
19世纪中叶,炸药和爆破技术开始应用于采矿和隧道开挖领域 。
利用微震监测技术,实时监测爆破过 程中的振动和破坏情况,提高爆破效 果和安全性。
通过控制炸药爆炸的方向和能量分布 ,实现特定方向的岩土破碎和分离。
岩土爆破工程实践展望
1 2 3
复杂环境下的爆破工程
针对复杂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下的岩土爆破工 程,研究相应的技术和方法,提高工程安全性和 可靠性。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的爆破工程
确保使用的爆破设备和工具符合安全标准, 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应急预案
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包括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等。
岩土爆破效果评估
01
02
03
破碎效果评估
根据破碎后的岩土粒径分 布、破碎程度等指标,评 估爆破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要求。
经济效益评估
比较不同爆破方案的施工 成本、经济效益等指标, 选择最优方案。
根据岩土性质、爆破条件和爆破 要求,选择合适的炸药类型和规 格,以达到最佳的爆破效果。

岩土中爆炸理论

岩土中爆炸理论

C1 R
3
+
C2 R
2
+
C3 R
相应最大超压的一般计算公式
C1 C 2 C3 ∆p m = ρ 0 c P 3 + 2 + R R R
7.6.3 波形曲线与比冲量
岩石中爆炸波波形曲线特点是超压上升时间比较大,而 且随爆心距的增加而较快地增加
∆p(t ) = ∆pme
t+
弹性区中应力与体积应变关系
2 p = λ + G θ 3
4 σ x = p + Gθ 3
θ=
∆v = εx +εy +εz v0
σ y = σ z = p − 2 Gθ
3
体积应变 静水压力
p = 1 (σ x + σ y + σ z ) 3
屈服准则
岩土介质必然要进入塑性变形,米赛斯(Mises)屈服准则
−t / t +
im = ∫ ∆p(t )dt = ρ 0 c p ∫ u (t )dt
re 0 R b


7.7 岩土中的爆炸波传播
由于岩土介质本身的复杂性,从理论上求解爆炸波在岩土介 质中传播规律比空气和水更困难 大多数关于岩土中爆炸波参数和传播的正确知识都是从相似 模拟理论,由实验研究中得到 实验表明,在岩土中,爆炸波仍近似满足爆炸几何相似律
7.7.1 超压和超压作用时间
7.2.3 岩土的冲击绝热 岩土的冲击绝热—D-u曲线 曲线
冲击波速度与冲击波阵面上质点运动速度的关系
D = a + bu
原因:D,u都归结为对距离间隔和相应的时间间隔的测量, 是目前的测试技术比较容易实现的;而动态高压条件下的压 力、密度和内能等热力学参量,则相对较难直接测量

岩石爆破理论

岩石爆破理论

2.爆炸 爆炸是某一种物质系统在有限空间和极短 时间内,大量能量迅速释放或急聚转化的物理、化学 过程。在这种变化过程中通常伴随有强烈放热、发 光和声响等效应。通常可以将爆炸归纳为三大类, 即:物理爆炸、核爆炸和化学爆炸。
3.爆轰 炸药以最大而稳定的爆速进行传播的过程 叫做爆轰。它是炸药所特有的一种化学变化形式, 并且与外界的压力、温度等条件无关。各种不同炸 药爆轰的传播速度一般为每秒数千米乃至万米。比 如,梯恩梯的爆速为6800m/s,对于任何一种炸药 来说,在给定的条件下,爆轰速度均为常数。在爆 轰条件下,爆炸具有最大的破坏作用。
▪ ①裂隙岩体爆破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岩体结构面对岩 石爆破的影响和控制。
▪ ②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的引入。
▪ ③计算机模拟和再现爆破过程,用以研究裂纹的产 生、扩展;预测爆破块度的组成和爆堆形态;供计
▪ 算机模拟用的爆破模型不断涌现。
▪ ④一些新的思想,新的研究方法开始进入爆破理论 的研究。
▪ 4.岩石爆破理论研究的内容 ▪ 岩石爆破理论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 ⑴爆轰波理论的研究;
▪ 十一、临界埋深和最佳埋深
▪ 药包大小一定,在一定的埋深范围内,随着埋置深度的 增加,爆破漏斗的体积也有所增加,当深度达到一定值时, 再增加埋置深度,漏斗体积反而减小,到达某一个深度时, 不再出现爆破漏斗。把爆破漏斗体积最大的埋深成为最佳埋 深,把不再出现爆破漏斗的最小埋深称为临界埋深。美国科 罗拉多矿业学院的利文斯顿经长期研究,发现临界埋深和最 佳埋深均与炸药量的三分之一次方成正比。
爆炸和爆轰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只不过传播速 度不同而已。爆轰的传播速度是恒定的,爆炸的传 播速度是可变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也可认为爆 炸就是爆轰的一种形式,即不稳定的爆轰。

岩土中爆炸的基本理论

岩土中爆炸的基本理论

2)隧洞掘进爆破(柱状装药)孔壁压力计算
炮孔岩石壁受到的冲击压力
式中为db dc 分别为炮孔直径和装药直径, lb lc分别为炮孔长度 和装药长度
3)硐室爆破、光面爆破孔壁压力计算
如果装药与药室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如:硐室、光面爆破装 药),则爆轰产物的膨胀宜分为高压膨胀和低压膨胀两个阶段。 当气体产物压力大于临界压力时,为高压膨胀阶段,膨胀规律为 PV3=常数,当气体产物压力小于临界压力时,为低压膨胀阶段, 膨胀规律为PVx=常数(x=1.2~1.3)。临界压力pcri 为
式度中。Cp为岩石中的弹性波速度;r 为岩石的密度; D1为爆轰波速
2)不耦合装药时传入岩石中的爆炸载荷
不耦合装药情况下,爆轰波首先压缩装药与药室壁之间间隙内的 空气,引起空气冲击波,而后再由空气冲击波作用于药室壁,对 药室壁岩石加载。为求得这一载荷值,先做3点假定: (a)爆炸产物在间隙内的膨胀为绝热膨胀,其膨胀规律为PV3= 常数,遇药室壁激起冲击压力,并在岩石中引起爆炸应力波。 (b)忽略间隙内空气的存在。 (c)爆轰产物开始膨胀时的压力按平均爆压Pm计算,即有:
3)不耦合装药类型:除不耦合装药外,也采用轴向 留有空气柱的空气间隔装药,分别用装药不耦合系 数和装药系数来表述各自的装药充满程度。
不耦合系数定义为:
4)不耦合系数: 5)装药系数: 式中k 为装药不耦合系数;
为装药系数;
db和dc分别为药室直径和药包直径; lb和lc分别为药室长度和药包长度。
实践表明,并非在所有岩石中都能生成冲击波,这取决于炸药与 岩石的性质。对大多数岩石而言,即便生成冲击波,也很快衰减 成弹性应力波,作用范围也很小,故有时也近似认为爆轰波与炮 孔壁岩石的碰撞是弹性的,岩石中直接生成弹性应力波(简称应 力波),进而按弹性波理论或声学近似理论确定岩石界面上的初 始压力。根据声学近似理论可推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土爆破理论
1
岩石爆破理论的发展 岩石中的爆炸应力波
岩石中的爆炸气体
2 3 4
岩石的爆破破碎机理
5
爆破漏斗理论 装药量计算原理
影响爆破作用的因素
6 7
1
岩石爆破理论的发展 岩石中的爆炸应力波
岩石中的爆炸气体
2 3 4
岩石的爆破破碎机理
1.1 岩石爆破理论的发展阶段
爆破理论作为一个学科,划分其发展的不 同阶段,在时间上是很难划分清楚的,但就其 发展过程来说,又必然存在着不同的发展阶段。 即早期发展阶段、爆破理论的确立阶段、爆破 理论的最新发展阶段。
反射拉伸波引起自由面附近岩石的片落
反射拉应力波破坏过程示意图
a—入射压力波波前;b—反射拉应力波波前
反射拉伸波引起自由面附近岩石的片落
霍普金森效应的破碎机理
(a)应力波合成的过程;(b)岩石表面片落过程
反射拉伸波引起径向裂隙的延伸 从自由面反射回岩体 中的拉伸波,即使它的强 度不足以产生“片落”, 但是反射拉伸波同径向裂 隙梢处的应力场互相叠加, 可使径向裂隙大大地向前 延伸。
1 1 2
E G 2 2 C s =[ ] =[ ] 2ρ(1 + ν ) ρ
1
式中
E——介质的弹性模量,kPa; ν——介质的泊松比; G——介质的剪切模量,kPa。
2.3.3 应力波的反射 当波遇到界面时,一部分波改变方向,但 不透过界面,仍在入射介质中传播的现象称为 反射。当波从一个介质穿过界面进入另一介质, 入射线由于波速的改变,而改变传播方向的现 象称为透射。
4.1 炸药在岩石中爆破作用的范围
4.1.1 炸药的内部作用 假设岩石为均匀介质,当炸药置于无限均 质岩石中爆炸时,在岩石中将形成以炸药为中 心的由近及远的不同破坏区域,分别称为粉碎 区、裂隙区及弹性震动区。
粉碎区 粉碎区处于坚固岩石的 约束条件下,而大多数岩石 的动态抗压强度都很大,冲 击波的大部分能量已消耗于 岩石的塑性变形、粉碎和加 热等方面,致使其波阵面的 压力很快就下降到不足以粉 碎岩石。
反射拉伸波对径向 裂隙的影响
4.2 炸药在岩石中的爆破破坏过程
爆破过程的三阶段
(a)径向压缩阶段;(b)冲击波反射阶段; (c)爆炸气体膨胀阶段
4.3 岩石中爆破作用的5种破坏模式
岩石中爆破作用5种破坏模式: ①炮孔周围岩石的压碎作用; ②径向裂隙作用; ③卸载引起的岩石内部环状裂隙作用; ④反射拉伸引起的“片落”和引起径向裂隙 的延伸; ⑤爆炸气体扩展应变波所产生的裂隙。
2.3 爆炸应力波的传播
2.3.1 冲击波,应力波和地震波 爆炸应力波及其作用范围:
tr—应力增至峰值的上升时间; tf—由峰值应力降至零时的下降时间; r0—装药半径
2.3.2 爆炸应力波的传播 在无限介质的三维传播情况下,纵波和横 波的传播速度为:
C p =[ E (1 - ν ) ] ρ(1 + ν )(1 - 2 ν )
径向裂隙和环向裂隙 的形成原理
弹性振动区 裂隙区以外的岩体中,由于应力波引起的 应力状态和爆轰气体压力建立起的准静应力场 均不足以使岩石破坏,只能引起岩石质点作弹 性振动,直到弹性振动波的能量被岩石完全吸 收为止,这个区域叫弹性振动区。
4.1.2 炸药的外部作用 当集中药包埋置在靠近地表的岩石中时, 药包爆破后除产生内部的破坏作用以外,还会 在地表产生破坏作用,即外部作用。根据应力 波反射原理,当药包爆炸以后,压缩应力波到 达自由面时,便从自由面反射回来,变为拉伸 应力波,这种反射拉伸波可以引起岩石“片落” 和引起径向裂隙的扩展。
应力波在不同介质分界面上的反射和透射
(a)ρ 2CP 2 >ρ1CP1 , F > 0; (b)ρ 2CP 2 =ρ1CP1 , F = 0, T =1; (c)ρ 2CP 2 <ρ1CP1 , F < 0 +—压应力; - —拉应力
应力波反射类型图
2.4 岩石中的动应力场
在爆炸应力波作用的大部分范围内,它是 以压缩应力波的方式传播的,其引起的岩石应 力状态可以近似地采用弹性理论来研究和解析。 近代动应力的分析方法,就是按应力波的传播、 衰减、反射和透射等一系列规律,计算应力场 中各点在不同时刻的应力分布情况,以求得任 何时刻的应力场及任意小单元体的应力状态随 时间变化的规律。
5
爆破漏斗理论 装药量计算原理
影响爆破作用的因素
6 7
5.1 集中药包的爆破漏斗
5.1.1 爆破漏斗的几何参数
AB—自由面(临空面); W—最小抵抗线;
r—爆破漏斗半径;
R—爆破作用半径; D—爆破漏斗深度;
爆破漏斗示意图
h—爆破漏斗可见深度;
θ—爆破漏斗张开角
5.1.2 爆破漏斗的基本形式 爆破作用指数(n)是指爆破漏斗半径r和 最小抵抗线W的比值,即 n=r/W 根据爆破作用指数n值的不同,将爆破漏 斗分为标准抛掷爆破漏斗、加强抛掷爆破漏斗、 减弱抛掷爆破漏斗和松动爆破漏斗四种基本形 式。
减弱抛掷爆破漏斗
爆破作用指数1.0>n >0.75 漏斗张开角θ<90°
岩石的爆破破碎机理
在介质中传播的扰动称为波。由于任何有 界或无界介质的质点是相互联系着的,其中任 何一处的质点受到外界作用而产生变形和扰动 时,就要向其他部分传播,这种在应力状态下 介质质点的运动或扰动的传播称为应力波。炸 药在岩石和其他固体介质中爆炸所激起的应力 扰动(或应变扰动)的传播称为爆.1 按传播途径分类
应力波
体积波
表面波
纵波
横波
瑞丽波
勒夫波
纵波(a)和横波(b)传播过程中质点振动示意图
固体、液体、气体介质均能传播纵波。但 是,只有固体介质才能传播横波。
2.1.2 按波阵面形状分类
应力波
球面波
柱面波
平面波
球状药包激发的是球面波;柱状药包沿全 长同时起爆时激发的是柱面波;平面药包激发 的是平面波。
爆破内部作用示意图
1—装药空腔;2—粉碎区; 3—裂隙区;4—震动区
裂隙区 当冲击波通过粉碎区以后,继续向外层岩 石中传播。随着冲击波传播范围的扩大,岩石 单位面积的能流密度降低,冲击波衰减为压缩 应力波。其强度已低于岩石的动抗压强度,不 能直接压碎岩石。但是,它可使粉碎区外层的 岩石遭到强烈的径向压缩,使岩石的质点产生 径向位移,因而导致外围岩石中产生径向扩张 和切向拉伸应变。
标准抛掷爆破漏斗
爆破作用指数n=1.0 漏斗张开角θ=90°
漏斗半径r与最小抵抗线W相等。在确定 不同种类岩石的单位炸药消耗量时,或者确定 和比较不同炸药的爆炸性能时,往往用标准爆 破漏斗容积作为计算的依据。
加强抛掷爆破漏斗
爆破作用指数n >1.0 漏斗张开角θ>90°
漏斗半径r大于最小抵抗线W。当n>3时, 爆破漏斗的有效破坏范围并不随n值的增大而 明显增大。所以,爆破工程中加强抛掷爆破作 用指数为1<n<3。一般情况下,n=1.2~2.5。
2.1.3 按传播介质变形性质不同分类
应力波 弹性波 黏弹性波 塑性波 冲击波
炸药爆炸后,在岩石中传播的主要是弹性 波。塑性波和冲击波只能在爆源处才能观察到, 而且不是所有岩石都能产生这样的波。
2.2 冲击荷载的特征及爆炸冲击波参数
2.2.1 冲击荷载的特征
① 冲击荷载作用下所产生力的大小、作用的持 续时间和力的分布状态等,主要取决于加载 体和受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② 在冲击荷载作用下,承载物体受载的某一部 分的应力应变状态可以单独地存在,并于其 他部分发生的应力或应变无关。
裂隙区 假定在岩石层的单元体 上有两点A和B,它们的距 离最初为Xmm,受到径向 压缩后推移到C和D,它们 彼此的距离变为X+dXmm。 这样就产生了切向拉伸应 变dX/X。
径向压缩引起的 切向拉伸
裂隙区 当切向拉伸应变超过 了岩石的动抗拉强度时, 在外围的岩石层中就会产 生径向裂隙;当径向拉 伸应力小超过岩石的动抗 拉强度时,在岩石中便会 出现环向裂隙。
应力波在不同介质分界面上的反射和透射
σ r = σi ( ρ 2CP 2 - ρ1CP1 ) ρ 2CP 2 +ρ1CP1
2ρ 2CP 2 σt = σi ( ) ρ 2CP 2 +ρ1CP1
ρ 2CP 2 - ρ1CP1 设:F = , F称为反射系数。 ρ 2CP 2 +ρ1CP1 T= 2ρ 2CP 2 , T称为透射系数。然 +F = T 1 ρ 2CP 2 +ρ1CP1
当σ达到最大值时r1和r2的 作用方向
右图表示了入射波 倾斜入射时,反射纵波 (Pr)和反射横波(St) 分别产生的主应力。包 括拉应力、压应力和剪 在反射纵波和反射横波波 切应力。 阵面上的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
1—拉应力;2—压应力; 3—剪应力
1
岩石爆破理论的发展 岩石中的爆炸应力波
岩石中的爆炸气体
2.2 冲击荷载的特征及爆炸冲击波参数
2.2.1 冲击荷载的特征
③ 在冲击荷载的作用下,承载体的反应是动态 的。冲击荷载使物体发生运动,物体出现的 各种现象均呈运动状态。
2.2.2 爆炸冲击波参数 冲击波的三个基本方程式如下:
ρ 0 D = ρ( D - u ) p - p0 = ρ 0 Du 1 ΔE = E2 - E1 = ( p + p0 )(V0 - V ) 2
当爆炸应力波从爆 源向自由面倾斜入射时, 设自由面方向为横轴, 最小抵抗线方向为竖轴, O点为爆源,岩体中任 一点A的应力状态的分 析如左图所示。
波到达A点的应力分析
1—入射纵波;2—反射纵波; 3—反射横波
如果爆源附近有自 由面时,自由面对应力 极大值的变化产生很大 的影响,一般来说在自 由面附近所产生的压缩 主应力极大值比无自由 面时所产生的要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