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儿童文学重点理论复习资料

儿童文学重点理论复习资料

儿童文学重点理论复习资料一、儿童文学概说一、儿童文学的定义1、我国四种典型的儿童文学观本位论、工具论、专为论、专写论2、定义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儿童提供和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二、儿童文学的特征一)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区别相同点:1、语言文字为物质媒介;2、塑造生动、具体、可感的文学形象;3、表达作者对生活的认识、感受、评价、愿望。

不同点:1、目标指向的差异。

成人文学:创作的目标具有多向性特点。

儿童文学:创作的目标定位在儿童能够接受并乐于接受。

2、文化底蕴的差异成人文学:强调从时代的高度和历史的深度开掘题材内容,以塑造能够世代相传的艺术典型作为创作的最高目标。

儿童文学:强调以儿童为本,表现他们的天性、心理,故不强调表现历史文化内涵。

3、社会功能侧重点的差异成人文学:以审美为核心的多种功能的聚合。

儿童文学:以娱乐为桥梁而达到认知、教育和审美的统一。

4、接受对象的差异年龄、心理、兴趣、价值取向等等。

二)儿童文学的基本特征韵文性、直观性、幻想性、叙事性三、儿童文学的母题1、什么是母题母题是指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因素,或事件,或场面,或手法,或意象;也可以指反复出现的主题或题材。

2、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爱、顽童、自然3、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对把握儿童文学题材的意义三大母题所体现的三种审美眼光,构成了儿童文学作者的三种表述身份。

“爱的母题”:成人身份的表述方式,作者并不隐讳自己是成人,面对儿童,讲述自己的故事,表达一种亲切的爱意,一种人生的体验和感受,自然也会注入长者对幼者的期望和教诲的情感意愿。

“顽童的母题”:儿童身份的表述方式,作者以少年儿童的代言人身份出现,张扬的是一种儿童式的思维和情感,无拘无束地看待世界,看待万事万物,因而注重表达儿童的生活理想和游戏精神。

“自然的母题”:人类共同身份的表述方式,作者表现为既超成人又超儿童的身份,是一种比较客观或旁观的身份,它适宜于表述社会人生之外的故事,因而比较松闲和无功利。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儿童文学期末(上)复习资料一、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1.儿童文学的几种说法儿童本位论;是写儿童的文学;是指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是教育儿童的文学(鲁宾)2.儿童文学的定义及基本内涵定义: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基本内涵:是文学的一个部分,具有文学的一般特性,又是文学的一个独立部门,有自身特点;具有教育功能,但本质上是审美的;关照儿童年龄特征是儿童文学存在的根本3.儿童文学与儿童读物的区别与联系儿童文学儿童读物(范围较广)。

4.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区别与联系区别:作家创作目标指向的差异;文化底蕴的差异;社会功能侧重点的差异;文学接受对象的差异联系:二者为文学的两个分支,是以语言文字为物质媒介,通过塑造生动的文学形象,表达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都具有文学属性5.儿童文学与文学的一致性与特殊性体现在几个方面一致性:凭借语言文字创造艺术形象;通过创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通过艺术形象来发挥教育作用特殊性:读者的特殊性: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读者的多样性:性别因素;智力因素;心理个性的差异;文化的差异6.儿童文学有哪三个层次各有什么特点a.婴幼文学(0-6岁):注重娱乐、趣味,篇幅短小,情节单纯,故事性强,想象丰富,形象具体鲜明,语言简洁明快,富有韵律和节奏感,形式上图文并茂或以图画为主,多采用儿歌、儿童诗、低幼童话的形式表现。

b.童年文学(7-12岁):注重想象与认识。

题材广泛包括科学的社会的自然的,形式多样,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情节曲折,构思新颖,主要文体童话、科学文艺、儿童诗、短篇》儿童故事及小说c.少年文学:(13-18岁)注重美育与引导。

要求具备深刻、系统、全面的知识内容,有较强的文学性,情节曲折,构思新颖的中长篇作品。

(与成人文学比较接近)。

主要文体有少年小说、幻想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寓言等。

7儿童文学的基本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第一章 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第一章 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独立性的出现:
是婴儿心理发展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人生最初心理发展 成就的集中表现。它表明,婴儿心理具备了人类的一切特点: 直立行走,使用工具,用语言交际,能进行想象和思维,有了 自我意识,真正开始形成人类的全部心理机能。 2. 幼儿心理特点
1~3岁 各种心理活动发 展齐全的时期 3~4岁 认识能力、生活 能力、人际交往 能力都迅速发展 。情绪在心理活 动中的作用比较 大,幼儿的模仿 性非常突出。 4~5岁 心理发展有了质 变,认识活动的 概括性和行为的 有意性明显地开 始发展。 5~6岁 心理发展产生了 较大的飞跃。心 理活动概括性和 有意性的表现更 为明显。
婴幼儿的审美心理特点
• 婴幼儿的认知思维是自我中心思维。他们常常分不清物理 世界和心理世界的界限、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界限、现 实和想象的世界。他们总是同时生活在现实和想象两个世
界中 。
• 同时,婴幼儿的自我中心思维导致他们认知世界时的泛灵 观念出现。即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看作和人一样有生命 和情感。这种泛灵观念使得他们对世界和生活表现出纯美 的爱心、神奇的向往和非凡的想象。
一个小娃娃, 摔了一跤, 老爷爷扶他起来, 连连说: 别哭啊,别哭啊! 一个老爷爷, 摔了一跤, 小娃娃扶他起来, 连连说: 别哭啊,别哭啊! 他们俩, 都笑了! 忘了谁是老爷爷, 谁是小娃娃。
——金波《老爷爷和小娃娃》
学前儿童文学的审美特征
• 1. 学前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 • 2. 学前儿童文学是稚拙的文学 • 3.学前儿童文学是“荒诞”的文学 • 4. 学前儿童文学是质朴的文学
2岁左右
说话不成句 ,喜欢模仿 大人 想象性活动 。出现游戏 的萌芽。思 维发生,出 现了最初的 概括和推理 出现独立性 的表现

第1章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第1章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第四节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概述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即儿童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或艺 术品性。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既然同是文学,它们的 美学特质就具有某种相关性。也就是说,构成儿童文 学美学特征的那些要素,在成人文学中也常常是指那些相对于成人文学
THANK YOU
儿童文学起源于人类对儿童的爱与期待,凝聚着人类文明的结晶。 它以爱传播滋养着人类的繁衍与发展,它以对真善美的颂扬担负 起培育良知、教化人类的重任。
儿童文学的概念、意义及作用
儿童文学是现在社会为满足儿童的独特精神需求 和成长需要而专为儿童创作和提供的特殊文学品 种,“儿童文学”概念的基本含义应该包括一下 几点:
儿童文学的概念、意义及作用
1. 儿童文学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 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
言艺术; 3. 儿童为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认为他们所喜闻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儿童文学的主要美学特质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主 要变在纯真、稚拙、欢愉、 变幻、质朴这几个方面。
变幻
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儿童是更 好动,更富于幻想和探究性的。而这一些 就构成了儿童文学作品迷人的变幻之美。
质朴
儿童文学与原始文学、民间文学一样,都 具有一种质朴的美。质朴美就是本色的自 然,淳朴之美。
儿童文学与儿童年龄的特征
根据儿童时期划分的三个阶段,儿童文学的年龄阶段可分为: 幼儿期文学、童年期文学、少年期文学。
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游戏。游戏是他们生活中最主要的活动形式。他们 在游戏中创造了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并从中获得无限的乐趣。
童年期文学是一切适合童年期儿童发展的文学。童年期儿童具有强烈扩大 视野的倾向,要求了解自己生活环境以外的东西,能使他们认识对象的范 围扩大和层次的提高,同时也能帮助拓展认识的方法工具也产生了兴趣。

《儿童文学》第一章 基本理论

《儿童文学》第一章 基本理论
二是注重故事性、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蒙养读物。如元代卢韶 的《日记故事》明代萧汉冲的《龙文鞭影》、清代程允升的《幼学 琼林》等。
• 三是经过专门编纂的“陶冶性 情”的成人文学作品,如《千家 诗》、《神童诗》等。
• 四是古典文学中那些适合儿童特 点、事实上也常为儿童读者所选择 和接受的作品。如《西游记》中的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水浒传》中 的武松打虎、李逵杀虎等。
年龄 身心特点
幼儿文学
“人之初文学” “认识周围世界 的文学”
0-6岁
知识、经验不足 ;
以游戏为基本活 动
童年文学
“小学生文学” “勇敢浪漫主义
文学”
7-12岁
好幻想、爱探索 、喜新奇
少年文学
“过渡文学” “面向社会的文 学”
12-16岁
半幼稚、半成熟 ;情绪不稳定、 对关注成长,描 绘青春萌动在作 品能产生较强共 鸣
小说、科学文艺、儿童剧剧本等。
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他们的心理、生理、的发展各有不同 的特征,因此,他们对文学也就有着各自不同的要求。
儿童文学的读者范围
年龄 身心特点
幼儿文学
“人之初文学”
童年文学
“小学生文学” “勇敢浪漫主义
文学”
少年文学
“过渡文学” “面向社会的文 学”
文学特点
主要体裁
儿童文学的读者范围
小鸭说:“不要怕,我扶你过去。” 忽然,“扑通”,跳出一只青蛙,小鸡吓了一跳,又哭 着喊:“妈妈,妈妈!”小鸭说:“不 要怕,这是只青蛙!” 过了草地,小鸡不好意思地说: “小鸭哥哥,别送啦,让我自己回家吧! 我要像你一样勇敢 !”
二、儿童文学的范围
• 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 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

第一章一、1儿童本位论:儿童文学是用“儿童本位组成的文学”,其艺术构成都必须以儿童本位心理特征为依据和标准。

评价:积极:它发现并强调了儿童作为生命主题独特的心理世界和精神需求特征,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自觉,提出观念上的巨大推动力。

不足:忽视成年作者主体性地位,忽视儿童生活与整个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2、工具论:儿童为学是教育儿童的工具。

评价:积极:它看到儿童文学的作用功能,既教育功能,不足:忽视儿童文学的审美功能。

3、专为论: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评价:优点:肯定儿童文学的社会职能,肯定儿童文学是成人针对儿童阅读欣赏的心理需求和年龄特点创造的,注意了创作动机和服务对象。

4、概念:现代社会为满足儿童的独特精神需求和成长而专为儿童创作和提供的特殊的文学品种。

二、范围:民间文学,古典文学,经典性成人文学,非专为儿童创作,为儿童专,蒙养读物。

三、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关系:1、相同点:都具有文学的属性,以语言文学为媒介,塑造文学形象,表到作者的认识感受评价愿望。

2、不同:目标指向的差异,文化底蕴的差异,社会功能侧重点的差异,接受对象的差异。

四、儿童文学的表现特征:1特定的表现内容:儿童的生活、心理、想象世界,刘緖源的“三大母题”:母题: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因素、事件、场面、手法或意向,也可以指主题或题材。

A 爱的母题:通过作品传达对孩子的爱,借此培养孩子的耐心。

母爱型母题:内容:带着自己丰富的人生体验,来做爱的传达,使孩子感受到爱的迷人和伟大,也感受到爱的无奈。

审美:侧重审美感情的升华。

基调:情切温馨。

父爱型:内容:直面人生,以现实的深刻眼光来看待和处理人生中的难题。

审美:揭示人生的难题和奥秘。

基调:端正深邃。

意义:人类渴望爱,渴望家庭与社会的温暖,体现人类现实的一面,起源与人的现实发展需要。

B 顽童的母题:内容:表现顽童的任性和调皮。

审美:在意外的认同中获得审美的狂喜。

基调:奇异狂放。

意义:人类渴望自由,向往能够无拘无束,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生活,体现人类的未来指向。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

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第一节概念和范围一、儿童文学基础理论的探索19世纪40年代别林斯基《新年礼物》《依里涅爷爷的童话》《评儿童故事》等车尔尼雪夫斯基高尔基1932 年法国保罗·亚哲尔《书·小孩·大人》李丽安·史密斯《欢欣岁月》(有名《儿童文学论》)在中国,周作人是全面探索儿童文学理论第一人1912至1913年间,《童话略论》《童话研究》《古童话释义》《儿歌之研究》1932年汇编成《儿童文学小论》上海儿童书局出版社“儿童文学”释意本位论:儿童文学是用儿童本位组成的文学,其艺术构成必须以儿童本位心理特征为依据和标准。

工具论: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工具专为论: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儿童文学”概念的基本含义包括这样四层意思: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二、儿童文学的范围1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是作家在现代儿童文学观念的指导和影响下专为儿童创造出来的一种自觉、独立的文学门类,是为适应儿童的文学欣赏特点和审美情感需要而创作的,满足前述的儿童文学概念的文学作品都可属于此类。

2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包括四类作品:一是民间口头文学作品。

如《牛郎织女》、《葫芦兄弟》。

二是注重故事性、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蒙养读物。

如元代卢韶的《日记故事》明代萧汉冲的《龙文鞭影》、清代程允升的《幼学琼林》等。

三是经过专门编纂的“陶冶性情”的成人文学作品,如《千家诗》、《神童诗》等。

四是古典文学中那些适合儿童特点、事实上也常为儿童读者所选择和接受的作品。

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李逵杀虎等。

儿童文学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儿童文学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木偶奇遇记
《木偶奇遇记》 作者:【意】卡洛•科洛迪 翻译:任溶溶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
被译为200种语言以上的儿童文学传世经 典
柳林风声
《柳林风声》 作者:【英】肯尼斯•格雷厄姆 翻译:杨静远 长春出版社(2009)
被译为200种语言以上的儿童文学传世经 典
彼得•潘
《小飞侠彼得•潘》 作者:【英】巴里 翻译:杨静远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
4接受对象的差异66四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某些具体审美要素的构成具有共同性当这些要素以不同的途径和方式不同的意义和作用分别出现在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作品中时它们就可能获得一种体现各自艺术面貌的审美效果
儿童文学
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一、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二、“儿童文学”释义 三、儿童文学的范围 四、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 五、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时代广场的蟋蟀》 作者:【美】乔治•塞尔登 翻译:傅湘雯 新蕾出版社(2011)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作者:【英】J• K•罗琳 翻译:苏农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女巫》 作者:【英】罗尔德• 达尔 翻译:任溶溶 明天出版社(2009)
《小猪唏哩呼噜》 作者:孙幼军 春风文艺出版社(2011)
儿童文学:经调以儿童为本,表现他们的天性,心理, 故不强调表现历史文化内涵,而允许表现出虚化的时空,淡 化的背景,要求表现活泼的儿童生活,以人道精神,温暖与 快乐,想象与幻想,幽默与巧智为其主要文化内涵。
64
3、社会功能侧重点的差异 文学的社会功能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娱
乐功能。在成人文学中,文学的社会功能体现为以审美为核 心的多种功能的聚合。
Page 2
带孩子们到文学的空中去漫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文学期末(上)复习资料
一、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1.儿童文学的几种说法
儿童本位论:是写儿童的文学;是指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是教冇儿童的文学(鲁宾)
2.儿童文学的定义及基本内涵
泄义: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备类文学作品基本内涵:是文学的一个部分,具有文学的一般特性,又是文学的一个独立部门,有自身特点;具有教疗功能,但本质上是审美的;关照儿童年龄特征是儿童文学存在的根本
3.儿童文学与儿童读物的区别与联系
儿童文学儿童读物(范围较广)
4.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作家创作目标指向的差异;文化底蕴的差异;社会功能侧重点的差异:文学接受对象的差异联系:二者为文学的两个分支,是以语言文字为物质媒介,通过塑造生动的文学形象,表达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都具有文学属性
5.儿童文学与文学的一致性与特殊性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致性:凭借语言文字创造艺术形象:通过创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通过艺术形象来发挥教育作用
特殊性:读者的特殊性: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
读者的多样性:性别因素:智力因素:心理个性的差异:文化的差异
6.儿童文学有哪三个层次齐有什么特点
a.婴幼文学(0-6岁):注重娱乐、趣味,篇幅短小,情节单纯,故事性强,想象丰富,
形象具体鲜明,语言简洁明快,富有韵律和节奏感,形式上图文并茂或以图画为主,
多采用儿歌、儿童诗、低幼童话的形式表现。

b.童年文学(7-12岁):注重想象与认识。

题材广泛包括科学的社会的自然的,形式多样,
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情节曲折,构思新颖,主要文体童话、科学文艺、儿童诗、短


儿童故事及小说
c.少年文学:(13-18岁)注重美育与引导。

要求具备深刻、系统、全而的知识内容,有
较强的文学性,情节曲折,构思新颖的中长篇作品。

(与成人文学比较接近)。

主要
文体有少年小说、幻想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寓言等。

7儿童文学的基本功能表现在哪些方而请举例说明。

a.审美的功能:对儿童审美判断能力的培养:对儿童审美趣味的提升
b.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不是一种偏狭的思想教冇,包含了美好情感、品格及道徳行为的
教育,引导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
c.认识的功能
d.智力开发的功能:语言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
e.娱乐的功能:主要以幽默夸张、滑稽变形的形式表现具有美感意义的内容,从而造成富
有喜剧色彩的效果,如《母鸡萝纟幺•去散步》、《木偶奇遇记》
二、儿童文学的文体
1•什么是儿歌儿歌的特征是什么
左义:采用韵语形式,是适合幼儿吟唱、欣赏的叙事表情的诗歌,是人一生中最早接触的文学形式特征:a.单纯性:形象单纯、具有稚拙美,内容结构单纯、篇幅短小、容易学记
b.形象性(所描绘的任何事物,所介绍的任何知识、活动都是具体的,突出了形、色、声
的特点)
c.音乐性:表现在鲜明的节奏和韵律上
d.游戏性:谜语歌-猜谜:数数歌-玩中识数;跳绳歌-辅助跳绳
2.儿歌有哪几种主要形式各有什么特点举例。

a.摇篮歌(即兴生情,随口吟来,自然朴实)eg:黄庆云《摇篮》
b.数数歌(将数学和文学巧妙结合)
c.问答歌(设问作答,有问有答)eg:四川传统儿歌《数蛤蟆》;《尾巴歌》、《对歌》
d.连琐歌(采用修辞顶针结构全歌)eg:西南地区《三国刘备打草鞋》
!
e.游戏歌(伴游戏活动而唱)《坐火车》、《丢手绢》、《蝴蝶姑娘嫁丈夫》
f.绕口令(训练幼儿语言和思维的带有游戏性质的儿歌)eg:阮居平《鸭与霞》:《十四和
四十》
g.颠倒歌(也称古怪歌,有意颠倒所描述的事物,夸张幽默)eg:闽南传统儿歌《小槐树》;
《稀奇稀奇真稀奇》
h.谜语(古称隐语,含谜面和谜底两部分)
i.字头歌(通篇用同一个字作为韵脚)
3.什么是儿童诗童诗有哪些特点
左义:为儿童阅读和欣赏的,用最美的语言来抒写儿童情感的诗歌
特点:抒发儿童心灵深处的情思:富有儿童特点的情趣美;想象大胆丰富,形象鲜明,意境优美;
有独特的语言特点(准确、精炼、优美;儿童情趣与情感相交融:陈述性语言特点;具有
鲜明的音乐美)
4.童诗与儿歌的区别与联系。

相冋:形象性强,语言简练,音韵和谐
区别:对象:童诗针对婴幼儿创作;
儿歌针对少年儿童创作
内容:童诗有深刻思想,生动典型的形象,强调儿童所能理解的诗情画意:
儿歌浅显、主题单一,有较强的功利性
形式:童诗不一泄齐整,韵律要求不严格;
儿歌句式整齐,音韵要求严格,篇幅短
审美风格:童诗在晓畅明白中讲究"雅趣”
儿歌在语言运用上讲究顺口自然,有"俗"味
5.童诗有哪几种形式
<
从表现手法分:叙事诗、抒情诗
从内容分:生活诗、自然诗、童话诗、科学诗
6.什么是童话关于童话的起源有哪几种观点
妃义:符合儿童想像方式的、富有幻想性的奇妙故事
观点:a.演变说:按照"神话一一传说一一童话”的轨迹发展。

b.包容说:神话与传说两种口传文学相互包容童话。

c.外来说:有人认为童话起源于印度,(依据是《五卷书》),有人认为童话是淸末从日
本引进
7.传统童话有哪些特征
模式化:开头结尾模式化,故事类型模式化,情节结构模式化、主题模式化
8.现代童话有哪些特征
{
a.幻想:童话的基本特征
b.多样化、个性化的文本形式
c.荒诞是童话必不可少的美学品格
d.拟人、夸张、象征等是童话的主要表现手段
9.传统童话与现代童话的区别与联系
1)传统童话的结构、内容具有模式化的特点,
现代童话打破了传统童话僵硬的结构,呈现自由的,多线索的结构形式。

2)传统童话的人物是类型化的,
现代童话中的人物个性鲜明。

3)传统童话的叙述方式和对话是模式化的,
现代童话的语言和风格有了转变。

联系:艺术假左一一传统童话和现代童话共同的美学特征
10•童话的分类
a.作者角度:民间童话和创作童话
b.文体形式:散文体童话、童话诗、童话剧、影视片
c.童话形彖:超人体童话形象:拟人体童话形象:常人体童话形象
□•卡洛尔的代表作及评价
代表作:《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评价:世界儿童文学第一次出现幻想的狂放性质;《大英百科全书》中认为这部作品是一部"把荒诞文学的艺术提到最髙水准"的天才之作;是幻想文学的开端作
12.安徒生创作的三个阶段的特点及艺术特色.
第一阶段(1835——1845):充满奇丽的幻想和乐观精神,具有淸新活泼,纯朴优美的气息。

最有代
表性的作品是《丑小鸭》
a.赞美纯洁美好的心灵;如《拇指姑娘》
b.赞扬善良、天真的天性;
c.讽刺上流社会中反而人物的愚窘、专横、奢侈的行为,体现出乐观、振奋、对未
来充满信心的精神,如《皇帝的新装》
第二阶段(1846——1852):安徒生将他1845年后的童话称为"新童话”,感伤和忧愁形成安徒生
这一阶段创作的主要特色。

内容上较多地写孤独和死亡,表现岀
较为明显的感伤色彩,故事的主人公往往有着悲惨的结局。

代表
性作品如《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母亲的故
事》。

新童话共分4类
-揭壺人性的美与11。

如《海的女儿》
--展现大都会生活。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
-揭示当时社会里的种种不幸遭遇。

如《母亲的故事》。

“抨击市
偿和贵族庸习。

如《牧羊人和扫烟囱的人》

第三阶段(1852年以后):作品的基调以哀戚、低沉代替了欢乐和明快,显示"沉郁"的
特色。

代表作如《她是一个废物》
艺术特色:温暧的人道主义;诗意之美:安徒生式幽默
13.科洛迪及<木偶奇遇记〉作家、作品人物、历史意义
皮诺曹一一一个能体现小孩子全部缺点和可爱的拟人童话典型。

人物特点:天真可爱,善良重情义淘气、轻信、贪玩
评价:《木偶奇遇记》对于孩子们来说,简直是一部辉煌的史诗;《木偶奇遇记》对于世界童话史来说,不啻是一根伟岸而坚强的柱石。

14.怀特的代表作及创作特点
《小老鼠斯图亚特》、《夏洛的网》、《哑天鹅的故事》
a.双线结构一一从单一的幻想结构到双向的现实与幻想交叉的结构
b.让人类真实的现实生活进入童话,将现实生活与童话生活联系在一起
c.讴歌人性的美、自然的美、友谊的美
15.林格伦的代表作及创作特点
《长袜子皮皮》、《小飞人三部曲》
a.依据儿童的愿望和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塑造儿童形象,表现儿童天性
b.幻想与现实结合,神奇的虚构与眼前的真实结合
c.结构上形成以游戏场而连缀而成板块式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