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家音乐教案

合集下载

可爱的家-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可爱的家-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可爱的家-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的组成和作用;2.学会合唱歌曲《可爱的家》,感受家的温馨与欢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家庭的组成和作用;(2)学会合唱歌曲《可爱的家》。

2.教学难点:(1)对家庭的理解,以及家庭中各个成员的作用和意义;(2)歌曲的整体把握和合唱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导入歌曲《可爱的家》,展示家的美好与温馨。

(2)让学生看一下家庭照片或家庭画作,引导学生谈一谈家庭的模样、成员以及他们的作用等。

2.歌曲学习(1)听歌:播放《可爱的家》歌曲,并让学生静听。

(2)歌词齐读:师生一起齐读《可爱的家》歌词。

(3)听歌分解:将歌曲整成一小段一小段,让学生分别听懂并跟着唱。

(4)整体合唱:将歌曲分段组合起来,让全班一起来合唱。

3.歌曲表演(1)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演唱,让他们更好的合作。

(2)或全班一起合唱,让学生更有自信地展示自我。

4.游戏学习(1)家庭成员游戏:把同学分成小组,每组分别扮演家长、兄弟姐妹、爷爷奶奶等,让他们通过扮演来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

5.总结反思(1)总结:唱得最好的同学进行表演或给予表扬。

(2)反思:一起回顾学习过程,让学生想想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什么,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四、教学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更加深了对家庭的理解。

同时,学生通过歌曲和游戏的形式,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总之,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相信学生们都会对自己的家庭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也会更加珍惜与家人之间的关系。

可爱的家的音乐教案

可爱的家的音乐教案

可爱的家的音乐教案可爱的家的音乐教案(精选9篇)可爱的家的音乐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我们可以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2、改编也是一种创作活动,我们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

3、学习竖笛的长音吹奏练习,并进行二声部吹奏实践。

教学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表演《外婆的澎湖湾》,听《天黑黑》。

第二课时:听《可爱的家》、《回家》,竖笛吹奏。

第三课时:唱《牧场上的家》;复习本单元内容。

第一课时一、聆听《天黑黑》1、这是一首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的家庭里所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欣赏《天黑黑》。

2、你听懂了吗?如果还听不清楚,再听一遍。

3、你能说一下这个小故事吗?4、师生议论。

设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说说你自己的看法?(家庭里发生的琐碎小事不必下结论,可以各说各的)5、再复听一遍,请按书本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

(答案:诙谐)6、小结:这样家庭既诙谐又亲切可爱。

一、表演《外婆的澎湖湾》1、这首通俗歌曲较为流行,学生都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启示下较容易学唱。

2、在曲调的学唱中,有些节奏通过听唱,指导学生学唱,不必讲解乐理的名称如等,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

3、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演唱时,把发生的事情交待清楚即可。

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处理重点也按排在此段,演唱的力度上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

4、本歌教学的难点是伴奏。

打击乐的加入是编创活动,配得好能渲染歌曲高潮部分的情绪,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想像,进行编创。

5、小结:这是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

第二课时一、《可爱的家》1、介绍歌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范唱《可爱的家》,让学生哼唱,让学生熟悉内容和主旋律。

3、初听乐曲设问:乐曲主题的主奏乐器的名称你能听出来吗?4、复听乐曲设问:主题重复了几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5、小结: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

五年级音乐《可爱的家》音乐教案

五年级音乐《可爱的家》音乐教案

五年级音乐《可爱的家》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听唱法学习歌曲《可爱的家》,能够用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够听辨乐句的相同与不同,并在老师引导下划出歌曲旋律线,分出乐句。

3.体会弱起小节在歌曲表现中的作用,能准确地演唱弱起部分。

4.通过对歌曲的演唱,体会家庭的温暖与温馨,激发热爱自己家庭的情感。

教学重点:1.准确演唱弱起节奏。

2.用柔和饱满的声音表现歌曲,体会家庭的温馨。

教学难点:唱准歌曲当中的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

教学过程:一、导入聆听歌曲《小船》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学习《可爱的家》歌曲曲谱1.通过听辨、分析乐句的不同,学唱歌曲曲谱。

教师在C大调上逐句弹奏歌曲曲谱,学生听辨。

要求学生只单纯听辨,不要看书。

(1)听辨第一、二乐句。

学生回答:只有最后一个音不一样,前面都一样……师:请同学们与老师合作,一起来唱这两句曲谱,老师唱前面的音,请同学们帮我唱最后一个音。

师生合作唱第一、二乐句,学生只唱最后一个音。

师:如果请同学们将这两个乐句用两条线来表示,你们觉得应该怎样画?学生自由回答。

(2)听辨第三、四乐句。

学生回答:只有最后一个音不一样,前面都一样。

同第一、二乐句一起唱一唱,师生接唱,画出旋律线。

(3)听辨第五、六乐句。

学生回答:完全不一样……同样方法,发现不一样后,重点练习第五乐句。

师:通过旋律线大家会发现整首歌曲一共划分为6句,大家觉得我们重点学习哪几句?(引导学生发现歌曲学习只要重点掌握了1、3、5句就等于掌握了全曲,通过乐句的分析掌握学习的窍门,还可以轻松地掌握换气点。

)学生回答问题,随琴哼唱曲谱。

2.解决歌曲的弱起节奏。

(1)出示《可爱的家》歌曲学习,请同学们一起来划拍视唱曲谱,观察第一句开头有什么特点。

师:请你观察一下乐句的开头,是一个完整的小节吗?生:不完整,只有一拍……师:像这种不完整的小节我们叫它“不完全小节”,那么完整的小节呢?生:完全小节……师:一般乐曲开头的不完全小节会和乐曲结尾的不完全小节组成一个完全小节,来保证歌曲的完整性。

初中可爱的家音乐教案

初中可爱的家音乐教案

教案:《可爱的家》音乐课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可爱的家》,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温暖、幸福的家庭氛围。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歌曲,学会珍惜和感恩家庭,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可爱的家》的歌词及旋律。

2. 歌曲的情感内涵及家庭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歌曲《可爱的家》的旋律演唱。

2. 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家庭温暖和幸福。

四、教学方法1. 欣赏法:通过聆听、跟唱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

2. 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情感内涵,引导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

3. 实践法:让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播放《可爱的家》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歌词讲解:教师讲解歌曲的歌词,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家庭温暖和幸福。

3. 旋律学习:教师教唱歌曲,让学生跟唱,体会歌曲的旋律美。

4.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家庭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5. 分组演唱:让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和感恩家庭。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可爱的家》的演唱情况。

2. 学生对家庭观念的认同和珍惜程度。

3. 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五年级音乐 第四课《可爱的家》教案

五年级音乐 第四课《可爱的家》教案

五年级音乐第四课《可爱的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歌曲《可爱的家》的学习,感受家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

3.引导学生学会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熟练地为歌曲编创动作。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演唱歌曲《可爱的家》,感受歌曲中的情感。

难点:歌曲中的音准把握和节奏控制。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歌曲《可爱的家》,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家的温馨故事,激发学生对家的情感。

2.歌曲学唱(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注意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

(3)分组演唱,检查学生的演唱效果。

3.歌曲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如: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

(2)讨论歌曲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含义。

4.歌曲表现(1)教师引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注意声音的饱满和情感的投入。

(2)学生自由发挥,为歌曲编创动作,增加歌曲的表现力。

5.音乐欣赏(1)教师播放其他版本的歌曲《可爱的家》,让学生感受不同演唱风格。

(2)引导学生讨论不同演唱风格的优缺点,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6.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交流演唱技巧。

四、作业布置1.回家后,将歌曲《可爱的家》演唱给家人听,感受家的温暖。

2.尝试为歌曲《可爱的家》编创更多动作,增加歌曲的表现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可爱的家》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但在歌曲学唱环节,部分学生对音准和节奏的把握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1.导入(1)教师播放歌曲《可爱的家》,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家的温馨故事,激发学生对家的情感。

2.歌曲学唱(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注意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6课《可爱的家》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6课《可爱的家》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6课《可爱的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可爱的家》是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6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家园的热爱和向往。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节奏舒展,第二乐段节奏紧凑,两者形成鲜明对比,使歌曲更加生动有趣。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旨在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旋律、节奏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意境理解尚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感受歌曲的美,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可爱的家》,并能用适当的情感表达歌曲。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美好家园的热爱。

3.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演唱,特别是第二乐段的紧凑节奏。

2.歌曲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榜样。

2.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歌曲的美。

4.小组合作法:分组演唱、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视频、图片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道具:家庭场景图片、房屋模型等。

4.练习册: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可爱的家》歌曲,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美。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意境。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引导学生跟唱歌曲,并对歌词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段教授歌曲,让学生反复练习,特别是第二乐段的紧凑节奏。

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用适当的情感演唱歌曲。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演唱,让学生在互动中提高演唱水平。

可爱的家音乐教案

可爱的家音乐教案

可爱的家音乐教案主题:可爱的家音乐教案年龄组:2-5岁目标:通过音乐和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家庭成员、家居用品,并培养他们的动作协调性和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可爱的家音乐播放设备2. 图片或绘本展示家庭成员和家居用品3. 运动器材(如球、跳绳等)4. 多彩的气球和鲜花5. 集体活动区域教学步骤:1. 打招呼和热身活动(5分钟)- 与孩子们打招呼,让他们跟着音乐做简单的身体活动,如摇摆手臂、踢腿等。

2. 家庭成员认识(10分钟)- 展示家庭成员的图片或绘本,向孩子们介绍不同家庭成员的名称和角色。

- 播放带有家庭成员名字的歌曲,让孩子们跟着歌曲唱和舞蹈。

3. 家居用品认识(10分钟)- 展示家居用品的图片或绘本,向孩子们介绍不同家居用品的名称和功能。

- 播放与家居用品相关的歌曲,让孩子们模仿歌曲中各种家居用品的动作,如搓衣板、扫地等。

4. 家庭音乐会(15分钟)- 孩子们分成几组,每组有一个家庭成员的角色。

- 每个家庭成员使用不同的乐器,如鼓、小键盘等,演奏自己喜欢的音乐。

5. 家庭运动游戏(15分钟)- 设置运动游戏,例如用球、跳绳等。

- 孩子们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各种家庭场景的运动,如扔球给家庭成员、一起跳绳等。

6. 结束活动(5分钟)- 最后,向孩子们展示一个巨大的气球和一束鲜花,作为他们参与活动的奖励。

- 请孩子们一起唱一首感恩的歌曲,感谢自己的家庭。

教学延伸:- 在教学前,可以让家长提供孩子们自己的家庭成员和家居用品的图片,让孩子们亲自介绍和展示。

- 可以使用更多的音乐和舞蹈,以及手偶、面具等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 活动结束后,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并进行亲子互动游戏,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音乐教案-可爱的家

音乐教案-可爱的家

音乐教案-可爱的家一、教学目标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演唱歌曲《可爱的家》。

2.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感受家的温暖与可爱。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对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演唱歌曲《可爱的家》,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难点:歌曲中的节奏、音准把握。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歌曲《可爱的家》,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教师提问:“歌曲中描绘了怎样的场景?你们觉得这首歌想表达什么情感?”2.歌曲学唱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熟悉歌曲内容。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的音准、节奏。

学生跟随教师演唱,逐步熟悉歌曲旋律。

3.歌曲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节奏等特点。

学生讨论歌曲表达的情感,感受家的温暖与可爱。

4.歌曲欣赏教师播放不同版本的《可爱的家》,让学生欣赏并对比。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版本及原因,交流欣赏感受。

5.歌曲创编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创编,如改编歌词、编排动作等。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编成果,互相评价、学习。

6.歌曲演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注意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学生分组演唱,感受合唱的魅力。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四、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歌曲《可爱的家》,讲述歌曲表达的情感。

2.课后练习:熟练演唱歌曲《可爱的家》,注意音准、节奏。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教师在教唱环节,可以设计如下对话:“同学们,我们来听听这一句,‘我有一个可爱的家’,注意‘可爱’这两个字的音调,谁能试着唱一下?”“很好,我们再来一遍,大家跟着一起唱。

”2.教学难点:针对节奏和音准的难点,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我们重点练习一下这首歌曲的节奏,比如‘我有一个可爱的家’,这里的节奏是强弱弱,我们来拍手感受一下,一、二、三,再来一次。

”“现在我们唱的时候,也要注意节奏,不要抢拍也不要拖拍哦。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教师播放歌曲后,可以展开如下对话:“同学们,你们听到歌曲中提到的‘家’字了吗?家对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是的,家是我们的避风港,歌曲中的‘可爱的家’带给我们怎样的感觉呢?”2.歌曲学唱在学唱过程中,教师可以这样指导:“我们先从第一句开始,注意‘我’字要唱得轻柔一些,表示家的温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爱的家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4/4拍歌曲优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温暖深情的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认识全音符、了解4/4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声断气连的歌唱
2、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
课前准备:《小小的船》歌曲录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做律动(播放《小小的船》歌曲录音)
2、刚才歌曲里唱的小船是指弯弯的月亮今天老师再请你们听一首歌曲听一听这一首歌曲里的小船指的什么
二、教唱歌曲
1、分别听歌曲《小小的船》和《小船》第一段歌词熟悉歌曲旋律
(1)提问:感受一下两首歌曲有什么异同(从情绪、节拍、速度等方面考虑)
(2)复习3/4拍号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引导学生学习4/4拍号的含义和强弱规律
(3)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如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手打开;第三拍拍腿;第四拍手打开
2、完整聆听《小船》的范唱录音让学生再次感受4/4拍的韵律进一步熟悉4/4拍的强弱规律
3、用哼鸣模唱歌曲旋律
4、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教师音乐伴奏
5、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歌曲学生轻声跟唱
6、学生随伴奏演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
1、指导学生演唱好弱起拍休止符处声断气连注意倚音的演唱
2、结束音要唱满四拍讲解全音符让学生了解全音符的形状和时值
3、这首歌曲表现的是小主人公感到了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你们觉得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达呢
第二课时
课题:《内依巴河》
教学目标:欣赏《内依巴河》了解拉丁美洲民族特色的歌曲感受作者对内依巴河旁充满爱的、温暖的小草房的眷恋之情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幻灯片、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船》
二、复习乐理知识
1、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
2、全音符的形状和时值
3、课后练习“把车厢中的节拍改正就可以出发了”引导学生通过延长或缩短音符的时值使这一节车厢节拍准确进一步巩固对4/4拍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三、欣赏歌曲《内依巴河》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拍和情绪
2、简介歌曲的风格特点(拉丁美洲民族特色)
3、复听歌曲看歌片心里默唱进一步感受歌曲风格
4、分组讨论:为什么说“小草屋如同天堂”
四、音乐创造
1、师生朗读歌词
2、轻声跟着歌曲录音演唱歌曲
3、编配打击乐伴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