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世界的物质性的认识

合集下载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概括来说可以分为三大块去解释:①世界的物质性;②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③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接下来就以这三部分来讨论。

一、世界的物质性。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对物质的正确理解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本质和规律的前提。

一切唯物主义哲学都是从这一前提出发,把物质范畴作为自己理论的基石。

从古到今,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经历了从朴素到科学,从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认识过程。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科学为基础,把物质等同于科学发现的物质结构层次——原子,虽然使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建立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但却不理解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既经不起自然科学进一步发展的检验,也经不起唯心主义的进攻。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涵盖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直到思维。

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哲学的基石。

二、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和发展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事物的普遍联系有一系列的特点: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再次联系具有多样性;最后联系具有条件性。

事物的永恒发展,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事物相互作用之间的结果,是使事物原有的状态和性质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是通过一系列基本环节得以实现的。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性质。

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性引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物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还是我们所使用的工具和设备,都离不开物质的存在。

本文将探讨世界的物质性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1. 物质与生命1.1 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存在依赖于物质。

无论是微观的细胞结构,还是宏观的人体器官,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生命体中各种元素的存在和相互作用,维持着生命的正常运转。

1.2 物质的能量转化物质不仅仅是生命的构成要素,它还是能量转化的媒介。

物质的合成、分解、转运等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转换。

这些能量转化过程不仅使生命得以维持,还推动了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行。

2. 物质与技术进步2.1 物质的开发与利用人类通过不断开发和利用物质,推动了技术的进步。

从最早的石器时代到现代的高科技产业,物质的开发与利用一直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之一。

通过改进材料的性能和结构,我们得以制造更加耐用、高效的产品。

2.2 物质科学的发展物质科学的发展也推动了技术的进步。

物质科学研究了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物质科学的研究,我们可以设计出更具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材料,推动各个领域的进步。

3. 物质与环境3.1 物质对环境的影响物质的生产和使用对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和废弃物排放会引发大气污染和水源污染,危害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时,大量的资源开采和利用也加速了自然资源的枯竭。

3.2 可持续发展与物质循环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全球的发展目标。

可持续发展强调物质循环的重要性,即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耗竭和环境的破坏。

通过物质的循环利用,能够实现资源的可持续使用和环境的保护。

4. 物质与社会发展4.1 物质丰富度与社会进步物质的丰富度对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个物质丰富的社会能够提供充足的食物、住房、医疗和教育资源,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如何理解世界的物质性

如何理解世界的物质性

1、我们应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们为了获取物质资料而改造自然的劳动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认为,实践是社会的本质。

人类社会是世界物质长期发展的结果,世界是物质的,人类生活在不断发展的物质社会中。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世界中的花草鱼虫、山川湖泊都是物质的,生活中充满了物质,所有可视可触及的、不可视而又真实存在的物质,像风、空气、电磁波等等。

我们在物质中生存,依靠物质而存在。

地球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生命的存在,而随着时间发展、慢慢有了生物、有了海洋,有了人类的摇篮,到现在,回头看看,周身到处是拔地而起的高楼,绚丽多彩的灯光,形形色色的人们,物质社会的神奇之处也就在此。

列宁的物质定义是目前为止比较规范且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总结:“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运动和发展中,就像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人是发展的,河流是奔腾的,时间也是一去不复返的。

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螺旋式上升的。

物质是在不断运动的,静止也是相对静止,需要有对照系,即使我们坐着,移动不动,对于凳子,我们是静止的,而对于窗外经过的人,看见了而又消失不见,静止时特殊的运动。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固有的,不随着外物改变而变化。

2、2014年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全面”。

请你谈谈对其中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看法。

2014年11月,习近平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

习近平在论述四者之间的关系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

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认识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认识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认识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认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83页)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因此,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京戏化在人脑中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既唯物地又是辩证地解决了人的认识的内容、来源和发展过程的问题。

它认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而这种主观和客观辩证统一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实践。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无限发展的过程。

因此,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如何认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如何认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如何认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主张物质是世界的真正本原。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不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精神,尽管它们表现各异,特点不同,但都根源于物质,都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或机能。

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别的什么都不存在。

(2)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部原理都是以此为理论根据的。

世界统一于物质原理也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依据。

第一、一切事物和现象产生的最终根源都存在于物质世界之中。

因此,我们认识事物、研究问题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即从客观存在着的事实出发,既不能从原则、本本出发,也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

第二、所谓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事物,找出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以先入为主的思想去对待事物,也不是用幻想的或臆造的联系去取代事物的联系。

这就在对待事物的问题上坚持了唯物论;由于一切事物都处于一定时间和空间之中不停地发展变化的,因此,从实际出发要有强烈的时空观念,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要因时制宜。

坚持用运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处理问题,这就是坚持了辩证法。

第三、要做到从实际出发,首先,必须从调查研究入手。

深入实际,掌握大量的、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以求深刻全面反映事物的真实情况,并引出路线、方针、政策、计划、方案和方法来,以便去指导人们的实践,从而达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最后,要深入实际,做调查研究,还必须克服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

(3)从实际出发,深入群众、搞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方法。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世界统一于物质原理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给人们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条基本原则。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主观题常考的原理和内容
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先于 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 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方法论】: 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 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 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 然和谐相处。

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 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意识的生理基础是人脑,而人脑是物质, 是客观的。
小结:
原理: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 在于它的物质性
(基本内容):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 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③人的意识是社 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注意: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世界的真正 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世界统一于物质③世界的本质 是物质④世界的本原是物质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 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 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 神、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
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 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 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 精神、意识现象。
A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是属性或性质, 而不是具体的 物质形态(与 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是 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客观 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认识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认识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认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因此,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京戏化在人脑中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既唯物地又是辩证地解决了人的认识的内容、来源和发展过程的问题。

它认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而这种主观和客观辩证统一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实践。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无限发展的过程。

因此,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就座,是无产阶级政党中战略和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和主大革命人民科学地认识世界和革命地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世界物质性与发展规律的心得

世界物质性与发展规律的心得

世界物质性与发展规律的心得在世界的存在和发展中,物质性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这构成了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基础。

一切事物和现象,无论是自然界的还是人类社会的,无论是微观的还是宏观的,无论是科学的还是非科学的,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物质性在科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从基本粒子到宇宙星系,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现象,所有的研究对象都具有客观物质性。

科学的发展就是逐步揭示这些物质的结构、性质和规律,从而实现对世界的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例如,物理学中的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化学中的分子和反应动力学,生物学中的细胞和基因,社会科学中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都是对物质性的深入探讨和解析。

然而,物质性并非是世界的全部。

世界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

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和理解,除了物质的、客观的方面,还有精神的、主观的方面。

这也是世界发展的重要规律之一。

主观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虽然这种认识可能比客观世界的认识更为复杂和困难。

例如,人类的思维、情感、意志等精神现象,虽然无法直接观察和测量,但它们确实对人类的行为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此外,世界的物质性和精神性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物质是精神的基础和载体,而精神则是物质的反映和超越。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就是在物质和精神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和斗争中不断前进的。

总的来说,世界的物质性和发展规律是我们在认识和理解世界时必须面对和掌握的两个重要方面。

只有充分认识到世界的物质性,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只有深入把握世界的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推动世界的进步和发展。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世界的物质性是唯物主义的基础,而发展规律则是辩证法的核心。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和基础,所有的精神现象都是物质的反映和结果。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处于永恒的运动和发展中,事物的矛盾和对立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这两者共同构成了我们对世界的全面认识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对世界的物质性的看法
自打我们有意识起,世界就变的具有可知性,具有物质性。

而且这些物质不会随着人内心的变化而变化。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世界中的花草鱼虫、山川湖泊都是物质的,生活中充满了物质,所有可视可触及的、不可视而又真实存在的物质,像风、空气、电磁波等等。

我们在物质中生存,依靠物质而存在。

地球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生命的存在,而随着时间发展、慢慢有了生物、有了海洋,有了人类的摇篮,到现在,回头看看,周身到处是拔地而起的高楼,绚丽多彩的灯光,形形色色的人们,物质社会的神奇之处也就在此。

列宁的物质定义是目前为止比较规范且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总结:“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运动和发展中,就像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人是发展的,河流是奔腾的,时间也是一去不复返的。

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螺旋式上升的。

物质是在不断运动的,静止也是相对静止,需要有对照系,即使我们坐着,移动不动,对于凳子,我们是静止的,而对于窗外经过的人,看见了而又消失不见,静止时特殊的运动。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固有的,不随着外物改变而变化。

既然世界是物质的,那么就要以冷静、清醒、客观的态度对待世界和人生,这种智慧叫冷慧;既然人的意识、精神具有相对独立性,那么应以热烈的情感,创造世界的精神投入实践和生活,实现理想,成全自我这叫热慧。

唯物主义给人的是冷慧,物质世界不相信眼泪。

唯心主义给人的是热慧,辩证唯物主义在唯物主义基础上把物质决定论和意识能动论统一了起来,其所给予人的启迪就是冷慧和热慧双举。

既然世界是物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么人要顺应物质世界,要在物质世界面前顺从而不违逆,谦虚而不狂妄,敬畏而不玩世,这叫顺德。

既然物质是运动不息,健动不止的,人就要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建功立业,开物成务,这叫健德。

既然物质和运动是统一
的,那么人就应顺健相资。

《周易》中乾卦的本质是“健”。

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坤卦的本质是“顺”。

“坤,顺也”(《周易·说卦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运动不需要上帝之手推动,这叫“自己运动”。

“自己运动”就是自因自本,这一宇宙本质所启示与人的价值理念就是“自由”,人应以自由为至高价值。

同时,物质运动又有时空秩序,有自己的空间位置和范围,有自己的时间顺序,不能随便越过时空秩序,这启发人要有所节制。

节制为古希腊四大美德之一。

物质运动是在时空中进行,因而人要把自由和节制两种价值结合起来。

物质运动在时间上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时间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有限中包括着无限,无限体现在有限之中。

因此,人应在自己的有限生命中追求无限,在瞬间中追求和体验永恒。

上天之道,於穆不已,人要不断奋斗,在奋斗中提升自我。

不应为个体生命在时间上的短暂性和不可重复性而悲观,要认识到有限中有无限,在有限的生命时间中实现永恒价值,追求不朽。

离开无限的生命是缺乏意义的空虚的;离开有限生命追求无限和不朽不仅不实际,而具有否定人生,结束生命的危险。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不舍静,静中含动。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的,这一哲理启迪人们应当兼具两种精神境界,即奋斗境界和静穆境界。

奋斗境界由物质的运动属性下惯于人而得。

上天之道,於穆不已,人要不断奋斗,在奋斗中提升自我。

静穆境界是由物质的相对静止属性下贯于人而得。

它要求人要静穆恬淡,怡然自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静穆之境也。

奋斗境界中的人如战将,静穆境界中的人如仙佛,各有胜场。

前者如鲁迅、毛泽东之人格境界即是,后者如陶渊明、朱光潜、沈从文之人格境界即是。

于是,我们应该坚持“天下无心外之物”,以客观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看待这个世界。

事物的发展具有统一性和曲折性,我们不能奢望以后的路能够一帆风顺,要善于洞察和发现物质发展的可能性,估计其困难程度,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坚定信心,知难而上,开辟前进的道路。

社会的进步是这样,人生的道路也是如此。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