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之设计美PPT课件
合集下载
设计美学之设计美

本课内容目录
• 设计美的特点 • 设计美的理想 • 设计美的境界
◎本章的教学目的:
了解设计美学的特点、设计美的理想、设 计美的境界,掌握其基本原理与规律,培 养设计师自身素质。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美的特点 难点:设计美的境界
第三章
设计美
第一节 设计美的特点 一、对“设计美” 的理解 设计美指经过艺术设计物化在设计品(产品)上的美。 二、设计美的特点 1、多元性: 多元性是指设计美这种形态之美一般都是由多种美的 种类构成,是各种美的整合体。 形成多元性的根本原因在于: 审美对象的丰富性和审美主体需求的复杂性
迪 拜 钻 戒 旅 馆
迪 拜 棕 榈 岛
现 代 建
筑
湖
州 太
湖
喜 来 登 大 酒 店
1)移情法,是指设计师将自己的感情注入产品形态,使 自己的主观感情与造型物的客观形体具有一致的意境。
2)夸张法,则是对造型物进行典型性格的夸张,创造出
形态的动态视觉效果,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振动。
在设计中赋予产品以美的境界,则是给产品注入了生 命力,增强了感染力,从而使人在加深对产品形态的 认识和理解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
夸张在造型设计中的体现
意境在产品形态上的体现
具有鸡蛋美感造型的椅子
6、设计美的境界为什么可以引起强烈的美感
1)设计品中具有生动的形象性
2)设计品中包含设计师的情感 3)设计品中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4)设计品中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思考题:
1、简述设计美的特点、理想、意境以及目标消费群。
中
烛 火
大
厦
传统园林建筑艺术境界之美
现代进景观设计境界之美
现代建筑艺术设计境界之美
• 设计美的特点 • 设计美的理想 • 设计美的境界
◎本章的教学目的:
了解设计美学的特点、设计美的理想、设 计美的境界,掌握其基本原理与规律,培 养设计师自身素质。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美的特点 难点:设计美的境界
第三章
设计美
第一节 设计美的特点 一、对“设计美” 的理解 设计美指经过艺术设计物化在设计品(产品)上的美。 二、设计美的特点 1、多元性: 多元性是指设计美这种形态之美一般都是由多种美的 种类构成,是各种美的整合体。 形成多元性的根本原因在于: 审美对象的丰富性和审美主体需求的复杂性
迪 拜 钻 戒 旅 馆
迪 拜 棕 榈 岛
现 代 建
筑
湖
州 太
湖
喜 来 登 大 酒 店
1)移情法,是指设计师将自己的感情注入产品形态,使 自己的主观感情与造型物的客观形体具有一致的意境。
2)夸张法,则是对造型物进行典型性格的夸张,创造出
形态的动态视觉效果,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振动。
在设计中赋予产品以美的境界,则是给产品注入了生 命力,增强了感染力,从而使人在加深对产品形态的 认识和理解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
夸张在造型设计中的体现
意境在产品形态上的体现
具有鸡蛋美感造型的椅子
6、设计美的境界为什么可以引起强烈的美感
1)设计品中具有生动的形象性
2)设计品中包含设计师的情感 3)设计品中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4)设计品中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思考题:
1、简述设计美的特点、理想、意境以及目标消费群。
中
烛 火
大
厦
传统园林建筑艺术境界之美
现代进景观设计境界之美
现代建筑艺术设计境界之美
设计概论——设计美学-图文

1.形式美的要素 (2)色彩
色彩的自然属性 色彩的象征意义
色相、明度、纯度
四、设计美的范畴
3.1 设计美概述
形式美的法则
① 和谐 ② 对比 ③ 对称 ④ 比例 ⑤ 重心
一、中国古代普遍的美学观
以“味” 为美
3.2 中国设计美学观
以“意” 为美
以“道” 为美
以“同构” 为美
以“文” 为美
3.2 中国设计美学观
它的本质是人的物质、精神要求均得到满足。
艺术美主要追求一种审美价值,而设计美往往是一种综合的美,而非单一的美。
3.1 设计美概述
三、设计美学的特征 (一)应用性
19世纪前 19世纪后
哲学主导
逐渐成熟,针对各部类的艺术与创造,发展出各领域的美学。
现代工业萌芽阶段
美学开始关注现实应用中的问题
因此,现实应用性是设计美学的首要特征。
3.1 设计美概述
三、设计美学的特征
(八)市场性 设计美学研究的依托
市场规律
市场竞争的法则造就了设计的审美趣味。
市场需求法则和市场规律是设计师创造的基 本原
是对每一个设计师最基本的要求。
3.1 设计美概述
设计美学的特征都有哪些?
3.1 设计美概述
四、设计美的范畴
二、科技至上的美学观
3.3 西方设计美学观
工业革命:水晶宫博览会
二、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
人与产品
3.1 设计美概述
人与环境
功能与形式
诸多关系
3.1 设计美概述
三、设计美学的特征
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审美因素。 它对传统的“美” 的意义进行了扩展和再认识。 “装饰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在不改变物体的情况下使物体得到改变”——贡布西里《秩序感》
色彩的自然属性 色彩的象征意义
色相、明度、纯度
四、设计美的范畴
3.1 设计美概述
形式美的法则
① 和谐 ② 对比 ③ 对称 ④ 比例 ⑤ 重心
一、中国古代普遍的美学观
以“味” 为美
3.2 中国设计美学观
以“意” 为美
以“道” 为美
以“同构” 为美
以“文” 为美
3.2 中国设计美学观
它的本质是人的物质、精神要求均得到满足。
艺术美主要追求一种审美价值,而设计美往往是一种综合的美,而非单一的美。
3.1 设计美概述
三、设计美学的特征 (一)应用性
19世纪前 19世纪后
哲学主导
逐渐成熟,针对各部类的艺术与创造,发展出各领域的美学。
现代工业萌芽阶段
美学开始关注现实应用中的问题
因此,现实应用性是设计美学的首要特征。
3.1 设计美概述
三、设计美学的特征
(八)市场性 设计美学研究的依托
市场规律
市场竞争的法则造就了设计的审美趣味。
市场需求法则和市场规律是设计师创造的基 本原
是对每一个设计师最基本的要求。
3.1 设计美概述
设计美学的特征都有哪些?
3.1 设计美概述
四、设计美的范畴
二、科技至上的美学观
3.3 西方设计美学观
工业革命:水晶宫博览会
二、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
人与产品
3.1 设计美概述
人与环境
功能与形式
诸多关系
3.1 设计美概述
三、设计美学的特征
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审美因素。 它对传统的“美” 的意义进行了扩展和再认识。 “装饰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在不改变物体的情况下使物体得到改变”——贡布西里《秩序感》
美学设计课件ppt

平面设计
总结词
平面设计是通过文字、图形、色彩等元素,将信息以视觉化的方式传达给受众的 过程。
详细描述
平面设计涉及到标志设计、海报设计、包装设计、品牌形象设计等多个方面。平 面设计需要运用美学原理和创意构思,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并传达出有效的信息 。
环境设计
总结词
环境设计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改造和设计,以提高人们的生 活质量和环境质量。
装饰艺术
总结词
装饰艺术强调装饰性和细致的工艺,注重形式的美感和 视觉效果。
详细描述
装饰艺术,也称为艺术装饰,是一种注重装饰性和视觉 美感的艺术风格。它强调细致的工艺和华丽的装饰,常 常采用复杂的曲线和几何形状来创造视觉效果。装饰艺 术在20世纪初期到30年代之间非常流行,广泛应用于建 筑、室内、家具、工业产品等领域。虽然现代主义的出 现使得装饰艺术的影响力有所减弱,但它仍然是一种重 要的设计风格。
的店面设计,使星巴克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 出。星巴克的美学设计还融入了文化内涵, 将咖啡文化与各地文化相结合,营造出独特
的氛围,吸引着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
案例四:宝马汽车的美学设计
总结词
动感、技术感、豪华感
详细描述
宝马汽车的流线型设计和动感十足的外观充分展现了 其美学设计的核心要素。通过运用先进的技术和创新 的设计理念,宝马汽车在美学和工程之间找到了完美 的平衡。同时,宝马汽车的内饰设计也充满了豪华感 和质感,为用户提供了舒适和尊贵的驾乘体验。
详细描述
环境设计涉及到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多个领域 。环境设计需要考虑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因素 ,以创造出舒适、美观、实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服装设计
总结词
服装设计是对服装的款式、色彩、材质等方面的设计和创新,以满足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穿着的需求 。
设计美学PPT课件

.
3
课程框架:
第一章 导论(含义、研究范围、作用) 第二章 设计美学的形成和发展(随着设计发展史领略各个
时代、东西方地域里不同的设计美学以及背后的文化) 第三章 设计美的本质和特征 第四章 设计美的构成要素 第五章 设计美感(设计审美体验论) 第六章 设计审美鉴赏(根据设计类型分别鉴赏) 第七章 设计的思维形式与审美评价
.
4
参考书目: 《设计美学》李超德 《设计美学》李龙生 相关阅读: 《设计史》相关书籍 《谈美》朱光潜 《美学散步》宗白华
.
5
要求:
1、注意广泛浏览和学习其他设计学科的好设计,培养设 计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2、阅读和学习设计史,了解设计发展脉络,掌握各时代 设计特色及其背后的文化因素。
3、从东西方设计中吸取经验
4、阅读和学习美学原理,培养审美能力。
.
6
考核方式:论文+课堂论题
课堂论题题目:
1、设计与制作分工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2、要“中国设计”还是“中国制造” 3、在工业设计中,技术创新与设计创新谁更重要 4、电脑的使用是提高了设计师的创造力,还是阻碍了设
计师的创造力 5、产品设计中,舒适性和美观性谁更重要
设计美学
.
1
问题
设计? 美学? 设计美学? 设计美学研究什么? 研究的意义何在? ……
.
2
课程介绍
课程定义:设计美学主要是把美学原理广泛地运用于设 计艺术(包括艺术设计、工业设计)之中而产生的一 门应用美学。
课程定位:为艺术设计学生提供设计美学理论的系统学 习。
课程意义:学习设计美学,能提高设计师的设计水平, 拓展设计师的设计思维,有助于培养设计师的设计创 新能力。实践证明,缺乏理论修养,设计水平很难上 升到一定高度;“跟着感觉走”的设计,是成不了大 气候的;没有理论修养的设计师,是不会成为设计大 师的。
中国传统器物设计美学 PPT课件

提盒也称为攒盒,是一种轻便饮食器具,造型为带提梁的分层的长方形箱 盒,内置多个夹层饭盒,将各种食物集中“攒”为一盒。 提炉的设计极为精巧,在形式上充分考虑了室外使用的功能,具有防风、 防水、便于携带、功能多样等特点。
中国酿酒历史久远,几乎与种植生 产同步,殷朝已经出现了“酒池肉 林”故事。 酒在贵族文人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 缺,历史中的文人士大夫都是贪杯 豪饮之徒,酒似乎可以浇心中块垒、 启神妙文思, 注碗设计成一个荷花状的深碗,里 面可以盛热水,然后把装酒的注子 置入注碗中,用于温酒。 整套造型风格协调一致,体现出整 体设计的匠心。
商代的玉凤。
玉的质地细润柔和,色泽单纯透明, 这种石头看上去往往貌不惊人,它所 呈现出来的美是非常含蓄的。
一切艺术的美、一切人格的美都趋向 于玉的美:温润剔透,内部有光采, 但又是含蓄的光采,这种光采是极绚 烂又极平淡的。
商代镂空玉璧。
正因为玉所具有的文化和审美意义,一个在德行上有追求的古代中国人往 往随身佩玉,玉器也因此在中国古代的器物设计史上延绵数千年,形式上 丰富多彩,工艺上巧夺天工
中国古代在瓷的制作工艺、造型艺术和装 饰上都成就极高,由于对玉的推崇,中国 评价瓷的最高美学标准就是“类玉”,也 就是说其质感像玉一样温润清雅。
中国历代在瓷的制作上都有不同成就,但 宋瓷被一致认为代表了中国瓷器艺术在美 学上的最高境界。
宋瓷这种温润、含蓄、自然的美极为符合 文人推崇的清净、淡泊、雅致之审美境界。
几乎在同一时期,有关器物的美学评价,已经伴随着中国哲学思想出 现了。在中国哲学思想形成的先秦时期,中国哲学和文化思想奠基者 的观点,已经明确地表达了对日用器物的审美观念。
以儒道释思想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对器物的制作和设计强调了功能美 的观点,即器物以实用为美。反对损害器物功用的多余装饰,以素朴 作为美的最高境界,但同样反映了他们在生活中对自然朴素之美的追 求。
设计美学

•
•
• 广义:工业设计是以大工业机器生产为背 景的技术设计和艺术设计两者的自觉结合 ,它可以包括工业设计这种特殊的创造性 活动,设计出来的工业产品和为实施这种 设计而创造出来的新型设施、环境,以及 整体上对这一设计活动的组织。 • 狭义:工业设计主要指工业产品或工业制 品从材料、结构、功能、造型、色彩到包 装、展示、市场销售等多方面的综合而系 统的设计,它是广义工业设计的核心部分 。
• 信息社会强化了个 人孤独和私人化重 任。 • 在信息社会里,人 们从事教学、科研、 电子商务等活动, 通过网络传播、获 取和利用信息,网 页成为信息和思想 传播交流的主要形 式。
• 基于服务的设计 销售带给人们的 不仅仅是商品, 还有生活理念等 附加价值,这种 附加价值还能够 刺激消费的持续 再生,促进企业 品牌的成熟和传 播。
• 设计美学中的 人性化趋势是 时代和社会进 步的体现。充 分、变通的考 虑设计需求, 以便使设计作 品更适合消费 者的心理和个 性需求应是设 计不懈的追求。
设计美学的生态化趋势
• 生态化设计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的美学倾向,对于 人们生活和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有 句老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面对日益严 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生态化设计趋势为设 计之路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课题。 • 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建立在消耗地球的自然资源 基础上。虽然人类使用需求得到满足,但是付出 的代价却是对自然资源的损耗。 • 面对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应该充分建立生态意 识,以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为出发点实施设 计。
设计美学
审美范畴论
• 形式美:事物形式因素的自身结构所蕴含的审美价值 • 技术美:人的劳动物化在产品中对自然规律的揭示所形成 的审美价值 • 功能美:实用产品所具有的和目的性特征的形式表现
设计美学课件

2021/11/14
30
29
一、形式美的要素
色彩和形状是在设计艺术中构成形式美的 两个主要因素
2021/11/14
31
30
(一)形状
形状包括点、线、面、体
2021/11/14
32
31
2021/11/14
33
32
2021/11/14
34
33
(二)色彩
色彩不仅可以表达情感,还具有一定的象 征意义
2021/11/14
44
谢谢!
2021/11/14
45
2021/11/14
42
41
(四)比例与尺度
比例是整体与局 部、局部与局部之 间在量度上的比例 关系。尺度的含义 有两层:一层是物 品自身的尺度;一 层是指物品与人之 间的比例关系
2021/11/14
43
42
(五)节奏和韵律
节奏与韵律是借用了音乐的 语言,“节奏是表达声音和 运动的词汇。它反映生命的 律动,是生命运动的体现。” 节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 见。像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就 是自然界中最突出的节奏现 象。节奏和韵律在视觉上是 秩序感的一种体现,并不是 杂乱无章的。
2021/11/14
11
11
(二)象征功能
通过观察、使用物品时所得到的有关精神的、心 理的、社会的等各方面的感受和体验。
设计艺术就是通过形状、材质、色彩、表面工艺 处理和装饰灯要素来表达象征功能。
2021/11/14
12
12
形状的象征性
2021/11/14
13
13
材料的象征性
2021/11/14
2021/11/14
3
设计美学(3)PPT课件

孔子的美学思想,以“仁学”为基础,“认为审美和艺术在人们为达 到‘仁’的精神境界而进行的主观修养中能起到一种特殊的作用” (叶朗), 叶就是说,在孔子的观念中,艺术也必须符合“仁”的要 求,必须是“美”和“善”的统一。
这里孔子把美理解为人生通过修养所能达到某种境界。
14
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其中,“一”是“道”所产生的元气,“二”是元气所产生之阴 阳,“三”是阴阳所产生的天、地、人三才,人与天、地共同生养万 物。
由此可见,“道”既是一切有形世界与无形世界的本源,也是自 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总法则,它把天、地、人、万物连贯成一个整体。
10
3."有""无""虚""实"
(1)老子认为美在于“无”,在于“无”的“空”和“虚”,“空”和 “虚”蕴涵着“有”与“实”。“有无相生”的虚无成为中国美学范 畴体系的根本之一。
7
8
二、老子的美学思想
(一)老子简介(约前570-不祥)
老子又名老聃,是中国道家学派的主要创造者。老子 的美学思想直接反映在《老子》一书中,《老子》又名 《道德经》,是老子的语录,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具有完整 理论体系的哲学著作,其美学智慧也寄寓在哲学之中。
(二)老子的美学思想
1. 从美学角度看,《老子》提出的一系列概念如 “道”“气”“象”“味”“妙”“虚静”“玄鉴”“自 然”等等,有的本身就是美学范畴,有的在后来的历史发 展中从哲学范畴转化为美学范畴,它们在中国古典美学的 逻辑体系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老子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延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 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第十一章) (客观物质总有其利用价值,就是看起来毫无用处的事物,也可 以化无用为34;"无""虚""实"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影响很 大,"虚实结合"成了中国古典美学的一条重要原则,概括了中国古典艺 术的重要的美学特点. “虚实结合”原则认为,艺术形象必须虚实结合,才能真实地反映有 生命的世界。中国古代诗,画的意象结构中,虚空、空白有很重要的地 位。没有虚实, 中国诗歌,绘画的意境就不能产生。
这里孔子把美理解为人生通过修养所能达到某种境界。
14
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其中,“一”是“道”所产生的元气,“二”是元气所产生之阴 阳,“三”是阴阳所产生的天、地、人三才,人与天、地共同生养万 物。
由此可见,“道”既是一切有形世界与无形世界的本源,也是自 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总法则,它把天、地、人、万物连贯成一个整体。
10
3."有""无""虚""实"
(1)老子认为美在于“无”,在于“无”的“空”和“虚”,“空”和 “虚”蕴涵着“有”与“实”。“有无相生”的虚无成为中国美学范 畴体系的根本之一。
7
8
二、老子的美学思想
(一)老子简介(约前570-不祥)
老子又名老聃,是中国道家学派的主要创造者。老子 的美学思想直接反映在《老子》一书中,《老子》又名 《道德经》,是老子的语录,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具有完整 理论体系的哲学著作,其美学智慧也寄寓在哲学之中。
(二)老子的美学思想
1. 从美学角度看,《老子》提出的一系列概念如 “道”“气”“象”“味”“妙”“虚静”“玄鉴”“自 然”等等,有的本身就是美学范畴,有的在后来的历史发 展中从哲学范畴转化为美学范畴,它们在中国古典美学的 逻辑体系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老子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延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 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第十一章) (客观物质总有其利用价值,就是看起来毫无用处的事物,也可 以化无用为34;"无""虚""实"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影响很 大,"虚实结合"成了中国古典美学的一条重要原则,概括了中国古典艺 术的重要的美学特点. “虚实结合”原则认为,艺术形象必须虚实结合,才能真实地反映有 生命的世界。中国古代诗,画的意象结构中,虚空、空白有很重要的地 位。没有虚实, 中国诗歌,绘画的意境就不能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启示:
• 作为设计师,在产品设计前应对市场、消费对象进行 深入调查研究,准确定位,做到有的放矢。
10
2、社会性 1)社会性是指设计美具有大众、广泛的受益群,设计
美感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 设计要有目标消费群,目标消费群是指具有特定心理、生 理、特征、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消费需求有共同性的一 类人。 目标消费群对美感的需求也有趋同性,设计师以美感的普 遍性作为理论基础,去创造富有社会性的设计美感。
《设计美学》课程
1
整体概况
+ 概况1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概况2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概况3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2
本课内容目录
• 设计美的特点 • 设计美的理想 • 设计美的境界
3
◎本章的教学目的:
了解设计美学的特点、设计美的理想、设 计美的境界,掌握其基本原理与规律,培 养设计师自身素质。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美的特点 难点:设计美的境界
4
第三章 设计美
第一节 设计美的特点 一、对“设计美” 的理解
设计美指经过艺术设计物化在设计品(产品)上的美。
二、设计美的特点 1、多元性:
多元性是指设计美这种形态之美一般都是由多种美的 种类构成,是各种美的整合体。
形成多元性的根本原因在于: 审美对象的丰富性和审美主体需求的复杂性
11
• 2)设计美的社会性还表现在设计美感具有规律性 和一定的可预测性。
• 规律性是指目标消费群在一定时期表现为审美的 趋同一致,有一定规律性。
• 可预测性是指这种审美规律是可以通过市场调查、 研究,找到其规律,进行先期设计与生产。
12
3、功利性
设计美的功利性是指设计对象对他人所具有的实用价值。 没有任何实用价值的产品,是无意义的。 艺术美与设计美从本质上看,他们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有 没有物质实用性,即功利性。 艺术设计中的功利性比艺术中的功利性表现得更多,更集 中,更典型,设计美要超越它的功利性而达到审美的境界。
25
二、中国古典诗歌中意境之美
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26
王维《相思 》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相思之情,人所共有,却难于表达。此诗的妙处, 全在于托红豆,寄相思,象征比拟,言近旨远,风 神摇曳,情思缠绵。故能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具 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1)宜人原则:满足人的需求,使人成为人。 2)生态原则: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0世纪60年代,维克多.巴巴尼克在其《为真实世界的设 计》一书中提出设计的目的之一是:“设计应该为保护我 们居住的地球的有限资源服务”。
20
服装面料、款式、色彩、环保、舒适给儿童带来宜人的效果
21
过度的月饼包装
22
“生态原则”在艺术设计中首先体现为对材料资源 的保护。它要求人们控制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充 分利用可回收材料,积极开发利用无污染的合成 材料,从而通过材料生态化促进设计生态化。
23
循环利用资源进行环境设计
24
第三节、设计美的境界
一、对“境界”的理解 “境界”一词来源于中国美学,它是中国传统文 艺审美的一个标准。 “境界”是心物交融的产物,是主体情意与客观 物象相熔铸的结果。又是心与物、情与境的统一。
5
1)审美对象的丰富性
体现在艺术设计形态中的设计美范围非常之大,扩展到 人、自然、社会的各个方面。我们今天的生活一步也离 不开设计,大到一座城市,小到一把钥匙,都是设计下 的产物。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与设计密切相联。即 使是单一的设计对象,也具有美感的丰富性。 如黑幕 下荧光广告中的设计美不但包含内容性、思想性之美, 还包含有科技之美,喻含着社会的祥和与安宁之美等。
15
第二节 设计美的理想
一、设计美的理想
“美在和谐”。和谐是人类一直追求的审美境界。 设计美的理想是和谐,是设计师通过设计品使人、 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很好体现在产品中,使消 费者在设计品的消费中获得最大的精神愉悦。
16
17
18
雅 莹 服 装 品 牌
19
二、设计美的“和谐” 必须遵守的两个原则:
1)生理需要---空气 水 食物 住所 2)安全需要---安全 保障 有序和可知 3)社会需要---爱 关怀 归属 4)尊重需要---自我尊重 他人尊重 5)自我实现---成就 个性 乐观
丰富 幽默 休闲
9
• 马斯洛的人类需求理论揭示:
• 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只有在满足低级层面的基础上, 才能向上一级需要发展,呈现从低级向高级逐渐的发 展过程。
30
迪 拜 风 中 烛 火 大 厦
31
传统园林建筑艺术境界之美
32
现代进景观设计境界之美
33
现代建筑艺术设计境界之美
34
平面设计境界之美
35
封面设计境界之美
36
服装设计境界之美
37
服装设计境界之美
13
14
4、文化性 设计美文化性包括两个方面:
一指设计美是艺术设计下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文化积淀到一定程度 后的产物。 二指设计美是对人类文化的新贡献,同时又是促成人类文化不断生成、 发展的动因。
设计美的多元性决定艺术设计对文化的吸纳是全面的而非单一的。 文化对设计的影响:民族宗教,风俗习惯在设计中出现时要注意。
6
7
2)审美主体需求的复杂性
人作为审美主体,不但具有物质上的需求,而且 还有精神上的需求。人的社会地位不同、年龄不 同、性别不同、教养不同宗教信用不同、时代 不同、环境不同等等,对设计的产品、设计的内 容、设计的风格、设计的尺度等都有不同的需求 和指定。
8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 提出人类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 “基本需求层次理论。
27
《溪水花畔》 28
三、设计美的境界
艺术设计是一种物质行为,具有功利性,它的境界是 靠对功利性的超越来实现的。具体讲靠设计形态之美 所引发观赏者的情感所形成的。 美对于人类的吸引不只在于它的感性形式,更多的是 要将人引向那悠远、深邃的快乐彼岸,这一过程也正 是人们追寻的一种精神境界。
29
迪 拜 风 帆 大 酒 店
• 作为设计师,在产品设计前应对市场、消费对象进行 深入调查研究,准确定位,做到有的放矢。
10
2、社会性 1)社会性是指设计美具有大众、广泛的受益群,设计
美感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 设计要有目标消费群,目标消费群是指具有特定心理、生 理、特征、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消费需求有共同性的一 类人。 目标消费群对美感的需求也有趋同性,设计师以美感的普 遍性作为理论基础,去创造富有社会性的设计美感。
《设计美学》课程
1
整体概况
+ 概况1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概况2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概况3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2
本课内容目录
• 设计美的特点 • 设计美的理想 • 设计美的境界
3
◎本章的教学目的:
了解设计美学的特点、设计美的理想、设 计美的境界,掌握其基本原理与规律,培 养设计师自身素质。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美的特点 难点:设计美的境界
4
第三章 设计美
第一节 设计美的特点 一、对“设计美” 的理解
设计美指经过艺术设计物化在设计品(产品)上的美。
二、设计美的特点 1、多元性:
多元性是指设计美这种形态之美一般都是由多种美的 种类构成,是各种美的整合体。
形成多元性的根本原因在于: 审美对象的丰富性和审美主体需求的复杂性
11
• 2)设计美的社会性还表现在设计美感具有规律性 和一定的可预测性。
• 规律性是指目标消费群在一定时期表现为审美的 趋同一致,有一定规律性。
• 可预测性是指这种审美规律是可以通过市场调查、 研究,找到其规律,进行先期设计与生产。
12
3、功利性
设计美的功利性是指设计对象对他人所具有的实用价值。 没有任何实用价值的产品,是无意义的。 艺术美与设计美从本质上看,他们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有 没有物质实用性,即功利性。 艺术设计中的功利性比艺术中的功利性表现得更多,更集 中,更典型,设计美要超越它的功利性而达到审美的境界。
25
二、中国古典诗歌中意境之美
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26
王维《相思 》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相思之情,人所共有,却难于表达。此诗的妙处, 全在于托红豆,寄相思,象征比拟,言近旨远,风 神摇曳,情思缠绵。故能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具 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1)宜人原则:满足人的需求,使人成为人。 2)生态原则: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0世纪60年代,维克多.巴巴尼克在其《为真实世界的设 计》一书中提出设计的目的之一是:“设计应该为保护我 们居住的地球的有限资源服务”。
20
服装面料、款式、色彩、环保、舒适给儿童带来宜人的效果
21
过度的月饼包装
22
“生态原则”在艺术设计中首先体现为对材料资源 的保护。它要求人们控制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充 分利用可回收材料,积极开发利用无污染的合成 材料,从而通过材料生态化促进设计生态化。
23
循环利用资源进行环境设计
24
第三节、设计美的境界
一、对“境界”的理解 “境界”一词来源于中国美学,它是中国传统文 艺审美的一个标准。 “境界”是心物交融的产物,是主体情意与客观 物象相熔铸的结果。又是心与物、情与境的统一。
5
1)审美对象的丰富性
体现在艺术设计形态中的设计美范围非常之大,扩展到 人、自然、社会的各个方面。我们今天的生活一步也离 不开设计,大到一座城市,小到一把钥匙,都是设计下 的产物。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与设计密切相联。即 使是单一的设计对象,也具有美感的丰富性。 如黑幕 下荧光广告中的设计美不但包含内容性、思想性之美, 还包含有科技之美,喻含着社会的祥和与安宁之美等。
15
第二节 设计美的理想
一、设计美的理想
“美在和谐”。和谐是人类一直追求的审美境界。 设计美的理想是和谐,是设计师通过设计品使人、 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很好体现在产品中,使消 费者在设计品的消费中获得最大的精神愉悦。
16
17
18
雅 莹 服 装 品 牌
19
二、设计美的“和谐” 必须遵守的两个原则:
1)生理需要---空气 水 食物 住所 2)安全需要---安全 保障 有序和可知 3)社会需要---爱 关怀 归属 4)尊重需要---自我尊重 他人尊重 5)自我实现---成就 个性 乐观
丰富 幽默 休闲
9
• 马斯洛的人类需求理论揭示:
• 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只有在满足低级层面的基础上, 才能向上一级需要发展,呈现从低级向高级逐渐的发 展过程。
30
迪 拜 风 中 烛 火 大 厦
31
传统园林建筑艺术境界之美
32
现代进景观设计境界之美
33
现代建筑艺术设计境界之美
34
平面设计境界之美
35
封面设计境界之美
36
服装设计境界之美
37
服装设计境界之美
13
14
4、文化性 设计美文化性包括两个方面:
一指设计美是艺术设计下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文化积淀到一定程度 后的产物。 二指设计美是对人类文化的新贡献,同时又是促成人类文化不断生成、 发展的动因。
设计美的多元性决定艺术设计对文化的吸纳是全面的而非单一的。 文化对设计的影响:民族宗教,风俗习惯在设计中出现时要注意。
6
7
2)审美主体需求的复杂性
人作为审美主体,不但具有物质上的需求,而且 还有精神上的需求。人的社会地位不同、年龄不 同、性别不同、教养不同宗教信用不同、时代 不同、环境不同等等,对设计的产品、设计的内 容、设计的风格、设计的尺度等都有不同的需求 和指定。
8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 提出人类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 “基本需求层次理论。
27
《溪水花畔》 28
三、设计美的境界
艺术设计是一种物质行为,具有功利性,它的境界是 靠对功利性的超越来实现的。具体讲靠设计形态之美 所引发观赏者的情感所形成的。 美对于人类的吸引不只在于它的感性形式,更多的是 要将人引向那悠远、深邃的快乐彼岸,这一过程也正 是人们追寻的一种精神境界。
29
迪 拜 风 帆 大 酒 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