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案例题

合集下载

施工案例分析面试题目(3篇)

施工案例分析面试题目(3篇)

第1篇一、面试背景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为了检验应聘者对施工技术的掌握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以下施工案例分析面试题目。

应聘者需结合实际案例,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分析过程。

二、面试题目1. 案例背景某城市地铁隧道工程,全长12公里,采用盾构法施工。

隧道穿越的城市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较高,周边建筑物密集。

施工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1)隧道开挖过程中,发现地层岩性不稳定,存在坍塌风险。

(2)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现周边建筑物出现沉降现象。

(3)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现地下水位波动较大,对施工造成影响。

请结合上述案例,回答以下问题:2. 问题分析(1)请分析地层岩性不稳定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2)请分析周边建筑物沉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3)请分析地下水位波动对施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3. 解决方案(1)针对地层岩性不稳定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施工方案。

(2)针对周边建筑物沉降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施工方案。

(3)针对地下水位波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施工方案。

4. 预防措施(1)请列举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2)请列举周边建筑物保护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建筑物安全。

(3)请列举地下水位监测与控制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稳定。

5. 案例总结(1)请总结该案例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2)请结合该案例,谈谈自己在施工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三、面试评分标准1. 问题分析:20分(1)分析问题全面,原因阐述清晰,10分(2)提出解决方案合理,措施可行,10分2. 解决方案:30分(1)方案具有针对性,技术可行,15分(2)方案实施过程中能够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15分3. 预防措施:20分(1)预防措施全面,措施可行,10分(2)措施实施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10分4. 案例总结:30分(1)总结问题及解决方法全面,10分(2)总结经验教训深刻,具有借鉴意义,20分四、面试时间面试时间共计60分钟,其中问题分析20分钟,解决方案30分钟,预防措施10分钟,案例总结10分钟。

2019一建【建筑】233-案例考点专项分析-技术部分

2019一建【建筑】233-案例考点专项分析-技术部分

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案例考点专项分析--技术部分1、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2016(一)背景资料某综合楼工程,地下三层,地上二十层,总建筑面积68000m2。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施工合同约定竣工时需向建设单位移交变形测量报告。

施工单位委托第三方测量单位进行施工阶段的建筑变形测量。

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测量单位按变形测量方案实施监测时,发现基坑周边地表出现明显裂缝,立即将此异常情况报告给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立即要求测量单位及时采取相应的监测措施,并根据观测数据制订了后续防控对策。

问题2.变形测量发现异常情况后,第三方测量单位应及时采取哪些措施?针对变形测量,除基坑周边地表出现明显裂缝外,还有哪些异常情况也应立即报告委托方?【参考答案】2.(1)第三方测量单位应及时采取的措施有:增加观测次数、调整变形测量方案。

(2)应立即报告委托方的异常情况还有:①变形量出现异常;②变形速率出现异常;③周边(开挖面)出现塌陷(滑坡);④建筑本身出现异常;⑤周边建筑出现异常;⑥由于地震(暴雨、冻融)自然灾害引起的异常情况。

【考点分析】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在施工和使用期间应进行变形测量。

2、变形测量是全过程的,其各测量环节中技术设计尤为重要,测量前需做好结束设计并形成书面的设计书或施测方案。

测量过程中应依据实际情况增测或调整变形测量方案。

2、土石方开挖施工2018(三)背景资料某新建高层住宅工程,建筑面积16000m2。

地下一层,地上十二层,二层以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二层以上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墙板钢筋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施工工艺。

监理工程师在检查土方回填施工时发现:回填土料混有建筑垃圾;土料铺填厚度大于400mm;采用振动压实机压实2遍成活;每天将回填2-3层的环刀法取的土样统一送检测单位检测压实系数。

对此提出整改要求。

问题2.指出土方回填施工中的不妥之处?并写出正确做法。

【参考答案】2.土方回填不妥:不妥1:混有建筑垃圾;理由:应清除垃圾、杂物;不妥2:分层厚度400mm;理由:振动压实机每层虚铺厚度为250-350mm;不妥3:压实遍数2遍;理由:每层压实3-4遍:不妥4:2-3层土样统一送检;理由:每1层取样送检。

二建建筑实务案例题

二建建筑实务案例题

二建建筑实务案例题一、概述。

二建建筑实务考试是建筑行业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对于从事建筑工程技术工作的人员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实务案例题的学习和练习,可以更好地掌握建筑实务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二、案例分析。

某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地基沉降超出允许范围的情况。

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对此产生了争议,双方对责任归属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如何处理这一问题呢?首先,我们需要对地基沉降超出允许范围的原因进行分析。

地基沉降超出允许范围可能是由于地基设计不当、施工质量不合格、地质条件复杂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针对不同的原因,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例如,如果是地基设计不当导致的地基沉降超出允许范围,我们需要对设计进行重新评估,并采取加固措施;如果是施工质量不合格导致的地基沉降超出允许范围,我们需要对施工进行整改,并加强监督管理。

其次,我们需要查阅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明确责任归属。

根据《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等相关标准,可以对地基沉降超出允许范围的责任进行判定。

在责任判定的基础上,可以协调各方进行责任的认定和处理,避免因责任争议而影响工程的正常施工和竣工。

最后,我们需要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通过对地基沉降超出允许范围事件的处理,可以发现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

三、结论。

在建筑工程实务中,地基沉降超出允许范围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原因,明确责任,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应对类似问题。

通过实务案例的学习和讨论,可以提高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就是关于二建建筑实务案例题的详细分析和讨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建议大家在备考二建建筑实务考试时,多进行案例题的练习和讨论,加强对实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顺利通过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建筑施工技术案例题15

建筑施工技术案例题15

建筑施工技术案例题一、 土方工程算设计标高;算零线;算挖填土方量1.某建筑物基坑体积为2548m 3,附近有个容积为1560m 3的基坑需回填,试求前者挖出的土将后者填满夯实后还剩下多少土?需要运多少车?(Ks =1.26,K ’s =1.05,车斗容量为3.5m 3)31156014861.05v m '== 31254814861062v m ''=-=321062 1.261338v m =⨯=;运车数=1338/3.5=383辆2.某建筑场地土方工程中,基坑开挖后将附近两个容积为1000 m 3和776m 3的弃土坑进行了回填,还剩余松散土1648.8 m 3,试问基坑有多大体积?(Ks =1.26,K ’s =1.05) 解:1000+776=1776 m 31776/1.05=1691.43 m 3 1648.8/1.26=1308.57 m 3 1691.43+1308.57=3000 m 33.某场地平整的方格网边长为20m ,角点的地面标高如图1所示,地面排水坡度i x =3‰,i y =2‰,试计算确定场地平整达到挖填平衡的设计标高H 0和考虑排水坡后的各角点设计标高(H n )并标注于图各角点右下角,施工高度标注于图角点右上角。

并求零线。

解:由图知,方格数N=7考虑泄水坡度计算得;H8‘=28.67mH1‘=H o-40×3‰+20×20‰=28.67-0.12+0.04=28.59m H2‘=H1+20×3‰=28.59+0.06=28.65mH3‘=H2+20×3‰=28.65+0.06=28.71mH4‘=H3+20×3‰=28.7l+0.06=28.77mH5‘=H4+20×3‰=28.77+0.06=28.83mH6‘=H o-40×3‰=28.67-0.12=28.55mH7‘=H6+20×3‰=28.55+O.06=28.61mH9‘=H8+20×3‰=28.67+0.06=28.73mH10‘=H9+20×3‰=28.73+0.06=28.79mH11‘=H0-40×3‰-20×2‰=28.67-O.12-O.04=28.51mH12‘=H11+20×3‰=28.51+0.06=28.57mH13‘=H12+20×3‰=28.57+0.06=28.63mH14‘=H13+20×3‰=28.63+0.06=28.69m将调整后的场地设计标高标注于图角点右下角上,其与自然地面标高之差,即为施工需挖(+)或填(-)土方高度(见图角点右上角)。

一级建造师《建筑实务》案例分析精选4-4

一级建造师《建筑实务》案例分析精选4-4

一级建造师《建筑实务》案例分析精选4-4案例一1.背景某市南苑北里小区22 号楼为6 层混合结构住宅楼,设计采用混凝土小型砌块砌墙,墙体加芯柱,竣工验收合格后,用户入住。

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五年后),发现墙体中没有芯柱,只发现了少量钢筋,而没有浇筑混凝土,最后经法定检测单位采用红外线照相法统计,发现大约有82%墙体中未按设计要求加芯柱,只在一层部分墙体中有芯柱,造成了重大的质量隐患。

2.问题(1)该混合结构住宅楼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什么规定?(2)该工程已交付使用(五年),施工单位是否需要对此问题承担责任?为什么?分析与答案(1)该混合结构住宅楼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位(子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子分部)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2)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3)单位(子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测资料应完整。

4)主要功能项目的抽查结果应符合相关专业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5)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2)施工单位必须对此问题承担责任,原因是该质量问题是由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未按设计要求施工造成的,并且主体结构工程质量保修期为工程设计使用年限。

案例二1.背景某大厦是一座现代化的智能型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3 层,地上28 层,建筑面积5.8 万㎡,施工总承包单位是该市第三建筑公司,由于该工程设备先进,要求高,因此,该公司将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某大型安装公司。

在工程档案归档中,发生以下事件:事件一:安装公司将机电设备分包部分的竣工资料直接交给监理单位。

事件二:发包人要求设计、监理及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工程档案直接移交给市档案馆。

2.问题(1)事件一做法是否妥当?为什么?(2)事件二做法是否妥当?为什么?分析与答案(1)不妥。

因为,建设工程项目实行总承包的,总包单位负责收集、汇总各分包单位形成的工程档案,并应及时向建设单位移交;各分包单位应将本单位形成的工程文件,整理、立卷后及时移交总包单位。

建筑施工技术案例题15

建筑施工技术案例题15

建筑施工技术案例题一、 土方工程算设计标高;算零线;算挖填土方量1.某建筑物基坑体积为2548m 3,附近有个容积为1560m 3的基坑需回填,试求前者挖出的土将后者填满夯实后还剩下多少土?需要运多少车?(Ks =1.26,K ’s =1.05,车斗容量为3.5m 3) 321062 1.261338v m =⨯=;运车数=1338/3.5=383辆2.某建筑场地土方工程中,基坑开挖后将附近两个容积为1000 m 3和776m 3的弃土坑进行了回填,还剩余松散土1648.8 m 3,试问基坑有多大体积?(Ks =1.26,K ’s =1.05)解:1000+776=1776 m 31776/1.05=1691.43 m 3 1648.8/1.26=1308.57 m 3 1691.43+1308.57=3000 m 33.某场地平整的方格网边长为20m ,角点的地面标高如图1所示,地面排水坡度i x =3‰,i y =2‰,试计算确定场地平整达到挖填平衡的设计标高H 0和考虑排水坡后的各角点设计标高(H n )并标注于图各角点右下角,施工高度标注于图角点右上角。

并求零线。

解:由图知,方格数 N =7考虑泄水坡度计算得; H 8‘=28.67m H 1‘=H o -40×3‰+20×20‰=28.67-0.12+0.04=28.59m H 2‘=H 1+20×3‰=28.59+0.06=28.65m H 3‘=H 2+20×3‰=28.65+0.06=28.71m H 4‘=H 3+20×3‰=28.7l+0.06=28.77m H 5‘=H 4+20×3‰=28.77+0.06=28.83m H 6‘=H o -40×3‰=28.67-0.12=28.55m H 7‘=H 6+20×3‰=28.55+O.06=28.61m H 9‘=H 8+20×3‰=28.67+0.06=28.73m H 10‘=H 9+20×3‰=28.73+0.06=28.79m H 11‘=H 0-40×3‰-20×2‰=28.67-O.12-O.04=28.51m H 12‘=H 11+20×3‰=28.51+0.06=28.57m H 13‘=H 12+20×3‰=28.57+0.06=28.63m H 14‘=H 13+20×3‰=28.63+0.06=28.69m将调整后的场地设计标高标注于图角点右下角上,其与自然地面标高之差,即为施工需挖(+)或填(-)土方高度(见图角点右上角)。

建筑工程(一建)-案例分析题_1

建筑工程(一建)-案例分析题_1

建筑工程(一建)-案例分析题1、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82000mm,地下2层,地上2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距邻近六层住宅楼7m。

地基土层为粉质黏土和粉细砂,地下水为潜水,地下水位-9.5m,自然地面-0.5m。

基础为筏板基础,埋深14.5m,基础底板混凝土厚1500m,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采取整体连续分层浇筑方式施工。

基坑支护工程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单位施工,降排的地下水用于现场机具、设备清洗。

主体结构选择有相应资质的A劳务公司作为劳务分包,并签订劳务分包合同。

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下列事件:事件一:基坑支护工程专业施工单位提出基坑支护降水采用”排桩+锚杆+降水井”的方案,施工总承包单位要求多提出几种方案进行比选。

事件二:底板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浇筑从高处开始,沿短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

在混凝土浇筑完12h内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温养护.养护持续7d。

养护至72h 时,测温显示混凝土内部温度70℃,混凝土表面温度35℃。

本工程基坑工程属于几级基坑?并写出该安全等级基坑的判定标准。

2、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82000mm,地下2层,地上2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距邻近六层住宅楼7m。

地基土层为粉质黏土和粉细砂,地下水为潜水,地下水位-9.5m,自然地面-0.5m。

基础为筏板基础,埋深14.5m,基础底板混凝土厚1500m,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采取整体连续分层浇筑方式施工。

基坑支护工程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单位施工,降排的地下水用于现场机具、设备清洗。

主体结构选择有相应资质的A劳务公司作为劳务分包,并签订劳务分包合同。

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下列事件:事件一:基坑支护工程专业施工单位提出基坑支护降水采用”排桩+锚杆+降水井”的方案,施工总承包单位要求多提出几种方案进行比选。

事件二:底板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浇筑从高处开始,沿短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

在混凝土浇筑完12h内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温养护.养护持续7d。

建筑施工技术的实用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建筑施工技术的实用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建筑施工技术的实用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近年来,建筑施工技术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为各类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本文将分享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建筑施工技术案例,并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教训,以期对未来类似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指导。

案例一:高层建筑框架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的框架施工中,我们遭遇到了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施工难度较大,需要控制好施工进度和品质。

我们采取了预制墙板与现场浇筑的结合方式,先安装预制墙板,再进行现场浇筑,以保证施工质量与进度。

其次,在高层建筑的元构件连接上,我们采用了先进的预应力连接技术,有效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经验总结:对于高层建筑框架施工,提前进行综合施工方案的研究和设计是必要的。

选择适当的构件连接技术对于整个工程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同时,合理分配施工进度、优化施工工艺,能够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工期的控制。

案例二:地下工程中的防水处理技术地下工程的施工常常需要面对地下水和渗水问题,特别是在高水位地区。

我们在一次地下车库工程中采用了双层防水系统的处理方案。

首先,在地下工程的基础防水处理上,我们使用了高性能防水卷材与专业的环氧树脂涂料,确保基础部分的防渗效果。

其次,在地下车库的墙体和顶板处理上,我们采用了外墙外保温与内墙内保温结合的方式,防止温度差引起的渗水现象。

经验总结:地下工程中的防水处理需要全面考虑工程环境与条件,选用适当的防水材料和技术。

在处理墙面和顶板时,采用有效的保温措施能够起到增加结构稳定性和防水效果的作用。

案例三:装饰工程施工中的幕墙安装技术在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建设过程中,幕墙系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装饰项目。

在一次幕墙安装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复杂的建筑结构和大型玻璃幕墙的施工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困难,我们采用了先进的吊装设备与技术,对玻璃幕墙进行一次性的垂直和水平安装。

经验总结:针对幕墙系统的安装,我们需要提前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保证吊装设备的质量和施工人员的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施工技术案例题一、 土方工程算设计标高;算零线;算挖填土方量1.某建筑物基坑体积为2548m 3,附近有个容积为1560m 3的基坑需回填,试求前者挖出的土将后者填满夯实后还剩下多少土?需要运多少车?(Ks =1.26,K ’s =1.05,车斗容量为3.5m 3)31156014861.05v m'== 31254814861062v m ''=-=321062 1.261338v m =⨯=;运车数=1338/3.5=383辆2.某建筑场地土方工程中,基坑开挖后将附近两个容积为1000 m 3和776m 3的弃土坑进行了回填,还剩余松散土1648.8 m 3,试问基坑有多大体积?(Ks =1.26,K ’s =1.05)解:1000+776=1776 m 31776/1.05=1691.43 m 3 1648.8/1.26=1308.57 m 3 1691.43+1308.57=3000 m 3 3.某场地平整的方格网边长为20m ,角点的地面标高如图1所示,地面排水坡度i x =3‰,i y =2‰,试计算确定场地平整达到挖填平衡的设计标高H 0和考虑排水坡后的各角点设计标高(H n )并标注于图各角点右下角,施工高度标注于图角点右上角。

并求零线。

解:由图知,方格数 N =7考虑泄水坡度计算得; H 8‘=28.67m H 1‘=H o -40×3‰+20×20‰=28.67-0.12+0.04=28.59mH 2‘=H 1+20×3‰=28.59+0.06=28.65m H 3‘=H 2+20×3‰=28.65+0.06=28.71m H 4‘=H 3+20×3‰=28.7l+0.06=28.77m H 5‘=H 4+20×3‰=28.77+0.06=28.83m H 6‘=H o -40×3‰=28.67-0.12=28.55m H 7‘=H 6+20×3‰=28.55+O.06=28.61m H 9‘=H 8+20×3‰=28.67+0.06=28.73m H 10‘=H 9+20×3‰=28.73+0.06=28.79m H 11‘=H 0-40×3‰-20×2‰=28.67-O.12-O.04=28.51m H 12‘=H 11+20×3‰=28.51+0.06=28.57m H 13‘=H 12+20×3‰=28.57+0.06=28.63m H 14‘=H 13+20×3‰=28.63+0.06=28.69m 将调整后的场地设计标高标注于图角点右下角上,其与自然地面标高之差,即为施工需挖(+)或填(-)土方高度(见图角点右上角)。

4.(历年考试)i x =3‰图1-1场地平面图5. (历年考试)6. (历年考试)二、井点管、平面、高程1. (历年考试)2..某基坑底面尺寸50×20m,基坑底面标高-4.3m,自然地面标高±0.00m,基坑边坡坡度1:0.5,实测地下水位标高-1.3m,地基土的渗透系数10m/d,含水层厚6.0m,按无压完整井计算基坑涌水量。

解:①轻型井点系统布置根据本工程条件,轻型井点系统选用单层环形布置。

总管直径选用127MM,布置于天然地面上(如图所示),基坑上口尺寸为:长:50 + (4.3 - 0.00) ×0.5 × 2 = 54.3M宽:20+ (4.3 - 0.00) ×0.5 × 2 = 24.3M井点管距离基坑壁为1.0M,则总管长度为:2 × [ 54.3 + 2 ×1.0] + (24.3 + 2×1.0 )] =165.2M井点管长度选用6M,直径50MM的钢管,滤管长度1.0M,井点管露出地面0.2M,基坑中心要求的降水深度S 为:S = 4.3-1.3+0.5=3.5M井点管所需埋置深度H = H 1+ h + I L = 4.3+0.5+1/10 ×26.3/2=6.115M<6.0-0.2=5.8M不满足要求。

将总管埋设于地面下0.5M处。

即先挖去0.5M深的沟槽,然后在槽底铺设总管(如图所示),此时井点所需长度:基坑上口长:50+(4.3-0.5)×0.5×2 = 53.8M宽:20+(4.3-0.5)×0.5×2 = 23.8MH= (4.3-0.5)+0.5+25.8/2 ×1/10 =5.59M<6.0-0.2=5.8M 满足要求。

抽水设备根据总管长度选用两套,其布置位置与总管的划分范围如图所示。

②基坑涌水量计算按无压非完整井计算,H=6m三、混凝土配合比及原材料用量实验室配合比为:水泥:砂:石=1:x:y;水灰比W/C现场砂\石含水率分别为Wx\Wy,则施工配合比为:水泥:砂:石=1:x(1+Wx):y(1+Wy);水灰比W/C不变加水量扣减砂\石中的含水量1、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为:1:2.28:4.47,水灰比为0.63,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为285Kg,现场测定砂的含水率3%,石子含水率1%,如采用400L搅拌机,求(1)施工配合比及1m3混凝土各种材料用量(2)搅拌机搅拌一次投料量。

解:施工配合比l:x(1+WS):y(1+Wg)=1:2.28(1+3%):4.47(1+1%)=1:2.35:4.51按施工配合比得到1m3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用量为:水泥C/=C=285kg;砂S/=285×2.35=669.75kg石G/=285×4.51=1285.35kg水:W=(W/C—Ws—Wg)C=(0.63—2.28×3%—4.47×1%)×285 =(0.63-0.0684-0.0447) ×285=147.32kg 400L搅拌机每次可搅拌出混凝土400L×0.65=260L=0.26m3(搅拌机利用率0.65)则搅拌时的一次投料量:水泥285 ×0.26=74.1kg (取75kg,1袋半)砂75×2.35=176.25kg石子75×4.51=338.25kg水75×(0.63—2.28×3%—4.47×1%)= 75×(0.63-0.0684-0.0447)=38.77kg2.某砼实验室配合比为:C:S:G=1:2.3:4.27,水灰比为0.6,每立方米砼的水泥用量为300kg,测定砂子含水量为3%,石子含水量为1%,求施工配合比?若采用250升搅拌机,求每盘砼中各种材料用量。

施工配合比1:2.3(1+0.03):4.27(1+0.01)=1:2.37:4.31 每盘材料用量水泥:300*0.25=75kg砂: 75*2.37=177.8kg石子:75*4.31=323.3kg水: 75*0.6-75*2.3*0.03-75*4.27*0.01=36.6kg.3. (历年考试)四、钢筋下料长度1、梁高为550mm,梁保护层为25mm,1号钢筋直径为25mm,且左右对称。

①计算1号钢筋的下料长度。

②按照钢筋配料单中简图形式标明1号钢筋每段尺寸。

解:①下料长度=(395+500×1.414+200)×2+{6240-2×(370+50+)}-4×0.5d-2×2d+2×6.25d=2604+4400-50-100+312.5=7166.5mm②2.计算图示钢筋下料长度(图中标注尺寸为外包尺寸,钢筋左右对称)。

mmL 5.50372522255.042525.6230002)650250200(=⨯⨯-⨯⨯-⨯⨯++⨯++=(4个45°,2个90°) 3.4. (历年考试)五、钢筋等强度替换1.某梁设计主筋为3根直径22mmHRB钢筋(fy=300N/mm2)。

今现场无HRB钢筋,拟用HPB钢筋(fy =210N/mm2)代替。

工地HPB钢筋直径有22mm和25mm两种。

试进行钢筋代换。

①采取等强代换;(1分)②fy2×Ay2≥fy1×Ay1Ay2≥fy1/fy2×Ay1=340/240×(3×π/4×222)=1616(mm2)(2分)③配筋:直径25mm钢筋单根面积:491mm2;直径22mm钢筋单根面积:380mm2;选取:2根φ25+2根φ22,Ay2=2×491+2×380=1742>1616mm22.(历年考试)(最后答案有问题)3.(历年考试)六、钢筋冷拉合格判断(钢筋冷拉计算)(****今年最有可能考****) (教材P144)钢筋冷拉计算:冷拉力、拉长值、弹性回缩值和冷拉设备选择 冷拉力Ncon计算:冷拉力Ncon=钢筋冷拉前截面积AsXσcon() 钢筋拉长值计算:ΔL=L(钢筋冷拉前长度)钢筋冷拉率δ 计算钢筋的弹性回缩值ΔL1ΔL1=(L+ΔL)δ1(回缩率, 一般为0.3%) 钢筋冷拉完毕后的实际长度: L'=L+ΔL-ΔL11.冷拉一根长18m 的HRB335级直径为25mm 的钢筋(以冷拉压力为控制),其冷拉力为多少?最大的伸长值是多少? 2.一根长28m 的HRB335级直径为25mm 的钢筋冷拉,如拉力已达到90.5kN 时,钢筋的最大拉伸值为1.48m ,该钢筋是否合格?如钢筋的最大拉伸值为1.54m 时,钢筋的拉力为85kN,该是否合格? 解:钢筋的截面积为201.1mm2;其最大拉伸率为5.5%, 其冷拉后最大拉伸值=28x5.5%=1.54m该钢筋的冷拉应力为450N/mm2; 则控制应力为201.1x450=90495N ≈90.5kN 因拉力在控制应力时,其最大拉伸值为1.48m<1.54m, 故该钢筋是合格的。

当钢筋的最大拉伸值为1.54m 时,其钢筋的拉力为85kN<控制应力90.5kN, 故该钢筋是不合格的,应降级使用。

(书中的表4-7要记忆)七、预应力钢筋先张时台座倾覆判断1.墩式台座台面,张拉力n=1350kn ,台面宽3.6m ,厚80mm ,靠近台墩10m 范围内加厚至100mm ,砼c15,f c =7.5n/mm 2,求台面承载力。

12110036007.5144013501.25 1.5c Af p kn kn k k Φ⨯⨯⨯===⨯ 2.(历年考试)解:σcon=0.85x450=382.5N/mm2; A=6xπx20x20/4=1884mm2 N=1.03σcon x A=1.03x382.5x1884=742248.9N=742.25kNΔLl=1.03σcon/Es*Lx0.1=1.46mmΔLs=12*0.1=1.2mm某预应力混凝土梁长21m,预应力钢筋直径φ20,弹性模量E=2×105N/mm2,抗拉强度标准值fpuk =500N/mm2;采用后张法施工,张拉控制应力σcon=0.65fpuk,张拉程序0→1.03σcon,试计算(1)张拉力和张拉时钢筋的伸长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