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图的尺寸标注与常见的工艺结构
很全的机械零件尺寸标注

尺寸线不能与 中心线重合
避免在30范围内标注 半径符号R
22
尺寸数字的方向
二、 视尺图寸上注的写尺要寸完注整法
1) 物体的尺寸可分为三类: 定形尺寸— 确定基本形体的大小
(长、宽、高)
定位尺寸— 确定各基本形体的相 对位置(三个方向)
总体尺寸— 反映物体总长、总宽、
总高
• 必须将各部分大小完全确定,不允许遗漏尺寸,也不要重复。为此应先进行形体 分析,逐个标注各基本形体的定形尺寸和它们的定位尺寸。由于每个基本形体的尺 寸只有少数几个,较易做到既不遗漏尺寸,也不会无目的地重复标注
常见图形的尺寸标注示例
• 位于同一圆周上的圆孔,不 能标长、宽向定位尺寸,应标 圆孔中心所在圆周的直径
67
• 对称图形的尺寸以对称中 心线为基准标注其总的尺寸
4)总体尺寸的标注 68
• 中间圆柱的长度尺寸,由于 左右两圆柱的长度已确定并且 已有总长,再注就会重复
• 物体的一端或两端是回转面, 则该方向的总体尺寸应注到轴线
③ 尽量减少虚线,但若用少量虚线可 节省视图数量而又不在虚线上标注
尺寸时,可适当采用虚线。
(三)典型零件的视图表达
⒈ 支架类零件——支架
⑴ 分析
功用:支撑轴及轴上零件。
形体:由轴承孔、底板、 支撑板等组成。
轴承孔 支撑板
底板
结构:分析三部分主要形 体的相对位置及表 面连接关系。
支撑板两侧面与轴承孔外表面相交等。
车刀移动
车床
加工轴
⒋ 方案比较 在多种方案中比较,择优。
择优原则: ① 在零件的结构形状表达清楚的基础 上,视图的数量越少越好; ② 避免不必要的细节重复。
视图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零件图中的尺寸是零件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零件加工制造的主要依据。
标注尺寸必须满足正确、齐全、清晰的要求。
在零件图中标注尺寸,除了这三方面要求外,还需满足较为合理的要求。
所谓尺寸标注合理,是指所注的尺寸既要满足设计要求,又要满足加工、测量和检验等制造工艺要求。
为了能做到尺寸标注合理,必须对零件进行结构分析、形体分析和工艺分析,据此确定尺寸基准,选择合理的标注形式,结合零件的具体情况标注尺寸。
一、设计基准与工艺基础零件的尺寸基准是指导零件装配到机器上或在加工、装夹、测量和检验时,用以确定其位置的一些面、线或点。
因此,根据基准的作用,一般将基准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
〔一〕设计基准根据机器的结构和设计要求,用以确定零件的机器中位置的一些面、线、点,称为设计基准。
如图1a所示,依据轴线及右轴肩确定齿轮轴在机器中的位置〔标注尺寸A〕,因此该轴线和右轴肩端平面分别为齿轮轴的径向和轴向的设计基准。
〔二〕工艺基准根据零件加工制造、测量和检测等工艺要求所选定的一些面、线、点,称为工艺基准。
如图1b所示的齿轮轴,加工、测量时是以轴线和左右端面分别作为径向和轴向的基准,因此该零件的轴线和左右端面为工艺基准。
〔三〕基准的选择任何一个零件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或轴向、径向两方向〕的尺寸,每个尺寸都有基准,因此每个方向至少要有一个基准。
同一方向上有多个基准时,其中必定有一个基准是主要的,称为主要基准;其余的其基准则为辅助基准。
主要基准与辅助基准之间应有尺寸联系。
主要基准应为设计基准,同时也为工艺基准;辅助基准可为设计基准或工艺基准。
从设计基准出发标注尺寸,能反映设计要求,保证零件在机器中的工作性能;从工艺基准出发标注尺寸,能把尺寸标注与零件加工制造联系起来,保证工艺要求,方便加工和测量。
因此,标注尺寸时应尽可能将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统一起来,如上例齿轮轴的轴线既是径向设计基准,也是径向工艺基准,即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是重合的,称之为“基准生命原则”。
工程制图第7章 零件图

一组视图 完整尺寸
技术要求 标题栏
二、零件图的内容
1.视图 根据有关标准和规定,用正投影法表达零件内、外结 构的一组图形。
2.尺寸 零件图应正确、完整、清晰、合理地标注零件制造、 检验时所需的全部尺寸。
3.技术要求 标注或说明零件制造、检验或装配过程中应达到 的各项要求,如表面粗糙度、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 热处理、表面处理等要求。
1.主视图的表达
1)形状特征的表达
能够清楚地表达主要形体的形状特征
2)加工位置的表达
反应了零件的加工位置
例如:(轴、盘类)
3)工作位置原则
反应了零件的工作位置
例如: (支架、壳体类)
2.其他视图的表达
首先读表达主要形体的其它视图,再读次要形体的视图。
二、典型零件图的视图的表达方法 1.轴、套类零件表达 ⑴ 分析形体、结构
4.标题栏 标题栏画在图框的右下角,需填写零件的名称、材 料、数量、比例,制图、审核人员的姓名、日期等内容。
§7-2 零件图的视图
一、视图表达的一般原则 1.主视图表达 2.其他视图的表达
二、典型零件图的视图的表达方法
轮盘类
支架
轴
传动装置
一、视图表达的一般原则
能正确、完整、清晰、合理地表达出零件的全部结构形状、读图 方便、画图简单。在画图前从零件的结构特点、使用功能和加工 方法等进行分析,选用了适当的视图和各种方法进行表达
基本符号上加一小圆,表示表面粗糙度是用不去除材料的 方法获得,如:铸,锻,冲压、热轧、冷轧、粉末冶金等; 或是用保持原供应状况的表面。
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Ra 的上限值 3.2μ m。
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Ra 的上 限值3.2μ m。
零件图

撑、轴向定位以及密封等作用。
零件结构:主体一般也为回转体,轴向尺寸小而
径向尺寸较大;零件上常有安装孔、轮辐、筋 板、键槽等。
加工:卧式车床上加工
江科大张家港校区
视图选择
主视图:轴线水平的非圆形图形、全剖 其他视图:外形
江科大张家港校区
叉架类零件
轴承支架
托架
轴套类 轮盘类 叉架类 箱壳类 其它类:薄板弯制件、镶合件等
2. 按标准化程度分
绘 制 图 样
标准件:各类紧固件、连接件、滚动轴承等
常用件:各类齿轮、弹簧等 非标准件:针对特定机器、部件设计的非标准件
江科大张家港校区
轴套类零件
江科大张家港校区
轮盘类零件
泵盖
端盖
江科大张家港校区
轴承盖
叉架类零件
轴承支架
江科大张家港校区
江科大张家港校区
工艺基准:为便于零件的加 工、测量和装配而选定的一 些基准。
定位基准
测量基准
江科大张家港校区
例:
设计基准: X向—Ⅸ Y向—Ⅹ Z向—Ⅹ 工艺基准: X向—Ⅶ 轴上的圆柱面Ⅺ 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统一最佳
江科大张家港校区 Ⅺ
Z向 Y向
Ⅹ
X向
Ⅸ
Ⅶ
功能尺寸
影响零件在机器中位 置和装配精度的尺寸 功能尺寸应从设计基准 出发直接注出,而不是 从其他尺寸推算出来
零件图
§1
§2
§3 §4 §5
零件图的基本知识 零件图的分析
零件图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简介
江科大张家港校区
总目录
§1 零件图的基础知识
视频
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c)正确
(d)错误
图8-58 钻孔应注意的问题
(e)正确
(a)不合理 (b)合理
图8-59 钻孔的方便性
机械制图
谢谢观看!
(a)
(b)
图8-55 退刀槽和砂轮越程槽
(c)
1.2 机械加工工艺结构 3.凸台和凹坑
为了保证零件表面在装配时接触良好和减少机械加工 的面积,常在零件表面上设计出凸台或凹坑,并尽量使多 个凸台在同一水平面上,以便于加工,如图8-56所示。
图8-56 凸台和凹坑
1.2 机械加工工艺结构
4.钻孔结构
1.2 机械加工工艺结构
2.退刀槽和砂轮越程槽
切削时(主要是车削和磨削),为了便于退出刀具或 砂轮,常在待加工面的轴肩处预先车出退刀槽和砂轮越程 槽。这样既能保证加工表面满足加工技术要求,又便于装 配时相关零件间靠紧。常见退刀槽和砂轮越程槽的简化画 法及尺寸标注如图8-55所示。
1.2 机械加工工艺结构机 Nhomakorabea制图零件上常见 的工艺结构
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零件的结构形状主要是由零件在机器中的作用以及 其制造工艺所决定的。因此,零件的结构除满足使用要 求外,还应具有合理的工艺结构。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 构有铸造工艺结构、机械加工工艺结构等。
1.1 铸造工艺结构
铸造是指将熔融的液态金属或合金浇入砂型型腔中, 待其冷却凝固后获得的具有一定形状和性能的铸造零件 的方法。铸造的工艺结构包括铸造圆角、起模斜度和铸 件壁厚等。
1.2 机械加工工艺结构
(a)45°倒角 (b)非45°倒角
图8-54 倒角和圆角
1.2 机械加工工艺结构
为了避免因应力集中而产生裂纹,在轴或孔中直径不 等的交接处,常加工成环面过渡,称为倒圆,如图8-54(c )所示。
零件作用-内容-工艺结构

12
13
14
15
9.1.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9.1.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零件图的作用 零件图的内容
9.1.1.零件图的作用 零件图的作用 9.1.1.零件图的作用
零件是组成机器或部件的基本单位。 零件是组成机器或部件的基本单位。 是组成机器或部件的基本单位 零件图是用来表示零件的结构形状、 零件图是用来表示零件的结构形状、 是用来表示零件的结构形状 大小及技术要求的图样, 大小及技术要求的图样 , 不仅应将零 件的材料, 件的材料 , 内外结构形状和大小表达 清楚, 而且还要对零件的加工, 检验, 清楚 , 而且还要对零件的加工 , 检验 , 测量提供必要的技术要求。 测量提供必要的技术要求。
比例
齿
轮
轴
件数 (学号) (日期) 材料 1 45
(图号)
成绩
(校名)
(日期)
0
21
9.1.2.零件图的内容 零件图的内容 9.1.2.零件图的内容
•
一组视图:完整、清晰地表达零件的结构和形状。 1.一组视图:完整、清晰地表达零件的结构和形状。
• 全部尺寸: 2.全部尺寸:表达零件各部分的大小和各部分之间 的相对位置关系。 的相对位置关系。 • 技术要求:表示或说明零件在加工、 3. 技术要求: 表示或说明零件在加工、检验过程 中所需的要求。 中所需的要求。 • 标题栏: 填写零件名称、材料、比例、图号、 4. 标题栏 : 填写零件名称、 材料 、 比例、 图号 、 单位名称及设计、审核、批准等有关人员的签字。 单位名称及设计、审核 、批准等有关人员的签字。 每张 图纸都应有标题栏。标题栏的方向一般为看图的方向。 图纸都应有标题栏。标题栏的方向一般为看图的方向。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图5-14 封闭尺寸链及正确画法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5. 常见零件结构的尺寸标注
图5-12 有配合关系的相关零 件对应尺寸要一致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对于轴孔间有明确配合关系的轴与孔,在各自零件图 尺寸标注时,公称尺寸应相同,如图5-13所示。
图5-13 有配合关系的轴与 孔尺寸标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4. 避免标注成封闭尺寸链
封闭尺寸链是首尾相接、形成封闭圈的一组尺寸,每 个尺寸称为一环。如图5-14(a)所示,4个尺寸构成了一 个封闭尺寸链,导致总长L尺寸得不到保证。
图5-9 直接标注重要尺寸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2. 按工艺要求标注尺寸
1)按加工顺序标注尺寸
零件在加工时都有一定的顺序。为了便于看图 和测量,标注尺寸时要符合加工过程。表5-2列出了 某轴的加工过程。为了符合加工顺序,设计者在零 件图上依次标注57、11,车加工掉头后,零件图再 陆续标注41、24;以此类推,最后零件图按加工顺 序完成所有尺寸标注,如图5-10所示。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一)零件图尺寸标注的基准及形式
1. 零件图的尺寸基准
通常把标注尺寸的起点称为尺寸基准,以它为起点来确 定零件上其他面、线或点的位置。尺寸基准可以是面(对称面、 底面、端面等)、线(回转轴线、中心线等)或点。如图5-6(a)
为基准;如图5-6(b)所示的轴承架,其高度方向以底面为基 准;如图5-6(c)所示的凸轮,其轮廓曲线上各点的尺寸以旋转 中心为基准。因此,在标注尺寸时,首先要在零件的长、宽、 高三个方向至少各选一个基准,然后再合理地标注尺寸。
零件尺寸注法、粗糙度

尺 寸 标 注 方 法
说
明
EQS为英语“均布”的缩 写,在GB/T16675.2-1996 标准中采用此符号,以此 代替84年标准中的“均布” 。 图中的R不标注具体尺 寸,它的尺寸由宽度12h9 和长度来确定。
14 用细实线绘制,符号为 正方形,可标注在一个边长 的尺寸前面,也可引出标注 在数字前。
c. 代号中数字的方向必须与 尺寸数字方向一致。
标注示例
标注示例
6.3 3.2 2×45°
3.2 ×
6.3 1.6 6.3
×
3.2
3.2
6.3
★
表面粗糙度标注的主要规定
a. 当零件的大部分表面具 有相同的粗糙度要求时, 对其中使用最多的一种 代(符)号,可统一注 在图纸的右上角。并加 注 “其余”二字。字体 及符号应为图形中符号 大小的1.4倍。 b. 当零件所有表面为同一 代(符)号时,可在图形 右上角统一标注,其代 (符)大小同上。
3.2max 1.6min
Rz3.2
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Ra的 最大值为3.2m,最小值为1.6m。 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 RZ的 上限值为3.2m。
Ra 的代号及意义
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Ra的上 限值为3.2μ m。 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Ra 的上限值为3.2μ m。 用不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 Ra的上限值为3.2μ m。 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Ra 的上限值为3.2μ m,Ra的下限值为1.6μ m 。
加工顺序:
①
④
②
⑤
③
4、不注封闭的尺寸链
尺寸配置有三种形式:
(1)链状形式: 尺寸首尾相接,构成一个封闭的尺寸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8.3.1 正确选择尺寸基准
选择尺寸基准的目的: 一是为了确定零件在机器中的位置或零件上几何元素的 位置,以符合设计要求; 二是为了在制作零件时,确定测量尺寸的起点位置,便 于加工和测量,以符合工艺要求
正确选择尺寸基准
基准类型分为: 1、设计基准 根据零件结构特点和设计要求而选定的准,长、宽、高三个方向都有一个设计基
典型零件的视图表达
零件在结构形状、表达方法上的某些共同特点,常将其分为四类:
1、轴套类零件 2、轮盘类零件 3、叉架类零件 4、箱体类零件
典型零件的视图表达
1、轴套类零件 1.结构分析 : 轴套类零件的基本形状是同轴回转体。 2.主视图选择: 这类零件的主视图按其加工位置选择,一般按水平位置放置。 3.其它视图的选择 其他视图一般可采用局部视图、局部剖视图、移出断面和局部放大图。
倒角与倒圆角
常见机械加工工艺结构及其画法 退刀槽与越程槽
常见机械加工工艺结构及其画法 凸台与凹坑
中心孔
常见机械加工工艺结构及其画法
A
B
C
L
封闭的尺寸链
A
B
A
L
开口环的确定
B
(C)
L
3.考虑零件加工、测量和制造的要求
1)考虑加工看图方便。 不同加工方法所用尺寸分开标注
上为车削尺寸
112 90
30
20
R5
24 R4
3
22
下为铣削尺寸
15 5
2)考虑测量方便
注意所注尺寸是否便于测量
22
便于测量 不便于测量
8
15
7 19 40
便于测量
典型零件的视图表达
3.其它视图的选择 为了表达箱体类零件的内外结构,一般要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基本视图,并 根据结构特点在基本视图上取剖视,还可采用局部视图、斜视图及规定画法等 表达外形。
阀体零件图
B
100 100
78 78
B
C
C
R11
4×M10
C-C
93 74+00.054 ?75 4
M52×3 36
方向作成约1:20的斜度。
斜度1:20
2.铸造圆角
在铸件毛坯各表面的相交处,都有铸造圆角
便于起模,能防止在浇铸时铁水将砂型转角处冲坏,还 可避免铸件在冷却时产生裂纹或缩孔
铸造圆角 铸造圆角
缩孔 裂缝 加工后成尖角
过渡线
铸件表面由于圆角的存在,交线不明显 ,这不明显的交 线,称过渡线
过渡线
与轮廓 线不相交
3.其它视图的选择:一般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图, 以及用适当的局部视图、断面图等表达方法来表达零件的 局部结构
踏脚座零件图
74
16 25
22
11
95
12 R100R30R1来自 8R10A80
R25
8
12.5
20+0.0033
0.02 B
B
12.5
40
6.3
1 45° 60
4
8
38
12.5
其余
A
20
25
A
46
1.6
28 64
70
S 82
6
16
A
36
2
72
16
78
119
2:1
90°
1
50 84 136
其余 12.5
A-A
104
6×?13 沉孔 ?24深1
技术要求
1. 铸件进行人工时效处理。 2. 未注尺寸的铸件圆角R3~R6。
阀
制图 描图 审核
体
比例 1 : 1 件数 1 质量
材料 ZL101
6
7 19 40
不便于测量
零件上常见孔的尺寸注法 零件上常见孔的简化标注 螺孔通孔
螺孔不通孔
螺孔一般孔 光孔一般孔
零件上常见孔的简化标注
光孔精加工孔 光孔锥销孔
零件上常见孔的简化标注
沉孔锥形沉孔 沉孔柱形沉孔
零件上常见孔的简化标注
零件上常见孔的简化标注 沉孔锪平面
零件常见的工艺结构
8.4.1 铸造零件的工艺结构 1.拔模斜度 铸造零件的毛坯时,为将木模从砂型中取出,沿木模拔模的
90 60
20
8
R10
30
技术要求
未注铸造圆角
踏脚座
制图 描图 审核
比例 1 1 件数 1 质量
材料
典型零件的视图表达
4、箱体类零件
1.结构分析 箱体类零件的作用是支持或包容其它零件,一般有复杂的 内腔和外形结构,并带有轴承孔、凸台、肋板,还有安装 孔、螺孔等结构。
2.主视图选择 箱体类零件选择主视图时,根据工作位置原则和形状特征原 则考虑,采用剖视,以重点反映其内部结构。
准,该基准又称为主要基准。 2、工艺基准 在加工时,确定零件装夹位置和刀具位置的基准以及检测时所使用的基准,称为
工艺基准。
正确选择尺寸基准
选择基准的原则是: 尽可能使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一致,以减少两个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尺寸误差。
径向设计基准 (主要基准)
112 90 24
轴向设计基准
30
20
(主要基准)
学会看零件图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与常见的工艺结构
4.2.1零件图的作用 零件图是表示零件结构、大小及技术要求的图样 零件图是制造和检验零件的主要依据,是指导生产的重要技 术文件
零件图的内容: 一组视图、必要的尺寸、技术要求、标题栏。
零件的视图选择
选择表达方案的原则是:在完整、清晰地表示零件形状的前提 下,力求制图简便。 1、零件分析 零件分析是认识零件的过程,是确定零件表达方案的前提。 2、主视图的选择 零件主视图的选择应满足“合理位置”和“形状特征两个基本 原则。
1.合理位置原则 所谓“合理位置”通常是指零件的加工位置和工作位置。 1)加工位置是零件在加工时所处的位置。
2)工作位置是零件在装配体中所处的位置。如8.1.2 中铣刀 座图
2.形状特征原则
形状特征原则就是将最能反映零件形状征的方向作为主视图的 投影方向
零件的视图选择
3、选择其它视图 一般来讲,仅用一个主视图是不能完全反映零件的结构形状的,必须选择其它视图,
理论 交点
过渡线及其画法
切线不画
常见的几种过渡线
留空隙
留空隙
留空隙
理论交点
3.铸件壁厚
铸件为了避免各部分因冷却速度不同而产生缩孔或裂纹, 铸件的壁厚应保持大致均匀,或采用渐变的方法,并尽量 保持壁厚均匀
错误
正确
机械加工工艺结构
机械加工工艺结构主要有:倒圆、例角、越程槽、退刀槽、 凸台和凹坑、中心孔
柱塞阀零件图
0 -0.5
62-65 11 1
典型零件的视图表达 2、盘盖类零件 1.结构分析 这类零件一般为回转体或其它几何形状的扁平的盘状体,通常还带有凸缘、均布的圆
孔和肋等局部结构
2.主视图选择 为了表达零件内部结构,主视图常取全剖视。 3.其它视图的选择 除主视图外,还需选用一个端面视图,为了表达细小结构,还 常采用局部放大图。
轴承盖零件图
1×45°
6.3
3× 5
其余 25
-0.025 35 -0.087
28
6.3 6.3
44 54 24
5
1×45° 5 10
技术要求
表面处理:发蓝
轴承盖
制图 描图 审核
比例 1 : 1 件数 1 质量
材料
典型零件的视图表达
3、叉架类零件
1.结构分析:此类零件常用倾斜或弯曲的结构联接零件的 工作部分与安装部分。 2.主视图选择:叉架类零件结构形状比较复杂,加工位置多 变,主视图一般按工作位置原则和形状特征原则确定。
包括剖视、断面、局部放大图和简化画法等各种表达方法。 (1)根据零件的复杂程度及内、外结构形状,全面地考虑还应需要的其它视图,使
每个所选视图应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及明确的表达重点,注意避免不必要的细节 重复,在明确表达零件的前提下,使视图数量为最少。 (2)优先考虑采用基本视图,当有内部结构时应尽量在基本视图上作剖视;对尚未 表达清楚的局部结构和倾斜部分结构,可增加必要的局部(剖)视图和局部放大 图;有关的视图应尽量保持直接投影关系,配置在相关视图附近。 (3)按照视图表达零件形状要正确、完整、清晰、简便的要求,进一步综合、比较、 调整、完善,选出最佳的表达方案。
轴类零件的基准选择
轴向工艺基准 (辅助基准)
轴向工艺基准 (辅助基准)
正确选择尺寸基准 叉架类零件的基准选择
标注尺寸注意的问题
1.结构上的重要尺寸必须直接注出
重要尺寸
长度方向设计基准 (主要基准)
24
32±0.08 8
8
40
合理
高度方向设计基准 (主要基准)
6 52
不合理
2.避免出现封闭的尺寸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