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医学细胞生物学常用简答题详细答案.docx
医学细胞生物学简答题 -回复

医学细胞生物学简答题-回复以下是一些医学细胞生物学简答题-回复:1.什么是细胞周期?它包括哪些阶段?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的周期性过程,包括DNA合成前期、DNA合成期、DNA分裂期和细胞分裂期。
2.什么是细胞分化?其意义是什么?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意义是使多细胞生物体能够具有各种不同的细胞类型,并实现组织的形成和器官的功能。
3.什么是细胞凋亡?其意义是什么?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受到死亡信号的触发,通过内在的细胞凋亡途径而导致的细胞死亡过程。
细胞凋亡的意义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清除机体内过多的、功能异常的或受损的细胞,以保持机体的健康状态。
4.什么是细胞自噬?其意义是什么?细胞自噬是指细胞通过形成双层膜结构,将胞质中的待降解物包裹在其中并形成自噬体,最终与溶酶体融合降解其内容物的过程。
细胞自噬的意义是维持细胞内物质的平衡和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清除异常或损伤的细胞器和蛋白质,以及抵抗外部不利因素的挑战。
5.什么是癌细胞?其特点是什么?癌细胞是指由于基因突变或外界因素的作用,导致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化受到抑制,形成异常增殖并具有浸润和转移能力的细胞。
癌细胞的特点包括无限增殖、遗传物质突变、逃避凋亡、对生长因子和生长抑制因子不敏感、浸润和转移等。
6.什么是干细胞?其特点是什么?干细胞是指具有自我复制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可以分化为多种不同的细胞类型。
干细胞的特点包括自我复制能力、高度增殖能力、多向分化潜能、长期存活等特点。
7.什么是细胞衰老?其意义是什么?细胞衰老是指细胞在经过一定次数的分裂后,出现生长停滞、形态改变和功能衰退的现象。
细胞衰老的意义是防止细胞癌变,保持组织器官的稳定性和功能。
医学细胞生物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细胞膜与细胞表面一、单选题1、利用现代技术和手段从分子、亚细胞和整体水平等不同层次上研究细胞生命活动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称(2.3分)A.细胞遗传学B.细胞生物学C.细胞病理学D.细胞生理学E.细胞形态学正确答案:B二、单选题1、细胞学说的创始人是(2.3分)A.R.HookB.Schleiden and SchwannC.R.BrownD.W.FlemmingE.C.Darwin正确答案:B三、单选题1、最早发现细胞并将其命名为“cell”的学者是(2.3分)A.R.HookB.A.LeeuwenhookC.R.BrownD.W.FlemmingE.C.Darwin正确答案:A四、单选题1、最早观察到活细胞的学者是(2.3分)A.R.HookB.A.LeeuwenhookC.R.BrownD.W.FlemmingE.C.Darwin正确答案:B五、单选题1、在1858年首先提出“细胞来自细胞”这一著名论断的学者是(2.3分)A.R.HookB.A.LeeuwenhookC.R.VirchowD.W.FlemmingE.C.Darwin正确答案:C六、单选题1、最早发现细胞的遗传物质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的学者是(2.3分)A.Schleiden and SchwannB.R.Hook and A.LeeuwenhookC.Watson and CrickD.R.BrownE.C.Darwin正确答案:C七、单选题1、在1944年首次证实DNA分子为细胞的遗传物质的学者是(2.3分)A.沃森B.克里克C.埃弗里(Avery)D.福尔根(Feulgen)E.摩尔根正确答案:C八、单选题1、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主要是(2.3分)A.磷脂B.脑磷脂C.脂肪D.糖脂E.胆固醇正确答案:A九、单选题1、细胞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2.3分)A.蛋白质和核酸B.蛋白质和脂类C.蛋白质和脂肪D.蛋白质和糖类E.脂类和核酸正确答案:B十、单选题1、细胞膜的脂质双分子层是(2.3分)A.细胞内容物和细胞环境间的屏障B.细胞接受外界和其他细胞影响的门户C.离子进出细胞的通道D.受体的主要成分E.抗原物质正确答案:A十一、单选题1、动物细胞被的糖基不包括(2.3分)A.唾液酸B.N-乙酰氨基葡萄糖C.N-乙酰氨基半乳糖D.乳糖E.岩藻糖正确答案:D十二、单选题1、生物膜是指(2.3分)A.单位膜B.蛋白质和脂质二维排列构成的液晶态膜C.包围在细胞外面的一层薄膜D.细胞内各种膜的总称E.细胞膜及内膜系统的总称正确答案:E十三、单选题1、内膜系统的主要作用是(2.3分)A.区域化B.合成酶C.合成脂类D.运输E.提供能量正确答案:A十四、单选题1、脂类分子在水溶液中会自身形成团粒或片层状双层结构,起主要作用的是(2.3分)A.共价键B.氢键C.离子键D.疏水键E.静电引力正确答案:D十五、单选题1、细胞膜中的糖与脂或蛋白质的结合是通过(2.3分)A.共价键B.离子键C.氢键D.疏水键E.非共价键正确答案:A十六、单选题1、关于磷脂,不正确的描述是(2.3分)A.膜脂以磷脂为主B.膜上的磷脂主要是磷酸甘油脂C.不同类的磷脂性质不同D.磷脂为两性分子, 每一个分子都由疏水的极性头和亲水的脂肪酸链所组成E.磷脂分子的不同结构与膜的流动性有关正确答案:D十七、单选题1、关于膜蛋白不正确的描述是(2.3分)A.膜蛋白可分为周围蛋白和镶嵌蛋白B.周围蛋白与膜脂的极性头结合而不伸入脂双层C.镶嵌蛋白有的插入脂双层,有的贯穿整个脂双层D.膜蛋白都是水溶性的E.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是绝对的正确答案:D十八、单选题1、在生理情况下,胆固醇对膜脂流动性的影响在于(2.3分)A.增加膜脂有序性,降低膜脂流动性B.扰乱膜脂有序性的出现C.阻止晶态的形成D.降低脂双层的力学稳定性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十九、单选题1、动物细胞的细胞被是(2.3分)A.覆盖在细胞膜表面的多糖B.细胞壁C.细胞膜上的糖蛋白D.细胞膜上的糖脂E.细胞膜上糖蛋白和糖脂外伸的糖链正确答案:E二十、单选题1、膜脂的运动不包括(2.3分)A.侧向扩散B.旋转运动C.翻转运动D.弯曲和旋转异构运动E.变性运动正确答案:E二十一、多选题1、现代的细胞生物学在哪些层次上来研究细胞的生命活动(多选) (2.3分)A.分子水平B.亚细胞水平C.细胞整体水平D.组织水平正确答案:ABC二十二、多选题1、活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有(2.3分)A.生长发育B.分裂增殖C.遗传变异D.衰老与死亡正确答案:ABCD二十三、多选题1、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包括(2.3分)A.进化论B.细胞学说C.能量守恒定律D.重演率正确答案:ABC二十四、多选题1、与膜的流动性有关的是(2.3分)A.膜蛋白与膜脂的结合方式B.脂类与蛋白质的比例C.卵磷脂与鞘磷脂的比值D.膜脂的脂肪酸链的不饱和程度和链长正确答案:ACD二十五、多选题1、动物细胞表面结构包括(2.3分)A.细胞外被B.细胞膜C.膜下溶胶层D.细胞连接E.细胞表面特化结构,如鞭毛、纤毛、微绒毛和细胞内褶正确答案:ABCDE二十六、多选题1、膜脂分子运动的方式有(2.3分)A.侧向扩散B.翻转运动C.旋转运动D.弯曲运动正确答案:ABCD二十七、多选题1、生物膜的不对称性表现为(2.3分)A.膜蛋白分布不对称B.膜脂分布不对称C.膜上糖基分布不对称D.膜上无机离子分布不对称正确答案:ABC二十八、多选题1、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有(2.3分)A.脂肪酸链的不饱和程度B.链的长度C.胆固醇的含量D.卵磷脂与鞘磷脂的含量正确答案:ABCD二十九、多选题1、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2.3分)A.不对称性B.选择透过性C.流动性D.自我装配正确答案:AC三十、多选题1、膜磷脂分子包括(2.3分)A.磷脂酰丝氨酸B.磷脂酰胆碱C.磷脂酰乙醇胺D.磷脂酰肌醇正确答案:ABCD三十一、填空题1、细胞生物学是从(__),(__)和(__)等3个水平上研究细胞生命活动的科学。
细胞生物学简答题及答案

1,.什么是核孔复合体?有什么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构成,镶嵌在核孔上的一种复杂的结构。
通过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
亲核蛋白与核定位信号。
亲核蛋白入核转运的步骤。
转录产物RNA的输出。
2.染色质的定义?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指间期细胞核内的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体结构,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
基本组成单位:核小体。
3.活性染色质组蛋白特异的修饰?组蛋白的修饰改变染色质的结构,直接或间接影响转录的活性。
组蛋白赖氨酸残疾乙酰基化影响转录。
组蛋白的甲基化。
组蛋白的H1的磷酸化。
不同组蛋白修饰之间的关系。
4.多线染色体和灯刷染色体发现的最初来源?5.何谓多聚染色体?其生物学意义?细胞内各种多台的合成,不论其分子量大小或是mRNA长短如何,单位时间内合成的多肽分子数目都大体相等。
以多聚核糖体的形式进行多肽合成,对mRNA的利用及对其浓度的调控更为经济有效。
6.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起始:50S亚基和氨酰tRNA与结合在mRNA上的30S亚基结合。
延伸:核糖体沿mRNA移动并通过转肽反应使肽链延伸。
终止:多肽链从tRNA上释放,核糖体大小亚基解聚。
7.细胞骨架的定义?具有什么功能?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蛋白纤维网架结构体系。
维持细胞外形。
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
过程某种细胞器。
与细胞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8微丝的主要功能有哪些?维持细胞形态,赋予质膜机械强度。
细胞运动。
微绒毛。
应力纤维。
参与胞质分裂。
肌肉收缩。
9.什么是微管?其组成单位是?主要功能有哪些?微管: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由微管蛋白转配成的长管状细胞器结构。
维持细胞形态。
维持有关细胞器的空间定位分布。
细胞内物质的运输。
鞭毛和仙茅运动。
纺锤体与染色体运动。
10.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基本特征的比较?11.膜脂的运动方式?沿膜平面的侧向运动。
脂分子围绕轴心的自旋运动,脂分子尾部的摆动。
双层脂分子之间的翻转运动。
伸缩运动。
12.细胞质膜的基本功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细胞生物学简答题及答案

细胞生物学简答题及答案细胞生物学简答题及答案1.请说明内膜系统的形成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具有哪些重要的意义?答:至少有六方面的意义:①首先是内膜系统中各细胞器膜结构的合成和装配是统一进行的,这不仅提高了合成的效率,更重要的是保证了膜结构的一致性,特别是保证了膜蛋白在这些膜结构中方向的一致性。
②内膜系统在细胞内形成了一些特定的功能区域和微环境,如酶系统的隔离与衔接,细胞内不同区域形成pH值差异,离子浓度的维持,扩散屏障和膜电位的建立等等,以便在蛋白质、脂类、糖类的合成代谢、加工修饰、浓缩过程中完成其特定的功能。
③内膜系统通过小泡分泌的方式完成膜的流动和特定功能蛋白的定向运输,这不仅保证了内膜系统中各细胞器的膜结构的更新,更重要的是保证了一些具有杀伤性的酶类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并能准确迅速到达作用部位。
④细胞内的许多酶反应是在膜上进行的,内膜系统的形成,使这些酶反应互不干扰。
⑤扩大了表面积,提高了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
⑥区室的形成,相对提高了重要分子的浓度,提高了反应效率。
2.纤维切割蛋白(filament-severing protein)是微丝的结合蛋白,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这类蛋白能够同已经存在的肌动蛋白纤维结合并将它一分为二。
由于这种蛋白能够控制肌动蛋白丝的长度,因此大大降低细胞中的粘度。
经这类蛋白作用产生的新末端能够作为生长点,促使G-肌动蛋白的装配。
另外,切割蛋白可作为加帽蛋白封住肌动蛋白纤维的末端。
加帽和切割蛋白的作用也是受信号调节的。
5.请简述脂锚定蛋白的来源与形成。
新合成的蛋白质除了成为跨膜蛋白或ER腔中的游离蛋白外,还会通过酰基化同ER膜上的糖脂结合,将自己锚定在ER膜上。
新合成的ER 蛋白被信号肽酶从ER 上切割之后,立即通过羧基端与已存在于ER膜上的糖基磷脂酰肌醇共价结合,形成脂锚定蛋白的简化过程。
形成的脂锚定糖蛋白通过进一步的运输成为质膜外侧的膜蛋白。
1.肝细胞中除线粒体合成少量蛋白质外,绝大多数的蛋白质都是在细胞质的游离核糖体和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
医学细胞生物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细胞的概论一.单选题1、利用现代技术和手段从分子、亚细胞和整体水平等不同层次上研究细胞生命活动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称( B )A.细胞遗传学B.细胞生物学C.细胞病理学D.细胞生理学E.细胞形态学2、细胞学说的创始人是( B )A.R·HookB.Schleiden and SchwannC.R·BrownD.W·FlemmingE.C.Darwin3、最早发现细胞并将其命名为“cell”的学者是(A)A.R·HookB.A.LeeuwenhookC.R·BrownD.W·FlemmingE.C.Darwin4、最早观察到活细胞的学者是(B) A.R·HookB.A.LeeuwenhookC.R·Brown D.W·Flemming E.C·Darwin5、最早自制显微镜并用于观察细胞的学者是(B)A.Schleiden and SchwannB.R·Hook and A·LeeuwenhookC.VirchowD.R·BrownE.C.Darwin6、最早发现细胞的遗传物质 DNA 分子为双螺旋结构的学者是(C)A.Schleiden and SchwannB.R·Hook and A·LeeuwenhookC.Watson and CrickD.R·BrownE.C·Darwin7、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的单位是(D)A.细胞膜B.细胞核C.细胞器D.细胞E.核糖体8、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具有的一种细胞器是(E)A.细胞骨架B.线粒体C.高尔基体D.中心体E.核糖体9、关于原核细胞的特征,下列哪项叙述有误(B)A.无真正的细胞核B.其 DNA 分子常与组蛋白结合C.以无丝分裂方式增殖D.无内膜系统E.体积较小(1~10μm)10、关于真核细胞,下列哪项叙述有误(C)A.有真正的细胞核B.有多条 DNA 分子并与组蛋白构成染色质C.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同时进行D.体积较大(10~100μm)E.膜性细胞器发达11、下列哪种细胞器为非膜相结构(A)A.核糖体B.内质网C.线粒体D.溶酶体E.高尔基体12、下列哪种细胞器为膜相结构( E)A.中心体B.纺锤体C.染色体D.核糖体E.线粒体13、普通光镜能观察到的细胞结构是( B )A.核孔B.核仁C.溶酶体D.核糖体E.内质网二.多选题1、活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有(ABCDE)A.生长发育B.分裂增殖C.遗传变异D衰老 E.死亡2、蛋白质分子在细胞中的主要功能有(ABCDE)A.结构成分B.收缩运动C.物质运输D.代谢调节E.催化功能3、细胞质骨架系统包含下列哪些细胞器(AB)A.微管B.微丝C.纺锤丝D.中间纤维E.线粒体第三章细胞膜与物质运输一.单选题1、液态镶嵌模型最主要的特点是( D )A.膜中的脂质及蛋白质都能横向运动B.膜中只有脂质能横向运动C.膜中只有蛋白质能横向运动D.膜的流动性和其化学组成的高度不对称性E.连续的脂双层构成生物膜的骨架2、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主要是(A)A.磷脂B.脑磷脂C.脂肪D.糖脂E.胆固醇3、细胞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B)A.蛋白质和核酸B.蛋白质和脂类C.蛋白质和脂肪D.蛋白质和糖类E.脂类和核酸4、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属于(C)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入胞作用E.吞噬5、受体介导式入胞过程不包括( C )A.某种配体为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所“辨认”形成配体-受体复合物B.配体-受体复合物向有被小凹集中C.其他种类的配体-受体复合物相继在同一有被小凹集中D.吞食泡的形成E.吞食泡融入胞内体,实现受体与膜的再循环6、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 ATP,钠泵转运可使(D)A.2 个 Na+移出膜外B.2 个K+移入膜内C.2 个 Na+移出膜外,同时有 2 个 K+移入膜内D.3 个 Na+移出膜外,同时有 2 个 K+移入膜内E.2 个 Na+移出膜外,同时有 3 个 K+移入膜内7、细胞膜内外正常的 Na+和 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D)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B.膜在兴奋时对 Na+通透性增加C.Na+、K+易化扩散的结果D.膜上钠钾泵的作用E.膜上 ATP 的作用8、以下关于钠钾泵生理作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C)A.钠钾泵能逆着浓度差将进入细胞的 Na+移出膜外B.钠钾泵可逆着浓度差使细胞外的 K+转入膜内C.由于从细胞内移出 Na+,可防止水分子进入细胞内D.钠钾泵的活动造成细胞内高 K+,使许多代谢反应得以进行E.钠钾泵的活动可造成膜两侧的离子势能储备9、细胞膜上的三类主要脂质是(D)A.脂肪、磷脂和胆固醇B.脂肪、磷脂和糖脂C.脂肪、胆固醇和糖脂D.磷脂、胆固醇和糖脂E.以上都不是10、关于磷脂,不正确的描述是(D)A.膜脂以磷脂为主B.膜上的磷脂主要是磷酸甘油脂C.不同类的磷脂性质不同D.磷脂为两性分子, 每一个分子都由疏水的极性头和亲水的脂肪酸链所组成E.磷脂分子的不同结构与膜的流动性有关11、主动运输与入胞作用的共同点是(E)A.转运大分子物质B.逆浓度梯度运送C.需载体帮助D.有细胞膜形态和结构的改变E.消耗代谢能12、细胞外的液态异物进入细胞后形成的结构称( B)A.吞噬体B.吞饮体C.多囊体D.小囊泡E.大囊泡13、动物细胞的细胞外被是( E )A.覆盖在细胞膜表面的多糖B.细胞壁C.细胞膜上的糖蛋白D.细胞膜上的糖脂E.细胞膜上糖蛋白和糖脂外伸的糖链14、膜脂的运动不包括(E)A.侧向扩散B.旋转运动C.翻转运动D.弯曲和旋转异构运动E.变性运动15、易化扩散的特点不包括( D )A.载体蛋白有较高的结构特异性B.不消耗代谢能C.饱和现象D.消耗代谢能E.竞争性抑制16、能防止细胞膜流动性突然降低的脂类是(C)A.磷脂肌醇B.磷脂酰胆碱C.胆固醇D.磷脂酰丝氢酸E.鞘磷脂17、以简单扩散形式通过细胞膜的物质是(A)A.尿素B.葡萄糖C.氨基酸D.核苷酸E.甘露糖18、O2 或 CO2 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是( A )。
医学细胞生物学试题及答案(二)

4.简述细胞质分裂的机制。
7.细胞周期中有哪些检验点?各有何作用?
8.为什么说只有G 1期的细胞才有能力开始DNA的复制?
9.维持G 0期细胞存在的机制和意义?
9.核仁的结构如何?
10.试述核仁组织区、核仁相随染色质以及rRNA基因三之间的关系。
11.简述核仁装配核糖体的过程。
12.细胞核的生物学功能有哪些?
13.简述核蛋白质的运输机制和特点?
14.为什么说细胞核的出现是细胞进化过程的一大进步?
第八、九章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衰老与死亡
一、名词解释
1.有丝分裂器(mitotic apparatus 2.收缩环(contractile ring 3.星体微管(astral microtubule、重叠微管(overlap microtubule和动粒微管(kinetochore microtubule 5.纺锤体附着检查点(spindle attachment checkpoint 6.细胞周期(cell cycle
.细胞的免疫
.细胞的防御
.细胞的分泌
、矽肺的形成是由于
.线粒体呼吸链破坏
.溶酶体膜破坏
.溶酶体酶缺乏
.过氧化物酶体内氧化酶缺乏
.过氧化物酶体膜破坏
、线粒体半自主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于下列哪一事实?
.线粒体()能独立复制
.在遗传上由线粒体基因组和细胞核基因组共同控制
.与细胞核的遗传密码有所不同
.线粒体含有核糖体
一、名词解释
1.生物膜(biological membrane 2.脂质体(liposome 3.糖脂(glycolipid和糖蛋白(glycoprotein 4.内在蛋白质(integral protein和周边蛋白质(peripheral protein 6.细胞表面(cell surface 8.糖萼(glycocalyx 9.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 11.穿膜运输(transmembrane transport和膜泡运输(transport by vesicle formation 12.胞吞作用(endocytosis、胞饮作用(pinocytosis和胞吐作用(exocytosis 13.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14.受体(receptor和配体(ligand 15.细胞识别(cell recognition 16. G蛋白受体(G receptor和G蛋白(G protein 17.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18.第一信使和第二信使
医学细胞生物简答题

生物膜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生物膜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即膜的不对称性和膜的流动性。
膜的不对称性: (1)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2)膜脂分布的不对称性膜的流动性:(1)膜脂的流动性:(A.烃链的旋转异构运动 B.脂肪酸链的伸缩运动和振荡运动 C.膜脂分子的旋转运动 D.侧向扩散运动 E.翻转运动 F.旋转运动)(2)膜蛋白的运动性:(A.侧向扩散 B.旋转扩散)生物膜结构上的不对称可以使膜的两层流动性不同,有助于维持膜蛋白的极性,保证了膜功能的方向性,使膜两侧具有不同功能。
可以说,一切膜的基本活动均是在细胞膜的流动状态下进行的。
若细胞膜固化,粘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某些物质传送中断,膜内酶的活性将中止,最后导致细胞死亡。
比较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主动运输:包括离子泵和伴随运输,通过这两种形式实现离子逆浓度梯度或者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该过程不仅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还需要分解ATP提供能量,该过程为细胞提供需要的物质和维持细胞正常渗透压等提供了保障。
被动运输:包括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离子通道扩散,通过这三种形式实现离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跨膜转运,其动力来自于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代谢的能量,为那些无需耗能跨膜的物质提供了一个快速跨膜的通道。
说明Na+-K+泵的工作原理及其生物学意义钠钾泵实质上就是Na+—K+—ATP酶,是膜中的内在蛋白。
它将细胞内的Na+泵出细胞外,同时又将细胞外的K+泵入细胞内。
Na+—K+—ATP酶是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发生构象的变化,导致与Na+、K+的亲和力发生变化。
在膜内侧Na+与酶结合,激活ATP酶活性,使ATP分解,酶被磷酸化,构象发生变化,于是与Na+结合的部位转向膜外侧。
这种磷酸化的酶对Na+的亲和力低,对K+的亲和力高,因此在膜外侧释放Na+而与K+结合。
K+与磷酸化酶结合后促使酶去磷酸化,酶的构象恢复原状,于是与K+结合的部位转向膜内侧,K+与酶的亲和力降低,使K+在膜内被释放,而又与Na+结合。
医学细胞生物学 常用简答题 详细答案

细胞生物学复习-简答题第三章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极其生理意义流动性:膜蛋白和膜脂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
主要由膜脂双层的动态变化引起,质膜的流动性由膜脂和蛋白质的分子运动两个方面组成。
膜质分子的运动:侧向移动、旋转、翻转运动、左右摆动膜蛋白的运动:侧向移动、旋转生理意义:1、质膜的流动性是保证其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
如物质跨膜运输、细胞信息传递、细胞识别、细胞免疫、细胞分化以及激素的作用等等都与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
2、当膜的流动性低于一定的阈值时,许多酶的活动和跨膜运输将停止。
不对称性:质膜的外两层的组分和功能有明显的差异,称为膜的不对称性。
膜脂、膜蛋白和糖在膜上均呈不对称分布,导致膜功能的不对称性和方向性,即膜外两层的流动性不同,使物质传递有一定方向,信号的接受和传递也有一定方向生理意义:1、保证了生命活动有序进行2、保证了膜功能的方向性影响膜流动性的因素1、胆固醇:相变温度以上,会降低膜的流动性;相变温度以下,则阻碍晶态形成。
2、脂肪酸链的饱和度:不饱和脂肪酸链越多,膜流动性越强。
3、脂肪酸链的长度:长链脂肪酸使膜流动性降低。
4、卵磷脂/鞘磷脂:比例越高则膜流动性越增加(鞘磷脂粘度高于卵磷脂)。
5、膜蛋白:镶嵌蛋白越多流动性越小6、其他因素:温度、酸碱度、离子强度等细胞外被作用1、保护、润滑作用:如消化道、呼吸道和生殖道的上皮细胞的糖萼2、决定抗原3、许多膜受体是糖蛋白或糖脂蛋白,参与细胞识别、应答、信号传递RER和SER的区别高尔基体的主要功能和形态、分布特点功能:1、形成和包装分泌物2、蛋白质和脂类的糖基化3、蛋白质的加工改造4、细胞膜泡运输的形成形态:分为小泡、扁平囊(最富特征性)、大泡分布特点:1、在分泌功能旺盛的细胞中,GC很发达,可围成环状或半环状2、GC的发达程度与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红细胞和粒细胞除外)3、GC在细胞中的位置基本固定在某个区域溶酶体膜的结构特征与溶酶体主要功能结构特征:膜有质子泵,将H+泵入溶酶体,使其PH值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生物学复习-简答题第三章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极其生理意义流动性:膜蛋白和膜脂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
主要由膜脂双层的动态变化引起,质膜的流动性由膜脂和蛋白质的分子运动两个方面组成。
膜质分子的运动:侧向移动、旋转、翻转运动、左右摆动膜蛋白的运动:侧向移动、旋转生理意义:1、质膜的流动性是保证其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
如物质跨膜运输、细胞信息传递、细胞识别、细胞免疫、细胞分化以及激素的作用等等都与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
2、当膜的流动性低于一定的阈值时,许多酶的活动和跨膜运输将停止。
不对称性:质膜的内外两层的组分和功能有明显的差异,称为膜的不对称性。
膜脂、膜蛋白和糖在膜上均呈不对称分布,导致膜功能的不对称性和方向性,即膜内外两层的流动性不同,使物质传递有一定方向,信号的接受和传递也有一定方向生理意义:1、保证了生命活动有序进行2、保证了膜功能的方向性影响膜流动性的因素1、胆固醇:相变温度以上,会降低膜的流动性;相变温度以下,则阻碍晶态形成。
2、脂肪酸链的饱和度:不饱和脂肪酸链越多,膜流动性越强。
3、脂肪酸链的长度:长链脂肪酸使膜流动性降低。
4 、卵磷脂 / 鞘磷脂:比例越高则膜流动性越增加(鞘磷脂粘度高于卵磷脂)。
5、膜蛋白:镶嵌蛋白越多流动性越小6、其他因素:温度、酸碱度、离子强度等细胞外被作用1、保护、润滑作用:如消化道、呼吸道和生殖道的上皮细胞的糖萼2、决定抗原3、许多膜受体是糖蛋白或糖脂蛋白,参与细胞识别、应答、信号传递RER和 SER的区别存在细胞形状结构功能RER在蛋白质合成囊状或扁平膜上含有特殊的参与蛋白质合成和修旺盛的细胞中囊状,核糖核糖体连接蛋饰加工(糖基化,酰发达。
体和 ER 无白,可与核糖体基化,二硫键形成,论在结构上60S 大亚基上的氨基酸的羟化,以及还是功能上糖蛋白连接新生多肽链折叠成三都不可分割级结构)SER在特化的细胞泡样网状结脂类和类固醇激素合中发达构,无核糖成场所。
体附着肝细胞 SER解毒肌细胞储存Ca2+富含 G-6-P 酶,糖原分解的场所高尔基体的主要功能和形态、分布特点功能: 1、形成和包装分泌物2、蛋白质和脂类的糖基化3、蛋白质的加工改造4、细胞内膜泡运输的形成形态:分为小泡、扁平囊(最富特征性)、大泡分布特点: 1、在分泌功能旺盛的细胞中,GC很发达,可围成环状或半环状2、 GC的发达程度与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红细胞和粒细胞除外)3、 GC在细胞中的位置基本固定在某个区域溶酶体膜的结构特征与溶酶体主要功能结构特征:膜有质子泵,将H+泵入溶酶体,使其PH 值降低。
膜上含多种载体蛋白。
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可能有利于防止自身膜蛋白降解主要功能: 1、分解外来异物和老损细胞器2、细胞营养3、免疫防御4、腺体分泌5、个体发生、发育线粒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和核编码蛋白质的线粒体转运形态特征:粒状、杆状、线状,与种类、生理状况有关,受酸碱度、渗透压的影响结构特征:由内外两层膜封闭的膜囊结构,包括外膜、内膜、内部空间和基质(matrix) 四个功能区外膜由脂类、蛋白质构成,通透性强内膜蛋白质含量高,高度选择性通透内膜内表面附有球形基粒即ATP合酶复合体,有大量向内腔突起的折叠形成嵴。
基质上有电子密度较低的可溶性蛋白质和脂肪等成分线粒体是细胞中含酶最多的细胞器。
核编码蛋白质的线粒体转运:1 、运进线粒体的核编码蛋白质都在N 端有一段基质导入序列(matrix targeting sequence, MTS),可与线粒体内外膜上相应的受体相互识别并结合。
2、线粒体前体蛋白在输送时还依赖分子伴侣的协助,从而防止紧密折叠构象的形成,也能防止已疏松蛋白的再聚集。
3、转运时大多数和分子伴侣 hsc70 结合的前体蛋白复合物与外膜上的受体相结合,后者与内膜接触点共同形成跨膜通道使前体蛋白得以通过。
4、当前体蛋白到达目的地后,被蛋白酶水解,然后在分子伴侣的作用下重新折叠,形成成熟蛋白发挥功能。
线粒体遗传信息特点1 、与核 DNA 不同, mtDNA 裸露在外,不与组蛋白结合,主要编码供线粒体自身使用的 tRNA、rRNA 和一部分蛋白质,2、线粒体所需要的大部分蛋白质仍需要由核基因编码,且是在细胞质中合成后再运进线粒体,所以线粒体的生长和增殖受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的共同控制,也称线粒体是具有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3、线粒体 DNA 呈双链环状,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一个线粒体内可含有一至数个DNA 分子。
4、mtDNA 全长 16569 bp,共编码 37 个基因,根据转录物离心后的不同密度可分为重链和轻链。
5、与核基因组相比,线粒体基因组非常紧凑,只含少量非编码序列。
核糖体的重要活性部位1、mRNA 结合位点位于小亚基上2、A 部位、 P 部位 A 部位位于大亚基上,结合氨酰基-tRNA;P 部位位于小亚基上,tRNA 释放的部位3、肽基转移酶部位位于大亚基上,结合 T 因子(肽基转移酶,催化肽链形成)4、GTP酶部位 GTP酶分解 GTP,并把肽酰基 -tRNA 由 A 位移到 P 位5、E 部位大亚基上容纳生长中的肽链微管结构、特点、作用微管:呈中空的圆柱状结构,管壁由13 条原纤维纵向排列而成,主要成分微管蛋白、微管结合蛋白1、微管蛋白:酸性,呈球形,一般以异二聚体形式存在,主要有α和β两种亚单位。
每一个异二聚体都有 GTP/GDP、 Mg2+、Ca2+、秋水仙素和长春碱的结合位点两个异二聚体相间排列成一条长链即原纤维2 、微管结合蛋白微管结构和功能的必要成分1)微管相关蛋白MAP:稳定微管结构、促进微管聚合2)微管聚合蛋白:增加微管装配的起始点和提高起始装配速度微管的功能:1、参与鞭毛、纤毛、中心粒的构造2、构成网状支架,提供机械支持并维持细胞形状3、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4、维持内膜系统的定位微管的组装过程和影响因素1、体外组装:先由异二聚体聚合成片状或环状核心,再经过侧面增加异二聚体使之扩展为13 条原纤维。
微管蛋白以首尾相接的方式形成原纤维,有极性。
2、体内组装:遵循体外组装的规律,从中心外周围物质(PCM)发射出来,其起点和核心在微管组织中心MOTC。
此外微管相关蛋白(MAP)促进装配的启动、调节装配的范围和速率,还可在微管之间以及其他结构的连接中起重要作用。
3 、影响因素: GTP与蛋白浓度、温度、离子浓度、PH、药物肌动蛋白的形态特点及组装形态特点: 1、两种存在形式:球形单体G-肌动蛋白,聚合纤维状多体F-肌动蛋白2、 G-肌动蛋白由两个亚基组成,有阳离子、ATP、肌球蛋白的结合位点3、有固定的极性组装: G-肌动蛋白和盐即可自发聚合生成F-肌动蛋白丝。
单体存在是因为结合了隔离蛋白,无法自由聚合。
受到断裂蛋白、封端蛋白和某些真菌毒素的影响。
中间丝的形态特点中央是氨基酸序列保守的α-螺旋杆状区,两端是非螺旋的头部和尾部呈球形,由32 条多肽环围成的空心管状纤维。
死具体是中间丝组装的最小单位。
核膜的结构和功能结构:双层膜(外膜和ER相连,内膜上的特异蛋白和核纤层上的蛋白发生作用)、核周间隙(双层膜的缓冲区)、核孔复合体(一串大的排列的八角形蛋白质颗粒组成,中央是含水通道,允许水溶性物质出入)、核纤层(保持核膜外形、固定核孔位置、为染色质提供附着位点,与细胞周期中核膜的裂解和重建有关)功能:1、区域化作用。
DNA 复制、 RNA 转录和蛋白质的翻译在时空上加以分离,保证内环境的稳定性,确保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准确性和高效性2 、控制着核 -质间的物质交换。
选择性运输。
染色体的构建与形态特征构建: 30nm 的染色质纤维折叠成襻环,襻环沿染色体纵轴由中央向四周放射状伸出,环的基部集中在染色单体的中央,连接在非组蛋白支架上。
每 18 个襻环以染色体支架为轴心放射状排列一圈形成微带,约106 个微带沿轴心支架总想排列形成染色单体。
中期的染色体具有稳定的形态、结构特征,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在着丝粒处相连而成包括: 1、着丝粒和动粒 2、次缢痕 3、随体 4、端粒核仁的结构裸露无膜、纤维丝构成的海绵状结构1 、核仁相随染色质和人周为染色质和核仁内染色质2 、纤维结构NOR 转录的 rRNA 和核糖体蛋白构成了核仁的海绵体王家3 、颗粒成分主要成分是RNA 和蛋白质4 、核仁基质无定形的蛋白质性液体基膜的组成和功能上皮细胞下方一层柔软的特化的细胞外基质。
组成: LN+Ⅳ型胶原黏结蛋白(合称巢蛋白),基膜蛋白聚糖,装饰蛋白功能:1、保护、过滤2、决定细胞极性3、影响细胞代谢、存活、迁移、增殖、分化细胞外基质和细胞的相互作用影响细胞的存活、生长与死亡:正常真核细胞须粘附于特定的细胞外基质上才能存活。
决定细胞的形状:通过其受体影响细胞骨架的组装而实现。
控制细胞的分化参与细胞的迁移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运输钠钾泵的机制和作用( 3Na+, 2K+)过程:(钠钾泵由大小亚基组成,大亚基是催化部分,贯穿全膜,小亚基是必要成分)1 、膜内侧 ,Na+,Mg2+和酶结合2 、酶活性激活,分解ATP,产生的Pi 使酶磷酸化3 、酶构象改变,Na+结合部位暴露到膜外侧,对Na+亲和力变低4 、释放 Na+,对 K+亲和力增高,结合K+5、K+的结合促使酶去磷酸化6 、酶去磷酸化后构象改变,K+结合部位到内侧,与Na+亲和力变高,与K+亲合力变低,释放K+7、恢复初始状态作用:耗能、调节渗透压、维持膜电位、维持细胞容积、物质吸收(糖、氨基酸)网格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结构:先由 1 条重链和 1 条轻链形成二聚体, 3 个二聚体组成一个三脚蛋白复合体(triskelion )。
许多三脚蛋白复合体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 5 边形或 6 边形网孔的篮网状结构。
三脚蛋白复合体可自发进行装配,受钙调蛋白调控。
功能:网格蛋白可引起质膜向内凹陷,最终形成有衣小泡,还能引起膜受体的聚集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以吸收胆固醇为例 )1、LDL与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特异结合,诱导尚未结合的LDL受体向有衣小窝处移动来与LDL受体结合2、有衣小窝继续内陷,形成有衣小泡,LDL被摄入细胞3、有衣小泡脱去网格蛋白衣被,与细胞内其他囊泡融合,形成内体4、内体中 LDL与受体分开5、受体随囊泡返回细胞膜, LDL被溶酶体酶水解为游离胆固醇进入细胞质受体的去向1 、大部分受体可返回它们原来的质膜结构域被重新利用,如LDL受体;2、有些受体不能再循环而是最后进入溶酶体,在那里被消化,从而导致细胞表面受体浓度降低3、还有些受体通过跨细胞运输将被转运物质从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这是一种将内吞作用与外排作用相结合的物质跨膜转运方式细胞内蛋白质的运输途径和方式运输途径:1、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释放到细胞质中,带有分选信号的运送到细胞核、过氧化物酶体、线粒体中,没有分选信号的则留下2 、在核糖体上合成不久,位于 N 端的信号肽使核糖体附着于 RER上继续合成,可能留在 ER或被运往 GC及其他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