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重点知识汇总——传统节日
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第2课《传统节日》课文及内容分析

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第2课《传统节日》
课文及内容分析
【课文】
传统节日
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
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重阳日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内容分析】
《传统节日》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识字)第二课。
课文按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和重阳节这七大中国传统节日,文章语言轻快、韵律感强,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
通过课文学习可以引领学生认识传统节日的习俗文化,体会这些这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国传统节日所积淀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在学习中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组织开展游戏活动,让孩子们体会节日的仪式感,让学习活动既庄重又不失情趣,根植传统节日在学生心中的重要地位。
二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课件第三单元识字 2传统节日

(部编版)
第三单元 识字
2 传统节日
一、读拼音,写字词。
tiē 春节 贴窗花,元宵真
rè nào 热,端午闹
ài yè 艾 香叶,重阳要
jìnɡ lǎo ,传敬统佳老节要
传承。
二、把括号里错误的字或者拼音用“\”划掉。
龙(州\ 舟)
(赏 裳\ )菊
元(霄\ 宵)
祭(jì ch\á)扫
4. 连一连。
1. 选择下面的词语把选文补充完整。(我知道与中秋节相关的一种美食是 ___月__饼_____,与重阳节相关的民间活动是 “______赏__菊__登__高__________”。 3. ( A )写的就是重阳节。(填序号) A.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B.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小巷( gǎ\ng xiàng) 乞(q\í qǐ)巧
三、 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写。(填序号)
①赛 ②会 ③裹 ④猜 ⑤贴 ⑥赏
( ⑥ )明月 ( ⑤ )窗花 ( ③ )粽子
(② (④ (①
)鹊桥 )灯谜 )龙舟
四、快乐读书吧。
过中秋,( A ),十五圆月当空照。重阳
节,( B ),踏秋赏菊去登高。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识字2《传统节日》课件

·
货郎 读书郎 卖油郎
看花灯
乞巧
识字游戏
转眼
热闹
赏菊
传统
龙舟
团圆
生字归类
贴 街舟 艾
左右 结构
左中右 结构 上下 结构
独体 结构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jiē
左、中部较高
右部较低, 起笔与中部 第一横持平
注意穿插避让
撇从竖中线起笔 撇写长
zhōu
横压横中线 横折钩的折写长
最后,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组会写字。
chónɡ
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
重
chónɡ zhònɡ
重新 重要
重复 重量
重合 轻重
整体感知
本文按照 时间 顺序讲述了我国的 七个传统节日: 春节 、元宵 、 清明 、 端午 、 七夕、 中秋、 重阳,以及
每个节日的习俗。
互动课堂
朗读课文1-5句,画出句 中提到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正月初一
团( 团圆 ) 困( 困难 )
转( 转身 ) 传( 传达 )
舟( 小舟 ) 州( 神州 )
4.连一连,填一填,排一排。
日期
①春 节 ( 正月初一 ) ②重阳节 ( 九月初九 )
③元宵节 ( 正月十五 )
④端午节 ( 五月初五 ) ⑤中秋节 ( 八月十五 ) ⑥七夕节 ( 七月初七 ) 按照时间顺序从前往后排列上面的节日:①_③__④__⑥__⑤__②__(写序号)
示例:我和我的家人每年都过春节、 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的时候, 我们一家人贴对联,放鞭炮,吃饺子,去 给爷爷奶奶拜年。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识字2传统节日

2.给下列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巷(gǎng xiàng)
堂(tán táng)
乞(qíqǐ)
赏(sǎng shǎng)
菊(jǘjú)
3.连一连,读一读。
贴龙舟
放窗花
赛月饼
吃菊花
赏花灯
看鞭炮
3、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
1.指名学生读儿歌,其他学生画出文中出现的传统节日的名称。
2.文中一共介绍了几个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七个: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重阳)
③插艾草④看花灯
元宵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5、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传统节日,我们接下来开展节日故事分享会,有没有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讲你是怎样过节的(任选一个节日来讲)?
2.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课后同学去搜集资料,看看每个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特色吧。
舟:最后三笔的顺序是点、横、点。
转:“车”字做部首时,最后两笔的顺序是竖、提;“专”字的笔顺是横、横、竖折折、点。
4.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10.请写出几个带有下列偏旁的字,并组词。
口:()
()
门:()
()
11.描一描,写一写。
街放在田字格中
转
3.这几个传统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节日?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4.你知道这些传统节日的的具体时间吗?(出示练习做一做)
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4月5号)
端午节(五月初五)七夕(七月初七)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
重点提示:这些节日里面除了清明节,其他节日的时间都是在农历的日期,大家记住了吗?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文知识梳理

理解:这一句重点强调宝岛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台湾与大陆之间有一道海峡隔着,但是隔不断我们的情谊,我们是一家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血浓于水的。
(4)各民族,情谊浓,齐奋发,共繁荣。
理解:“繁荣”写出了祖国面貌日新月异,人们生活幸福美满。
3.问题探究
(1)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怎样表达对祖国的爱呢?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2)阅读资料。
乞巧:中国民间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mo)馍、烙(lo)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也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1.课题解读
课文描写了汉字“贝”的故事,写了“贝”字的演变过程以及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的缘由,告诉我们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2.课文重点解读
(1)一些生活在水里的动物,用贝壳保护自己的身体。甲骨文中的“贝”字,画的就是贝类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
理解:告诉我们“贝”字是由贝壳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演变而来的。
(2)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
理解:表明用“贝”作偏旁的字多与钱财有关。“赚”的意思是做买卖得利。“赔”的意思是亏损;“购”的意思是用钱买东西;“贫”是收入少的意思;“货”指商品,也与钱有关。
3.问题探究
(1)为什么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识字2传统节日》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及知识点汇总

2023-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说课稿及知识点汇总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识字2传统节日》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识字1传统节日》。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八个方面来进行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识字2传统节日》。
过节,对于每一位中国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
节日,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
中国传统节日留存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悠久的文化,体现了亲情、团聚,代表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良好的民族礼仪等。
例如:吃粽子会让我们想到屈原和他的爱国思想;中秋节在吸引大家吃月饼之余还传达着爱家的信息;重阳节号召大家尊老爱老。
这篇课文将会激发学生探讨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培养学生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阅读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对话法解析法三、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艾、转”2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中的传统节日,重点了解春节的风俗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学生能够认读课文的15个生字,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生可以给课文中的传统节日按照顺序正确排序,通过了解春节的风俗习惯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教法学法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朗读课文,会读“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背诵课文,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搜集、讨论、整理传统节日的知识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意识,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主要内容和知识点传统节日是我国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之一。
在每一个传统节日里,我们都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
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一、主要内容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传统节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中华传统节日的概念:传统节日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含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习惯的特殊日子。
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按照一定的节令、日期和时间所开展的庆祝、祭祀等各种活动。
2. 春节: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过春节期间,人们要打扫房子、贴门神、做年糕、包饺子、放鞭炮等,展现了中华民族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独特魅力。
3. 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过清明节,人们要去扫墓祭祖、祭奠祖先,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缅怀。
4.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要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一系列的活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风情。
5. 中秋节:中秋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被誉为东方情人节。
过中秋节,人们要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表达了人们对家人、亲朋好友的思念和祝福。
以上就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
二、知识点1. 传统节日的定义和特点。
2. 节日文化的历史和来源。
3.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民俗、风俗等。
4. 如何保护传统节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5.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和精髓。
以上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的知识点。
总之,通过学习《传统节日》这一篇语文课文,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的历史、来由和民俗风情,让我们更加珍视我们的文化遗产,促进我们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6. 春节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开音乐、祭祖、焚香等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节日。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重点汇总(附单元自主学习表)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重点汇总(附单元自主学习表)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每课知识重点单元主题本单元是识字单元,围绕“传统文化”主题编排了《神州谣》《传统节日》《“贝”的故事》《中国美食》4篇课文。
课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便于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学词,激发儿童的识字兴趣,感受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单元重点识字、写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单元出现的生字,大部分是形声字。
围绕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教材在课文和语文园地中设计了多个维度的训练。
通过前面三册的学习,学生对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有课一定的了解,认识了一些常见的偏旁,知道了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基本规律。
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不同册次之间识字教学的衔接和发展。
本单元的课文以浅显的韵文为主,易读易记。
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在读中识字,突破“音”和“形”的难点。
要继续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帮助学生建立生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汉字的奥秘,感受识字的乐趣。
教学内容神州谣教材分析:《神州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
本课以韵文的三字经形式,歌唱了中华美丽山河、民族团结。
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斗,开拓创新。
一艘满载着13亿华夏儿女的大船,正迎着新世纪的大潮,扬帆远航。
整篇课文洋溢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了盼望两岸统一、祖国繁荣昌盛的强烈愿望。
我会写:州(神州)(五州)(九州)湾(台湾岛)(海湾)(港湾)岛(海岛)(小岛)(岛国)峡(海峡)(峡谷)(三峡)民(人民)(农民)(民工)族(民族)(汉族)(家族)谊(友谊)(情谊)(交谊)齐(看齐)(对齐)(整齐)奋(奋发)(兴奋)(奋斗)我会认:州zhōu(神州、苏州、九州)涌yǒng(涌现、涌入、涌浪)峰fēng(山峰、顶峰、高峰)耸sǒng(耸立、耸肩、高耸入云)湾wān(台湾、海湾、港湾)隔gé(隔开、隔壁、相隔)峡xiá(海峡、峡谷、三峡)与yǔ(与其、给与、与会)陆lù(陆地、大陆、内陆)谊yì(友谊、情谊、联谊)浓nóng(浓淡、浓眉、浓茶)齐qí(整齐、看齐、对齐)奋fèn(奋斗、奋发、勤奋)繁fán(繁忙、繁重、繁华)荣róng(光荣、荣誉、虚荣)书写指导:奋:横要短,撇要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节日》一、生字笔画笔顺
二、会写字及组词
贴(tiē)(贴画)(张贴)(补贴)(贴心)
街(jiē)(街道)(沿街)(街上)(街灯)
舟(zhōu)(龙舟)(渔舟)(轻舟)(泛舟)
艾(ài)(艾草)(艾子)(艾灸)(艾香)
敬(jìnɡ)(敬爱)(敬礼)(敬酒)(敬意)
转(zhuǎn)(转眼)(转身)(转头)(转让)
团(tuán)(团员)(团圆)(团结)(面团)
热(rè)(热爱)(热水)(冷热)(炎热)
闹(nào)(热闹)(打闹)(闹钟)(闹事)
三、会认字及组词
传chuán(传统、传说、传话)
统tǒng(统一、总统、统考)
宵xiāo(元宵、宵夜、今宵)
巷xiàng(小巷、巷子、巷口)
祭jì(祭拜、公祭、祭文)
堂táng(课堂、礼堂、堂弟)
乞qǐ(乞讨、乞求、乞巧)
巧qiǎo(灵巧、巧干、巧手)
郎láng(新郎、郎中、令郎)
饼bǐng(饼干、画饼、豆饼)
赏shǎng(玩赏、观赏、赏金)
菊jú(菊花、黄菊、墨菊)
四、易写错的字
转:第四笔是提。
五、多音字
传chuán(传说)zhuàn(传记)
重zhòng(重量)chóng(重复)
六、近义词
转眼—转瞬团圆—团聚热闹—喧闹七、反义词
欢笑—痛苦热闹—冷清团圆—分离八、词语解释
转眼:形容时间极短。
团圆:(夫妻、父子等)散而复聚。
热闹:(景象)繁盛活跃。
九、课文分析
这是一篇押ɑo韵的韵文识字的课文。
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紧紧抓住各传统节日的主要习俗活动,巧妙地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的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到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和一些传统节日由来。
这些传统节日是学生在生活中熟悉和了解的,这有利于他们学习了解课文内容。
课文配有两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插图——春节贴窗花和端午赛龙舟,既表现了课文内容,又可唤醒学生对节日习俗活动的记忆表象,有利于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说说自己怎样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