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2000字)

合集下载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有哪些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从成语典故中我们可以学到丰富的历史知识,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魑魅魍魉的故事:【成语】:魑魅魍魉【拼音】:chī mèi wǎng liǎng【解释】:原为古代传说中的鬼怪。

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成语故事】:春秋时代,五霸之一的楚庄王领兵征讨小国陆浑。

当军队行经洛阳郊区时,庄王为炫耀武力,令周人畏惧,竟在周朝境内列兵示威,周定王又惊又怕,马上派大臣王孙满献上许多礼物,以讨好庄公。

楚庄公接见了王孙满,又知周定王甚是忌惮自己,不禁大为得意,挑衅地问道:〔你们五官里珍藏的鼎长什么样子?有多大?又有多重呢?〕鼎为周朝五权的象征,庄王问鼎,充分颢示出他欲篡夺周王朝政权之野心。

王孙满了解庄王用心,当下回道:〔鼎的表面铸满妖魔鬼怪的图样,好让百姓们都能认清妖怪的样子。

如此一来,百姓们在山林水泽之间,一旦碰见了〔魑魅魍魉〕,便能加以辨别,好立刻躲避。

〕王孙满继续说道:〔王位的取得与保有,不在于有没有鼎,而在于是否有崇高的道德威望足以服人。

〕楚庄王一听,觉得也有道理,又念及自己的实力与才德威望还不够服众,于是就撤兵离开洛阳。

辱晏婴,没想到反被羞辱了。

大放厥词的故事:【成语】:大放厥词【拼音】:dà fàng jué cí【解释】:厥:其,他的;词:文辞,言辞。

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

现用来指大发议论。

【成语故事】:“大放厥词”这个成语,出自《韩昌黎全集·祭柳子厚文》,参考《新唐书·柳宗元传》。

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字子厚。

柳宗元自幼刻苦勤学,10岁以后,他的诗文就受到人们的称赞。

公元793年21岁的柳宗元,凭他的才华考取了进士。

26岁担任集贤殿书院正字,替唐王朝编辑、整理图书,有机会阅读了许多书籍。

他主张改革朝政,曾积极参加王叔“”新集团的活动。

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成语是人们相沿习用的意义完整、结构定型、表达精练、含义丰富的固定词组。

你知道成语,但是你知道一些成语背后的历史典故吗?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篇1:口蜜腹剑出处: 《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空元年》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

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释义:比喻口头上说话好听,像蜜一样甜,肚子里却怀着暗害人的阴谋。

故事: 李林甫,唐玄宗时官居“兵部尚书”兼“中书令”这是宰相的职位。

此人若论才艺倒也不错,能书善画。

但若论品德,那是坏透了。

他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强、声望比他高、权势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择手段地排斥打击。

对唐玄宗,他有一套馅媚奉承的本领。

他竭力迁就玄宗,并且采用种种手法,讨好玄宗宠信的嫔妃以及心腹太监,取得他们的欢心和支持,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

李林甫和人接触时,外貌上总是露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嘴里尽说些动听的“善意”话,但实际上,他的性格非常明险狡猾,常常暗中害人。

例如有一次,他装做诚恳的样子对同僚李适之说:“华山出产大量黄金,如果能够开采出来,就可大大增加国家的财富。

可惜皇上还不知道。

李适之以为这是真话,连忙跑去建议玄宗快点开采,玄宗一听很高兴,立刻把李林甫找来商议,李林甫却说:“这件事我早知道了,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怎么可以随便开采呢?别人劝您开采,恐怕是不怀好意;我几次想把这件事告诉您,只是不敢开口。

”玄宗被他这番话所打动,认为他真是一位忠君爱国的臣子,反而对适之大不满意,逐渐将他疏远了。

就这样,李林甫凭借这套特殊“本领”,他一直做了十九年宰相。

后来,司马光在编《资治通鉴》时评价李林甫,指出他是个口蜜腹剑的人,这是很符合实际的.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篇2:破釜沉舟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

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

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1. 班门弄斧东汉时期,梁鸿是当时著名的木匠,他非常擅长制作木器。

有一天,他来到孔融家中,孔融请他展示一下他的手艺,于是梁鸿在孔融的家中制作了一枝箭。

孔融看完后,自信的拿出一把雕刻好的斧子,说:“公看这斧子,能不能与箭相比?”梁鸿看了一眼,对孔融说:“这把斧子很好,但是它不够锋利,已经快被使用得磨钝了。

”孔融听了这话,大为惭愧。

后来,人们用“班门弄斧”来形容无意义的自夸,或者在本领不如别人的地方自大,自不量力的谈论别人的工作或技能。

2. 画龙点睛三国时期,曹操欲要杀害诸葛亮,但是前来劝阻的草庐中的黄老师,用一把羽扇在地上画了一只龙,然后点了一下龙的眼睛,龙就转头望向草庐外,曹操看了龙的眼睛后,觉得非常神奇,忘了杀诸葛亮。

后来,人们用“画龙点睛”来形容在作品中别出心裁地加入一些点睛之笔,能够起到画龙效果的一种技巧。

3. 胸有成竹唐代末年,有一个名叫张旭的文学家,他神情自若地走到对面的小溪边,然后拈花一笑,开始耐心地等待。

不一会儿,一只大雁飞了过来,但它并没有落下,而是紧紧悬停在张旭的头顶上方。

张旭毫不慌张地从腰间抽出长笛吹奏起来,那只大雁竟然被吸引住落在了张旭肩头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有一种叫做“胸有成竹”的自信,能够让我们更加自在、从容,获得自己期待的结果。

4. 见缝插针这个成语起源于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子囊曾经向鲁国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旦无人可以回答,鲁国便必须认为楚国的军事实力高于自己,因此子囊让鲁人先回答他一个问题。

子囊将假面饰物中的珍珠串成了链子,然后问鲁国人请问如何将这串珍珠插进一块布里没有缝隙的洞里面。

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谁知道,一个名叫乡会的奴隶却说,他能够将白色的珍珠推入黑色的布中,然后乡会便插入布里,证明自己的答案正确。

后来,人们用“见缝插针”来形容在困境中能够安然度过的一种能力,就如同把针插在一条布中一样。

5.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来源于一则古中国寓言,要说的是鲲、鹏、凤、龟以及一只毒蛇一同比赛画蛇。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的古国,在历史长河中,历时故事给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诸多启发,只有深刻理解,才能体会到历史故事的现实意义,并从中有所收获.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一)【成语典故】:哀感顽艳【成语拼音】:āi ɡǎn wán yàn【英文翻译】:to touch the wise and move the dull as well.【成语解释】: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

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成语出处】:三国·魏·繁休伯《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嘶,凄入肝脾,哀感顽艳。

”【近义词】:哀恸顽艳【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作品哀怨、感伤。

【成语造句】:这封信却是骈四骈六的,足有三千多字,写得异常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一回)这个人写文章既哀婉,又古朴,真是哀感顽艳啊!【成语典故】:哀告宾服【成语拼音】:āi ɡào bīn fú【成语解释】:宾服:古指诸侯或边远部落按时朝贡,表示依服、服从。

后泛指归顺、服从。

指哀求饶恕,愿意服从。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我见他慌悚踌躇,左支右吾,跪在街衢,哀告宾服。

”【近义词】:跪地求饶【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表示服从。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二)【成语典故】:阿谀谄媚【成语拼音】:ē yú chǎn mèi【成语解释】:阿谀:迎合别人的意思,向人讨好;诌媚:巴结,奉承。

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竭力向人讨好。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裴晋公义还原配》:“只是这帮阿谀谄媚的,要博相国欢喜,自然重价购买。

有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有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有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以下是 8 条有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1. 画龙点睛:张僧繇可是南北朝时期有名的画家呀!有一次他在寺壁上画了四条龙,奇怪的是都不点眼睛。

人家问他为啥,他说点了就会飞走。

大家都不信呐,非让他点。

嘿,他就给其中两条点上了,顿时电闪雷鸣,那两条龙真的腾空而起了!你说说神奇不神奇?就像梅西在球场上的那一脚关键传球,简直就是画龙点睛般的存在,一下就改变了比赛的局势!2. 叶公好龙:从前有个叶公,天天说自己多么喜欢龙,家里到处都画着龙。

结果真龙听说了,就去他家看看。

哎呀妈呀,可把叶公吓得够呛,撒腿就跑。

这多可笑啊!就好像有些人总说自己爱看书,买了一堆书放家里,结果连翻都不翻一下,这不是叶公好龙嘛!3. 亡羊补牢:有个牧民啊,丢了一只羊才发现羊圈破了个洞。

邻居就劝他赶紧修啊,他还不着急。

结果第二天又丢了几只羊。

这时候他才赶忙去修补羊圈。

这就警示我们,出了问题要及时补救啊!好比你考试没考好,那赶紧总结错误,努力学习,这就是亡羊补牢,还不晚呐!4. 狐假虎威:老虎抓住了一只狐狸,结果狐狸多狡猾呀,它骗老虎说自己是老天爷派来管百兽的。

然后它就大摇大摆走在老虎前面,那些动物看到老虎都吓得跑了。

狐狸可得意了呢!这多像那些仗着别人威风欺负人的人呀!这能长久吗?5. 守株待兔:宋国有个农夫,有一天在田里干活,突然看到一只兔子撞到树桩上死了。

哇,他可高兴坏了,从此就不干活了,天天守在树桩那儿等兔子。

这不是痴人说梦嘛!就像有些人总想着天上掉馅饼,不努力工作,能有收获吗?6. 南辕北辙:有个人想去楚国,却赶着车往北走。

别人告诉他走错了,他还不听,说自己的马好、路费多、车夫技术。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典故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典故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典故历史就是⼴义的故事。

其实在⼈类早期,缺乏⽂字的时代,本民族的历史多以史诗的形式⽤⼝头代代相传,今天⼩编在这给⼤家整理了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接下来随着⼩编⼀起来看看吧!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炙⼿可热】故事的主⼈公: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唐代伟⼤的现实主义诗⼈,与李⽩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常深远,被后⼈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杨贵妃(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姿质丰艳,善歌舞,通⾳律,为唐代宫廷⾳乐家、舞蹈家。

其⾳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美⼥之⼀。

杨钊,唐中期权⾂,奸⾂。

专权误国,排挤忠良,起⽤奸佞,败坏朝纲。

杨贵妃同曾祖兄,张易之之甥。

【炙⼿可热】是什么意思?⼿摸上去感到热得烫⼈。

⽐喻权势⼤,⽓焰盛,使⼈不敢接近。

【炙⼿可热】出⾃哪⾥?唐·杜甫《丽⼈⾏》:“炙⼿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炙⼿可热】词语辨析:【炙⼿可热读⾳】:zhì shǒu kě rè【炙⼿可热的近义词】:烜赫⼀时、望⽽⽣畏、敬⽽远之【炙⼿可热的反义词】:平易近⼈、和蔼可亲【炙⼿可热⽤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炙⼿可热】如何造句:1.吸引猎婚族在⽇本也已成为⼀个炙⼿可热的⾏当,这与近年来⽇本不婚族⼤增的趋势密切相关。

2.这是个炙⼿可热的⼈物,攀附他的⼈不知有多少。

3.随着电⼦商务的蓬勃发展,域名的商业价值炙⼿可热,成为众多商家关注的焦点和诱发域名纠纷的重要因素。

4.美联社纽约电现在轮到中国成了⽓候问题炙⼿可热的焦点了。

5.专业知识加上流利的英语,⾜以让你成为社会上炙⼿可热的⼈才!6.在⾯对炙⼿可热的⾦州勇⼠时,湖⼈集体发威,轻松拿下⽐赛。

7.分析师们说,投资者对炙⼿可热的新兴市场股的狂热近来也有所降温,部分原因在于远离风险。

8.爱滋病护理是常今炙⼿可热的议题,亦是发展中的⼀门专业。

有关历史典故成语故事

有关历史典故成语故事

历史典故成语故事有关历史典故成语故事学习成语我们可以通过成语故事来了解成语的含义。

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有关历史典故成语故事,希望能帮到大家!1、言而有信曾子,名参,孔子的得意门生。

儒家思想就是孔丘通过曾参传给嫡孙子思,再传给孟轲,形成孔孟之道的,所以曾参被儒家尊为“宗圣”。

曾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教子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

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儿子哭、闹着要跟去。

曾妻戏哄儿子说:“好乖乖,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炒肉给你吃。

”儿子听说有肉吃,变更不随母亲去了。

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一把雪亮的尖刀,正准备杀猪呢!曾参的妻子一见慌了,赶快制止曾参说:“我刚才同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你看你怎么当真了?”曾参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

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学会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

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欺骗别人。

再说,今天你要这样欺骗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讲什么话,他就不会相信了,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就苦难了。

你说这猪该不该杀呀?”曾妻听了丈夫的一席话,后悔自己不该和孩子开那个玩笑,更不该欺骗孩子。

既然答应杀猪给孩子吃肉,就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

于是丈夫和妻子一起动手杀猪,为孩子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

儿子一边吃肉,一边向父母投去了信任和感激的目光。

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

一天晚上,曾子的小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了,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筒向外跑。

曾子问他去干什么?孩子说,这是我从朋友那么借来的书简,说好了,今天还得,再晚也要还人家,不能言而无信啊!曾子笑着把儿子送出了门口。

2、一言九鼎战国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

赵王派相国平原君去楚国谋求联合抗秦。

平原君在门客中选中了文武兼备的十九名随员,离预定的二十名还差一员。

平日并不受重视的'门客毛遂经过自荐,被平原君批准随行。

起先,随行的另外十九人都很瞧不起毛遂,暗中讥笑他。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在人民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一)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一字千金(吕不韦) 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 图穷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一饭千金(韩信) 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 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二)【如火如荼】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

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

他带领军队一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

这消息给吴王夫差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惊,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一画: 人物朝代一字千金 ( 吕不韦 * 战国 ) 一字之师 ( 郑谷 * 唐代 ) 一箭双雕 ( 长孙晟shèng * 北朝 ) 一饭千金 ( 韩信 * 汉代 ) 一鸣惊人 ( 齐威王 * 战国 ) 一目十行 ( 萧纲 * 南朝 ) 一马当先( 黄忠 * 三国 ) 一诺千金 ( 季布 * 汉代 ) 一言九鼎 ( 毛遂 * 汉代 ) 一去不返 ( 荆轲kē * 战国 )
二画: 人物朝代入木三分 ( 王羲之 * 晋代 ) 入幕之宾 ( 谢安 * 晋代 ) 人中之龙 ( 宋纤 * 晋代 ) 七步之才 ( 曹植 * 三国 ) 七擒七纵 ( 诸葛亮 * 三国 ) 力不从心 ( 班超 * 汉代 ) 人面桃花 ( 崔护 * 唐代 ) 九世之仇 ( 齐襄xiāng公 * 春秋 )
三画: 人物朝代三顾茅庐 ( 刘备 * 三国 ) 三过其门而不入 ( 大禹 * ) 大器晚成 ( 崔林 * 汉代 ) 才高八斗( 曹植 * 三国 ) 大事不糊涂 ( 吕端 * 宋代 ) 口若悬河 ( 郭象 * 晋代 ) 千金买笑 ( 周幽王 * 西周 )
四画: 人物朝代毛遂自荐 ( 毛遂 * 战国 ) 木入石心 ( 夏统 * 晋代 ) 风声鹤唳lì ( 苻fú坚 * 晋代 ) 韦编三绝 ( 孔丘 * 春秋 ) 匹夫有责 ( 顾炎武 * 明代 ) 开诚布公 ( 诸葛亮 * 三国 ) 犬马之诚 ( 曹植 * 三国 ) 天作之合 ( 周文王 * 西周 ) 不耻下问 ( 孔圉 yǔ * 春秋 ) 手不释卷( 吕蒙 * 三国 ) 斗酒学士 ( 王绩 * 唐代 )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吕尚 * 西周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班超* 汉代 )
五画: 人物朝代四面楚歌 ( 项羽 * 秦末 ) 乐不思
蜀shǔ ( 刘禅chán * 三国 ) 对牛弹琴 ( 公明仪 * 战国 ) 用兵如神 ( 诸葛亮 * 三国 ) 东山再起 ( 谢安 * 晋代 ) 对症下药 ( 华佗 * 三国 ) 出将入相 ( 李靖 * 唐代 ) 东窗事发 (秦桧huì* 宋代 ) 目不窥园 ( 董仲舒 * 汉代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元景安 *北朝 ) 出奇制胜 ( 田单 * 战国 ) 半途而废 ( 乐羊子 * 汉代 )
六画: 人物朝代负荆请罪 ( 廉颇 * 战国 ) 老马识途 ( 管仲 * 春秋 ) 讳疾忌医 ( 蔡桓公 * 战国 ) 老妪yǔ能解 ( 白居易 * 唐代 ) 老当益壮 ( 马援yuán * 汉代 ) 多多益善 ( 韩信 * 汉代 )
因势利导 ( 孙膑bìn * 战国 ) 如坐针毡 ( 杜锡 * 晋代 ) 百步穿杨 ( 养由基 * 春秋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萧何 * 汉代 ) 多行不义必自毙( 共叔段 * 春秋 )
七画: 人物朝代完璧归赵 ( 蔺lìn相如 * 战国 ) 鸡鸣狗盗 ( 孟尝君 * 战国 ) 围魏救赵 ( 孙膑 * 战国 ) 纸上谈兵 ( 赵括 * 战国 ) 投笔从戎 ( 班超 * 汉代 ) 运筹帷幄 ( 张良 * 汉代 ) 弄假成真 ( 孙权 * 三国 ) 赤膊上阵 (许褚chǔ *三国 ) 初出茅庐 ( 诸葛亮 * 三国 ) 抛砖引玉 ( 常建 * 唐代 ) 两袖清风 ( 于谦qiān *明代 )
八画: 人物朝代图穷匕见 (荆轲 * 战国 ) 卧薪尝胆( 勾践 * 春秋 ) 单刀赴会 ( 关羽 * 三国 ) 刮目相看 ( 吕蒙 * 三国 )
拔山扛鼎 ( 项羽 * 秦末 ) 金屋藏娇 ( 刘彻 * 汉代 ) 画龙点睛( 张僧繇yáo * 南朝 ) 枕戈待旦 ( 刘琨 * 晋代 ) 瓮中捉鳖 ( 李逵kuí * 宋代 )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刘邦 * 汉代 ) 其貌不扬 ( 然明 * 春秋 )
九画: 人物朝代退避三舍 ( 重耳 * 春秋 ) 怒发冲冠 ( 蔺相如 * 战国 ) 指鹿为马 ( 赵高 * 秦代 ) 背水一战 ( 韩信 * 汉代 ) 将功折罪 ( 凌统 * 三国 ) 草船借箭 ( 诸葛亮 * 三国 ) 将计就计 ( 曹操 * 三国 ) 洛阳纸贵 ( 左思 * 晋代 ) 草木皆兵 ( 苻坚 * 晋代 ) 闻鸡起舞 ( 祖逖tì * 晋代 ) 赴汤蹈火 ( 晁cháo错 * 汉代 ) 南柯一梦 ( 淳于棼 * 唐代 ) 前度刘郎 ( 刘禹锡* 唐代 ) 按图索骥 ( 孙阳 * 春秋 )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项庄 * 汉代 )
十画: 人物朝代高山流水 ( 俞伯牙 * 春秋 ) 起死回生 ( 扁鹊 * 战国 ) 破釜沉舟 ( 晋景公 * 春秋 ) 胯下之辱 ( 韩信 * 汉代 ) 破镜重圆 ( 徐德言 * 南朝 ) 病入膏盲 ( 晋景公 * 春秋 ) 请君入瓮 ( 来俊臣 * 唐代 ) 胸有成竹 ( 文与可 * 宋代 )
十一画以上: 人物朝代孺子可教 ( 张良 * 汉代 )
悬梁刺股 ( 孙敬/汉代 * 苏秦/战国 ) 焚书坑儒 ( 嬴政yíng * 秦代 ) 梁上君子 ( 陈寔shí * 汉代) 得陇望蜀 ( 刘秀 * 汉代 ) 望梅止渴 ( 曹操 * 三国 ) 凿壁偷光 ( 匡衡 * 汉代 ) 数典忘祖 ( 籍谈 * 春秋 ) 梦笔生花 ( 李白 * 唐代 ) 磨杵chǔ成针 ( 李白 * 唐代 ) 程门立雪 ( 杨时 * 宋代 ) 精忠报国 (岳飞 * 宋代 )
赔了夫人又折兵 ( 周瑜 * 三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