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赵州桥(相关资料)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1课《赵州桥》优秀课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1课《赵州桥》优秀课件



历计
县 拱横
爪史 慧 智
写一写
赵 省县 匠设 计史 创举且智慧历
设 计历 史 创 举智 慧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半包围结构
独体
省县举智慧 设计创 赵匠历 史且
词语解释
根据词语的意思,在文中找出这些词语。
( 创举 ):从来没有过的举动和事业。 ( 缠绕 ):条状物回旋地束缚在别的物体上。 ( 节省 ):使可能被耗费掉的不被耗费掉或
造年代等相关情况 第2、3自然段:赵州桥坚固、美观的特点
第4自然段: 赵州桥的历史价值
赵州桥的基本信息
桥名 安济桥
赵州桥
举 地点 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 历
世 类型 石拱桥

闻 名
设计者 隋朝石匠李春
悠 久
建造年代 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
看图,用自己的话介绍赵州桥的基本情况。
第2课时
赵州桥之雄伟
赵州桥非常雄伟。
创新之一创新之二点明小桥洞的位置和数量体现设计之巧全用石头砌成桥下无桥墩拱形大桥洞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世界桥梁史上的首创揭示了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重要地位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1 赵州桥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泸定铁索桥 北卢盘沟江桥大桥 港珠澳大桥
坚固
设计上的好处
四个小桥洞的作用 平时
河水从大桥洞流过
发大水时 河水还从小桥洞流过
说一说
用“既……又……”这组关联词造句子。 ▷ 桂花既可以用来 泡茶 ,又可以用来 制作
糕点 。 ▷ 妹妹既 擅长绘画 ,又 擅长歌舞 。 ▷ 这根竹竿 既 可以撑船 ,又 可以晾衣服 。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1课《赵州桥》精品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1课《赵州桥》精品教案

11.赵州桥资料。

二、读文识字。

(用时:15分钟)1.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3)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文章大意。

1.自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注意多音字“爪”的读音。

3.说说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共同探究。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多音字组词。

三、初步了解赵州桥。

(用时:10分钟)1.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2.认真读第一自然段,了解第一自然段交代了哪些内容。

1.分段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2.学生汇报交流。

位置: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建造人:李春建造时间:一千四百多年前3.按照原文内容填空。

赵州桥在我国()县的()河上。

它是隋朝的()设计和参加建造的。

这篇课文从()()()这三个方面介绍了赵州桥。

四、指导书写。

(用时:10分钟)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词语。

(师范写,生仿写)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认真仿写,把字写规范、写漂亮。

教学反思用自读课文的方法能使学生熟悉文章,分段朗读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层次,为深入学习课文打好基础。

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给予有效指导,针对学生易出现的字词问题,进行重点教学,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自然段。

(用时:15分钟)思考: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2.第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画出体现赵州桥美观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题。

2.课件出示“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子。

图文对照,欣赏图案的精美。

3.对照图片,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还有的……”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总结拓展。

(用时:5分钟)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2.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闻名世界的建筑?1.读最后一段,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学生相互交流我国闻名世界的建筑。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赵州桥》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赵州桥》说课稿

11 赵州桥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赵州桥》。

一、说教材《赵州桥》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的文章。

它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世界闻名的赵州桥。

课文着重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美观.坚固,通过对赵州桥设计特点的说明,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课文通过叙述和说明的方式,把桥的外观和结构特征分别作了叙述,紧接着说明了一种结构的好处。

由此而得到“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这个结论。

又因为这个桥“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所以称它为“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这篇文章开头有叙述,结尾有结论,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明性。

这篇课文安排在本册教材的第一组,这组教材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任务。

上学期教学重点放在词,句训练上,本学期则要逐步把重点转到段的驯良上来。

而这篇课文是同学们接触的第一篇以建筑物命名的状物文章。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第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雄伟.创举.坚固.美观.遗产”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参加”.“而且”造句。

第二,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第三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以及设计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一是学生缺少石拱桥的有关桥梁知识。

二是学生未实地见过赵州桥,缺少感性知识。

三是桥的坚固文中未直接写出。

四是一些长句学生理解上困难。

如“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要,节省了石料”。

课时安排:3课时。

二、说教法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有:投影演示法.谈话法.读——讲——议——练结合法。

首先,谈话法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的。

三年级儿童注意力还较容易分散,谈话法能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主要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获得和掌握知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1.赵州桥》表格式教学设计+备课素材+课后作业(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1.赵州桥》表格式教学设计+备课素材+课后作业(含答案)

11.赵州桥【课时目标】1.认识“县、拱”等11个生字,其中一个多音字“爪”,会写“赵、省”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智慧、创举、设计”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10 赵州桥世界闻名精巧精巧美观历史遗产【课后反思】成功之处:1.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扫清阅读障碍,解决字词障碍,朗读障碍。

教学伊始,教师出示预习任务,放手学生自学,让学生有据可依,学生轻轻松松完成了学习任务。

2.鼓励学生质疑。

在导入课题时,教师让学生对题目提出质疑,在教学结束前,教师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质疑。

“学贵有疑”,质疑锻炼了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

不足之处:控制课堂秩序,张弛有度。

【课时目标】1.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和设计上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用词的准确。

(1400多年)“全部用石头砌成”、“没的……”【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我采用抓住重点词的方法,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的方法。

比如第3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段,主要有以下两个问题:1.这个自然段描写了桥的什么?2.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用“——”标出表示样子的词语。

通过读书,让学生抓住三种龙的独特之处,“相互缠绕,回首遥望,双龙戏珠”通过重点词语想象他们的样子,从而体会雕刻的图案是那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多姿多彩。

从而引出“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

”再展示赵州桥的图片,让学生去感受真的图案,感受他的栩栩如生。

接着,朗读课文,带着想象去体会赵州桥的栏杆上那些精美的图案。

期间穿插让学生同桌相互“缠绕”、“回首”、“戏珠”的动作体会,学生参与热情高。

不足之处:在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朗读的指导和朗读量还欠缺。

阅读是现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主旋律,本课教学中,我也把朗读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从读中感悟”。

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和它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师在讲台上一句一句的讲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1《赵州桥》备课相关资料李春简介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1《赵州桥》备课相关资料李春简介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1《赵州桥》备课相关资料李春简介李春是我国隋代著名的桥梁工匠,他建造了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开创了我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为我国桥梁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李春是隋代的一位普通工匠,由于史书缺乏记载,他的生平、籍贯及生卒年月已无法得知。

我们仅能根据唐代中书令张嘉贞为赵州桥所写的“铭文”中有:“赵郡**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我们方知道是李春建造了这座有名的大石桥。

关于赵州桥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赵州桥是鲁班所造,这座大桥建成后,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倒骑着毛驴,带着柴荣,也兴冲冲地去赶热闹。

他们来到桥头,正巧碰上鲁班,于是他们便问道:这座大桥是否经得起他俩走。

鲁班心想:这座桥,骡马大车都能过,两个人算什么,于是就请他俩上桥。

谁知,张果老带着装有太阳、月亮的褡裢,柴荣推着载有“五岳名山”的小车,所以他们上桥后,桥竟被压得摇晃起来。

鲁班一见不好,急忙跳进水中,用手使劲撑住大桥东侧。

因为鲁班使劲太大,大桥东拱圈下便留下了他的手印;桥上也因此留下了驴蹄印、车道沟、柴荣跌倒时留下的一个膝印和张果老斗笠掉在桥上时打出的圆坑。

当然这只是人们编造的一个神话故事,以纪念古代的能工巧匠。

赵州桥是安济桥的俗称,它位于今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河上,横跨**河南北两岸,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大型石拱桥,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跨度最长的敝肩圆弧拱桥。

大桥全长50.83米,宽9米,主孔净跨度为37.O2米。

全桥全部用石块建成,共用石块1000多块,每块石重达1吨,桥上装有精美的石雕栏杆,雄伟壮丽、灵巧精美。

它以首创的敝肩拱结构形式、精美的建筑艺术和施工技巧等杰出成就,在中外桥梁史上令人瞩目,充分代表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桥梁建造方面的丰富经验和高度智慧。

赵州桥建于隋代,隋朝统一中国后,结束了长期以来南北分裂、兵戈相见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当时的赵县是南北交通必经之路,从这里北上可抵重镇涿郡(今河北涿州市),南下可达京都洛阳,交通十分繁忙。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1.《赵州桥》说课课件(共14张PPT)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1.《赵州桥》说课课件(共14张PPT)
通过对照句子“桥长五十多米,有九XXX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和“ 桥 很长,很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和对照赵州桥与课室之间的长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赵州桥的雄伟并对古代和现代技术的对照,感受劳动 人民的智慧。
2、把握赵州桥的特点,感受“坚固”
提出问题“在1400年的历史中,赵州桥会经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培养学生 的想象能力。
【设计意图】完成教学重难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任务四:教师小结,课文总结 本节课认识了生字词,使学生学会了用关联词“有的……
有的…”造句,了解了古建筑的一般方法,把握赵州桥的特 点。让学生明白了赵州桥闻名于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 骄傲。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加深课堂 印象。
七、说作业布置
其次,精研课本,出示“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 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并介绍关联词,讲明该 关联词的并列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关联词,帮助学生运用”有的…有的……”造句。
最后,配乐让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并通过问题“在石头上雕刻容易吗?”“雕刻得栩栩 如生容易吗?”“这些图案是李春一个人雕刻的吗?” 引导学生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敬佩, 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赵州桥的认识,强化学生的民 族自豪感,巩固学生所学习的课堂知识,我布置以下作业: 1. 用“赵”、“省”等生字组词,尝试用“雄伟”、“创举”
等词语造句 2. 课后当小小导游,与家长分享赵州桥,向他们介绍美丽
宏伟的赵州桥。
八、说板书设计
11.赵州桥
赵州桥
总起:世界闻名 雄伟:长、宽
11.赵州桥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作业布置 八、说板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赵州桥》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赵州桥》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11课《赵州桥》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教材分析:《赵州桥》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也是一篇说明性很强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设计精巧、造型美观。

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

课文共分四段。

第一段写赵州桥的地点、桥名、设计建造者、建造年代。

第二段讲赵州桥的设计精巧。

这与它的独特设计是密不可分的。

围绕“设计”这个重点词,课文先写了赵州桥设计的特点,再写这样设计的好处。

第三段重点词是“美观”。

介绍赵州桥美观时用“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的句式,把栏板上龙的图案描绘得栩栩如生,形象传神。

第四段讲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我会写:赵zhào(赵国、姓赵、赵州桥)省shěng(节省、身份、省钱)县xiàn(县城、知县、县长)匠jiàng(木匠、工匠、能工巧匠)设shè(设想、假设、设计)计jì(计算、计较、不计其数)史shǐ(历史、史记、史无前例)创chuàng(创造、创业、创办)举jǔ(举手、举行、举重)且qiě(而且、尚且、且慢)智zhì(智力、智慧、心智)慧huì(聪慧、慧眼、秀外慧中)历lì(历代、历来、历历在目)多音字:省shěng(节省)xǐn(反省)横héng(横竖)hèng(蛮横)爪zhǎo(爪牙)zhuǎ(爪子)济jì(救济)jǐ(人才济济)近义词:闻名——有名雄伟——宏伟减轻——减弱节省——节约坚固——牢固美观——美丽精美——精致宝贵——珍贵反义词:减轻——加重容易——困难节省——浪费精美——粗糙坚固——松散理解词语:遗产:先人所遗留下来的财富。

创举: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或事业。

本课指赵州桥的设计前所未有。

雕刻:在金属、玉石、骨头或其他材料上刻出形象。

设计: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赵州桥》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赵州桥》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赵州桥》教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赵州桥》教案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证明了我国人民从来就是有着高度智慧和才干的人民,此外,我国古代的桥梁建筑在世界建桥也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赵州桥》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赵州桥》教案(篇1)学习目标⒈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

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精美图案前爪回首遥望双龙戏珠才干宝贵遗产”等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⒊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⒋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能的资料及有关桥梁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⒈谈话中国人民历来是勤劳善良充满着智慧,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

其中就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古代建筑,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呢?(长城故宫等)赵州桥也是我国的古代建筑。

它是怎样的一座桥呢,有什么特点呢?⒉简介赵州桥(播放赵州桥的图片)打开地图,我国东部的川流映入眼帘,对于跨越河道,有利民生的桥梁,古人有许多幻想和实践,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韩湘子,就因一天造一桥,造福人类而得到赞说。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明了建桥技术,汉代的画像砖上刻有为数不少的拱桥图形。

我国现存最早的拱桥,是建于一千三百年前的赵州桥。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横跨赵州(今河北赵县)的洨河之上,全长50.82米[全长应为64.4米],桥面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是一座单孔坦拱式桥梁。

拱券[桥梁门窗等建筑物上筑成弧形的部分。

券,读“xuàn”]净跨37.37米,在当时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了。

赵州桥由隋朝石匠李春主持设计和参加建造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州桥相关资料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年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

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

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

赵州桥距今已1400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

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

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8次。

在主拱券的上边两端又各加设了二个小拱,一是可节省材料,二是减少桥身自重(减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桥下河水的泄流量。

1979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组等四个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赵州桥的桥基进行了调查,自重为2800吨的赵州桥,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层石条砌成高1.55米的桥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这么浅的桥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时还认为这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不是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

他在报告中写道
“为要实测券基,我们在北面券脚下发掘,但在现在河床下约7080厘米,即发现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

石共五层,共高 1.58米,每层较上—层稍出台,下面并无坚实的基础,分明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非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

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见水,所以除非大规模的发掘,实无法进达我们据学理推测的大座桥基的位置。


为了保护赵州桥,上世纪末在赵州桥东100米处新建的桥梁,其结构还是沿袭赵州桥,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数量增加到一边5个。

赵州桥的结构
主拱由28道相互独立的拱券并列而成,建桥时先砌中间的,再砌两边的,每道拱券宽约35厘米,每石长度不同,自70厘米至于109厘米不等,各块条石之间用二个“腰铁”相连。

每条拱券坏了可单独修理,因外侧的拱券易风化损坏,明代时桥西侧的5道拱券塌落,在明清时重修(没有修复记录,可明显看出与中间的石料不同1955年对东侧塌落的5道拱券进行了重修。

中间18道拱券还是隋代建筑的。

为了防止拱券向外倒,另外还采取了以下方法
1.上窄下宽。

为了防止拱券向外倾斜,拱脚宽9.5米,拱顶宽9米;
2.用9个铁连杆横向连接28道拱券。

在拱券中用几根用一头是孔,一头是钩的铁连杆将28道拱券连起来,在最外边的拱券处有一个铁冒头(下图)。

在主拱上共有5处铁拉杆,每个小拱上各有一个铁拉杆。

3.用形似锯子的腰铁将各块石料加固,每块石料相连处用二个腰铁。

4.用6个条石钩拉住外侧桥拱,用1.8米长,头部长出5公分曲尺形的条石放在桥拱的外侧,利用长出部分起到一个向内拉住桥拱的作用。

因每道桥拱宽35公分,条石可压住外侧5道桥拱。

但它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桥东西二侧的桥拱都曾塌落,二侧外边的5道桥拱都是后修的。

1956年修缮时大桥拱顶采用钢筋结网加固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