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_【课堂实录】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经纬网定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一章第1节第2课时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课时2 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1.运用地球仪,知道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2.比较和归纳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特点。
1.经线和纬线特点、纬度和经度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利用经纬网读出经纬度,会判断半球、低中高纬度。
利用经纬网读出经纬度,判读东西半球。
地球真的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能够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活动一:认识纬线活动程序:忆旧知—学生自主学习—展示自学成果—反馈纠正—总结提升1.忆旧知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初一学过的关于如何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自主学习、交流探讨学生活动1:运用地球仪结合图1.6观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纬线和纬度北纬(N)南纬(S)向北度数增大向南度数?赤道①什么是纬线?纬线是什么形状的?②各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③找出最长的一条纬线,这条纬线把地球分为哪两半球?3.展示交流:通过提问的形式展示学生自学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生生、师生交流。
4.总结提升: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之后,及时总结,并与学生一起总结纬线的特点活动策略:本部分为基础知识,学生可以结合旧知通过自主学习来学会。
纬线的学习一定结合地图,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纠正,后总结提升。
活动二:纬度的划分学生活动2:读图1.6(纬线图),观察思考以下问题:活动目的:引导学生能够学会观察,学会读图活动程序:学生自主学习—展示自学成果—反馈纠正—总结提升1、自主学习、交流探讨:①纬度数值的起点?纬度数值的大小排列有什么规律?②纬度最大值的纬线有什么特征?该最大值出现在哪个地区?(在图中标出南北两极点和纬度值)③纬度沿赤道呈两边对称,那么怎样区分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呢?④请同学们描画出0°、 30°、 60°三条纬线,低中高纬度的范围⑤如果我们要选择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图1.8)2.展示交流:通过提问的形式展示学生自学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生生、师生交流。
初中地理_经纬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经纬网》复习课教学设计一.复习内容的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抽象复杂,虽容易识记经线和纬线的概念及特性,但经线纬线变化较多,学生易混淆经纬线的相对位置及方向的变化,尤其学生平时缺少强化训练,没有形成系统、科学阅图技巧,特别是与生活实际离的较远,不能有效合理地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通过复习,弥补学生在阅图等方面的缺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思想本课是以习题为引导主线,通过典型试题讲解及有效的变式和拓展,让学生有层次的掌握经纬网等有关知识,使差一些的同学学会判读经纬网地图,熟练掌握东西半球的划分、东西经的判断,正确书写经纬度位置;素质高的的学生能准领会经纬线的特性,灵活运用技能技巧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拓展知识间的横向联系,提高识图析图能力,从而体现新课程的综合探究、开放创新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牢固掌握经纬线概念,进一步明确经纬度的范围,正确书写经纬度位置。
⑵进一步明确经纬网地图上的相对位置关系、方向,熟知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
2.过程与方法:⑴在典型习题演练与讨论中,深入认识经纬线的性质,进一步明确高低中纬、东西半球的划分,深入领会相对位置及方向的判读方法。
⑵在读图过程中,通过习题变幻,类似题比较,同类题归纳,强化识图、读图、析图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在习题演练中,增强自信心,提升荣誉感。
⑵在问题交流探讨中,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1.经纬网的判读方法,正确书写经纬度位置。
2.东西半球的划分,相对位置关系的判读。
3.养成识图习惯,学会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升识图、析图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地理课的学习中,同学们在判读经纬网时最吃力,总有些困惑。
其实,大家不必担心,只不过没有掌握科学的判读方法。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弥补这一缺憾。
用一段视频激情导入。
(多媒体播放马航失联,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地理定位的重要性。
)【二】合作释疑(一)合作探究一:1、南北纬度、南北半球是如何划分的?【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合作的问题。
初中地理_【课堂实录】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经纬网定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经纬网定位》教学设计(新授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知道什么是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并能够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熟知经纬网的构成,能够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切苹果,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通过读图、析图掌握经度和纬度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正确读出某点的位置。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学习经度和纬度、经纬网定位,知道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增强学生兴趣。
教学重点:比较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南北东西半球、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准备:自带一个苹果教学用具:苹果,水果刀,多媒体设备,课件,地球仪设计意图:本节课主要通过横切和竖切苹果、学生观察地球仪以及小组合作探讨等形式,让学生认识经纬线的形状、长度是否相等、经纬线之间的关系等性质,通过学生对生活中怎样找座位等生活实例,联系实际,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方法学会在生活中怎样运用经纬网来定位。
通过各项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进行一定的德育渗透。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导语:2014年马航MH370失联,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很多国家在搜寻,请同学们关注一段搜寻马航的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教师在搜寻中主持人曾提到经纬度来定位置,什么是经纬度,如何来判断地理位置,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经纬线,及如何来确定某一事件的地理位置二、知识回顾: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地球的形状是什么?学生:球体教师提问地球的平均半径,表面积及最大周长是多少?学生平均半径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
教师补充最大的周长即赤道,展示地球仪,赤道上任一点到南北极的距离相等设计思路: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温故而知新。
三、讲授新课:承接过渡;地球仪上有一轴两极一圆圈组成,一轴指地轴,两极指南北两极,一圆圈指赤道,地球仪上还有很多横线和竖线,她们分别是纬线和经线,这节课我们通过大家分组动手切苹果来认识什么是纬线和经线及其特点。
经线、纬线和经纬网教案设计

《地球仪》教学设计江苏省南通市虹桥二中朱爱云【课程标准要求】课题: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地球仪课标内容:1.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2.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课标要求解读】纬线: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纬度的划分:由赤道向南北各分为90°,从赤道向两极递增,极点为90°。
经度的划分:由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为180°,从0°经线向东、向西各增加180°。
经纬网定位: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就是某条经线与某条纬线的交点。
【教学目标设计】1.运用地球仪,在观看数字星球仪演示中,说出经线与纬线的形状、长度、数量、指示方向等特点、经度与纬度的度数范围、度数分布规律、半球的划分等特点。
2.根据经度和纬度数值(坐标值),在经纬网地图上和地球仪上找到对应的点,并能区别不同地点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活动设计】一、新课导入活动播放:观看2013年台风活动的预报视频。
台风中心位置是如何表述的?播报中的经纬度的含义?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用到地球仪,现在大家一起来看看地球仪,了解经纬度,找到具体的地点。
二、主题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一)活动主题:读书观仪(地球仪和数字星球仪),感知经纬,懂划分(感知经纬线)教师活动:1.提出问题:比较说出经线与纬线划分各有哪些不同?2.演示地球仪和数字星球仪。
3.指导学生可以通过列表比较,文字表达、画图等多种形式探究经纬线的特点。
学生活动:(1)自主学习,读书本文字及插图。
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产生疑问,相互解决。
(2)观察地球仪,看星球系统演示,观察经线和纬线的形状、长度等特点。
(3)小组内讨论,组内交流看法或观点。
(4)10-15分钟之后进行小组汇报讲解,汇报自己小组制定介绍经线与纬线的方法等。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
初中地理_【课堂实录】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观察经纬仪和地球仪,从形状、长度、指示方向三方面分析总结经纬线的特点。
2. 观察经纬仪和地球仪,找出特殊纬线及其标度,分析总结纬度的变化规律。
3. 观察地球仪和板图,分析总结经度的变化规律4. 利用地球仪和多媒体课件,理解并记住半球的划分,学会判断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5.利用地球仪和地图判读某地的经纬度并能确定方向,学会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
6. 通过了解利用经纬网定位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二、教学重点1. 经纬线特征、经纬度特点,利用经纬网定位三、教学难点2. 东西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定位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谈话法、比较法、观察法五、教学过程对,这些都需要搭载GPS定位系统来实现,而GPS定位数据则是基于经纬度来呈现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经纬度的相关知识。
出示主题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位读出主题学生明确主题,知道本节课的任务回顾旧知教师指地球经纬仪提问:地轴、北极点、南极点、赤道、经线和纬线一起回答为新课做准备一、世界的人口分布一、纬线和纬度1. 小组合作——我来动手贴2.指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一起总结纬线的特点3.列表总结归纳纬线的特征教师补充讲解:(1)纬线的指示方向(借助手势画纬线和经线,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对应)(2)同一条纬线上的点的位置关系是正东正观察地球仪,动手贴纬线学生积极回答,跟着教师思路学生搜集刚才所学信息,总结学生思考理解判断A在B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能力一是合作内容简单,避免个别小组交流花费时间过长,二是师生互动,快速融入课堂。
让学生学会列表总结的学习方法历年来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初学时不明白什么是指示方向。
实际上如果先指明经线的方向,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这里先讲纬线的话,只好借助于学生已西。
过渡:纬线有多少条?怎么区分这些纬线?人们给它标注了度数,称之为纬度。
接下来,认识纬度的特点。
地球和地球仪—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设计-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第1章第1节第2课时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位(新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第1章第1节第2课时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位(新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教学内容1. 纬线和纬度:纬线是地球表面连接南、北极的两条半圆,纬度是南、北极之间,沿着纬线,从赤道向北、向南到北极、南极的度量。
2. 经线和经度:经线是地球表面连接东西两极的半圆,经度是沿着经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到180度的度量。
3. 利用经纬网定位:通过经纬网,我们可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纬线、纬度的概念,掌握经线、经度的定义,了解利用经纬网定位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经纬网进行定位,能够通过观察地图上的经纬线判断地点的位置,能够根据经纬度计算地球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经纬网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对地球空间概念的理解。
4. 策略目标:教师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地图、实物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纬网的概念和应用。
5. 评价目标: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估学生对经纬网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等。
他们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描述地球的昼夜变化和四季更替。
此外,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地图,能够识别地图上的基本元素,如国界、首都、主要城市等。
这些知识为学习纬线、纬度和经线、经度打下了基础。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特别是对地图和地球的相关知识。
他们喜欢探索未知领域,对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景观充满好奇。
人教版2022-2023学年地理七年级上册《纬线和纬度、 经线和经度 、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设计

地理备课教案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学科七年级上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课题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位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利用地球仪,知道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并能够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2.熟知经纬网的构成,能够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3.完成相关作业。
教学重点经线与纬线、经度和纬度、经纬网等初步概念的掌握。
教学难点教学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以下是主要是重点内容。
有些有关师生双边活动的内容略)一、复习(提问)1. 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2. 地球仪有什么作用?3. 什么是两极?4. 我们看地图时怎样辨别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
二、新授1.导入同学们,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是漫长的,是一个认识不断提升的过程,是一对科学不断探索的过程。
我们用地球仪可以方便地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
地球仪上有经线和纬线组成的经纬网,我们确定一个地方的位置,就是看它的经纬度,那么,什么是经线、纬线?经度和纬度又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了解这方面的内容。
2.新课⑴.纬线和纬度①赤道: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
②纬线: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在南北极缩成一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③纬度:在地球仪上可以画出无数条纬线,为了区别出各条纬线,人们给它们标定出不同的度数,这就叫做纬度。
赤道是纬度的起始线,纬度为0°。
从赤道向北和向南,各分90°,称为北纬和南纬,分别用“N”和“S”表示。
北极和南极各为90°。
④低、中、高纬度划分(略)⑤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活动:1. 观察地球仪,说说纬线有什么特点。
想想纬线可以有多少条?2. 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并结合图1.8,说明赤道是一条重要的纬线。
⑵.经线和经度①.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教案二第2课时纬线及纬度,经线及经度,利用经纬网定位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复习上节课内容教师发问: 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2 .如何描绘地球的大小?3 .什么是地球仪?4 .地球仪与地球的差别。
导入新课,教师叙述:经过地球仪我们能够认识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地点及散布情况。
上节课请大家回家制作一个简略的地球仪,请大家取出来,并在小组中沟通展现。
学生活动在小组中展现自制的地球仪。
教师活动:选出两到三个制作较好的地球仪并向全班展现,随后进行鼓舞性评论,并取出教具──地球仪。
教师发问: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同样和不一样呢?同样之处:地轴、南极、北极。
不一样之处: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边有好多点和线?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日,我们一同学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
板书:一、纬线和纬度教师活动:(展现经纬仪)在经纬仪上指示纬线但不说出定义,请同学们归纳什么是纬线。
学生归纳,教师增补说明:与地轴垂直并围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活动: 1.分别请几位同学登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2 .请同学们在自己制作的小地球仪上,用彩色水笔划出两到三条纬线。
教师到各小组巡视,指导同学。
(评论活动结果)教师发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线有什么特色?(展现经纬仪并提示: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学生思虑并回答。
板书: 1.纬线(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围绕地球一周的圆圈(2)特色: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第 1 页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请同学们画出最大的纬线──赤道,并察看所画的纬线能否切合以上特色。
我们再来认识纬度。
教师指引:第一我们要找到一条 0°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平川起”,那么 0°纬线在哪里,它常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学生察看地球仪或课本第 6 页,图 1.6 并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 0°纬线就是我们早已认识的赤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经纬网定位》教学设计(新授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知道什么是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并能够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熟知经纬网的构成,能够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切苹果,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通过读图、析图掌握经度和纬度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正确读出某点的位置。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学习经度和纬度、经纬网定位,知道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增强学生兴趣。
教学重点:比较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南北东西半球、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准备:自带一个苹果教学用具:苹果,水果刀,多媒体设备,课件,地球仪设计意图:本节课主要通过横切和竖切苹果、学生观察地球仪以及小组合作探讨等形式,让学生认识经纬线的形状、长度是否相等、经纬线之间的关系等性质,通过学生对生活中怎样找座位等生活实例,联系实际,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方法学会在生活中怎样运用经纬网来定位。
通过各项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进行一定的德育渗透。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导语:2014年马航MH370失联,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很多国家在搜寻,请同学们关注一段搜寻马航的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教师在搜寻中主持人曾提到经纬度来定位置,什么是经纬度,如何来判断地理位置,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经纬线,及如何来确定某一事件的地理位置二、知识回顾: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地球的形状是什么?学生:球体教师提问地球的平均半径,表面积及最大周长是多少?学生平均半径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
教师补充最大的周长即赤道,展示地球仪,赤道上任一点到南北极的距离相等设计思路: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温故而知新。
三、讲授新课:承接过渡;地球仪上有一轴两极一圆圈组成,一轴指地轴,两极指南北两极,一圆圈指赤道,地球仪上还有很多横线和竖线,她们分别是纬线和经线,这节课我们通过大家分组动手切苹果来认识什么是纬线和经线及其特点。
(一)纬线和纬度生活小实验(一)----纬线的含义及特点(以小组为单位)1.用水果刀将苹果从中间横着切成相等的两半,学生们观察切面的形状是什么?学生圆。
2.学生用水果刀将一半苹果从中间再横切一刀,学生观察每两个切面是平行的还是相交的?生平行。
教师这些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即纬线。
学生观察每两条纬线的关系是平行的。
学生观察纬线指示什么方向,教师给出“上北下南”指向标图,学生得出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切面圆圈大小变化?学生长度不相等。
即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观察纬线图说出纬线长短变化规律?生:赤道最长,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南北两极为一点。
3.学生思考如果横着要切苹果,平均分成两半,只能切几刀?生:只能切一刀(即赤道),师:南北半球的划分界限是赤道。
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出中国在南北哪一半球?生北半球合作探究:纬线的特点(以小组为单位)承接过渡,教师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的纬线,怎样区分每一条纬线,我们规定了纬度,将赤道规定为0°,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至90°N,北极的度数是90°N,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至90°S,南极的度数是90°S。
教师黑板画纬线简图,学生学会读出南北纬,并请同学们观察由赤道向南北两极纬度变化特点?学生:由赤道向北度数逐渐变大,由赤道向南度数逐渐变大。
课件展示纬度图学生试着读出北纬30°N,60°N, 30°S,60°S教师我们将0-30°划为低纬度,30°-60°划为中纬度,60°-90°划为高纬度归纳小结纬度(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切苹果,观察苹果的形状的亲身体验,了解并掌握纬线的特点。
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其难点。
(二)经线和经度承接过渡:横着切苹果我们了解纬线和纬度,下面我们竖着切苹果来了解经线和经度。
生活小实验(二)竖切苹果教师: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经线,经线是指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我们把苹果两端,顶端假设为北极,底端假设为南极,我们来竖切苹果,学生切完观察,苹果能切开吗?学生切不开。
学生在侧面再切一刀,学生观察切开剖面是什么形状,得出经线的形状是半圆。
学生观察,两个侧面长度相等吗,得出经线的长度相等学生观察,每两条经线是相交还是平行的。
学生得出相交的学生观察经线指示什么方向?学生指出南北方向。
合作探究:学生小组合作—经线的特点教师:经线又叫子午线,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经线,为了区别每条经线我们将0°叫做本初子午线。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8页,找出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
学生: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
教师:,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至180°。
0°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至 180°。
地球自转一周是360°,由0°经线向东,向西个划分为180°。
教师利用黑板上的简图,正确读出东经和西经学生思考观察,经度变化规律?学生由0°经线越往东度数越大,0°经线越往西度数越大。
. 合作探究:学生小组合作—经线的特点学生思考竖着将苹果一分为二有几种切法?是几条经线组成?学生,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的经线圈都可以将地球一分为二教师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0°经线和180°经线,看看这两条经线穿越的国家多不多,为了避免将一个国家分成两个半球,地球仪只有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将地球划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即规定20°W、160°E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教师利用板图强调:“西经中小于20°的在东半球,东经中大于160°的在西半球。
”归纳为:“0°—20°W移到东半球,将160°E—180°移到西半球”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说出中国在东半球还是西半球。
设计意图:通过竖切苹果了解经线的特点,通过教师简图增强学生形象记忆,提高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三)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师找同学描述一下自己坐位的位置,然后说出一个座位看哪个学生能否找出自己的位置。
教师展示生活报道,在茫茫的大海里,在辽阔的天空中怎样判断地理位置,我们来观看一段台风梅花的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
我们可以利用经纬网来确定位置,地球仪上有很多的经线和纬线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经纬网,地球上任一点的地理位置,就是某条经线和纬线的交点。
“梅花”位置即北纬11.7°的纬线,东经135°的经线的交点。
学生做练习,学会准确判断某一地点的具体位置。
拓展探究:生活中的经纬网,学生观察图片GPS位置定位,判断这些图片是什么场景出现的呢?(手机、汽车、轮船、飞机),学生探讨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经纬网定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描述自己的座位,观看视频,正确读出某一点的位置。
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四、课堂小结:教师列出表格,学生说出答案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形状圆圈半圆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长度情况不相等相等关系平行相交0°赤道本初子午线度数范围0°—90°0°—180°划分半球南北半球东西半球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归纳让掌握本节的主要知识点。
五、巩固练习1、对经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指示东西方向B、长度不一C、指示南北方向D、形状是圆圈2、一架飞机从烟台起飞,一直朝固定纬线方向飞行,最终可以:()A.到达北极点 B.到达南极点 C.回到烟台D.不能回到烟台3、读图做题(1)写出A点的地理位置——————;B的地理位置;C的地理位置(2)A点在南北哪一半球;C点在东西哪一半球(3)B点在低中高哪一纬度。
六、达标检测板书设计《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经纬网定位》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地球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都很少,思维方式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逐步过渡阶段,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和空间空间思维能力较弱。
本课内容抽象枯燥,很难理解经线、纬线的特征。
本课利用新课标理念开展课堂内研究性学习,在教学时要运用地球仪、简图,动手切苹果等直观形象的教具和各种启发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学生切苹果可以直观的看出形状,长度的不同。
教学过程中较细致的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对比归纳的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正确的地理方法。
让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完成知识的教与学,变难为易、变枯燥为趣味、变抽象为具体。
教会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分享、列表对比知识的学习方法,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
《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经纬网定位》效果分析学生当堂学习效果评测我以学生做导学案,看多媒体预设的习题,对比分析,小组讨论,学生黑板演示等形式了解孩子当堂的授课结果,从课堂提问中感觉大部分孩子学的还不错。
但有个别学生没有掌握好课堂教学内容,这些学生地理基础薄弱,对地理学习方法不了解,教师要做好课后辅导,促其进步。
最后一个环节则是让孩子做《评测练习》了解最终孩子对本节课的了解情况。
我重点分析一下学生做《评测练习》的结果。
选择题共9题,个别题综合性较强我简单分析如下:选1、3、6、9小题检测有关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学生准确率较高,第3小题综合性较强,考察了半球的划分,低中高纬度的区分,这道题错的较多一些,第5小题重点考察学生空间分析东西半球,好多学生对东西半球划分错误较多,这里还需加强练习。
第7小题考察纬线的变化规律,形式灵活多变,但大部分学生做的不错说明学生基本掌握了纬线的特点。
第8小题一架飞机从北京出发沿经线一直向北飞行最终能到达北极点,此题个别学生做的回到原点,课堂练习题相似,有审题不仔细的原因,也有忽视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朝一方向回不到原点。
此题错误率较高。
综合题综合性很强,将本节的重难点都考察了,从学生做题来看孩子基本掌握。
学生检测练习试卷如下《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经纬网定位》教材分析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位于初中人教版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的第二节,是继前面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以及地球仪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地球的另外一个知识点。
其中,我们着重学习经度和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