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期末考试先秦文学试题1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习题集-先秦部分(含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习题集-先秦部分(含参考答案)

古代文学习题集·先秦部分一、填空1、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歌舞结合在一起的2、约在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逐步发化独立出来。

3、《弹歌》是一首二言诗。

4、《蜡辞》大约是一首农事祭歌。

5、先秦时期文史哲不分,文化呈现一种综合的形态。

6、上古巫史不分,商周之际,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7、西周时期,文化为贵族所垄断,春秋战国之际,兴起了一个士的阶层,成为文化创造的主要的承担者。

8、先秦文学作者身份发生了由巫到史,到贵族,再到巫的演变。

9、夏商文化以巫文化最有代表性。

10、自西周开始,礼乐文化成了主流文化。

11、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

12、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盘古故事最为著名。

13、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14、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半人半兽形到人形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15、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

16、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

17、雅颂多为四言句,较少杂言。

18、《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19、《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是隔句押韵。

20 、雅颂多出自贵族之手。

21、周族史诗有《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22 、《尚书》、《春秋》是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

23 、《尚书》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其中《虞书》、《夏书》。

24、《左传》的体例是编年史。

25 、《左传》确为先秦“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26 、《左传》最擅长写战争。

27、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国语》。

28 、《战国策》原名叫国策、国事、事语等等,经刘向整理考订,才定名为战国策。

29、《战国策》的体例是国别史。

30 、孟子具有“浩然之气”,“说大人,则藐之”。

31、孟子是性善论者。

32 、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3 、诸子中,《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34 、运斤成风的成语出自《庄子》。

35 、《庄子》现存三十三篇,全书分为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先秦文学试题一、填空题1.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是(),所收的诗歌上起周初,下讫春秋中叶,均系以()为主的抒情作品。

2.将秦至东汉建安以前的文学作为()的发轫期,主要是因为我国文学从自发走向了()。

3.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最有影响的儒家、墨家、()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都是主张()而抑制个体的。

4.上古时期,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作品只有(《》)和楚辞两部,具有不同程度文学成分的作品,则有()、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5.在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中,最值得重视的是《庄子》和(《》)。

前者想象丰富,后者叙述婉委,兼擅(),具有明显的文学色彩。

6.在我国早期的神话传说的人物中,()、()要算最多的了,在这方面可与其比肩的是后羿,前者是治水的英雄,后者是抗旱的英雄。

7.《诗经》中的国风,共分周南、召南、王风等()国风,雅分为大雅和(),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三部分。

9.《国语》全文七万多字,以()为主,在记事上更重(),所以文学成分有所增加。

10.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孟子》是文学成分较多的一部,其文学成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上。

11.中国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是《诗经》,所收集的诗歌上起()。

下至春秋中叶,均系以四言为主的()作品。

12.我国文学进入(),是从建安期间()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的“诗赋欲丽”开始的。

13.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最有影响的儒家.墨家.法家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都是主张崇尚群体而()的,只有杨朱.()中的庄子一派注重个体的。

14.在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中,最值得重视的是(《》)和《战国策》。

前者(),文字奇姿,后者叙述婉委,兼擅铺陈,具有明显的文学色彩。

15.在我国早期的神话传说的人物中,鲧.禹要算最多的了,在这方面可与其比肩的是(),前者是()的英雄,后者是抗旱的英雄。

16.《诗经》中的国风,共分周南.召南.王风等十五国风,雅分为()和小雅,颂分为(《》)、《鲁颂》和《商颂》三部分。

古代文学答案 (1)

古代文学答案 (1)
3·简述先秦说理散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以儒、道为代表的先秦说理散文,以其深厚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蕴,确定了作家的人格理想、作品的审美风范,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石之一。二、它以成熟的说理文体制,形象化的说理方式,丰富多彩的创作风格和语言艺术,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4、简述《战国策》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
2、简述《诗经》的思想内容。
《诗经》内容分四类:史诗和政治诗(1、周民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2、颂歌(包括宴飨诗)《周颂·丰年》《小雅·鹿鸣》3、怨刺诗(“变风”“变雅”)《陈风·株林》《邶风·新台》 ) ,农事诗(后世农事诗、田园诗的先河如《豳风·七月》),征役诗(后世边塞诗的先河其一、对周边民族的抵御与进攻(积极防御)。《小雅·采薇》其二、对内镇压叛乱的:《豳风·东山》《王风·黍离》后世称故国之思、亡国之痛为“黍离之悲”。战争徭役诗的一个分类。外有征人,内有思妇,表达家中妻子对在外行役丈夫们的盼望思念,以及她们的孤独痛苦之情,从特殊角度表达了对徭役、兵役的反感。《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婚恋诗(恋爱诗((1)热恋的欢乐(静女、野有死麕、溱洧、桑中、桃夭)(2)相思的忧伤(关雎、汉广、蒹葭 、南有乔木、子衿)(3)失恋的痛苦(江有汜、狡童、柏舟、将仲子)婚姻诗(1)幸福的婚姻(女曰鸡鸣、有女同车、东方之日)2)不幸的婚姻( 弃妇诗------氓、谷风 ))
4、四家诗齐(齐人辕固生)、鲁(鲁人申培公)、韩(燕人韩婴)、毛(大毛公鲁人毛亨和小毛公赵人毛苌)
5、《尚书》《尚书》即“上古之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文集。原名《书》,汉以后尊称《尚书》或《书经》。
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尚书》是记言文之祖。 主要内容是记录帝王或执政大臣的誓词、讲话、文告等,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及整理答案(先秦两汉)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及整理答案(先秦两汉)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及整理答案(先秦两汉)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文学1、举例说明上古歌谣的特点。

口头性(无文学),功利性(无作家),集体性(无自觉审美)---人们在劳动时发出的呼声---‘邪许’2、为什么歌谣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文学艺术起源于集体生产劳动,原始人在劳动中发出有节奏的呼声,这种韵律就是诗歌的起源,也是最早的文学样式。

3、以“女娲补天”和“鲧禹治水”为例,说明英雄神话的模式。

灾难降临---英雄救世---天下太平名词解释:神话---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本身。

背诵: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郊特牲: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鲧禹治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第二章:诗经1、《诗经》的原称是什么?何时称为“经”?诗,诗三百,汉尊为经。

2、《诗经》共有多少篇?各部分具体数量是多少?一共三百零五篇,‘风’有诗一百六十篇,‘雅’有诗一百零五篇,‘颂’有诗四十篇。

3、名词解释:风、雅、颂、赋、比、兴。

风:地方民歌,十五国风雅:京都民歌颂:祭祀、朝会、礼仪音乐赋:白描、叙述比:比喻兴:兴起、引起---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4、说明《诗经》收集的作品时间和空间。

西周到春秋中期五百年,黄河、长江流域5、《诗经》收集作品的方式有哪些?(1)献诗(2)行人采诗6、名词解释:四家诗---齐辕固(齐诗),鲁审培(鲁诗),燕韩婴(韩诗),赵毛苌(毛诗)7、为什么说《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它生活真实、情感真挚,推动诗人、作家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而不是消遣闲情的东西,倡导现实主义精神,证明了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才能。

8、《诗经》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1)现实主义诗歌源头(2)赋比兴的影响(3)昭示后代作家向民间文学学习9、周民族史诗有哪几首?《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背诵:《关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古代文学试题

古代文学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资源库第一编先秦文学一、填空1、上古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是人们集体口头创作的____和____。

2、我国一第部诗歌总集是《____》,共收诗____首。

3、战国时期的文学以____和____的成就最为辉煌。

4、原始诗歌保存至今的只有《____》和《____》5、原始诗歌在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

6、《诗经》的搜集与编订成书历来众说纷纭,主要有____、____和____之说。

7、《诗经》原来叫《____》或《____》。

8、《毛诗序》云:“故诗有六义焉:曰____、曰赋、曰比、曰兴、____ 、曰____”。

9、春秋时期,外交场合常常“____言志”,但多是____而非真正采用诗文本义。

10、汉代传习《诗经》的共有鲁国申培、齐国____、____国韩婴和赵国____共四家。

11、孔子非常重视“诗”的作用,他曾说:“诗,可以兴,可以____,可以群,可以____;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2、《毛诗》得以流传下来,与经学大师____作笺有很大关系。

13、中国诗歌史上最古老的一首弃妇诗是《____》14、昔我往矣,________。

今我来思,________。

15、屈、宋诸人作品所以名为“楚辞”,按宋人____的解释,因其皆“书楚语,____,纪楚地,名楚物”。

16、现今能见到的最早的《楚辞》注本是东汉____的《____》。

17、《____》是屈原早期之作,也是一首较早的咏物诗。

18、屈原之后,楚有宋玉、____ 、____皆以赋见称。

19、宋玉的《____》和《____》写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的故事。

20、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____》21、所谓“春秋三传”是指《左传》、《____》和《____》。

22、《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____,比《春秋》多____年。

23、《左传》是编年体,而《国语》则是____。

24、《战国策》原叫《____》、《____》等名,经____整理才定名《战国策》。

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先秦)

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先秦)

咸阳师范学院200 —200 学年第学期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一、填空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0分)1、神话是我国()的源头。

a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c自然主义d散文写作2、《诗经·采薇》一诗的内容是()a表现男女爱情b揭露阶级压迫c描写戍卒哀怨d 反映贵族生活3、《哀郢》是屈原《》中的一首诗。

a《九章》b《九歌》c《九辩》d《招魂》4、“锥刺股”的典故出自于()。

a《勾践灭吴》b《秦晋殽之战》c《苏秦始将连横》d 《冯谖客孟尝君》5、《庄子·逍遥游》的主旨是()。

a说明要树立大鹏那样志在万里的宏愿b讽刺蓬间雀的见识短浅c反对追求功名利禄d论述无所待而游于无穷的绝对自由二、名词解释(25分)1、神话2、关雎3、风雅4、风骚5、诸子散文三、名作名句出处(5分)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于《》。

2、“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出自于《》。

3、“言笑晏晏,信誓旦旦”出自于《》。

4、“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出自于《》。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于《》。

四、判断题(下面每题的答案中有五个是正确的)(10分)1、下面属于屈原的作品有()。

a《离骚》b《九辩》c《九歌》d《九章》e《天问》f 《湘君》g《风赋》2、《左传》的文学价值表现在()。

a善于叙事b善于描写战争c常用寓言说理d外交辞令优美e善于因事写人f富于故事性、戏剧性g说理透彻五、简答题(20分)a)何为赋比兴?b)诸子散文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六、论述题(二选一,30分)a)试述《诗经》的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b)《庄子》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咸阳师范学院200 —200 学年第学期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一、填空题(10分)1、屈原之后,楚辞的代表作家是。

2、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

3、《战国策》的整理者是西汉时期的。

4、鲁迅所谓“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莫能先也”的诸子散文是指《》。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考试试题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考试试题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考试试题一一.填空(20分,每空2分)1.从周公到孔子,旧的巫术宗教文化逐渐被取代,文化成了主流。

2.成书于秦汉两代的由众人编撰的和,两书中都保存了不少中国古代神话。

3.《诗经》中的宴享诗的典型之作是。

4.《论语》创立的,在《墨子》中得到发展,进而形成了《孟子》的。

5.刘向的、《新序》等书,杂举前代群书佚闻琐事编录而成,寓以劝戒说教之意。

6.汉初,贾谊写过骚体赋《吊屈原赋》、。

7.秦嘉的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记。

蔡邕的五言诗是乱世文人全身远害心态的写照。

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始祖神话七发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三.简答题(共20分,每题10分)1.《左传》战争描写的成就有哪些?2.《九歌》的艺术特色有哪些?四.论述题(共40分,每题20分)1.《诗经》的艺术特点有哪些?请举例具体分析。

2.《史记》的叙事艺术成就有哪些?请举例具体分析。

答案:1、礼乐 2、《吕氏春秋》《淮南子》 3、《小雅·鹿鸣》 4、语录体对话式论辩文 5、《说苑》 6、《鵩鸟赋》 7、《赠妇诗》《翠鸟诗》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考试试题二一、填空(20分,每空2分)1、《商颂·玄鸟》和《大雅·生民》记录了商部族始祖和周部族始祖诞生的神奇经历。

2、《尚书》包括、《夏书》、《商书》《周书》。

3、西汉初,司马谈曾把“诸子百家”总括为、儒、墨、、法、道德六家。

4、《春秋》是指孔子修订的鲁国的。

5、是宋玉的代表作,它生发了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主题。

6、东汉抒情赋主要有和两类。

二、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洪水神话赋比兴《淮南子》汉乐府民歌三、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1、《战国策》的文学特点有那些?2、《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社会内容有那些?四、论述题(40分,每题20分)1、试举例论述《孟子》的散文成就。

2、《离骚》的艺术特点有那些?试具体分析。

答案:1、契后稷2、《虞书》3、阴阳名4、编年史5、《九辩》“悲秋”6、纪行赋述志赋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考试试题三一、填空(20分,每空2分)1、夏商文化以最有代表性,而夏商文学与此时的原始宗教是紧密联系的。

古代文学先秦魏晋南北朝试题库(删减版)

古代文学先秦魏晋南北朝试题库(删减版)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先秦文学试题一.填空题1.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是(《》),所收的诗歌上起周初,下讫春秋中叶,均系以()为主的抒情作品。

2.《诗经》中的国风,共分周南.召南.王风等()国风,雅分为大雅和(),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三部分。

3.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孟子》是文学成分较多的一部,其文学成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上。

4.中国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是《诗经》,所收集的诗歌上起()。

下至春秋中叶,均系以四言为主的()作品。

5.在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中,最值得重视的是(《》)和《战国策》。

前者(),文字奇姿,后者叙述婉委,兼擅铺陈,具有明显的文学色彩。

6.《诗经》中的国风,共分周南.召南.王风等十五国风,雅分为()和小雅,颂分为(《》)、《鲁颂》和《商颂》三部分。

7.由于自然条件的艰难困苦,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重()而()的态度。

8.重实际而轻玄想的态度,直接作用于上古文学,特别是《诗经》,就少有了()的成分,同时也造成了()的不发达。

9.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是文学成分较多的一部,仅次于(《》),其文学成分主要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上。

10.在汉代,无论是今文经学,还是古文经学,都将《诗经》作为政治.伦理的工具,因而有诗之六义说风、()、颂、赋、()、兴。

11.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最有影响的()、墨家.法家的以老子为代表的()都是主张崇尚群体而抑制个体的。

12.《楚辞》产生于今湖北.湖南地区,属于()的文化,但已经受到了()的影响,主要的代表作家为屈原和宋玉。

13.现存的中国古代神话,主要保存在(《》)、(《》)《庄子》.《淮南子》等书中,前三种出于战国时期,后一种出于汉代。

14.自汉代起,中国的诗歌出现了抒情.()分流的新局面,但在整体上,仍然是以()为主。

15.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最有影响的儒家.墨家.法家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都是主张崇尚群体而抑制个体的,只有()和道家中的()一派注重个体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学史名词解释(20分)
赋比兴春秋笔法楚辞《山海经》
二、填空题(5分)
1.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

2.《论语》一书属于————体散文。

3.“揠苗助长”的寓言出自————。

(书名)
4.“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

”(《诗经·小雅·采薇》)
5.“——,——。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诗经·卫风·氓》)
三、词语解释(5分)
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诗经·卫风·氓》)爽:过错,差错
2.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诗经·豳风·七月》)向:朝北的窗户
3.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老:士气不旺盛
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左传·僖公三十年》)鄙:边境
5.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孟子·梁惠王上》)赡:充足,足够
四、简答题(30分)
1.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过程。

1、甲骨文、金文为萌芽时期。

《尚书》是第一部散文集子,政府文告性质,具有文学色彩。

《春秋》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国语》为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左传》《战国策》标志着历史散文达到了新的阶段,写人、叙事均有独特的成就。

2.《庄子》在艺术上有哪些成就?
2、《庄子》的艺术成就有:大量用寓言说理;夸张想象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境界奇异;善于用比喻;语言如行云流水。

3.中国古代神话有哪些主要特征?
3、内容方面:具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思维方面:以己观物、以己感物、具体形象、隐喻象征;形式方面:零散片段、浪漫主义。

五、分析作品题(20分)
分析《离骚》的艺术特点。

要点: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独特的艺术结构(两条线索、抒情诗中有故事情节等);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夸张想象等);香草美人为代表的比兴象征手法;诗歌体制的新发展(变四言为六、七言)。

六、论述题(20分)
试论《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

要点:反映阶级剥削与压迫,反映生产劳动,反映婚姻爱情,反映战争徭役,贵族宴飨,揭露弊政,还有周族的发展历史等。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0分):
赋比兴:《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春秋笔法:《春秋》在记载历史时语言简练,常于只言片语中寄寓鲜明的褒贬色彩,即所谓“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

楚辞:出现在战国时期楚国地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代表人物是屈原、宋玉。

《山海经》:现存最古的地理书,主要记载传说中的地理,当出于春秋战国间人之手,保存了不少神话资料。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
1、《国语》。

2、语录体
3、《孟子》
4、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5、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