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加罗的婚礼》序曲赏析
费加罗的婚礼音乐赏析

费加罗的婚礼音乐赏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莫扎特歌剧赏析—《费加罗的婚礼》在大学的最后一年,我们很高兴学习了由许科老师知道的环境音乐课,增加音乐方面的修养,在许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对音乐有了进一步了解,并在课后我独立观看莫扎特着名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并做一下赏析。
一、作品介绍:《费加罗的婚礼》是四幕歌剧,达·蓬泰编剧,莫扎特谱曲,1786年5月1日在维也纳国家剧院首次公演,30岁的莫扎特亲自指挥。
1824年5月10日,在纽约国家公园剧院,以英文歌词演出。
法国戏剧家博马舍在18世纪70年代创作了“费加罗三部曲”的三部戏剧,分别是《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和《有罪的母亲》。
前两部被谱成了曲,18世纪的莫扎特选择了第二部,19世纪的罗西尼选择了第一部。
剧情介绍由于理发师费加罗在阿尔马维瓦伯爵的恋爱和结婚中作出了重大贡献,现在成了伯爵的仆人;曾被伯爵苦苦追求、终于作了伯爵妻子的罗西娜,现在已经受到了丈夫的冷落;伯爵此时的兴趣在一位名叫苏姗娜的女仆身上;苏姗娜,就是费加罗的未婚妻--所以,这部歌剧的中心,就是费加罗用智谋扞卫了自己的婚姻,最终获得了幸福。
剧中人物:阿尔马维瓦伯爵男中音罗西娜伯爵夫人女高音费加罗阿尔马维瓦之仆人、理发师男中音苏珊娜费加罗之情人女高音巴尔托洛医生男低音巴西利奥音乐教师男高音凯鲁比诺伯爵的侍仆女高音马尔切琳娜管家婆女高音安东尼奥园丁男低音巴巴里娜安东尼奥的女儿女高音古兹曼法官男低音农民们、客人们、狩猎者、仆人等。
二、剧情介绍:第一幕:伯爵府第的阁楼,房间里。
第二幕:伯爵夫人的房里第三幕:伯爵家的大客厅里第四幕:城堡中的庭园三、音乐内容剧本原作者博马舍曾把这部作品称作《狂欢的一日》,因为整个剧情都是在一天之内发生的,莫扎特似乎以此为切入点,用一首速度飞快的序曲向听众预示剧情发展变化的急剧性。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赏析

第三幕:伯爵家的大客厅里
伯爵在大厅中踱来踱去,他觉得所有的事情都很奇怪。 苏姗娜来了,他对苏珊娜说:“别再想着和费加罗结婚了,他必须娶马尔切 琳娜,这是不可挽回的事实。苏姗娜很伤心,伯爵趁机引诱她,说自己很爱她, 请她在晚上到花园里和他幽会。这个建议正中苏珊娜的下怀,苏珊娜答应了, 伯爵不知是计非常高兴地离开了客厅。 这时费加罗上场,苏珊娜急忙告诉他说,她已完全掌握了主人,因此官司一 定会赢。说完苏姗娜走了。没想到这些话竟被伯爵听见,他唱出庄严的快板咏 叹调:“我失去幸福,而由男仆获得它,怎么可能有这种事情……”。 费加罗、 马尔切琳娜、医生巴尔托洛、还请来法官古兹曼一齐走进客厅。他们坐下来后, 一场紧张的讯问开始了。法官古兹曼问马尔切琳娜:是要钱,还是要人? 马尔切 琳娜说,她要人,她要费加罗娶她为妻。这件事儿看上去好像是没商量,可是 不知怎么的,竟然调查出了人们意想不到的结果:原来马尔切琳娜是费加罗的 母亲,巴尔托洛是他的父亲,三个人热烈拥抱。庆祝一家人的重逢。伯爵与法 官则目瞪口呆,而晚来了一步的苏姗娜听到这个消息后高兴地说:主人再弄什 么手段我都不怕了!一首妙趣横生的六重唱后,伯爵与法官下场。 再次上场的是伯爵和园丁安东尼奥,安东尼奥唠唠叨叨地告状说,那个讨厌 的凯鲁比诺还没有去从军,他在女儿巴巴里娜的房间里发现了他的帽子。并说 他扮装成女人在这里厮混。伯爵愈听愈气,说一定要抓住他,这两个人也下场 了。 罗西娜与苏珊娜上场,她们站在伯爵看不到的地方,商量怎样去进行今夜 的新计谋。罗西娜很忧伤:不得不和女仆一道来捉弄自己的丈夫,这实在是令 人难堪。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为了能让丈夫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她宁愿这样 去做。信写好了,罗西娜从头发上摘下一根发卡让苏姗娜别在便条上,并让她 写上“若同意约会,请把发卡还给我”这一行字。她们听得有人来,便将信藏 在苏珊娜的怀中。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赏析

完全暴露其好色本性,他馋涎欲滴地向苏姗娜大献殷勤, 弄得苏姗娜左躲右闪,同时又得防止他坐到那张藏着凯鲁 比诺的椅子上。这时传来巴西利奥的声音,伯爵慌了,他 躲在藏着凯鲁比诺的那张大扶手椅后面。
巴西利奥是个卑鄙小人,专门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他走进来, 以为室内无人,便放心告诉苏珊娜说,最近伯爵夫人与侍仆凯鲁 比诺似乎有暧昧。藏在椅子后面的伯爵一听,急得跳出来,要巴 西利奥赶快说出实情。于是他们唱出三重唱:“伯爵大骂凯鲁比 诺,说昨天晚上他还看见过他在和巴巴里娜调情,苏姗娜听说后 便把那被单轻轻地提起来,这下可坏事儿了,凯鲁比诺暴露了。 伯爵气得都要疯了,凯鲁比诺则吓得浑身发抖,经过一阵混乱, 凯鲁比诺被开除了。门突然开了,费加罗领着一大群人涌进房间, 大家手里都捧着鲜花,他们大声颂扬伯爵,因为他宣布废除了奴 隶结婚时主人所享有的“初夜权”。伯爵心里明白,这是费加罗 的计谋。无奈地接受了大家的颂扬:“这是我应该做的。今晚你 们都来参加费加罗的婚礼吧。”
这时,侍仆凯鲁比诺垂头丧气地上来,他是一个见异 思迁的小伙子,对任何女人都中意(这一角色由女高音扮 装)。他对着苏姗娜唱起了热情奔放的咏叹调:《啊!热 烈的情感占有了我》原来,昨天晚上他和园丁的女儿巴巴 里娜幽会的时候,被老爷撞见了。老爷大发雷霆,说要把 他赶走,这事儿弄得凯鲁比诺一晚上都没睡好,他想请苏 姗娜去和女主人求情,让老爷别解雇他。看着这个小家伙 愁眉苦脸的样子,苏姗娜觉得很好笑,便逗弄起他来。突 然门外传来老爷的声音。凯鲁比诺吓坏了,苏姗娜让他蜷 腿坐进一张大扶手椅里,然后用--条毯子把他盖了起来。
别针刺痛了手指,因此把别针拔掉丢在地上,他毫不介意
地向大家宣布酒宴开始,大家合唱颂赞伯爵。
第四幕:城堡中的庭园
《费加罗的婚礼》赏析

《费加罗的婚礼》一.作品背景《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先接触的散步歌剧中的一部喜歌剧,完成于1789年,意大利语脚本由洛伦佐·达·彭特根据法国戏剧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
博马舍的话剧以幽默讽刺的笔法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第三等级”地位的上升,歌颂人民反封建斗争的胜利。
创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时的莫扎特也已从萨尔兹堡大主教的樊笼中解脱了出来,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创作激情。
莫扎特的歌剧保留了原作的戏剧宗旨,在作品中对伯爵妄图恢复农奴制的作法加以挞伐,表达了对自由思想的歌颂。
博马舍是18世纪后半叶法国最重要的剧作家。
博马舍喜剧的出现意味着古典主义喜剧向资产阶级喜剧的过渡完成。
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资产阶级意识到戏剧作为宣传手段在革命中的作用,提出“戏剧应该教育民众”的口号。
革命派还有意建立人民剧院。
1791年1月31日,立宪议会公布取消王室的戏剧审查制度,答应演出自由。
本年内有数十家剧院呈请开业,其中的共和国剧院以专门演出支持革命的新剧目而闻名。
这时期创作了大批配合或直接宣传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悲剧和时事剧。
资产阶级革命使演员终于获得了公民权,彻底结束了过去受歧视被欺侮的悲惨处境;成立了保护剧作者合法权益的剧作家协会。
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是他在十八世纪三十年代创作了总称为"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于1784年4月27日在巴黎法兰西剧院首演,其时法国正处于大革命的前夕,这部喜剧对揭露和讽刺封建贵族起了很大的作用。
虽然这部喜剧在整个欧洲都获得好评,但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却禁止在维也纳上演这一剧目。
莫扎特所请的脚本作家洛伦佐·达·彭特是当时的宫廷诗人,由于他多次出面争取,最终皇帝于第二年为了缓和国内的一些冲击而口头批准改编后的歌剧可以上演。
莫扎特用了一年时间谱曲,他在创作这部歌剧时保留了原作的基本思想,那愚蠢而又放荡的贵族老爷同获得胜利的聪明仆人之间的鲜明对照即为整个剧情发展和音乐描写的基础。
《费加罗的婚礼》序曲赏析培训讲学

《费加罗的婚礼》序
曲赏析
《费加罗的婚礼》序曲
一、作者简介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
在西方音乐历史中,他被公认为音乐界的旷世奇才。
莫扎特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等成为后来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他同时也是歌剧方面的专家。
此外其作曲风格同时兼具旋律及艺术性,悦耳开朗,且不失优雅,让人感受到音乐风格由巴洛克时期转向古典主义时期。
也显露出早期浪漫主义曲风,直接预示了贝多芬式的英雄性音乐的出现。
是第一位公开脱离保护人的自由作曲家,其人格备受后世音乐家敬仰。
二、创作背景
莫扎特于1785—1786年创作了四幕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作品描写了作为平民的费加罗同垂涎于他未婚妻苏珊娜美貌的贵族主人之间的斗争,最后以他的机敏幽默而取得胜利。
这部社会性喜剧在大革命前夕的法国,对封建贵族的揭露和讽刺起了很大的作用。
《费加罗的婚礼》序曲采用交响乐的手法,言简意赅地体现了这部喜剧所特有的轻松而无节制的欢乐,以及进展神速的节奏,这段充满生活动力而且效果辉煌的音乐本身,具有完整而独立的特点。
费加罗的婚礼赏析

《费加罗的婚礼》一.作品背景《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先接触的散步歌剧中的一部喜歌剧,完成于1789年,意大利语脚本由洛伦佐·达·彭特根据法国戏剧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
博马舍的话剧以幽默讽刺的笔法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第三等级”地位的上升,歌颂人民反封建斗争的胜利。
创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时的莫扎特也已从萨尔兹堡大主教的樊笼中解脱了出来,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创作激情。
莫扎特的歌剧保留了原作的戏剧宗旨,在作品中对伯爵妄图恢复农奴制的作法加以挞伐,表达了对自由思想的歌颂。
博马舍是18世纪后半叶法国最重要的剧作家。
博马舍喜剧的出现意味着古典主义喜剧向资产阶级喜剧的过渡完成。
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资产阶级意识到戏剧作为宣传手段在革命中的作用,提出“戏剧应该教育民众”的口号。
革命派还有意建立人民剧院。
1791年1月31日,立宪议会公布取消王室的戏剧审查制度,答应演出自由。
本年内有数十家剧院呈请开业,其中的共和国剧院以专门演出支持革命的新剧目而闻名。
这时期创作了大批配合或直接宣传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悲剧和时事剧。
资产阶级革命使演员终于获得了公民权,彻底结束了过去受歧视被欺侮的悲惨处境;成立了保护剧作者合法权益的剧作家协会。
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是他在十八世纪三十年代创作了总称为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于1784年4月27日在巴黎法兰西剧院首演,其时法国正处于大革命的前夕,这部喜剧对揭露和讽刺封建贵族起了很大的作用。
虽然这部喜剧在整个欧洲都获得好评,但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却禁止在维也纳上演这一剧目。
莫扎特所请的脚本作家洛伦佐·达·彭特是当时的宫廷诗人,由于他多次出面争取,最终皇帝于第二年为了缓和国内的一些冲击而口头批准改编后的歌剧可以上演。
莫扎特用了一年时间谱曲,他在创作这部歌剧时保留了原作的基本思想,那愚蠢而又放荡的贵族老爷同获得胜利的聪明仆人之间的鲜明对照即为整个剧情发展和音乐描写的基础。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赏析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赏析郭珊珊(广西艺术学院2010级在职研究生2班学号20101212040)摘要: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根据法国作家博马舍的戏剧《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改编的,主人公费加罗为了争取到自己的爱情而与伯爵斗智斗勇,最后伯爵得到了他应有的惩罚,而费加罗也得到了自己的爱情。
其中咏叹调《你想要跳舞吗?我的小伯爵》鲜明地体现了费加罗的内心情绪,音乐也符合人物的性格和心态,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关键词:《费加罗的婚礼》;莫扎特;序曲;音乐语言;《你想要跳舞吗?我的小伯爵》;咏叹调。
2011年10月22日,作为2010级在职研究生班的我,有幸修了马栋梁老师的《音乐名著分析与研究》这门课程。
在学习中,老师给我们看了其中一部关于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此歌剧在人物性格刻画、心理描写、情感揭示、气氛渲染和情绪铺垫等方面的创作都是无与伦比的,下面我就从莫扎特的生平及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序曲、音乐语言、咏叹调等部分着手,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作以下简要分析。
一、莫扎特的生平及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
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生于奥地利西部萨尔茨堡的一个音乐家庭。
莫扎特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音乐天赋。
1767年3月,他创作的第一部歌剧《第一条戒律的责任》在萨尔茨堡上演。
5月,他又推出了另一部拉丁喜歌剧《阿波罗与海辛特斯》。
1768年,莫扎特创作了一部小型的喜歌剧《巴斯蒂安和巴斯蒂安娜》。
1769年5月,莫扎特创作的歌剧《装疯卖傻》上演。
1775年创作的两部相当成功的歌剧《假扮园丁的姑娘》和《牧人王》。
1780年创作了第一部浪漫主义代表歌剧《伊多美钮》。
后写有歌剧《扎伊德》、歌曲《鸟儿如果整整一年》、《心满意足》、《来吧,亲爱的齐特尔》等。
1782年7月,莫扎特应邀创作了歌剧《后宫诱逃》,并在公演时获得巨大成功。
费加罗的婚礼

《费加罗的婚礼》赏析简介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完成于1786年4月,同年5月在维也纳首次演出。
歌剧主要描写伯爵的男仆理发师费加罗与伯爵夫人的女仆苏珊娜的纯洁爱情,作者通过喜剧性的爱情故事,深刻、尖锐地提出了反对封建制度的社会问题。
这部歌剧当时受到了非常热烈的欢迎,也遭到宫廷贵族的不满和禁演。
歌剧序曲的主题与歌剧中的音乐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在风格上和情绪上与歌剧的内容是一脉相承的。
这首序曲是一首妙趣横生的作品,它概括了普通平民的性格特征,烘托了喜剧中胜利的欢乐气氛。
从中不难看到费加罗机警、幽默的形象和苏珊娜聪慧、美丽的倩影。
剧本由篷泰根据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撰写。
剧中,普通平民以机智、勇敢和胜利的姿态出现在舞台上,而对封建贵族的虚伪、堕落则进行了无情的讽刺、揭露。
莫扎特作品赏析1、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序曲(op.492)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完成于1786年4月,同年5月在维也纳首次演出。
剧本由篷泰根据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撰写。
歌剧主要是描写伯爵的男仆理发师费加罗与伯爵夫人的女仆苏珊娜的纯洁爱情,作者通过喜剧性的爱情故事,深刻、尖锐地提出了反对封建制度的社会问题。
在剧中,普通平民以机智、勇敢和胜利的姿态出现在舞台上,而对封建贵族的虚伪、堕落则进行了无情的讽刺、揭露,这部歌剧当时受到了非常热烈的欢迎,也遭到宫廷贵族的不满和禁演。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序曲的主题音乐与歌剧中的音乐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在风格上和情绪上与歌剧的内容是一脉相承的。
这首序曲是一首妙趣横生的作品,它概括了普通平民的性格特征,烘托了喜剧中胜利的欢乐气氛。
从中不难看到费加罗机警、幽默的形象和苏珊娜聪慧、美丽的倩影。
序曲采用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结构。
呈示部的主部由两个主题构成:第一个主题是稍快急速、性格爽朗的音流。
第二个主题为急板,像是明快、雄健的号声,体现出抒情喜剧的风格。
连接部出现活泼跳跃的节奏和弦,将热烈的情绪推进了一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费加罗的婚礼》序曲
一、作者简介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
在西方音乐历史中,他被公认为音乐界的旷世奇才。
莫扎特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等成为后来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他同时也是歌剧方面的专家。
此外其作曲风格同时兼具旋律及艺术性,悦耳开朗,且不失优雅,让人感受到音乐风格由巴洛克时期转向古典主义时期。
也显露出早期浪漫主义曲风,直接预示了贝多芬式的英雄性音乐的出现。
是第一位公开脱离保护人的自由作曲家,其人格备受后世音乐家敬仰。
二、创作背景
莫扎特于1785-1786年创作了四幕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作品描写了作为平民的费加罗同垂涎于他未婚妻苏珊娜美貌的贵族主人之间的斗争,最后以他的机敏幽默而取得胜利。
这部社会性喜剧在大革命前夕的法国,对封建贵族的揭露和讽刺起了很大的作用。
《费加罗的婚礼》序曲采用交响乐的手法,言简意赅地体现了这部喜剧所特有的轻松而无节制的欢乐,以及进展神速的节奏,这段充满生活动力而且效果辉煌的音乐本身,具有完整而独立的特点。
三、作品浅析
《费加罗的婚礼》序曲同歌剧本身并没有主题上的联系,但在总的情绪和风格方面却和歌剧的内容有着深刻联系,是用奏鸣曲形式写成的。
它概括了平民的性格特征,烘托了喜剧中胜利欢乐的气氛。
曲式结构采用了歌剧序曲所常用的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
作品用两个性格爽朗的主题分别刻画出费加罗机智幽默、勇於斗争的性格和少女苏珊娜活泼、聪慧的美丽形象。
四、欣赏感受
在第一次欣赏这个交响乐时,心脏的跳动是时刻被这个曲子的节奏牵引着的,序曲突然地高昂,又突然的缓和,毫无预兆,却又不觉得突兀。
演奏开始时,小提琴奏出的第一主题疾走如飞,体现了一种快速急切的状态;然后序曲转由木管乐器的咏唱,乐曲变得缓和悠扬,体现一种轻松自如的心境,第二主题带有明显的抒情性,优美如歌;接下来便是全乐队刚劲有力地加入乐曲进入高潮,最后在全曲尾声用短促有力的全奏和弦与快速的音阶进行交替出现, 烘托出欢欣鼓舞的热烈气氛,序曲在灿烂辉煌的音响中完满结束。
全曲快慢有秩,高低起伏富有层次感。
五、作品应用
《费加罗的婚礼》至今仍是各大歌剧院上演次数最为频繁的歌剧之一,有如天籁的歌声和错综复杂的男女人物关系,宛如角力般、层出不穷的小计谋和角色错乱的对白,至今仍是许多观众念念不忘的经
典。
让人眼花缭乱的进行速度,带出男女之间你来我往的情境、种种约定承诺造成的混乱情形、还有谁对谁唱情歌、谁看谁却不是谁的有趣故事。
随着近代舞台的技术进步,每一次观赏此剧时都有全新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