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引流管护理的操作流程

合集下载

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及操作标准

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及操作标准

各種引流管的護理及操作標準。

普通引流管护理技术操作标准一目的: 1.引流气体,液体(消化促进癒合2.作检测,治疗途径。

二用物:治疗车,治疗盘,血管钳1把,别针1只,一次性引流袋(瓶)1只,污物桶1只,消毒弯盘2只(内放消毒纱布1块三,操作步骤:1.戴口罩,洗手。

2.将所备用物放置治疗车上,推至病人床旁,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

冬天关好门窗,安置病人体位(低半卧或平卧位3.检查伤口,暴露引流管,松开别针,注意保暖。

4.检查无菌引流袋是否密封,过期。

打开外包装,检查引流袋有无破损或管子扭曲,将引流管挂于床沿,再将引流袋5.挤压引流管,用血管钳夹注引流管尾端上3厘米处。

6.用PVP碘棉签消毒引流管连接处,先以接口为中心,环行消毒,然后向接口以上及以下各纵形消毒2.5厘米。

7.用左手取消毒纱布捏住连接处的引流管部分,脱开连接处。

8.再用PVP碘棉签消毒引流管的管口。

9.连接无菌引流袋,松开血管钳,并挤压引流管,观察是否通畅,将引流管用别针固定于床单上。

10.整理用物,妥善安置病人。

11.严格记录引流液量和性质。

四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引流袋位置低于引流部位,引流袋可1周更换1-2次(引流液有性状,颜色改变的需每日更换)2.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压,避免引流管折叠,扭曲。

3.观察引流液的量,性状,色泽变化,与病情是否相符,每日记录,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4.引流管妥善固定,以防滑脱,病人活动时勿将引流管拉脱。

5.负压引流瓶更换方法相同。

胸腔引流管护理技术操作标准一目的:排出胸膜腔内气体,液体,重建负压,使肺复张。

二用物:治疗车,治疗盘,治疗巾,消毒水封瓶,弯盘2只(一底一盖),内装无齿镊2把,PVP碘棉球3颗(或2%碘酒,7器,胶布,别针,污物桶三操作步骤:1.戴口罩,洗手。

2.在治疗室内检查消毒日期,打开消毒水封瓶包,检查水封瓶有无破损,连接是否准确。

3.向瓶内倒入外用生理盐水,盖紧瓶塞,长玻璃管置在液面下,保持直立位,并用胶布在瓶外做好水平面标记。

腹部外科常用引流管的护理

腹部外科常用引流管的护理

腹部外科常用引流管的护理第一篇:腹部外科常用引流管的护理腹部外科常用引流管的护理一、胃肠减压的护理胃肠减压是利用负压吸引原理,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吸出,降低胃肠道内压力和张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局限,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措施。

(一)胃管一般为12号、14号、16号橡胶管或一次性硅胶管,头端有4~6个侧孔,管尾略大可衔接负压吸引装置。

胃管图胃管和胃肠减压器(二)胃肠减压的目的1.可解除或缓解机械性肠梗阻所致急性胃肠道扩张的症状,亦可减轻肠麻痹或肠痉挛所致的胃肠胀气。

2.作为胸腹部及某些手术的术前准备,以减少胃肠胀气,便于手术操作,增加手术安全性。

3.术后持续胃肠减压可降低胃肠道内的压力,以减轻腹胀并减少缝线张力,促进切口愈合;同时还能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道功能的恢复。

4.可以用来抽取胃液作胃液分析以协助疾病的诊断。

5.对进食毒物者可作洗胃用。

6.用于胃肠穿孔、吻合口瘘或肠瘘的病人时,可减少消化液及其它内容物的外漏。

(三)胃肠减压的并发症⒈口干、咽部不适病人因一侧鼻孔内有胃管,往往经口呼吸,可引起口咽部干燥及不适;抵抗力较差的病人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扁桃体炎、腮腺炎等。

⒉鼻部溃疡若胃管长期放置一个位置会压迫该侧鼻腔粘膜,从而引起鼻部溃疡。

⒊体液不足、电解质紊乱持续胃肠减压可导致上消化道消化液的丢失,使Cl-、H+、K+减少。

如胃管插至幽门以下,或有胆汁、胰液等的逆流,也可产生Na+减少。

⒋呼吸道感染留置胃肠减压,会影响有效的咳嗽和咯痰,容易引起痰液积聚及肺部感染等。

(四)胃肠减压病人常见的护理诊断1.知识缺乏:缺乏与留置胃肠减压注意事项有关的知识。

2.有口腔粘膜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或口腔粘膜完整性受损:与留置胃管有关。

3.疼痛:咽痛:与留置胃管有关。

4.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留置胃管有关。

5.PC:水、电解质失衡:与持续胃肠减压有关。

(五)胃肠减压的护理1.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胃管,且胃管插入位置合适,深度为45~55厘米。

腹腔引流管护理健康教育

腹腔引流管护理健康教育

腹腔引流管护理健康教育腹腔引流管护理的健康教育引言:腹腔引流管是一种用于排除腹腔内积液或血液的医疗器械。

正确的护理和使用腹腔引流管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篇文章将为您介绍腹腔引流管护理的注意事项和方法。

一、腹腔引流管的基本知识:1. 腹腔引流管的作用:排除腹腔积液或血液,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2. 腹腔引流管的常见类型:单腔引流管、双腔引流管和负压引流系统等。

3. 腹腔引流管的位置:插入腹腔的切口处,通过引流管来排除积液或血液。

二、腹腔引流管的护理:1. 定时观察引流液量和性状:每天记录引流液的量和颜色,及时发现引流液量的变化或引流液的异常。

2. 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阻塞引流管,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管,清除管道内的血块或积液。

3. 保持引流口周围的清洁:定期更换引流口周围的敷料,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4. 检查引流管的固定和牵拉情况:确保引流管的固定牢固,防止引流管被拔出或移位。

5. 定期更换引流管:根据医嘱更换引流管,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支引流管导致感染。

三、腹腔引流管的注意事项:1. 注意个人卫生:护理人员在进行腹腔引流管护理时,应做好手部消毒,并戴上手套。

2. 轻柔操作:在更换引流管或清洗引流口时,应轻柔操作,避免过度牵拉或拉扯引流管,以免伤害患者。

3. 定期评估引流液性状: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质地和气味,如出现异常应及时报告给医生。

4. 留意患者的体征变化:注意观察患者的体温、疼痛和腹部肿胀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结语:正确的腹腔引流管护理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通过定时观察引流液量和性状、保持引流管通畅、保持引流口周围的清洁、检查引流管的固定和牵拉情况以及定期更换引流管等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同时,护理人员也应注意个人卫生并留意患者的体征变化,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流程及标准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流程及标准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流程及标准一、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折叠、堵塞、脱落。

1.确保引流管安装正确,无折叠、堵塞或脱落。

2.保持引流管的高度低于引流部位,以防止引流液逆流。

3.定期检查引流管的通畅度,如发现引流不畅,及时处理。

二、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气味,记录引流液的变化。

1.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正常情况下为淡红色或浅黄色,如出现大量鲜红色液体,提示有出血的可能。

2.观察引流液的量,如突然增多或减少,应及时报告医生。

3.观察引流液的气味,如有异味,应考虑是否有感染。

4.准确记录引流液的变化,以便医生参考。

三、定期更换引流管及敷料,预防感染。

1.根据医生要求定期更换引流管和敷料,一般每2-3天更换一次。

2.在更换敷料时,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3.如发现敷料有渗出或异味,应及时更换。

四、指导患者活动,避免牵拉引流管。

1.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以避免牵拉引流管。

2.在活动过程中,如发现引流管有移位或脱落,应及时处理。

五、每日检查患者体温,预防腹腔感染。

1.每日测量患者体温,以监测是否有感染征象。

2.如出现发热或腹部疼痛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

六、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如出血、漏液等。

1.如发现引流液突然增多或颜色改变,提示可能有出血或漏液,应及时报告医生。

2.如出现出血或漏液等情况,应保持镇静,配合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七、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工作,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引流管的作用和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2.告知患者及家属在活动和饮食等方面的注意事项,以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3.鼓励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八、定期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整护理措施。

1.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定期评估护理措施的有效性。

2.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腹腔双套管负压引流护理标准版文档

腹腔双套管负压引流护理标准版文档
预防处理:及时观察并记录有无血性液流出, 检查引流装置,负压不可>4kpa。
6、腹腔双套管灌洗的护理:部分患者需进行 持续腹腔灌洗,以稀释腹腔内渗出物,可 在0.9%氯化钠溶液内加抗生素,以维持2030滴/min为宜,冲洗液现配现用。
7、拔管指征:引流量逐渐减少,患者全身及 腹部情况较好可考虑拔管。
1、引流腹腔内渗液、渗血、脓液 6、腹腔双套管灌洗的护理:部分患者需进行持续腹腔灌洗,以稀释腹腔内渗出物,可在0.
留4、置做3双好、套病管情负保观压察引记持流录的。有目的 效引流,维持一定负压。保持引流通畅,
取半坐卧位,保持引流通畅。
双留套置管 双的套不通管气负管压可应引与流受大的气护压相理通。、扭曲、折叠,防止阻塞;维持负压宜在 2-4kpa,负压不能过大,以免损伤内脏组织及血 5、及时发现并积极预防处理与引流管相关的护理问题或并发症:
2、为胃管道瘘、胆瘘、胰瘘患者做持续吸引。
留置腹腔双套管负压引流的护理 预防பைடு நூலகம்理:经常检查引流装置是否通畅,
症,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及时发现并积极预防处理与引流 管相关的护理问题或并发症:
(1)腹腔感染。
预防处理: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更 换引流袋;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 清洁干燥,涂复方氧化锌加以保 护,防止渗液侵润皮肤发炎;取 半坐卧位,保持引流通畅。
(2)引流不通畅。
预防处理:经常检查引流装置是否 通畅,
通气管口要打开与大气相通;若有阻塞,
先离心方向挤捏或用注射器回抽,若无效 可用0.9%氯化钠溶液20ml缓慢冲洗,仍无 通气管口要打开与大气相通;
1、告知患者/家属留置管道的目的及重要性、留置时间及留置期间的注意事项。 4、做好病情观察记录。
若有阻塞,先离心方向挤捏或用注射器回抽,若无效可用0.

双侧腹腔引流管的操作流程

双侧腹腔引流管的操作流程

双侧腹腔引流管的操作流程如下:
消毒:在穿刺区域使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三次。

定位、穿刺:通过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对腹腔病变脏器或病变区域进行定位,然后使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麻醉成功后,使用穿刺针沿着影像学定位部位进行穿刺,直达病灶区域。

置管:穿刺成功后,将引流管沿着穿刺针指引,放置到病灶区域。

固定管路:将穿刺针退出,将引流管放置于病灶区域,随后对引流管进行固定,防止移位、脱离等情况发生。

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是引流腹腔积液、减轻腹腔压力常用的手段之一,需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腹腔引流定义腹腔引流是在腹腔内放置一引流物将液体等从腹腔内引流到体外的一种外引流术.●腹腔引流目的1)及时将手术创面、手术区域内的积血、积液以及渗出液等引流出来,以防止形成腹腔内感染、促进伤口的愈合2)排除腹腔脓液和坏死组织,防止感染扩散。

3)促使手术野死腔缩小或闭合,保证伤口良好愈合。

4)便于观察盆腔、腹腔内有无出血或渗液。

5)用于日后的腹腔化疗。

●腹腔引流的适应证1)腹部手术止血不彻底,有可能继续渗血、渗液者。

2)腹腔或腹腔脏器积脓、积液切开后,放置引流,使伤口腔隙逐渐缩小而愈合。

减少并发症发生。

3)腹部伤口清创处理后,仍有剩余感染者。

4)肝、胆、胰手术后,有胆汁或胰液从缝合处渗出和积聚时。

5)消化道吻合或修补后,有消化液渗漏者。

●腹腔引流的并发症1)感染:可因引流管道选用不当、留置时间过久或在引流管护理时无菌操作不严所致。

2)出血:多发生于术后、换药、换管和并发感染时。

3)慢性窦道形成:由于引流不畅、反复感染、异物刺激、坏死组织或留有死腔、引流物放置时间过长而形成。

4)损伤:由于引流位置较深,解剖关系不清,临床经历缺乏而损伤周围组织和脏器,如损伤肠管、肝脏、膀胱等。

5)引流管滑脱、阻塞和拔管困难:因术中引管固定不牢,多在病人活动时脱出,一般再次插管,否则可造成严重后果;管腔内有脓块、血凝块、异等可引起引流管阻塞;假设固定缝线过紧,留管时间较长,可引起拔管困难。

6)引流管压迫肠管会引起为梗阻、肠坏死、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1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1)病人卧床时用别针将引流管固定在床单上,必要时在皮肤戳口处缝合固定。

2)搬动病人或为病人翻身时,注意防止牵拉引流管。

3)腹腔引流袋固定的位置应低于腹壁戳孔平面,防止引流液逆流引起腹腔感染。

4)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留置引流管的作用和重要性,防止病人自身疏忽使引流管脱落。

2保持引流通畅1)注意患者体位,尽量取与引流管同侧卧位,并使引流管处于身体较低或最低位置。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一)●腹腔引流定义腹腔引流是在腹腔内放置一引流物将液体等从腹腔内引流到体外的一种外引流术.●腹腔引流目的1)及时将手术创面、手术区域内的积血、积液以及渗出液等引流出来,以防止形成腹腔内感染、促进伤口的愈合2)排除腹腔脓液和坏死组织,防止感染扩散。

3)促使手术野死腔缩小或闭合,保证伤口良好愈合。

4)便于观察盆腔、腹腔内有无出血或渗液。

5)用于日后的腹腔化疗。

●腹腔引流的适应证1)腹部手术止血不彻底,有可能继续渗血、渗液者。

2)腹腔或腹腔脏器积脓、积液切开后,放置引流,使伤口腔隙逐渐缩小而愈合。

减少并发症发生。

3)腹部伤口清创处理后,仍有残余感染者。

4)肝、胆、胰手术后,有胆汁或胰液从缝合处渗出和积聚时。

5)消化道吻合或修补后,有消化液渗漏者。

●腹腔引流的并发症1)感染:可因引流管道选用不当、留置时间过久或在引流管护理时无菌操作不严所致。

2)出血:多发生于术后、换药、换管和并发感染时。

3)慢性窦道形成:由于引流不畅、反复感染、异物刺激、坏死组织或留有死腔、引流物放置时间过长而形成。

4)损伤:由于引流位置较深,解剖关系不清,临床经验不足而损伤周围组织和脏器,如损伤肠管、肝脏、膀胱等。

5)引流管滑脱、阻塞和拔管困难:因术中引管固定不牢,多在病人活动时脱出,一般再次插管,否则可造成严重后果;管腔内有脓块、血凝块、异等可引起引流管阻塞;若固定缝线过紧,留管时间较长,可引起拔管困难。

6)引流管压迫肠管会引起为梗阻、肠坏死、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1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1)病人卧床时用别针将引流管固定在床单上,必要时在皮肤戳口处缝合固定。

2)搬动病人或为病人翻身时,注意避免牵拉引流管。

3)腹腔引流袋固定的位置应低于腹壁戳孔平面,防止引流液逆流引起腹腔感染。

4)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留置引流管的作用和重要性,防止病人自身疏忽使引流管脱落。

2保持引流通畅1)注意患者体位,尽量取与引流管同侧卧位,并使引流管处于身体较低或最低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连接管用安全别针固定于衣服或床单上
整理
1、整理用物,分类放置。
记录
2、洗手、正确记录引流液色、质、量。
健康
1、告知患者更换体位或下床活动时保护引流管的措施。
宣教
2、告知患者引流管勿打折、牵拉、避免脱出,活动时引流袋位置必须低于切口平面。如无特殊禁忌,保持半卧位,利于引流。
56789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目的】
腹腔引流管在腹腔外科手术中极为重要,医生根据手术需要,在腹腔内脏器吻合处或脏器切除后在脏器窝内放置的硅胶橡皮引流管,目的是将渗出液引出体外,减少毒素吸收,相当于医生留在病人腹腔内的一双眼睛,随时观察有无吻合口出血和漏的发生,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置。
因为腹腔引流管可有效引出渗出液,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所以对腹腔引流管进行有效护理极为重要。
3、止血钳夹闭引流管近端,取出新
5、消毒棉签沿引流管内口由内向外消毒2遍
6、在无菌纱布的保护下将新的引流袋与引流管连接
7、取下止血钳,观察引流是否通畅
8、将换下引流袋中的引流液倒入量筒里,计量。引流袋弃于黄色垃圾筒。
脱手套
固定
1、将引流管用胶带“S”型固定于皮肤,防止滑脱,
3、环境安全、光线充足适于操作。
3准备治疗车:
安尔碘、无菌棉签、无菌手套1副、无菌纱布2块、无菌引流袋1个、用物
防水垫1块、洗手液、口罩弯盘、止血钳、胶带、安全别针、治疗盘、黄色垃圾筒、量筒
4洗手、戴口罩
戴口罩再次携用物至病房,核对患者姓名,做好解释。
核对
更换
1、协助患者半卧位或xx位动引流
2、充分暴露引流管,将防水垫置于引流管下方,放置弯盘、戴手套画袋
【大流程】
核对评估---准备用物—更换引流袋--整理记录
【小流程】
编操作要点备分号步骤注数1核对双人核对医嘱和执行单,准确无误。
医嘱
2评估
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合作程度、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情况,了解手术解释方式,管道留置的时间、长度、是否通畅,伤口敷料有无渗出液,引流液的量、色、性状,
2、向患者解释引流管护理的目的,取得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