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第一学期期中初三历史试题2
部编本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九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九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满分:100分答题时间:70分钟)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1.如果你生活在古代印度,下列情况最有可能见到的是()A.伯利克里与将军们探讨军事问题B.刹帝利与首陀罗因通婚受惩罚C.孝德天皇与大臣讨论改革问题D.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2.大河流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
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A.恒河—古埃及—金字塔B.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C.尼罗河—古印度—佛教D.黄河、长江—中国—种姓制度3.有学者指出:“埃及人是在岩石上砍凿出他们的艺术的。
”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史实是()A.刻在石柱上的汉谟拉比法典B.建造巴黎圣母院C.建造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D.建造麦加清真寺4.要想研究古代西亚地区的历史,我们应该首先掌握下列哪种文字()A.拉丁字母B.象形文字C.希腊字母D.楔形文字5.唐朝初年,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对646年日本著名的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A.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B.引进了中国先进的制度C.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D.天皇掌握了实权6.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过重大贡献。
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B.改造0到9十个数字计数法并传入欧洲C.火药经阿拉伯人西传D.佛教产生以后经阿拉伯人向西传入欧洲7.《什么是民主》一书指出:“公元前5.6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5000到6000名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
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制裁,决定任何内部问题。
”这说明公民大会()A.不受任何法律的限制B.保证全体居民的权益C.是雅典最高权力机构D.拥有雅典最高司法权8.查韦斯骄傲地说:“我不用出国,就能领略到整个地中海的风光。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历史科试题(含答案)

请你判断,图中③处的帝国名称应为 ( ).古希腊哲学成就突出,著名的代表人物有( )③荷马④亚里士多德D.①③④10.罗马建筑庄严、厚重,其风格影响深远。
下列建筑属于古罗马建筑的是( )11.法兰克王国强盛时期,版图与原来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相当,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王国。
9世纪中期一分为三分,成为以下哪些国家的雏形()①德意志②意大利③法兰西④西班牙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2.11世纪时,西欧封建制度已经普遍存在。
这一制度形成的基础是()A.宗法制度B.土地封赐C.宗教改革D.爵位封赐13.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的主要特点是()A.开放性B.自给自足C.商品经济为主D.废除私地14.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这说明庄园法庭的处理手段是( ) A.处以罚金B.劳役地租C.实物地租D.处以刑罚15.从10世纪起,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其根本原因在于( )A.社会生产力的提高B.农业和工业的发展C.封建城堡的修建D.交通运输业的发展16.11世纪,在政治上,自治城市成为西欧社会新的政治实体,使政治格局复杂化;在文化上,自治城市促进了大学的建立与发展。
这段材料叙述了 ( )A.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B.西欧城市繁荣的原因C.西欧城市兴起的特点D.西欧城市兴起的影响17.中世纪教会支持创办大学的目的是( )A.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B.扩大神学的研究和传播C.开展世俗教育D.为宗教改革准备条件18.13世纪时的牛津大学享有的自治权主要有( )①免赋税特权②独立的世俗审判权③司法特权④教育自主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9.《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
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这句话表明 ( )A.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的社会矛盾B.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C.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D.罗马法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20.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
精品解析: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试卷九年级历史第一部分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每小题号相应的表格内。
1. 著名学者余秋雨在《千年一叹》中说道:古埃及的文明是被“封存”的。
通过历史学习揭开古埃及文明的面纱,下列选项属于古埃及文明成果的是A. 阿拉伯数字B. 太阳历C. 《汉谟拉比法典》D. 《马可·波罗行记》【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太阳历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成就;《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巴比伦的文明成就;《马可·波罗行记》是记录意大利马可·波罗的著作。
所以ACD项与题意不符,B项符合题意,故选B。
2. 《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割掉.这部法典诞生于A. 古埃及B. 古巴比伦C. 古印度D. 中国【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汉谟拉比法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部法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
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3. 我国历史上的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国王穿越到古代印度,他属于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等级中的哪一阶级?()A. 婆罗门B. 刹帝利C. 吠舍D. 首陀罗【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相关内容。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印度“种姓制度”下,祭祀、贵族是第一等级婆罗门,国王、武士、官吏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楚国国王应当属于刹帝利,所以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4. 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加上古代中国,是古代文明的代表,分析比较这些古代东方文明一般都采用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体,这一点在古代印度的表现是A. 以金字塔为陵墓B. 制定《汉谟拉比法典》C. 实行种姓制度D.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500年,印度出现了一些小国,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建立了奴隶制国家,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故C 符合题意;以金字塔为陵墓、制定《汉谟拉比法典》、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II)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II)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 分)1、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A. B.C. D.2、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法典》诞生,这部法典诞生的背景是()A.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了两河流域 B.农业生产的发展C.象形文字的产生 D.奴隶制国家的建立3、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重要的有:①古代埃及文明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③古代中国文明④古代印度文明。
下列有关它们的文明成就,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A.①金字塔和象形文字B.②《汉谟拉比法典》和楔形文字C.③分封制度和青铜文明 D.④种姓制度和《天方夜谭》4、“三大世界性宗教的形成,影响了世界各大古国文明体系的特点”。
下列关于三大世界性宗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佛教、伊斯兰教的产生地在亚洲,基督教的产生地在欧洲B.佛教反对将人分为等级,主张“众生平等”C.基督教宣扬上帝是世界万物的主宰者,人类的罪孽和苦难只有依靠上帝才能得救D.伊斯兰教的创立有利于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和统一5、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是()A.教皇、教会 B.国王、贵族 C.法老、祭司 D.皇帝、大臣6、“中世纪中期的宗教文化…处处崩裂有声,一些裂缝日益扩大,关于人的新鲜思想的涓涓细流从中流出.”“新鲜思想”的流出是指()A.基督教产生 B.文艺复兴发生C.新航路开辟 D.启蒙运动兴起7、“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
”对恩格斯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最准确的是()A.它没能融入时代潮流之中 B.它实际上并没有使古典文化复兴C.它没能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 D.它打着弘扬古罗马文化的旗帜8、“泰坦尼克”号首航从欧洲出发,穿越大西洋,计划到美洲。
最早开辟这条航路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9、“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海南临高县临高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期中考试(无答案)

临高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某旅行社为配合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A.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B.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C.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D.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2.印度中央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首席顾问纳林德·贾达夫博士曾开玩笑说:“我来自印度种姓制度最低贱的等级,但我突破了种姓制度的所有藩篱。
”如果根据种姓制度的划分,纳林德·贾达夫博士在古印度应属于:()A.婆罗门 B.刹帝利 C.首陀罗 D.吠舍3.古埃及文明诞生在下列哪一地区?()A. B. C. D.4.古希腊罗马建筑艺术主要表现在不同类型的公共建筑上,以宏伟壮丽、经久实用著称。
下列不属于古希腊罗马建筑的是()A. B. C. D.5.《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的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
此规定反映的实质是()A.古巴比伦对奴隶有一定的保护 B.古巴比伦不允许理发师为奴隶理发C.古巴比伦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古巴比伦奴隶没有理发的自由6.欧洲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一个旅游团他们想去探访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他们的最佳旅游地是()A.德国 B.希腊 C.英国 D.意大利7.观察右图,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是()A.雅典城邦居民享有选举 B.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决策机构C.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机会 D.古代雅典已具分权政治雏形8.在现代历史中,元首这一称谓演变为主权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元首”一词最早用于罗马帝国的建立者。
那么历史上第一位“元首”应该是()A.凯撒 B.克洛维 C.屋大维 D.查理曼9.它颁布于公元前450年左右,刻写在青铜板上,使量刑定罪有服文字依据。
完整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完整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各项中,属于两河流域文明的是()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④2.文艺复兴始于意大利,新航路开辟始于葡萄牙。
一个发现了“人”,一个发现了“世界”。
他们共同推动了()A。
大西洋沿岸经济繁荣B。
教思想的传播C。
进化论和相对论诞生D。
欧洲资本主义发展3.世界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中关于公平、正义曾有过这样的表述:“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
”这部法典是()A。
《汉谟拉比法典》B。
《罗马法》C。
《拿破仑法典》D。
1787年宪法4.古希腊的一部世界文学名著,再现了古希腊的社会图景,成为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
这部作品是()A。
《俄狄浦斯王》B。
《天方夜谭》C。
《荷马史诗》D。
《》5.从“征服意大利半岛”“布匿战争”“称霸地中海地区”“凯撤夺取政权”这些关键词中提炼出的研究主题是()A。
希腊文明的繁荣B。
罗马共和国的统治C。
两河流域古老文明的兴起D。
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6.“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这个西方谚语可以转意为成语“入乡随俗”。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该西方谚语的形成说明了()A。
罗马帝国为了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B。
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研究、生活C。
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真暴力D。
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7.右图是“三角贸易”示意图,它是人类历史上悲惨耻辱的一页。
对“三角贸易”理解正确的是()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8.世界古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帝国。
其中,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一度成为其内湖,与中国汉朝处于同一时期的是()A。
罗马帝国B。
亚历山大帝国C。
波斯帝国D。
拜占庭帝国9.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
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部编本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九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九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满分:100分答题时间:80分钟)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題共25小题,毎小题2分,共50分。
下列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此序号填在题后括号内。
1.历经10年征战,建立起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庞大帝国的人物是()A亚历山大B.克利斯提尼C.伯里克利,D.汉谟拉比2.公元前1500年左右,侵入印度的中亚游牧部落自称()A.巴比伦人B.印度人C.雅利安人D.腓尼基人3.《金字塔解说词》中说到:“巍峨耸立的金字塔,令人毛骨悚然的木乃伊,美丽如画的文字……这里的文明成就令人惊叹,也令人迷惑。
”“这里的文明”诞生于()A.黄河流域.B.两河流域C.尼罗河流域D.印度河流域4.“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这里的“两河”是指()A.黄河和长江B.恒河和印度河C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D.尼罗河和幼发拉底河5在某个希腊城邦中,一户居民出门参与城邦的政治事务投票,该户有拥有公民权的30岁男主人及其妻子、他们1岁的儿子以及2名奴隶,请问该户可以投票的数量是()A.2票B.1票C.3票D.5票6.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予某人“奥古斯都”的称号,此人成为罗马帝国的实际缔造者。
此人是()A.伯利克里B.凯撤C.亚历山大D.屋大维7.提出“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的古希腊哲学家是()A德谟克利時B.苏格拉底C.西塞罗D亚里士多德8.电影《斯巴达克斯》再现了爆发于公元前73年的一次奴隶大起义。
这次大起义爆发于()A.罗马帝国B.雅典城邦C.古埃及王国D.罗马共和国9.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因使“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髙峰”而光耀千古的雅典当政者是()A.汉谟拉比B.穆罕默德C伯里克利D.亚历山大10.既是宝贵的文学遗产,又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是()A.《汉谟拉比法典》B•《十二铜表法》C.《罗摩衍那》D.{荷马史诗》11.当你漫步法国罗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黑色的石柱说:“这是苏美尔人统一两河流域后,由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典,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请你判断,此文物应产生于()A.古代中国B.古巴比伦C.古印度D.古埃及12.武士道是日本封建社会中武士阶层的道德规范以及哲学。
黑龙江省肇源县第四中学2019---2020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初三历史月考测试题

2019---2020第一学期初三历史检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90分)1、使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国王是( )A.汉谟拉比B.图特摩斯三世C.秦始皇D.胡夫 2、罗塞塔石碑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石碑上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这使得近代的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后,解读出已失传千余年的古埃及文字的意义与结构。
石碑上的古埃及文字应该是 ( )A.楔形文字B.钟鼎文C.字母文字D.象形文字 3、关于金字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B.是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的象征C.是古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D.是奴隶和劳动人民被奴役的象征 4、某影视公司拍摄一部有关古埃及历史的电视剧,其中不符合史实的镜头是( )A.大量出现金字塔和尼罗河风景B.法老下令修建陵墓C.大臣见国王时,匍匐在地上,吻国王脚下的土地D.国王发起怒来,亲自用王杖责打负责祭祀的婆罗门贵族 5、关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B.华氏城人口众多且繁荣C.鼎盛时期出现在孔雀王朝统治时期D.该文明一直延续到今天 6、假如你是一位伊拉克人,穿越时光隧道到公元前18世纪,你可能遇到的国王是 ( )A.胡夫B.亚历山大C.阿育王D.汉谟拉比 7、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古巴比伦是奴隶制国家的是( )A.战俘是奴隶的重要来源,有买卖奴隶的现象B.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C.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绝对的处置权D.《汉谟拉比法典》明确保护奴隶的利益8、在《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 A.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B.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C.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社会等级D.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9、孔雀王朝统治时期,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是 ( ) A.加尔各答 B.孟买 C.华氏城 D.摩亨佐·达罗 10、佛陀(释迦牟尼)微笑着说:“……我的法好像深广的大海,无论什么都能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
初三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1.文字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
下列承载着古埃及文明历史的文字是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罗马字母 D.腓尼基字母2.再现古希腊的社会图景,成为研究早期希腊社会主要史料的一部世界文学名著是A.《天方夜谭》 B.《普罗米修斯》 C.《荷马史诗》 D.《俄狄浦斯王》3.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下列文物中,能够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A.金字塔 B.帕特农神庙 C.万神庙 D.《汉谟拉比法典》4.右面是同学们编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名称。
你判断该剧的主人公是A.克伦威尔 B.拿破仑 C.罗伯斯庇尔 D.华盛顿
5.根据同学们讨论问题时提到的关键信息,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A.希腊城邦的建立
B.罗马帝国的扩张
C.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D.法兰克王国的兴衰
6.观察右面,选出路线与意义对应正确的一组
A.①—到达非洲南端发现好望角
B.②—开辟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C.③—横渡大西洋发现了新大陆
D.④—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7.右图是某帝国示意图,伴随其扩张而传播的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犹太教 D.伊斯兰教
8.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17年1月签署暂停中东几国移
民入境的行政命令,被联邦法院法官裁定为违反宪法,
立即暂停执行。
这一过程体现的政治原则确立于
A.《大宪章》 B.《权利法案》 C.《独立宣言》 D.1787年美国宪法
9.“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里斯本、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城市已成为国际贸易中心。
”上述现象发生的背景是
A.文艺复兴扩展 B.新航路开辟 C.三角贸易兴起 D.工业革命完成10.下面两位同学正在进行课堂辩论。
能够为王明的观点进行补充的是
A.完成了封建王朝复辟 B.根本上改变了政治制度
C.颁布了《权利法案》 D.彻底废除了国王的统治
11.右表列举的是法国一些思想家及其
主张。
这些能够说明17、18世纪
A.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法国兴起
B.宗教改革在法国开始拉开序幕
C.文艺复兴运动开始扩展到法国
D.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已席卷法国
12.下列叙述中,反映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是
A.“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B.“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C.“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D.“人一出身,就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方面被严格控制”
13.历史学家马世力指出:“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
”据此可知,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是
A.满足人民所需的契约自由 B.符合尚法治的价值和法律精神
C.巩固皇权,维护国家安定 D.教化帝国民众,人人安分守法14.欧洲殖民者在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黄金、白银,他们还将美洲、非洲和亚洲殖民地的马铃薯、玉米、烟草、茶叶等作物运回欧洲;把欧洲的葡萄酒、啤酒和毛纺织品销往殖民地。
这说明殖民掠夺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但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D.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15.学习美国独立战争可以得到的认识是
A.民族独立是国家发展的前提 B.国家统一是民族强盛的保证
C.改革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 D.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第Ⅱ卷历史学习能力论坛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坚持“素养立意”,注重考查历史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
重点考查①对历史体系、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的理解、记忆②客观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③解读图文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概括观点或得出结论的能力④迁移运用所学知识
和方法,对历史现象和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阐释的能力⑤对历史和现实问题的思考认识能力希望同学们通过以下试题初步了解学业水平测试的试题特点和考查要求。
16.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古代世界文明区域”分布情况示意图
(1)根据文明发祥地的地理环境,对图中所标A至F区域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
(2)世界文明古国都有自身独特的国家特色。
与“金字塔的国度”“种姓的国度”、“西方文明的摇篮”相对应的文明古国分别位于图中哪个区域?
材料二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战争、征服与被征服,这种激烈的暴力的交往方式,会在短时期内改变政治地理面貌,有助于打破孤立闭塞的局面……。
但欧亚大陆古代商队的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北海、波罗的海诸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摘编自吴于厪、齐世荣《世界史》(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文明交流的两种方式及其影响,并为每种方式举出一个历史实例。
文明交流的方式主要影响历史实例(4)若进行研究学习,上述材料可用于研究哪些历史主题?写出两例。
17.下面是关于“欧洲中世纪”的两段叙述。
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西方学者称之为“中世纪”。
“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把中世纪看作是文明衰落的时期,称它为“黑暗和野蛮的时代”。
一直以来,关于中世纪的争论很多。
曾经“黑暗时代”等同于“中世纪”,1904年后,这个术语更多的限于“中世纪早期”。
近年来的学者们经过深入研究发现,“黑暗的中世纪”的论断有失偏颇,中世纪有黑暗的一面,但也孕育着光明,中世纪在缓慢发展中孕育着新时代诞生的各种力量。
材料二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具有两面性。
因此在客观看待中世纪这一问题上,应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
……不能只看到它的阴暗面,更不能把它从延续的历史中割裂出来,应该看到它作为整个欧洲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对欧洲文明的积极推动作用。
(1)依据材料一,“中世纪”一般指的是哪段历史时期?
(2)“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和“近年来的学者们”对“中世纪”的评价各持怎样的观点?
(3)依据材料二的评价原则,上述哪一观点比较合理?请结合史实说明这一观点。
18.下面是14~19世纪初期世界历史的大事年表(部分)。
请阅读年表,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将大事年表中空白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2)14~16世纪,欧洲发生社会巨变,逐渐走向近代。
请结合年表和所学知识分析,“发生社会巨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走向近代”的含义是什么?推动欧洲“走向近代”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学习这段历史得出的结论之一是“先进制度的确立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阐述这个结论可以用到年表中哪些历史史实,为什么?。