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CNAS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一、认证范围本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范围包括:食品生产、加工、销售、餐饮服务等环节,具体涉及以下类别:1. 食品原材料采购与储存;2. 食品加工与生产;3. 食品包装与运输;4. 食品销售与餐饮服务;5. 食品安全监管与追溯。
二、认证标准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国际食品安全标准,本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采用以下标准:1. GB/T 22000-20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2. GB 1488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3. ISO 22000:2018《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
三、认证流程1. 企业提交申请:企业需向认证机构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资料;2. 认证机构审核:认证机构对企业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核,确认符合认证要求;3. 现场审核:认证机构安排审核员对企业进行现场审核,评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4. 审核报告:审核员根据现场审核情况,编写审核报告;5. 企业整改:企业根据审核报告进行整改,确保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符合认证要求;6. 认证决定:认证机构根据审核报告及企业整改情况,作出认证决定;7. 发证与监督:认证机构为企业颁发认证证书,并对获证企业实施监督。
四、认证要求1. 企业具备合法资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2. 企业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3. 企业配备足够的资源,包括人员、设施、设备等;4. 企业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5. 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确保产品安全可追溯。
五、认证费用1. 认证申请费:根据企业规模、认证范围等因素确定;2. 现场审核费:根据审核员工作天数、地区等因素确定;3. 认证证书费:根据证书种类、数量等因素确定;4. 监督审查费:按照认证机构规定执行。
六、认证周期1. 认证周期为三年,期间需进行年度监督审核;2. 认证有效期届满前,企业需重新申请认证。
CNAS-SC17_2017《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机构认可方案》

CNAS-SC17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机构认可方案Accreditation Scheme for HACCP Management System Certification Bodie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前言本文件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制定。
本文件是CNAS对实施HACCP体系认证的认证机构提出的特定要求和指南,并与相关认可规则和认可准则共同用于CNAS对实施HACCP体系认证的认证机构的认可。
本文件中,用术语“应”表示相应条款是强制性的。
本文件代替了CNAS-SC17:2014。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机构认可方案1 范围1.1 本文件提出了对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以下简称HACCP体系认证)的认证机构所应遵守的特定要求和指南,适用于CNAS对实施HACCP体系认证的认证机构的认可工作。
1.2 本文件R部分是对《认证机构认可规则》(CNAS-RC01)的补充规定和进一步说明。
1.3 本文件C部分是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机构要求》(CNAS-CC18)的补充要求。
1.4 本文件G 部分是对相关认可准则的应用指南。
1.5 除本文件的特殊规定或要求外,CNAS制定的认可规则和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的认可准则和指南均适用,应同时满足这些文件的要求。
注:本文件的R 部分、C 部分分别是对CNAS 认可规则(R 和RC)类、认可准则(CC)的补充,其效力等同于相应类别的认可规范文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
以下引用的文件,注明日期的,仅引用的版本适用;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实施规则》CNAS-R01《认可标识和认可状态声明管理规则》CNAS-RC01《认证机构认可规则》CNAS-CC12《已认可的管理体系认证的转换》CNAS-CC14《计算机辅助审核技术在获得认可的管理体系认证中的使用》CNAS-CC18《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机构要求》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采用CNAS-CC18中的有关术语和定义。
附表3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食品链专业分类表.

B5园艺作物的种植
无
C
加工1(易 腐烂的动物 产品)包括 农业生产后 的各种加 工,如:屠 宰
C1畜禽屠宰及肉制品加工
C1351畜禽屠宰
C1352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
C2蛋及蛋制品加工
C1393蛋品加工
C3乳及乳制品加工
C1441鲜奶制造
C1442酸奶制造
C1443奶粉制造
C1449其他奶酪、其他奶制品制造 业
E7糖果类食品的制造
E8食用油脂的制造*
E9方便食品(含休闲食品)的加工
E10制糖
E11盐加工
E12制茶
E13调味品、发酵制品的制造*
F
饲料生产
F1动物饲料的制造*(不包括饲料添加剂的制造)F2鱼饲料的制造*(不包括饲料添加剂的制造)
G
餐饮业
G1餐饮及服务*
行业类别
种类(示例)
类别代码
H
销售
H1零售店、商店
D2豆制品制造
C1392豆制品制造
D3凉粉加工
C1399其他未列明的农副食品加 工(2)
类别 代码
行业类别
种类(示例)
原CNAS- CC62附录1小类
E
加工3(常 温下保存期 长的产品)
E1谷物加工
C1311碾米业
C1312磨粉业
C1319其他谷物加工
C1391淀粉及淀粉制品的制造
E2坚果加工
C1379坚果和其他加工
C1畜禽屠宰及肉制品加工*
C2蛋及蛋制品加工*
C3乳及乳制品பைடு நூலகம்工*
C4水产品的加工*
C5蜂产品的加工*
D
加工2(易腐烂的植物产品)
D1果蔬类产品加工*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食品链专业分类表.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食品链专业分类表(基于CNAS-CC18附录A的食品链分类与CNAS—CC62附录1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范围分类表的对照表)类别代码行业类别种类(示例)原CNAS—CC62附录1 小类A 农业生产1(动物类)A1 畜类养殖(含奶牛养殖)A2 禽类养殖(含蛋禽养殖)A3 鱼类养殖(包括海水与淡水养殖)A4 养蜂A5 捕鱼A6 狩猎、诱捕无B 农业生产2(植物类)B1 谷物种植B2 水果、蔬菜的种植B3 饮料作物、香辛料的种植B4 茶叶种植B5 园艺作物的种植无C 加工1(易腐烂的动物产品)包括农业生产后的各种加工,如:屠宰C1 畜禽屠宰及肉制品加工C1351 畜禽屠宰C1352 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C2 蛋及蛋制品加工C1393 蛋品加工C3 乳及乳制品加工C1441 鲜奶制造C1442 酸奶制造C1443 奶粉制造C1449 其他奶酪、其他奶制品制造业C4 水产品的加工C1361 水产品冷冻加工业C1362 鱼糜制品及水产品干、腌制加工业C1363 鱼油提取及制品的制造C1369 其它水产品加工业D 加工2(易腐烂的植物产品)D1 果蔬类产品加工C1371 水果蔬菜速冻加工C1372 水果蔬菜干制加工C1373 水果蔬菜腌制C1533 果菜汁及果菜汁饮料制造(即食)D2 豆制品制造C1392 豆制品制造D3 凉粉加工C1399 其他未列明的农副食品加工(2)代码E 加工3(常温下保存期长的产品)E1 谷物加工C1311 碾米业C1312 磨粉业C1319 其他谷物加工C1391 淀粉及淀粉制品的制造E2 坚果加工C1379 坚果和其他加工E3 罐头加工C1451 肉、禽类罐头制造C1452 水产罐头制造C1453 蔬菜、水果罐头制造C1459 其他罐头食品制造E4 饮用水、饮料的制造C1531 碳酸饮料制造C1532 瓶(罐)装饮用水制造C1533 果菜汁及果菜汁饮料制造C1534 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制造C1535 固体饮料制造C1539 茶饮料及其他软饮料制造C1492 冷冻饮品及食用冰制造E5 酒精、酒的制造C1511 食用酒精制造业C1521 白酒制造C1522 啤酒制造C1523 黄酒制造C1524 葡萄酒制造C1529 其他酒制造E6 焙烤类食品的制造C1411 面包、糕点制造C1412 饼干制造C1419 其他烘焙食品制造E7 糖果类食品的制作C1421 糖果、巧克力制造C1422 蜜饯制作E8 食用油脂的制造C1331 食用植物油加工业E9 方便食品(含休闲食品)的加工C1431 米、面制品制造C1439 方便面及其他方便食品制造E10 制糖C1341 甘蔗糖加工C1342 甜菜糖加工C1349 其他糖加工E11 盐加工C1493 盐加工E12 制茶C1540 精制茶加工代码E13 调味品、发酵制品的制造C1461 味精等发酵类产品制造C1462 酱油、食醋及类似制品的制造C1469 其他调味品、发酵制品的制造F 饲料生产F1 动物饲料的制造(不含饲料添加剂的生产)F2 鱼饲料的制造(不含饲料添加剂的生产)C1321 配合饲料制造业C1322 单一饲料制造业G 餐饮业G1 餐饮及服务C1471 正餐服务C1472 快餐服务C1473 饮料及冷饮服务C1474公共食堂C1479其他餐饮服务H 销售H1 零售店、商店H2 批发商无I 服务I1 供水,I2 清洗,I3 污水处理、废物处理,I4 产品、过程和设备的设计、开发I5 兽医I6 虫害控制无J 运输和贮藏J1 运输和贮藏无K 设备制造K1 加工设备及销售用设备制造无L (生物)化学品制造L1 添加剂(含动物和鱼饲料添加剂)制造L2 维生素及营养剂制造L3 清洗剂、消毒剂制造L4 驱虫剂制造L5 培养基配制L6 农药、兽药制造L7 肥料制造C1494 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制造C1491 营养、保健品制造M 包装材料制造M1包装材料制造无。
什么是CNAS认可

一、CNAS简介CNAS实际上是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的英文简称,即: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S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的规定,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批准设立并授权的国家认可机构,统一负责对认证机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等相关机构的认可工作。
CNAS秘书处设在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是CNAS的法律实体,承担CNAS开展认可活动所引发的法律责任。
二、CNAS的主要职责CNAS的主要职责包括为:1、按照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国际和国家标准、规范等,建立并运行合格评定机构国家认可体系,制定并发布认可工作的规则、准则、指南等规范性文件;2、对境内外提出申请的合格评定机构开展能力评价,作出认可决定,并对获得认可的合格评定机构进行认可监督管理;3、负责对认可委员会徽标和认可标识的使用进行指导和监督管理;4、组织开展与认可相关的人员培训工作,对评审人员进行资格评定和聘用管理;5、为合格评定机构提供相关技术服务,为社会各界提供获得认可的合格评定机构的公开信息;6、参加与合格评定及认可相关的国际活动,与有关认可及相关机构和国际合作组织签署双边或多边认可合作协议;7、处理与认可有关的申诉和投诉工作;8、承担政府有关部门委托的工作;9、开展与认可相关的其他活动。
三、CNAS的质量方针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廉洁高效、权威信誉。
四、什么是认可根据ISO/IEC指南2的定义,认可是“由权威机构对某一机构或人员有能力完成特定任务作出正式承认的程序”。
在最近的ISO/IEC 17011:2004《合格评定-对认可合格评定机构的认可机构的通用要求》中对认可给出了最新的定义:“正式表明合格评定机构具备实施特定合格评定工作的能力的第三方证明”。
五、CNAS开展哪些领域的认可1、实验室及相关认可领域a)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b) 医学实验室认可;c) 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d)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认可;e) 生物安全认可;f) 医学实验室安全认可;g) 良好实验室规范技术评价。
CNAS-CC01:2015 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ISO17021)

第 2 页 共 46 页
目
次
目次 ........................................................................................................................ 2 前言 ........................................................................................................................ 4 引言 ........................................................................................................................ 5 1 2 3 4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5 5.1 5.2 5.3 6 6.1 6.2 7 7.1 7.2 7.3 7.4 7.5 8 8.1 8.2 8.3 8.4 范围 .................................................................................................................. 6 规范性引用文件 ................................................................................................. 6 术语和定义 ........................................................................................................ 6 原则 .................................................................................................................. 8 总则................................................................................................................ 8 公正性 ............................................................................................................ 9 能力................................................................................................................ 9 责任.............................................................................................................. 10 公开性 .......................................................................................................... 10 保密性 .......................................................................................................... 10 对投诉的回应 ............................................................................................... 10 基于风险的方法 ............................................................................................ 10 通用要求 ......................................................................................................... 11 法律与合同事宜 ............................................................................................ 11 公正性的管理 ............................................................................................... 11 责任和财力 ................................................................................................... 13 结构要求 ......................................................................................................... 13 组织结构和最高管理层 ................................................................................. 13 运行控制 ...................................................................................................... 13 资源要求 ......................................................................................................... 14 人员能力 ...................................................................................................... 14 参与认证活动的人员..................................................................................... 15 外部审核员和外部技术专家的使用 ............................................................... 16 人员记录 ...................................................................................................... 16 外包.............................................................................................................. 16 信息要求 ......................................................................................................... 16 公开信息 ...................................................................................................... 16 认证文件 ...................................................................................................... 17 认证资格的引用和标志的使用 ...................................................................... 17 保密.............................................................................................................. 18
CNAS-CC18:201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

CNAS-CC18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Requirements for 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Certification Bodie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目 录前 言 (2)引 言 (3)1 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术语和定义 (5)4 原则 (5)5 通用要求 (5)5.1总则 (5)5.2公正性管理 (5)6 结构要求 (6)7 资源要求 (6)7.1管理层和人员的能力 (6)7.2参与认证活动的人员 (6)7.3外部审核员和外部技术专家的使用 (10)7.4人员记录 (10)7.5外包 (11)8 信息要求 (11)9 过程要求 (11)9.1基本要求 (11)9.2初次审核与认证 (12)9.2.1 申请 (12)9.2.2 申请评审 (12)9.2.3 初次认证审核 (12)9.2.4 初次认证的审核结论 (14)9.2.5 授予初次认证所需的信息 (14)9.3监督活动 (14)9.4再认证 (14)9.5特殊审核 (14)9.6暂停、撤销或缩小认证范围 (14)9.7申诉 (14)9.8投诉 (14)9.9申请组织和客户的记录 (14)10 认证机构的管理体系要求 (14)附录A 食品链分类(规范性附录) (15)附录B 最少审核时间(资料性附录) (16)参考文献 (18)前 言本文件等同采用国家标准GB/T22003-2008《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审核与认证机构要求》(ISO/TS22003:2007, IDT)。
本文件是CNAS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的专用认可准则,代替现行的CNAS-CC61:2006和CNAS-CC62:2006两份认可文件。
本文件对认证机构的通用要求应用了CNAS-CC01中的内容,因此本文件需要与CNAS-CC01配合使用,以掌握全部要求。
CNAS-CC18:2010对GB/T22003:2008编辑性修订内容:1.基于本文件的用途,对GB/T22003-2008“1 范围”中与认可要求无关的文字做了适当的编辑性删除,即将:“注3:本文件旨在作为认证机构认可或认证机构同行评审的准则文件,这些机构期望其按照GB/T 22000-2006进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能力得到承认。
检测机构 CMA、CNAS、CAL有什么区别

检测机构|CMA、CNAS、CAL有什么区别检测报告上带有的三个标识含义分别是:CMA:表明该机构已经通过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计量认证。
CMAF:食品检验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认证认可的规定取得资质认定。
此项制度是根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而设定的,是食品检验机构从事食品检验活动的一种准入制度,也是经国务院批准的行政许可项目之一。
(相当于CMA在食品检测方面的特殊管理)CNAS标识:表明该机构已经通过了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认可。
CAL标识:表明该机构获得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审查认可(验收)的授权证书。
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令第86号令:《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资质认定是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的基本条件和能力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实施的评价和承认活动。
资质认定的形式包括计量认证(CMA)和审查认可(CAL)。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条例》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实验室必须经过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部门的计量认证。
也是就说,在我国计量认证是检验市场准入的必要条件。
CNAS认可是由中国合格评定认可委员会实施的认可活动,是一种自愿行为,任何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实验室均可申请认可。
CNAS已与亚太地区实验室认可和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签订了互认协议(APLAC-MRA)。
因此,获得CNAS认可的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可以获得签署互认协议方国家和地区认可机构的承认。
审查认可是指国家认监委和地方质检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承担产品是否符合标准的检验任务和承担其他标准实施监督检验任务的检验机构的检测能力以及质量体系进行的审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依据CNAS-CC61/62:2006的
认可资格转换为依据CNAS-CC61:20XX的认可资格的说明
(讨论稿)
1、概述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ISO/IEC17021:2006的基础上,结合食品行业的特点,规定了对从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FSMS)认证机构的特定要求,制定并发布了技术规范ISO/TS 22003《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机构要求》。
我国已经按照等同采用的原则,将该技术规范转化为国家标准GB/T22003-2008。
为了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认可工作的有效性,并促进中国FSMS认证认可结果在世界范围得到其他国家和(或)地区的承认,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将上述国家标准转化为CNAS认可规范(CNAS-CC61:20XX《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作为对从事FSMS认证机构的认可准则。
注1:ISO/TS22003采用ISO/IEC17021除9.1.4、9.1.5、9.1.10(均以特定要求替代)外的所有条款。
实际上ISO/TS22003分为引用ISO/IEC17021的通用要求和FSMS 认证机构的特定要求两部分。
注2:CNAS-CC61:2006和CNAS-CC62:2006(以下简称为“原认可准则”)是CNAS组织行业相关人员,在CNAS- CC11(ISO/IEC导则62)/CC12(IAF GD2)的基础上结合食品行业认证认可的特点制定的。
因此本次FSMS认证机构依据原认可准则的认可资格转换为依据CNAS-CC61:20XX的认可资格,应包括向CNAS-CC61:20XX 中的通用要求(应用CNAS-CC01:2007《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中条款)和FSMS 认证机构特定要求的转换。
2、目的与范围
为了配合CNAS-CC61:20XX的发布实施,将FSMS认证机构已获得的依据原认可准则的认可资格转换为依据CNAS-CC61:20XX的认可资格(含符合CNAS-CC61:20XX要求
的认证范围),特制定本文件。
对于国家与转换工作相关的法规要求,转换工作从其规定。
3、转换期
自本文件发布之日起的24个月,为FSMS认证机构依据原认可准则的认可资格转换为依据CNAS-CC61:20XX的认可资格的转换期,即自2009年X月X日始,至2011年Y 月Y日止。
自本文件发布之日起的15个月,为FSMS认证机构依据原认可准则的认可资格转换为依据CNAS-CC61:20XX的认可资格的申请期,即自2009年X月X日始,至2010年Z 月Z日止。
4、转换准备
获得依据原认可准则认可资格的认证机构应分析和研究CNAS-CC61:20XX的要求,识别其现行的FSMS认证管理系统与CNAS-CC61:20XX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在FSMS认证人员(如审核员/认证决定人员/合同评审人员等)的能力要求、多场所抽样、第一阶段审核、食品链分类、审核时间等方面的差异。
认证机构应对其FSMS认证管理系统进行相应的更新,使其符合CNAS-CC61:20XX的要求。
5、转换实施
5.1 获得依据原认可准则认可资格的认证机构应针对其转换工作制定计划,与CNAS项目管理人员商定转换工作的具体安排,以在转换期内完成全部转换工作。
5.2 获得依据原认可准则认可资格的认证机构, 申请转换为依据CNAS-CC61:20XX的认
可资格,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在中国境内实施FSMS认证活动的申请人,应取得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批准;
2)已按CNAS-CC61:20XX的要求建立和运行其管理体系,已完整实施了至少3个组织的FSMS认证(其中至少包括1个含有两阶段审核的项目),且其管理体系已有效运行3个月,并已实施覆盖所有相关程序的内审和管理评审;
3) 在申请认可的CNAS-CC61:20XX附件一的食品链分类的每个行业类别中,具备至少2名符合CNAS-CC61:20XX要求的FSMS专业审核员,并在该行业类别具备与其认证工作相应的认证资源。
5.3 针对认证机构具有符合“原认可准则”要求的认证能力,但是不具有符合CNAS-CC61:20XX认证能力的认证审核项目,其颁发的FSMS认证证书的有效期不应超过本文件发布之日起36个月的时间。
5.4 CNAS按照本文件附表(基于CNAS-CC61:20XX附录A的食品链分类与CNAS-CC62附录1认证范围分类的对照表),为获得依据原认可准则认可资格的认证机构转换新的认可业务范围,并换发认可证书附件。
但认证机构应在CNAS-CC61:20XX附录A的食品链分类的相应行业类别中,具有符合CNAS-CC61:20XX要求的实施FSMS认证的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
5.5 在转换期内, CNAS将根据与获得依据原认可准则认可资格的认证机构商定的安排,依据CNAS-CC61:20XX对其实施转换评审。
转换评审可以结合年度监督评审或复评,也可以根据认证机构的申请进行专项评审。
全部转换工作应于2011年Y月Y日转换截止期前完成。
5.6 经评审,如果认证机构符合CNAS-CC61:20XX的要求,将获得CNAS-CC61:20XX的认可资格,并换发新的认可证书与附件;如果认证机构不符合CNAS-CC61:20XX的要求,在对不符合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后,方可获得CNAS-CC61:20XX的认可资格。
但针对这些不符合的纠正措施应在2011年Y月Y日转换截止期前经CNAS验证完成。
在2011年Y月Y日前,FSMS认证机构虽不符合CNAS-CC61:20XX的要求,但是不影响保持其依据原认可准则的认可资格。
6、初次认可申请与扩大认证业务范围的认可申请
自本文件发布之日起,CNAS仅受理认证机构依据CNAS-CC61:20XX提出的初次认可申请和扩大认证业务范围的认可申请,并根据有关认可规范对其实施评审和认可。
7、转换结束
原认可准则于2011年Y月Y日废止,认证机构依据原认可准则的认可资格如未能按期转换为依据CNAS-CC61:20XX的认可资格,其已经获得的原认可资格将被终止。
获得CNAS-CC61:20XX认可资格的认证机构,应至少在一个行业类别中具有实施FSMS认证的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
附表:基于CNAS-CC61:20XX附录A的食品链分类与CNAS—CC62:2006附录1食品安全
管理体系认证范围分类表的对照表
附表
基于CNAS-CC61:20XX附录A的食品链分类与
CNAS—CC62:2006附录1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范围分类表的对照表
注1:行业类别名称与CNAS-CC61:20XX附录A食品链分类中的行业类别名称一致;注2:产品和(或)服务种类的示例在CNAS-CC61:20XX附录A的食品链分类中“种类
示例”的基础上对表述与排序做了利于认证管理的调整(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