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常规临床意义

凝血常规临床意义
凝血常规临床意义

凝血常规临床意义

1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参考值:平均秒值:(12±1)s:男性:11?13.7s。女性:11-14.3S。超过正常对照值3s为异常。

临床意义:

PT延长:先天性因子U、V、%、X缺乏症,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症及纤维蛋白原缺乏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 缺乏症、血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使用某些药物,如链霉素、卡那霉素、氨苄西林、利福平、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利尿剂等。

PT缩短:先天性V因子增多症、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口服避孕药,使用某些药物,如洋地黄等。

建议:

(1) 显著减少建议检查肝功能。

(2) 检查前应尽量不饮酒,不吃高脂饮食。

(3) 若PT显著增高,应预防出血倾向。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参考值:(37±3.3)s ,超过正常对照

值10s以上有意义。?

临床意义:

APTT延长:先天性因子哑、区、幻缺乏,如血友病甲、血友病乙、幻因子缺乏症;后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肝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使用阿司匹林、肝素等药物;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亢进、DIC;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因子哑抗体、狼疮抗凝物质等。

APTT缩短:见于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等

注意事项:时间缩短应预防高凝引起的并发症。

5 . PT比值[IN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患者PTs/正常参比血浆PTs)ISI] 参考值:0. 8?1. 5之间临床意义:用于口服抗凝剂的

监测,2?3为宜。

注意事项:

(1) 如果APTT延长,PT、TT、FIB正常,临床上有出血,建议做凝血因子确定性实验,确定血友病类型;临床上无出血,建议做血浆因子%的促酶活性检查,确定

是否为因子刈缺之症。

(2) 如果APTT PT均延长,TT、FIB均正常,建议做检查确定是否为因子U、V、区、X或多个因子缺乏症。建议做肝功能检查,确定是否为肝脏疾病。

(3) 如果APTT PT TT、均延长,FIB降低,建议确定血液中是否存在抗凝物质,否则

为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⑷如果PT延长,APTT TT、FIB正常,见于%因子缺乏症和双香豆素治疗早期。

(5) 如果血凝常规与血小板均异常,建议做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方面的检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