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语言运用题(含答案)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3课《哦,香雪》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A.①②⑥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③④⑥ 答案 C
答案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解析 ①局促不安:局促:拘束。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使用正确。 ②气势汹汹:形容态度、声势凶猛而嚣张。使用正确。③遍体鳞伤:浑身受 伤,伤痕像鱼鳞一样密;形容受伤很重。“遍体”与前面的“浑身”重复。 ④捉襟见肘: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使用正确。⑤不温不火:指不冷淡 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也指性格温和。这里应为“不瘟不火”(指戏曲不 沉闷乏味,也不急促)。⑥惨无人道:残酷到了没有一点人性的地步,形容凶 恶残暴到了极点。“惨无人道”只用于人,而不用于动物,用错对象。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答案 (青春是)激情的、火热的,她就像广袤苍穹里冲破乌云的一束阳 光,是她让我们坚信,不管人生多么迷茫,最终一定会是光明的;(青春是) 勇敢的、拼搏的,她就像辽阔大地上奔流不息的一条河流,是她让我们坚信, 不管人生多么曲折,最终一定会是壮阔的。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少领导干部面对尖锐的话语和毫不留情的诘问,在镜头面前局.促.不. 安.,有的干部甚至因此丢了“官帽”,而这些都表明电视问政起到了应有的 作用。 ②这个醉汉不仅没有认识到闯了祸,反而还气.势.汹.汹.地质问前来处理事 故的交警“前照下面的示例,续写两个句子,要求语意连贯,修辞句式与示例 相同。
示例:青春是坚定的、自信的,她就像浩瀚长空中驱散黑暗的一轮圆月, 是她让我们坚信,不管人生多么坎坷,最终一定会是圆满的;
青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4课《“探界者”钟扬》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解析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 望天空,守卫土地 B.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 天空,守卫土地 C.在土地和天空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 卫土地,仰望天空 D.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 土地,仰望天空
答案 C
答案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缺少介词“在”,导致出现了两个主语;二是照应不当,前面是“天空 和土地”,后面却是“土地”在前,“天空”在后。B、D 两项,缺少介词 “在”,排除。A 项,“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家园、根基,应先“守卫土地”, 后“仰望天空”,排除。
生物社团 小杜 2019 年 4 月 10 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答案 屈原、白居易,感怀时事,遭贬谪吟歌赋,一代文豪做出卓越的 文学贡献;沈括、袁隆平,探物究理,埋头干创新见,一代科学家取得非凡 的科技成就。
解析
高考语文第21题语言运用:图文转换—流程图20题练习含答案

编制:罗少华 2019年1月16日高一语文专题复习:第21题语言运用:图文转换——流程图高一()班第()小组学号()姓名:一、21、下面是某校图书馆的还书流程图,请把这个图改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
(6分)一、【答案示例】:21.读者携带借阅证去图书馆查验,进行还书,若无过期,直接还回,图书管理员将书籍归库上架;若过期,读者需缴纳逾期费再还书,图书管理员把逾期费上缴财务。
(内容2分,准确2分,连贯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表达运用能力,可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及文字信息归类梳理,按照题干要求组织答案。
【解答】本题属于图文转换类型题目.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看图,仔细观察,画面中的要素要全面把握,读懂图示的意思.答题时注意把这些转化为语言,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晰即可。
【点评】图文转换题就是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从近几年的考题情况看,有时只需将图表所包含的一般信息用文字表述出来即可,有时则需要将图表中所蕴涵的内在信息用语言表述出来,且往往表现为一些观点型或结论型的句子.由此可见,这种题型对考生敏锐捕捉信息,精确分析信息和准确精炼概括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二、21.下面是某教师给高三学生列出的学习流程图,请把这个学习过程写成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6分)二、【答案示例】:21.高三的学习过程,首先应通过自学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引导,展开讨论或听课学习;由此发现规律,并在练习中加以运用;然后再次发现问题,巩固对规律的掌握。
三、21.下面是某班级次“分享阅读’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6分)三【答案示例】:21.分享阅读活动将分组进行,各组要确定阅读主题和书目,并完成海报等作业班内则将开展海报展示、笔记漂流等活动,并通过投票对各组阅读成果进行评比。
高中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传统文化中,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不仅需要技艺的磨练,更需要文化的涵养和精神的支撑。
书法艺术的实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体验,也是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锤炼和提升。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书法艺术是传统文化中修身养性的唯一手段。
B. 书法艺术的传承需要技艺磨练和文化涵养。
C. 书法艺术的实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简单模仿。
D. 书法艺术的实践与个人品德修养无关。
2. 根据原文,下列不属于书法艺术传承和发展所必需的条件是(3分)A. 技艺磨练B. 文化涵养C. 精神支撑D. 政治环境3. 作者认为书法艺术实践的意义在于(3分)A. 提升艺术水平B. 体验传统文化C. 锤炼个人品德D. 传承传统技艺(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高一语文上册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一语文上册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数据使我们开始明白:许多用来解释现实世界的所谓法则,其实并不足够准确。
这些法则在它们的时代背景下是有效的,解决了当时的需要,()。
但在未来,随着更多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这些捷径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对这个世界更加复杂、更加精确的认识。
微博“考试研究所”认为,在过去,当被问到把一枚硬币抛向空中,其落地时正面朝上的概率有多少时,我们会说一半对一半——那的确是个很好的近似值,然而现实情况却更加复杂,因为每一枚硬币都有细微的不同,而每个人抛掷硬币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有了大数据,我们才领悟到每一次抛掷都是一次让我们更加接近事实的机会,而不会再去固守一半对一半的理想化捷径。
每一次抛掷后我们都会记录结果来完善预测,这将使我们渐渐地接近事实。
大数据时代将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我们对世界的认知的时代,而不是相信我们通过一条简单捷径就能了解世间万物的时代。
我们正快速进入一个这样的时期:每一件我们观察到的事物都能够,并且将被用于积累更多的知识,就像山洞中的石笋那样稳健地生长。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大部分人表面敬重你,实则背后不屑地把你打回原形。
若如此,不如我们自己大大方方承认自己不完美——承认了,谁又能拿我们怎么样?B.建议比自己的作品聪明的作家改行,事实上他们已经改行了——他们如今是电视制片人、文化经纪人、大腕、款爷。
C.在4·23“世界读书日”当天晚上,“阅读,让城市变得更美好——图书馆之夜”主题晚会也将在海宁市图书馆精彩上演。
D.有些课文关于学习的观点是不尽相同的,大家可以找一找,不同在哪里,为什么会不同,此之谓“求异”——这种思辨、讨论,同样也是学习情境。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就像过去的手动操作杆之于现在的液压泵、过去的绳索滑轮之于现在的机械起重机B.就像现在的液压泵取代过去的手动操作杆、现在的机械起重机取代过去的绳索滑轮C.就像过去的手动操作杆、绳索滑轮之于现在的液压泵、机械起重机D.就像过去的手动操作杆与现在的液压泵、过去的绳索滑轮与现在的机械起重机3.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高一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一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一、语言知识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驯鸽(xùn)果脯(pǔ) 婆娑 (suō) 长歌当(dāng)哭B.渐染(jiàn) 弄堂(nòng) 寥廓(liáo) 大笔如椽(chuán)C.铁锭( dìng) 风靡(mí)伶俜(pīnɡ) 咎 (jiū)由自取D.颓圮(pǐ)愆期(qiān) 守拙(zhuō)载(zài)笑载言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落寞子衿猗郁信誓旦旦义愤填膺B.谣诼垝恒敛裾夙兴夜寐提要勾玄C.漫溯嗔目戳力雨雪霏霏衣衫褴褛D.长蒿袅娜房檩没精打彩尔卜尔噬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B.今年一季度我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同比增长12.7%,总收入同比增长19.9%,增长数据令人侧目,显示出我国旅游业良好的发展势头。
C.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D.在浦东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服务标兵,她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亲切,让人难以释怀。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的时候,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豫地决定下,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B.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的点缀。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会铺的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弱的触觉。
C.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地区的高。
D.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高一下学期期中备考强化训练7-语言文字运用(一)(含解析)

高一下学期期中备考语言文字运用强化训练(一)(词语、修辞、补写)❖考题先练找不足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孟秋与仲秋时节的故乡田野,,气味香浓,让人依恋,舍不得时光流转到万物萧疏的冬日那边去。
家乡的高粱帅气,高挑而匀称,颜色红艳艳的,像燃起万千火把。
谷子色泽金黄,沉甸甸地垂着它饱满的长穗儿,有些醉态地摇来摆去。
荞麦托起它的蝇头小白花,撒一地香气,吸引峰与蝶。
家乡,(① )。
有一年,突然从叫德都县的地方搬来十几户朝鲜族人,他们开始种起水稻来。
稻花很美,浅绿色,好看,亦香,所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就是这般情景吧?的确,稻田里的蛙声是空寂而悠闲的,然而有内容。
是喜悦,还是忧心?。
稻花盛开时,朝鲜族女人爱荡秋千,裙带飘飘,甚是好看。
人家爱干净,月明之夜,在河边,一边优雅地捣衣,一边唱起她们的“阿里郎”。
看样子,她们好像被自己的歌声所陶醉,神情专注,我们这些淘气的孩子都被感动了。
那种气氛,现在想起来,与李白所说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十分相似。
如斯,故乡田野的秋声里,除了虫鸣、鸟鸣、蛙鸣之外,又多了一种内容——(②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万紫千红描述不得而知使B.五光十色描绘不得而知连C.万紫千红描绘显而易见使D.五光十色描述显而易见连2.试分析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知识梳理强基础一、词语辨析的八个注意二、常见修辞手法三、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方法指津明思路一、如何辨析词语第一步:通读文段,挖掘语境抓关键。
词语题中的语境是经过命题者适度改编的语境,是命题者根据所考的词语的某些特点而设计的,所以要细读文段,详审语境,找出关键词语,挖掘语境中的表意侧重点、感情色彩、范围大小、词义轻重和搭配等信息,进而揣摩命题者的暗示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第二步:先易后难,排除两项缩范围。
高中语文试卷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试卷题及答案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铿锵(kēng)嵯峨(cuō)缱绻(juǎn)茕茕孑立(jié)B.剔透(tì)逡巡(qūn)伛偻(gōu)命途多舛(chuǎn)C.愧怍(zuò)媲美(pì)趿拉(tā)一蹴而就(cù)D.氛围(fèn)倨傲(jù)谄媚(xiàn)瞋目而视(chēn)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他们对三国、《论语》等历史本来就很感兴趣,而新一代人却未必买账,仅仅是新一代的彷徨迷茫和生存焦虑,目前就很少有主流文化节目能够切中。
B.在青年心目中,咬文嚼字的作文训练尤其不和胃口,他们总以为能倚马千言不加点窜的才算是好角色。
C.时间蹂躏记忆,人往往身不由己地凛冽忘却,记忆消褪如潮,最终亦只留下一些细微深入的细节。
D.潮流是只能等不能追的,这和在火车站等侯火车是一个道理,乖乖留在站上,总会有车来,至于刚开走的车,我们泛泛之辈是追不上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和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对于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的人,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
B.现代哲学家大都不懂自然科学,或者只懂一百年前的自然科学,对当代自然科学前沿有所了解的哲学家,几乎如恒河沙数。
C.为中国女曲打拼9年,也取得了不俗战绩,但08奥运后,劳苦功高的韩国曲棍球名帅金昶伯却未能与体管中心续约。
D.要说那些都是他做得不合脚而被退回来的靴子,那似乎是不可想像的。
是不是他买了那些靴子来作摆设的呢?这好像也不可思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智利铜矿被困矿工在与命运搏斗了两个多月后,向人们用奇迹诠释了人类追求生存和光明的伟大精神,救援过程更是诠释了“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的理念。
B.德拉孔查指出,略萨是西班牙语文学领域内最伟大的创新者之一,他用一种新的写作风格丰富了西班牙语文学,其作品弥合了西班牙语文学与西方现代小说之间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言运用题
1.填入下面一句话空缺处最恰当的短语是()
这是人们都知道的:_______________因为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遭受宫刑,他愤发读书,终于写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A.司马迁被史界誉为“实录、信史”的作者。
B.被史界誉为“实录、信史”的《史记》作者司马迁。
C.史界称司马迁的《史记》为“实录、信史”。
D.史界称司马迁的《史记》誉为“实录、信史”。
答案:B
2.根据语境,在下面空格中补写妈妈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
(不超过50字)
儿子:妈妈,今天我捡到50元钱,想分五次交给老师。
妈妈:为什么不一次上交呢?
儿子:老师说过,捡到东西上交,就有一次品德加分,我分五次交,就会有五次加分了。
妈妈:()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儿子,拾金不昧是一种好品德,应该加分表扬。
但分多次上交这是骗取分数,骗取表扬,这就不是好的品德了。
3.下列句子中语体色彩恰当的一项是()
A.小王在课后捧读小说。
B.值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的世界文化政策大会召开之际,我谨
代表中国政策向大会致以热烈的祝贺。
C.老师们正在商谈有关评选三好学生的问题。
D.阿山和我一样也是种田郎,他和夫人一家五口,住在南山区的一个村子里。
答案:属语言的得体问题。
选B。
A“捧读”是文言语体,C“商谈”是书面语体,D“种田郎”与“夫人”连在一起不好。
4.阅读下面一则寓言,写出寓意。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感到自由自在,于是他积极修炼,终于化成了蝴蝶。
蝴蝶日日为食物奔波,还要防备天敌。
蝴蝶很怀念曾经是庄周的日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没得到的总比拥有的好,拥有了又怀念失去的。
5.学校举行“我最喜欢的一篇高中语文课文”的推荐活动,请你填写
下面的表格,推荐一篇课文。
要求表述简明连贯,突出课文特点。
课文
题目
推荐理由(不超过5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