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李花二首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落花译文及赏析

落花译文及赏析

落花译文及赏析落花译文及赏析落花译文及赏析1落花唐代·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唐代五言律诗《落花》译文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唐代五言律诗《落花》注释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tiáo)递送斜晖(huī)。

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沾衣:指流泪。

唐代五言律诗《落花》赏析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

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首联直接写落花。

上句叙事,下句写景。

落花虽早有,客在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诗人孤寂惆怅之情顿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心生同病相怜的情思,用语巧妙。

颔联从不同角度写落花的具体情状。

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接曲陌;下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

对“斜晖”的点染,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黯淡的色调中,显示出诗人的伤感和悲哀。

颈联直接抒情。

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只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

“眼穿仍欲稀”,写出了诗人面对落花的痴情和执着。

尾联语意双关。

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落得个凋残、沾衣的结局;而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也落得个悲苦失望、泪落沾衣、低回凄凉、感慨无限的人生际遇。

全诗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新解高阁上,曲终人散;小园里,落花随风漫天飞舞,飘落到了田间曲折的小径上,斜阳在花雨中徐徐西下。

我痛惜这如雨的落花,不忍将落红扫去。

咏花诗词之《李花》全诗原文鉴赏

咏花诗词之《李花》全诗原文鉴赏

咏花诗词之《李花》全诗原文鉴赏司马光嘉李繁相倚,园林淡泊春。

齐纨剪衣薄,吴紵下机新。

色与晴光乱,香和露气匀。

望中皆玉树,环堵不为贫。

司马光这首咏李花诗很能表明作者的志趣,是一首很有特色的咏花之作。

诗人首先描绘李花开放于春季两个特点,一是花朵繁多,重重相倚,一是其色洁白,似乎并不曾也不想为春天增色。

所以诗人说“嘉李繁相倚,园林淡泊春”。

“淡泊”二字确为传神之笔,较之单纯的颜色描写更具神韵。

第二联诗人运用了“齐纨”、“吴紵”两个著名的丝麻织品来形容李花花瓣的晶莹清新,好象是刚刚用齐地所产纨剪裁而成的薄薄的衣服,又好象是吴地刚从机上拿下来的紵(zhu住)麻织品那样新鲜。

齐纨吴紵都是一向闻名于世的,诗人以此比喻李花,就是通过易见之物引发读者联想。

这一联实际上是对上联的补充。

上联强调李花内在精神是淡泊,即在百花争艳的春天,素白雅洁的李花好似无意争春,故以“淡泊”形容之。

补充了李花的外貌描写之后,诗人又进一步点明其“色与晴光乱”。

白色,在阳光照耀下,与晴光相仿,几乎使人分不清那是晴光,哪是李花之返照,极写李花之洁白。

“香和露气匀”,其香不浓不烈,在清露之中,很均匀地散发着。

最后诗人以“望中皆玉树,环堵不为贫”作结,明白地表示对李花的赞美之意。

望中,即视野之内。

一眼望去,所见李花满树,使之变成了玉树,有此嘉李相伴,即使处于简陋狭小所在也不为贫,也不会有贫寒之感。

旧时评花以李花为“东郭贫女”以喻其颜色淡薄且香味不浓。

诗人在这里给予彻底的翻案,赞其色与晴光乱,赞其形如玉树,赞其香和露匀,赞其志淡泊。

这一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情趣好尚不同于流俗,颇有独到之处。

描述冬天的诗句精选

描述冬天的诗句精选

【描述冬天的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北风其凉,雨雪其雱雨雪:下雪。

雨:下,落。

雱:大雪纷飞的样子。

《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喈,雨雪其霏喈:风疾的`样子。

霏:霏霏,纷飞的样子。

《诗经·邶风·北风》雨雪瀌瀌,見晛曰消瀌瀌:雪盛的样子;一说犹“飘飘”。

晛;太陽的热气。

曰:语助词,无实义。

《诗经·小雅·角弓》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慄。

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

惨慄:非常寒冷。

汉·《古诗孟冬寒气至》寒风吹我骨,严霜切我肌。

汉·《古诗童童孤生柳》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凄凄:寒凉。

翳翳:-阴-暗。

希:少。

在目:眼睛所见。

皓:白。

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朔风:北风。

劲:猛烈。

哀:凄厉。

南朝宋·谢灵运《岁暮》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牖:窗户。

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唐·李白《冬日归旧山》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唐·李白《嘲王历陽不肯饮酒》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

唐·李白《北风行》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回风:回旋的风。

唐·杜甫《对雪》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指直:手指僵直。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无行:不成行列。

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唐·杜甫《公安县怀古》斜陽疏竹上,残雪乱山中唐·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陽园苑尤纷拏。

【描写雪的优美的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描写雪的优美的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描写雪的优美的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釣寒江雪。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描写雪的优美的诗句21.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吕本中《踏莎行》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3.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4.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5.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6.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

——钱谦益《雪夜次刘敬仲韵》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8.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9.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

——李贺《十二月乐辞·十一月》10.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道蕴《咏雪联句》11.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骈《对雪》12.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

——吕岩《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13.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元稹《南秦雪》14.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毛主席《沁园春·雪》15.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16.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

《李花》咏李花诗赏析

《李花》咏李花诗赏析

《李花》咏李花诗赏析
《李花》咏李花
李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李花自古就是人们喜爱的花卉之一。

李花属蔷薇科落叶乔木,春季开花,白色,淡雅素洁,与桃花同为春天增色而又有其独特之处。

其花如在夜间观赏,有“花光月色两徘徊”之美,实为桃花所不及。

宋人杨万里颇爱李花、有赏李心得:“李花宜远更宜繁,惟远惟繁始足看。

”颇得其奥。

咏李花诗句中写得最有气势的是韩愈的“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写得哀婉凄楚的是李商隐的“自明无月夜,强笑欲风天。

减粉与园箨,分香沾诸莲。

”而苏轼的“不及梨英软,应惭梅萼红。

西园有千叶,淡伫更纤浓”虽只有四句,却写出了李花淡极反浓特色。

至于杨万里的“除却断肠千树雪,别无春恨诉东风。

”更是具有诚斋体的“活法”味道是显而易见的。

《清平调·一枝红艳露凝香》诗词翻译及赏析

《清平调·一枝红艳露凝香》诗词翻译及赏析

《清平调·一枝红艳露凝香》诗词翻译及赏析《清平调·一枝红艳露凝香》诗词翻译及赏析《清平调·一枝红艳露凝香》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前言】《清平调·一枝红艳露凝香》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属七言乐府作品。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

第二首写杨贵妃的受宠幸。

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

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令人觉得人花交映,迷离恍惚,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注释】⑴红艳:红艳艳的牡丹花滴着露珠,好像凝结着袭人的香气。

红,一作“秾”⑵巫山云雨:传说中三峡巫山顶上神女与楚王欢会接受楚王宠爱的神话故事⑶飞燕:赵飞燕。

倚新妆:形容女子艳服华妆的姣好姿态【翻译】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

【鉴赏】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不但写色,而且写香;不但写天然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进一层。

“云雨巫山枉断肠”用楚襄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根本及不到当前的花容人面。

再算下来,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那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杨妃,不须脂粉,便是天然绝色。

这一首以压低神女和飞燕,来抬高杨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题之法。

相传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宫人手托的水晶盘中歌舞,而杨妃则比较丰肥,固有“环肥燕瘦”之语(杨贵妃名玉环)。

后有人据此说,杨妃极喜此三诗,时常吟哦,高力士因李白曾命之脱靴,认为大辱,就向杨妃进谗,说李白以飞燕之瘦,讥杨妃之肥,以飞燕之私通赤凤,讥杨妃之宫闱不检。

但这种说法遭到很多学者反对。

这些学者认为:李白诗中果有此意,首先就瞒不过博学能文的玄宗,而且杨妃也不是毫无文化修养的人。

据原诗来看,有明显的抑古尊今之意。

李花赠张十一署韩愈唐诗赏析

李花赠张十一署韩愈唐诗赏析

李花赠张十一署韩愈唐诗赏析《李花赠张十一署(或作李有花)》的作者是韩愈,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38卷。

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春,韩愈为江陵府法曹参军,常与功曹参军张署诗酒往还。

在二月底的一个晚上,韩愈往江陵城西看李花,张署因病未能同游,韩愈归作此诗以赠。

此诗写得奇丽精妙,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

诗歌前段着力描摹李花的情状,刻画从黑夜到清晨之间李花的物色变化,写得绚丽多姿,令人魂迷眼乱。

后段借花致慨,百感交集。

全诗情寓物中,物因情见,堪称咏物佳作。

【原文】李花赠张十一署(或作李有花)作者:唐·韩愈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见桃惟见李。

风揉雨练雪羞比,波涛翻空杳无涘。

君知此处花何似,白花倒烛天夜明,群鸡惊鸣官吏起。

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迷魂乱眼看不得,照耀万树繁如堆。

念昔少年著游燕,对花岂省曾辞杯。

自从流落忧感集,欲去未到先思回。

只今四十已如此,后日更老谁论哉。

力携一尊独就醉,不忍虚掷委黄埃。

【注释】①李花:全诗校:“或作李有花。

”此诗元和元年春在江陵作②练:通“谏”,冲洗。

雪羞比:指李花洁白,白雪也难与它相比。

③涘:边际。

④倒:反。

烛:照耀。

⑤金乌:太阳。

神话传说谓太阳中有三足乌,故称。

⑥著:犹喜爱。

游燕:即游宴,游乐⑦流落:困顿失意。

指贬谪阳山,徙官江陵。

⑧论理会。

⑨虚掷:白白浪费时光。

委:废弃。

指李花。

【赏析】“江陵”二语,前人多所不解。

如清末诗评家陈衍说:“桃花经日经雨,皆色褪不红,一望成林时,不如李花之鲜白夺目。

”实未领会作者深意。

“二月尾”,已点明是无月之夜。

“花不见桃”,并不是没有桃花,而是在黑夜中红桃反光微弱,看不清楚;“惟见李”,李花素白,反光强烈,在黑暗的背景中特别鲜明可见。

这里以桃花作陪衬,更突出了李花的素洁与繁茂。

王安石《寄蔡氏女子》诗:“积李兮缟夜,崇桃兮炫昼。

”也注意到颜色与光的关系,把桃花和李花在昼夜间给人不同的感觉准确地表达出来。

最能领略韩愈此诗妙处的是南宋诗人杨万里。

【李花二首】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李花二首】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李花二首】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韩愈李花二首平旦入西园,梨花数株若矜夸。

旁有一株李,颜色惨惨似含嗟。

问之不肯道所以,独绕百匝至日斜。

忽忆前时经此树,正见芳意初萌牙。

奈何趁酒不省录,不见玉枝攒霜葩。

泫然为汝下雨泪,无由反旆羲和车。

东风来吹不解颜,苍茫夜气生相遮。

冰盘夏荐碧实脆,斥去不御惭其花。

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日光赤色照未好,明月暂入都交加。

夜领张彻投卢仝,乘云共至玉皇家。

长姬香御四罗列,缟裙练帨无等差。

静濯明妆有所奉,顾我未肯置齿牙。

清寒莹骨肝胆醒,一生思虑无由邪。

【赏析】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

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

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著有《韩昌黎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李花二首翻译赏析
《李花二首》作者为唐朝诗人韩愈。

其古诗全文如下:平旦入西园,梨花数株若矜夸。

旁有一株李,颜色惨惨似含嗟。

问之不肯道所以,独绕百匝至日斜。

忽忆前时经此树,正见芳意初萌牙。

奈何趁酒不省录,不见玉枝攒霜葩。

泫然为汝下雨泪,无由反旆羲和车。

东风来吹不解颜,苍茫夜气生相遮。

冰盘夏荐碧实脆,斥去不御惭其花。

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日光赤色照未好,明月暂入都交加。

夜领张彻投卢仝,乘云共至玉皇家。

长姬香御四罗列,缟裙练帨无等差。

静濯明妆有所奉,顾我未肯置齿牙。

清寒莹骨肝胆醒,一生思虑无由邪。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