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 差分放大电路
合集下载
《差分放大电路》课件

要求
电源稳定性测 试:测量差分 放大电路的电 源稳定性,确 保其符合设计
要求
差分放大电路的调试与测试实例
测试目的:验证差分放大电路的性 能和稳定性
测试项目:输入信号、输出信号、 增益、相位、噪声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测试方法: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 器等仪器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分析:根据测试结果,分 析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找出存在 的问题并解决。
应用案例1:在 数字音频处理 中的应用,提
高音质
应用案例2:在 数字图像处理 中的应用,提 高图像清晰度
应用案例3:在 数字通信中的 应用,提高通
信质量
应用案例4:在 数字信号处理 中的其他应用, 如信号滤波、
信号放大等
差分放大电路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案例
音频信号处理:用于音频信号的放大和滤 波
医疗设备:用于医疗设备的信号放大和滤 波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差分放大电路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较 高的共模抑制比和较低的噪声。
差分放大电路的基本结构包括输入 级、中间级和输出级。
差分放大电路的特点
输入信号为 差模信号
具有较高的 共模抑制比
输出信号为 差模信号
具有较高的 增益和带宽
差分放大电路的应用
信号处理:用于处理模拟信号,如 音频、视频等
稳定性优化:通过优化电路参数,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如调整反馈系数、调整电路参数等。
差分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
差分放大电路的设计原则
输入阻抗匹配:确保输 入信号不受干扰
输出阻抗匹配:保证输 出信号的稳定性
共模抑制比:提高电路 的抗干扰能力
带宽:满足信号处理需 求
电源稳定性测 试:测量差分 放大电路的电 源稳定性,确 保其符合设计
要求
差分放大电路的调试与测试实例
测试目的:验证差分放大电路的性 能和稳定性
测试项目:输入信号、输出信号、 增益、相位、噪声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测试方法: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 器等仪器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分析:根据测试结果,分 析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找出存在 的问题并解决。
应用案例1:在 数字音频处理 中的应用,提
高音质
应用案例2:在 数字图像处理 中的应用,提 高图像清晰度
应用案例3:在 数字通信中的 应用,提高通
信质量
应用案例4:在 数字信号处理 中的其他应用, 如信号滤波、
信号放大等
差分放大电路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案例
音频信号处理:用于音频信号的放大和滤 波
医疗设备:用于医疗设备的信号放大和滤 波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差分放大电路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较 高的共模抑制比和较低的噪声。
差分放大电路的基本结构包括输入 级、中间级和输出级。
差分放大电路的特点
输入信号为 差模信号
具有较高的 共模抑制比
输出信号为 差模信号
具有较高的 增益和带宽
差分放大电路的应用
信号处理:用于处理模拟信号,如 音频、视频等
稳定性优化:通过优化电路参数,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如调整反馈系数、调整电路参数等。
差分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
差分放大电路的设计原则
输入阻抗匹配:确保输 入信号不受干扰
输出阻抗匹配:保证输 出信号的稳定性
共模抑制比:提高电路 的抗干扰能力
带宽:满足信号处理需 求
基本差分放大电路详解

基本差分放大电路详解:
差分放大电路是一种电子电路,通过对两个相同型号的管子的共模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实现差分信号的放大。
这种电路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中,如通信、测量、计算机等。
差分放大电路由两个完全对称的共射放大电路组成,每个管子的参数完全一样,温度特性也完全相同。
这两个管子的集电极分别接在一起,并通过公共电阻Ree 进行供电。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两个管子的工作点相同,从而减小了零点漂移的影响。
差分放大电路的特点包括:
1.抑制零点漂移:由于电路的对称性,差分放大电路可以有效地抑制零点漂移,提高
了电路的稳定性。
2.差模信号放大:差分放大电路主要对差模信号进行放大,这种信号是由两个输入端
输入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信号组成的。
3.抑制共模信号:差分放大电路对共模信号有抑制作用,共模信号是指大小相等、极
性相同的两个信号。
差分放大电路在直接耦合电路和测量电路的输入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由于其具有对称性,可以有效地稳定静态工作点,同时具有抑制共模信号的作用。
在实践中,为了获得更好的性能,可以采用适当的负反馈和温度补偿措施。
差分放大电路

差分信号输出通常采用平衡输出或非平衡输出的方式,平 衡输出是指输出信号为一对相位相反、幅度相等的信号, 而非平衡输出则是指输出信号为单端信号。
03 差分放大电路的分类
电压反馈型差分放大电路
电压反馈型差分放大电路通过电 压负反馈来减小输出电压的幅度,
从而减小了电路的增益。
电压反馈型差分放大电路通常具 有较低的输入阻抗和较高的输出 阻抗,适用于电流驱动能力较弱
的电路。
电压反馈型差分放大电路的优点 是稳定性好,噪声低,适用于信
号源内阻较高的应用场景。
电流反馈型差分放大电路
1
电流反馈型差分放大电路通过电流负反馈来减小 输出电流的幅度,从而减小了电路的增益。
2
电流反馈型差分放大电路通常具有较高的输入阻 抗和较低的输出阻抗,适用于电流驱动能力较强 的电路。
3
电流反馈型差分放大电路的优点是带宽较宽,响 应速度较快,适用于信号源内阻较低的应用场景。
缓冲和驱动
差分放大电路可以作为缓冲器和 驱动器,用于驱动后级电路或传 输线路,提高信号的驱动能力和 传输稳定性。
比较器
差分放大电路可以作为比较器, 用于比较两个电压或电流的大小 关系,常用于触发器、寄存器等 数字逻辑电路中。
在传感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温度传感器信号处理
差分放大电路可以用于放大温度传感器的输 出信号,将微弱的温度变化转换为电信号, 便于后续处理和测量。
差分放大电路的特点
高增益
抑制共模干扰
差分放大电路具有很高的增益,通常在 100dB以上,因此能够将微弱的差分信号 放大到足够大的幅度。
由于差分放大电路只对两个输入信号的差 值进行放大,因此它能够有效地抑制共模 干扰,提高信号的信噪比。
宽频带
03 差分放大电路的分类
电压反馈型差分放大电路
电压反馈型差分放大电路通过电 压负反馈来减小输出电压的幅度,
从而减小了电路的增益。
电压反馈型差分放大电路通常具 有较低的输入阻抗和较高的输出 阻抗,适用于电流驱动能力较弱
的电路。
电压反馈型差分放大电路的优点 是稳定性好,噪声低,适用于信
号源内阻较高的应用场景。
电流反馈型差分放大电路
1
电流反馈型差分放大电路通过电流负反馈来减小 输出电流的幅度,从而减小了电路的增益。
2
电流反馈型差分放大电路通常具有较高的输入阻 抗和较低的输出阻抗,适用于电流驱动能力较强 的电路。
3
电流反馈型差分放大电路的优点是带宽较宽,响 应速度较快,适用于信号源内阻较低的应用场景。
缓冲和驱动
差分放大电路可以作为缓冲器和 驱动器,用于驱动后级电路或传 输线路,提高信号的驱动能力和 传输稳定性。
比较器
差分放大电路可以作为比较器, 用于比较两个电压或电流的大小 关系,常用于触发器、寄存器等 数字逻辑电路中。
在传感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温度传感器信号处理
差分放大电路可以用于放大温度传感器的输 出信号,将微弱的温度变化转换为电信号, 便于后续处理和测量。
差分放大电路的特点
高增益
抑制共模干扰
差分放大电路具有很高的增益,通常在 100dB以上,因此能够将微弱的差分信号 放大到足够大的幅度。
由于差分放大电路只对两个输入信号的差 值进行放大,因此它能够有效地抑制共模 干扰,提高信号的信噪比。
宽频带
差分放大电路汇总课件

05
差分放大电路的优化设计
采用斩波技术改善性能
斩波技术概述
斩波技术是一种用于改善差分放 大电路性能的策略。通过周期性 地开关输入或输出信号,斩波器 可以消除信号中的直流分量,从
而提高电路的性能。
斩波电路设计
斩波电路通常由一个开关和一个 存储元件组成。开关用于在斩波 周期内切换信号的通路,而存储 元件则用于存储电荷,以实现斩
放大倍数和频率响应
差分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等于两个放 大器增益的乘积,通常在100到 1000倍之间。
频率响应是指电路对不同频率信号的 放大能力。差分放大电路具有较宽的 频带,适用于高速电子设备。
02
差分放大电路的类型
直接耦合型
直接耦合型差分放大电路是最基本的差分放大电路,它通过直接将两个 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在一起实现差分放大。这种类型的电路通常用于低 频信号的放大。
计算机辅助分析法
计算机辅助分析法是一种高效的分析方法,用于分析复杂差分放大电路的性能。该方法通过使用计算机软件对差分放大电路 进行建模和仿真,可以快速得到电路的性能指标和动态响应。
在计算机辅助分析法中,通常使用SPICE(Simulation Program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Emphasis)等电路仿真软件对差 分放大电路进行建模和仿真。通过在软件中输入电路元件的参数和连接方式,可以模拟电路的运行过程并得到各项性能指标 。这种方法适用于复杂差分放大电路的分析,具有高效、准确的特点。
多级差分放大电路概述
多级差分放大电路是一种用于扩展差分放大电路带宽的策 略。通过将多个差分放大级联在一起,可以显著提高差分 放大电路的带宽。
多级差分放大电路设计
多级差分放大电路的设计重点在于各级之间的匹配和信号 的隔离。为了实现良好的匹配和隔离效果,通常需要采用 一些特殊的电路元件和设计技巧。
差分放大电路

其大小是双端输出时的一半。
(2)差模输入电阻
。
与双端输出时相同,为 Rid 2rbe
(3)差模输出电阻
Rod=RC。
(4) 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双端输入,单端输出的差分放大电路,因为ic1和ic2同时 增大或同时减小,因此在Re上得到的是两倍的ie1,ve=2ie1Re, 这相当于其交流通路中每个三极管的发射极接2Re电阻。此时 的交流通路如图3-5所示。 该电路的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为:
差分放大电路的四种连接方式: (1)双端输入双端输出; (2)双端输入单端输出; (3)单端输入双端输出; (4)单端输入单端输出。
2. 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 差模信号
uid = ui1 ui2
差模信号相当于两个输入 端信号中不同的部分
共模信号相当于两个输入 1 共模信号 u ic = (u i1 u i2 ) 端信号中相同的部分 2 两输入端中的共模信号大 有 u = u u id i1 ic 2 小相等,相位相同;差模信号 u id u i2 = u ic 大小相等,相位相反。 2 【例3-1】如图3-2所示电路,ui1=5mV,ui2=1mV,求uid 和uic。 解:uid=5-1=4mV,uic=0.5(5+1)=3mV。 也就是说,两个输入信号可看作是 ui1=5mV→3mV+2mV ui2=1mV→-3mV+2mV
K CMR Avd Avc
差模电压放大倍数越大,共模电压放大倍数越小,共模抑制能 力越强,放大电路的性能越优良,因此KCMR值越大越好。共模 抑制比常用分贝数表示。
3.2.3 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电路
在差分放大电路中,要提高对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应加 大射极电阻Re,但在加大Re的同时,为了保证放大电路有合适 的静态工作点,VEE也要相应增大,这显然是不可取的。为了解 决这个矛盾,采用恒流源代替Re,组成恒流源差分放大电路。
第11讲差分放大电路

1. 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差模信号作用下的分析
+Vcc
Rc
Rb uI
Rc RL uo
Rb
Rb Δ iB rbe ΔuId rbe Rb
βΔ iB
R c RL Δ uod
Re –VEE
Rc
1 ( Rc ∥ RL ) Ad 2 Rb rbe
Ri 2( Rb rbe ),Ro Rc
uOc 共模放大倍数 Ac uIc 参数理想对称时 Ac 0
对于每一边 电路,Re=?
Re的共模负反馈作用: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变化等效为共模信号
如 T(℃)↑→IC1↑ IC2 ↑→UE↑→ IB1 ↓IB2 ↓→ IC1 ↓ IC2 ↓ 抑制了每只差分管集电极电流、电位的变化。
3. 放大差模信号
2 Rc Rc
1 [rbe (1 )2ro ] 2
2 Rc Rc
讨论一
若uI1=10mV,uI2=5mV,则uId=? uIc=?
uId=5mV ,uIc=7.5mV
讨论二
1、uI=10mV,则uId=? uIc=? 2、若Ad=-102、KCMR=103 用直流表测uO ,uO=?
六、差分放大电路的改进
1. 加调零电位器RW
+Vcc Rc Rb uI1 uo RW I –VEE Rc Rb uI2
1) RW取值应大些?还是小 些? 2) RW对动态参数的影响? 3) 若RW滑动端在中点,写 出Ad、Ri的表达式。
Ad
Rc
RW Rb rbe (1 ) 2
两输入端中的共模信号 大小相等,相位相同;差模信
号大小相等,相位相反。
四、差分放大电路的四种接法
《差分放大电路》PPT课件【2024版】

2024/11/9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14 下一页
(4)共模抑制比
对于差模信号,我们要求放大倍数尽量地大; 对于共模信 号,我们希望放大倍数尽量地小。实际电路中,差动式放大电路 不可能做到绝对对称,这时Uo≠0,Ac≠0,即共模输出电压不等于 零。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不等于零,为了全面衡量一个差分放大器 放大差模信号、抑制共模信号的能力,引入共模抑制比。
理想情况下,没有
温漂。
静态时 ui1 = ui2 =0 ,由于电路的对称性 IC1 = IC2 ,UC1 = UC2 , uo= UC1 - UC2 = 0
当温度变化时:IC1 = IC2 , uC1 = uC2
uo= (UC1 + uC1 ) - (UC2 + uC2 ) = 0
2024/11/9
(3)比较输入
两个输入信号电压的大小和相对极性是任意的,既非共模,
又非差模。比较输入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是较常见的。
结论:任意输入的信号: ui1 , ui2 ,都可分解成 一对差模分量和共模分量的组合。
差模分量:
uid
ui1
ui2 2
共模分量:
uic
ui1
ui2 2
例: ui1 = 20 mV , ui2 = 10 mV
差分放大电路
2024/11/9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1 下一页
重点:
l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l 典型差分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l 掌握差分电路的分析,会求静态工作点、 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差模输入电阻、输出 电阻。
2024/下一页
§1 差分放大电路
(a) 单端输出
(b)双端输出
2024/11/9
《差分放大电路》PPT课件

RC
T1
T2
+VCC RB
设vi1 = vi2 = 0 vi1
vi2 RE
–VEE
温度T
IC
IE = 2IC
VE
自动稳定
IC
IB
VBE
RE 具有强负反馈作用:产生的反馈信号是单管放 大时的两倍。
RE 对差模信号作用
vi1
ib1 , ic1
vi2
ib2 , ic2
ic1 = - ic2 iRE = ie1+ ie2 = 0 vRE = 0 RE对差模信号不起作用
一、静态分析
+VCC
RC RB
vo
RC
RB
T1 RP T2
vi1
vi2
RE
–VEE
特点:①加入射极电阻RE ;加入负电源 -VEE ,采用
正负双电源供电(增大电路的线性范围)。
②为了使左右平衡,设置了调零电位器RP 。
二、动态分析
RC RB
T1 R vid
R
+VCC
vo
RC
RB
T2
RE –VEE
1 vi1 2 vid
RC
RB rbe1
Avd1 Avd2
RB
B1 C1
ib1
vi1
rbe1
ib1
RC
vod1
E
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RC icv1od ic2 RC
Avd
vod vid
vi1
RB R ib1
vod1 T1 vod2
T2
E
RB ib2 R vi2
即:总的差动电压放大倍数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 R2
R2 VEE R1 R 2
近似为 恒流
I C1Q I C2Q
1 I C3 2
Rb
+Vcc Rc uo Rc Rb uI2 I –VEE
动态计算: 同长尾电路。
uI1
不同之处: Re= ∞
等效电阻 为无穷大
2. 加调零电位器的差放
由于电路参数不可能完全对称 则: uI1= uI2= 0时,uo≠ 0 解决:加调零电位器RW调零
即:单入双出相当于双入双出。 区别在于引入了共模信号。
1 u O A d u I A C u I 2
电路对称时AC=0 Q点及动态计算与双入双出相同。
4.单入单出:相当于双入单出
四. 改进型差放
1. 有恒流源的差放
⑴. 长尾式差放存在的问题: AC单↓→AC双↓→KCMR↑ R e↑ { 保证一定的I →V ↑ C EE
UCQ1 UCQ 2 UCQ
I CQ1 I CQ 2 I CQ
Q点: UB ≈ 0 →UE= – 0.7V
I EQ VEE U BEQ 2R e I EQ
I BQ
1
UCQ VCC I CQ R c
UCEQ VCC I CQ R c UBEQ
即:uI= 0时,uo= 0 — 零输入时零输出。 3. 对共模信号的抑制作用 ⑴. 共模信号:数值相等、极性相同的输入信号。 即:uI1= uI2= uIC
3.3
直耦放大电路
2、差分放大电路 3、直耦互补输出电路
内容: 1、零漂现象
一、零漂现象 1.零漂:uI=0时,uO≠0,有缓慢变化输出,称零漂。
uo ui=0 uo
2.零漂产生的原因 温度变化,直流电源波动,元器件老化。 温度变化是主要原因,故零漂也称温漂。
只有直耦放大电路才会产生零漂;
零漂大小主要决定于第一级的零漂大小。 3.克服温漂的方法:
Ad β Rc 175 2rbe
由于电路的AC=0,故△uO仅由 uId和Ad决定。
ΔuO AduId 1.75V
3.10 电路如图所示,T1~T5的电流放大系数分别为β1~β5,
b-e间动态电阻分别为rbe1~rbe5,写出Au、Ri和Ro的表达式。 解: Au1
Au2
Re的作用:共模负反馈
iC1↓ iC1↑ ↘ ↗ uBE1↓→ iB1↓ ↗ uE↑ ↘ T↑ ↘ uBE2↓→ iB2↓ iC2↑ ↗ iC2↓ Re使每只差分管的零漂减小, 双端输出时,零漂 ≈ 0 4. 对差模信号的放大作用 ⑴. 差模信号:数值相等、极性相反的输入信号。 即:
1 u I 1 u I 2 u Id 2
=-β△iB· 2R'L
ΔuId ΔiB 2(Rb rbe )
R L Ad R b rbe
Ri 2(Rb rbe )
交流等效电路
R o 2R c
⑶. 共模抑制比KCMR: 衡量差分放大电路放大差模信号、抑制共模号
能力的参数。
K CMR
Ad AC
KCMR=∞
例1:图示电路 若uI1=10mV,uI2= 5mV,则uId =? uIc=?
解:uId= UI1-UI2 = 5mv
uId1 = 2.5mv
uId2 = -2.5mv
uIc= ( uI1+uI2 )/2 = 7.5mv
例2:图示电路 ⑴. UI =10mV,则uId =? uIc=? ⑵.若Ad=-102、KCMR=103,用直流表测uO=? 解:⑴. uId =10mv uId1 = 5mv uIc= 5mV ⑵. uO = Ad uId+ AcuIC+UCQ1 uId2 =-5mv
Au3
ΔuO1 β1 R 2 ∥[rbe4 (1 β 4 )R5 ] ΔuI 2rbe1 ΔuO2 β R ∥[rbe5 (1 β 5 )R7 ] 4 6 ΔuI2 rbe4 (1 β 4 )R5
ΔuO3 (1 β 5 )R7 ΔuI3 rbe5 (1 β 5 )R7
→
β1 R 2 ∥[rbe2 (1 β 2 )R3 ] (1 β 2 )R3 Au R1 rbe1 rbe2 (1 β 2 )R3
Ri R1 rbe1
(b)
ib1
Ro R 3 ∥
ib2
rbe2 R 2 1 β2
→
→
A u
(1 β1 )(R2 ∥ R 3 ∥ rbe2 ) β2R4 ( rbe1 (1 β1 )(R2 ∥ R 3 ∥ rbe2 ) rbe2
Ri R1 ∥[rbe1 (1 β1 )(R2 ∥R 3 ∥rbe2 )]
Ro R4
3.6 图所示电路参数理想对称,晶体管的β均为100,rbb' =100Ω, UBEQ≈ 0.7。试计算RW滑动端在中点时T1管和T2管的发射极 静态电流IEQ,以及动态参数Ad和Ri。
解:T1管和T2管的 IEQ:
uI Rb
+Vcc Rc RL uo Rc Rb
Re –VEE
3.单入双出 输入信号既非差模又非共模信号。 将uI分解为差模和共模信号:
uI1 uI 2 u Id 1 u Id 2 2 u I1 u I 2 u Ic 2
uI Rb
+Vcc Rc uo Rc Rb
RL
Re –VEE
I CQ
I BQ
U EE 0.7 2Re I CQ UC2= VCC - ICQRC
RL U C1 VCC I CQ R C // R L RC RL 1 R L Ad ( R'L=RC∥RL) 2 R b rbe
+Vcc Rc Rb uI RL uo Rc Rb
⑵.差模放大倍数 Ad ∆iB1 = - ∆ iB2
∆iC1= - ∆ iC2 ∆uC1 = - ∆ uC2
∆uO = - 2∆ uC1 △iE1=-△iE2,Re中电流不变,即Re 对差模信号 无反 馈作用,E点相当于交流接地。
RL中点交流接地。
u od Ad u Id
ΔuOd RL ΔiC 2(Rc ∥ ) 2
U BEQ I EQ I EQ RW 2IEQ R e VEE 2 VEE U BEQ 0.517mA RW +2Re 2
Ad和Ri: rbe rbb' (1 β)
Ad
26m V 5.18k Ω I EQ
97 RW rbe (1 β) 2 R i 2rbe (1 β)RW 20.5k Ω
β Rc
3.7 电路如图所示,T1和T2管的β均为140,rbe均为4kΩ。试问:
若输入直流信号uI1=20mv,uI2=10mv,则电路的共模输入电压
uIC=?差模输入电压uId=?输出动态电压△uO=?
解: u IC
u I1 u I2 15m V 2 u Id u I1 u I2 10m V
⑴. 引入直流负反馈
⑵. 温度补偿
⑶. 采用差分放大电路
二. 差分放大电路(长尾式)
1.电路的组成特点:
电路特点: ⑴.电路对称 Rb1= Rb2; Rc1= Rc2;T1、T2特性相同。 ⑵.有四种输入输出方式。 2. 静态分析(Q ):uI1= uI2=0
由于电路对称,因此:
I BQ1 I BQ2 I BQ
解决: 用一个交流电阻大、直流电阻小的元件 代替Re。可用恒流源代替Re。 三极管电流源:工作在放大区的三极管,若IB 固定,则近似相当于一个恒流源。
⑵. 具有恒流源的差放
+Vcc Rc Rb
uo
Rc Rb uI2
Q点计算:
I C3 I E3 U R 2 U BE 3 R3
uI1
I1 R1 I2 R2 IE3 R3 –VEE
பைடு நூலகம்
I DSS I DQ 1mA/V
g R 5 A u m D
Ri Rg 1MΩ
Ro R D 5kΩ
Q
Q
3.2 设图(a)(b)所示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均合适,分别画出 它们的交流等效电路,并写出Au、Ri和Ro的表达式。
解:(a)交流等效电路如解图所示。
ib1
→
ib2
其中:Ad=-102 :
Ad AC 0.1 K CMR
UCQ1: uC1的静态值
作业: P179
3.2 (a) (b)
P182 3.6 3.7
2.15 已知图(a)电路中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和输出特性分别 如图(b)(c)所示。 (1)利用图解法求解Q点; (2)利用等效电路法求解Au、Ri和Ro。
Q
解:(1)在转移特性中作直线uGS=-iDRS,与转移特性的 交点即为Q点;得出IDQ=1mA,UGSQ=-2V。
⑵.在输出特性中作直流负载线uDS=VDD-iD(RD+RS),与
UGSQ=-2V的那条输出特性曲线的交点为Q点,UDSQ≈3V。
i D gm uGS
U DS
2 UGS(off)
⑵.共模放大倍数 AC
i B1 i B2 i C1 i C2 u C1 u C2
uO C uC1 uC2 (UCQ1 uC1 ) (UCQ2 uC2 ) 0
u Oc 共模放大倍数A c 0 (电路参数理想对称时) u Ic
温漂可等效成共模信号。
双端输入双端输出:
三、差分放大电路的四种接法
1. 双入双出 β R L Ad R b rbe
R L R C // RL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