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财产安全案例

合集下载

财产安全案例

财产安全案例

财产安全案例
在当今社会,财产安全是每个人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然而,即使我们尽最
大努力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案例。

下面我将给大家介绍一个真实的财产安全案例,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警惕和注意。

这个案例发生在某个大型商场。

一位女士在商场购物时,不慎将钱包遗落在了
收银台附近。

当她发现钱包不见了之后,立刻向商场工作人员求助,并报了警。

经过一番调查和监控录像的回放,最终确定了偷窃者的身份。

偷窃者是一名职业小偷,他趁女士不注意的时候,迅速将钱包塞进了自己的背包里。

最终,警方将小偷抓获,女士的钱包也被顺利找回。

这个案例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首先,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尤其是在人流
密集的地方,更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财物,不要给小偷可乘之机。

其次,一旦发现财物丢失,要立即向相关部门求助,比如商场工作人员或者警方,他们会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最后,安全防范意识要提高,可以考虑购买保险或者使用电子支付等安全方式,以减少财产损失的风险。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财产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
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不给小偷可乘之机。

同时,也要学会及时求助,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以减少财产安全案例的发生。

希望大家能够引以为戒,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

大学生财产安全案例

大学生财产安全案例

【类型一:偷窃、盗窃】案例一:出入寝室忘关门,小偷趁机施贼手2015年3月9日18时30分许, 黄岛区某高校大学生王某某报警,称在学校宿舍内总价值约1000余元的现金被盗。

经民警现场了解,王某某离开宿舍时随手将装有1000余元现金的钱包放在床上,忘记锁宿舍门就离开,回来时发现财物被盗。

经过开发区警方调查,于3月12日抓获犯罪嫌疑人李某。

经审查,李某利用下午学生上课时间偷偷溜进校园,发现王某某所在的宿舍门未关后潜入盗走现金1000余元。

案例二:宿舍钥匙随便放“我的宿舍被盗了,丢了一台笔记本电脑,里面有很多重要文件,请您一定要帮帮我!”驻泰某高校学生焦急地来到上高派出所报案称。

进入十月份以来,该大学南北校区男生宿舍陆续发生多起入室盗窃案,丢失数台笔记本电脑及部分现金。

针对连续发生的校园盗窃案,泰山区警方立即行动,力争从速破案。

经查,嫌疑人刘某某,2013年曾两次因盗窃罪被公安机关打击处理,2014年8月31日于淄博市昆仑监狱刑满释放。

据其本人交代,因在外地打工时了解到大学宿舍门锁简陋,且许多学生为图方便,时常将宿舍钥匙留置于门框上,因此产生了借机盗窃的想法。

其多次利用自配钥匙及学生留在门框上方的钥匙进入学生宿舍进行盗窃,共窃得两部笔记本、一部iPad、一部手机、一部分现金还有学生身份证,涉案价值共计12000余元。

目前刘某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等待他的必将是法律的严惩。

针对此案嫌疑人的作案特点,民警提醒各驻泰高校师生:大学校园人员密集,流动量大,管理困难,既需要学校加强外部防范力度,增加安保人员数量,更需要广大师生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丰富自身防盗知识。

切勿贪图一时方便,将宿舍钥匙随意放置,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危害自身财产甚至人身安全。

案例三:2014年1月12日,学生汪某报称11日23时许睡觉,当时将门插上,次日凌晨3时室友出去上卫生间,回来后就没有插门,早上8时起床发现室内二台笔记本电脑、一部手机被盗。

大学生安全事故案例

大学生安全事故案例

大学生安全事故案例近年来,大学生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给学生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起大学生安全事故案例,以期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和警惕。

案例一,实验室意外。

某大学化学实验课上,学生小明在进行实验时,因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慎将化学试剂溅入眼睛,导致严重眼部灼伤。

事后调查发现,学生小明在实验前并未戴上护目镜,也未向老师请教操作方法,导致了这一严重的事故。

案例二,宿舍火灾。

某大学宿舍内,学生们在使用电热毯时,因长时间使用导致电热毯过热,最终引发了一起严重的火灾事故。

由于宿舍内没有灭火器和消防设备,导致火势蔓延迅速,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案例三,交通事故。

某大学学生骑车回校途中,因违规闯红灯,与汽车相撞,导致了严重的交通事故。

学生因未佩戴头盔,导致头部受伤严重,幸运的是并未造成生命危险,但受伤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以上案例都发生在大学校园内,给学生们的安全敲响了警钟。

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

首先,学校应加强安全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学会正确使用实验室设备,正确使用电器设备,并且加强交通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

其次,学校应加强安全设施建设,配备完善的消防设备,加强宿舍安全管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最后,学生个人也要提高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学校的安全规定,正确使用各类设备,注意交通安全,不酗酒驾驶,不超速驾驶,不闯红灯等。

总之,大学生安全事故案例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学校和学生个人都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安全问题,加强安全教育,加强安全管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减少甚至杜绝这样的安全事故发生,让校园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乐园。

大学生财产安全案例

大学生财产安全案例

大学生财产安全案例大学生作为社会新生力量,正值青春年华,对于财产安全的重视程度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大学生因为财产安全问题而遭受损失的案例。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讲述一些关于大学生财产安全的案例,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和警惕。

案例一,校园网络诈骗。

小明是一名大学生,他在校园里接到了一条陌生人的微信好友请求。

对方自称是某知名企业的HR,表示对小明的简历很感兴趣,并邀请小明参加面试。

在对方的指引下,小明填写了一份“入职申请表”,并按照对方要求缴纳了500元的“报名费”。

然而,几天后小明发现对方已经消失,500元也成了泡影。

案例二,宿舍失窃。

小红是一名大学生,她在宿舍里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部手机。

有一天,她外出一段时间回来后,发现自己的宿舍被盗,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不翼而飞。

经过调查,发现是宿舍门没有及时关好,导致了财产的失窃。

案例三,虚假招聘。

小李是一名大学生,他在网上看到了一家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对方声称只要交纳一定的“报名费”,就可以帮助他保证录用。

小李心存侥幸,交纳了“报名费”,结果却发现对方是一个虚假的招聘信息,他的“报名费”也成了空。

以上案例充分说明了大学生在财产安全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学校和家长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让他们明白财产安全的重要性。

其次,提高辨别能力。

大学生需要学会辨别虚假信息和欺诈行为,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承诺,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

最后,加强自我保护。

大学生需要学会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不随意在网上填写个人信息,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保持警惕。

总之,大学生财产安全案例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需要引以为戒,提高警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成为财产安全的受害者。

希望大家都能够在校园里过得安全、快乐、健康。

大学生身边法律案例(3篇)

大学生身边法律案例(3篇)

第1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群体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法律风险。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大学生身边的法律案例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增强他们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一、案例一:大学生兼职遭遇侵权案例简介:小王是某大学的一名大一新生,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利用课余时间在一家餐厅做兼职服务员。

某日,小王在打扫餐厅时,不慎将清洁剂溅到顾客身上,导致顾客受伤。

顾客要求餐厅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共计2万元。

餐厅认为小王是兼职,应由其自行承担赔偿责任,双方协商未果,小王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案例分析:本案中,小王在餐厅兼职,属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关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本案中,餐厅与小王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侵犯了小王的合法权益。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中,小王在执行工作任务过程中造成他人损害,应由餐厅承担侵权责任。

法律启示:1. 大学生在兼职时,要选择正规渠道,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 在工作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因疏忽造成他人损害。

3. 如遇到侵权行为,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案例二:大学生网络购物遭遇诈骗案例简介:小李在一家网络购物平台上购买了一部手机,支付了5000元货款。

收到手机后,小李发现手机存在质量问题,遂要求卖家退货。

卖家以各种理由拒绝退货,小李遂向卖家索要退款。

卖家以退款需要收取手续费为由,要求小李支付1000元。

小李意识到可能遭遇诈骗,遂报警。

案例分析:本案中,卖家以退款为由,要求小李支付手续费,属于典型的网络诈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法律启示:1. 大学生在网购时,要提高警惕,避免遭遇诈骗。

大学身边的法律案例(3篇)

大学身边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大学,是知识的殿堂,也是青年人成长的摇篮。

然而,在这片充满活力与梦想的土地上,法律案例也时有发生。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大学校园法律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其中的法律问题,以期为广大师生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案例一:大学生盗窃案【案情简介】某大学一年级学生小李,因家庭经济困难,心生盗窃念头。

一日,小李趁宿舍无人,盗取了同宿舍同学小王的笔记本电脑一台,价值5000元。

案发后,小王向学校保卫处报案,小李被抓获。

【法律分析】1. 小李的行为已构成盗窃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有责任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小李因法制观念淡薄而走上犯罪道路,学校在此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责任。

3. 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启示】1. 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远离违法犯罪。

2. 学校应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氛围。

3. 家长和社会各界应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案例二:大学生侵权案【案情简介】某大学二年级学生小张,在篮球场上与小李发生争执,一气之下将小李打伤。

经鉴定,小李的伤情构成轻微伤。

事后,小李将小张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共计5000元。

【法律分析】1. 小张的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 小张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3. 学校在此事件中存在一定责任。

大学生法律典型案例分析(3篇)

大学生法律典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他们在校园内外的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法律案例,探讨大学生在法律意识、权益保护等方面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典型案例分析1. 案例一:大学生网络侵权案【案情简介】某大学学生小张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将某知名公司的商标图案用于自己的网店宣传,被该公司起诉至法院。

【案例分析】本案中,小张侵犯了公司的商标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57条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属于侵犯商标权的行为。

小张的行为侵犯了公司的商标权,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启示】大学生应树立尊重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在使用网络资源时,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2. 案例二:大学生借贷纠纷案【案情简介】某大学生小李通过网络平台借款用于购物,由于还款逾期,被借款平台起诉至法院。

【案例分析】本案中,小李违反了借款合同约定,逾期还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小李未按时还款,侵犯了借款平台的合法权益,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启示】大学生在借贷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合同约定,按时还款,避免产生借贷纠纷。

3. 案例三:大学生校园暴力案【案情简介】某大学生小王与同学发生争执,在校园内进行暴力殴打,造成对方受伤。

【案例分析】本案中,小王的行为构成校园暴力,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小王的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启示】大学生应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益,避免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4. 案例四:大学生劳动权益案【案情简介】某大学生小张在兼职过程中,因工资未按时发放,与雇主发生纠纷。

【案例分析】本案中,小张的雇主未按时支付工资,侵犯了小张的劳动权益。

第八章 警惕盗抢 加强防范——维护大学生财产及人身安全

第八章 警惕盗抢 加强防范——维护大学生财产及人身安全
要表现形式 二、大学性侵害犯罪的主要特征 三、女大学生预防性侵害的措施 四、发生性侵害时的防卫措施 五、发生性侵害后的应对措施
案例精选
某高职院校女生王某结识了一位在学校附近打工的老乡李某,李某 多次提出要与王某发生性关系都遭到拒绝。一次,李某带王某参 加老乡聚会,大家频频向两人敬酒,王某为了不扫大家的兴趣, 只得勉强应酬,结果醉得一塌糊涂。于是,早想对王某图谋不轨 的李某将其带到自己的屋内,强行与其发生了性关系,之后逃之 夭夭。留给王某的只有伤心的回忆和惨痛的教训。 分析 王某不应该轻信老乡李某。在李某第一次提出要与其发生性关系时 ,王某就应该认识到李某的真面目而与他断绝联系,更不应该在 与李某相处的时候饮酒,给李某可乘之机。此案例也给女大学生 一个警示: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不应饮酒过量。
第五节 防传销
一、传销的特点 二、大学生与防传销的方法
小贴士
被困传销组织时的自救技巧: (1) 记住地址,伺机报警; (2) 在外出上课学习的途中逃离; (3) 装病,寻求外出逃离的机会; (4) 从窗户扔纸条求救; (5) 骗取信任,寻机逃离。
参加防止传销进校园专题报告会
综合案例解析——“响一声电话”的 话费诈骗
案例精选
某校2007级学生郑某,在乘火车回学校途中与同座人员闲聊,聊至兴处, 该陌生人向郑某索取通讯方式以示友好,郑某当时为表诚意便将家中弟 弟电话告知。该陌生人在途中下车后,随即给郑某弟弟打电话,骗说郑 某途中被劫,并遭打导致后脑部中伤,现在在某医院治疗,需要紧急做 手术,并自称是该院院长。由于 郑某家偏远,家人不能及时赶到,该陌生人要求郑某家人电汇两万元到他 提供的账号。郑某家人心急如焚,于是向该陌生人的账号电汇近万元, 随后向学校询问情况。学校老师随即和郑某家人提到的某医院联系,却 被该医院有关同志告知并无此事,并说这种情况已经发生几次了,肯定 是骗局。事后,郑某家人发现电汇给陌生人的钱已被提走。郑某16日回 校后,方知自己被热情陌生人诈骗。 分析 本案例中,诈骗分子在火车上主动向大学生表示友好,骗取其信任,并利 用这种信任骗取了郑某家人的钱财。大学生不应轻易信任陌生人,应当 对其有一定的警戒心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型一:偷窃、盗窃】案例一:出入寝室忘关门,小偷趁机施贼手2015年3月9日18时30分许, 黄岛区某高校大学生王某某报警,称在学校宿舍内总价值约1000余元的现金被盗。

经民警现场了解,王某某离开宿舍时随手将装有1000余元现金的钱包放在床上,忘记锁宿舍门就离开,回来时发现财物被盗。

经过开发区警方调查,于3月12日抓获犯罪嫌疑人李某。

经审查,李某利用下午学生上课时间偷偷溜进校园,发现王某某所在的宿舍门未关后潜入盗走现金1000余元。

案例二:宿舍钥匙随便放“我的宿舍被盗了,丢了一台笔记本电脑,里面有很多重要文件,请您一定要帮帮我!”驻泰某高校学生焦急地来到上高派出所报案称。

进入十月份以来,该大学南北校区男生宿舍陆续发生多起入室盗窃案,丢失数台笔记本电脑及部分现金。

针对连续发生的校园盗窃案,泰山区警方立即行动,力争从速破案。

经查,嫌疑人刘某某,2013年曾两次因盗窃罪被公安机关打击处理,2014年8月31日于淄博市昆仑监狱刑满释放。

据其本人交代,因在外地打工时了解到大学宿舍门锁简陋,且许多学生为图方便,时常将宿舍钥匙留置于门框上,因此产生了借机盗窃的想法。

其多次利用自配钥匙及学生留在门框上方的钥匙进入学生宿舍进行盗窃,共窃得两部笔记本、一部iPad、一部手机、一部分现金还有学生身份证,涉案价值共计12000余元。

目前刘某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等待他的必将是法律的严惩。

针对此案嫌疑人的作案特点,民警提醒各驻泰高校师生:大学校园人员密集,流动量大,管理困难,既需要学校加强外部防范力度,增加安保人员数量,更需要广大师生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丰富自身防盗知识。

切勿贪图一时方便,将宿舍钥匙随意放置,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危害自身财产甚至人身安全。

案例三:2014年1月12日,学生汪某报称11日23时许睡觉,当时将门插上,次日凌晨3时室友出去上卫生间,回来后就没有插门,早上8时起床发现室内二台笔记本电脑、一部手机被盗。

案例四:轻信他人丢手机我校女学生谭某在主楼教室自习,一男青年冒充韩国留学生故意在纸上写了几句韩文,谭问男青年是不是留学生,男青年回答:“你怎么知道?”并故意用含混不清的中文回答,谭信以为真,男青年提出向她借手机打电话,谭欣然同意,男青年说教室里太吵,听不清,要到教室外打电话,谭同意,男子骗得手机后,逃离现场。

【类型二:抢劫】案例一:2007年8月30日23时许,某高校学生彭某从网吧回学校时,在学校南门外被四名男子拦住去路。

他们称:“我们老五是不是被你打了?走,跟我们回去说清楚。

”彭某辩称根本不知道对方老五是何人,但被四人强行拖上停在路边的一辆面包车,劫持至一河边。

四名男子逼迫彭某交出随身携带的手机、银行卡等物,并逼迫说出银行卡密码,随后,以核对密码为由,取走卡内现金4000余元。

为防止彭某报警,劫匪还逼其脱光衣服,将赤身棵体的彭某丢在河达扬长而去。

案例二:某高校男生李某和女生王某在学校山上一偏僻处谈恋爱,突然从林中蹿出三名男子,其中一名男子手持尖刀抵住李某的后腰,威胁他们不许喊叫,另两名男子将李某和王某身上的800多元现金、手机等财物洗劫一空。

三名男子得手后分开逃窜。

李某、王某立即大呼“抢劫”、“救命",被在附近巡逻的校卫队员听到,三名歹徒被迅速抓获。

【类型三:诈骗】一、非法传销活动惯用手法传销组织大多以帮助找工作、安排辅导班、朋友相见、一起旅游为诱饵,只用手机和公用电话联系,态度急切,一周数次,地点多变。

答应车站相接,安排景点会面,不提供办公场所,不让受害者与其他熟人联系,见面设法骗收手机、证件,蛊惑创业、经商,索取财物,控制受害者对外联系,限制人身自由,劝你发展新成员。

建议:1、找工作、找兼职一定要擦亮眼睛,千万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2、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尤其是热心过度的陌生人。

二、谎称出门遇麻烦获取同情武汉某高校刘同学在学校门口被两女青年拦住,称她们在香港读书,此次来武汉旅游,因银行卡被吞,想借用他的电话打电话给她们在该校信息工程学院的网友。

打完电话后,她们称网友不在,又向刘同学借银行卡,并当场打电话给家人,让家人将钱打到刘同学的卡上。

随后,她们又称晚上银行不能存钱,她们想去住酒店,需要押金1500元,而且她们的家人也在电话中请刘同学帮忙。

刘同学相信了,取来1000元交给她们并抄下了她们的身份证号码。

次日,刘同学感到情况不对,便到学校保卫处报案。

经查,两女青年提供的身份证号码根本不存在(系伪造)。

建议:1、不要盲目同情陌生人,尤其是涉及钱财时,更要提高警惕,对方越是急切地想要得到你的银行卡、现金,越要提高警惕,直接予以拒绝;2、如果实在难以脱身,第一时间向辅导员或者学校保卫部门电话求助。

(校保卫处电话:2133110)三、电话诈骗据报道,华中科技大学某学生父亲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一男子自称姓张,是该生辅导员,说该生突患急性阑尾炎,已送到武汉市第一医院抢救,急需5千元医药费。

着急的父亲赶忙打电话给娟娟,发现娟娟的手机关机;再打电话到娟娟寝室,无人接听。

父亲救女心切,赶紧到附近的银行按照对方提供的帐号汇了5千元钱。

不久,张某又来电称该生检查出是尿毒症,有生命危险,急需5万元救命。

汇款后父亲再次打电话到该生寝室,发现她刚上完课回来,方知被骗。

利用大学生离家远、信息渠道不畅和家人爱子心切的特点,向家长谎报学生病危或出现意外,骗取家长钱财,这是近来颇为盛行的校园骗术之一。

骗子通过大学生的同学录、等材料,能轻易地获得大学生以及家庭的联系方式,这样其行骗也就带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所以经常能轻易得逞。

建议:1、一定要注意保护个人及家庭的信息,不要轻易把这些信息透露给陌生人;2、平时要多和家人、同学、朋友交流,让大家了解自己的学习生活状况,这是防止家人因为自己受骗的最好武器!四、设障碍吞卡盗走你的银行卡张某来银行自动柜员机取款,身后两位青年站其身后,好像也要取钱。

张某输完密码,取款机没有反映,后面两位好心人赶快指点迷津:你的卡被机器吞了,赶快去找银行营业员开机。

张某急忙去找营业员。

银行营业员打开取款机,里边根本没有卡。

营业员建议马上挂失,张某犹豫了一阵子,还不停地埋怨银行。

等张某同意挂失时,发现银行卡上的5000元钱已经不翼而飞了。

原来,在张某输密码时,排在他后面的两位“好心人”盯着他的手指,把他所输号码全部记下。

在张某输完密码后,后面人采取故意触碰取款机键盘的方式让取款机“暂时死机”,造成银行卡被吞假象。

有的犯罪嫌疑人还把双面胶放入取款机的插卡处,这样也能造成银行卡被吞的假象。

犯罪嫌疑人为了窃取密码,有的还在取款机上安装了摄像头。

当取款人被支开后,犯罪嫌疑人用备好的镊子将并未完全吞进去的银行卡取走,然后换一台取款机即可将卡内可取金额取走。

建议:1、取钱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是否安全,最好和同学结伴而行;2、如有陌生人在你操作时距离你过近,可友好提示其在一米线外等候,或者取卡停止操作,过后再取钱;3、不要将银行卡密码告知他人,银行卡不能让他人保管或者代为操作。

五、诈骗手机诈骗者以各种原因说明急于将手中名牌手机脱手或与当事人交换手机,当事人因图一时便宜与诈骗者进行手机交换,事后发现交换的手机只是一个空壳。

或者骗子在公共场所以各种理由称自己手机刚巧没电,向被骗者借手机回复电话,然后借口场所内声音太嘈杂,边打边往外走,一去不回。

建议:1、生活中切忌贪小便宜;2、遇到借手机者,可建议其打公用电话,或替他拨打,不能让陌生人拿走手机使用。

六、盗QQ冒充熟人诈骗者通常冒名顶替,向被骗者的好友借钱。

需要特别当心的是一些冒充熟人的网络视频诈骗,犯罪分子通过盗取图像的方式,用“视频”与你聊天,千万不可上当。

建议:1、不要将自己的、和同学朋友的生活照挂在网上;2、如有同学、朋友通过网络借钱,可电话求证真实性;3、若发现自己QQ号码被盗,要第一时间通过其它渠道告知家人、同学、朋友不要上当受骗。

七、恐吓诈骗犯罪分子随机拨打你的手机,恐吓你破财免灾。

“我是黑社会的,受人之托,要你身体的某个部位,想要消灾,汇笔钱到……”也有不法分子给受害人发送领取包裹的手机短信,然后冒充警察称邮寄的包裹内藏有毒品,要求协助破案,要求事主按对方指示到银行柜员机上进行银行卡存款转账,等事主转账后,卡内存款就被转走。

建议:1、接到此类电话不必惊慌,可当面拆穿骗局或者不予理睬;2、情节严重者可向学校保卫部门或者公安机关报案。

八、药物诈骗某同学行走在步行街上,马路边的众多推销人员不断向其递来传单或宣传资料;该同学出于礼貌便接了几张传单,但当其拿着那几张传单数分钟之后,忽然觉得头脑昏眩起来,继而感到头前所未有地痛,此时该同学感到情况不妙,急忙跌跌撞撞地走到路口,拦了部出租车直奔附近的医院。

医院诊断,该同学是由于接触或吸入了一种混合性麻醉药(学名:达克罗宁,过量吸入可导致死亡)而导致以上症状。

这是一起有预谋的抢劫未遂事件,一些图谋不轨的不法分子向路人发放预先喷上类似以上麻醉性药物的传单或宣传资料,然后锁定一些目标,特别是女性,紧随其后,一旦药物发挥作用,不法分子便伺机对事主进行抢劫。

建议:1、尽量不要接受街头派发的传单或宣传资料,特别是在独自一人的情况下,女性尤其要警惕;2、万一误接了上述资料,并感觉身体不适,请立即向就近的警察求助,尽快就医。

(可借鉴上述方法,打车离开。

)九、钓鱼网站在购物网站放置精美的商品图片,低价销售,一旁设置各大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链接图标,当你点击时就进入了跟上述机构一模一样的假冒网页,你的网银帐号和密码即被盗取,紧接着被盗的是你的钱。

建议:1、网购要选择大型正规网站;2、商品价格过分低廉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切忌贪小便宜吃大亏。

其他诈骗案例:1. 2012年8月25号,即将升入大三的小邓来长江大学报到。

当天下午2点半左右,刚刚下车的她准备将行李拖往校外的公寓,在路上,一名陌生妇女在一轿车后排,向小邓寻求帮助,问加油站位置。

出于好心帮忙,小邓便上了车,没意识到自己其实已经上了贼船。

这一男一女载着小邓在校园附近转了一圈,并没看到有加油站,此时小邓想下车帮忙问一下哪儿有加油站,可是那对中年男女不让小邓下车。

又说有笔汇款,想借银行卡转账。

小邓心想,对方既不知道自己的银行卡密码,又是自己亲手取钱给对方,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

于是,小邓先被带到校东大门的中国工商银行提款机前。

由于小邓不是工行的卡,只有农业银行卡,那对中年男女又将她带到校北大门的农业银行门口。

从最开始的加油,到直接转账,到不能转账。

小邓被弄得晕头转向,也不知道怎么办好了,整个人就沉浸在怎么帮对方能把钱取到。

而就在小邓正处于迷茫时,那对中年男女拨通了一个电话,小邓则按着电话那头的语音提示输入了自己的农行卡密码。

事后小邓意识到自己很可能被骗了,匆匆忙忙下楼寻找那辆小轿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